生产与运作管理基础教程_第1页
生产与运作管理基础教程_第2页
生产与运作管理基础教程_第3页
生产与运作管理基础教程_第4页
生产与运作管理基础教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产与运作管理基础教程TOC\o"1-2"\h\u26486第一章生产与运作管理概述 2299431.1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本概念 2209991.2生产与运作管理的目标与任务 211631.2.1目标 2165301.2.2任务 3163091.3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发展历程 3242771.3.1早期生产管理 3187641.3.2现代生产管理 466771.3.3生产与运作管理 433第二章生产战略与决策 4271252.1生产战略的概念与分类 4104942.2生产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4176712.2.1生产战略的制定 4147042.2.2生产战略的实施 5181392.3生产决策的类型与方法 5210142.3.1生产决策的类型 5316442.3.2生产决策的方法 511350第三章产品设计与工艺流程 695923.1产品设计的基本原则 678283.2产品设计的程序与方法 6129023.3工艺流程的设计与优化 713165第四章生产计划与控制 733404.1生产计划的编制与实施 7295734.2生产进度的控制 825064.3生产调度与库存管理 816091第五章质量管理 9310365.1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 9147975.2质量策划与质量控制 9296175.2.1质量策划 9131045.2.2质量控制 9198125.3质量改进与质量成本 10215395.3.1质量改进 10249595.3.2质量成本 1012173第六章设备管理 1046546.1设备管理的基本任务 10139176.2设备的维护与保养 1136576.3设备更新与技术改造 1132523第七章人力资源管理 12126447.1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 124947.2员工招聘与培训 12146597.2.1员工招聘 12146827.2.2员工培训 1292187.3员工绩效评价与激励 13193737.3.1员工绩效评价 13257197.3.2员工激励 1322185第八章供应链管理 13180648.1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 13283768.2供应链的构建与优化 14275818.3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管理 1415046第九章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 15183509.1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 1544409.1.1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1520239.1.2坚持预防为主原则 15316239.1.3强化企业环保责任 15258419.1.4依靠科技进步 15156869.2安全生产的措施与管理 1646689.2.1完善安全生产制度 16262169.2.2加强安全生产培训 16271179.2.3强化安全生产检查 16132319.2.4建立应急预案 1672089.3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 1624219.3.1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1696199.3.2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16237009.3.3企业内部规章制度 1612081第十章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发展趋势 161725910.1生产与运作管理的智能化 161887810.2生产与运作管理的绿色化 173077310.3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全球化与国际化 17第一章生产与运作管理概述1.1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本概念生产与运作管理,是指在一定的生产组织体系下,对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优化配置,以实现企业生产目标的科学管理活动。生产与运作管理涵盖企业的生产计划、生产组织、生产控制、生产调度、质量控制、设备管理、物料管理等多个方面。其核心任务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产品质量,满足市场需求。1.2生产与运作管理的目标与任务1.2.1目标生产与运作管理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生产效率: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等手段,实现生产效率的最大化。(2)保证产品质量: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保证产品符合国家标准和客户要求,提高客户满意度。(3)缩短生产周期:通过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企业的市场响应速度,增强市场竞争力。(4)降低生产成本:通过合理配置资源、优化生产过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1.2.2任务为实现上述目标,生产与运作管理的主要任务包括:(1)生产计划管理: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的生产能力,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保证生产任务的有效完成。(2)生产组织管理:对生产过程中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保证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3)生产控制管理:对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指标进行监测、分析和控制,保证生产过程达到预定目标。(4)质量控制管理:通过制定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保证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客户要求。(5)设备管理:对生产设备进行有效管理,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设备故障率。(6)物料管理:对生产过程中的物料进行有效管理,降低物料消耗,提高物料利用率。1.3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发展历程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工业革命时期。以下是几个重要的阶段:1.3.1早期生产管理在工业革命初期,生产管理主要关注生产流程的优化和劳动力的合理安排。这一阶段的管理方法主要包括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和福特的生产线管理。1.3.2现代生产管理20世纪50年代以后,科技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生产管理逐渐形成了现代生产管理体系。这一阶段的管理方法包括JIT(准时生产)、TQM(全面质量管理)等。1.3.3生产与运作管理20世纪90年代以来,生产与运作管理逐渐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阶段的管理方法更加注重供应链管理、企业资源计划(ERP)等。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生产与运作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企业需要不断更新管理理念和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第二章生产战略与决策2.1生产战略的概念与分类生产战略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为实现经营目标,根据市场需求、企业内部资源状况以及外部环境等因素,对生产活动进行的全局性规划和部署。生产战略是企业战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生产战略可按照以下方式进行分类:(1)按生产类型分类:可分为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和单件生产。(2)按生产组织形式分类:可分为流水线生产、作业生产、项目生产等。(3)按生产要素分类:可分为劳动力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4)按生产周期分类:可分为短期生产战略和长期生产战略。2.2生产战略的制定与实施2.2.1生产战略的制定生产战略的制定应遵循以下原则:(1)符合企业总体战略目标。(2)适应市场需求。(3)充分利用企业内部资源。(4)充分考虑外部环境因素。(5)具备灵活性和可调整性。生产战略的制定流程如下:(1)分析市场需求。(2)分析企业内部资源。(3)评估外部环境。(4)确定生产战略目标。(5)制定生产战略方案。(6)评估和选择生产战略。2.2.2生产战略的实施生产战略的实施应关注以下方面:(1)明确生产战略的具体措施。(2)建立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3)加强人力资源管理。(4)优化生产流程。(5)提高生产技术水平。(6)加强生产战略监控与调整。2.3生产决策的类型与方法2.3.1生产决策的类型生产决策主要包括以下类型:(1)生产规模决策:确定生产线的规模、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2)生产布局决策:确定生产现场的布局、设备布置和物流通道。(3)生产计划决策:制定生产计划、生产进度和生产任务分配。(4)生产组织决策:确定生产组织形式、生产方式和生产管理制度。(5)生产质量控制决策:制定质量控制标准、质量改进措施和质量管理体系。2.3.2生产决策的方法生产决策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定性方法:通过对生产活动的经验和直觉进行分析,做出决策。(2)定量方法:运用数学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对生产活动进行量化分析,为决策提供依据。(3)系统分析方法:将生产活动作为一个系统,运用系统分析原理和方法,对生产活动进行全面分析,为决策提供支持。(4)模拟方法:通过建立生产活动的计算机模拟模型,对生产过程进行模拟实验,为决策提供参考。(5)专家咨询方法:邀请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对生产决策问题进行咨询,为决策提供专业意见。第三章产品设计与工艺流程3.1产品设计的基本原则产品设计是生产与运作管理中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生产效率以及成本控制。以下为产品设计的基本原则:(1)市场需求原则:产品设计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考虑消费者的需求和期望,保证产品具有市场竞争力。(2)创新原则:产品设计应注重创新,不断摸索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3)实用性原则:产品设计应注重实用性,保证产品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同时具有良好的操作性和维护性。(4)可靠性原则:产品设计应保证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具有稳定的质量和功能,降低故障率。(5)经济性原则:产品设计应考虑生产成本、使用成本和维修成本,力求降低产品全寿命周期成本。(6)环保原则:产品设计应遵循环保理念,采用环保材料和工艺,降低产品对环境的影响。3.2产品设计的程序与方法产品设计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以下为产品设计的程序与方法:(1)需求分析:对市场需求、竞争对手、行业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确定产品设计的目标和方向。(2)方案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结果,提出多个设计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和评估。(3)初步设计:对选定方案进行详细设计,包括结构设计、材料选择、工艺制定等。(4)样品试制:根据初步设计,制作样品,进行试验验证。(5)修改完善:根据试验结果,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6)生产准备:完成设计后,进行生产线的规划、设备选型、工艺准备等。(7)生产过程控制: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品质量、进度、成本进行实时监控和控制。3.3工艺流程的设计与优化工艺流程设计是生产与运作管理中的关键环节,以下为工艺流程的设计与优化方法:(1)工艺流程设计:根据产品特点、生产规模、设备条件等因素,设计合理的工艺流程。(2)工艺参数优化:通过实验、数据分析等方法,确定最优的工艺参数,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3)设备布局优化:合理规划设备布局,降低物料搬运距离和时间,提高生产效率。(4)工艺改进:不断摸索新的工艺方法,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5)生产计划与调度:根据生产任务、设备状况、人员配置等因素,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进行生产调度。(6)质量控制与改进: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觉问题并进行改进。(7)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在生产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降低对环境的影响。管理基础教程第四章生产计划与控制4.1生产计划的编制与实施生产计划是企业管理中的环节,其目的是保证生产活动按照预定的目标、时间、数量和成本进行。生产计划的编制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需求分析:根据市场需求、企业战略目标和生产资源状况,确定生产计划的目标和任务。(2)生产任务分解:将生产计划目标分解为具体的任务,明确各任务的责任部门、完成时间和质量要求。(3)生产资源配置:根据生产任务的需求,合理配置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保证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4)生产计划编制:结合生产任务、资源和时间要求,制定详细的生产计划。(5)生产计划实施:将生产计划付诸实践,对生产过程进行跟踪、监控和调整,保证生产计划的顺利实施。4.2生产进度的控制生产进度控制是对生产过程中各环节的时间、数量和质量进行监控,以保证生产计划按期完成。其主要内容包括:(1)生产进度跟踪:实时了解生产过程中各环节的进展情况,掌握生产进度。(2)生产进度分析:对生产进度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影响生产进度的关键因素。(3)生产进度调整:针对生产进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生产计划,保证生产任务按期完成。(4)生产进度考核:对生产进度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评估生产计划的实施效果。4.3生产调度与库存管理生产调度是生产计划实施的重要环节,其主要任务是合理组织和协调生产过程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生产调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生产任务分配:根据生产计划和资源状况,合理分配生产任务。(2)生产进度监控:对生产进度进行实时监控,保证生产任务按期完成。(3)生产异常处理: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处理,保证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库存管理是企业生产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保证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在制品和成品的供应。库存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库存分类:根据物品的特性和用途,对库存进行分类管理。(2)库存控制:制定合理的库存政策,控制库存水平,降低库存成本。(3)库存盘点:定期对库存进行盘点,保证库存数据的准确性。(4)库存优化:通过库存分析和改进措施,提高库存管理水平。第五章质量管理5.1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质量管理是一种全面的、系统的管理方法,其目的是通过有效的管理活动,保证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点:(1)以顾客为中心:企业应充分理解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产品和服务要求,以满足顾客的需求。(2)全员参与:质量管理涉及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和全体员工,要求员工具备质量意识,积极参与质量管理活动。(3)过程方法:质量管理强调对过程的管理,通过识别、优化和控制过程,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4)系统管理:质量管理应将企业视为一个整体,通过协调各个部门和过程,实现质量目标。(5)持续改进:质量管理要求企业不断寻求改进的机会,通过持续改进,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5.2质量策划与质量控制5.2.1质量策划质量策划是在产品开发阶段对质量进行规划和设计的过程。质量策划的主要内容包括:(1)确定质量目标:根据顾客需求和期望,明确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目标。(2)制定质量计划:制定实现质量目标的具体措施和方法。(3)分配质量责任:明确各个部门和员工在质量管理中的职责和任务。(4)确定质量标准:制定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标准,为质量控制提供依据。5.2.2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在生产和服务过程中对质量进行监督和管理的活动。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1)过程控制:对生产和服务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控制,保证过程质量。(2)检验控制: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进行检验,保证符合质量标准。(3)纠正措施:对发觉的质量问题进行纠正,防止问题再次发生。(4)质量数据分析:收集和分析质量数据,为质量改进提供依据。5.3质量改进与质量成本5.3.1质量改进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持续改进,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质量改进的方法包括:(1)质量改进计划:制定具体的质量改进计划,明确改进目标、措施和时间表。(2)质量改进团队:组建跨部门的质量改进团队,共同参与质量改进活动。(3)质量改进工具: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如PDCA循环、六西格玛等,进行质量改进。5.3.2质量成本质量成本是指企业在质量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和外部故障成本。质量成本管理的主要目的是降低质量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1)预防成本:为预防质量问题的发生所发生的费用,如质量培训、质量策划等。(2)鉴定成本:为检验和评价产品和服务质量所发生的费用,如检验费、试验费等。(3)内部故障成本:因质量问题导致的内部损失,如废品、返工、停工等。(4)外部故障成本:因质量问题导致的顾客损失,如退货、投诉、索赔等。第六章设备管理6.1设备管理的基本任务设备管理是生产与运作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保证设备安全、可靠、高效地运行。设备管理要关注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效率,保证生产过程中设备能够正常工作,降低故障率和维修成本。(2)提高设备利用率。设备管理应通过合理安排生产计划、提高设备操作技能、优化设备配置等手段,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3)降低设备故障率。设备管理要定期进行设备检查、维修和保养,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状态,降低故障率,提高生产效率。(4)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通过科学的设备维护和保养,降低设备磨损,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5)提高设备管理水平。设备管理应不断优化管理方法,提高设备管理水平,为生产与运作提供有力支持。6.2设备的维护与保养设备的维护与保养是设备管理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日常维护。日常维护是指对设备进行定期的清洁、润滑、紧固等保养工作,以保持设备正常运行。(2)一级维护。一级维护是指在设备运行过程中,对关键部件进行定期检查、更换和调整,以防止设备故障。(3)二级维护。二级维护是指对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维修和更换,保证设备功能稳定。(4)三级维护。三级维护是指对设备进行彻底的大修,包括更换主要部件、修复故障等,以恢复设备原有功能。(5)设备保养计划。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制定合理的设备保养计划,保证设备保养工作的顺利进行。6.3设备更新与技术改造科技的发展和生产需求的变化,设备更新与技术改造成为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以下是设备更新与技术改造的几个方面:(1)设备更新。设备更新是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替代原有设备,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设备更新应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充分考虑投资回报和技术可行性。(2)技术改造。技术改造是指对现有设备进行技术升级,提高设备功能、降低能耗、优化生产流程。技术改造应遵循以下原则:(1)保持设备原有功能,提高设备可靠性。(2)优化生产流程,降低生产成本。(3)提高设备自动化程度,减轻工人劳动强度。(4)节约能源,降低环境污染。(5)提高设备管理水平,提高设备维护保养效率。通过设备更新与技术改造,企业可以不断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第七章人力资源管理7.1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生产与运作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以人为本:企业应充分认识到员工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尊重员工的个性,关注员工的需求,激发员工的潜能,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2)公平竞争:企业应建立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为员工提供平等的机会,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3)激励与约束相结合:企业应通过合理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同时建立严格的约束机制,保证员工在工作中遵守规章制度。(4)持续发展:企业应关注员工的职业发展,为员工提供培训和学习机会,帮助员工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实现个人与企业共同发展。7.2员工招聘与培训7.2.1员工招聘员工招聘是企业获取人力资源的关键环节。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战略和业务需求,制定合理的招聘计划,遵循以下原则:(1)针对性:根据岗位需求,明确招聘对象的任职条件,保证招聘的人员具备相应的素质和能力。(2)公开、公平、公正:保证招聘过程的公开、公平、公正,为应聘者提供平等的机会。(3)竞争性:通过竞争选拔优秀人才,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7.2.2员工培训员工培训是企业提高员工素质、提升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企业应根据员工特点和岗位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岗前培训:对新入职员工进行企业文化和岗位技能的培训,使其尽快适应工作环境。(2)在职培训:对在职员工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3)脱产培训:针对特定岗位或项目,组织员工进行脱产培训,提升其专业能力。7.3员工绩效评价与激励7.3.1员工绩效评价员工绩效评价是企业对员工工作表现和贡献的评估。企业应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评价标准:根据企业战略目标和部门职责,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2)量化评价:采用量化指标,对员工的工作绩效进行客观评估。(3)定期评价:定期对员工进行绩效评价,及时发觉问题,为员工提供改进方向。7.3.2员工激励员工激励是企业激发员工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企业应根据员工需求,采用以下激励措施:(1)物质激励:通过提高工资、奖金、福利等物质手段,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2)精神激励:通过表扬、晋升、培训等精神手段,满足员工的荣誉感和成就感。(3)情感激励:关注员工情感需求,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4)职业发展激励:为员工提供职业发展机会,帮助员工实现个人价值。第八章供应链管理8.1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供应链管理(SupplyChainManagement,简称SCM)是一种集成管理思想,旨在通过优化企业内部及外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与价值最大化。供应链管理涵盖了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产品配送、销售服务等多个环节,其核心在于协同企业内外部资源,提高整体运作效率。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供应链:供应链是指将原材料、零部件、产品、服务等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整个流程。(2)供应链管理目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缩短交货周期、增强企业竞争力。(3)供应链管理原则:协同、集成、创新、共赢。8.2供应链的构建与优化供应链的构建与优化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环节,其关键在于实现供应链的高效运作和协同发展。(1)供应链构建供应链构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供应链战略:明确企业供应链的目标、定位和发展方向。(2)选择合作伙伴:根据企业需求,筛选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的供应商、分销商等合作伙伴。(3)设立供应链组织结构:建立供应链管理部门,明确各部门职责和协作关系。(4)制定供应链管理制度:规范供应链运作流程,保证供应链的高效运作。(2)供应链优化供应链优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共享: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供应链各环节信息的实时共享,提高决策效率。(2)业务协同:加强供应链各环节的协同作业,降低成本,提高整体运作效率。(3)资源整合:整合供应链内外部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提升整体竞争力。(4)持续改进:不断对供应链运作过程进行评估和改进,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8.3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管理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实现供应链的协同发展。(1)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管理原则(1)互信互利: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应遵循互信互利的原则,实现共赢。(2)长期合作:双方应致力于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应对市场变化。(3)优势互补:双方应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资源整合,提升整体竞争力。(2)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管理策略(1)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根据企业需求,筛选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的合作伙伴。(2)建立合作伙伴评价体系:对合作伙伴进行综合评价,保证供应链的稳定运作。(3)加强沟通与协作:通过定期沟通、业务协同等方式,增强合作伙伴之间的信任和合作。(4)实施供应链协同管理:共同制定供应链战略和运作计划,实现供应链的协同发展。第九章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9.1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9.1.1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在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中,首要的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企业应将环境保护纳入整体发展战略,保证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同时满足当前和未来人类的需求。9.1.2坚持预防为主原则预防为主原则要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防止污染的发生。企业应加强生产工艺、设备选型、原材料的筛选等方面的环保措施。9.1.3强化企业环保责任企业应承担起环保责任,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进行处理和治理,保证达标排放。同时企业应积极参与环保公益活动,提高员工环保意识。9.1.4依靠科技进步科技进步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等环保技术的应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9.2安全生产的措施与管理9.2.1完善安全生产制度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制度,明确各级领导和员工的安全生产职责,制定安全生产操作规程,保证生产过程安全。9.2.2加强安全生产培训企业应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和技能,降低生产发生的风险。9.2.3强化安全生产检查企业应定期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发觉安全隐患及时整改,保证生产设备、设施的安全运行。9.2.4建立应急预案企业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