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白山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_第1页
吉林省白山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_第2页
吉林省白山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_第3页
吉林省白山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_第4页
吉林省白山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吉林省白山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总分评分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骨架”或“支架”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膜的基本支架为磷脂和蛋白质B.DNA分子的骨架是由碱基对构成的C.细胞骨架与细胞的分化、物质运输、信息传递有关D.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其单体不以碳链为骨架2.心肌细胞中葡萄糖氧化分解产生的NADH不能穿过线粒体膜,NADH与草酰乙酸反应生成NAD+和苹果酸,苹果酸可以穿过线粒体膜,并与线粒体基质中的NAD+反应重新产生NADH。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葡萄糖氧化分解过程有能量释放B.NADH可在线粒体内膜上被消耗C.丙酮酸可以进入线粒体基质D.线粒体基质中NADH都来自葡萄糖的氧化分解3.如图表示小鼠小肠上皮细胞对不同浓度葡萄糖的吸收速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葡萄糖不能直接通过磷脂双分子层,需要借助载体蛋白B.肠腔葡萄糖浓度为100时,葡萄糖吸收速率达到饱和C.进食后小鼠小肠上皮细胞可能主要通过协助扩散吸收葡萄糖D.小肠上皮细胞对葡萄糖的主动运输减少了食物中葡萄糖的浪费4.HIV需要与人体靶细胞表面CCR5受体特异性结合后才能成功侵入细胞,CCR5受体拮抗剂可以与CCR5受体结合。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HIV增殖所需的原料和能量来自宿主细胞B.CCR5受体广泛存在于组织细胞表面C.艾滋病患者中部分死于其他病菌的感染D.CCR5受体拮抗剂可能用于抑制艾滋病的发展5.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中观察指标的描述,正确的是()选项实验名称观察指标A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样液是否出现橘黄色B研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细胞壁的位置变化C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样液是否出现灰绿色D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星射线牵引染色体的运动A.A B.B C.C D.D6.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致病基因为a,正常血红蛋白基因为A。研究者发现在疟疾高发地区致病基因a的基因频率远高于其他地区的,进一步研究发现,该地区基因型为Aa儿童的生存率高于AA个体的,杂合子体内两种基因都会表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基因表达产物对疟疾有抵抗力B.基因有利与否要根据环境判断C.a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影响生物性状D.a基因频率在疟疾高发区高于A基因的7.P基因可以影响杨树叶片气孔的开闭,在杨树适应干旱环境上有重要作用。下图表示Р基因抑制表达组和野生型组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测得的净光合速率。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P基因表达能促进杨树叶片在干旱环境下关闭气孔B.较低光照强度下,P基因对净光合速率影响不大C.抑制表达组的净光合速率全天高于野生型组的D.干旱环境中P基因缺陷型杨树无生存优势8.春化是植物必须经过一段时间低温才能开花的现象,研究发现,FLC基因是抑制拟南芥开花的基因,低温条件下,H3酶被激活,进而解除FLC基因对开花的抑制作用。温度升高后,FLC基因在一段时间内仍被抑制。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A.H3酶在低温条件下活性较高B.该过程不涉及FLC基因序列的改变C.FLC基因在春化后表达量提高D.H3突变体在自然界中可能无法传代9.泛素是真核细胞中的一类小分子蛋白质,主要功能是标记需要被分解的蛋白质,使其被细胞中的蛋白酶体分解。泛素在进化上非常保守,人类和酵母细胞的泛素的相似性高达9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泛素和蛋白酶体结合具有特异性B.细胞中错误折叠的蛋白质会与泛素结合C.泛素基因是鉴定物种的理想分子标记D.泛素突变体部分会被自然选择所淘汰10.阿霉素是一种抗肿瘤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还会对机体其他细胞造成伤害,将阿霉素与能特异性识别肿瘤抗原的抗体利用接头连接制成抗体——药物偶联物(ADC)。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阿霉素有副作用,正常情况下不能大量、长期使用B.ADC中的特异性抗体是杀死肿瘤细胞的有效成分C.接头既要保持稳定,又不能影响抗体与阿霉素的功能D.利用同位素标记的特异性抗体,可用于定位诊断肿瘤11.油菜素是一种能促进植株生长的植物激素。下图表示不同品系丝兰幼苗,在相同条件下培育3天后测得的植株长度。根据实验结果,下列相关分析合理的是()注:A表示野生型;B表示生长素过量表达型;C表示生长素过量表达,但油菜素合成缺陷型;D表示油菜素合成缺陷型A.该实验可以证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B.该实验可以证明油菜素作用的两重性C.生长素可以弥补由油菜素缺乏造成的影响D.生长素的促进作用依赖油菜素的正常合成12.NO(一氧化氮)是一种特殊的神经递质﹐当神经细胞内Ca2+浓度增高时,NO合成酶被激活,催化精氨酸产生NO并以气体形式弥散到周围细胞并发挥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神经细胞内Ca2+浓度下降,则会引起NO释放减少B.NO的作用效果能一直持续C.NO分泌到胞外的过程属于胞吐D.与激素相比,NO作用范围广泛、作用时间长13.如图所示,在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中,游离核糖体最初合成的一段氨基酸序列作为信号序列,被位于细胞质基质中的信号识别颗粒(SRP)识别,并引导核糖体附着于内质网上,继续蛋白质的合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一条mRNA分子上可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B.核糖体的位置在细胞内是动态的,结合内质网后也可脱离C.胃蛋白酶是分泌蛋白,在内质网中合成后即有催化功能D.信号肽和SRP结合、SRP与DP结合是分泌蛋白合成的必要条件14.调节性T细胞是一类重要的免疫细胞,FOXP3基因在其形成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具体机制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器官移植后,可注射药物抑制FOXP3基因表达来减弱排异反应B.某些严重过敏患者体内的FOXP3基因表达产物量高于正常人的C.当调节性T细胞数量过多时,机体产生肿瘤的风险会增大D.当调节性T细胞数量过少时,机体罹患自身免疫病的概率减小15.将果蝇(2n=8)一个精原细胞的核DNA分子双链都用32P标记,并在不含32P的培养基培养,让其先进行一次有丝分裂,然后进行减数分裂。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有丝分裂产生的2个精原细胞中,每条染色体都带有32P标记B.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初级精母细胞内有8个被32P标记的核DNAC.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次级精母细胞内有4个被32P标记的核DNAD.产生的精子中,被32Р标记的核DNA有4个16.图甲为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数量变化曲线,图乙为二者随时间的数量变化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P代表捕食者,N代表被捕食者B.P3和N3代表二者的环境容纳量C.图甲中①区域种群数量变化对应图乙中a时期D.捕食关系对于维持种群数量稳态有重要作用17.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下列有关教材中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低倍显微镜下,能清晰地观察到花生子叶中被染色的脂肪颗粒B.观察菠菜叶肉细胞时,用甲基绿染色后叶绿体的结构更清晰C.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较高,在滤纸条上扩散得较快D.可选用黑藻成熟叶片为实验材料来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18.某二倍体自花传粉植物的红花与白花(由等位基因A、a控制)为一对相对性状,高茎(B)对矮茎(b)为显性性状。下表中是该植物两个杂交组合的实验统计数据。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亲本组合F1的表现型及其株数组别表现型红花高茎红花矮茎白花高茎白花矮茎甲红花高茎×白花矮茎2001980205乙红花矮茎×红花高茎1973090104A.根据乙组的实验结果,可判断出红花对白花为显性B.甲组亲本红花高茎、白花矮茎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aabbC.在乙组F1的红花矮茎植株中,杂合子大约有206株D.用甲组亲本中的红花高茎植株自交,可验证含基因aB的雄配子不育19.下列有关细胞间相互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细胞之间可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传递B.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可促进浆细胞增殖分化C.垂体细胞可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来调节性腺细胞的活动D.神经递质由神经元释放后,只能作用于另一个神经元20.某兴趣小组通过记录传入神经上的电信号及人体产生的感觉,研究了不同刺激与机体感觉之间的关系,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刺激类型刺激强度传入神经上的电信号(时长相等)产生的感觉类型感觉强度针刺激较低刺痛较弱较高较强热刺激较低热感较弱较高较强A.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其膜内外电位的表现是外正内负B.较高强度的针刺激,可能会引起感觉神经元较多的Na+内流C.受到针刺激与热刺激后机体会产生不同的感觉,这属于不同的反射D.较低强度的针刺激与较高强度的热刺激引起的传入神经上的电信号不同二、综合题21.不同形态的氮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力不同。为研究不同形态的氮素对烟草光合能力的影响研究人员配制了无氮营养液(CK)、只含硝态氮(NO3-)的营养液(T1)只含铵态氮(NH4+)的营养液(T2)和硝态氮与铵态氮比例为1:1(NO3-:NH4+=1:1)的营养液(T3),并用含同等浓度氮素的上述营养液分别处理烟草幼苗,再培养15天、30天后分别测量比较烟草的光合能力,结果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气孔导度(mol·m-2·s-1)胞间CO2浓度/(μmol·mol-1)净光合速率/(μmol·m-2·s-1)15天30天15天30天15天30天CK0.120.130.120.135.192.04T10.310.330.310.339.6112.15T20.060.140.060.145.095.49T30.120.270.120.277.358.65(1)烟草吸收的氮元素在根毛细胞内可以合成(答出2点)等有机大分子化合物。(2)根据以上信息可知,氮素能提高烟草的光合能力表现在等方面。CK组的缺氮效应(填“不明显”或“明显”),依据是。该实验说明氮素的形态能影响光合作用,有利于促进烟草吸收CO2的氮素形态是。(3)T3组的净光合速率小于T1组的,原因可能是和。22.甲状腺激素(TH)作用于体内几乎所有的细胞,其能使靶细胞代谢速率加快,氧气消耗量增加,产热量增加。下图为TH分泌的调节途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寒冷刺激下,机体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兴奋经过传递到体温调节中枢,引起下丘脑分泌(填名称),最终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细胞代谢加快,产热增多。(2)当幼龄实验小鼠长期缺碘时,其TH的分泌会减少,通过反馈调节,机体内TRH和TSH的分泌会。反馈调节是指。切除幼龄实验小鼠的甲状腺,其体重和身长几乎不再增加,原因是。(3)在受到寒冷刺激时,乙酰胆碱和甲状腺激素都能作用于骨骼肌细胞,二者发挥作用的共同点是(答出1点)。23.土壤有机碳含量是衡量人工植被恢复模式的重要指标,研究者测量了同一地区两种植被在恢复模式下土壤有机碳含量,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土壤表层的小动物种类和数量较土壤深层的多,体现了土壤动物群落的结构。据图推测,土壤表层小动物丰富度高于深层的,原因是。(2)常绿阔叶林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明显高于杉木林的,从土壤有机碳来源的角度分析,其原因可能是。(3)土壤有机碳中烷基碳不容易分解,烷氧碳很容易分解。为缓解温室效应,要选用合适的植被类型,该植被类型土壤中上述有机碳含量应该具有的特点。生态系统进行碳循环主要依赖生物群落的和(生理作用)。24.外泌体是细胞分泌到胞外的具膜囊泡,囊泡内含有蛋白质和RNA;NK细胞是一种免疫细胞,可杀伤肿瘤细胞;K562细胞是一种肿瘤细胞;白细胞介素-2是有免疫作用的物质,能加强免疫细胞的功能。某实验室为研究肺癌细胞外泌体对NK细胞功能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见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外泌体以的方式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填“需要”或“不需要”)消耗能量。(2)研究发现,若以添加生理盐水为空白对照,K562细胞几乎不被NK细胞降解,说明白细胞介素-2能(填“促进”或“抑制”)NK细胞杀伤肿瘤细胞。根据以上实验及图示结果,说明肺癌细胞外泌体能(填“促进”或“抑制”)NK细胞杀伤肿瘤细胞。(3)NK细胞和K562细胞数量比从60:1降低为30:1,只添加白细胞介素-2的对照组中K562细胞降解率大致不变,而添加白细胞介素-2和外泌体的实验组中K562细胞降解率明显下降,请上述现象解释原因:。(4)科研人员为研究肺癌细胞外泌体内起作用的成分,分别灭活外泌体内的蛋白质和RNA成分,然后检测K562细胞降解率。若蛋白质灭活组中K562细胞降解率不变,RNA灭活组中K562细胞降解率,则说明肺癌细胞外泌体内起作用的成分是RNA。请解释原因:。25.果蝇的刚毛和截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B和b控制。现有两个纯合果蝇品系,甲品系全表现为刚毛,乙品系全表现为截毛。为研究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所在的位置,利用甲、乙品系果蝇进行了如下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组合亲本F1F2(一)刚毛♀×截毛♂全为刚毛雌蝇全为刚毛,雄蝇刚毛、截毛各半(二)刚毛♂×截毛♀全为刚毛雄蝇全为刚毛,雌蝇刚毛、截毛各半(1)果蝇的刚毛和截毛这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等位基因B和b位于(填“常”、“X”、“Y”或“X和Y”)染色体上,理由是。(2)组合(一)和组合(二)的F1刚毛雄蝇的基因型分别是、。(3)让组合(一)F2中的雌蝇与组合(二)F2中的雄蝇相互交配,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解析】【解答】A、细胞膜的基本支架为磷脂双分子层,A错误;B、DNA分子的骨架是由磷酸、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的,B错误;C、细胞骨架维持细胞形态,锚定并支撑着许多细胞器,与细胞的分化、物质运输、信息传递有关,C正确;D、生物大分子的单体以碳链为骨架,D错误。故答案为:C。

【分析】1、细胞膜基本支架为磷脂双分子层。磷脂分子以疏水性尾部相对朝向膜的内侧,亲水性头部朝向膜的外侧。

2、DNA的双螺旋结构:

(1)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

(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

(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T,G-C,C-G,T-A。

3、细胞质中的细胞器并非是漂浮于细胞质中的,细胞质中有着支持它们的结构——细胞骨架。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维持着细胞的形态,锚定并支撑着许多细胞器,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4、生物大分子都是多聚体,由许多单体连接而成。包括蛋白质,多糖和核酸。组成生物体的主要元素有:C、H、O,其中氧元素是生物体内含量最多的元素,碳元素是生物体内最基本的元素。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多糖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氨基酸、葡萄糖、核苷酸都是以碳链为骨架的单体,故生物大分子都是以碳链为骨架。2.【答案】D【解析】【解答】A、葡萄糖氧化分解过程是将葡萄糖中能量释放的过程,所以葡萄糖氧化分解过程有能量释放,A正确;B、NADH可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被消耗,即NADH可在线粒体内膜上与氧气结合成水并释放大量能量,B正确;C、由有氧呼吸过程可知,丙酮酸的分解是在线粒体中完成的,所以丙酮酸可以进入线粒体基质,C正确;D、线粒体基质中NADH除了来自葡萄糖的氧化分解,还来自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D错误。故答案为:D。

【分析】有氧呼吸全过程: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一分子葡萄糖形成两分子丙酮酸、少量的[H](NADH)和少量能量,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基质中,分解为二氧化碳、大量的[H](NADH)和少量能量。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H](NADH)和氧气结合,形成水和大量能量,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3.【答案】B【解析】【解答】A、葡萄糖分子较大,不能直接通过磷脂双分子层,需要借助载体蛋白,A正确;B、肠腔葡萄糖浓度为100时,主动运输速率不再增加,但不能确定葡萄糖吸收速率是否达到饱和,B错误;C、据图可知,肠腔葡萄糖浓度较高时,协助扩散速率大于主动运输速率,进食后小鼠小肠上皮细胞可能主要通过协助扩散吸收葡萄糖,C正确;D、小肠上皮细胞对葡萄糖的主动运输可充分吸收葡萄糖,减少了食物中葡萄糖的浪费,D正确。故答案为:B。

【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小分子物质)运输方式运输方向是否需要载体是否消耗能量示例自由扩散高浓度到低浓度否否水、气体、脂类(如甘油,因为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协助扩散高浓度到低浓度是否葡萄糖进入红细胞主动运输低浓度到高浓度是是几乎所有离子、氨基酸、葡萄糖等

4.【答案】B【解析】【解答】A、HIV增殖所需的原料和能量均宿主细胞提供,A正确;B、HIV主要侵染T细胞,推测CCR5受体主要存在于T细胞表面,B错误;C、艾滋病患者的T细胞数量减少,导致特异性免疫功能减弱,部分患者死于其他病菌的感染,C正确;D、CCR5受体拮抗剂可以与CCR5受体结合,从而使HIV不能与人体靶细胞表面CCR5受体,可避免HIV的感染,可能用于抑制艾滋病的发展,D正确。故答案为:B。

【分析】艾滋病的致病原理: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最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毒的入侵,让人死亡。5.【答案】C【解析】【解答】A、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可用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看是否有砖红色沉淀出现,样液中有砖红色沉淀出现可证明样液中有还原糖的存在,A错误;B、在研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实验中,原生质层和细胞壁的位置关系是观察的指标,当然液泡的大小和颜色变化也可作为观察的指标,B错误;C、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观察指标是培养液的滤液能否使酸性的重铬酸钾转变成灰绿色,以此为依据可检测酒精的存在,C正确;D、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细胞在解离的时候已经死亡,看不到纺锤丝牵引染色体的运动,同时细胞中也没有星射线的存在,该实验中的观察指标是染色体的行为变化,D错误。故答案为:C。

【分析】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

2、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

3、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属于兼性厌氧菌,即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在无氧或缺氧的条件下能进行无氧呼吸,在氧气充裕的条件下能进行有氧呼吸,因此便于用来研究细胞的呼吸方式。

(2)在探究活动中,需要设计和进行对比实验,分析有氧条件下和无氧条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情况。

(3)CO2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4)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4、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

(1)解离:剪取根尖2-3mm(最好每天的10-14点取根,因此时间是洋葱根尖有丝分裂高峰期),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氢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

(2)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in。

(3)染色: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甲紫溶液的培养皿中,染色3-5min。

(4)制片:取一干净载玻片,在中央滴一滴清水,将染色的根尖用镊子取出,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并且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再加一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压载玻片。取下后加上的载玻片,既制成装片。

(5)观察:①低倍镜观察把制成的洋葱根尖装片先放在低倍镜下观察,要求找到分生区的细胞,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②高倍镜观察找到分生区的细胞后,把低倍镜移走,直接换上高倍镜,用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把视野调整的既清晰又较亮,直到看清细胞物象为止。

6.【答案】D【解析】【解答】A、疟疾高发地区致病基因a的基因频率远高于其他地区,说明a基因表达产物对疟疾有抵抗力,A正确;B、对一般地区而言,致病基因是有害的,疟疾高发地区致病基因a的基因频率远高于其他地区,说明基因有利与否要根据环境判断,B正确;C、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直接原因是血红蛋白结构的改变,说明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影响生物性状,C正确;D、疟疾高发地区致病基因a的基因频率远高于其他地区,不能说明a基因频率在疟疾高发区高于A基因的,D错误。故答案为:D。

【分析】基因对性状的控制:①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性状。②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共同控制生物的性状。7.【答案】C【解析】【解答】A、分析题图可知,在中午11:00-13:00间,P基因抑制表达组净光合速率降低幅度小,说明P基因表达能促进杨树叶片在干旱环境下关闭气孔,A正确;B、分析题图可知,P基因抑制表达组的净光合速率在大于200μmol·m-2·s-1光照强度后高于野生型组,小于200μmol·m-2·s-1时两曲线重叠,说明较低光照强度下,P基因对净光合速率影响不大,B正确;C、抑制表达组的净光合速率在7:00-8:00间与野生型组的净光合速率相等,C错误;D、由上分析可知,P基因表达能促进杨树叶片在干旱环境下关闭气孔,有利于杨树适应干旱环境,故干旱环境中P基因缺陷型杨树无生存优势,D正确。故答案为:C。

【分析】1、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1)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强,光合作用强度最大,当温度低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加强,当温度高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弱。(2)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3)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

2、真正光合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8.【答案】C【解析】【解答】A、由题意可知,低温条件下,H3酶被激活,说明H3酶在低温条件下活性较高,A正确;B、由题意“低温条件下,H3酶被激活,进而解除FLC基因对开花的抑制作用,温度升高后,FLC基因在一段时间内仍被抑制”可知,该过程没有涉及到FLC基因序列的改变,B正确;C、由题意可知,FLC基因是抑制拟南芥开花的基因,而春化是植物必须经过一段时间低温才能开花的现象,所以FLC基因在春化后表达被抑制,C错误;D、由题意可知,被激活的H3酶可以解除FLC基因对开花的抑制作用,H3突变体不能合成H3酶,使植物不能正常开花,所以H3突变体在自然界中可能无法传代,D正确。故答案为:C。

【分析】1、由题意可知,FLC基因是抑制拟南芥开花的基因,而春化是植物必须经过一段时间低温才能开花的现象,所以FLC基因在春化后表达被抑制,目被激活的H3酶可以解除FLC基因对开花的抑制作用,H3突变体不能合成H3酶,所以H3突变体在自然界中可能无法传代。

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9.【答案】C【解析】【解答】A、泛素的主要功能是标记需要被分解的蛋白质,使其被细胞中的蛋白酶体分解,推测泛素和蛋白酶体结合具有特异性,A正确;B、细胞中错误折叠的蛋白质会与泛素结合,使其被细胞中的蛋白酶体分解,否则会影响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B正确;C、泛素在进化上非常保守,不是鉴定物种的理想分子标记,C错误;D、泛素突变体对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不利,部分会被自然选择所淘汰,D正确。故答案为:C。

【分析】1、泛素的主要功能是标记错误折叠、老化的蛋白质,使其被细胞中的蛋白酶体分解。

2、泛素在进化上非常保守,不同物种之间差异较小,不是鉴定物种的理想分子标记。10.【答案】B【解析】【解答】A、阿霉素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还会对机体其它细胞造成伤害,说明阿霉素有副作用,正常情况下不能大量、长期使用,A正确;B、特异性抗体能和肿瘤抗原结合形成复合物,但是不能杀死肿瘤细胞,B错误;C、接头既要保持稳定,避免阿霉素从抗体中脱落,同时也不能影响抗体与阿霉素的功能,C正确;D、抗体和抗原的结合具有特异性,故利用同位素标记的特异性抗体在特定组织中的成像技术,可定位诊断肿瘤,D正确。故答案为:B。

【分析】分析题干信息可知:阿霉素是一种抗肿瘤抗生素,没有特异性,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还会对机体其它细胞造成伤害,即具有较大的副作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将阿霉素与能特异性识别肿瘤抗原的单克隆抗体结合制成抗体-药物偶联物(ADC)。11.【答案】D【解析】【解答】A、生长素的两重性是高浓度抑制生长,低浓度促进生长,但此实验中,A、D两组都是生长素正常型,B、C两组都是生长素过量表达型,不可以证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A错误;B、此实验中,A、B两组都是油菜素正常型,C、D两组都是油菜素合成缺陷型,不可以证明油菜素作用的两重性,B错误;C、由B、C两组实验结果可知,B组植株长度远高于C组,说明生长素不可以弥补由油菜素缺乏造成的影响,C错误;D、由B、C两组实验结果可知,B组植株长度远高于C组,A、D两组实验结果可知,A组植株长度远高于D组,说明生长素的促进作用依赖油菜素的正常合成,D正确。故答案为:D。

【分析】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主要表现为: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可以疏花蔬果,也可以防止落花落果;既能促进生根,也能抑制生根。能够体现生长素两重性的实例有:顶端优势、根的向地性、根的背光性等。12.【答案】A【解析】【解答】A、由题意知,当神经细胞内Ca2+浓度增高时,NO合成酶被激活,催化精氨酸产生NO并以气体形式弥散到周围细胞并发挥作用,神经细胞内Ca2+浓度下降,则会引起NO释放减少,A正确;B、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会被分解,作用不是一直持续的,B错误;C、NO通过自由扩散从神经末梢进入突触间隙,C错误;D、与激素相比,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但作用时间短暂,D错误。故答案为:A。

【分析】1、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传递方式电信号(神经冲动)、化学信号(递质)激素及其他化学物质调节方式反射激素﹣﹣特定的组织细胞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作用对象效应器靶细胞膜上的受体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2、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当轴突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就会向突触前膜移动并与它融合,同时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关受体结合,从而改变了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这样,信号就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到了另一个神经元。随后神经递质会与受体分开,并迅速被降解或回收进细胞,以免持续发挥作用。

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小分子物质)运输方式运输方向是否需要载体是否消耗能量示例自由扩散高浓度到低浓度否否水、气体、脂类(如甘油,因为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协助扩散高浓度到低浓度是否葡萄糖进入红细胞主动运输低浓度到高浓度是是几乎所有离子、氨基酸、葡萄糖等

13.【答案】C【解析】【解答】A、一个mRNA分子上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相同的肽链,A正确;B、翻译过程中,核糖体与mRNA结合,沿着mRNA移动,结合内质网后多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核糖体也可脱离,B正确;C、分泌蛋白是在核糖体合成,内质网、高尔基体加工后具有相应功能,C错误;D、由分析可知,信号肽需借助DP和SRP的识别结合才能转移至内质网膜上,D正确。故答案为:C。

【分析】1、翻译: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1)场所:细胞质中的核糖体。

(2)模板:mRNA。

(3)原料:21种游离的氨基酸。

(4)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U,G-C,C-G,U-A。

2、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14.【答案】C【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注射药物抑制FOXP3基因的表达,调节性T细胞减少,不能抑制效应T细胞活化,效应T细胞增多,因此排异反应较强,A错误;B、某些严重过敏患者体内的效应T细胞数量高于健康人体,则FOXP3基因表达产物量低于正常人的,B错误;C、当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过多时,效应T细胞不能活化,不能监控清除体内发生病变的肿瘤细胞,机体产生肿瘤的风险会增加,C正确;D、当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缺乏时,效应T细胞活化,免疫功能增强,则机体患自身免疫病的概率增大,D错误。故答案为:C。

【分析】据题图可知,造血干细胞中FOXP3基因表达,可分化形成调节性T细胞,调节性T细胞且有抑制效应T细胞活化的作用。如果造血干细胞中FOXP3基因不表达,可分化形成初始性T细胞,再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15.【答案】D【解析】【解答】A、由于DNA的半保留复制,经过一次有丝分裂后,DNA复制了一次,且细胞分裂了一次,产生的2个精原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有一条单链带有32P的标记,因此每条染色体都带有32P标记,A正确;B、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经过一次半保留复制,并且初级精母细胞此时还未分裂产生次级精母细胞,因此细胞内有8个被32P标记的核DNA,B正确;C、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已经由初级精母细胞分裂为次级精母细胞,同源染色体分离,每个同源染色体上均带有一个被标记的DNA,因此次级精母细胞内由4个被32P标记的核DNA,C正确;D、次级精母细胞分裂为精细胞的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并随机进入精细胞,且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的两个DNA分子,一个有标记,一个没有标记,因此精子中标记32P的核DNA数量不一定为4个,有0、1、2、3、4这几种可能,D错误。故答案为:D。

【分析】1、有关DNA分子的复制:

(1)场所:主要在细胞核,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进行.

(2)时期: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3)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4)条件:模板: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原料: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能量:ATP;酶:解旋酶、DNA聚合酶。

(5)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G-C,C-G,T-A。

2、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分裂Ⅰ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分裂Ⅰ: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分裂Ⅱ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16.【答案】B【解析】【解答】A、根据图乙,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属于捕食关系,N先增加,代表被捕食者,P后增加,代表捕食者,A正确;B、据图甲分析,捕食者数量在P2处上下波动,所以捕食者的环境容纳量为P2,被捕食者数量在N2处上下波动,所以被捕食者的环境容纳量为N2,B错误;C、图甲中①区域表示随被捕食者数量增加,导致捕食者的数量增加,对应图乙中a时期,C正确;D、捕食者和被捕食者通过捕食关系能够相互制约对方的种群数量变化,有利于维持二者种群数量的相对稳定,D正确。故答案为:B。

【分析】1、种间关系包括:①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相互依存,如地衣、根瘤、白蚁与鞭毛虫等;②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比如兔和草,狼和羊;③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④寄生:一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⑤原始合作: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双方都受益,但分开后,各自也能独立生活。

2、环境容纳量=K值。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

17.【答案】C【解析】【解答】A、花生子叶中的脂肪颗粒可被苏丹Ⅲ染为橘黄色,可在低倍显微镜下找到花生子夜的最薄处,并移到视野的中心,换高倍镜可清晰地观察到橘黄色的脂肪颗粒,A错误;B、甲基绿是用于观察细胞中DNA,RNA分布的染色剂,B错误;C、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较高,在滤纸条上扩散得较快,位于滤纸条最上端,C正确;D、黑藻成熟叶片细胞高度分化,不再分裂,不能用于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D错误。故答案为:C。

【分析】1、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IV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2、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原理:这个实验是利用了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

3、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提取色素时需要加入无水乙醇(溶解色素)、石英砂(使研磨更充分)和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分离色素时采用纸层析法,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最后的结果是观察到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

4、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选取的实验材料是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18.【答案】D【解析】【解答】A、根据乙组的亲本都为红花,而F1中出现白花,说明白花对红花为隐性,即红花对白花为显性,A正确;B、甲组亲本白花矮茎的基因型为aabb,再结合表格可知,F1中出现白花和矮茎,说明甲组亲本红花高茎的基因型是AaBb,B正确;C、在乙组F1的红花矮茎植株中,杂合子占2/3,大约有206株,C正确;D、用甲组F1中的红花高茎植株AaBb自交,基因aB的雄配子不育和基因aB的雌配子不育,结果都是一样的,无法验证,D错误。故答案为:D。

【分析】1、显性性状是指两个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时,子一代出现的亲本性状;隐性性状是指两个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时,子一代未出现的亲本性状。

2、杂合子:由两个基因型不同的配子结合而成的合子,再由此合子发育而成的新个体。杂合子的基因组成至少有一对等位基因,因此至少可形成两种类型的配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

3、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由于自由组合定律同时也遵循分离定律,因此可以将自由组合问题转化成分离定律问题进行解决。

19.【答案】A【解析】【解答】A、相邻两个细胞之间形成通道,携带信息的物质通过通道进入另一个细胞,例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也有信息交流的作用,A正确;B、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使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B错误;C、垂体细胞可分泌促性腺激素来调节性腺细胞的活动,C错误;D、神经递质可以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也可以在神经元与肌肉或腺体相关细胞之间传递信息,因此神经递质由一个神经元释放后,作用于另一个神经元、肌细胞或腺细胞,引起其兴奋或抑制,D错误。故答案为:A。

【分析】1、细胞膜的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交流;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主要有三种方式:(1)通过化学物质来传递信息;(2)通过细胞膜直接接触传递信息;(3)通过细胞通道来传递信息,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

2、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3、神经递质是一种化学信号,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可作为神经递质的物质包括乙酰胆碱等。

4、垂体细胞分泌的促性腺激素作用于性腺,可以调节性腺细胞的活动。

20.【答案】C【解析】【解答】A、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为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A正确;B、较高强度的针刺激,引起传入神经兴奋,可能会引起感觉神经元较多的Na+内流,B正确;C、不同类型的刺激引起不同类型的感觉,未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C错误;D、较低强度的针刺激与较高强度的热刺激引起的传入神经上的电信号不同,即不同的刺激通过改变传入神经上电信号的频率,导致感觉的不同,D正确。故答案为:C。

【分析】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它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五个部位︰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反射弧的结构必须保持完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反射活动就无法进行。但是反射弧是完整的,如果没有外界刺激也不会出现反射活动。

21.【答案】(1)蛋白质、核酸(2)增加气孔导度、提高胞间CO2浓度、提高净光合速率;明显;CK组缺氮,第30天净光合速率下降;NO3-(3)T3组营养液的NO3-含量低于T1组营养液的;NH4+的竞争作用会降低烟草对NO3-的吸收【解析】【解答】(1)烟草吸收的氮元素合成有机大分子化合物,说明该大分子有机化合物含有N元素,所以烟草吸收的氮元素在根毛细胞内可以合成蛋白质、核酸等有机大分子化合物。(2)由表格可知,与无氮营养液(CK)对照组相比,30天后,有氮营养液组的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以及净光合速率都更大,说明氮素提高烟草的光合能力表现在增加气孔导度、提高胞间CO2浓度、提高净光合速率。比较数据可知,CK组幼苗第30天的净光合速率明显比实验组的低,说明CK组幼苗的缺氮效应明显。分析表格可知,不同形态的氮素会影响光合速率,从T1、T2、T3组的数据可知,相同时间内,T1组的胞间CO2浓度更大,说明T1组的NO3-(硝态氮)促进烟草吸收CO2的效果更明显。(3)分析表格可知,只含NO3-的营养液(T1)气孔导度最大,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最高,净光合速率最大;NO3-与NH4+比例为1:1的营养液(T3)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最高和净光合速率比T2组大,但比T1组小,可能的原因是T3组营养液的NO3-含量低于T1组营养液的含量,或NH4+的竞争作用会降低烟草对NO3-的吸收。

【分析】1、化合物的元素组成:(1)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C、H、O、N元素构成,有些还含有P、S;(2)核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3)脂质的组成元素有C、H、O,有些还含有N、P;(4)糖类的组成元素为C、H、O。

2、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1)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强,光合作用强度最大,当温度低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加强,当温度高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弱。(2)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3)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

3、真正光合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

22.【答案】(1)传入神经;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2)增多;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的工作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生长发育的功能,切除小鼠的甲状腺后,其生长发育停滞(3)都需要与相应的受体结合【解析】【解答】(1)在寒冷刺激下,外界温度下降,刺激到皮肤的冷觉感受器,经过传入神经,将兴奋传入下丘脑,会引起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分级调节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2)缺碘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体内的TRH和TSH的分泌均会增加。反馈调节指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的工作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生长发育的功能,切除小鼠的甲状腺后,其生长发育停滞,故切除幼龄实验小鼠的甲状腺,其体重和身长几乎不再增加。(3)乙酰胆碱和甲状腺激素均需要与相应的受体结合,才能传递信息。

【分析】1、体温恒定调节如下图:

2、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过程∶冷刺激通过神经调节刺激下丘脑分泌,作用到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作用到甲状腺,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但是甲状腺激素过多会负反馈抑制和的分泌量。

3、激素调节的特点:(1)内分泌细胞产生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传递着各种信息。(2)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激素通过与靶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相互识别,并发生特异性结合。(3)作为信使传递信息,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失活了。(4)微量和高效,虽然激素含量甚微,但其作用效果极其显著。

4、神经递质是一种化学信号,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可作为神经递质的物质包括乙酰胆碱等。23.【答案】(1)垂直;土壤表层有机碳含量高,能为小动物提供更多食物资源(2)常绿阔叶林中的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遗物多于杉木林中的(3)烷基碳含量相对高、烷氧碳含量相对低;光合作用;细胞呼吸【解析】【解答】(1)不同的土壤层面为不同的生物提供了栖息地,土壤表层的小动物种类和数量较土壤深层的多体现了土壤动物群落的垂直分布;土壤表层有机碳含量高,能为小动物提供更多食物资源,所以土壤表层小动物丰富度高于深层。(2)土壤中的有机碳主要是有动植物的残骸提供,常绿阔叶林中的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遗物多于杉木林中的,所以常绿阔叶林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明显高于杉木林的。(3)植物可以通过呼吸作用将土壤中的有机碳分解成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所以要缓解温室效应,该植被类型土壤中上述有机碳含量应该具有烷基碳含量相对高、烷氧碳含量相对低的特点。生态系统进行碳循环主要依赖生物群落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可以将大气中的碳固定到植物体内,从而进入生态群落,呼吸作用将碳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释放到大气中去。

【分析】1、群落的结构主要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1)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原因:①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群落中的光照强度总是随着高度的下降而逐渐减弱,不同植物适于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生长。如森林中植物由高到低的分布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地被层。②动物分层主要是因群落的不同层次提供不同的食物,其次也与不同层次的微环境有关。如森林中动物的分布由高到低为:猫头鹰(森林上层),大山雀(灌木层),鹿、野猪(地面活动),蚯及部分微生物(落叶层和土壤)。(2)水平结构: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原因:由于在水平方向上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它们常呈镶嵌分布。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既有利于充分利用资源,又有利于缓解种间竞争,导致这种结构特征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照。

2、碳循环过程为:无机环境中碳进出生物群落的途径是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而生物群落中的碳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