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提升Ⅲ酸碱盐与金属的综合计算学习目录学习目录目录模块一知己知彼 1模块二知识掌握 1知识点一、文字叙述型计算 1知识点二、表格型计算 3知识点三、图像型计算 7知识点四、探究实验型计算 10模块三巩固提高 14知识重点知识重点模块一知己知彼学习目标目标解读计算题是初中科学试题中常见且非常重要的一类题型。该类题目考察知识面广、思维量大、综合性强,是考查学生逻辑思维、综合知识运用的一类题目。计算题考察的知识较多,利用方程式及题中信息,求物质质量与浓度等,以简答题或探究结合为主,难度较大。模块二知识掌握知识点一、文字叙述型计算解此类题时经常需要将溶液和化学方程式结合在一起进行计算。解题时,应首先明确所求溶液中溶质是什么,溶质的质量一般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得出,特别要注意溶质可能由几部分组成;其次,应明确所求溶液的质量如何计算,溶液一般采用质量守恒法,最终溶液的质量=反应前各溶液的质量总和一难溶性杂质(反应前混有且不参加反应)-生成物中非溶液部分(生成沉淀或气体);最后运用公式计算出溶质的质量分数。
(2023春•柯桥区期末)新冠抗原检测中用到的棉签棒(如图)上存在一种气体消毒剂——环氧乙烷,其分子式为C2H4O。已知环氧乙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4O+5O2点燃¯4CO2+4H2(1)一个环氧乙烷分子中有个原子;(2)环氧乙烷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3)4.4克环氧乙烷充分燃烧生成多少克二氧化碳?【解答】解:(1)由化学式的意义可知,一个环氧乙烷分子中有2+4+1=7个原子。(2)环氧乙烷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4):16=6:1:4。(3)设4.4克环氧乙烷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2C2H4O+5O2点燃¯4CO2+4H2881764.4gx88176答:4.4克环氧乙烷充分燃烧生成8.8克二氧化碳。故答案为:(1)7;(2)6:1:4;(3)8.8。(2022秋•永康市期末)宇宙飞船内,宇航员所呼出的气体要通过常有氢氧化锂(LiOH)的过滤网,以除去所含的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LiOH(固体)+CO₂(气体)═Li₂CO₃(固体)+H₂O(液体),试计算:(1)28克氢氧化锂所能吸收的二氧化碳的质量。(2)若用氢氧化钠代替氢氧化锂,试计算28克氢氧化钠所能吸收的二氧化碳的质量。【解答】解:(1)设28克氢氧化锂所能吸收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2LiOH(固体)+CO₂(气体)═Li₂CO₃(固体)+H₂O(液体)484428gx4448x≈25.7g答:28克氢氧化锂所能吸收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5.7g;(2)设28克氢氧化钠所能吸收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y2NaOH(固体)+CO₂(气体)═Na₂CO₃(固体)+H₂O(液体)804428gy4480y=15.4g答:28克氢氧化钠所能吸收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5.4g。知识点二、表格型计算这类题往往给出一组或多组数据,通过对表格中数据的分析、对比,解答有关问题或进行计算。表格型计算通常会涉及反应物过量的问题,解题的关键是通过分析找到表格中各组数据之间的内在规律,找出每一组数据中两种反应物是否有一种过量还是恰好完全反应,只有完全反应的物质才能代入化学方程式中进行计算。(2023春•滨江区期末)为了检测实验室中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某同学用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盐酸与样品进行了四组实验测定(样品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盐酸反应),测得数据如表。试回答:甲乙丙丁所取石灰石质量/g10.010.010.010.0加入盐酸质量/g20.030.045.050.0剩余固体质量/g6.04.02.02.0(1)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2)各组充分反应后,盐酸有剩余的实验组别是。(3)实验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解答】解:(1)石灰石中的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则实验后剩余的2.0g固体是杂质,所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10.0g−2.0g=8.0g,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g10.0g(2)由表中数据可知,实验甲中加入20.0g稀盐酸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6.0g,实验乙中加入30.0g稀盐酸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4.0g,即10.0g稀盐酸恰好与2g碳酸钙完全反应,实验丙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2.0g,反应碳酸钙为8g,则消耗稀盐酸的质量为40.0g,所以各组充分反应后,盐酸有剩余的实验组别是丙、丁。(3)由表中数据可知,10.0g稀盐酸恰好与2.0g碳酸钙完全反应,设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x。CaCO3+2HCl═CaCl2+CO2↑+H2O100732.0g10.0gx10073x=14.6%答:所用稀盐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4.6%。故答案为:(1)80%;(2)丙、丁;(3)14.6%。(2023•宁波三模)为测定某镁矿石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兴趣小组的同学取了5g该镁矿石粉末,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除杂,得到只含有MgSO4和H2SO4两种溶质的混合溶液100g,将该100g混合溶液放于烧杯中,然后取40g氢氧化钠溶液,分4次加入到盛有100g混合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编号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g10101010烧杯中生成沉淀的总质量/g0.4641.0441.1601.160请计算:(1)100g混合液中硫酸镁的质量。(2)该镁矿石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假设5g镁矿石中的镁元素全部转化为100g混合溶液中MgSO4中的镁元素)(3)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解答】解:(1)设100混合溶液中含MgSO4的质量为x2NaOH+MgSO4=Na2SO4+Mg(OH)2↓12058x1.160g58120x=2.4g答:100混合溶液中含MgSO4的质量为2.4g;(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因此MgSO4中的镁元素的质量即为5g镁矿石中的镁元素,由题意得:镁矿石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g×24答:镁矿石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9.6%。(3)由实验一、二可知每消耗10.0gNaOH溶液生成氢氧化镁沉淀1.044g﹣0.464g=0.580g,第三次再增加10.0gNaOH溶液沉淀增加的质量为1.160g﹣1.044g=0.116g,说明此时硫酸镁完全反应,氢氧化钠已过量,设10g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y2NaOH+MgSO4=Na2SO4+Mg(OH)2↓8058y0.58g5880y=0.8g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0.8g10g答: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8%。(2023春•东阳市校级期中)Cu与Zn的合金称为黄铜,有优良的导热性和耐腐蚀性,可用作各种仪器零件.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某黄铜的组成,取10g该黄铜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分5次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使之充分反应.每次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及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于下表: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g)第1次10m第2次107.4第3次106.1第4次105.6第5次105.6试回答下列问题:(1)从以上数据可知,最后剩余的5.6g固体的成分是;表格中,m=.(2)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3)计算所用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解答】解:(1)黄铜样品与稀硫酸混合,铜与稀硫酸不反应,锌与稀硫酸反应,第四次和第五次加入稀硫酸固体质量不再改变,故5.6g是铜的质量,第四次加入稀硫酸,固体质量减少,说明第三次加入硫酸时锌没有完全反应,根据第二次加入稀硫酸和第三次加入稀硫酸的固体质量差为:7.4g﹣6.1g=1.3g,说明每10g稀硫酸恰好与1.3g锌完全反应,故m=7.4g+1.3g=8.7g.固体:Cu,8.7;(2)黄铜样品的质量为:8.7g+1.3g=10g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10g−5.6g10g(3)设10g稀硫酸中所含硫酸的质量为xZn+H2SO4=ZnSO4+H2↑65981.3gx651.3g所用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1.96g答:所用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分数是19.6%.知识点三、图像型计算解决这类题时,应该仔细分析函数图像中横、纵坐标所表示的不同量,以及“三点一趋势”,即起点、拐点、终点和图像变化趋势,分析其含义。特别是要重点了解拐点表示对应两种物质一定恰好完全反应,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2023春•富阳区期末)为了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含量,小叶进行了如下实验;取12.5g石灰石放于烧杯中,向烧杯中滴加稀盐酸,实验测得烧杯中剩余物质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整个过程不考虑稀盐酸的挥发和气体的溶解,石灰石中的杂质也不与稀盐酸反应。求:(1)产生CO2的总质量。(2)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解答】解:(1)由质量守恒定律和图像可知,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2.5g+150g﹣158.1g=4.4g;(2)设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CaCO3+2HCl═CaCl2+H2O+CO2↑10044x4.4g10044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10g答: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故答案为:(1)4.4g;(2)80%。(2023•衢江区一模)普通黄铜仅由铜和锌组成,广泛用于制造板材、管材等,也用于铸造机械零件。现有一块50.00g黄铜样品,某同学利用一种未知浓度的稀盐酸来测定样品中Cu的质量分数。有关数据如图:求:(1)黄铜中Cu的质量分数。(2)样品完全反应产生的H2的质量。(3)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解答】解:(1)根据铜不能与盐酸反应,由图1可得黄铜中铜的质量为33.75g;黄铜中Cu的质量分数:33.75g50.00g答:黄铜中Cu的质量分数为67.5%;(2)黄铜中锌的质量=50.00g﹣33.75g=16.25g设完全反应产生的H2的质量为x,设完全反应时消耗盐酸的质量为y。Zn+2HCl═ZnCl2+H2↑6573216.25gyx652=16.25gx=0.5gy=18.25g答:样品完全反应产生的H2的质量为0.5g;(3)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18.25g198.25g+0.5g−16.25g答: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2023•宁海县模拟)实验室用金属镁与100g盐酸反应探究酸的性质。小宁取反应后的溶液,逐渐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NaOH溶液,产生沉淀质量与滴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已知当NaOH溶液滴加至150g时不再有沉淀产生。求:(1)0.58g沉淀的成分为。(2)a点时,与NaOH反应的物质化学式。(3)若在b点溶液中加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填“能”或“不能”)证明HCl有剩余;(4)计算100g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解答】解:(1)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可见0.58g沉淀的成分为氢氧化镁;(2)a点时没有沉淀生成,说明a点时,与NaOH反应的物质是盐酸;(3)b点时氢氧化钠与部分氯化镁反应,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钠和氯化镁,加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不能证明HCl有剩余;(4)根据反应可得关系式NaOH~Cl~HCl,设氯化氢的质量为x。NaOH~Cl~HCl4036.5150g×8%x4036.5x=10.95g100g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95g100g答:100g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10.95%。故答案为:(1)氢氧化镁;(2)HCl;(3)不能;(4)10.95%。知识点四、探究实验型计算解决这类问题的办法就是结合实验示意图,计算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对比分析每个装置变化前后的质量差,再寻求关系式或数据进行逐个求解,解题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实验数据与物质(或元素)质量间的关系,理清思路,找出正确有用的数据。
(2023•南浔区一模)科学家认为,碳排放导致全球变暖,极端天气事件增加,对生命系统形成威胁。在这一背景下,世界各国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我国向全世界宣布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过去的200年里,人类向大气层排放了数万亿吨CO2,有科学家提出回收利用CO2的构想:把空气吹入碳酸钾溶液,从溶液中提取出CO2,又在合成塔变为燃料甲醇(CH3OH)。该技术流程的主要反应化学方程式如下:吸收池K2CO3+CO2+H2O═2KHCO3分解池2KHCO3△¯K2CO3+CO2↑+H2合成塔CO2+3H2300℃、200kPa¯催化剂CH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写物质名称)。(2)若回收空气中的CO26.6吨,可生产出甲醇多少吨?(写出计算过程)(3)有人认为这样并不能够减少CO2的排放,因为合成甲醇的过程中也需要消耗能源,仍需要排放CO2,你是否认同他的观点,并阐述理由。【解答】解:(1)吸收池内碳酸钾是反应物,分解池内碳酸钾是生成物,故上述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碳酸钾;故答案为:碳酸钾;(2)若回收空气中的CO26.6吨,可生产出甲醇的质量为x。CO2+3H2300℃、200kPa¯催化剂CH44326.6tx4432x=4.8t答:若回收空气中的CO26.6吨,可生产出甲醇的质量4.8t;(3)根据以上流程分析,该技术能够减少CO2的排放;故答案为:不同意;该技术能够减少CO2的排放。(2023•鹿城区模拟)现有10克锌和8克氧化铜和足量的稀硫酸,有同学想用这些锌和氧化铜为原料来制取铜单质时并采用了如下所示的流程图:Zn→H2SO(1)实验时应该(选填“一次性足量”、“小流量连续缓慢”、“没有冒出气泡后再”)把稀硫酸加入锥形瓶中。(2)按照规范操作要求完成实验,氧化铜被完全反应,请以加入的Zn为横坐标,以生成的Cu为纵坐标,画出关系图,标出图中的转折点大致位置,并说明理由。【解答】解:(1)实验过程中要缓慢持续提供氢气,让氢气慢慢和氧化铜反应,所以要控制氢气的生成速度就要控制加入硫酸的速度,实验时应该小流量连续缓慢把稀硫酸加入锥形瓶中;(2)根据Zn+H2SO4=ZnSO4+H2↑和CuO+H2△¯H2可得关系式Zn∽∽∽∽Cu6564开始是先通入了氢气,所以当6.5g锌反应时得不到6.4g的铜,得到6.4g铜时应该消耗更多的锌,且开始通入氢气时是排空装置内的空气的,所以开始没有铜生成。得图如下:故答案为:(1)小流量连续缓慢;(2)。(2022秋•滨江区期末)科学实践活动中,某学习小组对中和反应做了如图所示的探究:取图甲反应后的溶液,滴加质量分数26.5%的Na2CO3的溶液,如图乙,溶液pH的变化趋势如图丙所示。(1)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及图丙图象分析,图甲中实验操作结束时,溶液的颜色呈。(2)图丙中ab段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为。(3)在图丁中画出沉淀质量与所加碳酸钠溶液质量的关系图(先写出计算过程,再作图)。【解答】解:(1)由图象可知,甲实验中稀盐酸有剩余,即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氯化钙和氯化氢,溶液呈酸性,酚酞遇酸性不变色,图甲中实验操作结束时,溶液的颜色呈无色;故答案为:无色;(2)由图象可知,甲实验中稀盐酸有剩余,即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氯化钙和氯化氢,再向其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时,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2HCl+Na2CO3=2NaCl+H2O+CO2↑;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pH由小于7到等于7,当盐酸反应结束后,碳酸钠再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此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氯化钠溶液呈中性,所以pH不变,当氯化钙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碳酸钠,溶液显碱性,pH>7;故答案为:2HCl+Na2CO3=2NaCl+H2O+CO2↑;(3)由图象可知,与氯化钙反应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为:70.0g﹣30.0g=40.0g,其中含有碳酸钠的质量为:40.0g×26.5%=10.6g设生成沉淀的质量为x。CaCl2+Na2CO3=CaCO3↓+2NaCl 106 100 10.6g x106100x=10.0g即当滴加到碳酸钠溶液30.0g时开始生成沉淀,当滴加到70.0g时不再生成沉淀,图象为:模块三巩固提高(2022春•吴兴区期末)为了检测实验室中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某同学用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盐酸与样品进行了四组实验测定(样品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盐酸反应),测得数据如表。试回答:甲乙丙丁所取石灰石样品质量/g10.010.010.010.0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20.030.045.050.0剩余固体的质量/g6.04.01.01.0(1)各组充分反应后,盐酸有剩余的实验组别是;(2)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3)实验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解答】解:(1)由图表可知,所取样品的质量相等,每增加10.0g盐酸固体的质量减少2.0g;丙组45.0g盐酸与10.0g样品反应,比乙组增减15.0g盐酸,固体质量减少3g,而丁组加入50.0g盐酸与10.0g样品反应,固体质量仍为1.0g,说明50.0g盐酸未完全反应,只反应了45.0g;(2)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10.0g−1.0g10.0g(3)根据甲组数据,设所用稀盐酸的溶质的质量为x。CaCO3+2HCl═CaCl2+CO2↑+H2O100734.0gx10073x=2.92g所用稀盐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2.92g20.0g答:所用稀盐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4.6%。故答案为:(1)丁;(2)90%;(3)14.6%。(2022春•上城区期末)发射通信卫星的火箭用联氨(N2H4)做燃料,用四氧化二氮(N2O4)助燃,生成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和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18的氧化物。(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相同质量的N2H4和N2O4含氮元素的质量较多的是;(3)若有18.4克助燃物N2O4被完全反应,则有多少克N2H4被完全燃烧?【解答】解:(1)联氨(N2H4)与四氧化二氮(N2O4)反应生成氮气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2H4+N2O4点燃¯3N2+4H2(2)设二者的质量均为m,则相同质量的N2H4和N2O4中氮元素的质量比为:(m×14×214×2+1×4×100%):(m×14×214×2+16×4(3)设需要N2H4的质量为x。2N2H4+N2O4点燃¯3N2+4H26492x18.4g6492x═12.8g答:有12.8gN2H4被完全燃烧。故答案为:(1)2N2H4+N2O4点燃¯3N2+4H2(2)N2H4;(3)12.8g。(2023春•义乌市校级月考)石灰石是主要矿产品之一,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测量当地矿石山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分数,取一些矿石样品,并取稀盐酸200克,平均分成4份,进行实验,结果如下:实验1234加样品的质量(克)5101520生成CO2的质量(克)1.763.524.4m问:(1)哪几次反应中矿石有剩余?(2)上表中m的数值是(3)试计算这种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分数.【解答】解:(1)第三次实验50g稀盐酸量不足石灰石没完全反应,第四次实验石灰石增加到20g时,50g稀盐酸依然量不足而石灰石没有完全反应;(2)因为第3次反应已是完全反应,不再有气体产生,故第四次反应生成的气体质量的第三次的一样多,即m=4.4;(3)设第1次实验中样品中的碳酸钙的质量为x,CaCO3+2HCl═CaCl2+H2O+CO2↑10044x1.76g100xx=4g该石灰石样品的纯度为:4g5g故答案为:(1)3、4;(2)4.4;(3)该石灰石样品的纯度为80%.(2022秋•下城区校级期中)将12.9gNaCl和Na2CO3固体混合物完全溶于水中形成溶液,再将75gCaCl2溶液分5次加入到该溶液中,充分反应,测得的实验数据如表。实验序号12345加入氯化钙溶液质量/g1515151515生成沉淀的总质量/g3m91010计算:(1)表格中m的数值是。(2)原固体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解答】解:(1)由表中的数据可知,每加入15g的CaCl2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是3g,第三次生成沉淀是9g,则第二次生成沉淀的质量是6g,所以m=6。(2)设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Na2CO3+CaCl2=CaCO3↓+2NaCl106 100x 10g106100x=10.6g固体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是:10.6g12.9g答:固体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是82.2%。故答案为:(1)6。(2)82.2%。(2022秋•萧山区校级期中)鸡蛋壳中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小华为检测鸡蛋壳中碳酸钙的含量,进行的实验及实验数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信息:鸡蛋壳中其他成分与稀盐酸接触不产生气体。)(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完全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为g。(2)计算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精确到0.1%)【解答】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完全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为12g+100g﹣107.6g=4.4g。故答案为:4.4。(2)设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CaCO3+2HCl=CaCl2+H2O+CO2↑10044x4.4g10044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g12g答:鸡蛋壳中CaCO3的质量分数约是83.3%。(2022秋•海曙区月考)某学校的学习小组对当地的石灰石矿区进行调查,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采用的方法如下:取该石灰石样品12g放入烧杯,把80g稀盐酸分四次加入,测量过程所得数据见下表(已知石灰石样品中含有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请计算:序号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加入稀盐酸的质/g20202020剩余固体的质量/g842n(1)如表中n的数值为;(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保留0.1%)(3)计算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保留0.1%)(4)计算第四次后所得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保留1%)【解答】解:(1)根据图表数据可知,第1、2次反应后固体物质减少的质量都为4g,而第3次反应后固体物质减少的质量为2g,说明此时碳酸钙已反应完,不再产生气体,所以表中n的数值为2;(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12g﹣2g=10g,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g12g(3)由分析可知20g稀盐酸恰好能与石灰石中的4g碳酸钙完全反应,设第一次参与反应的HCl质量为x,CaCO3+2HCl=CaCl2+H2O+CO2↑100 734g x10073x=2.92g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92g20g答: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6%;(4)设第四次后所得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为y,共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z,CaCO3+2HCl=CaCl2+H2O+CO2↑100 111 4410g y z100111=10gy=11.1g,z=4.4g第四次后所得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为:11.1g10g+80g−4.4g答:第四次后所得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是16.8%。故答案为:(1)2;(2)83.3%;(3)14.6%;(4)13%。(2022•绍兴)举重前运动员常常会抓一把“镁粉”在手里搓,以起到防滑效果,某种“镁粉”中只含有MgO、Mg(OH)2、MgCO3中的一种或几种固体。某兴趣小组对其成分展开了探究:分别取4.2克MgO、Mg(OH)2、MgCO3和“镁粉”置于烧杯中,逐滴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直至粉末恰好消失。四种固体消耗稀盐酸的质量如表所示,且烧杯③和烧杯④中产生了大量气泡。请结合实验现象和数据回答问题。物质MgOMg(OH)2MgCO3“镁粉”消耗稀盐酸的质量/克121.8m58.061.9(1)烧杯③中产生的气体是。(2)“镁粉”中不只含有MgCO3一种物质,理由是。(3)表格中m的值为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4)为确定“镁粉”的具体成分,兴趣小组补充了如下实验:取“镁粉”和MgCO3各4.2克,加入足量稀盐酸,生成相同条件下的气体体积分别为952毫升和1120毫升。由此可知该种“镁粉”的成分是。【解答】解:(1)碳酸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水和二氧化碳,所以烧杯③中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和“取MgCO3和“镁粉”样品4.2g,逐滴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直至粉末恰好消失,消耗的盐酸质量不相等;(3)设与碳酸镁反应消耗的氯化氢的质量为x。MgCO3+2HCl═MgCl2+H2O+CO2↑84734.2gx8473x=3.65g所用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65g58g设与氢氧化镁反应消耗的氯化氢的质量为y。Mg(OH)2+2HCl═MgCl2+2H2O58734.2gy5873y≈5.286g消耗盐酸的质量为5.286g6.29%答:表格中m的值为84.0;(4)为确定“镁粉”的具体成分,同学们认为还需要补充如下实验:取“镁粉”和MgCO3各4.2克,加入足量稀盐酸,生成相同条件下的气体体积分别为952毫升和1120毫升;设MgCO3的质量为m,则m4.2g=952mL1120mL,解得m=3.57g,消耗盐酸的质量为3.57g4.2g×58.0g=49.3g;“镁粉”中另一种物质的质量为4.2g﹣3.57g=0.63g,消耗稀盐酸的质量为61.9g﹣49.3g=12.6g,则设4.2g该物质消耗稀盐酸的质量为n,则故答案为:(1)二氧化碳(或CO2);(2)等质量的MgCO3和“镁粉”消耗的盐酸质量不相等;(3)84.0;(4)MgCO3和Mg(OH)2。(2022秋•杭州期中)将体积为V1,质量分数为3.65%的HCl溶液逐滴滴入盛有体积为V2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的烧杯中(如图甲),测量并记录溶液的pH变化(如图乙)和温度变化(如图丙)。(实验中始终保持V1+V2=50.0mL且各种溶液密度均为1.0g/mL)(1)图乙中的pH=7时,此时滴入的HCl溶液的体积V1=mL。(2)通过该实验给出的判断,其中正确的是。A.进行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22℃B.该实验中的反应放出热量C.该实验表明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D.溶液由碱性转变为中性,再转变为酸性且酸性不断减弱(3)实验中所用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解答】解:(1)图3中的信息可知溶液温度最高时为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溶液显中性pH=7,此时滴入的HCl溶液的体积V1=30mL;故答案为:30mL;(2)A、由图示3中信息可知,V1=5mL时温度为22℃,故A错误;B、由图示3中信息可知,该实验中的化学反应放出热量,故B正确;C、该化学反应生成了水,但不能代表只要生成水的反应都放热;故C错误;D、该反应中溶液由碱性转变为中性,再转变为酸性且酸性不断增强;故D错误;故选:B;(3)设所用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为x。消耗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30mL×1.0g/mL×3.65%=1.095gHCl+NaOH═NaCl+H2O36.5401.095gx36.540x=1.2g实验中所用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2g(50−30)mL×1.0mL答:实验中所用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0%。(2022秋•西湖区校级期中)实验室有一瓶保管不当的试剂(如图),其残缺的标签中只剩下“Na”字样,已知它是无色液体,是初中化学常用的试剂NaCl、NaOH、Na2CO3中的一种。小强同学很感兴趣,决定对其成分进行探究:【提出问题】这瓶试剂可能是什么溶液呢?【设计并实验】(1)小强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该溶液滴在pH试纸上,测得pH>7,这瓶试剂不可能是。(2)小强用试管取少量该液体,往里面滴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没有产生白色沉淀,因此确定该试剂是。【继续探究】为了确定该试剂的质量分数,小强取100g该试剂,把30gMgCl2溶液分三次加入,测量过程所得数据如表。序号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加入MgCl2溶液的质量/g101010试管内固体的质量/g1.452.92.9请列式计算该试剂的质量分数。【解答】(1)初中化学常用的试剂NaCl、NaOH、Na2CO3中,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均显碱性,测得pH>7,而氯化钠溶液显中性,pH=7,所以这瓶试剂不可能是氯化钠(NaCl);(2)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而氢氧化钠与氯化钙不反应,所以小强用试管取少量该液体,往里面滴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没有产生白色沉淀,因此确定该试剂是NaOH;(3)根据图表信息可知,加入MgCl2溶液的质量为20g时,氢氧化钠溶质完全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砌体工程冬期施工合同管理措施
- 展览会筹备工期保障措施
- 助孕技术的管理与安全措施
- 光伏电站设备采购质量保证措施
- Unit7 LESSON 1 词汇精讲课堂
- 语文下册学习成果展示计划
- 2025年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计划
- 学校食堂节能减排措施解析
- 2025年二级注册建筑师之法律法规经济与施工通关考试题库带答案解析
- 四年级下册语文线上语言实践计划
- 餐厅水单万能模板-可打印
- 中国城市中英文对照
- 作业治疗学题库第七章
- 医学信息检索与利用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杭州医学院
- 并网前设备电气试验、继电保护整定、通讯联调
- 用表格为网页布局教学设计
-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手册
- 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观察与护理-课件
- 光缆测试报告
- 初中物理教育科学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 机械与功《功》教学设计
- 神经病学人卫版习题集题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