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山东省德州市夏津育中万隆中英文高级中学高一第一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1页
2024-2025学年度山东省德州市夏津育中万隆中英文高级中学高一第一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2页
2024-2025学年度山东省德州市夏津育中万隆中英文高级中学高一第一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3页
2024-2025学年度山东省德州市夏津育中万隆中英文高级中学高一第一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4页
2024-2025学年度山东省德州市夏津育中万隆中英文高级中学高一第一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夏津万隆中英文高级中学高一年级月考历史试题202412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11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1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商朝的国家管理实行内外服制。内服是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外服是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族,各附属国除对商承担应尽的义务外,有很大的自主权。有的附属国还经常与商处于战争状态。这反映出商朝()A.国家机构趋于完善B.政治势力范围广阔C.权力尚未高度集中D.商族军事实力较弱2.对如下材料所反映的主张解读准确的是()A.老子将万物本原归结为“道”B.荀子从人性出发,主张隆礼重法C.法家主张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D.孔子主张“性本善”“有教无类”3.下表是西汉高祖至宣帝年间官员文化出身变化统计表。这一变化反映出汉朝()时间法家儒家道家其它及不可考者高祖-武帝初年45.9%5%13.5%约35.6%武帝初年一宣帝末年25.5%45.1%很少约29.4%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趋势B.儒家容纳了道家C.察举制提高了官员素质D.治国思想的变化4.秦汉时期对手工业生产实行严格管理。如果“矫制专行,非奉使体”,不按国家计划而擅自“鼓铸盐铁者”及其他生产品者,都“法至死”。这一制度()A.冲击了重农抑商的政策B.促进了自耕农经济的发展C.增强了商品经济的活力D.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5.魏晋南北朝时期,史书记载帝王相貌时,多按佛的相貌来描绘。如《三国志·蜀书》卷二《先主传》描述刘备“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这反映了()A.儒学出现了严重危机B.统治者视佛教为正统C.民众普遍信仰佛教D.佛教与政治紧密结合6.唐朝继承和完善了科举制度,考帖经能死记硬背即可,考诗赋则需要独立思考,唐玄宗时期,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据此可知()A.文化现象与人才选拔相关B.科举制成为主要选官方式C.科举考试选拔的人才不实D.社会流动性壁垒打破7.马端临编撰的《文献通考》中有这样的记载:“中书出诏令,门下掌封驳,日有争论,纷纭不决,故使两省先于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这说明唐朝政事堂设立的主要目的在于()A.弥补分权弊端,提高工作效率B.加强官员监督,实现权力制衡C.削弱宰相职权,加强君主专制D.明确三省分工,削弱宰相职权8.宋代叶适批评时政说,“唐失其道,化内地为藩镇,内外皆坚,而人至不能自安;本朝反其弊,使内外皆柔,虽能自安,而有大不可安者。”这说明宋朝()A.过度集权导致国势积弱B.藩镇割据现象依然严重C.监察体制逐渐臻于完善D.文官和士人的地位提高9.下图为唐宋时期政府的钱币与实物收入数量统计图。图中的变化趋势说明这一时期()A.政府因税制改革财政收入增加B.海外贸易推动经济繁荣C.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逐渐提高D.传统小农经济开始解体10.下表是宋人笔下涌现出的诸多“好孩子”形象。据此可知,材料中的“儿童观”()儿童形象赵令赫笑语不妄。四岁受《孝经》,六岁通《论语》周谔十岁如成人,十四入太学,力学勤苦董仲永幼而端谨,不为儿嬉事,便若成人A.反映了宋代文化的进步B.受到了理学思想的影响C.确立了幼童的行为规范D.体现了科举制度的完善11.《辽史·百官志一》记载: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这一制度实行的主要原因是()A.辽朝统治区域人员较为复杂B.契丹与各族间的矛盾尖锐C.传承契丹族历史文化的需要D.南北政治经济模式的差异12.明武宗打算南巡,遭到科道群体的反对,100多名官员跪在午门之外,引发了大规模廷杖事件,明武宗被迫放弃南巡。这反映了()A.皇权受到一定制约B.君臣关系彻底破裂C.中央集权遭到削弱D.君主专制达到顶峰13.郑和下西洋的舰队每到一个国家,都会递交明成祖的国书表明友好访问的来意。从不凭借舰队的军事实力威胁那些弱小的国家。在这种和平友好的气氛影响下,这些国王纷纷派出使臣跟随郑和舰队回访大明王朝。这表明,郑和下西洋()A.维护了朝贡秩序稳定B.开辟了新的对外贸易航线C.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D.加速了周边国家的封建化14.梁启超这样评价中国古代某机构:“(是)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这一机构是()A.汉朝的“中朝”B.宋朝的枢密院C.明朝的内阁D.清朝的军机处15.清朝在实地测绘的基础上纂修全国性地图。康熙年间首次对台湾、西藏进行了测绘,并制成《皇舆全览图》;乾隆平准之后,继续对新疆、西藏进行测绘,最终制成更为完整、详细的《乾隆内府舆图》。清朝此举()A.旨在实行因地制宜的民族政策B.开创了实地测绘的先河C.有助于强化大一统的疆域观念D.稳定了地方的统治秩序16.下图为中国古代著名的《耕织图》。宋、元、明、清等朝都以类似的画作将耕与织的具体环节完整呈现出来,颁行地方。历代耕织图的颁行()A.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的落后状况B.体现了统治者对小农经济的重视C.表明了中国古代农业领先于世界D.寄托了统治者和农民的朴素理想17.中国是茶叶的故乡,种茶历史悠久。1846-1886年间中国茶叶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茶叶产量迅速增加,19世纪80年代中国茶叶占世界茶叶市场的比重为70%。这说明了()A.茶叶生产的近代化进程加快B.近代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C.茶叶成为近代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商品D.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日趋密切18.陈旭麓说:“在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中,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战争以严酷的事实暴露了这些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这表明近代中国()A.宗藩体制已经解体B.国家实力不断增强C.被迫卷入世界市场D.师夷长技观念开启19.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到1884年累计核收船舶运费1713.7万两,加上跌价竞争使外商收入大大减少,中国少溢白银当在数千万两之巨。这表明招商局的创办()A.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B.激化了中国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C.使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富强的道路D.动摇了外商企业在中国的经济地位20.1894年郑观应还只能把他写的书称作《盛世危言》,一年后严复就不再提什么“盛世”之类的门面话,而是直截了当地呼唤“救亡”。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B.洋务运动的深刻启示C.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D.国民教育的日益普及21.这场战争对整个中华民族来说是一个急剧的大转弯,“昔日为师、今日为敌”的关系使得朝野上下极度震惊,战争结束后,一系列接踵而来的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使整个中华民族陷入了巨大的焦虑和危机之中。这场战争是指()A.阿古柏入侵新疆B.甲午中日战争C.第二次鸦片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22.近十余年的戊戌变法研究,内容质量越来越高,发现了很多新的史料......思考角度越来越新,如心态史学、比较史学等等。据此可知()A.新史料比传统史料更具价值B.新视角利于多元认识历史事件C.史学研究必须依据考古发掘D.传统的史实无法解释历史事件23.1895年至1898年,中国民族工业新设厂投资万元以上者55家,年均13.75家。而1904年至1910年间新设厂投资万元以上者276家,年平均39.4家,是前者的2.87倍。上述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清末新政奖励实业B.列强放松经济侵略C.维新变法救亡图存D.辛亥革命扫清障碍24.有学者指出,涂在辛亥革命之上的“新漆剥落已尽”,革命前的“旧相”显现。该学者意在强调辛亥革命()A.严重脱离中国国情B.阻碍民主政治发展C.违背历史发展潮流D.尚未改变社会性质25.下表为中共两次会议的革命纲领,由此可知中国共产党()会议革命纲领中共一大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中共二大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反帝反封建)A.主张革命道路从城市转向农村B.推动国民革命的蓬勃发展C.对中国国情认识渐趋科学理性D.建立和巩固革命统一战线第11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2分,共50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唐宋时期是中国婚姻发展史上重要的转型期。为维护封建等级秩序,唐宋统治者强调礼法的作用,以律令形式规定了婚姻缔结和解除的原则。同时期婚姻习俗与婚姻观念都发生了显著变化,由唐初的士庶不婚发展到宋代的“不限阀阅,嫁娶论财”。地方官蔡襄曾说:“男女婚嫁,必择富民,以利其奁聘(嫁妆)之多”,汉唐时期,对妇女贞节的要求相对比较宽松,妇女婚嫁也有一定自由。不仅有和亲政策下的异族通婚,而且妇女再嫁也不为社会所鄙视。到南宋时,由于政府的大力推行和倡导,对妇女片面贞节的要求开始趋严。唐宋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一准则引入法律,使父母干预子女婚姻有了法律依据。这些变化不仅说明了唐宋时期的社会变革,而且对后世婚姻也产生了深远影响。-摘编自安秀玲《浅析唐宋婚姻及其演变》概括唐宋婚姻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其成因。(12分)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中英君主的书信往来1792年乔治三世给乾隆的信(节选)为着要见识普天下各地方有多少处,各处事情物件可以彼此通融......要把各处的禽兽、草木、土物各件都要知道,要把四方十界的物件,各国相互交易,大家都得便宜。附:1793年马戛尔尼向清政府提出的六条要求(1)开放舟山、宁波和天津对英贸易;(2)援俄国旧例,准许英人在北京设一货栈,买卖货物;(3)将舟山附近一个岛屿让与英,以便函英人居住和存放货物;(4)将广州附近一块类似的地方让与英国;(5)英货自澳门运往广州减免过境税;(6)英商只按清廷公布的税章纳税,不另纳税。-摘编自《英使马戛尔尼访华档案史料汇编》等1793年乾隆给乔治三世的回信(节选)昨据尔使臣以尔国贸易之事禀请大臣等转奏,皆系更张定制,不便准行......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帛,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清高宗实录》(1)乔治三世的书信体现了英国怎样的目的?马戛尔尼六条要求在《南京条约》中是如何体现的?(6分)(2)结合时代背景,对乾隆的回信内容予以评论。(8分)28.近代以来,为探索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道路,中国社会各阶层进行了不懈的努力。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除继续经办军事工业外,还着手兴办航运、纺织、矿冶、电讯等民用企业。这些民用企业没有采取军工企业那样的官办形式,而是面向社会招集商股,由官派督办“总其大纲,察其利病”,“所有盈亏全归商人,与官无涉”。当时国内除广东有零星几家纯民办的小工厂外,民间几乎无人敢投资近代工业企业。在洋务派“官为扶持”之下,民间人士开始投资近代工业......甲午一战,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洋务新政的主持们求强求富的梦破灭了。-整编自张海鹏《简明中国近代史读本》材料二辛亥革命不是以拥立新皇帝为目的,而是推倒任何皇帝。辛亥革命结束了几千年习惯了的对皇帝、宰相、大臣的顶礼膜拜。从此以后,形成了一个新的观念: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近代中国的政治进步与觉醒,是辛亥革命开启的。毫不夸张地说,辛亥革命为20世纪中国的历史性进步打开了闸门,拉开了序幕。-张海鹏《怎么看待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1)有学者认为,洋务运动具有“早期现代化”的特征,请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并指出洋务派“求强求富”梦破灭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辛亥革命是如何为“为20世纪中国的历史性进步打开了闸门”的。(6分)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图4是《京报》《顺天时报》关于五四运动的相关报道京报《顺天时报》学生界之大风潮昨日午后三时,北京大学等聚集三千余人,排队赴总统府、天安门并至东交巷英美法意驻京使馆......惟行至东交民巷口,公使馆方面以无中国政府执照不许通行......学生等乃转而赴东城赵家楼曹汝霖......曹已避去。当时学生举动非常文明,而因警察之干涉手段惹起学生之反抗无意中将宅内电灯碰破,遂至宅内起火。北京学生大骚动昨下午一时,中华门内突有北京各学校学生等一千余......在该处集齐,即结队至东城堂子胡同内赵家楼地方曹汝霖住宅前。群众因搜索曹氏未得,其中暴烈分子遂举火焚......当该生等在中华门齐集时,警察厅仅传知各区巡警注意所往,不料其有此种暴烈之举动也。注:《京报》由革命志士邵飘萍于1918年10月5日在北京创办,是民国时期著名的进步报纸。《顺天时报》是日本外务省在中国创办的中文报纸,属于日本文化侵略中国的一部分。材料二中国在巴黎和会上蒙受的屈辱阻碍了中国寻求西方模式的国家认同。五四知识界对西方的幻灭,伴随着亲苏俄的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许多中国人认为俄国革命是中国进行国家建构的唯一成功楷模。-据徐国琦《中国与大战》(1)结合材料一中的信息,说明两份报刊对五四运动的态度及其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五四运动后知识界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6分)高一历史答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CBDDDAAACB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DAADCBDDAC题号2122232425答案BBADC26.【答案】(12分)变化趋势:如婚姻等级限制(门第观念)的淡化;重财现象突出;厚嫁风俗的浓厚;贞洁观念的增强。(每点2分,任答三点6分)产生原因:如商品经济的发展;理学的发展;法律的变革;科举的发展。(每点2分,任答三点6分)27.【答案】(14分)(1)目的:扩大对华贸易、开拓中国市场。(2分)体现:割让香港岛;协定关税;开放通商口岸。(每点2分,任意两点4分)(2)评论:工业革命期间,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寻求海外市场;中国正处于康乾盛世,农耕经济发达。(4分)乾隆主张有限的贡赐贸易,拒绝英国扩大贸易的要求,有其合理性,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抵御外来侵略;同时体现了其盲目自大的心态,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4分)28.【答案】(12分)(1)合理性:创办了近代第一批近代工业,迈出了经济近代化的第一步;民用工业采取了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客观上推动了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洋务运动推动了军事近代化和教育近代化。(每点2分,任两点4分)原因:只学习西方的科技,不改变封建制度。(2分)(2)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辛亥革命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经济近代化;推动了社会生活的变迁,推动了社会生活近代化。(每点2分,任三点6分)(3)29.【答案】(12分)(1)态度及原因:《京报》肯定和支持学生运动(1分)《京报》代表时代呼声,维护中国主权,反对列强宰割中国。(2分)《顺天时报》反对和指责学生运动;1(分)《顺天时报》服务于日本侵华战略,希望维护“巴黎和会”既得利益。(2分)(2)变化:由西方模式到苏俄模式。(2分)影响: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推动了中国共产党成立;推动了中国革命发展等。(每点2分,任两点得4分)高一历史答案解析1.【答案】C【解析】据材料“各附属国除对商承担应尽的义务外,有很大的自主权“有的附属国还经常与商处于战争状态”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商朝允许它们在一定程度上保持自治,且这些地区的控制力较弱,无法保证这些地区的完全服从和和平,故选C项;如果国家机构趋于完善,那么通常会有更加统一和集中的行政、法律和军事体系,以及对附属国的严格控制和管理,且材料仅涉及到商朝与外服方国及部族间存在间隙,没有明确商朝具体的国家机构设置变化情况,故“趋于完善”一词表述不当,排除A项;商朝的政治势力范围广阔,不仅包括其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还包括通过各种方式间接控制或影响的更广泛区域,但材料主要强调内外服制内部的运行情况而非外部影响,排除B项;军事实力不仅仅体现在对外战争的胜利上,还包括军队的组织、训练、装备、战术等方面,但材料仅涉及到商朝与外服地区交战的状态而非军事战争结果,排除D项。2.【答案】B【解析】材料“起礼仪、制法度,以矫饰人之性情而正之,以扰化人之性情而导之”意为给他们建立了礼义、制定了法度,用来强制整治人们的性情而端正他们,用来驯服感化人们的性情而引导他们,荀子认为人性本恶,因此需要建立礼仪和制定法度,体现了其从人性出发,主张隆礼重法,故选B项;老子将万物本原归结为“道”,且追求天人合一,这体现了朴素的唯物论,但材料强调人性本恶,老子对于人性并未出现明显的论述,排除A项;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法家代表韩非主张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控制臣民,体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思想,韩非也认为人性本恶,但其并未强调礼仪的作用,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性本善”是孟子的观点,孔子强调“有教无类”,排除D项。3.【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西汉初期,统治者采用黄老之学,无为而治,所以道家思想在官员文化出身中有一定比例。汉武帝时期,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儒学成为主流意识形态,这使得儒家出身的官员比例大幅上升。这一变化反映了汉朝治国思想从汉初的黄老之学向汉武帝后的儒家思想转变,故选D项;表格内容主要体现的是官员文化出身的变化,而中央集权主要涉及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中央集权不断加强趋势”不合题意,排除A项;表格呈现了法家、儒家、道家等不同文化出身官员比例的变化,无法得出“儒家容纳了道家”这一结论,排除B项;材料是关于“官员文化出身变化”,这不等于“官员素质”提高,排除C项。4.【答案】D【解析】秦汉时期对手工业生产实行严格管理,对不按国家计划擅自生产盐铁和其他产品的人实行严厉的法律制裁,这表明国家对经济活动进行了严格的控制和监管。因此,这一制度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故选D项;实际上这一制度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因为它限制了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以维护农业的优先地位,排除A项;这一制度主要是针对手工业和商业,与自耕农经济的发展关系不大,排除B项;这一制度限制了私营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反而削弱了商品经济的活力,排除C项。5.【答案】D【解析】史书记载代表官方意志,史书按照佛的样貌来描绘帝王相貌,体现了帝王借助佛教神化自己的统治,故选D项;仅凭史书对帝王相貌的描绘方式,并不能直接说明儒学出现了严重危机,且材料只提到了佛教,并未涉及儒学,排除A项;儒学仍然是正统,B项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材料只体现统治者利用佛教,未从社会层面体现民众的信仰,排除C项。6.【答案】A【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诗赋需要独立思考,唐玄宗时期,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这说明文化现象与人才选拔相关,故选A项;宋代科举制成为主要的选官方式,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科举考试选拔的是独立思考的人才,“选拔的人才不实”的表述有误,排除C项;科举制本身就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打破社会流动性壁垒,与考试内容无关,排除D项。7.【答案】A【解析】根据马端临编撰的《文献通考》中的记载,唐朝时期中书出诏令,门下掌封驳,两者之间常有争论,纷纭不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设立了政事堂,让两省先在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这说明政事堂的设立主要是为了解决中书与门下之间的争论,提高决策效率,故选A项;虽然政事堂确实涉及两省的协商,但其主要目的并非加强官员监督或实现权力制衡,而是为了解决决策效率低下的问题,排除B项;政事堂的设立并未直接削弱宰相职权,而是作为协调机构存在,排除C项;材料中提到的是中书和门下两省,并没有涉及尚书省,且三省分工在政事堂设立前已存在,排除D项。8.【答案】A【解析】据题干“使内外皆柔......大有不安者”及所学可知,叶适认为宋朝过度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导致地方实力衰弱,一旦遇到外敌入侵等情况,国家整体就会显得积弱,故选A项;宋朝通过一系列措施,大大削弱了地方的权力,基本解决了藩镇割据的问题,排除B项;题干主要强调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并没有提到宋朝监察体制的相关内容,排除C项;题干中叶适主要论述的是宋朝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的问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提高是崇文抑武政策的影响,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D项。9.【答案】C【解析】图片显示,从750年到1060年,谷物和布帛作为实物收入总体呈下降趋势,而钱币收入持续增长,表明社会经济活动中使用货币的比例增大,反映出商品经济的发展。农产品作为经济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参与市场交易、转化为货币的程度也在提高,这一变化趋势说明唐宋时期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逐渐提高,故选C项;图片中显示钱币收入持续增长,说明政府财政收入增加是因为商品经济发展,而不是税制改革,排除A项;图片显示的是政府的钱币与实物收入数量,没有任何与海外贸易相关的信息内容,排除B项;传统小农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10.【答案】B【解析】通过材料中的描述,可以看出宋人笔下的这些“好孩子”形象都表现出了早熟、勤奋、端谨的特点,他们在很小的年纪就表现出了成人的行为和思维。结合所学可知,这主要是由于受到了理学思想的影响,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宋人笔下“好孩子”的形象,宋代文化涉及多方面内容,仅通过材料信息不能反映宋代文化的进步,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朱熹的《小学》成为幼童的行为规范,材料只涉及宋人笔下的“好孩子”形象,并不属于幼童的行为规范,排除C项;科举制度的完善主要表现为考试制度的完善、选拔标准的改进等方面,材料涉及的是宋朝的“儿童观”,与科举制度的完善无关,排除D项。11.【答案】D【解析】据材料信息,契丹的官制分为南北两面,北面主要治理契丹本族的宫帐、部族等事务,南面则主要负责治理汉人州县、租赋等事务。这种“因俗而治”的制度体现了对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差异化治理,说明辽朝根据南北不同的政治经济模式采取了不同的管理制度,故选D项;辽朝作为一个由契丹族建立的政权,其统治区域内包含了多个民族,如契丹、汉人等,A项虽然是一个事实,但并不是实行南北官制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题干中并未提及契丹与各族间的矛盾尖锐,且“因俗而治”的制度更可能是为了缓解而非加剧矛盾,排除B项;虽然传承历史文化是重要的,但题干中的制度更侧重于对不同民族的差异化治理,而非单纯为了传承契丹族的历史文化,排除C项。12.【答案】A【解析】明武宗打算南巡,遭到科道群体的反对,最终明武宗被迫放弃南巡,这反映了皇权受到了科道群体一定程度的制约,故选A项;科道群体在反对明武宗南巡时,采用了君臣关系允许的方式-100多名官员跪在午门之外,由此引发的大规模的廷杖事件也是皇帝在行使自己的权力,而最终明武宗被迫放弃了南巡,说明大臣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皇权,但这意味着君主的权威依然存在,说明君臣关系依然存在,而不是彻底破裂,排除B项;题干所述为朝廷内部的意见与分歧,是君臣关系的反映,而不是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体现,二者不属于同一范畴,所以不能据此得出中央集权遭到削弱的结论,排除C项;清朝前期军机处的设立意味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13.【答案】A【解析】郑和下西洋的舰队每到一个国家,递交国书表明友好访问来意,从不以军事实力威胁弱小国家,在这种和平友好气氛影响下,各国国王纷纷派出使臣回访大明王朝。这体现了郑和下西洋以和平友好的方式进行对外交往,维护了明朝以朝贡体系为基础的对外秩序的稳定,故选A项;“在这种和平友好的气氛影响下......"强调的是郑和下西洋的和平友好交往方式及影响,“开辟了新的对外贸易航线”不合题意,排除B项;郑和下西洋主要是宣扬国威、进行友好交流等政治目的,耗费巨大,并没有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排除C项;“这些国王纷纷派出使臣跟随郑和舰队回访大明王朝”,说明这些国家与明朝的友好往来,无法得出“加速了周边国家的封建化”这一结论,排除D项。14.【答案】D【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将留声机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可知该机构只起到向下传达皇帝政令的作用,没有决策权,应为清朝军机处,参与决策,但无决策权,跪受笔录,故选D项;汉朝“中朝”有决策权,并不是“写字机器”,排除A项;宋代枢密院管理军事,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明朝内阁是皇帝的内侍机构,有票拟权,与材料“按字誊出”不符,排除C项。15.【答案】C【解析】地图能够清晰地展示一个国家的疆域范围,让人们更加直观地认识到自己国家的广阔和统一。而且,清朝在康熙和乾隆年间都进行了大规模的领土扩张和巩固,制作全国性的地图也有助于巩固这些成果,强化大一统的观念,故选C项;虽然民族政策确实很重要,但在这个问题里,并没有明确提到地图制作和民族政策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实地测绘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之前,清朝并不是第一个这样做的,“开创”说法错误,排除B项;虽然地图制作可能对地方统治有一定帮助,但在这个问题里,并没有明确提到地图制作和地方统治秩序的直接关系。而且,稳定统治秩序通常需要更多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措施,而不仅仅是制作地图,排除D项。16.【答案】B【解析】《耕织图》描绘了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的景象,历代以此图颁行地方,体现了统治者对小农经济的重视,故选B项;统治者推行《耕织图》,只能反映统治者重视小农经济,没有对世界经济的描述,所以不能反映整个经济形态是否落后,或是否领先于世界,排除A、C两项;统治者推行《耕织图》,只反映了统治者的思想,没有反映农民的理想,排除D项。17.【答案】D【解析】茶叶种植面积和产量的增加以及在世界市场上的高占比都反映了中国茶叶生产与国际市场的紧密联系。这种联系不仅促进了中国茶叶的出口和经济发展,也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交流和互动,故选D项;近代化进程通常指生产方式的机械化、标准化、规模化等变革。题目中并未提及茶叶生产方式的这些变化,只是描述了种植面积和产量的增加,排除A项;对外贸易的出超地位是指出口总值大于进口总值。题目中仅描述了茶叶的产量和市场占比,并未涉及整体的进出口贸易数据。因此,无法判断中国在这一时期是否处于出超地位,排除B项;虽然茶叶是中国的重要出口商品之一,但题目中并未明确指出茶叶是“最主要”的出口商品。此外,出口商品的结构因时期、政策、市场需求等多种因素而发生变化,排除C项。18.【答案】D【解析】D选项直接对应了题目中“战争......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的描述。鸦片战争后,面对西方的坚船利炮,中国的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反思,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即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来抵御外侮,这标志着中国近代化思想启蒙的开始,故选D项;鸦片战争后,宗藩体制还未解体,A项史实错误,排除A项;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割地赔款、主权受损的局面,国家实力并未增强,反而遭受重创,排除B项;虽然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通商口岸,开始与世界市场产生联系,但这个选项并未直接回应题目中爱国知识分子在战争后的反思和比较,排除C项。19.【答案】A【解析】轮船招商局在运营过程中,通过累计核收船舶运费和采用跌价竞争策略,使得外商在中国的收入大大减少。这说明轮船招商局在与外商的竞争中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外商在中国的经济收益,这可以理解为对列强经济侵略的一种抵制,故选A项;题干主要描述的是轮船招商局在经济层面上的成就和影响,“激化矛盾”过于夸张,排除B项;轮船招商局的创办虽然对中国经济有积极影响,但并没有使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富强的道路,此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虽然轮船招商局通过竞争减少了外商在中国的收入,但题干中并未明确说明这“动摇了”外商企业在中国的经济地位,此项表述过于夸大,排除D项。20.【答案】C【解析】《盛世危言》问世之时,正值中日甲午战争一触即发,1895年中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战败,严复放弃了“盛世”之类的门面话,直截了当地呼唤“救亡”,这说明民族危机意识不断加深,故选C项;20世纪初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时间不符,排除A项;严复代表的知识分子呼唤“救亡”的真正原因是中日甲午战败,民族危机日益加深,而非洋务运动破产,排除B项;《盛世危言》的受众群体为知识分子,而非全体国民,“普及”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21.【答案】B【解析】甲午中日战争前,中日关系相对友好,日本曾作为中国的“学生”学习中国文化和技术。然而,甲午战争后,中国战败,签订了《马关条约》,这不仅使中日关系从“师”到“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还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引发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故选B项;阿古柏的入侵严重破坏了新疆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然而,这场战争主要局限于新疆地区,并没有对中国整体产生“急剧的大转弯”式的影响,也没有导致中国与某个大国关系从“师”到“敌”的根本性变化。此外,阿古柏的统治并未引发列强对中国的瓜分狂潮,排除A项;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进一步丧失了主权和领土完整,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然而,这场战争虽然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它并没有特别凸显中国与某个大国关系从“师”到“敌”的转变。,排除C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然而,这场战争发生在甲午战争之后,其直接原因是义和团运动而非中日关系的转变。此外,虽然八国联军侵华加剧了中国的危机和困境,但它并没有特别凸显中国与某个大国关系从“师”到“敌”的转变,排除D项。22.【答案】B【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随着新史料的发现与思考角度的新颖,对戊戌变法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研究质量越来越高,体现新视角有利于推动对同一历史事件的更全面认识,故选B项;结合所学史料价值不以其存在的时间距离现在的远近为标准,“更”表述错误,排除A项;结合所学史学研究应当与考古发掘相结合,有利于多重证据的相互印证,但“必须依据”表述绝对,排除C项;传统的史实可以解释历史事件,只是可能解释的不够全面,故“无法解释”表述错误,排除D项。23.【答案】A【解析】据材料“1904年至1910年间新设厂投资......是前者的2.87倍”等并结合所学可知,1904年至1910年处于清末新政期间,清政府鼓励发展实业,民族工业的投资额和规模都有所发展,新政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故选A项;1914-1918年,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时间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1898年维新变法失败,时间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时间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24.【答案】D【解析】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虽然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它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也没有改变,故选D项;材料并未体现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且不是该学者的目的,排除A项;辛亥革命后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排除B项;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当时符合历史发展潮流,C项不符合史实和题意,排除C项。25.【答案】C【解析】中共一大提出党的纲领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这表明,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一开始就旗帜鲜明地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规定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且坚持用革命的手段来实现这个目标。但中共一大并没有制定出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明确纲领,说明初生的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的国情认识不够清楚,中共二大正确地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问题认识的一次深化,故选C项;1927年,毛泽东率队伍上井冈山,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排除A项;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了国民党一大,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实现,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开始,时间不符,排除B项;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26.【答案】变化趋势:如婚姻等级限制(门第观念)的淡化;重财现象突出;厚嫁风俗的浓厚;贞洁观念的增强。(任答3点即可得6分)产生原因:如商品经济的发展;理学的发展;法律的变革;科举的发展。(任答3点即可得6分)【解析】第一问变化趋势,据材料“由唐初的士庶不婚发展到宋代的'不限阀阅,嫁娶论财”可知婚姻等级限制(门第观念)的淡化,重财现象突出;据材料“必择富民,以利其奁聘(嫁妆)之多”可知厚嫁风俗的浓厚;据材料“对妇女片面贞节的要求开始趋严”可知贞洁观念的增强。第二问原因,据材料“男女婚嫁,必择富民”结合所学可知,宋朝商品经济繁荣,财富逐渐成为衡量社会地位的重要标准,婚姻观念从重视门第转向重视财富;据材料“由于政府的大力推行和倡导”结合《纲要》上教材第三子目可知,理学强调社会伦理道德秩序、“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对妇女贞洁要求趋严;据材料“唐宋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一准则引入法律”可知法律的变革;结合《纲要》上教材第二子目可知,宋朝科举制得到发展,更加强调公平竞争,社会流动性增强,许多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冲击门第观念。27.【答案】(14分)(1)目的:扩大对华贸易、开拓中国市场。(2分)体现:割让香港岛;协定关税;开放通商口岸。(每点2分,任意两点4分)(2)评论:工业革命期间,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寻求海外市场;中国正处于康乾盛世,农耕经济发达。(4分)乾隆主张有限的贡赐贸易,拒绝英国扩大贸易的要求,有其合理性,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抵御外来侵略;同时体现了其盲目自大的心态,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4分)【解析】(1)第一小问目的,据材料“开放舟山、宁波和天津对英贸易”英货自澳门运往广州减免过境税”得出扩大对华贸易、开拓中国市场。第二小问体现,据材料“将广州附近一块类似的地方让与英国”并结合所学《南京条约》的相关知识得出《南京条约》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