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江苏省常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江苏省常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江苏省常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江苏省常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江苏省常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共8页,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必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题,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位于河南南阳的八里桥遗址是公元前1700—1600年的大型环壕聚落遗址。该遗址在聚落布局、器物形态等方面与二里头遗址高度一致。在该遗址可能发掘出()A.刻有文字的兽骨 B.表面粗糙的瓷片 C.雕刻精美的玉石 D.用于冶铁的陶炉【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时空是公元前1700--1600年。据材料可知,八里桥遗址在聚落布局、器物形态等方面与二里头遗址高度一致。在该遗址可能发掘出雕刻精美的玉石,C项正确;中国现在发现最早的文字是商朝的甲骨文,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唐朝时期制陶业和制瓷业发生分离,而在此前基本上混称为陶瓷,而没有单独的瓷片之说,排除B项;冶铁业最早在中国出现在春秋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2.某地古墓曾出土有墨书题记的麻布,其中一件写有“庸布一端伯”,另一件写有“慈利县让德乡永乐里户主田元卿调布一端”。据此可知这些麻布可能来自()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明代【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题干“庸布一端伯”“慈利县让德乡永乐里户主田元卿调布一端”可知,材料中的麻布带有官府征收赋税或徭役产品的标识,这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制度和赋税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前期实行租庸调制,符合题干所说“庸布一端伯”“调布一端”,C项正确;秦朝的田赋和人头税都很繁重,但是没有收取“调布”的说法,排除A项;汉代舍地而税人,但是也没有收取“调布”的说法,排除B项;明代税收有一条鞭法等,也没有收取“调布”的说法,排除D项。故选C项。3.大理与宋关系密切,宋徽宗曾册封大理国王段和誉为“云南节度使、金紫光禄大夫、大理王”,大理所使用的文字也是以汉字为基础,还将佛教与儒学相结合,读书人崇奉佛法,僧人诵读儒经。这反映了()A.藩镇割据挑战中央集权 B.“三教合归儒”已经形成C.文化交流促进民族交融 D.儒学吸收佛学形成理学【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大理与宋的关系密切,使用汉字为基础的文字,并将佛教与儒学相结合,说明大理在文化上受到了中原文化的影响,体现了文化交流的现象,而这种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融,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藩镇割据,排除A项;三教合归儒是指儒、释、道三教的融合,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材料主旨强调民族交融,并非强调理学形成,排除D项。故选C项。4.明朝后期来华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类思,曾援引某位先哲的理论来为自己辩护,认为东海西海心同理同,“但求心理之同,不分东西之异,何所见之不广也”。该理论()A.促进了西学东渐 B.推动了儒学复兴 C.传播了陆王心学 D.继承了程朱理学【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后期(中国)。据材料“明朝后期来华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类思,曾援引某位先哲的理论来为自己辩护,认为东海西海心同理同”可知,该传教士营造氛围,减轻西学传播阻力,有利于西学东渐,A项正确。西方传教士身份立场决定其目的在于传播西方思想,推动儒学复兴不合逻辑,排除B项;据材料“但求心理之同,不分东西之异,何所见之不广也”意在传播天主教,排除C项;基督教与程朱理学属于两种不同思想,二者无继承关系,概念混淆,排除D项。故选A项。5.乾隆皇帝曾申饬陕西巡抚巴延三:“卫藏(西藏地区)久隶版图,非若俄罗斯之尚在羁縻,犹以外夷目之者可比”,因此在奏折中严禁用“夷使”称呼卫藏使者。此举旨在()A.加强中央集权 B.规范外交秩序 C.稳定边疆局势 D.强化统一观念【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乾隆皇帝强调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并非俄罗斯那样的外夷,据此斥责大臣称西藏的使者为“夷使”,乾隆意在强化统一观念,D项正确,乾隆纠正对西藏使者的称呼,是对清朝版图完整和主权管辖的强调,有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排除A项;材料强调对西藏主权管辖,没有涉及外交秩序,排除B项;材料表明乾隆严禁对西藏使者使用“夷使”称呼,没有提及边疆局势动乱,无法得出稳定边疆局势,排除C项。故选D项6.封建时代的翰林多是通过科举考试,具备进士出身的传统文人。1902年,翰林院却上奏与新兴的京师大学堂辩驳,成功争夺到以西政西艺为主题的“新书”的编写权。这反映了()A.科举制度的废除 B.洋务运动的开始 C.新政改制的冲击 D.维新变法的兴起【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2年(中国)。据材料“1902年,翰林院却上奏与新兴的京师大学堂辩驳,成功争夺到以西政西艺为主题的‘新书’的编写权”可知,清末新政改制冲击了传统文人,使他们更多地关注到西学,C项正确;1905年废除科举制,排除A项;洋务运动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排除B项;维新变法兴起于19世纪末,排除D项。故选C项。7.北伐战争爆发后,天津的《北洋画报》围绕“讨赤”“以武安国”等关键词介绍北洋政府的“南征”。同时期上海租界出版的《良友》画报则围绕“革命”“崇文新国”等关键词报道广州国民政府的“北伐”。此种差异能够说明()A.国民经济发展不平衡 B.区域文化影响价值观C.政治媒体缺乏客观性 D.各方重视利用舆论战【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天津的《北洋画报》和上海租界的《良友》画报在报道北伐战争时,分别使用了不同的关键词和立场,反映了各自支持的政治势力的观点。这种差异说明各方在利用媒体进行舆论宣传,以争取民众支持和影响公众舆论,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文化舆论方面,和经济发展不平衡没有关系,排除A项;材料主旨强调的各方因政治立场不同而利用报刊进行舆论战,并没有反映区域文化不同,排除B项;这种现象主要体现了各方重视利用舆论战,而不是媒体缺乏客观性,排除C项。故选D项。8.1913年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召开前,工商总长刘揆一发表演讲称博览会表面上是各国“物产之比赛,智识之交换”,实则是“国际之竞争,国度之表示”,可“唤起一般国民商战之兴会,达到发展国民经济之目的”。这反映出()A.提倡国货观念盛行 B.实业救国思想影响C.列强放松经济侵略 D.国民政府鼓励实业【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唤起一般国民商战之兴会,达到发展国民经济之目的”可知,中国参加万国博览会的目的之一为了唤起民众对商战的热情,从而实现发展国民经济的目的,很明显反映出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B项正确;材料内容反映的是要唤起国民对商战的热情,并不是在提倡国货,排除A项;列强在一战期间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1913年,国民政府尚未建立,排除D项。故选B项。9.下图是《新中华报》1939年12月23日刊登的版画《发展边区经济,粉碎敌人经济进攻》。该版画意在说明()A.民族工业曲折发展 B.国民党的消极抗日C.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D.根据地建设重要【答案】D【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从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判断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9年的中国。结合本题材料与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华报》上发表的这幅版画标题为《发展边区经济,粉碎敌人经济进攻》,强调了通过发展自身经济来对抗日军的侵略。该时期正值抗日战争的战略相持阶段,领导的敌后游击战逐渐成为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该版画意在说明根据地建设的重要,D项正确;民族工业在整个抗战过程中确实经历了艰难的发展历程,但这并非该版画所强调的主题,排除A项;尽管国民政府在某些阶段采取过相对消极的态度对待抗日斗争,但这不是此版画的主要表达内容,排除B项;1938年武汉会战结束后,抗战在战略层面上进入了相持状态,但是该版画更侧重于展示如何通过自力更生、发展经济来抵御外来侵略者,而非单纯描述战争形势变化,排除C项。故选D项。10.1955年,各地农业合作社广泛发动群众,按照谁负担谁受益的原则修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当年全国共扩大灌溉面积1580多万亩,可增产粮食7.9亿斤。此举()A.促进了国民经济恢复 B.支援了抗美援朝战争C.推动了社会主义改造 D.推广了人民公社制度【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5年(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955年全国各地修建了大量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扩大了农业灌溉面积,这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农业的发展,为农业领域的合作化运动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进一步推动农业领域的社会主义改造,C项正确;1952年底,国民经济恢复已基本完成,排除A项;抗美援朝战争开始于1950年,1953年中美双方签署停战协定,排除B项;1958年,推广了人民公社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11.被8世纪阿拉伯地理学家誉为“黄金之地”的加纳帝国,位于盛产盐的撒哈拉沙漠和盛产黄金的班布克地区之间。加纳国王对每单运到班布克的盐征税2金币,并为来访的阿拉伯等商人修建了城镇。这反映出加纳()A.重视商业贸易 B.人民负担沉重 C.赋税制度先进 D.交通往来便捷【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加纳(非洲)。根据材料可知,加纳地理位置重要,加纳修建城镇,重视跨地区的商贸往来,重视商业贸易,A项正确;人民负担在材料里面没有说明,也没有与以前进行比较,排除B项;赋税制度没有比较,体现不出先进,排除C项;材料里面没有出现交通的路线,排除D项。故选A项。12.自1439年之后,此前需三级会议同意方能征收的“协议税”,为建立在君主权威基础上的“强制税”所取代,法国国王最终取得了不经三级会议同意便可自行征税的权力。该变化()A.破坏议会政治传统 B.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引发资产阶级革命 D.巩固封君封臣关系【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439年后(法国)。根据材料“法国国王最终取得了不经三级会议同意便可自行征税的权力”可知,通过这一变革,法国国王的权力得到加强,这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国王权力的加强,并未涉及议会政治传统的变化,排除A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于18世纪,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法国国王权力的加强,并未涉及封君封臣关系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B项。13.17、18世纪,英法等国出现“自然神论”思潮,认为神创造了世界,但此后就听其自然了,那些充满奇迹、预言的经书,通通都是子虚乌有。这一思潮()A.引发宗教改革 B.属于唯物主义 C.蕴含理性精神 D.彰显人文主义【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次题干提示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影响题。时空是17、18世纪的英法。据材料“17、18世纪,英法等国出现‘自然神论’思潮,认为神创造了世界,但此后就听其自然了,那些充满奇迹、预言的经书,通通都是子虚乌有”等信息可知,启蒙思想家提倡理性思考,在当时是对传统宗教观念的一种挑战,它推动了社会思想的解放和科学的进步,说明这一思想蕴含理性精神,C项正确;宗教改革开始于16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神创造了世界”,该观点属于唯心主义,而不是唯物主义,排除B项;人文主义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而材料强调的是“自然神论”思潮,D项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4.下表是1882—1907年德国企业数量。表中数据可用于说明()年份1~5人小型企业数6~50人中型企业数51人以上大企业总计1882217585785001948122703391895198957213945917941214697219071870261187074290332086368A.世界市场的扩大 B.垄断组织的发展 C.工业革命的兴起 D.殖民扩张的加剧【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82—1907年(德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1882—1907年德国6~50人的中型企业和51人以上大企业数量迅速增加,而1~5人的小型企业数却呈现下降趋势,这是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企业联合兼并,垄断组织的发展所致,B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德国不同规模的企业数量的变化,看不出世界市场的扩大,排除A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排除C项;材料仅反映德国不同规模的企业数量的变化,无法反映殖民扩展加剧,排除D项。故选B项。15.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拍摄了一些包含亚裔角色的电影,这些电影中善良的亚裔男女主角通常都由白人演员来扮演,华裔演员则出演对立的反派角色,或是需要西方男性保护的配角。这反映出美国()A.社会结构变化 B.忽视女性权益 C.实行种族隔离 D.充斥冷战思维【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根据材料可知,当时正值美苏冷战时期,美国电影中“善良的亚裔男女主角通常都由白人演员来扮演,华裔演员则出演对立的反派角色,或是需要西方男性保护的配角”,这反映出美国充斥着冷战思维,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社会结构变化,排除A项;材料没有出现美国女性权益,排除B项;材料中主要是敌视华裔,没有说美国实行种族隔离,排除C项。故选D项。16.非洲学者奥乌苏认为,20世纪60年代以来第三世界原料生产国出口产品所得,即工业国家所付出的,不超过其实际价值的15%,只要原料生产国仍然作为价格的接受者而不是确定者,第三世界国家就没有摆脱贫困的希望。该学者意在()A.批判殖民体系的罪恶 B.指出经济秩序的不公C.说明第三世界的落后 D.强调区域合作的必要【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世界。据材料可知,20世纪60年代以来,受国际经济秩序的影响,第三世界国家就没有摆脱贫困,因此学者所表达的主旨是当时经济秩序的不公,B项正确;成立描述的是世界经济秩序的问题,没有涉及殖民体系的罪恶,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第三世界如何摆脱贫困,而不是第三世界的落后,排除C项;材料中主旨为第三世界,而区域合作强调的是某一区域内国家间的合作,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52分。其中第17题14分,第18题13分,19题12分,第20题13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据《汉书》记载,汉代时中国的海船航线已扩展到印度洋。通过对秦汉时期的广州造船工场遗址发掘,可知当时中国已具备制造宽6至8米,长30米,载重60余吨能够远洋航行的木船。汉武帝在平定中国南方后,从雷州半岛派出了大量使者,陆续访问都元国、邑卢没国、谌离国等,沿途用携带的丝绸、黄金等交换当地的明珠、香料等珍奇之物。其路线大致相当于经由今天的越南、泰国进入暹罗湾,再航行到印度科罗曼德海岸,最后到达斯里兰卡返航。自东汉以后,由中国各港口西去印度洋的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东亚、南亚、中东、东非等多地共同参与的“西太平洋半环贸易”主线。——摘编自何芳川《澳门与葡萄牙大商帆》材料二连接了亚洲——美洲——欧洲的“泛太平洋丝银之路”于1565年形成,使此前“半球化”的航海贸易活动转向“全球化”。《天下郡国利病书》称:“(海外之夷)皆好中国绫罗杂缯”,“是以中国湖丝百斤,价值百两者,至彼得价二倍。而江西瓷器,福建糖品、果品诸物,皆所嗜好”。16世纪末,美洲的印第安人就把大量的中国瓷器埋葬于其贝壕之中。17世纪初,巴西的教堂用中国瓷器装饰其钟楼的塔尖。曾在美洲旅行过的德国自然科学家洪堡也记载道,载重近千吨的大帆船中装满了来自中国的软棉布、印花布、生丝、丝袜,广东出产的金银器皿等。从阿卡普尔科运往马尼拉的货物主要是银锭、银币等,运往菲律宾的珍贵金属价值年均可达到100万到130万比索。——摘编自吴杰伟《大帆船贸易与跨太平洋文化交流》(1)据材料一,概括“西太平洋半环贸易”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发展到明清时这一贸易的主要局限。(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泛太平洋丝银之路”形成的原因及影响。【答案】(1)特点:中国主导,历史悠久,具备远洋贸易能力,商品多样,多地共同参与。局限:以朝贡贸易为主。(2)原因:航海技术的发展,欧洲及其殖民地对中国商品的需求,中国对白银的需求,欧洲的殖民扩张,中国商品质量精美,新航路的开辟。影响:促进了中国工商业繁荣,推动了白银货币化趋势,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扩大了中国的世界影响力。【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秦汉时期中国。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通过对秦汉时期的广州造船工场遗址发掘,可知当时中国已具备制造宽6至8米,长30米,载重60余吨能够远洋航行的木船”可得,历史悠久,具备远洋贸易能力,根据材料“据《汉书》记载,汉代时中国的海船航线已扩展到印度洋汉武帝在平定中国南方后,从雷州半岛派出了大量使者,陆续访问都元国、邑卢没国、谌离国等,沿途用携带的丝绸、黄金等交换当地的明珠、香料等珍奇之物”可得,中国主导,商品多样,根据自东汉以后,由中国各港口西去印度洋的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东亚、南亚、中东、东非等多地共同参与的“西太平洋半环贸易”主线可得,多地共同参与。第二小问主要局限:结合所学郑和下西洋及明清时期商业贸易发展的史实可得,以朝贡贸易为主。【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和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世界。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海外之夷)皆好中国绫罗杂缯”,“是以中国湖丝百斤,价值百两者,至彼得价二倍。而江西瓷器,福建糖品、果品诸物,皆所嗜好”可得,欧洲及其殖民地对中国商品的需求,根据材料“16世纪末,美洲的印第安人就把大量的中国瓷器埋葬于其贝壕之中。17世纪初,巴西的教堂用中国瓷器装饰其钟楼的塔尖”结合所学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史实可得,中国商品质量精美,根据材料“连接了亚洲——美洲——欧洲的“泛太平洋丝银之路”于1565年形成,使此前“半球化”的航海贸易活动转向“全球化”结合所学可得,新航路的开辟,根据材料“大帆船中装满了来自中国的软棉布、印花布、生丝、丝袜,广东出产的金银器皿等。从阿卡普尔科运往马尼拉的货物主要是银锭、银币等,运往菲律宾的珍贵金属价值年均可达到100万到130万比索”结合所学可得,欧洲的殖民扩张,航海技术的发展,中国对白银的需求。第二小问影响:从中国和世界的角度分析,根据材料“(海外之夷)皆好中国绫罗杂缯”,“是以中国湖丝百斤,价值百两者,至彼得价二倍。而江西瓷器,福建糖品、果品诸物,皆所嗜好”结合所学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史实可得,促进了中国工商业的繁荣,推动了白银货币化趋势,根据材料“连接了亚洲——美洲——欧洲的“泛太平洋丝银之路”于1565年形成,使此前“半球化”的航海贸易活动转向“全球化”并结合所学“丝银贸易”史实可得,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扩大了中国的世界影响力。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6世纪,英国农村中许多劳动力因为失去土地而四处流浪。宗教改革后,国王接管了修道院的财产,近半数的济贫院被迫关闭。大量流民和由此产生的社会问题使英国处于不安定状态。1601年起英国颁布了一系列济贫法,内容包括提高济贫税税率,根据食物价格和家庭规模给穷人提供救济,提供工作机会和补贴,建立贫困儿童学徒制等,试图保证穷人的最低收入能够养活整个家庭。1834年颁布的《济贫法修正案》规定,除无劳动能力者外,其他所有受救济者必须在济贫院内工作,且工资不得高于市场标准。接受救济者还会被取消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政治权利。——摘编自徐琪新《英国济贫制度变迁研究》(1)据材料概括17世纪初英国颁布济贫法的社会背景及主要动机,说明1834年《济贫法修正案》体现的新特点。(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答案】(1)背景:圈地运动导致大量农民失业,宗教改革使得大量济贫院关闭,贫困人口导致社会不安定。动机:缓和矛盾,维护统治。特点:强制劳动,取消政治权利,条件更苛刻。(任答两点即可)(2)评析: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经济发展。但是,过度的社会保障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容易助长懒惰行为。【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和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7世纪初英国。据材料“16世纪,英国农村中许多劳动力因为失去土地而四处流浪”可得出“圈地运动导致大量农民失业”;据材料“宗教改革后,国王接管了修道院的财产,近半数的济贫院被迫关闭”可得出“宗教改革导致社会保障体系削弱”;据材料“大量流民和由此产生的社会问题使英国处于不安定状态”可得出“社会不稳定和贫困问题加剧”。动机分析:结合所学可知,主要是为了缓和矛盾,维护统治。新特点:据材料“1834年颁布的《济贫法修正案》规定,除无劳动能力者外,其他所有受救济者必须在济贫院内工作,且工资不得高于市场标准”可得出“救济条件更加苛刻,强调自助和劳动”;据材料“接受救济者还会被取消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政治权利”可得出“救济与政治权利挂钩,体现了对救济对象的政治和社会控制”。【小问2】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资本主义国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可从社会发展程度、社会矛盾、以及消极影响角度出发。如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经济发展。但是,过度的社会保障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容易助长懒惰行为。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晚清“亡国史”著作篇目摘录涉及国家出版年份题名涉及国家出版年份题名印度1901印度蚕食战史菲律宾1903菲律宾亡国惨状纪略1904印度灭亡战史埃及1902埃及百年兴衰记1907印度灭亡之原因1903埃及亡国惨状记波兰1904讲俄国与普奥瓜分波兰的事1903埃及惨状朝鲜1904朝鲜亡国史略越南1906越南亡国惨话1910朝鲜灭亡之原因1910安南亡国痛史1910亡韩尾声1911越南亡国始末谈材料二1910年梁启超写成《朝鲜灭亡之原因》。文中指出像朝鲜这样的专制国“国家命运,全系于宫廷,往往以君主一人一家之事”,“致全国亿兆悉蒙痛毒”。“甲午以后,韩皇尝率群臣誓于太庙,颁布洪范十四条”试图学习日本,开展改革,但“一誓之后,其君若臣即已渺不复记忆”。由此,他认为韩皇韩民都要对亡国负责,并且“天下事无独有偶,韩有此皇,不意更有酷似韩皇之皇,韩有此民,不意更有酷似韩民之民”。朝鲜人玄采翻译了部分梁启超的著作以推动朝鲜开化运动。部分朝鲜的私立学校也把这些著作作为辅助教材,宣传爱国启蒙思想。——以上均摘编自邹振环《清末亡国史“编译热”与梁启超的朝鲜亡国史研究》(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出现亡国史“编译热”的原因。(2)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出现亡国史“编译热”的影响。【答案】(1)国内: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救亡图存运动兴起。国际: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列强加速侵略扩张(世界殖民体系基本形成),世界各地的联系进一步加强。(2)观点:反对封建专制,批评改革不持续,希望吸取朝鲜灭亡的教训。影响:推动了爱国启蒙新思想的传播,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影响了东亚民族独立运动。【解析】小问1】题型: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末(中国)。据材料一“晚清‘亡国史’著作篇目摘录”中的国家(印度、菲律宾、埃及、波兰、朝鲜、越南等)和出版年份(集中在1901年至1911年)可得出,清末出现亡国史“编译热”的原因与国际国内的形势密切相关。据所学知识可知,国内方面,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同时《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救亡图存运动兴起,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人们关注和研究亡国史,以期从中汲取教训,寻找救亡之路;国际方面,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列强加速侵略扩张,世界殖民体系基本形成,世界各地的联系进一步加强,这使得清末的知识分子有机会接触到更多关于其他国家亡国历史的资料,进而引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