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频考点呈现】考点一分封制与宗法制考点二君主专制的逐步强化考点三中心集权的演进考点四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与监察制度【高频考点剖析】考点一分封制与宗法制[考点回顾]1.宗法制(1)特点:以血缘为纽带,“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等级森严。(2)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保证王权的稳定。(3)内容:依据血缘亲疏、远近确立起严格的大小宗体系及土地、财产安排制度。(4)作用:强化了王权,保障了贵族特权;强调血缘关系,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和稳定,形成“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2.分封制(1)目的:巩固奴隶主贵族的统治。(2)对象:王族、功臣及先代帝王的后代。(3)内容:主要是分封土地和人口。(4)作用:确立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边远地区得到开发,疆域得到扩大。(5)瓦解:春秋时期,分封制逐步走向瓦解;战国时各国推行郡县制;秦统一后,废除了分封制。[考点深化]1.比较分封制与宗法制项目分封制宗法制不同点目的巩固周朝统治确立父系家长在本宗族内的地位,保证王权的稳定核心广建诸侯,拱卫王室嫡长子继承制关系周天子为“天下共主”,诸侯享有权力但必需听从周王的吩咐嫡长子与众子在血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是君臣关系作用周朝统治得到巩固,势力范围扩大凝合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相同点都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都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联系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关系,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2.分封制的特点和历史遗存(1)特点①分封对象: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亲族为主体。②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③纵向联系:明确周王权力和诸侯义务,形成严格的等级序列,加强了中心与地方的纵向联系。④横向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安排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2)历史遗存①影响中国封建社会中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皇族分封。②中国姓氏的起源中,有很多是源于西周的封国,如宋、鲁、郑、陈等。③中国的省份简称很多源于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国名,如山东省简称鲁、山西省简称晋等。[考题印证]1.(2024·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4)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更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答案】B【解析】据材料“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说明西周王位更替时间相比商朝较长,这是因为西周确立宗法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王位继承方式产生变更,故选B项;禅让制强调选贤举能而不是“兄终弟及”,解除A项;王位世袭与君主寿命无关,解除C项;材料的“兄终弟及”和父子相传都是体现血缘且西周宗法制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说明血缘纽带关系是强化而非弱化,解除D项。2.(2024·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4)“教民敬爱,莫擅长孝;教民礼顺,莫擅长悌:移风易俗,莫擅长乐;安上治民,莫擅长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A.宗法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察举制【答案】A【解析】“教民敬爱,莫擅长孝;教民礼顺,莫擅长悌:移风易俗,莫擅长乐;安上治民,莫擅长礼。”里面的“孝”“悌”“乐”“礼”都是宗法制的内容和服务于宗法制的内容,故选A项;“禅让制”更强调继任者的“才”,不强调“血缘”,不会突出“孝”“悌”,解除B项;“郡县制”是一种中心对地方管理制度,和伦理道德无关,解除C项;“察举制”里的一项内容是“孝”,但其制度本身是服务于君主专制即服务于宗法制的,解除D项。考点二君主专制的逐步强化[考点回顾]1.皇帝制度:秦始皇创立,具有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的突出特征。2.中心官制的演化(1)秦:实行三公九卿制。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分掌行政、监察、军事,集权于皇帝。(2)西汉:实行内外朝制度,变更了丞相位高权重的局面。(3)唐:完善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政令的起草、审议和执行,三省长官皆是宰相,分割相权。(4)宋: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增设参知政事、枢密院、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5)明:明太祖废除丞相,权分六部;明成祖设立内阁,皇权专制加强。(6)清:雍正年间,设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考点深化]1.中枢权力体系演化特点皇权不断强化,相权不断减弱宰相制度沿着相权的步步减弱、君权的渐渐强化这根主线发展演化内朝官向外朝官转化内朝在牵制、架空外朝的同时,久而久之逐步发展为制度化、合法化的外朝中心机构宰相职位的设置由实位转向虚位由实位到虚位反映出宰相权限及权威的下降,宰相不再专职是对相权的限制、压缩宰相权力不断分化宰相既实行分权,在同一机构中,往往设置几个宰相职位,又留意事权的相对集中,弥补分权效率低下的弊端2.皇权减弱相权的主要方式[考题印证]1.(2024·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4)战国后期,秦国建立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A.公田制度渐渐完善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D.国家组织实力强大【答案】D【解析】由材料“战国后期,秦国建立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可知商鞅变法后秦国建立了集权统治,推动国家组织人力、物力、财力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故选D项;战国后期,井田制遭破坏,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公田制度是受到破坏而非完善,解除A项;战国时期铁农具推广,秦汉时期得以普及,解除B项;秦统一六国后修筑驰道直道,加强了交通运输,解除C项。2.(2024.4·浙江高考·7)有学者认为:“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变更中,治理天下与君臣关系的处理,尤以相权的调整为要。下列项中属于相权调整的举措是()A.建立世官制 B.增设“参知政事”C.强化“外朝” D.实行察举制【答案】B【解析】宋代,参知政事正式作为宰相官名,目的是通过分割相权,减弱相权,故选B项;世官制是指世代为官,官吏具有世袭的特权,解除A项;汉代渐渐形成以皇帝为中心的“中朝”和以丞相为首的“外朝”,通过强化“中朝”来加强皇权,解除C项;察举制是汉代以道德标准来选拔官吏的制度,解除D项。3.(2024·北京高考·15)明万历十五年,顾宪成等人奏疏忤旨,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内阁首辅申时行等只拟罚俸,神宗震怒,令“还改票来!”申时行只得遵旨。这说明,明代内阁高校士()A.仅作为侍从顾问,不参决政事B.万历年间起先参与军国大事决策C.依据皇帝的传谕来票拟和批红D.驾驭票拟权力,但仍需听从君权【答案】D【解析】由材料“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只得遵旨”可知内阁驾驭票拟权,但最终的确定权取决于皇帝,故选D项;内阁高校士能够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解除A项;明成祖时期内阁起先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解除B项;内阁驾驭票拟权,“依据皇帝传谕来票拟”不符合史实,解除C项。考点三中心集权的演进[考点回顾]1.秦朝:实行郡县制,郡守、县令由皇帝干脆任命,地方行政制度的划时代变革。2.西汉:汉初实行郡国制;汉武帝设刺史,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3.宋朝:军事上,剥夺节度使权力,军权收归中心;行政上,派文臣做地方官,设通判监督;财政上,派转运使管理财政。4.元朝:设立行省,实行行省制度,巩固了国家统一。[考点深化]1.中国古代中心加强对地方管理的演化趋势(1)由分封制到郡县制,反映了地方官吏任用原则由宗法血缘关系到中心行政任命的变更,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的完成。(2)从郡县制到行省制度,反映了地方管理方式由中心垂直管理向中心派驻管理的转变,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体现了地方权力日渐减弱、中心集权不断加强的趋势。2.全面理解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1)演化特点①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演化,源流分明,沿革脉络清楚,具有继承发展的特点。②以皇权为中心,鼓吹“君权神授”,严格的尊卑等级,确保君主专制权力的独断性。③人治高于法治,其实质是权治、官治的独裁专制统治。④完备性、周密性和成熟性。从中心到地方设置完备的政治结构,建立起从中心到地方严密的统治网络。⑤宗法关系残余严峻影响到古代政治制度的建设,父权观念渗入国家政治制度中。[考题印证]1.(2024·江苏高考·2)《史记》载:“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汉初()A.实行察举制度B.独尊儒家学说C.实行郡国并行制D.全面推行郡县制【答案】C【解析】“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指的是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诸侯权力过大而发生叛乱,故C项正确;察举制是汉朝实行的选官制度,与诸侯叛乱无关,故A项错误;独尊儒家学术是汉武帝时期实行的,与诸侯叛乱无关,故B项错误;全面推行郡县制是在秦朝,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2.(2024·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5)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很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诸侯王参与献礼时,必需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朝廷这种做法()A.加强了货币管理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C.减弱了诸侯实力D.实现了对地方的限制【答案】C【解析】据材料“定价为40万钱一张。诸侯王参与献礼时,必需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可知对诸侯王在经济上进行限制,进而减弱诸侯实力,故选C项;材料“称为‘皮币’”,而且有定价的,说明不是货币,解除A项;材料仅涉及经济方面,不是思想上的统一,解除B项;材料“‘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说明地方照旧享有租税权,所以没有实现对地方的限制,应当只是加强限制而已,解除D项。3.(2024·海南高考·2)《汉书》云:“汉家承秦之制,并立郡县,主有专己之威,臣无百年之柄。”这表明在西汉()A.分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B.宗法制度趋于瓦解C.郡县制有利于维护皇权 D.官僚制度未能建立【答案】C【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度趋于瓦解,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据材料郡县制使得“主有专己之威,臣无百年之柄”,可得出郡县制有利于维护皇权,故C项正确;秦朝确立三公九卿制,官僚制度已经建立,故D项错误。考点四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与监察制度[考点回顾]1.选官制度的演化2.古代监察制度的变更(1)秦朝:中心设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历朝沿用,但地方监察制有一些变更。(2)西汉:汉武帝设刺史,监察诸侯王以及地方高官。(3)北宋:设通判,负责监督知州。(4)明朝:地方设提刑按察使司,管理地方监察、司法。[考点深化]1.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评价(1)“世官制”将官职限定在贵族范围内,由贵胄子弟继承祖上的权位,此选官制度使官吏来源被贵族垄断,不利于有用人才的选拔。(2)“察举制”虽在当时看来比较完善,但各方面都体现出封闭的特征。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权操于上,百姓不得参与,民意无从体现。(3)隋唐以后实行的“科举制”虽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扩大了统治阶级的基础,提高了行政效率,促成了普遍长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从追求公允公正的角度看,也有肯定的合理性。但它是一种文化专制,到明清时发展为八股取士,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建意识的人,不利于人才培育和科技进步。2.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1)单线垂直:以皇权为中心,从中心(皇帝、君主)到地方的各级监察机构形成单线垂直(单线联系、单线领导)的相对独立体系。从而确保了监察权力的独立运作。(2)地位崇高:为了保证监察机关工作的有效性,赐予监察官员位高权重的监察地位,使监察的运作可以不必依附于行政,有效发挥了对行政的监察。(3)法律原则:中国古代监察官员一般称为“宪官”或“法吏”,通常遵循“以法理官”的监察原则,在行使监察权力之时,监察机关与监察官员依法监察,以法律为准绳。(4)官员选任:其一,留意监察官员的基本素养。如清廉、谨慎、刚直敢言、公正无私等。其二,留意在具有实际政治阅历和有良好治绩的各级官吏中选拔监察官。其三,晋升从优、出将入相。历代的御史、监官、科道官们在一生仕宦之中,都要冒肯定的风险,所以在晋升上都赐予较优的待遇。[考题印证]1.(2024·江苏高考·3)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唐宗室子弟李洞屡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诉。两人的经验反映了唐代()A.科举考试不重考生诗才B.选官制度阻断贵族入仕C.中心政府剥夺宗室特权D.科举取士体现公允公正【答案】D【解析】唐朝皇亲国戚和宗室子弟屡试不中,体现了科举考试的公允公正,故D项正确;唐朝科举考试重视考生诗才,故A项错误;科举考试打破了贵族对官场的垄断,没有阻挡贵族入仕,故B项错误;材料表明科举取士的公允公正,宗室特权在科举取士中无法体现,没有涉及中心政府剥夺宗室特权,故C项错误。2.(2024·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5)表1宋代宰相祖辈任官状况表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状况宰相人数北宋(71)南宋(62)高级官员208中级官员1510低级官员128无官职记录2436表1据学者探讨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B.社会阶层流淌加强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答案】B【解析】材料中从北宋到南宋,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的宰相人数在削减,世家大族影响减弱,故A项错误;随着宋代科举制的发展,材料中无官职记录的平民子弟担当宰相的人数增加,从而跻身于社会上层,加强社会阶层流淌,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出宰相的来源,与其权力变更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宋代科举制促进社会阶层流淌,功能加强,而不是弱化,故D项错误。【高频考点练兵】1.(2024·日照一模)周公强调,天命的转移并非不行把握,上天事实上是以德的要求来检验下界统治者,想要许久保有天命,就必需吸取前代和祖先执政的阅历教训,时刻敬天、明德、保民。周公的这种天命观()A.意在阐释周人代商取得统治的合法性B.强调脱离天命关注现实政治的重要性C.蕴含着中国古代德法并用的治国理念D.成为后世统治者强调仁政的理论来源【答案】A【解析】题干材料中周公的这种天命观强调民心、民意是统治者德行影响的结果,也是上天意旨的风向标,意在阐释周人代商取得统治的合法性,故选A项;依据材料“时刻敬天、明德、保民”可知,周公的这种天命观留意天命,而非脱离天命,蕴含着中国古代德治的治国理念,未提及法治,解除B.C项;儒家学说成为后世统治者强调仁政的理论来源,解除D项。2.(2024·潍坊一模)先秦时期,我国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被称为“南蛮”。春秋时,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帜击退北狄、征伐楚国,成就霸业。后来崛起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楚、吴、越等国又先后北上中原争霸。这一现象表明()A.周王室集权统治减弱B.宗法分封制已经瓦解C.华夏文化圈渐渐扩展D.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先秦时期,我国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被称为‘南蛮’……后来崛起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楚、吴、越等国又先后北上中原争霸”可知,长江中下游地区融入华夏文化圈,华夏文化圈渐渐扩展,故选C项;周王室尚未建立起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解除A项;材料未提及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解除B项;春秋时期争霸斗争实现局部统一,解除D项。3.(2024·洛阳、许昌联考)春秋时期的楚国最先设县,到春秋后期,县制渐渐推行于内地,战国时期,县的设置已较广泛,县令为一县之长,由国君任免。这表明战国时期()A.诸侯对地方的管理加强B.商鞅变法影响深远C.楚国最早确立中心集权D.贵族阶层备受冷落【答案】A【解析】据材料“春秋时期的楚国最先设县”“战国时期,县的设置已较广泛,县令为一县之长,由国君任免”可知,战国时期国君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力度,故选A项;材料强调县的设立与县令任免,不能表明商鞅变法的影响,解除B项;材料“春秋时期的楚国最先设县”并不能说明楚国最早确立中心集权,解除C项;县之长官由国君任免,并未说明任免对象,不能得出贵族阶层备受冷落,解除D项。4.(2024·衡阳二模)下图为《秦国国君世系图》(部分)。《秦国国君世系图》(部分)第1世秦襄公在位12年(公元前777年-公元前766年)……第9世秦穆公在位50年(公元前659年-公元前621年)……第25世秦孝公在位27年(公元前361年-公元前338年)第26世秦惠文王在位27年(公元前337年-公元前311年)……第30世秦庄襄王在位3年(公元前249年-公元前247年)据此可以推断,战国时期()A.分封制遭到破坏B.宗法制遭到破坏C.礼乐等级制度森严D.出现官僚政治雏形【答案】A【解析】题干中秦国国君的称号起先为“公”,后来改为“王”,而依据分封制只有周王才能称王,秦国国君还只是诸侯,却称王了,这说明分封制遭到破坏,故选A项。5.“考秦之制……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中心的丞相与地方的郡守掌民事,中心的太尉与地方的郡尉掌军事,中心的御史大夫与地方的郡监则掌纠察。材料反映了()A.秦朝开创了中心集权的体制B.官僚政治完全取代贵族政治C.形成中心对地方的垂直管理D.官僚机构出现重叠臃肿现象【答案】C【解析】“中心的丞相与地方的郡守掌民事,中心的太尉与地方的郡尉掌军事,中心的御史大夫与地方的郡监则掌纠察”说明的是中心有的相关职能部门,在地方都有对应的机构,形成中心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故选C项。6.(2024·渭南高三质检)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的制度,要求中心直辖郡县“奉汉法以治”的同时,允许或默许部分王国不用汉法,从俗而治。据此可知()A.诸侯王国与朝廷冲突急剧激化B.中心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C.朝廷主动缓解文化冲突和对立D.王国限制的区域日益扩大【答案】C【解析】从俗而治意味着赐予诸侯王国以较大的自主权,所以不会激化诸侯王国与朝廷之间的冲突,解除A项;材料提到的是地方行政管理,与中心行政体制没有关系,解除B项;中心直辖郡县“奉汉法以治”,而对分封的王国则默许从俗而治,这说明朝廷主动缓解文化冲突和对立,故选C项;材料只是提到地方治理方式不同,没有涉及王国限制区域的变更,解除D项。7.(2024·青岛二模)在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和中心集权是长期结合在一起的,有学者认为隋唐两宋时期属于“开明君主统治下的中心集权”,其特征是“君主政治权力的集中与中枢行政机构权力的集中并行不悖”。这种体制实质上()A.弱化了中心政府的权力B.导致了国家机构的分裂C.激化了君权与相权冲突D.保证了君主权力的独尊【答案】D【解析】“君主政治权力的集中与中枢行政机构权力的集中并行不悖”说明其是以保证君主的权力为核心的,故选D项;“君主政治权力的集中与中枢行政机构权力的集中并行不悖”说明中心政府的权力是很大的,并且不会导致国家机构的分裂,解除A.B两项;“开明君主统治下的中心集权”说明君相之间的关系是和谐的,解除C项。8.隋至唐前期的中书门下是决策首脑机关,从不负担琐碎事务。唐代中后期至宋代的中书门下担当了大量的日常政务性工作,出现了中枢机构政务化的趋向。宋代的设官分职方式,在“纷繁芜杂”的表象背后,突出了国家政务的核心内容。上述变更主要表明()A.吏治渐趋清廉化B.部门间关系更融洽C.官员日趋专业化D.中心集权显著加强【答案】C【解析】材料说明隋唐时期中书门下由过去负责决策到特地管理政务性工作,说明封建社会的官员日趋专业化,C项正确。9.(2024·银川二模)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记载:“明清时期,总共有37.2%的进士来自其祖上三代的教化背景很低或完全是白丁的家庭,而62.8%的进士则来自三代以内有科举功名的书香门第或官宦之家。”这反映了明清时期获得科举功名的人()A.社会分布较为广泛B.都来自书香门第C.家庭教化背景较低D.有较强的实践实力【答案】A【解析】题干中明清时期进士的祖上既有教化水平低的家庭也有书香门第或官宦之家,这说明获得科举功名的人社会分布较为广泛,故选A项。10.北宋的御史台和谏院合称“台谏”,是中心最主要的监察机构。台谏官称为“言官”,可干脆参与决策、指责政事,既牵制宰相又约束皇帝。宋太祖曾规定,“与士大夫治天下”“不杀士大夫和上书言事者”。宋朝的这一传统()A.保证了宋王朝长治久安B.助推了士人的参政热忱C.完善了古代的监察制度D.有效地制约了君主权力【答案】B【解析】材料中,宋朝台谏官“可干脆参与决策、指责政事,既牵制宰相又约束皇帝”,说明宋朝台谏官权力大;宋太祖的规定,说明宋朝文人地位大大提高,这便大大助推了士人的参政热忱,故选B项;宋朝重文传统只会有助于政治清明,起不到保证宋王朝长治久安的作用,解除A项;材料中宋朝台谏官的权力设置持续了前代制度,并非对古代监察制度的完善,解除C项;宋朝台谏官能在肯定制度上限制君主权力,但起不到有效制约的作用,解除D项。11.(2024·盐城三模)明代仁宗皇帝曾赐给吏部尚书蹇义,礼部左侍郎杨士奇、杨荣金银章各一枚,印章上刻有“绳愆纠谬”四字,要求他们主动进言官员的过失,并加印密封来报告。这说明当时()A.六部成为皇帝顾问机构B.监察制度由此建立C.中心各部实现权力制衡D.专制皇权得到强化【答案】D【解析】材料中“主动进言官员的过失,并加印密封来报告”说明专制皇权得到强化,故选D项;六部是行政机构,解除A项;明太祖设御史台,由此建立监察制度,与材料中“明代仁宗皇帝”不符,解除B项;“要求他们主动进言官员的过失”说明是针对官员个人,而非中心各部间实现权力制衡,解除C项。12.(2024·广州二模)据学者探讨,雍正朝有权向皇帝密折奏事的官员从康熙朝100多人增至1200多人。除京官和地方督抚大员外,甚至部分品位较低的官员也获得了上奏权。这表明当时()A.官员制衡机制初步建立B.权力机构设置混乱失序C.皇权专制制度得以强化D.特务机构渗透领域广泛【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雍正朝有权向皇帝密折奏事的官员从康熙朝100多人增至1200多人”可知,雍正朝加强了对官员的监督限制,这体现了皇权的加强,故选C项。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朱元璋惩元末法制松弛之弊,对立法非常重视。《大明律》分名例、吏律、户律、礼律、兵律、刑律、工律七部分。在对待谋反、谋大逆、谋叛、谋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等“十恶”的行刑上,以及隐私宗教活动的处治,比前代严厉而且残酷。《大明律》为了限制大臣专权规定:“凡除授官员须从朝廷选用,若大臣专擅选用者斩。”明律专列“钞法”,保障货币秩序,并且还增订了《市廛》《田宅》《钱债》《邮驿》《营造》等编。——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二清末新政中的修律变法改革,主要包括删改旧律、制定新法两部分内容。删改旧律,基本完成了传统中国律法的轻刑化、人道化、同等化的改造工作;制定新法,大体完成了刑法、民法、商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法院编制法等传统中国律法所没有的法律起草工作。经此改革,传统中国诸法合体的法律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2024学年人教版(2015)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 活动1 第3课 小小鼠标动起来(说课稿)
- 2025届黑龙江省黑河市中考猜题生物试卷含解析
- 河北省石家庄第四十二中学2025届中考考前最后一卷生物试卷含解析
- 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集云实验校2025届中考生物四模试卷含解析
- 基于超效率SBM模型的河南省农业生态效率影响因素研究
- 基于价值链的虚拟电厂碳财务风险评价
- 基于原型理论的逐格动画角色塑造探究
- 2025届山西省大同市中考生物适应性模拟试题含解析
- 北京市部分区2025届中考生物最后一模试卷含解析
- 年度医药零售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分析报告
- LY/T 2244.3-2014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评估技术导则第3部分:景观保护
- GB/T 8491-2009高硅耐蚀铸铁件
- GB/T 26480-2011阀门的检验和试验
- GB/T 13342-2007船用往复式液压缸通用技术条件
- 供水安全与抢修
- DB31 595-2021 冷库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指标
- 第三章果蔬采后生理课件
- 【英语手写体】26英文字母手写体描红书写字帖
- 实习护生压疮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预防态度的调查问卷
- 竞技垂钓中心、旅游度假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肺胀中医护理方案.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