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05-06发布2024-09-01实施中国城镇供热协会发布I Ⅱ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2 2 2 67检验规则 88标识、储存和运输 附录A(规范性)吸水增重率试验方法 附录B(规范性)耐热水浸泡试验方法 附录C(规范性)温度压力交变试验方法 附录D(规范性)表面当量绝对粗糙度试验方法 24Ⅱ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隆赛能新材料有限公司、唐山市热力集团有限工程设备有限公司、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郑州热力设计有限公司、天津天地龙管业股份有限公司、中投(天津)智能管道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煤气热力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河北君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茂盛管业力有限公司、烟台市顺达聚氨酯有限责任公司、河北峰诚管道有限公限公司、宝鸡石油输送管有限公司、河南锐东管道股份有限公司、承德盛金维保温材料有限公司、大连技有限公司、吉林省新型管业有限责任公司、昊天节能装备有限责任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白冬军、冯文亮、于宁、王骞、李志强、丁武斌、郭华、宋海江、曹文权、王磊、刘磊、邱华伟、胡春峰、苗庆伟、张赟纲、梁鹂、田立倩、刘建立德恒、姜浩、蒋汶岐、叶刘亮、赵相宾、李金宸、吴加友、杨继平、于路奇、杨硕、陈稳稳、吴晓阳、孟宪章、翟宝环、李朋、何柯、郑中胜、张国玉、王聪莹、闫必行、1供热管道内减阻涂层技术条件本文件规定了供热管道内减阻涂层技术条件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要本文件适用于输送介质压力小于或等于2.5MPa、温度低于或等于120℃的热水管道内减阻涂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768色漆和清漆耐磨性的测定旋转橡胶砂轮法GB/T5210色漆和清漆拉开法附着力试验GB/T6739色漆和清漆铅笔法测定漆膜硬度GB/T8923.1—2011涂敷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表面清洁度的目视评定第1部分:未涂敷过的钢材表面和全面清除原有涂层后的钢材表面GB/T10610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表面结构_轮廓法评定表面结构的规则和方法GB/T13288.4涂敷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喷射清理后的钢材表面粗糙度特性第4部分:ISO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的校准和表面粗GB/T13288.5涂敷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喷射清理后的钢材表面粗糙度特性第5部分:表面粗糙度的测定方法复制带法GB/T13452.2色漆和清漆漆膜厚度的测定GB/T18570.3—2005涂敷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表面清洁度的评定试验第3部分:涂敷涂料前钢材表面的灰尘评定(压敏粘带法)GB/T18570.9涂敷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表面清洁度的评定试验第9部分:水溶性盐的GB/T18838.3涂敷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喷射清理用金属磨料的技术要求第3部分:高GB/T30789.1色漆和清漆涂层老化的评价缺陷的数量和大小以及外观均匀变化程度的标识第1部分:总则和标识体系GB/T30789.2色漆和清漆涂层老化的评价缺陷的数量和大小以及外观均匀变化程度的标识第2部分:起泡等级的评定SY/T0315—2013钢质管道熔结环氧粉末外涂层技术规范SY/T0407涂装前钢材表面处理规范SY/T0442—2018钢质管道熔结环氧粉末内防腐层技术标准SY/T4113.7管道防腐层性能试验方法第7部分:厚度测试23术语和定义为验证涂层性能,根据试验要求,按生产工艺对金属底材进行加工4分类涂层分级及适用范围应符合表1的规定。涂层分级适用范围I级涂层Ⅱ级涂层35.2内表面预处理5.2.1在喷(抛)射除锈处理前,应按SY/T0407的规定除掉钢管内表面的油脂及其他污染物。5.2.2喷(抛)射除锈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a)喷(抛)射前,钢管内表面的温度应保持高于环境露点温度至少3℃,当不满足时应先对钢管进行预热除湿;b)喷(抛)射除锈应采用清洁、无油、无污染、干燥的磨料,磨料粒径应根据表面锚纹深度确定,并应符合GB/T18838.3的规定;c)喷(抛)射除锈处理使用的压缩空气应干燥,无油污及其他污染物。5.2.3喷(抛)射除锈处理后应使用吸尘器或用干燥、洁净的压缩空气除去钢管内表面所有灰尘、5.2.4内表面预处理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a)喷(抛)除锈质量等级应达到GB/Tb)锚纹深度宜为50μm~100μm;c)灰尘度不应低于GB/T18570.3—20058923.1—2011中规定的Sa2.5级;中规定的2级;d)盐分含量不应大于20mg/m²。5.2.5不同环境相对湿度条件下,表面预处理与涂敷之间的最大允许时间间隔应符合表2的规定,超过间隔时间或当表面返锈或污染时,应重新进行表面处理。表2表面预处理与涂敷的最大允许时间间隔%最大允许间隔时间h2345.3.1涂料应有生产厂家提供的产品说明书、出厂合格证、质量证明文件、出厂检测报告、安全数据单、由有资质的第三方实验室出具的检测报告等技术资料。5.3.2正式涂敷前及涂敷过程中,当涂料来源、涂敷工艺、涂敷环境、管径变化时,应进行工艺性评定试验,确定工艺参数。5.3.3用于涂敷的压缩空气应干燥,无油污及其他污染物。5.3.4钢管两端应留出50mm~100mm不涂敷的预留段。5.3.5采用粉末涂料时,应对钢管进行均匀加热,钢管内表面温度应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加热不应导致钢管内表面氧化。5.3.6采用液体涂料时,在涂敷过程中钢管表面温度应保持在10℃~60℃,当环境温度低于10℃,相对湿度大于85%时,应对钢管内壁进行预热,并应在涂装和干燥过程中保持钢管温度高于环境露点温度至少3℃。5.3.7涂敷后应监测钢管温度,保温时间应符合涂料的固化要求。5.3.8涂层钢管两端端口应采用端帽进行遮挡与避光保护。涂层外观应平整、色泽均匀,且不应有气泡、开裂及缩孔等缺陷。4涂层的厚度应根据涂层所用涂料类型、介质温度等因素选择。液体液体涂层性能应符合表3的规定,粉末涂层性能应符合表4的规定,涂层厂家应提供管道内减1附着力23抗弯曲23℃,1°弯曲,试验涂层最小厚度350μm,涂层无开裂423℃,2.5J,无漏点5耐磨lkg,CS17轮,1000转,≤100mg6吸水增重率7去离子水,95℃,90d,涂层起泡数量和大小应符合GB/T30789.2中2(S2)8耐化学介质10%HCI,室温,90d涂层无起泡、无开裂、无软化、无剥离10%H₂SO₄,室温,90d10%NaOH,室温,90d9I级涂层(1)试验介质:去离子水(3)低温:5℃、低压:常压、时间:24h(4)循环次数:45次(5)涂层起泡数量和大小应符合GB/T(6)试验后的试样附着力不低于对比试样附Ⅱ级涂层(1)试验介质:去离子水(3)低温:5℃、低压:常压、时间:24h(4)循环次数:45次(5)涂层起泡数量和大小应符合GB/T(6)试验后的试样附着力不低于对比试样附漏点电火花测试无漏点51附着力I级涂层Ⅱ级涂层23抗弯曲23℃,1°弯曲,试验涂层最小厚度350μm,涂层无开裂423℃,2.5J,无漏点5耐磨1kg,CS17轮,1000转,≤100mg6断面孔隙率1级~2级71级~2级8吸水增重率80℃(去离子水),28d,≤3%9泡数量和大小应符合GB/T30789.2中2(S2)耐化学介质10%HCl,室温,90d涂层无起泡、无开裂、无软化、无剥离10%H₂SO₄,室温,90d10%NaOH,室温,90dI级涂层(1)试验介质:去离子水(3)低温:5℃、低压:常压、时间:24h(4)循环次数:45次(5)涂层起泡数量和大小应符合GB/T(6)试验后的试样附着力不低于对比试样附Ⅱ级涂层(1)试验介质:去离子水(3)低温:5℃、低压:常压、时间:24h(4)循环次数:45次(5)涂层起泡数量和大小应符合GB/T(6)试验后的试样附着力不低于对比试样附漏点电火花测试无漏点6现场补口和涂层修补时,与原涂层搭接宽度不应小于25mm。5.8.1对每个漏点应进行修补。经检验涂层厚度不合格、漏点数量超过20个、漏点无法修补或其5.8.2修补材料应采用涂料生产厂家配套提供或指定的涂料,并应按经过工艺评定确定的方法进行修补,修补涂层性能应符合5.4~5.6的规定。修补过程应符合下列规定:a)修补时,钢管内表面温度应高于环境露点温度至少3℃;b)应先除去待修部位的污物,按工艺要求将修补及搭接部位打磨或以其他适宜的方式进行处c)所修补涂层应进行外观、厚度和漏点的检验,厚度应符合5.5的规定,且不应低于工艺5.8.3重涂时,应将钢管原涂层全部清除,按5.2、5.3的规定进行表面处理和涂敷,并应进行质5.9.1现场补口应采用液体涂料,涂层性能应符合5.4~5.6的规定。5.9.2补口施工前,应制定相应的补口施工方案,拟定涂敷工艺规程,并应进行现场工艺评定5.9.3涂层的现场工艺评定试验项目应包括涂层外观、厚度、漏5.9.5现场补口部位可采用手工和机械工具对未涂敷的预留段内表面进行处理,质量等级应符合5.9.6钢管接口处两端的25mm原涂层应进行打毛处理。按GB/T8923.1的规定执行。6.2.1除锈质量等级检验应在不小于1001m亮度条件下逐根对钢管内表面缺陷和除锈质量进行外观检查,并应按GB/T8923.1规定的方法检测除锈等级。6.2.2锚纹深度检验应按GB/T13288.5或GB/T13288.4的规定执行,采用锚纹深度测试仪或复制带检测钢管内表面锚纹深度。连续生产时,应至少每4h检测2根钢管的内表面锚纹深度。6.2.3灰尘度检验应按GB/T18570.3的规定执行。连续生产时,钢管内表面灰尘度每班且不超过8h应至少检测2次,每次应检测2根钢管的两端。6.2.4盐分含量检验应按GB/T18570.9的规定执行。连续生产时,每班且不超过8h应至少检测2根表面处理后的钢管内表面的盐分。76.3预留段长度预留段长度应采用最小刻度为1mm的钢直尺或卷尺测量。外观检验应在不小于100lm的亮度条件下,进行无放大目测检查。6.5涂层厚度6.5.1测试仪器应适合测定平面或圆形磁性机体上的非磁性干膜厚度并适用于被测涂层管的尺寸,测量精度不应低于量程的2%。6.5.2钢管涂层厚度测量点的选取应符合下列规定:a)单根整管沿轴向任意分布的至少10个点,长度低于4m的管段的测量点数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少于4个点;b)应涵盖沿环向相隔90°的4个方向;c)测量点应包括距管端1m以上位置的4个点。6.5.3补口涂层厚度测量点数不应少于4个,测量点应涵盖沿管道环向相隔90°的4个方向。6.5.4涂层厚度测试方法按SY/T4113.7的规定执行,记录各测量点的位置及测量值。6.6涂层性能按GB/T5210的规定执行。6.6.2铅笔硬度6.6.3抗弯曲6.6.4抗冲击按SY/T0442—2018附按GB/T1768的规定执行。6.6.6断面孔隙率按SY/T0315—2013附录F6.6.7黏结面孔隙率6.6.8吸水增重率按附录A的规定执行。6.6.9耐热水浸泡按附录B的规定执行。6.6.10耐化学介质试验介质与时间按表3、表4的规定执行,试验方法按SY/T0315—2013附录J的规定执行。6.6.11温度压力交变按附录C的规定执行。6.6.12表面当量绝对粗糙度按附录D的规定执行。8表5检验项目检验项目出厂检验现场补口型式检验1内表面锈蚀等级√2内表面预处理√3√4√√5√√√6附着力√√√7√√8抗弯曲√√9√√耐磨√√断面孔隙率√√吸水增重率√√√√耐化学介质√√√√√√√√√漏点√√√9检验项目出厂检验现场补口型式检验√补口内表面处理√√√√厚度√漏点√结合工程项目检验。7.2出厂检验7.2.1涂层管的预留段长度、涂层外观、涂层厚度、修补搭接宽度和漏点应逐根进行检验。7.2.2涂层管的内表面锈蚀等级、内表面处理质量和涂层附着力应进行抽样检验,按管道数量的2%且不应少于2根的比例抽检。7.2.3对抽样检验,当检验项目全部合格时,则该批次涂层管为合格。当有不合格项时,应加倍抽检,复检结果仍有不合格项时,则该批次涂层管为不合格。7.3型式检验7.3.1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试验:a)新产品试制、定型鉴定或老产品转厂生产时;b)主要设备、原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c)根据预期服役条件需要进行适用性评价时;d)正常生产时每2年,或不到2年当涂层管累计产量达到100km时;e)产品停产超过1年恢复生产时。7.3.2管道涂层型式检验应按表5的规定执行,补口涂层型式检验应按表5液体涂层的规定执行,检验样品根据检验项目应从成品管截取或为与实际生产相同工艺要求制作的涂层试片。7.4现场检验7.4.1进场检验7.4.1.1工程现场应对到场涂层管进行抽检,并应符合下列规定:a)涂层管按5%且不应少于2根的比例抽检;b)抽检项目应包括涂层外观、涂层厚度、涂层漏点及涂层附着力。7.4.1.2当检验项目全部合格时,则该批次涂层管为合格。当有不合格项时,应加倍抽检,复检结果仍有不合格项时,则该批次涂层管为不合格。7.4.2补口检验现场每个补口涂层应对内表面处理质量、搭接宽度、涂层外观、涂层厚度、涂层漏点进行全部检验,对不合格项应进行修复,修复后应重新检验。8标识、储存和运输8.1.1检验合格的涂层管应在表面明显处做出标识。8.1.2标识内容应至少包括下列内容:a)涂敷企业名称:b)涂层等级;c)涂层管编号;d)涂敷日期;e)执行标准;f)涂层厚度。8.2.1涂层管堆放场地应平整,无坚硬杂物。地面应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场地内不应有积水。堆放场地应设置管托,管托应高于地面150mm。8.2.2涂层管应按钢管规格及涂层等级堆放,并应排列整齐、有明显标识。8.3运输8.3.1成品管在装、卸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撞击变形和机械损伤。8.3.2运输过程中,应防止钢管产生较大弯曲、扁口等现象。(规范性)A.1一般规定A.2仪器设备a)天平:精度为0.1mg;b)恒温水浴:可调范围室温至100℃,温控最大允许误差士2℃;c)玻璃容器:1000mL;A.3试样制备A.3.1按粉末涂料和液体涂料产品说明书规定的涂装工艺,将涂料涂敷在抹有脱模剂的平滑金属度(60±1)mm、宽度(60±1)mm、厚度(1±0.1)mm。A.3.2试样表面应平整、光滑,清洁,试样表面若A.4试验步骤A.4.1将试样放入50℃±2℃烘箱内干燥至少24h,取出后再放入干燥皿内冷却至室温,称量每个样品质量,精确至0.1mg,重复本步骤至前后两次试样质量变化在0.2mg以内。A.4.2采用静态浸泡法,每组实验用平行试样3个,将试样放入盛有去离子水的试液瓶中,试样A.4.3设定试验温度80℃恒温浸泡28d。A.4.4到达浸泡时间后将试样从试液中取出,在环境温度(23±2)℃、相对湿度(50±10)%的标准大气环境中,用滤纸迅速擦去试样表面的水,再次称量该试样质量,精确至0.1mg。试样从A.4.5观察浸泡后的样片外观有无变色、起A.5结果计算C——涂层吸水增重率;A.5.2涂层吸水增重率取3个试样平行试验的算术平均值。B.1一般规定B.2试样制备B.2.1对涂层试片进行测试时,应符合下列a)涂层试片制备所用金属底材应与实际涂敷的钢管材质相同;b)底材长宽宜为150mm×75mm,厚度宜为3mm~6mm,底材应平整无变形,底材表面处理d)受试涂层平均厚度宜为厂家产品规格中的最小厚度,且各点厚度不应小于5.5的规定值。B.2.2试样从成品管中截取进行测试时应符合下列规定:a)试样有效长宽宜为150mm×100mm,厚度宜为管材厚度;试样应没有变形,除边缘外,涂B.2.3试样制备数量不应少于4个,其中3个用于热水浸泡试验,1个作为对比试样。B.2.4试样在涂敷固化后,除另有商定,在试验前应将试样在环境温度(23±2)℃、相对湿度(50±10)%的标准大气环境中调节72h。B.3.1试验前应对试样外观质量进行检查,外观应平整、色泽均匀,无气泡、开裂及缩孔等B.3.2按GB/T13452.2中规定的非破坏性仪B.3.3按GB/T5210采用拉开法测试对比试样的附着力。B.3.4试验介质应选用去离子水。B.3.5将试样放入恒温水浴中,完全浸没在水中,各试样间、试样与水浴各壁均应至少间B.3.6将介质温度逐步升高到目标温度95℃并应保持恒温90d,介质温度控制允许偏差应为B.3.7如要求中途检查,则应在商定的时间点,按安全操作规程借助工具将试样从介质内取出,用吸水纸吸干水迹,1min后按GB/T30789.2的规定检查每个试样表面的起泡现象及涂层其他破B.3.8试验终止或结束,应将恒温水浴介质温度逐步降至50℃以下,将试样取出。B.4.1达到规定的试验时间后,将试样从介质中取出,用吸水纸吸干水迹。1min后按GB/T30789.2的规定检查每个试样表面的起泡现象及涂层其他破坏现象,涂层缺陷的总体评价应按B.4.2将试样按厂家给定的温度及时间进行烘干,并在环境温度(23±2)℃、相对湿度(50±10)%的标准大气环境中调节24h后,按GB/T5210采用拉开法测试试样附着力。B.4.3其他测试评定项目与标准可由试验双B.4.43个试样试验结果均符合表3或表4的要求,评价为合格。B.6报告b)试验前试样的外观状态描述、试样照片;d)热水浸泡试验过程中的试验参数与g)试验样与对比样附着力(拉开法)测试结果;h)试验双方约定的其他内容。本试验方法试样应在高温高压釜内,在循环交变的温度、压力介质浸没条件下循环一定次数C.2高温高压釜C.2.3高温高压釜升压、降压应平稳,且具有保压措施,压力控制允许偏差应为±0C.3试样C.3.1对涂层试片进行测试时,应符合a)涂层试片制备所用金属底材应与实际涂敷的钢管材质相同;b)底材长宽宜为150mm×75mm,厚度宜为3mm~6mm,底材应平整没有变形,底材表面处d)受试涂层平均厚度宜为厂家产品规格中的最小厚度,且各点厚度不应小于5.5的规定值。C.3.2试样从成品管中截取进行测试时,应符合下列规定:a)试样有效长宽宜为150mm×100mm,厚度宜为管材厚度;试样应平整、没有变形,除边缘C.3.3试样制备数量不应少于4个,其中3个用于温度压力交变试验,1个作为对比试样。C.3.4试样在涂敷固化后,除另有商定,在试验前应将试样在环境温度(23±2)℃、相对湿度(50±10)%的标准大气环境中调节72h。C.4.1试验前应对试样外观质量进行检查,外观应平整、色泽均匀,无气泡、无开裂及缩孔等C.4.2按GB/T13452.C.4.5将高温高压釜盖打开,将试样放入釜中,当高温高压釜容积允许,可同时放入几个试样进行试验,各试样间、试样与釜壁均应至少间隔30mm。C.4.7盖好高温高压釜,并密封,试验介质应充满釜内。液体介质加压前应进行排气,根据预先a)将介质从常温常压逐步升压升温至目标压力及温度,升压升温过程中应保证釜内介质不汽化,升温时间控制在2h~3h完成,升压升温时间和保持目标压力及温度持续时间共计24h;b)在保持高压状态下逐步降温至5℃,温度降至50℃以下后,逐步降压至常压,降温时间控制在2h~3h完成。为了便于降温,可在温度降至50℃以下且降为常压后,将试片从釜体内取出立即放入5℃的恒温水浴中,降温降压时间和保持目标温度5℃持续时间共计24h。C.4.9重复C.4.8中规定的程序,除特别约定外,循环次数应为45次。C.4.10加热过程中,应对釜体内介质压力进行控制,使试验压力不C.4.11当要求中途检查时,应在商定的循环次数内,在釜内温度常温阶段将试样从介质内取出,用吸水纸吸干水迹,1min后按GB/T30789.2的规定检查每个试样表面的起泡现象及涂层其他破C.4.12中途检查、试验终止或结束,应将高温高压釜及釜内介质温度降至50℃以下后进行降压,C.5.1达到规定的试验时间和次数后,将试样从介质中取出,用吸水纸吸干水迹。1min后按GB/T30789.2的规定检查每个试样表面的起泡现象及涂层其他破坏现象,涂层缺陷的总体评价应按GB/T30789.1的规定执行。C.5.2将试样按厂家给定的温度及时间进行烘干,并在环境温度(23±2)℃、相对湿度(50±10)%的标准大气环境中调节24b后,按GB/T5210采用拉开法测试试样附着力。C.5.3其他测试评定项目与标准可由试验双方约定进行,并与未进行试验的试样C.5.43个试样试验结果均符合表3或表4的要求,评价为合格。C.6涂层性能可重复性C.7报告b)试验前试样的外观状态描述、试样照片;g)试验样与对比样附着力(拉开法)测试结果;h)试验双方约定的其他内容。D.1一般规定D.2测试原理D.2.1压力损失测试D.2.1.1对被测管段起点和终点的压力或压差进行测量,计算得到被测管段的压力损失值,同时D.2.1.2压力损失可分为单管测试和双管测试。单管测试数据采集点布置如图D.1所示。D.2.1.3单管测试被测管段压力损失值可通过压差变送器直接测得或按下式计算:Pf——被测管段终点压力,单位为帕(Pa);p——水在测试温度下的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³);g——重力加速度,单位为米每秒的平方(m/s²);D.2.1.4双管测试应采用规格、长度相同的两个被测管段测量,并计算其压力损失之和。双管测试数据采集点布置如图D.2所示,被测管段1起点应与被测管段2终点高程相同,被测管段2起点应与被测管段1终点高程应相同。图D.2双管测试数据采集点布置△Pa———被测管段1起点和被测管段2终点压差,单位为帕(Pa);△Pb—被测管段1终点和被测管段2起点压差,单位为帕(Pa);P₁——水在被测管段1测试温度下的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³);△h₁—测管段1起点到终点压力测点高程差,单位为米(m)。D.2.2比摩阻及管壁表面当量绝对粗糙度的计算……(D.4)式中:Re——被测管雷诺数;v——被测管段平均流速,单位为米每秒(m/s);d———被测管段内径,单位为米(m);γ——水在测试温度下的运动黏度,单位为平方米每秒(m²/s)。D.2.2.4单管测试被测管段在某一测试工况下的比摩阻可根据被测管段沿程阻力系数及热水工况应按下式计算:式中:R———被测管段比摩阻,单位为帕每米(Pa/m);λ——被测管段沿程阻力系数;d——被测管段内径,单位为米(m);v———被测管段平均流速,单位为米每秒(m/s)。D.2.2.5当双管测试时,被测管段平均比摩阻应按下式计算:式中:R₁,2———被测管段平均比摩阻,单位为帕(Pa/mR₁———被测管段1比摩阻,单位为帕每米(Pa/m);R₂——被测管段2比摩阻,单位为帕每米(Pa/m)。D.2.2.6被测管段沿程阻力系数可根据管内热水的流动状态和管壁表面当量绝对粗糙度进行计算,并应符合下列规定:a)热水流动状态从水力光滑区转到过渡区水流的临界速度应按式(D.8)计算,从过渡区转到粗糙区水流的临界速度应按(D.9)计算:式中:V₁——从水力光滑区转到过渡区水流的临界速度,单位为米每秒(m/s);v₂———从过渡区转到粗糙区水流的临界速度,单位为米每秒(m/s);γ—水在测试温度下的运动黏度,单位为平方米每秒(m²/s);K———管壁表面当量绝对粗糙度,单位为米(m)。b)当v≤vc₁时,被测管段沿程阻力系数应按下式计算:式中:Re——被测管雷诺数。c)当va<v≤v2时,被测管段沿程阻力系数应按下式计算:式中:Re——被测管雷诺数;d——被测管段内径,单位为米(m);K——管壁表面当量绝对粗糙度,单位为米(m)。d)当v>vc2时,被测管段沿程阻力系数应按下式计算:d———被测管段内径,单位为米(m);K——管壁表面当量绝对粗糙度,单位为米(m)。D.2.2.7被测管段管壁表面当量绝对粗糙度可按图D.3所示的流程计算。b否否是是否否R≥R是图D.3被测管段管壁表面当量绝对粗糙度计算流程D.3.1测试系统D.3.1.1实验室测试系统为与被测管段相连接的循环加热系统,可控制管路压力、流量和介质温D.3.1.2实验室测试系统宜采用闭式系统,当循环介质温度高于100℃时,应选用闭式系统。循D.3.1.3实验室测试系统可采用单管测试或双管测试,单管测试的数据采集点参照D.2.1.2布置,双管测试的数据采集点参照D.2.1D.3.1.4测试系统管道应有相应的排气措施,保证试验过程中管道内全部充满水。D.3.1.5测试系统中的调节类阀门应采用不会造成管道内水流量波动的阀门(阀芯节流件在水流D.3.1.6测试系统中与被测管段前后连接的a)管道为圆形直管道,管道内径应与被测管段相同,b)按介质流向,被测管段前连接的直管段长度不应小于15倍的管道公称尺寸,若采用整流措施,则长度可缩短到8倍的管道公称尺寸;c)按介质流向,被测管段后连接的直管段长度不应小于5倍的管道公称尺寸;d)各连接处应无泄漏,密封垫片内径不应小于管道内径,不应有影响管道流通的凸台、棱边D.3.1.7测试系统的控制设备应符合下a)水泵与调节阀门应满足被测管段不同工况下的流量及压力调节要求,测试时应保证管道内b)恒温设备应满足测试时对于介质温度的控制要求,温度控制允许偏差应为±2℃;D.3.1.8流量计的准确度等级不应低于1.0级,流量计的安装应符合流量计厂家的规定。D.3.1.9介质温度测量仪表的允许测量误差应为土0.5℃。温度传感器的安装可采用工作钢管贴D.3.1.10压力、压差变送器所选量程宜满足测试数据落在量程的20%~80%之间,允许测量误D.3.1.11取压孔及压力、压差变送器的a)取压截面应选在被测管段起点和终点位置,可设置在系统连接管上,每个取压截面宜设置2个对称或4个对称布置的取压孔,管道取压孔内径宜为3mm~5mm,将各取压孔汇集合成一个总取压孔,汇集合成的总取压孔与变送器间连接管道的内径应至少为各取压孔直径的2倍,汇集合成的总取压孔接管口应水平方向设置;b)取压孔应与管道垂直,最大偏角不应超过5°,取压孔在管道内外表面的边为锐角,且不应c)压力及压差变送器安装应符合变送器厂家的规定,对于采用引压管的变送器应有排气和排D.3.1.12整个测试系统管路和被测管段应进行保温,循环温降应小于1℃。D.3.2.1被测管段应选择长直管段,不应含弯头、变径、阀门等产生局部阻力的部件,被测管段D.3.2.3双管测试时,被测管段应符合D.2.1.4的要求。D.3.3.1将被测管段安装到测试系统后,启动系统水泵,开启阀门,使管道内排净空气,全部充D.3.3.2如无特殊约定,应从测试系统的最大流量或该规格测试管道实际工程应用中的最大工况流量开始测试,然后逐步调整减少流量,应测试并记录不少于5种流量工况下的压力损失,且测试时管道内介质流动应始终处于紊流状态下,紊流状态的判断可按D.2.2.3的规定执行,被测管段压力损失(双管测试为两个被测管段压力损失之和)不宜小于16kPa。D.3.3.3测试时,调整系统水泵、阀门使流量达到要求测试的流量值,保持该流量30s后观察流量计的显示值,在确定显示的流量中,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相对于平均值的偏差不应超过1.2%后,才可进行被测管段压力、压差、流量的测试记录。数据采集间隔不应少于5s,同时记录压力、压差、流量数值,记录数据不应少于5次。D.3.3.4对公称尺寸大于DN500的试验系统,因可能受试验系统流量稳定状况的限制,按D.3.3.3的方法先对流量稳定性观察,其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相对于平均值的百分比不应超过表D.1的规定后,才可进行该工况下压力、压差、流量的数据记录。计算时,应取压力、压差、流表D.1最大与最小值测量值相对于平均值的允许偏差次最大和最小测量值相对于平均值的最大允许偏差%579D.3.3.5测得压力、压差及流量值结果应根据设备溯源报告进行数据修正。D.3.4.1实验室测试结果的计算按D.2的规定执行,计算该介质温度条件下被测管段不同流量工况下的压力损失、比摩阻及管道的表面当量粗糙度,计算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D.3.4.2在符合D.3.1规定的条件下,单管测试可不考虑高程差的影响,双管测试可不考虑两段P₈——被测管段起点压力,单位为帕(Pa);△Pa—测管段1起点和被测管段2终点压差,单位为帕(Pa);D.3.4.3被测管段在不同流量工况下计算得到的表面当量绝对粗糙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管道表面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政法大学《工程中的数值方法C》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郑州西亚斯学院《现代通信原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公共服务质量管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消费级3D打印机打印精度改进
- 保险行业基础讲解模板
- 业务操作-房地产经纪人《业务操作》名师预测卷4
- 开学晨会发言稿
- 二零二五年政府形象广告服务合同规范
- 二零二五版国际学校外教引进与团队建设协议3篇
- 2024-2025学年新疆乌鲁木齐四十一中高二(上)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
- 《道路交通安全法》课件完整版
- 向女朋友认错保证书范文
- 五分数加法和减法(课件)-数学五年级下册
- 2024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语文试卷(附真题答案)
- 设计材料与工艺课程 课件 第1章 产品设计材料与工艺概述
- 幼儿园反恐防暴技能培训内容
- 食品企业质检员聘用合同
- 中医诊所内外部审计制度
- 自然辩证法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2024年国家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考试题库(含答案)
- 护理员技能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