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T 1558-2012 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价技术规程 _第1页
DB51T 1558-2012 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价技术规程 _第2页
DB51T 1558-2012 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价技术规程 _第3页
DB51T 1558-2012 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价技术规程 _第4页
DB51T 1558-2012 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价技术规程 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B51/T1558-2012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价技术规程2012-1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I 1 13术语和定义 1 25实地调查 2 27样品检测 3 4 5附录A(规范性附录)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定实地调查表 6附录B(规范性附录)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定现场踏勘与样品采集表 8附录C(资料性附录)农业生产条件符合性评价指标与评价标准 ⅡDB51/XXXXX--2012本标准由四川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本标准起草单位:成都土壤肥料测试中心、四川省农业厅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处、成都市土壤肥料工作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昆,周孝强,李浩,易礼军,马红菊,刘兴万,黄耀蓉。1DB51/XXXXX—2012本规程规定了开展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价工作资料收集、实地调查、样品采集、样品检测、补充2规范性引用文件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NY/T53土壤全氮的测定NY/T295中性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和交换性盐基的测定NY/T309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NY/T889土壤缓效钾和速效钾的测定NY/T1120耕地质量验收技术规范NY/T1121.4土壤容重的测定NY/T1121.5石灰性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NY/T1121.6土壤有机质的测定NY/T1121.7酸性土壤有效磷的测定LY/T1243森林土壤阳离子交DB51/T1048土壤样品采集技术规范(第1部分:适用于测土配方施肥和耕地地力评价)2耕地满足作物生长和清洁生产的程度,包括耕地地力和土壤环境质量两方面。项目区自然环境条件、社会经济情况、农业生产情况、农业投入品使用情况、土壤普查资料、项目工程实施资料和相关图件等。实地调查补充耕地建设项目区耕地立地条件、土壤状况和农田基础设施等基础情况;土地利用状况及种植制度、产量水平等生产情况;耕地土壤培肥及管护措施实施状况;环境质量概况以及灌溉水来源、水质情况等。填写《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定实地调查表》(见附录A)。调查方法采用实地测量、农户访谈和专家会商等形式。在资料收集和调查的基础上,根据项目区大小和实际情况将项目区划分成一个或若干个评价单元,每个评价单元内立地条件、耕作利用方式、农田基础设施及土壤条件基本一致。每个评价单元至少布设1个采样点位,并确保用于评价的总样点数不少于3个。采样点总数量按以下原则确定:整理项目:5000亩以下,每50~200亩采一个混合样;5000~10000亩,每100~300亩采一个混合样;10000亩以上,每增加1000亩,再增加取一个混合样。开发、复垦、新增耕地及其他项目:100亩以下,每15~30亩取一个混合样,不足15亩至少取1个混合样;100~500亩,每30~50亩取一个混合样;500~1000亩,每50~100亩取一个混合样;1000亩以上,每增加500亩,再增加取一个混合样。采样时应按照“随机”、“等量”和“多点混合”的原则进行。混合土样:在采样单元范围内,以GPS仪定位中心点,向四周辐射确定多个分样点。每一个混合土壤样品以15个~20个分样点为宜,每个分样点的采土部位、深度、数量要求一致。采样工具:用木铲或竹片、不锈钢土钻等。如果用锄头或铁铲,需用竹片去除与金属器具接触部分后再进行取样。采样路线:根据采样地块的形状和大小确定,采用梅花形或“S”形法。采样深度:0cm~20cm。采样量:一个混合土样以取土1kg左右为宜,如果一个混合样的样品量太大,用四分法将多余的土样弃去。具体采样方法以及样品的处理和贮存按DB51/T1048规定的方法进行。备留样应保存6个月以上。6.4现场踏勘3DB51/XXXXX—2012在样品采集的同时,需现场踏勘各采样单元内的耕地土壤条件(必要时需进行剖面观察)及耕地基础设施状况等,填写《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定现场踏勘与样品采集表》(见附录B)。现场踏勘点位数量不得少于采样点位数量。7样品检测7.1检测项目7.1.1耕地地力评价检测项目pH、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以及其他需要评价的土壤理化指标。有明显缺素的地块必须针对缺素元素选择检测相关项目;过粘过砂的地块应增测阳离子交换量和容重。7.1.2耕地环境质量评价检测项目铅、镉、铬、砷、汞以及其他污染物。7.2检测方法7.2.1土壤pH的测定7.2.2土壤有机质的测定按NY/T1121.6规定的方法测定。7.2.3土壤全氮的测定按NY/T53规定的方法测定。7.2.4土壤碱解氮的测定7.2.5土壤有效磷的测定酸性土壤按NY/T1121.2规定的方法测定,中性和石灰性土壤按LY/T1233规定的方法测定。7.2.6土壤速效钾的测定7.2.7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1243规定的方法测定。7.2.8土壤容重的测定按NY/T1121.4规定的方法测定。7.2.9土壤环境质量指标的测定48耕地质量评价8.1农业生产条件符合性评价参照农业生产条件符合性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详见附录C)对补充耕地进行评价。评价指标均符合评价标准的,视为符合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有一项指标达不到评价标准的,视为不符合。8.2耕地地力评价8.2.1评价因子根据选取的因子应对耕地地力有较大的影响、在评价区域内变异较大、在时间序列上具有相对稳定性以及指标间相关性较小的原则,用特尔斐法确定10~13个耕地地力评价因子(引用NY/T1634耕地地力评价因子总集),评价因子应包括立地条件、土壤属性和农田基础设施等指标。8.2.2评价单元赋值根据实地踏勘和检测结果,结合各点位代表面积等因素,采用加权统计方法将各评价因子数据赋值给评价单元。8.2.3确定评价因子权重采用特尔斐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按NY/T1634规定的方法操作。8.2.4确定评价因子的隶属度对定性数据采用特尔斐法直接给出相应的隶属度,对定量数据采用特尔斐法与隶属函数法结合的方法确定各评价因子的隶属函数,将各评价因子的值代入隶属函数,计算相应的隶属度。8.2.5评价方法采用累加法将各评价因子的隶属度进行综合,计算各评价单元的耕地质量综合指数。即:Ci—第i个评价因子的组合权重。8.2.6划分地力等级根据计算得到的耕地质量综合指数(IFI值),结合本地耕地地力等级划分标准,确定补充耕地的地力等级。同时,参照NY/T309的相关规定,将补充耕地地力等级统一归并到全国的耕地地力等级。8.3耕地环境质量评价对工矿用地、宅基地等非耕地的复垦或开发,以及项目实施过程中有大量外源土壤或其他因项目实施可能造成污染的重点区域,需开展耕地环境质量评价。8.3.1评价标准58.3.2评价方法9评价报告9.1基本情况地环境质量评价结果(或耕地环境质量状况描述);耕地土壤培肥措施状况;耕地地力评价结果等内9.4评价结论与建议包括项目区耕地土壤立地条件、土壤理化性状和农田基础设施状况、耕地环境质量状况等是否符合农业生产基本条件;耕地土壤培肥措施是否符合相关要求;补充耕地地力等级或各等级地比例的结9.5情况说明对实地调查、现场踏勘、土壤样品采集、土壤样品检测、综合评价中的特殊问题进行备注和说耕地质量验收评定实地调查表、耕地质量验收评定实地踏勘与样品采集表、土壤样品检测报告、6DB51/XXXXX-2012(规范性附录)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定实地调查表申请单位名称项目名称项目类型项目区地点项目区范围经度:纬度:评价项目面积(亩)土地利用类型建设前建设后立地条件地貌类型地形部位自然植被常年积温成土母质土壤来源土壤类型道路条件排灌条件环境质量状况相邻耕地种植制度及近三年产量水平本项目耕地质量建设常年投入资金物资本项目耕地培肥及管护落实情况调查人调查日期调查单位(公章)申请人(签名)7DB51/XXXXX---2012附录A填表说明A.1项目类型:指补充耕地项目的类型划分为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土地开发等。A.2项目区地点:需具体到建设项目所在的县(市、区)、镇(乡)和村。A.3项目区范围:用经度纬度标示。A.4评价项目面积:项目竣工后实际建成的耕地面积。A.5地貌类型:按项目区所属的区域划分为山地、深丘、中丘、浅丘、高原、平原等。A.6地形部位:指中小地貌单元,如项目区涉及多个地形部位可只填写主要的。A.7自然植被:指项目区总体自然植被状况。A.8成土母质:按成因类型即母质是否经过重新移动和移运力的差异分为残积物、崩积物、坡积物、冲积物等。A.9土壤来源:建设项目涉及的所有土壤来源均需填写。包括土壤来源的地点、土壤类型(按四川省统一的土壤分类系统)以及可能对本项目区耕地质量产生影响的其他因素的描述。A.10土壤类型:补充耕地涉及的所有土壤类型均需按照四川省土壤分类系统规范填写,可只填写A.11道路条件:根据建设项目实施后的具体情况描述,填写到项目区的国、省、县及乡道路,反映项目区田间道路改善情况及是否有利于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A.12排灌条件:包括灌溉水源条件、类型、田间输水方式、灌溉保证率及水利设施配套状况。其中,水源条件可依据DB/T846划分;灌溉水源类型按不同灌溉水源(河流、湖泊、水库、深层地下水、浅层地下水、污水、泉水、旱井等)的利用程度依次填写,有几种填几种;田间输水方式根据过水是否封闭分为渠道和管道两大类,其中渠道又可根据是否采用防渗技术细分为土渠、防渗渠道等;同一块地灌溉水源和田面输水方式可能有多种,应全部填写;灌溉保证率是指预期灌溉用水量在多年灌溉中能够得到充分满足的年数的出现几率,一般旱涝保收田的灌溉保证率在75%以上;水利设施配套状况可参考A.13环境质量状况:调查项目区及周边是否存在污染源,填写可能的污染类型(大气污染型、水污染型、固废污染型、面源污染型等,有几种填几种)。同时调查项目区灌溉水水质状况、土壤污染状况,并着重调查项目实施过程中外来土壤来源或其他因项目实施可能造成的污染。8DB51/XXXXX-2012(规范性附录)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定现场踏勘与样品采集表样品编号:采样曰期:项目名称采样地点代表面积海拔高度样点经度样点纬度采样深度样品组成(分采样点数)地貌类型土地利用类型水田口旱地口成土母质地形部位坡度、坡向田面平整度土体厚度耕层厚度耕层质地砾石、侵入体含量地下水位(m)抗旱能力田间道路条件可机耕面积水利设施灌溉保证率排水(涝)条件水土流失地埂规范程度护坡牢固程度土壤障碍因素采样单位采样人员9DB51/XXXXX—2012附录B填表说明B.1样品编号:编号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规定,必须注意该编号在调查、送检及评定过程中的B.2代表面积:指该调查采样点位的代表面积(即采样单元面积),所有调查采样点的代表面积之和应与评定面积一致。B.3经纬度及海拔高度:由GPS仪进行测定。经纬度的计量单位根据软件具体要求可以为°,小数点后保留5位数字;也可以为°'",秒的小数点后保留1位数字。海拔高度计量单位统一为m,取整数位。B.4地貌类型:指该评价单元具体的地貌类型。划分为河流低阶地、冲积扇平原、洪积扇、平坦洪积高台地、起伏侵蚀剥蚀高台地、干燥堆积起伏平原和干燥剥蚀高台地等.。B.5成土母质:调查评价单元内补充耕地的成土母质,并依据我省主要成土母质,将其划分为:酸性结晶岩类残积物(花岗岩、硬砂岩、片麻岩)、中性结晶岩类残积物(安山岩、闪长岩)、基性结晶岩类残积物(玄武岩、辉长岩、千枚岩)、酸性砂岩残积物(夹关组、须家河组)、中性砂岩残积物(沙溪庙组)、石灰性砂岩残积物(城墙岩群、蓬莱镇组)、泥岩类残积物(自流井组、遂宁组、小坝组、益门组、灌口组等)、砾质坡积物(坡积裙上半部)、土质坡积物(坡积裙下部)、砾质洪积物(洪积扇上部)、土质洪积物(洪积扇下部)、黄土母质(盆地、北部山地及岷江大渡上游河谷台地)、成都粘土(含广汉粘土)、红土母质(川西南山地)、砂质冲积物、壤质冲积物、粘质冲积物、湖积物(昔格达组)、泥炭堆积物和人工堆垫物。如果为客土,需描述客土的来源地点及客土类型(按四川省统一的土壤分类系统),并尽可能填写其成土母质。B.6地形部位:指调查采样点中小地貌单元。如河流及河谷冲积平原要区分出河床、河漫滩、一级阶地、二级阶地、高阶地等;山麓平原要区分出坡积裙、洪积锥、洪积扇(上、中、下)、扇间洼地、扇缘洼地等;低山丘陵要区分为丘顶部、丘坡面、丘坡麓、丘间洼地等;丘陵冲沟稻田按主冲、支冲,纵向分冲头、冲中部、冲尾,横向分冲、螃、岗田等。地形部位作为概念性评价因子之一,在地力评价中占有重要地位,应使描述更加具体。B.7坡度:填写采样点位所在地块的整体坡度,计至小数点后一位。具体数值可以在地形图上进行量算;有条件的也可通过测坡仪实地测定。>25°的坡耕地要逐步退耕还林,因此一般不涉及这部分坡B.9田面平整度:是反映农田基本建设水平的一个方面,按局部(即取样点所在地块范围)地面起伏情况(参考坡度)来确定,一般分为平整(<3°)、基本平整(3°~5°)、不平整(>5°)。B.10土体厚度、耕层厚度:实际测量确定,单位统一为cm,取整数位。B.11土壤质地:采用卡庆斯基基本分类制,分为砂土(松砂土、紧砂土)、砂壤、轻壤、中壤、重壤、黏土(轻黏土、中黏土、重黏土)等。B.12砾石、侵入体含量:填写耕层砾石、侵入体的百分含量。B.13地下水位:当地常年地下水位,单位为m。B.14抗旱能力:填写作物抗击旱灾的实际天数。B.15田间道路条件:根据田间道路的机耕、人行条件及其规范程度据实描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