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T 1516-2012 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可行性论证技术规范_第1页
DB51T 1516-2012 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可行性论证技术规范_第2页
DB51T 1516-2012 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可行性论证技术规范_第3页
DB51T 1516-2012 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可行性论证技术规范_第4页
DB51T 1516-2012 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可行性论证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65.020.40DB51DB51/T1516—2012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可行性论证技术规范2012-12-20发布2013-09-01实施I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14外业调查 25成果编制 7附录A(规范性附录)拟使用林地资源调查用表 附录B(规范性附录)拟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现状调查报告)附表样式 2附录C(规范性附录)主要文本编写大纲 2附录D(规范性附录)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编制程序 6本标准由四川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四川省林业厅负责解释。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林业调查规划院。本标准的主要起草人:王守强、唐巍、蔡凡隆、周立江、曹昌楷、陈家德、朱子政、袁晖、舒联方、蒋勇、胡开波、左明华。1外业调查和成果编制等技术性要求。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4354公共地理信息通用地图符号GB/T26424-2010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公益林与商品林分类技术指标森林采伐作业规程林业地图图式土地勘测定界规程拟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编制,应坚持:——依法编写原则:要符合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符合国家供地政策与产业政策,对国家禁止供地项目,不得为其编写拟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客观公正原则:采用先进的调查方法,选用先进的指标体系,采用合理的技术经济指标,客观分析、评价征占用林地的必要性、合理性及其对环境、生态、林业生产等的影响,对拟使用林地的可行性做出公正的结论。——少占林地原则:从工程征占用林地角度,分析工程设计的合理性,提出合理化建议,优化设计方案,达到少占林地的目的。——可操作性原则:成果提供的信息应能满足报批征占用林地行政许可的需要;植被恢复费、退耕还林置换费等费用估算应能满足政策规定及工作需求。3.2机构资质与专业技术人员配备3.2.1机构资质承担拟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的机构必须具有正规资质认证机构认证的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资质。——需报国家林业局审核同意的永久、临时占用征收林地项目,以及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道路、管线工程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占用征收林地项目,由乙级(含乙级,下同)以上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写。2——除农村居民修建住宅以外的其他需报省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的占用征收项目,以及需报省林业主管部门审核的临时占用林地项目,由丙级以上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写。——其他占用征收林地项目,由丁级以上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写。工程项目拟使用林地可行性论证专业技术人员应具备资源调查、野生动植物保护、地理信息系统、森林经理等专业技术知识。工程项目拟使用林地可行性论证专业技术人员包括:管理人员、调查人员、设备操作和维修人员、检尺人员、报告编写人员、统计人员、制图人员、安全保卫人员、安全生产监督人员和质量监督人员。3.3工作过程工程项目拟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编制工作程序见附录D。4外业调查4.1文件、资料收集在技术准备阶段,重点收集:(1)与工程项目征占用林地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2)工程项目最新的、设计深度最深的设计、咨询成果:——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工程初步设计或施工图设计说明书等文本资料;——与设计深度其相匹配的工程布局图、工程设计平面图、工程设计纵面图(输电线路工程)、工程占地红线图等图面资料;——不能在图面上表示的占地范围,需收集占地位置的坐标数据及文字说明等能确定占地范围的相(3)生态环境保护专题材料,可能有:——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及批复;——工程项目水土保护方案及批复;——工程项目对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评价报告及批复;——工程项目对森林公园景观、环境、开展旅游活动影响的评价报告及批复。(4)建设项目批件,可能有:——建设项目立项或核准批复文件;——大中型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和初步设计批复;——小型建设项目的选址和用地规模批准文件;——勘查、开采矿藏项目的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和其他相关批准文件;——勘测设计所涉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城市规划区内符合城市规划的建设项目,提供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城市规划区内实施城市规划的批次用地项目,提供有关人民政府的批次用地申请和城市控制性详规批复及附图;——森林经营单位在所经营的林地范围内修筑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的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4.2工程项目基本情况调查34.2.1调查范围分项目区域和项目区确定调查范围。(1)项目区域以工程涉及的县级行政单位为调查范围。(2)项目区以涉及的乡(镇、林场)为调查范围。4.2.2调查内容工程项目背景情况调查,主要调查:(1)自然地理情况,包括地理位置、气候、地质、地貌地形、土壤、河流水文、自然植被等;(2)社会经济情况,包括幅员面积、行政区划、人口及民族、国民经济、交通通信发展、社会发(3)森林资源情况,包括林地面积、活立木蓄积及其分布情况;(4)动植物资源情况,包括野生动植物种类,国家和省级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及分布,名木古树(5)生态敏感区情况,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的名称、管理级别、地理位置、4.2.3调查方法采用收集现有资料的方法进行调查。4.3林地资源调查4.3.1调查范围的确定(1)有设计单位提供的工程占地红线图的以工程占地范围为调查范围。(2)没有占地红线图有以下几种情形按以下办法确定占地范围,确定的占地范围为调查范围。——有占地坐标、位置坐标和中线位置等,以及能通过坐标、位置及报告叙述能确定占地位置及面积,需落实到图上确定为占地范围;——可以通过各行业规程规范确定占地位置与边界的,需落实到图上确定为占地范围。(3)凡是不能确定占地范围的,不能进行资源调查,不能进行可行性论证。4.3.2调查内容根据土地种类,按照表1确定调查内容。表1林地资源调查内容表调查项目各土地种类需调查的项目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无立木宜林地非林地林地空间位置√√√√√√√林地权属√√√√√√√林木权属√√√√√√√土地种类√√√√√√√√√√√√√√林地面积√√√√√√√4√√√√√√√林种√√√林木起源√√√√林分因子√√散生资源√√√√√√√四旁资源√√√√√建设用途√√√√√√√√林地使用性质√√√√√√√√表中各土地种类下,"√"对应的项目为应调查的项目。注:林分因子包括树种、林龄、郁闭度、胸径、株数、幼树、幼苗等。林地区划系统和区划方法按GB/T26424-2010中的相关规定执行,行政单位区划至组(社、社区、居委会),经营单位区划至林班。同时,应尽量沿用现有森林资源调查成果的各区划界线。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单独划分小班:——满足GB/T26424-2010小班划分相关规定;——建设用途不同;——林地使用性质不同。(1)林地空间位置调查——记载县(市、区)、乡(镇)、村、组(社、社区、居委会)名称;——国有林业单位记载所属县、所属乡(镇)、所属村、所属组(社、社区、居委会)名称;——国有林业局(国有林场)记载国有林业局(国有林场)名称及下属林场(所、站)、作业区(工——记载小班编号。块状用地按从左至右、从上而下的方法依次编号,线型用地按起点至终点方向从左至右编号。(2)建设用途调查根据征占用林地所建工程项目,确定小班建设用途。(3)林地使用性质调查一般情况下,可根据单项工程在施工和运营期实际占用林地的时间长短,按以下规则现场确定林地使用性质:——占用时间在2年以上(含2年)的,确定为永久占用;——占用时间短于2年的,确定为临时占用;——对于有行业规范与文件规定使用性质的,依据规定为准。(4)权属调查权属分地权和林权。地权按林地使用权分为国有、集体两类;林权按林木权利人性质分为国有、集5体、个人和其他四类。(5)土地种类调查——林业用地:土地种类(简称地类)分类系统和划分标准按GB/T26424-2010的规定执行。——非林业用地:不再进行土地种类划分,直接填记“非林业用地”。(6)林地类型调查根据土地种类和林种,按照表2规则,将林业用地划分为防护林地、特种用途林地、用材林地、经济林地、薪炭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其它林地等林地类型。表2林地类型划分准则条件林地类型土地种类林种有林地采伐迹地防护林防护林地特种用途林特种用途林地用材林用材林地经济林经济林地薪炭林薪炭林地疏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经济林经济林地其他林种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不含采伐迹地)宜林地其它林地注:林种列无林种处,指暂不分林种。拟使用林地小班周界,可采用实测与大比例尺调绘的方式进行。——对于建设业主单位要求需要进行实测的,按业主要求采用RTK、全站仪、罗盘仪、GPS等实测面积工具进行面积实测。——对于建设项目设计单位(或勘测定界单位)进行的专业地形测量图,工作底图的比例尺不小于1:10000的,可采用地形图调绘,精度要求95%以上。——对于采用比例尺小于1:10000地形图的建设项目,需采用RTK、全站仪、罗盘仪、GPS等实测面积工具进行面积实测,小班闭合差应小于1/150,0.067公顷以下小班可用测绳、米尺进行丈量求算面积。实测后的小班需要落实到地形图上。——对于管道、沟渠等且不能用地形图表现占地范围的线性用地的建设项目,利用设计单位提供的中线坐标,现地用GPS等仪器确定中线位置,用米尺、测绳确定边界,按设计长度×宽度确定占地面积。——非林业用地小班不需要实测,区划为小班进行编号调查,小班要落实至占地红线图内。——小班面积根据小班周界获得方式,调绘面积采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求积,实测小班直接利用测定数据计算。6——面积小于0.5hm²的小班,采用全林调查法;面积0.5hm²以上(含0.5hm²)的小班,采用标准地调查法。采用标准地调查法时,标准地应选设在小班内具体代表性的地段,形状可为正方形或带状,总面积应不小于小班面积的3%(人工林)或5%(天然林),且每个标准地的长或宽不应小于20m。如果采用带状标准地,标准地长边应与等高线垂直。——林木株数达到检尺起始径级的林木采用每木检尺方法;未达到检尺起始径级或不需检尺的林木株数通过现地查数方法;经济林木、竹林及园林树种采用现地查数方法。——小班乔木树种各径级树高通过“树高——胸径”曲线获得。建立“树高--胸径”曲线以工程项目为单位,每个树种(组)测高木不应少于20株,各径级测高木株数应呈正态分布,且最大径级和最各类林木高度均以m为单位,保留1位小数。——乔木树种单株材积利用每木检尺资料、“树高——胸径曲线”和二元立木材积式计算获得。灌木树种和竹类不调查材积。小班蓄积通过汇总各树种(组)、各径级林木材积获得。各径级林木材积和小班蓄积均以m³为单位,保留1位小数。--对于项目占地内检尺木株数较少且不能建立“树高--胸径”曲线的树种,应采用每木检尺、测高的方式进行,通过二元材积式计算树种单株材积。——出材量根据各径级林木蓄积和相应径级(组)的出材率计算获得。结果保留1位小数。(1)森林类别和林种调查根据LY/T1556-2000的规定,将拟使用林地分为公益林和商品林两个类别,再按按《四川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细则》的规定,将其中的公益林细分为国家公益林和地方公益林。林种分类系统和分类标准按《四川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细则》的规定执行。拟使用林地小班的森林类别和林种,根据该小班是否纳入当地森林分类区划界定成果,采用相应的调查方法:——纳入森林分类区划界定成果的,根据森林分类区划界定成果确定;——未纳入森林分类区划界定成果的,根据森林类别和林种划分标准以及小班实际情况,现地确定。(2)林木起源调查林木起源分为天然、人工两类。拟使用林地小班的起源以优势树种起源为准。(3)林业工程类别调查林业工程类别分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简称天保工程)、三北及长江流域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简称长防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简称野保工程)等。拟使用林地小班的林业工程类别通过查阅规划、设计、验收等资料确定。(4)乔木林及疏林地因子调查主要调查树种、林龄、龄组(产期)、郁闭度、胸径(地径)、树高、蓄积、株数、出材量、幼树、幼苗等因子。调查中,应遵循以下规则:——树种调查至种或树种组。国家、省级重点保护树种调查到种,并标明拉丁文学名。——林龄以主林层优势树种的平均年龄为准。调查方法可为查阅造林档案、询问知情人员、生长锥确定、数轮生枝、目测等。——龄组及产期。除经济林外的乔木林需调查龄组,经济林需调查产期。龄组(产期)根据年龄、所在地区等进行查表。划分标准按《四川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细则》中的相关规定执行。——郁闭度调查可采用目测法、线段法、望点法等方法。调查结果保留1位小数。——胸径调查采用每木检尺法。检尺起始径级为6cm(胸径达到5cm时即检尺))。——经济林不调查胸径,仅调查株数。7-—竹林地中楠竹需调查胸径、株数,杂竹只调查竹种、株数、竹重;(5)其它林地调查——灌木林地只调查树种;采伐迹地及宜林地等其它林地只调查地上散生资源。主要调查树种(组)、胸径、树高、蓄积、株数、出材量、幼树、幼苗等因子。各因子调查规则同林分因子调查。——调查占地范围内是否有名木古树,如有,须调查其树种、名木古树编号、空间坐标位置、胸径、年龄、树冠等因子,同时须单独编写名木古树移栽方案。——调查占地范围内是否有国家、省保护的珍稀野生植物,进行现场调查与查阅资料相结合,占地范围内有保护的珍稀野生植物的,须单独编写珍稀野生植物保护移栽方案。——调查占地范围内是否有国家、省保护的野生动物,野生动物可查阅资料,调查其种类、数量等。——调查占地范围内是否在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生态敏感区,如在生态敏感区内,须单独编写生态敏感区影响评价报告。根据工程项目跨越省级行政单位情况确定成果组织单元:——跨越省级行政区划单位的工程项目,以省级行政单位为单元,分省(市、自治区)编制成果;——不跨越省级行政区划单位的工程项目,以工程项目为单元编制成果。工程项目征占用林地,由省级以下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且林地面积小于4hm²,可编制《拟使用林地现状调查报告》,其余的应编制《拟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工程项目征占用林地,需要采伐成片乔木林(采伐作业面积0.1hm²以上)的,应编制《林木采伐作业设计》,无蓄积的竹林地、经济林地、灌木林地及可不编制《林木采伐作业设计》;其余采伐作业面积如果项目建设单位或工程项目所涉地区林业主管部门要求编制《拟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和《林木采伐作业设计》,无论林地使用性质、林种和面积大小,均应按项目建设单位或林业主管部门的要求编制相应的成果。5.3.1拟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拟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应包含以下组成部分:(1)可行性报告正文;(2)附件,包含:——拟使用林地森林资源及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报告(简称资源调查报告);——拟使用林地各项补偿费用测算报告(简称费用测算报告);——工程项目立项(核准)批复文件等其他相关材料。8(3)附表,包含:——拟使用林地面积统计表;——拟使用林地林木蓄积统计表;——拟使用林地林木株数统计表;——拟使用林地乔木林分龄组(产期)统计表;——拟使用退耕还林工程林地统计表;——拟使用林地小班一览表;——其他需附的统计表或一览表。(4)附图,包含:——工程项目位置示意图;——工程项目布局图;——拟使用林地现状图;——其他需附的图件。5.3.2拟使用林地现状调查报告拟使用林地现状调查报告,应包含以下组成部分:(1)现状调查报告正文;(2)附件,包含工程项目核准批复文件等其他相关材料;(3)附表,同可行性报告附表;(4)附图,同可行性报告附图。5.4成果编制方法5.4.1文本编写(1)正文主要内容和编写要求按《征占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编写规范》的规定,编写大纲见C.1。现状调查报告可将资源调查与费用估算合并至一个报告内编写。现状调查报告与可研报告要求一致。①总论概述建设项目的提要情况、拟使用林地总体情况及可行性报告编写依据等。a.项目概况。项目名称、建设单位名称、建设单位性质(国有、集体、私有、独资、外资、股份等)、隶属关系、法人代表、项目负责人、项目批准单位、项目建设目标、投资规模及来源、拟征占地规模、项目效益分析、项目批复情况等。b.拟使用林地概况。包括拟使用林地的空间位置,项目涉及的县级单位,拟使用土地总面积,拟使用林地总面积及其按土地种类、林地类型、权属、森林类别、使用性质、建设用途情况,拟采伐林木蓄积情况,拟使用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林地面积及有关主管部门出具意见情况,拟使用林地范围内有无国家、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古树名木及采取保护措施情况。c.拟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的编写依据。包括有关法律法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初步设计)及其批复文件;国家及行业长远规划、国土开发整治规划、有关产业政策和投资政策、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区域发展总体规划等;有关生态公益林、商品林基地建设的专题报告,包括项目区及项目(周边)区域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相关专题报告等;国家、行业及地方有关政策规定及技术标准规程、规范;项目区域的有关经济技术指标;国家颁布的有关社会、技术、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②项目区域及项目区的背景情况a.项目区域。叙述征占地范围的具体地理位置(拐点坐标等)。b.项目由来。叙述项目立项目的、项目提出过程及前期准备情况。9c.项目区域及项目区基本情况。包括自然地理(地理位置、经纬度等);地形地势(地形地貌及海拔高度等);气候(气候特点、所处气候区、气温、降雨量等);河流水系(所处主要水系及水利资源情况);地质土壤(土壤种类、分布特点等);植被及野生动物(植被区系、主要林木、灌木、草本、野生动物种类及分布);森林资源(经营面积、林地及非林地面积、蓄积量等);社会经济(建设区经济特点、行政区划、面积、人口、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等);其他(如风景名胜等情况)。③项目区拟使用林地现状调查情况a.拟使用林地调查范围。叙述拟占用征收林地的空间位置、涉及到的行政单位或经营单位等情况。b.拟使用林地调查内容。—-现地调查。包括地面附着物、位置、权属、土地种类及林种类型、林木起源、使用林地性质及建设用途、各类林地面积、各种林木蓄积、林下幼树、幼苗、林内野生动物活动情况、古(母)树名木及珍稀植物分布状况等。各小班调查内容根据地类而定。—-社会调查。查阅资料并走访相关人员调查造林年度、工程类别、林木起源、林木权属,通过收集有关资料调查项目区域和项目区的自然、社会经济情况、当地木材价格、以及现行的有关使用林地的政策、规定等。c.拟使用林地调查方法。主要包含以下内容:工程占地范围与调查范围的确定方法,林地区划与小班划分方法,森林类别和林种调查方法,林地因子调查方法。d.拟使用林地调查结果调查结果。主要包含以下内容:拟使用土地总面积;拟使用林地总面积及按土地种类、林地类型、权属、森林类别、使用性质、建设用途分布情况;拟采伐林木蓄积(竹林记载株数)及按起源、优势树种(组)分布情况;拟使用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林地面积情况;拟使用林地范围内国家、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古树名木情况。④拟使用林地对环境和林业发展的影响a.对森林资源的影响。具体分析占用征收林地对项目区及周边区域林地资源及林木资源的影响;主要分析拟使用林地数量、质量变化影响。b.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具体分析占用征收林地对项目区及周边区域野生动植物及其生境的影响;主要分析项目占地对陆生植物、陆生动物、水生植物、水生动物等影响分析。c.对生态效能的影响。具体分析占用征收林地对项目区及周边区域森林生态防护效能(包括生态脆弱性和安全性)的影响;主要分析项目占地对森林的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净化空气、外业物种、森林火灾等方面的影响。d.对景观风貌的影响。具体分析占用征收林地对项目区及周边区域景观风貌的影响。e.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具体分析占用征收林地对项目区及周边区域环境质量的影响;主要分析项f.对林业发展的影响。具体分析占用征收林地对项目区及周边区域林业发展的影响;主要分析项目占地对资源、地方经济(财政)、就业及⑤综合评价a.占用征收林地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综合分析项目与区域规划的协调情况,从项目建设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效能出发,对拟使用林地的需求情况进行客观分析。并对该项目的市场需求、社会需求、生态改善和经济发展等方面内容的可能作用和潜在影响进行综合分析。b.占用征收林地的建设条件。评价项目占用征收林地的建设条件是否具备,拟采用的建设设施是否优越,拟采用的保护和使用林地措施是否合理。综合分析项目占用征收林地的选址情况,全面对比项目区及周边区域林地的背景情况和现状,科学公正地分析该项目建设占用征收林地的选址是否科学、对林地的占用征收是否最小、是否立足全局有利于有效控制林地逆转。c.相关技术措施。针对项目建设特点,根据前述占用征收林地对环境和林业发展的影响分析,提出合理措施以减少占用征收林地后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d.项目效益。对项目进行效益分析,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包括防护效益、水土保持效益、景观效益等),并分析是否有利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⑥保障措施指使用和保护林地的相关支撑和保障措施,包括政策保障、技术保障、管理保障、资金保障等;确保项目使用林地相关补偿费用的落实、森林植被的异地恢复、项目区内拟采用的就地植被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措施的落实等。⑦可行性结论根据前述项目背景情况和拟占用征收林地的情况调查、影响分析、综合评价及制定的保障措施,明确提出可行性结论(即占用征收林地是否确实必要、可行)。主要说明:工程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合理性、合法性,各项补偿费用,工程项目拟使用土地总面积、林地面积、林木株数、蓄积等资源情况,工程项目对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生态敏感区的影响情况,工程项目在施工期、营运期对生态、环境、林业发展等方面的影响情况,工程项目设计中提出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性,森林植被恢复的可能性,结论。(2)拟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后,应附资源调查报告。资源调查报告标题形如“××××(工程项目名称)拟使用林地项目区森林资源及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报告”,编写大纲见C.2。(3)拟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后,应附费用估算报告。费用估算报告标题形如“××××(工程项目名称)拟使用林地各项补偿费估算报告”,编写大纲见C.3。5.4.2附表编制5.4.2.1数据库建立以支持关系数据库的软件为平台,建立拟使用林地数据库。数据库应包含基本属性信息表和林木资源数据表。基本信息表宜包括反映林地空间位置、权属、土地种类、林地类型、森林类别、林种、林业工程类别、建设用途、使用性质、优势树种、起源、郁闭度、面积等属性的字段。林木资源数据表宜包括资源种类(分林木、散生资源、四旁资源)、林木类型[分一般木材树(含检尺木、幼树、幼苗)、竹类、经济树、园林植物、保护树种、古树、名木]、树种、直径(胸径和地径)、树高、株数、材积、出材量等字段。5.4.2.2形成统计表和一览表在拟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和现状调查报告编制过程中,应形成5.3.1所列的统计表和一览表。5.4.2.3统计方法及要求利用数据库的查询功能或专用的拟使用林地计算、统计程序统计。最小统计单位应与项目区涉及的最小行政单位或经营单位一致。各统计表,在各级统计单位下,宜按表3所列因子进行分列统计。表3各统计表分列统计因子分列因子拟使用林地面积统计表地权、森林类别、林种、使用性质、建设用途拟使用林地林木蓄积统计表林权、使用性质、建设用途、林木类型、优势树种拟使用林地林木株数统计表拟使用林地乔木林分龄组统计表林权、林种、起源、使用性质、建设用途、优势树种拟使用林地经济林分产期统计表林权、使用性质、建设用途、优势树种拟使用退耕还林工程林地统计表造林年限附图应包含地理基础、专题和图面配置等类要素。各类要素包含以下内容:(1)地理基础要素:所有附图均应含行政界线、主要行政单位或森林经营单位所在地及名称、主要地名、道路、河流等要素,拟使用林地现状图还应包含等高线、高程点及注记等要素;(2)专题要素:——工程位置示意图:工程项目名称、位置、范围,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生态敏感区的名称、位置和范围;——工程项目布局图:主要分项工程的名称、位置及占地范围;——拟使用林地现状图:现状图的比例不小于1:10000的地形图编绘,图面需清楚标注林地区划界、小班界、各级区划单位名称和小班号、小班面积、小班蓄积、林地类型、使用性质等;(3)图面配置要素:图名、图廓、图例、指北针、比例尺、编图单位、编图时间等。5.4.3.2编绘方法利用GIS或专业制图软件编绘。5.4.3.3基本要求编绘附图,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1)明显地物点、小班周界平面位置中误差:——平地、丘陵区,不超过图上距离0.5mm;——山地、高山区,不超过图上距离0.75mm。(2)地物地貌各要素的综合取舍和图形概括符合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各要素之间关系协调、层次分明,注记正确、位置指向明确。(3)各图种成图比例尺:——位置示意图,用可布于A4或A3纸张中且分母为5000的整数倍的比例尺;——工程项目布局图,用可布于A4或A3纸张中且分母为5000的整数倍的比例尺;——拟使用林地现状图,用不小于1:10000且分母为500的整数倍的比例尺;(4)图例内容与图中信息一致,编排顺序按照点、线、面顺序和“先高级别,后低级别”、“先重要要素,后次要要素”原则排列,图中每种符号和线型表示的意义均应在图例中说明。(5)附图所用符号:——LY/T1821-2009中列出的,使用LY/T1821-2009中的符号;——LY/T1821-2009中未列出的,选用GB/T24354中的符号;——LY/T1821-2009和GB/T24354中均未列出的,可自创符号或选用其他符号,但所用符号应含义清楚、明确,造形美观,并与其他符号协调。5.4.3.4信息标注(1)拟使用林地现状图,小班主要信息采用以下方法标注:a.林地区划界按LY/T1821-2009的规定。b.使用性质用小班周界的线型区分:——永久占用小班,周界用实线;——临时占用小班,周界标为虚线。c.林地类型用小班面层颜色反映:——防护林林地、特种用途林林地、用材林林地、薪炭林林地、经济林林地用LY/T1821-2009,4.14规定的相应林种色标表示;——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宜林地用LY/T规定的各地类色标表示;——非林业用地不着色。e.乔木林小班,用式(1)格式标明小班号、小班面积、小班蓄积和优势树种等信息:其他林业用地小班,用式(2)格式标明小班号、面积等信息:小班号一面积(2)非林业用地小班仅标注小班号。(规范性附录)拟使用林地资源调查用表表A.1拟使用林地小班基本属性调查表一、小班空间信息市(州)县(林业局)乡镇(林场)村(作业区)组(林班)小班号二、小班基本信息土地种类建设用途使用性质林地类型地权林权森林类别林种起源优势树种龄组郁闭度林业工程类型实施年度城市规划区小班面积标准地面积三、小班地理属性部位坡度坡向土壤名称土层厚度石砾含量土壤质地土壤结构海拔四、小班资源汇总检尺株数蓄积量幼苗幼树园林植物保护树种古树名木采伐方式五、备注表A.2林木资源调查表资源种类林木类型树种直径检尺或查数株数(株)合计调查人员:1单位:hm²统计单位分列因子分列项合计林地非林地林地合计防护林地特种用途林地用材林地经济林地薪炭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其它林地计重点计重点单位:m³统计单位分列因子分列项合计林地非林地林地合计防护林地特种用途林地用材林地经济林地薪炭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其它林地计重点计重点2单位:株统计单位分列因子分列项合计林地非林地林地合计防护林地特种用途林地用材林地经济林地薪炭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其它林地计重点计重点单位:hm²、m统计单位分列因子分列项合计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面积蓄积面积蓄积面积蓄积面积蓄积面积蓄积面积蓄积单位:hm²、株统计单位分列因子分列项合计产前期初产期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面积株数面积株数面积株数面积株数面积株数面积株数3统计单位造林后年数各森林(林地)类别面积/hm²各树种类型林木株数/株合计生态公益林商品林合计木材树种经济树种竹类县(市)/林业局乡镇/林场//村作业区组组林班小班面积地类地权林权林种起源工程类型建设用途使用性质优势树种龄组木材树种园林植物株数/株经济树株数株竹类普通木材树种保护树种株数/株古树名木株数/株株数/株蓄积出材量株数/株竹重/吨计检尺木幼树幼苗4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