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中虚词作用_第1页
文言中虚词作用_第2页
文言中虚词作用_第3页
文言中虚词作用_第4页
文言中虚词作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助,即助词,指语言中不表示实在意义的虚词,包括但不限于焉、哉、乎、也。虚词相对于实词来说,不能独立表达语义,只能配合实词来构成语法结构,因此显得不重要,但是,不用虚词或用不好虚词都会影响语义的表达。实词和虚词,好比说两位说相声的搭档,逗哏的重要,但捧哏的不能缺,捧哏的水平高,相声才能说的更好。不过,最开始的虚词还真不重要,可以省去,不用发音,简直是可有可无的累赘——关于虚词的发展演变问题,先放一边,等会再说。虚词貌似无用,就连宋也这样认为。北宋诗僧文莹在《湘山野录》中记载了一件事:“皇帝将展外城,幸朱雀门,亲自规画,独赵韩王普时从幸。上指门额问普:“何不只书‘朱雀门’,须着‘之’字安用?”普对曰:“语助。”大笑曰:“之乎者也,助得甚事。”说宋赵匡胤准备拓展外城,他来到朱雀门前,亲自搞规划设计,只有赵普一个人陪同。赵匡胤抬头看见门额上写着“朱雀之门”,问赵普说:“为什么不写‘朱雀门’三个字,多用一个‘之’字有什么用呢?”赵普回答说这个之字是助词。赵匡胤大笑说:“之乎者也这些虚词,能助什么事啊!”赵匡胤是在轻视虚词吗?有点这个意思,但是就事论事地说,朱雀门中间加个之字,确实多余。如果真的无用,现在的汉语里也就不存在虚词了,所以虚词肯定是有用的。清代刘淇写了一本《助字辨略》,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完整体例的虚字专著,共收虚字四百余个,刘淇在这本书的自序中说:“构文之道,不过实字虚字两端,实字其体骨,而虚字其性情也。盖文以代言,取肖神理,抗坠之际,轩轾异情,虚字一乖,判于燕越,柳柳州所由发哂于杜温夫者邪!”虽然刘淇是清朝人,距离现在并不很久远,但这几句文言文还是不太好懂。前面一句还好,就是说文章都是由实词和虚词构成的,实词是文章的体骨,虚词是文章的性情。后面从虚词“盖”开始的一句就有点儿麻烦了,大意是说:用文字来表达自己想说的话,说清楚旨意理路,写明高低清浊的音调,分辨轻重缓急的不同情况,如果虚词没用好,意思可能就差得特别远了,柳宗元就是因此嘲笑杜温夫的。柳宗元嘲笑杜温夫又是怎么回事呢?杜温夫是一位文人,三次登门拜访柳州刺史柳宗元,送上自己的作品,求指导和表扬,但是此人的水平确实不怎么样,柳宗元不胜其烦,就给杜温夫写了一封信。信中主要说杜温夫文章中的两大问题:一是马屁拍过了。杜温夫为了表示敬意,把柳宗元比作周公、孔子,柳宗元说我可不敢当啊,而且你见我这样拍,见了别的官员也得这样拍,那得多少个周公、孔子啊?二是虚词用错了。“但见生用助字,不当律令,唯以此奉答。所谓乎、欤、耶、哉、夫者,疑辞也;矣、耳、焉、也者,决辞也。今生则一之。”乎、欤、耶、哉、夫等字,都是表示疑问语气的虚字;矣、耳、焉、也等字是表示肯定语气的虚字,杜温夫把它们当作一回事,对于一个文人来说,这属于基本功不行啊。声调变化表现出来的,所以作为断句符号的虚词开始同时兼具两种功能。虚词的增强语气这一功能的发挥,与口语中出现了白话语气词有关。文言虚词从周代出现到唐宋,发展了近两千多年,其间虚词用于断句与提示语气的功能也在发展变化,总体趋势是语气功能在逐渐加强。比如韩愈《祭十二郎文》,用了大量的虚词来表达感情,使文章呈现出了浓郁的感情色彩。既然虚词最初是以断句的功能出现的,那么就不必读出声音来,谁会把标点符号读出来呢?《诗经》中一些诗句,最后一个字并不是韵脚,而是一个断句符号,韵脚应落在它前面的那个字上,比如《关雎》中的“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韵脚不是虚词“之”,而是“流”和“求”。在前面说的那个故事中,宋代口语中的“朱雀门”写成书面语则为“朱雀之门”,但在口语中这个“之”是不需要发声的。清代冯景《解舂集文钞》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论语》首章凡三十字。曩估客言,曾见海外盲儒发狂疾,删去虚字十六,训其徒曰:‘学时习,说。朋远来,乐,不知,不愠,君子。’简则简矣,是尚为通文义者乎?”这位海外盲人非常好学,学完了还教徒弟,结果少了十六个虚词,并不是盲人有意为之,而是因为在读诵时虚词并不发声。那么现在我们阅读文言文为什么虚词也要发声呢?还是因为虚词的语气词功能逐渐强化所致,而唐宋时期科举制度要求用书面语来应试,古文中的语气词就不能省略了。宋代雕板业普及后,标点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