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复习讲义_第1页
文言文阅读复习讲义_第2页
文言文阅读复习讲义_第3页
文言文阅读复习讲义_第4页
文言文阅读复习讲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4文言文阅读复习讲义学习目标:1、熟悉文言文中考考点2、掌握文言文答题思路与解答技巧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中考文言文考什么】(一)熟悉中考考纲要求:1、流利地朗读文言文,正确划分朗读节奏。2、理解常用文言虚词的一般用法。3、理解常用文言实词的意义,理解必学文言课文以及程度相当的课外文言文中的重要句、段的含义。4、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二)回顾考题,归纳题型2009年南通市中考题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4分)①朕不与迁官②良久不止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①帝素嫌其人()②良久不去()③帝怒形于色()④外间百姓正望雨()3.与例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刑以惩恶A.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B.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C.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4.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①帝竟从其请。②左右皆震恐。5.课文《赵普》中说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请根据上文回答:赵普这种胸怀天下的精神体现在哪两个方面?(4分)2010年南通市中考题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4分)(1)拥被覆双足(2)妹何托焉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1)毕陈左右()(2)儿怠,则少加夏楚()(3)至夜分()(4)诸姨尝谓母曰()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1)令铨坐膝下读之。译文:(2)铨张目视母面。译文:4.请简要阐述文中母亲两次流泪的不同原因。(2分)第一次流泪是因为第二次流泪是因为5.文中母亲的教子方式,你是否认同?谈谈你的看法。(4分)答:主要题型1、划分节奏2、解释加点字3、句子的翻译4、课文内容的理解(三)学法指导(一)、如何划分朗读节奏1.主语和谓语之间一定要停顿.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例:狼不敢前.2.动词与所带宾语间一般要停顿.例:衔远山,吞长江.例:望西都,意踌躇.3.在转折连词前一般要停顿.例: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4.今一古二词之间应停顿。例:今天下三分例:乡邻之生日蹙5.句首发语词后或总领性词后应停顿.例:若夫霪雨霏霏例: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二)、如何正确解释词语1、迁移法:借助知识储备,就考查的词联想已学过的相同的词的意思加以解答。(以2009年中考为例)如:帝怒形于色()①征于色,发于声;②色愈恭;③不动声色2、选择法:在运用迁移法的基础上,再结合上下文加以解答。(主要解答多义词、古今异义词和活用词)如:帝素嫌其人()①又留蚊于素帐中;②吴广素爱人又如:良久不去()①日初出去人近;②去国怀乡3、推断法:借助知识储备,再结合上下文,推断出某个词的意思。如:外间百姓正望雨()①看②盼望③远望4、归纳法:归纳词语的不同意思和用法,结合语境正确作答。(主要解答虚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刑以惩恶A.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B.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C.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以“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①表目的,用来。“以伤先帝之明”②表结果,以致。“咨臣以当事之事”。③用,拿。“而吾以捕蛇独存”。④因为。“今以蒋氏观之”。⑤根据。“得而腊之以为饵”⑥把。“以君之力。⑦凭、靠。友情提醒通假字、一字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虚词:之、而、以、于、其、为第二课时(三)如何正确翻译句子文言基本句式:初中古文中的特殊句式主要有判断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被动句、介词结构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等,下面试举例说明。1、判断句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一般不用判断词“是”字。其基本形式是“……者,……也”,“……,……者”,“……,……也”。另一种是用“则”“皆”“乃”“为”“即”“非”等判断词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还有一种情况是不用判断词,要根据上下文判断。(1)“为”表肯定判断,可译为“_____”例:中蛾冠儿多髯者为东坡(2)“乃”表肯定判断,可译为“_____”例: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3)“即”表肯定判断,可译为“_____”例:吟鞭东指即天涯(4)“则”表肯定判断,可译为“_____”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5)“是”做动词,表肯定判断例:斯是陋室,惟吾德闻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6)“非”表否定判断,可译为“_____”非天质之卑兵革非不坚利也(7)“……,……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8)“……者,……也”。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9)“……者,……”例: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10)“……,……也”例: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夫战,勇气也(11)“……也”例: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2、省略句句子中省略某个词或某个成分的现象,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主要有:(1)省略主语a承前省渔人甚异之……()便舍船,从口入b蒙后省c对话省例《曹刿论战》把握文章内容结合文章主旨联系生活实际记母教铨①时,组绣纺绩之具,毕陈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②,旋复持儿而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可以醒矣!”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诸姨尝谓母曰:“妹一儿也,何苦乃尔?”对曰:“子众,可矣;儿一,不肖,妹何托焉!”(选自《鸣机夜课图记》)20.文中母亲的教子方式,你是否认同?谈谈你的看法。(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附1:虚词:之、而、以、于、其、为之一、作助词用。主要用法有四种类型:1、相当于“的”,是定语的标志。例如:①故时有物外之趣。②菊之爱,陱后鲜有闻。③水陆草木之花。④览物之情,得无异乎?2、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起舒缓语气作用,无实义。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③菊,花之隐逸者也。④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译:当政治上最高理想实施的时候。3、用在不及物动词、形容词、时间副词后起补足调音节和舒缓语气作用,无实义。①公将鼓之。②久之,目似暝,意暇甚。4、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其格式为:宾语+之+谓语。①何陋之有?②宋何罪之有?5、定语后置标志,无实义。为了强调定语,常把定语放在中心语的后面。如:马之千里者。二、作代词用:1、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我”、“他们”、“她们”、“它”、“它们”。例如:①具答之。②亲戚畔之③彼竭我盈,故克之。④又数刀毙之。2、指示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这”、“这样”“这件事”、“那”、“那样”等。例如:①渔为甚异之。②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②曾不能损魁父之丘。3、作动词用,相当于“到”、“往”、“去”。如:①辍耕之垄上。②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③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而一、表顺接关系的连词l.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2.承接关系,可译作“就”“接着”,或不译。如:①扁鹊望桓候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②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③环而攻之而不胜。前一个“而”就表示承接关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3.递进关系,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如:①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4.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②面山而居。二、表转接关系的连词,译作“但是”“可是”“却”。如: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4.学而不思则罔以一、用作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的工具、物件、时间等可以译为“把”、“用”、“拿”、“在”、“从”等,或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译为“靠”、“凭借”、“根据”等。如:1.屠惧,投以骨//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把2.能以径寸之木,为…//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用(在)3.何以战?//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凭借4.虽不能察,必以情。//策之不以其道。——根据5.以弱为强//今以蒋氏观之,犹信。——由、从二、作连词,表目的时,可译作“(用)来”,“以便”;表顺接时,相当于“而”;表结果时,可译作“以致”;表原因,可译作“由于”、“因为”。如:1.属予作文以记之——(用)来2.以伤先帝之明——以致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4.卷石底以出。——相当于“三、用作动词,可译作“认为”。如:1.皆以美于徐公。2.或以为死…3.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4.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四、特殊用法:1、通“已”,已经。如: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2、动词,如。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于一、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可灵活地译为“在”、“向”、“到”、“从”、“跟”、“对”、“给”等。例如: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在)②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对)③舜发于畎亩之中(从)④欲报之于陛下也(向)二、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例如:①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②皆以美于徐公。其一、“其”用在句首,表示希望、祈使、疑问等语气,如:①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第一个“其”,表反问语气,可译作“难道”;二个“其”,表推测语气,可译作“恐怕”。)②其如土石何?(表示祈使语气)③安陵君其许寡人。?(加强反问语气)二、可作代词,指代人、事、物,相当于“他(她、它)们”或“他(她、它)们的”,有时也作指示代词,相当于“这”、“那”、“其中的”。如:①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它们的)②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他们的)③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这里)④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中的)为一、作介词时,除表被动外都读作wèi,可译作“被”、“对”、“给”、“替”、“当”,“为了”、“因为”等。如:①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山峦为晴雪所洗(wéi,被。)②不足为外人道也。(wèi“向”“对”)③为楚造云梯之械。(wèi,“给”)④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wèi,“当”)⑤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wèi,因为,由于二、当“为”作动词时,读wéi,可依据语境的不同,译成各种相应的动词,如:“做”,“当作”、“成为”,“雕刻”,“是”等,如:①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是)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当,成为)③为宫室、器皿。(雕刻)④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有)⑤橘生淮南则为橘,生淮北则为枳(称为,叫做)⑥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造)三、特殊用法: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名词,心理活动)附2: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十则》)女:通“汝”,你。知:通“智”,聪明。”。3、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止:通“只”。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亡:通“无”。4、对镜帖花黄。……火伴皆惊忙。(《木兰诗》)帖:通“贴”。火:通“伙”。。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5、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坐:通“座”。6、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7、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8、一厝朔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9、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阙:通“缺”。10、昂首观之,项为之强。(《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1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12、圣人非所与熙也。(《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13、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有:通“又”。14、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衡:通“横”。困于心,衡于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衡:通“横”,梗塞,这里指不顺。15、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甫:通“父”。17、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適:通“谪”。18、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陈涉世家》)唱:通“倡”,倡导。19、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以:通“已”。20、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被:通“披”。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被:通“披”。2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食:通“饲”,喂。22、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材:通“才”。23、其真无马邪?(《马说》)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24、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畔:通“叛”。25、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曾:通“增”。26、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拂:通“弼”,辅佐。27、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具:通“俱”,全,皆。28、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属:通“嘱”。29、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辟:通“避”,躲避。30、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辩:通“辨”,辨别。3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与:通“欤”,语气词。32、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乡:通“向”,从前。33、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徧:通“遍”,遍及,普及。34、四支僵硬不能动。(《送东阳马生序》)支:通“肢”。附4:古今异义:三类:(1)词义扩大,如:江古义:长江、今义:河流;(2)词义缩小,如: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妻;(3)词义转移:牺牲古义:祭祀用的牛羊、今义:为正义事业献生或舍弃个人利益。1.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古:跑。今:行下次。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古:只有,只要。今:转折连词。3.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古:经常。今:平常,一般。4.少时,—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蒲松龄《狼》)古:离开。今:到某—地方称“去”(古称“往”)。5.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出处同上)古:大腿。今:屁股。6.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出处同上)古:多少。今:数学中的一门学科。7.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陶渊明《桃花源记》)古:鲜艳美丽。今:食物新鲜,味道好。8.复前行,欲穷其林。(出处同上)古:极,尽。今:资财缺乏(古时用“贫”)9.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出处同上)古:交错相通。今:交通运输。10.问所从来。(出处同上)古:从哪里来。今:从过去到现在。1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出处同上)(1)妻子,古:妻子儿女。今:男子的配偶。(2)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出路的境地。12.无论魏晋。(出处同上)古:不要说,更不必说。今:连词,表无条件关系。13.便扶向路。(出处同上)古:沿着,顺着。今:扶持。14.诣太守,说如此。(出处同上)古:像这样。今:这样。15.欣然规往。(出处同上)古:计划。今:规则,成例。16.愿为市鞍马。(《木兰诗》)古:买。今:集市。17.木兰不用尚书郎。(出处同上)古:不愿作。今:没有必要。18.当户理红妆。(出处同上)古:窗户。今:门19.坐我西阁床。(出处同上)古:坐具。今:卧具。20.出入无完裙。(杜甫《石壕吏》)古:衣服。今:裙子。21.天明登前途。(出处同上)古:前面的路。今:将来的光景。22.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古:这样。今:量词。23.会宾客大宴。(林嗣环《口技》)古:适逢,正赶上。今:会见。24.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出处同上)古:在这时。今:因此。25.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魏学《核舟记》)古:特别手巧。今:新奇而巧妙。26.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彭端淑《为学》)古:雇船。今:买船。27.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出处同上)古:及,到。今:过了。28.邑人奇这,稍稍宾客其父。(王安石《伤仲永》)古:渐渐。今:稍微。29.孟尝君特鸡狗盗之雄耳。(王安石《读〈孟尝君传〉》)古:只不过。今:特殊,超出一般。30.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愚公移山》)古:山岗高地。今:把持和独占。[注:陇同垄]31.然而不能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孟子〉二章》)古:这样却。今:转折连词。32.人恒过,然后能改。(出处同上)古:这样以后。今:副词,表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33.肉食者鄙。(《曹刿论战》)古:浅陋。今:粗俗,低下。34.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出处同上)(1)牺牲。古: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为正义而献出生命。(2)加。古:虚夸,以少报多。今:增加。35.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出处同上)古:案件。今:监狱。36.然后叹借者用心专,而少年之岁月为可惜也。(袁枚《黄生借书说》)古:值得珍惜。今:值得惋惜。37.先帝不以臣卑鄙。(诸葛亮《出师表》)古:地位低微,见识浅陋。今:言行恶劣,不道德。38.今当远离,临表涕零。(出处同上)古:眼泪。今:鼻涕(古用“泗”)39.未尝不叹惜痛恨于桓灵也。(出处同上)古:遗憾。今:仇恨,怨恨。40.若毒之乎?(柳宗元《捕蛇者说》)(1)若。古:你。今:像。(2)毒。古:怨恨。今:毒害,有毒的物质或事物。41.则久已病矣。(出处同上)古:困苦不堪。今:疾病。42.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古:可惜,可叹。今:值得怜悯。1、亲戚:今义:旁系亲属;古义:指父母兄弟,统指家里亲人。例如: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2、妻子:今义:爱人(女方);古义:妻和子女。例如: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赤壁之战》)3、中国: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古义:中原地区。例如: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赤壁之战》)4、非常:今义:很、大(副词);古义:意外事故(名词);例如: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5、所以: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古义:①缘故(名词);例如:余叩所以。(《狱中杂记》)②表原因的虚词。例如: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③用来,靠它来。例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6、不过:今义:转折连词,古义:不超过。例如: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赤壁之战》)7、用心:今义:读书用功或对事肯动脑筋(褒义);古义:思想意识的活动(中性)。例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8、无论: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古义:更不必说。例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9、稍稍:今义:稍微;古义:渐渐地、慢慢地。例如: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口技》)10、无日:今义:不知还有多少时候,很久;古义:不久。例如: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赤壁之战》)11、其实:今义:实际上(副词);古义:①它的果实。例如: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晏子使楚》)②那实际情况。例如: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李固与黄琼书》)12、春秋:今义:①春季、秋季;②时代名称。古义:①年龄。例如:天子春秋鼎盛。(《治安策》)②一年。例如:蝼蛄不知春秋。(《庄子·逍遥游》)。③书名。例如: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孟子·滕文公》)13、美人:今义:美貌女子;古义:歌伎、宫妃。例如: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廉颇蔺相如列传》)14、左右:今义:①大致范围(方位词)。②控制(动词)。古义:侍卫人员。例如:王顾左右而言他。(《孟子》)15、结束:今义:事情做完一个过程的完结。古义:整装。例如: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而出。(《冯婉贞》)16、大风:今义:大的风;古义:麻疯病。例如:可以已大风。(《捕蛇者说》)17、前进:今义:向前行进,思想进步;古义:前,走上前去;走,奉献。例如: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18、弟兄:今义:①同辈之间。②旧时军队称士兵。古义:有时单指兄。例如: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孔雀东南飞》)19、感激:今义:深深的感谢;古义:感,感动;激,奋激。例如: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20、初一:今义:农历每月的第一天;古义:刚刚开始。例如:初一交战,操军不利。(《赤壁之战》)21、即使:今义:表假设性让步连词;古义:即,就,让,叫。例如: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妪投之河中。《西门豹治邺》22、至于:今义:表示另提一事的连词;古义:终于达到某种程度。例如: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六国论》)23、行为:今义:举动;古义:行,品行;为,做。例如: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五人墓碑记》)24、地方:今义:①泛指空间的一部分。②民间。③地区。古义:①当地的事。例如:在外监司牧宇,亦皆含鄙成风,不以地方为意。(《方腊起义》)②土地方圆。例如:江东虽小,地方千里。(《项羽本纪》)③大地的形状是方的。例如:天圆地方。(《淮南子·天文训》)25、致意:今义:表示问候;古义:抒发心情。如: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意焉。(《屈原列传》)26、有意:今义:故意,居心;古义:①愿意。例如: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文收责于薛乎?(《冯谖客孟尝君》)②有某种打算。例如:将军岂有意乎?(《隆中对》)27、故事: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古义:先例、旧事。例如: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六国论》)28、扶老:今义:扶着老人;古义:拐杖。例:策扶老以流憩。(《归去来辞》)29、一切:今义:所有的;古义:一律、一概、任何。例如: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梦溪笔谈》)30、鞠躬:今义:行礼。古义:①弯着身子。例如:我鞠躬不敢息。(《中山狼传》)②恭敬地、谨慎地。例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出师表》附5:词类活用在古汉语里,某些词,主要是实词,可以按照一定的习惯灵活运用,在语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功能,即原来的词性。这种现象就是词类活用,常见的现象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或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等等。1、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用作状语,每天。(七上)《〈论语〉十则》2、智子疑邻智: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聪明。(七上)《智子疑邻》3、天雨墙坏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七上)《智子疑邻》4、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名词用作状语,每天。(七下)《伤仲永》5、于是与亮情好日密日:名词用作状语,一天天。(九上)《隆中对》6、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异: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惊异(七下)《伤仲永》7、渔人甚异之。异: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诧异。(八上)《桃花源记》8、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奇:形容词意动用法,觉得奇怪。七下《伤仲永》宾客:名词意动用法,以宾客之理相待。9、贤于材人远矣贤:形容词用作动词,胜过,超过。(七下)《伤仲永》妇抚儿乳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七下)《口技》10、不能名其一处也名:名词用作动词,说出。(七下)《口技》1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闻名。(八上)《陋室铭》12、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给……取名。(八下)《醉翁亭记》13、狼不敢前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七下)《狼》14、听妇前致词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七下)《石壕吏》15、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七下)《狼》16、一狼洞其中洞:名词用作动词,打洞。(七下)《狼》17、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用作东词,(从柴草中)打洞。(七下)《狼》18、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形容词用作动词,显灵。(八上)《陋室铭》19、故人不独亲其亲亲:形容词意动用法,把……当作亲人。(八上)《大道之行也》20、不独子其子子:形容词意动用法,把……当作孩子。(八上)《大道之行也》21、虽乘奔御风奔:动词用作名词,奔驰的马。(八上)《三峡》2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八下)《与朱元思书》23、每至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下霜。(八上)《三峡》24、皆披发文身文:名词用作动词,画文彩。(八上)《观潮》25、互相轩邈,争高直指轩:形容词用作动词,伸向高处。邈:形容词用作动词,伸向远处。(八下)《与朱元思书》26、造饮辄尽,期在必醉尽:形容词用作动词,尽兴。(八下)《五柳先生传》27、策之不以其道策:名词用作动词,用鞭打。(八下)《马说》28、腰白玉之环腰:名词用作动词,腰佩。(八下)《送东阳马生序》29、如鸣珏环,心乐之。乐:以……为乐。(八下)《小石潭记》30、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斗:名词用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蛇:名词用作状语,像蛇蜿蜒那样。(八下)《小石潭记》3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名词用作状语,像翅膀一样。(八下)《醉翁亭记》32、故自号曰醉翁也号:名词用作动词,取别号。(八下)《醉翁亭记》33、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八下)《醉翁亭记》34、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泉:名词用作动词,汲泉水。(八下)《满井游记》茗:名词用作动词,煮茶喝。罍:名词用作动词,端着酒杯。红装:名词用作动词,穿着艳装。蹇:名词用作动词,骑着驴。35、散入珠帘湿罗幕湿:形容词用作动词,渗湿或沾湿。(八下)《白雪歌送武断官归京》36、天下苦秦久矣苦:形容词意动用法,对……感到苦恼。(九上)《陈涉世家》37、等死,死国可乎死:动词为动用法,为……而死。(九上)《陈涉世家》38、此教我先威众耳威: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