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鸿业第六版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复习资料宏观部分_第1页
高鸿业第六版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复习资料宏观部分_第2页
高鸿业第六版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复习资料宏观部分_第3页
高鸿业第六版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复习资料宏观部分_第4页
高鸿业第六版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复习资料宏观部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1、解答: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洁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障税)和社

会保险及社会救济等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

的货物或劳物发生。例如,政府给残疾人发放救济金,并不是残疾人创建了收入;相反,倒是因

为他丢失了创建收入的实力从而失去生活来源才赐予救济的。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不计入,因为

在生产时已经计入过。购买一般股票不计入,因为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

支出,即购买新厂房,设备和存货的行为,而人们购买股票和债券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

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购买一块地产也不计入,因为购买地产只是一种全部权的转移活动,不

属于经济意义的投资活动,故不计入。

2、解答:社会保险税实质是企业和职工为得到社会保障而支付的保险金,它由政府有关部门(-

般是社会保险局)按肯定比率以税收形式征收的,社会保隐税是从国民收入中扣除的,因此社会

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和,但影响个人收入。社会保险税增加会削减个人收入,从而也从某

种意义上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然而,应当认为,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可支配收入,因

为一旦个人收入确定以后,只有个人所得税的变动才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

3、假如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总和会有影响。因为甲乙两国未合并成一个国家时,双方可

能有贸易往来,但这种贸易只会影响甲国或乙国的,对两国总和不会有影响。举例说:甲国向乙

国出口10台机器,价值10万美元,乙国向甲国出口800套服装,价值8万美元,从甲国看,计

入的有净出口2万美元,计入乙国的有净出口-2万美元:从两国总和看,计入的价值为0。假

如这两个国家并成一个国家,两国贸易变成两个地区的贸易。甲地区出售给乙地区10台机器,从

收入存,甲地区增加10万美元;从支出看乙地区增加10万美元。相反,乙地区出售给甲地区800

套服装,从收入看,乙地区增加8万美元;从支出看,甲地区增加8万美元。由于,甲乙两地是

一个国家,因此该国共收入18万美元,而投资加消费的支出也是18万美元,因此,无论从收入

还是从支出看,计入的价值都是18万美元。

4、解答:(1)项链为最终产品,价值40万美元。

(2)开矿阶段生产10万美元,银器制造阶段生产30万美元,即40-10=30万美元,两

阶段共增值40万美元.

(3)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工资共计:7.5+5=12.5万美元,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利润共计(10-

7.5)+(30-5)=27.5万美元

用收入法共计得的为12.5+27.5=40万美元。

可见,用最终产品法,增殖法和收入法计得的是相同的。

5、解答:(1)1998年名义=100X10+200X1+500X0.5=1450美元

(2)1999年名义110X10+200X1.5+450X1=1850美元

(3)以1998年为基期,1998年实际1450美元,1999年的实际110X10+200X1+450X0.5=

1525美元.这两年的实际变更百分比=(1525-1450)/1450=5.17%

(4)以1999年为基期,1999年实际1850美元,1998年实际100X10+200X1.5+500X1=

1800美元,这两年实际变更百分比二(1850-1800)/1800=2.78%

(5)的变动由两个因素造成:一是所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数量的变动,一是物品和劳务价格

的变动。”的变更取决于我们用哪一年的价格作衡量实际的基期的价格”这句话只说出了后一个因

素,所以是不完整的.

⑹用1998年作为基期,1998年折算指数=名义实际1450/1450=100%,1999年的折算指数

=1850/1525=12131%

6、解答:(1)A的价值增加为5000-3000=2000美元

R的价值增加为500-?00=300美元

C的价值增加为6000-2000=4000美元

合计的价值增加为2000+300+4000=6300美元

(2)最终产品价值为2800+500+3000=6300美元

式中2800,500,3000分别为A,B,C卖给消费者的最终产品

(3)国民收入为6300-500=5800美元

7、解答:⑴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资本消耗补偿,而资本消耗补偿即折旧等于总投资减

净投资后的余额,即800-300=500亿美元,因此,国内生产净值=4800-500=4300亿美元。

(2)从+i+g+中可知-c-i-g,因此,净出口=4800-3000-800-960=40亿美

元.

(3)用代表政府预第赢余,T代表净税收既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收入,则有-g,

从而有T=+g=30+960=99()亿美元

(4)个人可支配收入原来是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本题中没有说明间接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

等因素,因此,可从国民生产净值中干脆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则有-T=4300-990=331。亿美

元.

(5)个人储蓄-3310-3000=310亿美元.

8、解答:(1)用S表示储蓄,用代表个人可支配收入,则5=-c=4100-3800=300亿元

(2)用i代表投资,用,,分别代表私人部门,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的储蓄,则为=Cg=,

在这里,t代表政府税收收入,g代表政府支出,代表预算盈余,在本题中,200亿元

表示外国部门的储蓄,则外国的出口减去进口,对本国来说,则是进口减去出口,在本题中

为100,因此i=++=300+(-200)+100=200亿元

(3)从+g+(x-m)中可知,政府支出g=5000-3800-200-(-100)=1100亿元

9、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存在的储蓄投费恒等式完全是依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得出的.

依据定义,国内生产总值总等于消费加投资,国民总收入则等于消费加储蓄,国内生产总值又总

等于国民总收入,这样才有了储蓄恒等于投资的关系。这重恒等关系就是两部门经济的总供应(C

+S)和总需求(C+I)的恒等关系。只要遵守储蓄和投资的这些定义,储蓄和投资肯定相等,而

不管经济是否充分就业或通货膨胀,既是否均衡。但这一恒等式并不意味着人们意愿的或者说事

前支配的储蓄总会企业想要有的投资。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储蓄和投资的主体及动机都不一样,

这就会引起支配投资和支配储蓄的不一样,形成总需求和总供应的不平衡,引起经济扩张和收缩。

分析宏观经济均衡时所讲的投资要等于储蓄,是指只有支配投资等于支配储蓄时,才能形成经济

的均衡状态。这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实际发生的储蓄这种恒等关系并不是一P1事。

第十三章简洁国民收入确定理论

1、解答: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支配存货投资一般不为零,而非支配存货投资必定为零.我们先看图

145:

假设

消费者函数+,税收函数T=+,c+i+g=[a+i+&+b

(tr

--------------;C2=—*YL.——-——=/-y=1000-750=250)

NL2市dypnw/311n

-)|+b(l-t)y,如图145所示.

在图中,B线为没有支配投资;时的须要线,8=[〃+g+双=—+,线和B线的纵

向距离为i..图中的45。线表示了收入恒等式.45°线与B线之差称为实际投资,从图中明显可

以看出,只有在E点实际投资等于支配投资,这时经济处丁均衡状态.而支配存货投资是支配投资

部分的一部分,一般不为零除E点以外,实际投资和支配投资不等,村在非支配存货投资,如图

所示;而在E点,产出等于需求,非支配存货投资为零。

2、解答:消费倾向就是消费支出和收入的关系,有称消费函数.消费支出和收入的关系可以从两

个方面加以考察,意识考察消费指出变动量和收入变动量关系,这就是边际消费倾向

(MPC=—或=—)

・y0,,二是考察肯定收入水平上消费指出量和该收入量的关系,这就是平

(APC=~)

均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总大于零而小于1.因为一般说来,消费者加收入后,既不

(MPC=—=0){MPC=—=1)

会分文消费不增加人>',也不会把增加的收入全用于增加消费,-

ACAS,

----+------1

般状况是一部分用于增加消费,另一部分用于增加储蓄,即因此2)'人)',所

—=1-——0<—<1

以▲)',只要A)'不等于I或0,就有人)'o可是,平均消费倾向就不肯定总

是大于零而小于1.当人们收入很低甚至是零时,也必需消费,哪怕借钱也要消费,这时.,平均消

费倾向就会大于1.例如,在图146中,当收入低于时,平均消费倾向就大于1.从图可见,当收入

->1

低丁时,消费曲线上任点与原点相连的连线与横轴所形成的夹角总大丁“5。,因而这时)'。

3、解答:依据凯恩斯消费理论,一个短暂性减税会增加人们当前收入,因而对消费影响最大;

依据生命周期理论,社会保障金的一个永久性上升可以削减老年时代的后顾之忧,削减当前为退

休后生活打算的储蓄,因而会增加消费:依据长久收入消费理论,持续较高的失业保险金等于增

加了长久收入,因而可增加消费。

4、解答: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年轻人要为自己年老生活作储蓄打算,因此,年轻人对退休人员

比例提高时,总储蓄会增加,反之,退休人员对年轻人比例上升,总储蓄会卜.降,因为退休人员不

储蓄,而消耗已有储蓄.长久收入假说认为,消费行为与长久收入紧密相关,而与当期收入较少有

关联,即消费不会随经济的旺盛与衰退作太大变更。

5、解答:可以依据生命周期假说来分析此题.分两种状况探讨:(1)当你和你的邻居预期寿命小

于工作年限,即未到退休就已结束生命时,尽管你比邻居长寿写,但两人年年都可能把年收入消

费完,两人的消费会一样多,(2)当你预料在退休后寿命才结束.这样无论你邻居是在退休前还是后

结束生命,你的消费都应比他小.因为你每年的消费为Gi*;而你的邻居的消费如下:(A)当你的饿

邻居在退休前死去,她每年消费.明显她比你多消贽.(B)当邻居在退休后死去,她的消费为C22*J^

据题意,-2,明显就有G〈C2,即你比邻居少消费°

6、解答:生命周期理论认为,消费者总是追求整个生命危期的消费效用最大化.人们会在一生内

支配他们的生活消费开支,以达到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社会保障系统等因素回影响

居民的消费和储蓄。当一个社会建立起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从而有更多人享受养老金待遇时,储

蓄就会削减,消费就回增加,即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平均消费倾向就会增大。

7、解答:(1)由于该人想要在其一生中平稳的消费,所以其一生的收入应等于各个时期的匀称消

费之和。其收入为30+60+90=180万美元.消费则分为四个时期,由于不受预算约束,则每期消

费为180/4=45万美元.将其与各期比照得:

第一期:负储蓄15万美元;

其次期:储蓄15万美元;

第三期:储蓄90-45=45万美元

第四期:负储蓄45万美元

(2)当没有受到流淌性约束时,平稳消费水平为每期45万美元,比第•期收入要大.现在假设

该人受到流淌性约束,则该人第一期只能消费其全部收入30万美元。

从其次期起先,假设没有受到流淌性约束时,平稳消费水平为每期(6()+90)/3=50万美元,

小于其次'三期的收入.故流淌性的假设对这几期的消费不产生影响,第二,三,四期的消费为

每期50万美元.

(3)在期初接受外来财宝13万美元,加上其收入30万美元后,明显还是小于其平稳消费水平(留

意、,此时平稳消费水平为45+13/4=48.25万美元,故该人将在第•期消费完全部外来财宝13完

备元,其消费为30+13=43万美元

其次三四期的消费犹如第(2)小题的50万美元

假如利用信贷市场,那么消费者每期消费48.25万美元.此时新增财宝为13万美元仍完全用了

第一期消费。

当外来财宝为23万美元时,在第一期,此时加上其收入30万美元,大于其平稳消费水平45+

23/4=50.75:其次、三期的收入均大于此值,故在这里,流淌性约束的假设事实上对消费不产生

任何实际的影响,消费者将平稳的消费其全部收入和外来财宝.其消费为每期50.75万美元.外来财

宝为23万美元是这样被消费掉的;第一期50.75-30=20.75万美元;其次三期为0;第四期为

23-20.75=2.25万美元。

8、解答:明显,后一个老太聪慧些.依据长久收入假说和生命周期假说,单个消费者并不是简洁地

依据当前的肯定收入来做消费决策,而是依据终生的或长久的收入来做决策.也就是说,消费者不

单单考虑本年度可支配收入,还把他们在将来可能获得的G支配收入考虑进去,当他们购买住宅

或汽车之类须要大量资金,而他们目前的收入和已经累起来的货币又不足以支付如此巨大的金额

时,就可以凭借信用的手段用贷款来完成购买行为,用以后逐年逐月获得的收入来归还贷款.这样,

消费者就可以提前获得消费品的享受.所以我们说后•位老太更聪急些。

9、解答:(1).由于消费者连续两年的可支配收入都是6000元,依据题中长久收入的形式公式,第

2年的长久收入6000,则消费为c2=200+0.92=200+0.9X6000=5600美元

(2)第3年的长久收入为:3=0.7X7000+0.3X6000=6700美元

第3年的消费为:03=200+0.93=200+0.9X67CO=6230美元

第4年的长久收入为:4=0.7X7000+0.3X7000=7000美元

第4年的消费为:C4=200+0.94=200+0.9X7000=6500美元

由于以后始终持续在7000美元,杂第4年以后的长久收入也始终保持在7000美元,因而消费

也始终保持在6500美元这一水平.

(3)短期边际消费倾向表明的是消费和当年收入之间的关系,将长久收入公式代入消费函数,

有:c-2OO+O.9*(O.7+O.3i)

de

短期边际消费倾向为:=0.63

长期消费边际倾向表明的是消费和长期收入(长久收入)之间的关系,干脆由消费函数可得

de

到长期边际消费倾向为:以=0.9

10、解答:(1)(100+50)/(1-0.8尸750.....................均衡收入(单位:10亿美元,下

同)

c=100+0.8X750=700.............................消费

s=y-c=750-700=SO.............................储蓄

储蓄也可以从储蓄函数求:$=-a+(l-b)y=-100+0.2X750=50

(2)800-750=50....................................企业非自愿存货积累

⑶若投资增至100,则收入>'=(100+100)/(1-0.8)=1000,比原来的收入750增加250

Q),=-y=1000-750=250)

(4)(100+5())/(1-0.9)=1500.......................消费函数变更后的收入

s=-a+(l-b)y=-100+(1-0.9)X1500=50..............储蓄

若投资增至100,则收入y=(100+100)/(I—0.9)=2000,比原来1500增加500,("=2000-1500

=500)

⑸消费函数从c=100+0.8y变为c=100+0.9y以后,乘数从5(k=1/(1-0.8)=5))变为IO(k=

I/(1-0.9)=10)

11、解答:(1)方程组

「100+0.8

I+

yy=c+

可解得b()0+0.8(y—t+)+g=100+0.8(y-250+62.5)+50+200=1000,故均衡收入水平为

lOOOo

(2)我们可干脆依据三部门经济中有关乘法的公式,得到乘值:

投资乘数=l/(l-b)=l/(l-0.8)=5

政府购买乘数5(与投资乘数相等)

税收乘数=-b(l-b)=-0.8(l-0.8)=-4

转移支付乘数/(I-b)=0.8(1-0.8)=4

平衡预算乘数等于政府支出(购买)乘数和税收乘数之和.即=+=1或

5+(-4)=1

(3)本小题明显要用到各种典数.原来均衡收入为1000,现在须要达到1200,则缺口与。

(a)增加政府购买"=4yl=200/5=40

(b)削减税收d=200/=200/4=50

(c)由题意:

1200=100+0.8[1200-(t+力)+]+(g+M)

解得"力200

即同时增加政府购买200和税收200就能实现充分就业。

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I.选择

答案:

(1)选C。理由见书p524。

(2)选B。理由见书p429、p525»

(3)选A。理由:L/仆)上升,/•上升使L2⑺下降

(4)选C。理由见书p535、540。

(5)选A。理由见书[)544。

(6)选D。理由见书p543、图15-16。

6.答案:(1)

(2)由得0.0430

当800美元时,2当900美元时,6当1000美元时,10(3)

曲线如图:

(4)若货币供应为200美元时,0.0440

当800美元时,8当900美元时,4些1000美元时,0这条曲线与

(3)中的曲线截距不同,曲线向右水平移动250美元得到'曲线

(5)若101100美元时

0.250.2x1100-5x10=170与200不相等

货币需求与供应不均衡,L(M,则使利率下降,直到4%时均衡为止

7.答案:

(1)、由,因此曲线代数表达式为:

即()y

其斜率为:

(2)当0.20,10时,内线斜率为:0.20/10=0.02

当0.20,20时,曲线斜率为:0.20/20=0.01

当0.10,10时,曲线斜率为:0.10/10=0.01

(3)由于曲线斜率为,因此当K越小时,曲线斜率越小,其曲线越平坦,当h越大时,曲线斜

率也越小,其曲线也越平坦

(4)若0.2,0,则曲线为0.2,即5

此时曲线为一垂直于横轴x的直线,0表明货币与利率的大小无关,这正好是的古典区域状况。

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1、选择题(1)C(2)C(3)A(4)D(5)C

2.答:(1)状况<1>

曲线:500+25r曲线:950-50r

解得:66501=140-1080

状况<2>

曲线:500+25r曲线;8(X)-25r

解得:6650/=110-580

(2)状况<1>

求曲线:(4G)

(140-10r)+(50+30)=-40+(1-0.8)(50)+50

所以:U00-50r

G增加,不变,仍为:500+25r

曲线为:1100-50r

解得:8700

状况<2>

类似地求得:

曲线:950-25r

曲线:500+25r

解得:9725

(3)因为状况<1>的投资利率乘数为10,状况<2>中为5,故:当使r上升时,

状况<1>中,Ai=(140-80)-(140-60)=-20

状况<2>中,Ai=(1/0-45)-(110-30)=-15

由于5,求挤出效应:

状况<1>中,・20X5="M

状况<2>中,“5X5=-75

可以求得无挤出效应时:A3OX5=150

所以:状况<1>中,A150-100=50

状况<2>中,A150-75=75

故:状况<1>中,650+50=700

状况<2>中,650+75=725

3.答案:(1)0.22001000(方程)t得140-55090-0.850

得1150-25r(方程)得1000,8代入140-5140-5x8得100

(2)当70美元得出1300-25r(方程)得100012代入140-5140-5*12=80得

80

(3)存在挤出效应,因为垂直于横轴,即货币需求对利率弹性(h)为零,利率已高到人们再不

愿为投机而持有货币。政府支出的任何增加都将伴随有私人投资的等量削减,政府支出对私人投

资[的''挤出"是完全的。

(4)图示:

4.答:(1):150+100=-60+0.2(y-100)+100

1150

:0.210200

1000+50r

(2)H5050i=150

(3)125050i=150

y增加100i•增加2i不变。

(4)不存在挤出效应,所以:A100=A(l-b)

(5)略。

5.答案:

(1)750美元+20曲线750美元+20曲线

1250美元-30曲线1100-15曲线

解得10950解得10,950

(2)货币供应从150美元增加到170美元

得:850+20曲线

850+20曲线850+20曲线

1250-30曲线1100-15曲线

解得81010解得50/7,6950/7

(3)图(a)中的均衡收入变动更多些,因为曲线的斜率更小些。投资需求对利率的弹性更大­

些,利率下降行定幅度导致产出的变动更大。图(b)中的利率下降更多些,因为曲线斜率较大,

投资需求对利率的弹性小些,肯定幅度的产出变动须要利率下降更大幅度。

6.答案:

(1)由得750+20方程

750+20方程

1250-30方程

解得10950

当货币需求得方程600+35r

600+35方程

1250-30方程

解得10950

(2)当170美元时,得方程850+20r或680+35「

850+20方程680+35方程1250-30方程1250-30方程

解得81010解得114/1312830/13

图形(a)中的均衡收入增加到1010,利率下降到8,图形(b)中利率下降,均衡收入增加但

<a)中利率下降更多,因为(a)中曲线斜率大,即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弹性h较小,货币需求变

动行定帕度须要利率变动较大幅度,因此利率下降的更多一些。(a)中利率下降更多一些,曲线

不变,所以带来更大的产出增加I。

7.答案:(1)由得1000美元方程

由得1200-25方程

(2)若220美元1100美元方程

曲线向右平移1100曲线100+0.8100+0.8x1100=9801200-25曲线

140-5140-5x4=120

解得41100980120

(3)由于0,货币需求与利率无关,因此增加的货币供应完全用来作为产出的交易媒介,印货币

供应增加多少,相应的产出须要增加多少。依据曲线,货币供应增加带来产出增加100美元,相

应均衡产出从1000美元增加到1100美元,表现为图形上,均衡收入增加量等于曲线移动量。

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2、解答:自动稳定器是指财政制度本身所具有的减轻各种干扰对冲击的内在机制。自动稳定器的

内容包括政府所得^制度、政府转移支付制度、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等。在混合经济中投资变动

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比纯粹私人经济变动要小,缘由是当总需求由于意愿投资而增加时,会导

致国民收入和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但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小十国民收入的增加,因为在国民收入增

加时,税收也在增加I,增加的数量等于边际税率乘以国民收入,结果混合消费中的支出增加额要

比纯粹私人经济中的小,从而通过乘数作用使累积增加也小一点。同样总需求下降时,混合经济

中收入下降也比纯粹私人部门经济中要小一些。这说明税收制度是一种对国民收入波动的移定器。

混合经济中支出乘数值与私人纯粹经济中支出乘数值的差额确定了税收制度的自动稳定程度,其

差额愈大,只动稳定作用愈大,这是因为,在边际消费倾向肯定的条件下,混合经济中支出乘数

越小,说明边际税率越高,从而自动稳定量愈大。这一点可以从混合经济中支出乘数公式

]

1-仇1-7)中指出。当边际税率愈大时,该乘数愈小,从而边际税率的变动的稳定经济作用愈小。

举例来说,假设边际消费倾句为0.8,当税率为0.1时,则增加1美元投资会使总需求增加3.57美

lx------------------=3.57

元1-0.8(1-0.1)」,若税率增至为0.25时,则增加1美元投资会使总需求增加2.5

lx-------------------=2.5

美元L1-0.8(1-0.25)可见,税率越高,自发投资冲击带来的总需求波动愈小,说明

自动稳定作用愈大。

3、解答:西方经济学者认为,为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要审时度势,依据对经济形势的推断,逆对

经济方向行事,主动实行一些措施稳定总需求水平。在经济萧条时,政府要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

策,降低税率,增加政府转移支付、扩大政府支出,以刺激总需求,降低失业率;在经济过热时,

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提高利率、削减政府转移支付,降低政府支出,以此抑制总需求的增加,

进而遏制通货膨胀。这就是斟酌运用的财政政策。

同理,在货币政策方面,西方经济学者认为斟酌运用的货币政策也要逆对经济方向行事。当总支

出不足,失业持续增加时,中心银行要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即提高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

从而刺激总需求,以缓解衰退和失业问题;住总支出过多,价格水平持续上涨,中心银行就要实

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即削减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降低总需求水平,以解决通货膨胀问题。

这就是斟酌运用的货币政策,

4、解答: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主要分年度平衡预算、周期平衡预算和充分就业平衡预算三种。年

度平衡预算,要求每个财政年度的收支平衡。这是在20世纪30年头大危机以前采纳的政策原则。

周期平衡预算是指政府在一个经济周期中保持平衡。在经济衰退时实行扩张政策,有意支配预算

赤字,在旺盛时期实行紧缩政策,有意支配预算盈余,以旺盛时的盈余弥补衰退时的赤字,使整

个周期的赢余和赤字相抵而实现预算平衡。这种思想在理论上好像特别完整,但实行起来特别困

难。这是因为在一个预算周期内,很难精确估计旺盛与衰退的时间与程度,两者不会相等,因此

连预算也难以事先确定,从而周期预算也难以实现。充分就业平衡预算是指政府应当使支出保持

在充分就业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净税收水平。

功能财政思想强调,政府在财政方面的主动政策主要是为实现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水平。

当实现这一目标时,预算可以是盈余的,也可以是赤字。功能财政思想是凯恩斯主义者的财政思

想。他们认为不能机械的用财政预算收支平衡的观点来对待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而应从反经济

周期的需求来利用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当国民收入低于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常,政府有义务实

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支出或削减税收,以实现充分就业。假如起初存在财政盈余,政府有责

任削减盈余甚至不惜出现赤字,坚决地实行扩张政策。反之亦然。总之。功能财政思想认为,政

府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和消退通货膨胀,须要赤字就赤字,须要盈余就盈余,而不应为了实现财政

收支平衡阻碍政府财政政策的正确制定和实行。

明显,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强调的是财政收支平衡,以此作为预算目标,或者财政的目的,

而功能财政思想强调,财政预算的平衡、盈余或赤字都只是手段,目标是追求无通货膨胀的充分

就业和经济的稳定增长。

5、解答:(1)由模型

c=IOO+O.8yd

+tr

yd=y-ty

y=c+i+g

可解得:

100+0.8tr+i+g100+0.8x62.5+50+200

y=---------------------=---------------------------------=1000

0.2+0.810.2+0.8x0.25

(2)当均衡收入1000时,预算盈余:

BS=ty-g-tr=0.25x1000-200-62.5=-12.5

(3)当i增加到100时,均衡收入为:

a+btr+i+g100+0.8x62.5+100+2(X)450一”

i-b(l-t)1-0.8(1-0.25)0.4

这时预算盈余0.25*1125-200-62.5=18.75。预算盈余之所以会从-12.5变为18.75,是因

为国民收入增加了,使税收增加了。

(4)若充分就业收入丫'=120°,当50时,充分就业预算盈余:

BS*=ty*-g-tr=300-200-62.5=37.5

当100时,充分就业预算盈余BS.没有变更,仍等丁37.5。

(5)若50250,丫=1200,则

BS*=ty+-g-tr=O.25xl200-250-62.5=300-312.5=-12.5

(6)从表面上看来,预算盈余的变更好像可以成为对经济中财政政策方向的检验指针,即预算

盈余增加意味着紧缩的财政政策,预算盈余削减意味着扩张的财政政策。然而,假如简洁得利用

去检验财政政策就不正确了。这是因为,自发支出变更时,收入也会变更,从而使也发生变更。

在本题中,当投资从50增加到100时,尽管本兑率t和政府购买g都没有变更,但预算盈余从赤字

(・12.5)变为了盈余(18.75),假如单凭预算盈余的这种变更就认为财政政策从扩张转向了紧缩,

岂不是错误了吗?

而充分就业预算盈余BS衡量的是在充分就业水平上的预算盈余,充分就业在肯定时期内是

一个稳定的量,在此收入水平上,预算盈余增加了,则是紧缩的财政政策,反之,则是扩张的政

策。在本题(4)中,充分就业收入丫=1200,当50时,充分就业预算盈余BS*为37.5,当100

时,由于财政收入和支出没有变更,故用P衡量的BS♦也没有变更,仍等于37.5。但在本题(5)

中,由于M未变,但g从200增至250,故充分就业预算盈余削减了,从37.5变为-12.5,因此,

显示出财政扩张。所以我们要用BS'而不用去衡量财政政策的方向。

6、解答:在三部门经济中政府购买支出的乘数为:

Kg=------!------=----------!---------=2.5

l-b(l-l)1-0.8(1-0.25)

当政府支出削减200亿美元时,收入和税收均会削减,为:

▲y=kg.Ag=2.5x(-200)=-500亿美元

AT=t.-y=0.25x(—500)=-125亿美元

于是预算盈余增量为:

BS=^T-Ag=-125-<-2(X))=75亿美元

这说明当政府削减支出200亿美元时,最府预算盈余将增加75亿美元,正好与当前预算赤字

相抵消,这种支出的变更能最终歼灭赤字。

7、解答:一单位高能货币能带来若干倍货币供应,这若干倍即货币创建乘数,也就是货币供应的

扩张倍数。假如用分别代表高能货币、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法定打算金和超额打算金,用货

币供应量M和活期存款D代入,则

H=Cu+RR+ER(1)

M=Cu+D(2)

M_Cu+D

即有:HCu+RR+ER

MCu/D=l

再把该式分子分母都除以D,则有:H-CU/D+RR/D-FER/D

这就是货币乘数,在上式中,Cu/D是现金存款比率,RR/D是法定打算金,ER/D是超额打

算率。

从上式可见,现金存款比率,法定打算率和超额打算率越大,货币乘数越小。

8、解答:中心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法定打算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操作。我们知道影响

货币供应的,一是货币乘数:另一是基础货币。从货币乘数看,中心银行可通过提高或降低法定

打算率来降低或提高货币乘数,从而在基础货币不便时影响派生存款量。从基础货币看,•方面

中心银行可通过变动再贴现率影响商业银行向中心银行的借款数量,从而影响打算金;另一方面

可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干脆增加或削减基础货币。中心银行买进公债券时,市场上基础货币量就会

增加,卖出债券时则基础货币量就会削减。

9、解答:公开市场操作乂称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心银行在金融市场公开买卖有价证券和镀行承

兑票据,从而调整货币存量的一项业务活动,其目的一是影响货币存量和市场利率,二是要利用

证券买卖来稳定商业银行的打算金数量,抵消市场自发波动因素的干扰,进而达到稳定货币供应

或市场利率的目的。

作为货币政策的最主要工具,公开市场操作有以卜为其他政策工具难以比拟的明显优点:一是能

按中心银行主观意图进行,不像贴现政策那样中心银行只能用贷款条件或变动借款成本的间接方

式激励或限制其借款数量;二是中心银行可通过买卖政府债券把商业银行的打算金有效限制在自

己希望的规模:三是不像法定打算率及贴现率手段那样具有很大的行为习惯(打算率及贴现率不

是那样可以轻易变动的),在中心银行依据市场状况认为有必要变更调整方向时'业务简洁逆转。

mm3二L381.46

10、解答:货币乘数(+r0.38+0.18

若增加基础货币100亿美元,则货币供应增加-M=1(X)x246=246亿美元

II、解答:(1)在本题中,没有考虑现金存款比率问题,因此,货币乘数是打算率的倒数。于是

货币供应1000+400/002=4333亿美元

(2)当打算率提高到0.2,则存款变为400/0.2=200。亿美元,现金仍为1000亿美元,

因此货币供应为1000+2000=3()00亿美元,货币供应削减了1333亿美元。

(3)中心银行买进10亿美元债券,即基础货币增加10亿美元,则货币供应增加:

1

M=10x=83.3

0.12亿美元。

第十七章总需求一总供应模型

1、解答:(1)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

一个经济社会的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和国外需求。总需求量受多种因素的

影响,其中价格水平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宏观经济学中,为了说明价格对总需求量的影响,引

入了总需求曲线的概念,即总需求量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几何表示。在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理

论中,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主要由产品市场均衡理论和货币市场均衡理论来反映。

(2)在一模型中,一般价格水平被假定为一个常数(参数)。在价格水平固定不变且货币供应

为已知的状况下,曲线和曲线的交点确定均衡的收入水平。现用图1—62来说明怎样依据一图形

推导总需求曲线。

p

Pl

-►

0y.刈y

图1—62

图1—62分上下两部。上图为一图。下图表示价格水平和需求总量之间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

当价格P的数值为时,此时的曲线LM(R)与曲线相交于点“I,耳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

率顺次为力和(。将8和>,>标在下图中便得到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九

现在假设P由Pi下降到外。由于P的下降,曲线移动到的位置,它与曲线的交点

为&点。七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顺次为8和对应于上图的点“2,又可在下图中找到

依据同样的程序,随着P的变更,曲线和曲线可以有很多交点,每一个交点都代表着一个特

定的y和P。于是有很多P与的组合,从而构成了下图中一系列的点。把这些点连在一起所得到的

曲线便是总需求曲线。

从以上黄于总需余曲线的推导中看到,总需求曲线表示社会中的需求总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

相反方向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是向下方倾斜的。向右下方倾斜的总需求曲线表示,价格水平越

高,需求总量越小;价格水平越低,需求总量越大。

2、解答: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货币政策是指货币当局即中心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应量来调整总需求的政策。无论财政

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是通过影响利率、消费和投资进而影响总需求,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得到调

整的,通过对总需求的调整来调控宏观经济,所以称为需求管理政策。

3、解答:总供应曲线描述国民收入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依存关系。依据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

的均衡推导而得到。资本存量肯定时,国民收入水平碎就业量的增加而增加,就业量取决于劳动

力市场的均衡。所以总供应曲线的理论来源于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均衡的理论。

4、解答:总供应曲线的理论主要由总量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理论来反映的。在劳动力市场理论

中,经济学家对工资和价格的变更和调整速度的看法是分歧的。

古典总供应理论认为,劳动力市场运行没有阻力,在工资和价格可以敏捷变动的状况下,劳

动力市•场得以出清,使经济的就业总能维持充分就业状态,从而在其他因素不变的状况下,经济

的产量总能保持在充分就业的产量或潜在产量水平上。因此,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总产量为横坐

标的坐标系中,古典供应曲线是一条位于充分就业产量水平的垂直线。

凯恩斯的总供应理论认为,在短期,一些价格是粘性的,从而不能依据需求的变动而调整。

由于工资和价格粘性,短期总供应曲线不是垂直的,凯恩斯总供应曲线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收入

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是一条水平线,表明经济中的厂商在现有价格水平匕情愿供应所需的任何

数量的商品。作为凯恩斯总供应曲线基础的思想是,作为工资和价格粘性的结果,劳动力市场不

能总维持在充分就业状态,由于存在失业,厂商可以在现行工资下获得所需劳动。因而他们的平

均生产成本被认为是不随产出水平变更而变更。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占典的和凯恩斯的总供应曲线分别代表着劳动力市场的两种极端的说法。

在现实中工资和价格的调整常常介于两者之间。在这种状况下以价格为纵坐标,产量为横坐标的

坐标系中,总供应曲线是向右上方延长的,这即为常规的总需求曲线。

总之,针对总量劳动市场关于工资和价格的不同假设,宏观经济学中存在着三种类型的总供

应曲线。

5、解答:宏观经济学在用总需求一总供应说明经济中的萧条,高涨和滞涨时,主要是通过说明

短期的收入和价格水平的确定来完成的。如图1—63所示。

从图1—63可以看到,短期的收入和价格水平的确定有两种状况。第一种状况是,是总需求曲线,

ASs使短期供应曲线,总需求曲线和短期供应曲线的交点E确定的产量或收入为y,价格水平为P,

二者都处于很低的水平,第一种状况表示经济处于萧条状态。

其次种状况是,当总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从向右移动到时,短期总供应曲线ASs和新

的总需求曲线A/)的交点£确定的产量或收入为价格水平为〃',二者都处于很高的水平,

其次种状况表示经济处于高涨状态。

现在假定短期供应曲线由于供应冲击(如石油价格和工资等提高)而向左移动,但总需求曲

线不发生变更。在这种状况下,短期收入和价格水平的确定可以用图1—64表示。

在图1—64中,是总需求曲线,是短期总供应曲线,两者的交点E确定的产量或收入为,价

格水平为P。现在由于出现供应冲击,短期总供应曲线向左移动到,总需求曲线和新的短期总供应

曲线的交点确定的产量或收入为,价格水平为,这个产量低于原来的产量,而价格水平却高于原

来的价格水平,这种状况表示经济处于滞涨状态,即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结合在一起的状态。

图1—63萧条状态与高涨状态的说明

图1—64滞涨状态的说明

6、解答:二者在“形式”上有肯定的相像之处。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模型主要说明单个商品的价格

和数量的确定。宏观经济中的一模型主要说明总体经济的价格水平和国民收入的确定。二者在图

形上都用两条曲线来表示,在价格为纵坐标,数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向右下方倾斜的为需求

曲线,向右上方延长的为供应曲线。

但一者在内容上有很大的不同:其一,两模型涉及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模型是微

观领域的事物,而宏观经济中的一模型是宏观领域的事物。其二,各自的理论基础不同。微观经

济学中的供求模型中的需求曲线的理论基础是消费者行为理论,而供应曲线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成

本理论和市场理论,它们均属于微观经济学的内容。宏观经济学中的总需求曲线的理论基础主要

是产品市场均衡和货币市场均衡理论,而供应曲线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劳动市场理论和总量生产函

数,它们均属于宏观经济学的内容。其三,各自的功能不同。微观经济学中的供求模型在说明商

品的价格和数量的确定的同时,还可以来说明需求曲线和供应曲线移动对价格和商品数量的影响,

充其量这一模型只说明微观市场的一些现象和结果。宏观经济中的一模型在说明价格和产出确定

的同时,可以用来说明宏观经济的波动现象,还可以用来说明政府运用宏观经济政策干预经济的

结果。

7、解答:(1)由得;

2000+P=2400-P

于是200.^5=>'o=2200

即得供求均衡点。

(2)向左平移10%后的总需求方程为:

%=2160-尸

于是,由汽=%有:

2000+P=2160-P

80,^5=>D=2O8O

与(1)相比,新的均衡表现出经济处于萧条状态。

(3)向右平移10%后的总需求方程为:

%=2640-P

于是,由*=%有:

2000+P=2640-P

320,ys=>»=232O

与(I)相比,新的均衡表现出经济处于高涨状态。

(4)向左平移10%后的总供应方程为:

),s=1800+P

于是,由力=为有:

1800+P=2400-P

300,-5=%=2100

与(1)相比,新的均衡表现出经济处于滞涨状态。

(5)总供应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属于常规型。

第十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1、解答:一般来说,结构性失业比摩擦性失业更严峻。因为摩擦性失业是由于劳动力市场运行

机制不完善或者因为经济变动过程中的工作转换而产生的失业。摩擦性失业的失业者都可以胜任

可能获得的工作,增加失业服务机构的作用,增加就业信息,帮助劳动者搬家等都有助于削减摩

擦性失业。而结构性失业是由于经济结构变更,产业兴衰转移而造成的失业,是劳动力失衡造成

的失业,一些部门须要劳动力。存在职位空缺,但失业者缺乏到这些部门和岗位就业的实力,而

这种实力的培训须要一段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所以结构性失业的问即更严峻一些。

2、解答:不能。充分就业并不意味着100%的就业,即使经济能够供应足够的职位空缺,失业率

也不会等于零,经济中仍旧会存在着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凯恩斯认为,假如消退了“非自

愿失'业”,失业仅限于摩擦性失业和自愿失业的话,经济就实现了充分就业。所以充分就业不是指

有劳动实力的人都有的工作,

3、解答:自然失业率就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状况下,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

气发挥作用时应有的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也就是充分就业状况下的失业率。通常包括摩擦性

失业和结构性失业。生产力的发展、技术进步以及制度因素是确定自然失业率及引起自然失业率

提高的事要因素。详细包括:(I)劳动者结构的变更。一般来说,青年与妇女的失业率高,而这

些人在劳动总数中所占比重的上升会导致自然失业率上升。(2)政府政策的影响。如失业救济制

度一些人宁可失业也不从事工资低、条件差的职业,这就增加了自然失业中的“寻业的失业”;最

低工资法使企业尽量少雇佣人,尤其是技术水平差的人,同时也加强了用机器取代工人的趋势。(3)

技术进步因素。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运用,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资本的技术构成不断提高,

必定要削减对劳动力的需求,出现较多失业。同时,技术进步使一些文化技术水平低的工人不能

适应新的工作而被淘汰出来。(4)劳动市场的组织状况,如劳动信息的完整与快速性,职业介绍

与指导的完善与否,都会影响自然失业率的变更。(5)劳动市场或行业差别性的增大会提高自然

失业率。厂商、行业和地区会兴起和衰落,而劳动者和厂商须要时间来与之适应和协作。这些无

疑会引起劳动者的大量流淌,增加结构性失'I匕

4、货币主义者认为,在工资谈判中,工人们关切的是实际工资而不是货币工资。当货币膨胀率

不太高,工人还没有形成新的通货膨胀预期的时候,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的替代关系就被称

为短期的菲利普斯曲线。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人们发觉他们的实际工资随物价的上涨而下降,就

会要求雇主相应地增加货币工资,以补偿通货膨胀给自己造成的损失。由于工人不断的形成新的

通货膨胀预期,使换取肯定失业率的通货膨胀率越来越高,一条条菲利普斯曲线不断向右上方移

动,最终演化成为一条垂直的菲利普斯曲线,这就是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是由短期的菲利普斯曲线不断运动形成的。

5、解答: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主要是包括再安排效应和产出效应。

通货膨胀的再安排效应表现为:其一,通货膨胀不利于靠固定的货币收入维持生活的人。对

于固定收入阶层来说,其收入是固定的货币数额,落后于上升的物价水平。其实际收入因通货膨

胀而削减,他们持有的每一单位收入的购买力将随价格水平的上升而下降。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