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教科书教案_第1页
高三地理教科书教案_第2页
高三地理教科书教案_第3页
高三地理教科书教案_第4页
高三地理教科书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地理教科书教案

高三地理教科书教案七篇

高三地理教科书教案都有哪些?地理,引用数学、物理等学科的精确方法和新技术成为地

理学界的愿望和长期努力的目标。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高三地理教科书教案七篇,盼望大

家能够喜爱!

高三地理教科书教案(篇1)

木文题目:高三地理教案:自然灾难与防治

最新考纲L主要自然灾难的类型与分布(自然灾难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世界主要自然

灾难带的分布)。2.我国的主要自然灾难(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难的产生气制与

发生过程;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难的形成缘由)。3.自然灾难与环境(同•自然灾

难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我国自然灾难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4.防灾与减灾(主要自然

灾难的适当应对方法或应急措施;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分析解读1.呈现形式:图像取材服务于考查主题,多选用区域图、统计图、等值线图、

剖面图等图形反映自然灾难的时空分布、变化特征。2.考查内容:试题设计线索明晰,多从

“某区域/某类灾难的分布好成因1危害玲防治措施"的链条中选取某些节点设置问题;考查内

容主题突出,多数试题中包含“分布特点/变化规律3形成缘由”的因果美系问题,强调"地”

与“理〃的融合。3.设问结构:多数试题的设问采纳〃描述阐释+论证探究”的结构模式(第•步

描述阐释:①依据图文信息归纳概括地理分布变化规律;②调动运用所学学问阐释其成因。

其次步论证探究:应用性、实践性突出,多为探究性问题,如问题/危害、措施/对策/建议)。

4.所选区域以我国为主,意在关注我国灾难多发的国情、树立防灾减灾意识;多以小区域微观

切入。

第1讲用辩证观点熟悉自然灾难

考点一自然灾难及其类型

疑难剖析

L自然灾难的发生与灾难损失

自然灾难的发生主要是自然的力气引发的,其与自然力气的关系及其灾难损失表现如下所

示:

2.自然灾难与人为灾难的区分

按灾难发生的主导因素不同,可分为自然灾难和人为灾难,二者既有区分又有联系。

类型自然灾难人为灾难

主导因素自然因素人为因素

基本因素致灾因子自然作用人类活动

承灾体人类和人类社会

典例地震、泥石流、滑坡等生产事故、交通事故、生活事故、战斗和社会动乱等

3.自然灾难的分类思路

自然灾难种类繁多,分类思路也许多,主要有如下几种:

分类标准包括种类

按成因分地质灾难、气象灾难、生物灾难、人为诱发灾难等

按表现特征分突发型灾难、缓发型灾难、过渡型灾难

按进展过程分原生灾避、次生灾难等

按承灾体的性质分城市灾难、农业灾难、矿山灾难等

按损失程度分轻度灾难、中度灾难、重大灾难等

即时训练1.下表反映了粤、渝、新、晋四省区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四

种灾难发生的强度(团号越多,代表灾难强度越高),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区甲乙丙丁

粤0(330300

渝团盟团团团团团团

新西图3醴团团

晋回国史团回回回函

(1)推断甲、乙、丙、丁四种灾难的名称:

甲,乙,丙,To

(2)酸雨属于自然灾难吗?请说明推断理由。

考点二自然灾难的特点和发生、进展规律

疑难剖析

L自然灾难的特点

自然灾难的特点及其含义归纳如下:

特点含义

突变和渐变双重性自然灾难大多具有突发性特点,但发生、进展又往往表现为缓慢孕育、

突然爆发、渐渐消退的渐变过程

联系和分异双重性自然灾难的发生不是孤立的,各次自然灾难之间、各种自然灾难之间

往往存在着肯定的联系。同时,自然灾难的分布又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

自然和社会双重性自然灾难既是一种自然现象,又是一种社会现象,因此它同时具有自

然和社会两种属性

难免和可防双重性引发自然灾难的原动力是自然所固有的,目前人类无法转变其进程,

但人们可以熟悉它们的发生、进展规律,转变人类的行为方式,进而规避风险,削减损失

2.自然灾难的规律

自然灾难的发生进展有规律可循,详细表现在三个方面:

规律表现(含义)举例

空间分布的规律性不同区域有不同的主导性灾难、不同的灾难组合和不同的灾难后果倒

塌、泥石流、水土流失、滑坡主要分布在山区,洪涝、干旱、地面沉降、土地盐碱化主要发

生在平原地区

时间分布的规律性从较长的时间尺度上来看,各种自然灾难总是存在着在某些时间发生

或增多,而在另一些时间不发生或少发生的不匀称分布现象,并且这种变动的时间间隔往往

是有规律的,表现为周期性和阶段性旱涝灾难发生频率的变化与太阳黑子变化相关,表现

出肯定的周期性。地震发生频率的变化存在活跃期和相对安静期交替消失的现象,表现出明

显的阶段性

成因机制的规律性成因机制上的规律性突出表现是"灾难链"现象,即很多自然灾难,特

殊是强度较大的自然灾难,在它们的发生和进展过程中经常诱发一系列次生灾难台风除带

来大风外,还会带来暴雨,暴雨易引发洪水和水土流失,暴雨和洪水引发泥石流和滑坡,滑

坡和泥石流乂可堵塞河流,破坏堤坝,并造成洪涝灾难,洪涝灾难还可能引发病虫害和人畜

瘟疫等灾难

即时训练2.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人民网东京2022年1月5日电:日本气象厅汇总了2022年日本全年有感地震

的发生次数。同时指出,去年以东口本大地震的余震地昔为中心,各地地震活跃,有感地震

共计9723次。

材料二2022年FI本大地震引发的巨大海啸攻击了环太平洋沿海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造

成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伤亡。另外,由海啸间接引起的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露对于环境破坏

更是无法估量。

材料三罕见地震海啸攻击多国示意图

(1)上述材料中,发生在日木的大地震是否属于自然灾难,简述理由。

(2)请按不同的分类思路,推断苏门答腊岛四周地震的种类。

按成因分属于灾难;按表现特征分属于灾难;按进展过程分属于

__________灾难

(3)材料二、三中反映了自然灾难的哪些特点?

L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学问,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材料一2022年〜2022年冬季,新疆消失降水偏多但时空分布不匀称的气候特征,主要

气象灾难有暴雪、冻害等,给群众生活、交通运输、农牧业生产等带来极大的影响。

材料二下图为2022年“北疆降雪分布图〃。

从自然地理整体性考虑,分析暴雪溶化后,大量融水可能带来的危害。

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47〜1970年全世界死于自然灾难的人数

自然灾难火山爆发地震水灾热带风暴

死亡人数0.72万15.1万17.3万74.5万

材料二2022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这次地震是唐山大

地震32年之后最猛烈的一场地震,死亡数万人。

(1)写出孕育下列灾难的地球圈层环境:

火山爆发、地震:,水灾:,热带风暴:o

(2)四川汶川地宸诱发了一系列次生灾难,请简要分析其形成的灾难链。

3.2022年11月6日,哥伦比亚首都圣菲波哥大以西278公里的马尼萨莱斯市,因连日暴

雨引发山体滑坡。据当地红十字会介绍,本次山体滑坡己吞噬了马尼莱斯市10多座房屋,

造成29人死亡,另有20多人失踪。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此次泥石流、滑坡是否属于自然灾难?说明理由。

(2)此次滑坡造成了哪些危害?

(3)按成因对此次滑坡进行分类。

答案

即时训练

1.(1)酸雨土地荒漠化寒潮水土流失

(2)不属于。酸雨是人类向大气中过量排放酸性气体所致,不是以自然异变为诱因。

2.⑴属于自然灾难。形成灾难要具备两大基本要素:致灾因子(自然的力气)和承灾体I人类

和人类社会)。日本大地震都是由自然界的异变(地壳运动)引发的,都造成了人员伤亡、财产

损失等,因而属于自然灾难。

⑵地质突发型次生

(3)危害性、突变型、联系性、自然和社会双重性。

综合演练

1.使河水暴涨,形成洪水灾难;在山区沟谷造成滑坡、泥石流;冲刷土壤导致水土流失,土

的成因有何差异?

前者由于冷热不均引起的空气运动而形成的,所以是热力缘由形成的。后者是大气运动引

起空气质量的变化而形成也因此这两个气压带是动力缘由形成的。

(3)假设3:地表匀称、考虑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南北移动-----气压带风带在一年内也作周期性季节移动。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在北半球,与两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

冬季偏南。

课堂小结

假设一:单圈环流。

假设二:三圈环流。

假设三: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思索假设四:条件更换为考虑地表海陆性质的差异,自转和公转?

课后习题

探究地中海气候的特点

结合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规律和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探究地中海地区夏季

酷热干燥、冬季温柔多雨的气候特征是怎样形成的,并以Flash动画的形式加以解释。

高三地理教科书教案(篇3)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

2.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3.使同学树立普遍联系的观点,在利用和改造自然中要充分考虑各地理要素的关系,避开

牵一发而动全身。

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分析争论法。

2.探究与活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利用景观图片分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心同学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思想,在利用自然中要做到统筹考虑。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缘由。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3.自然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具有统一性。

4.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教学难点

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在第一章中,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宇宙环境”,现在我们要学习的是“自然地理

环境环境”•词的含义是相对于某•中心事物而言其四周的境况。那么这两个"环境〃的中

心事物有什么不同吗?

生:前者的中心事物是地球,后者的中心事物是人类。

师:对!我们了解了地理环境是由很多种要素共同组成的。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的眼光始

终是停留在某种单一的地理要素上,但是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

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今日我们就来共同熟悉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板书)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播放录像片断“西双版纳自然风光〃)

[老师精讲]

师:同学们观赏了西双版纳迷人的热带风光,请思索一下片中的自然景观包含了哪些地理

要素?

生:包含了大气、水、岩石、生物和土壤五个地理要素。

师:不错。那么这五个地理要素是偶然地在空间上的汇聚吗?假如不是,它们之间又有着

怎样的联系呢?

生:这五个地理要素不是简洁地汇合在一起,而是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

环等过程,在它们之间进行着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从而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的

整体。

师:很好。请举例说明在西双版纳这几个地理要素之间是如何相互制约、如何保持景观的

全都性的。

(生回答,师总结)西双版纳是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很丰富,因此植物种类繁多,相应的动

物种类也许多。地表径流也因降水多而很发达,土壤足淋溶性特别强的破红壤。总之,西双

版纳的自然地理要素并不是在空间上的简洁地汇合,而是彼此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表现出

高度的统一性。

师:让我们来看一看教材P93的活动。请思索:

1.图中有哪几种地理要素?

2.水在各要素间是如何转换的?

3.太阳能在各要素间是如何传递的?

生1:图中的地理环境要素有大气、水、岩石、生物和土壤。

师:对。那么请大家思索一下,水在这几个要素间是如何传递的?

生2:大气降水使土壤、水圈和生物不断获得水分的补给。水面的蒸发、土壤表面的蒸发和

植物的蒸腾作用使水又以水汽的形式再进入大气。

师:说得很好。我们能不能绘制一幅水在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转换示意图,让这一过程更

加直观清楚呢?

(生绘制,师总结)

师:我们知道,维持生物生命活动的能量来自于太阳光能,那么太阳能在地理环境各要素

间又是怎样传递的呢?

生3: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光能固定下来,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动植物死亡后,

遗体被微生物分解,能量又被最终放散到环境中去。

师:很对,让我们也来绘制一幅太阳能在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传递示意图。

(生绘制,师总结)

师:太阳能在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转换过程其实也是一个生物循环的过程。请大家阅读

P92的“生物循环”,认真观看图5.1并找诞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生阅读回答)生物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制造者。

师:那么,生物对地理环境的重要作用最根本的是什么作用?为什么?

(生回答,师总结)是植物的光合作用。由于只有光合作用才能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

及无机盐合成为贮藏能量的有机物并且放出氧气。动物必需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植物和

动物的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又以无机物的形式归还到环境中,这就是生物循环。它使环境中

的物质和化学元素发生迁移,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淌、转化,因此把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

无机界联系起来。

师:请同学们绘出地理环境中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和能量能动示意图。

师:地球自形成以来,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扮演着

特别重要的角色。请同学们阅读案例1,思索:生物循环是怎样改造着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的?

(活动探究)

生:地球早期的大气成分不是今口的以氮和氧为主,而主要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

和氨。现今的氧气主要是来自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大气中的氮也有一部分来白生物的作用。

师:对。那么生物又是如何改造着水圈的呢?

生:陆地上的水的化学成分也受到生物循环的影响和制约。加上生物有新陈代谢过程,在

这一过程中,不断地发生着生物和地理环境的物质交换,从水中吸取某些化学元素和化合物,

同时又向水中排放某些化学元素和化合物,从而转变了陆地水的化学成分。

师:不错。不仅如此,事实上绿色植物也参加了水循仄,这一环节也转变着陆地的水分状

况。哪位同学来说一说岩石圈又是怎样受到生物的改造作用的呢?

生:有些沉积岩中有化石,说明它们的形成过程是有生物参加的。煤和石油更是由生物的

残体积累变化而成的。

师;对。陆地上原来没有土壤,但自从生物在地球上消失以后,加快了岩石的风化,促进

了土壤的形成。土壤形成又反过来加速了生物的生长,进而使地理环境受到更大的生物改造。

因此,地球上生物的消失,使地表面貌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最终形成了适合我们人类生存的

地理环境。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由于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

的交换。每个地理要素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功能,但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绝不是在空间上的

简洁汇合,它是一个和谐的系统,这个系统由于各要素的相互作用,还会产生一些各要素自

身并不具备的新功能。

(板书)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活动探究)

师:请大家看图5.2中的那棵树,想一想,这棵树的长大需要哪些条件?

生:需要阳光、水、空气、养分。

师:不错。我们都知道植物的生长是通过光合作用来制造物质的,植物能独立地完成光合

作用吗?试想,我们假如想把这棵树移植到我国西部沙漠中,在自然状态下它能很好地存活

吗?

生:当然不能。

师:为什么呢?

生:缺水。

师:那为什么也有些植物在沙漠中能很好地存活呢?

生:那些植物很耐旱。

师:对,是那些植物长期以来适应了干旱的环境。那这说明白什么问题呢?

生:说明内在不同的区域内,生物与环境间物质能量交换作用的方式和强度有所不同。

师:不错。很明显,植物只是具备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力量,但还必需有外部条件来供应

相应的物质基础才行。如大气为植物供应热量和二氧化碳,土壤、水圈、岩石圈为植物供应

水分和无机盐,这样植物才能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生产出有机物。因此,绿色植物的这种

生产功能是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功能,而非某个单一的地理要素所能具有的功能。

师:请同学们看P94的〃活动〃,思索:藏羚羊的数目为什么在自然状态下可以保持相对的稳

定?

(生回答,师总结)藏羚羊在长期的生存中适应了可可西里严酷的自然环境。在没有人类干

扰的状况下,可可西里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变化,迫使藏泠羊不断通过增减数目来适应环境,

从而使藏羚羊的数目保持了相对稳定。

师:滇金丝猴是我国特利珍稀的爱护动物,但据报道,近年来数量呈下降趋势,请同学们

思索是什么缘由导致的呢?

生:由于滇金丝猴的栖息地植被破坏严峻,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它们失去了生存的空

间。

师:很好。明显在没有外界因素的干扰下,肯定范围内各物种的数量基木可以保持恒定,

这说明自然环境具有什么样的功能呢?

生:自然环境的平衡功能。

师:对。很明显,这种平衡功能也不是环境各要素所能单独具备的,而是各自然地理要素

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相对稳定。

师:我们知道,现今地球有变暖的趋势,缘由是什么?

生: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

师:对。温室效应也只是人类工业革命以后的事情,在这之前并不像我们今日这样担忧地

球变暖,虽然大气本身并不具有减缓二氧化碳的力量,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没有增多,是

什么在起着平衡大气成分的作用呢?

生: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i部分二氧化碳,海洋中在生物的作用下,也可以固定一部

分二氧化碳。

小结:对。但自从工业革命后,人类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的量急剧增加,超过了自然界

的平衡力量,因此,这种平衡有被打破的危急。因此,我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应充分考虑自然

生态平衡,做到爱护环境和进展经济相协调。

课后习题

完成地理填充图册。

高三地理教科书教案(篇4)

《日本》

教学目标

1.在地图上找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依据地图和资料说出口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并能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缘由。了

解日本的抗震防灾意识。

3.运用地图资料,说明H本海洋性季风气候的分布、特点。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把握讨论国家地理自然地理的方法

2.教学难点: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日本的气候为叶么呈现“海洋性”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活思维

观看多媒体课件中的一组图片,回答一个问题:这些图片来自于哪个国家?

(二)展现目标

同学集体诵读学习目标一遍,初步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三)自主学习

1.口本的地理位置

①半球位置

②纬度位置

③海陆位置

2.日本的领土范围

①日本的陆地是由什么组成的?

(提示:陆地一般由大陆、半岛、岛屿等组成)

②自北向南分别是什么?

@日木四周的邻国有哪些?在地图上找到日木的首都

3.日本的地形

读地图册32页:日本群岛地势及日本地形面积比较

①描述FI本的地形特点

②日本第一高峰在哪里?

③日本的平原是什么?

4.日本的气候

读图课本第10页:亚洲气候类型分布

①日本的主要气候类型是什么?

②日本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5.日本的资源

尝试描述日本的森林资源、水资源、渔业资源及矿产资源(提示:是丰富还是不足)

(四)合作探究

要求:以小组形式进行合作探究;将探究结果写在老师发的纸上面;时间5分钟。

1.阅读课本55页图8-1-3、地图册32页日本在地震帝中的位置,尝试分析日本为什么多

火山、地震?

2.展现材料,日本2022年的3.11地宸与中国2022年的5.12汶川地震相比,损失要小许

多,为什么消失这种状况?日本的哪些抗震、防震措施值得我们学习?

3.东京和济南都位于36,N四周,下表为两个城市的气象数据。

①完成表格

②对比济南的气象数据,描述东京的气候特点?造成此气候特点的缘由是什么?

(五)风采展现

将合作探究的结果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展现。

(六)达标检测

1.日本的地形以()为主。

A.山地、丘陵B.平原C.盆地D.高原

2.F1本的自然资源中,比较丰富的是()

A.石油和煤炭B.水能和森林

C.铁矿和水能D.森林和石油

3.同步学习巩固提升1一6题

(七)课堂小结

谈•谈你的收获。

高三地理教科书教案(篇5)

《自然环境》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归纳一个大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2、通过初步把握使用电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学会总结归纳两大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亚洲、北美洲地形特点

难点:地形对河流流向的影响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1、展现“亚洲地形图”。

2、指导同学基本的读图方法,观看陆高海深表。结合地图推断不同图下颜色各代表什么

地形。我们来熟悉一些主要的地形区,描述一下它们的位置和大致海拔。

请不同组的同学绽开竞赛抢答,增加组内的合作意识,活跃气氛。

3、同学查图争论回答各地地理位置海拔高度。

引导:依据以上的读图分析从位置和海拔方面考虑,得出亚洲地形特点

板书:地势起伏很大,中间高四周低,亚洲地面凹凸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4、引入地形剖面图。

(展现亚洲大陆沿北纬33度的地形剖面图和北美洲沿北纬40度的地形剖面图)

观看区分两图:

同学读图归纳:亚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表现出起伏大,中部高,两侧低的特点。而北美洲

在东西方向上地势东西高中间低。

河流是构成自热环境的另一重要因素。

1、在图上找出几条大河,长河众多,观看河流的位置、流向及流入的海洋。

2、归纳亚洲的大河在分布上的特点。

板书:受地形影响,亚洲的地势中间高四周低打算了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山地,四周呈放

射状分布。

北美洲地形对河流流向的影响。

北美洲地势中部低,但中部北高南低。密西西比河主干呈自北向南流,东西部地势高,所

以密西西比河水系多发源于两侧高原山地。

亚洲主要有哪些气候?

同学看图回答:说出亚洲的主要气候类型,熟悉亚洲气候简单多样的特点。

为什么亚洲气候简单多样?

引导同学从位置、范围、地形等方面说明亚洲气候简单多样的缘由。

分析亚洲气候特点的成为,亚洲季风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造成的影响

成因: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夏季风弱,从海洋上带来的水汽少,降水就少。假

如过少,就可能形成旱灾。夏季风强,从海洋上带来的水汽多,降水就多。假如过多,就可

能形成水灾。

亚洲地跨寒、温、热三带,气候具有简单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

特点。

2、亚洲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一温带大陆性气候,得出另一特点一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距海洋远,深化大洲大附呐部)

3、季风气候是亚洲独有的气候类型且分布广,得出亚洲气候的乂一特点,季风气候显著,

三种季风气候的降水季节安排图和降水年际变化图。

分析得出结论:气候简单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过渡:为什么会形成这么简单的气候?主要受了哪些因素的影响?

(以亚洲的几个城市{前述}为例,提示回忆上册学过的"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学问,引导同

学总结出气候与位置的关系及气候与地形、地势的关系)

小结:影响亚洲气候的因素,除了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外,还有地势及其他因素,但主要

的是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教育同学分析季风气候降水的特点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结合活动引导同学通过闻读“北美洲的气候类型图”熟悉北美洲的气候分布,主要气候类型。

与亚洲相比北美洲所跨纬度范围稍小些,高山高原贯穿两部,因山地也呈现出气候简单多样,

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但是北美洲西北沿海有狭长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

课后小结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学习了亚洲和北美洲的气候类型,气候特点,引导同学熟悉了季风气候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高三地理教科书教案(篇6)

【教学重点】①土壤的肥力特性;②土壤的形成

【教学手段】土壤标本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土壤是陆地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地理环境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土壤的

含义是什么?

(阅读教材"汉字'土'的含义"示意图思索)什么是土壤?

(板书)一、土壤及其作用

1.土壤的概念

(阅读教材"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示意图思索)土壤在地理环境中能够起到什么作用?

(板书)2.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承转)土壤与生物圈的关系体现了土壤的肥力特性,土壤肥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板书)二、土壤的特性及其重要性

1.土壤的组成一一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

(观看土壤标本或教材中“抱负土壤的成分体积比例”示意图)土壤由哪儿部分组成?这些组

成物质有什么特点?属于什么物质形态?相宜农作物生长的抱负土壤中各组成物质的比例是

多少?物质组成与土壤肥力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板书)2.土壤的肥力特性一一供应水、养分、空气、热量

3.土壤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阅读教材中“土壤的形成和发育示意图”思索)土壤的四种物质组成与其形成之间有什么关

系?哪种要素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形成是否有影响?

(板书)三、土壤的形成过程

1.形成过程

①-露岩石风化今成土母质;②微生物和低等植物附着少原始土壤;③高等植物着生好成熟

土壤。

2.生物的改造作用

3.人类活动的影响

【设计思想】

由于同学对本节教材涉及的内容既熟识乂生疏,因此教学中老师尽可能利用同学对土壤的

感性熟悉,并迁移已有的关于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等学问,使同学由感性上升到

理性熟悉,教学中通过对土壤标本的观看,或实地土壤剖面的观看,培育同学的观看力量及

理论联系实际的力量。教学中列举实例的目的可以使同学将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熟

悉人类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以及人类应如何与环境协调进展的关系。

板书设计

第五节陆地环境的组成一一土壤

一、土壤及其作用

1.土壤的概念

2.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二、土壤的特性及其重要性

1.土壤的组成一一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

2.土壤的肥力特性一一供应水、养分、空气、热量

3.土壤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三、土壤的形成过程

1.形成过程

①-露岩石风化今成土母质;②微生物和低等植物附着f原始土壤;③高等植物着生4成熟

土壤。

高中地理教案范文篇三:

教学目的:理解洋流的形成以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学问点:

1.什么叫洋流?

2.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是什么?以及洋流的分类。

3.影响洋流流向的主要因素以及大洋环流系统有哪些?4.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哪些?

5.世界洋流的分布有哪些?试找出分布规律。

重点:①洋流的分类②洋流的分布与流向③洋流的影响

难点: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讲授法争论法

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新知,全班参加争论什么是洋流,是怎么引起的。解说:什么是

洋流?好洋流又称海流,海洋中除了由引潮力引起的潮汐运动外,海水沿肯定途径的大规模

流淌。(5分钟)

其次步:图文并茂,深化讲解。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是什么?)最根本的动力是太阳辐射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而后带动海水运动,产生现在的洋流形式的主要缘由是太阳辐射

的南北差异,海陆分布和地球自转带来的地转偏向力,也就是地心引力和离心力的合力。(10

分钟)。

洋流的分类好①洋流按成因分为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风海流亦称吹送流,漂流:

在风力作用下形成的。盛厅风吹拂海面,推动海水随风漂流,并且使上层海水带动下层海水

流淌,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叫做风海流。世界大洋表层的海洋系统,按其成因来说,大多

属于风海流。密度流在密度差异作用下引起。不同海疆海水温度和盐度的不同会使海水密度

产生差异,从而引起海水水位的差异,在海水密度不同的两个海疆之间便产生了海面的倾斜,

造成海水的流淌,这样形成的洋流称为密度流。补偿流由于海水挤压或分散引起。当某一海

区的海水削减时,相邻海区的海水便来补充,这样形成的洋流称为补偿流。补偿流既可以水

平流淌,也可以垂直流淌,垂直补偿流又可以分为上升流和下降流,如秘鲁寒流属于上升补

偿流。②按冷暖性质分为暖流和寒流,暖流:本身水温比四周水温高,来自水温低处,寒

流,亦称凉流,冷流:本身水温比四周水温低,来自水温高处。③按地理位置分类:赤道

流、大洋流、极地流及沿岸流等。(20分钟)影响洋流流向的主要因素以及大洋环流系统有

哪些?与•般的,除了北印度洋和中国沿海的洋流之外,其他地区洋流流向是稳定的,不受

季节影响,而北印度洋和中国沿海洋流的流向转变均是受季风转变的影响。北印度洋冬季受

东北季风影响,洋流逆时针运动;夏季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洋流顺时针运动;而中国沿岸洋流

冬季受大陆西北和东北季风影响,流向向南;而夏季受到西南和东南季风影响,流向向北。

洋流系统:表层环流系统以中低纬海区的副高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以北半球中高

纬海区的低压区为中心的气旋型大洋环流,赤道为低气压区,由赤道两侧吹向赤道的东北信

风和东南信风,驱动赤道两侧的海水由东向西流淌。北面的称为北赤道暖流,南面的称为南

赤道暖流。赤道暖流到达大洋西岸时,受陆地阻挡,其中一小股回头向东形成赤道逆流:大

部分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沿海岸

向较高的纬度流去,至中纬地区受西风吹动形成西风漂流。当它们到达大洋东岸时,一部

风沿大陆西岸折向低纬,成为赤道暖流的补偿流;另一部分沿大陆西岸折向高纬,构成极地

寒流。南半球中纬海区的西风漂流。在南极大陆四周形成的绕极环流,称为南极寒流。反气

旋型大洋环流:信风漂流、信风漂流遇大陆后向高纬转向的补偿流、西风漂流、西风漂流遇

大陆后向低纬转向的补偿流,便构成各大洋副热带海区i仅指大洋的如下海区:北太平洋、

南太平洋、北大西洋、南大西洋、南印度洋)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气旋型大洋环流:由西

风漂流、西风漂流遇到陆地后向北分支形成的补偿流、极地东风带形成的中高纬大洋西岸的

洋流组成北半球中高纬海区的气旋型大洋环流。南极绕极环流:在极地东风带的吹拂下形成

环绕南极洲大陆一周的南极绕极环流,再往低纬方向为环绕南极大陆一周的西风漂流,因本

海区自然特征比较全都,有些学者把南极外围海区称为南冰洋,另一部分学者认为大洋应有

其对应的大洋中脊而不承认“南冰洋〃这一称谓。(25分钟)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哪些?分对气候的影响;总体来说,暖流增加温度和湿度,寒流

降低温度和湿度。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寒暖流交汇的海区,海水受到扰动,可以将下层养分

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鱼类大量繁殖,为鱼类供应诱饵。对海洋污染的作用:有利也有弊:

既可以使污染物因快速集中而加快其稀释和净化的速度,也相应地使污染范围扩大。

世界洋流的分布有哪些?

洋流的分布规律:1.中低纬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高中地理教案,

北半球顺时针流淌,南半球相反。2.北半球中高纬度海疆,形成逆时针方向流淌的大洋环流。

3.南极大陆外围,在南纬40。~60。四周海疆终年受西风影响,形成横贯太平洋、大西洋、印

度洋的西风漂流,其性质为寒流。4.北印度洋,形成“夏顺(时针)冬逆(时针)”的季风洋流,这

主要与该海疆夏季刮西南季风,冬季刮东北季风有关。(20分钟)

第三步:回顾学问点,有任何疑虑的向我提问。

课后总结:大部分同学能了解洋流,以及洋流的分布。

高三地理教科书教案(篇7)

岩石圈与地表形

【考纲及对应教材】

考纲:

1.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图层的主要特点。

2.地壳物质循环。

3.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教材:《必修一》P27-35页。

【专题网络】

【真题考向引航】感悟真题找准考向:考什么?怎么考?

.(2022—3)图2为某地地质地貌剖面示意图。读图推断下列叙述正确是

A.①处的地表形态主要是风蚀作用的结果B.②处的地貌形态主要是由倒塌作用造成的

C.③指示的岩层分解面曾患病过风化作用D.④指示的岩层弯曲现象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

结果

(2022-26)图6为我国某地区地形图,右上方小图是图6中C地实测高程点分布图(单位:

m)读图回答⑴题。

(1)指出图6中主要的陆地地形类型及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4分)

(2022—5,6)为某地地质的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岩石和地貌形态形成的先后挨次是

A②④①B.③①④U④②①D.④①③

6.该类地貌发育典型的山区

A.风蚀现象显著B.岩石类型是花岗岩

C.土层较薄,土壤贫瘠D.地表水丰富,地下水贫乏

(2022-(3)(4))卜图为我国北方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⑶〜⑷趣。

(3)下列土地整治方式中合理的是()

①甲处平整土地,提高土地质量②乙处修建护坡堤,防止岸坡侵蚀

③内处修建梯田,增加耕地面积④丁处修建挡土坝,拦截泥沙以淤地

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②

(4)图中乐团、团、团处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0>0B.0>0C.0>团D.21、0

【主干学问回顾】

L说出花岗岩、石灰岩、大理岩,煤等岩石的类型,简述沉积岩的特点?

2.如图写出①--⑧的地质擢用名称,简述地壳物质循环的意义。

3.如图写出①-③的地质构造名称,推断该区域地壳运动地质演化过程。

4.分别写出图中甲、乙、丙三处地质构造及地形类型,简述地形类型的成因。

5.如图写出乙、丙、丁、戊四处的外力、表现形式及其地貌名称,简要分析或、丁两者的

关系?

6.读图理解内、外力的相互关系

结论: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只有内力作用;地形、地貌往往是内、外力共同作用。

【典例剖析】例1:(2022•苏北四市3月调研)读下图,完成⑴〜(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c、d类岩石中含有化石②大理岩属于c类岩石③a、b类岩石为岩浆岩

④甲处是向斜,乙处是背斜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有关图中大气受热过程与各圈层间关系的说法正确是()

①煤炭资源的形成与N地质作用无关

②a处喷发出来的火山灰减弱了③作用

③①②③④大气受热过程对M地质作用有深刻影响

④岩浆活动释放出大量气体能导致④作用增加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规律方法总结】

【变式训练111.2022年11月24日,中国地质工首次深化敦煌四周180千米处的无人区

魔鬼城,对这一国内的雅丹地貌区域进行了全面考察.读图,回答⑴〜⑵题。

(1)形成雅丹地貌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地壳上升运动B.风力侵蚀作用C.流水沉积作用D.冰川侵蚀作用

(2)形成雅丹地貌的岩石类型对应图中的()

A.①B.⑤C.③D.④

[例2](2022•临海模拟)下图所示是我国南方某一地区地质剖面。读图,回答⑴〜⑵题。

(1)乙处的地质构造是()

A.背斜B.向斜C.断层D.谷地

(2)该地区地质演化过程可能是()

A.水平挤压一岩层下降一外力侵蚀B.岩层下降一外力侵蚀一水平运动

C.水平挤压一岩层上升一外力侵蚀D.岩层下降一水平运动一外力侵蚀

【规律方法总结】

【变式训练2】下图是某区域地质地貌剖面图,读图回答⑴〜(2)题。

(1)图中高速大路隧道穿过()

A.向斜谷B.背斜谷C.向斜山D.背斜山

(2)图中甲地多见石芽、溶洞等地形,推断未知岩层应为()

A.页岩B.板岩C.石灰岩D.花岗岩

【专题提升】

(2022•潍坊模拟)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1〜2题。

1.喀斯特地貌区岩石类型属于图中的()

A.甲BZC.丙D.丁

2.形成沙丘的地质过程属于()

A.①B.②C.③D.④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3--5题。

3.图示①、②、③、④处中,最相宜建水库大坝的是()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4.甲地区的构造地貌属()

A.向斜谷地B.背斜谷地C.向斜山岭D.背斜山岭

5.图示景观图片中,能代表甲地区典型地貌景观的是()

A.①B.②C.③D.④

读“四幅地理景观示意图",回答6〜7题。

6.图示景观反映的外力作用类型中,属于同一类的是()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7.图示景观与华北平原在形成机制上相同的是()

A.①B.②C.③D.④

读黄河示意图,回答8〜10题。

8.图中河床剖面呈"V〃字形的河段是()

A.aB.bC.cD.d

9.下列关于a处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聚落规模一般较大B.聚落一般分布在地势比较高的开阔地

C.聚落一般分布在水能丰富的峡谷区

D.聚落一般沿河谷呈狭长条带状

10.关于d处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黄河泥沙含量大,因此三角洲增长速度快

B.d处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航海运输

C.d处因河网密布、地形平坦,成为我国的“鱼米之乡”

D.入海口处三角洲增长慢

下图是四条河流的纵剖面图。若四河的落差相同,且仅从河流落差的角度考虑,回答11

12题。

11.从源头到一半流程的河段内,水能最丰富是()

A.①河B.②河C.③河D.④河

12.河口三角洲和冲积平原发育最广泛的是()

A.①河B.②河C.③河D.④河

下图为某沿海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13〜15题。

13.图中地貌、岩石和地质作用相匹配的是()

A.花岗岩一一变质作用B.大理岩一一沉积作用

C.乙地缓坡一一流水侵蚀作用D.丙地丘陵一一化学溶蚀作用

14.图中各岩层、岩体的生成时代按由老至新的挨次依次是()

A.砂岩、砾岩、页岩、花岗岩、石灰岩

B.砂岩、砾岩、花岗岩、页岩、石灰岩

C.石灰岩、页岩、砾岩、花岗岩、砂岩

D.石灰岩、页岩、砾岩、砂岩、花岗岩

15.该地区地表水资源缺乏,相宜开采地下水的地点是()

A.甲B.乙C.丙D.T

二.综合题

16.读我国某流域地质构造与地貌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水循环类型是,图中河流最主要的水源补给类型是0

(2)图中②③处可能找到石油、臼然气的足。

①处山岭的成因是

(3)在流水作用下,图中乙、丙、丁处依次形成的地貌类型有哪些?

(4)假如形成暴雨天气,乙、丙、丁处最简单形成洪灾的是;若在乙处修建一水库,

对河口三角洲的主要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湖泊对径流的调整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C

17.(2022•东莞模拟)某校地理讨论性学习小组考察了我国某区域一段河流(如图,虚线部分

表示主航道中心线)。读图后回答问题。

(1)该讨论小组考察的区域,其地形是o

(2)图中河道主航道中心线分布特点是,这是力于

(3)讨论小组认为A湖是一段旧河道,你认为他们的观点对吗?。请解释湖泊的形

成缘由:

(4)此种河道往往给沿岸带来灾难,缘由是,治理的

措施通常有»

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2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发生旦氏8.0级剧烈地震,全国大半地区

有明显震感,震中位于阿坝州汶川县,地震造成了严峻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材料二某中学地理爱好讨论小组用模拟试验法讨论内力作用过程和地质构造,以

4cmx30cm的竹片为材料把_的时间变化过程“浓缩〃在几分钟内完成了岩石变形过程。在下

图中方框内画上相应的示意图以完善试验过程和现象,并说明地球I:最简单发生地震的地区

是。

(4)填表回答:①②两地地形区中典型的地貌类型及其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

典型地貌类型外力作用

(5)B所在高原地区人口、聚落分布有何特点?为什么?

19.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图表示的是在作用下形成的地貌。

(2)B图是地貌,往往形成于地区;近年由于人类等不合理的活动,造成B图中的景观消

失不断扩散、扩大的趋势,治理这种危害应实行的措施为。

(3)依据等高线数值推断,C图中地形是五种基木类型中的,推断理由;图上的地质构造

是,

推断理由是;此处地形的形成缘由是。

岩石圈与地表形

【规律总结】

地质作用及其对地貌的影响

(1)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区分

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外力作用

能量

来源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来自地球外

部,主要是太

阳辐射能

表现

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风化、侵蚀、

搬运、积累

对地表形

态的影响形成陆地与海洋、

山脉与盆地,使地

表变得凹凸不平对地表进行破坏,

把物质从高处搬到

低处积累起来,使

地表起伏状况趋向

于平缓

相互

关系①两者同时存在,同时对地表形态变化

起作用

②在肯定时间、肯定的地点往往是某一

种作用占优势

③一般来说,内力作用奠定了地表形态

的基本格局

•、

地质构造推断依据构造地貌实例

形态岩层挨次地形成因

皱背

斜上拱中间老、两翼新山岩层上拱而成山喜马拉雅山脉、

阿尔卑斯山脉

谷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而

成谷岩层下弯而

斜下弯中问新、两翼老谷成谷

山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而成山

层地

垒两条断层之间的岩块相而于两侧上升块状山地庐山、泰山

堑两条断层之间的岩块相对于侧下沉裂谷、凹陷地带东非大裂谷、汾河

谷地、渭河平原

1.讨论地质构造的意义:①找矿、找水: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石油、自然气一般存

在于背斜构造之中;向斜构造有利于储存地下水。②工程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