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历史周年热点-美苏冷战开始75周年_第1页
2022年高考历史周年热点-美苏冷战开始75周年_第2页
2022年高考历史周年热点-美苏冷战开始75周年_第3页
2022年高考历史周年热点-美苏冷战开始75周年_第4页
2022年高考历史周年热点-美苏冷战开始75周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美苏冷战开始75周年(1947—2022)【周年知识呈现】冷战是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逐步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向国会提出咨文,声称共产主义威胁了世界和平和美国安全,美国要运用自己强大的实力援助“自由”国家,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张。这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考点知识衔接】1.美苏“冷战”(1)背景①基础框架:雅尔塔体系以美、苏为主导,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②主要原因:世界主要国家实力的变化。a.西欧和日本普遍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b.苏联实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增大。③根本原因: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剧。(2)表现国家领域美国苏联政治杜鲁门主义(1947.3,冷战开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1947.9)经济马歇尔计划(1947.6)经济互助委员会(1949.1)军事北约组织(1949年)华约组织(1955年,两极格局形成)影响德国分裂(1949年)、朝鲜战争(1950-1953)、越南战争(1961-1973)(3)影响①积极:a.美苏两国长期处于均势,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发生。b.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c.推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进程,促进了科技的发展。②消极:a.打上了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导致日后世界的纷争和不宁。b.美苏两国为谋求霸权,展开长期的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c.在两极对峙的格局下,国际经济秩序长期得不到改善,给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4)两极格局的瓦解: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瓦解和“冷战”的结束。2.两极格局对峙局面的特点阵线分明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主导力量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斗争方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主要矛盾体现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每个阵营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对峙地区欧洲是美苏双方最重要的争夺地区;亚洲是各自势力范围的交界地区,特别是处于美国对苏联进行全球性遏制的包围圈上;美洲则直接触及美国的国家利益与国家安全对峙影响美苏两国为了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长期对抗,造成世界局势动荡不安,损害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利益,严重影响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也人为地把世界分裂成两部分,与整体世界发展的历史趋势背道而驰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阶段特征表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雅尔塔体制确立:两极格局形成由战后初期美苏合作转向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对峙、北约和华约两大集团对抗;世界形势转向“冷战”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期在两极格局的大框架下,出现动荡、分化和改组战后两大阵营的对峙局面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争霸所代替;第三世界崛起并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从两极向多极化发展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美苏争霸激烈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美苏矛盾缓和,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华约解散,雅尔塔体制和两极格局终结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在加强【习题演练】一、选择题1.冷战是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逐步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标志着美苏冷战开始的事件是()A.杜鲁门主义出台B.马歇尔计划提出C.非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D.华沙条约组织成立2.冷战当代国际关系史中一段特殊时期。冷战双方处在特殊环境中,它们用特殊的语言、特殊的武器、特殊的意识形态反对它们各自设定的敌人。但最特别的是在双方既没有赢者,也没有输家,彼此都在默认一种特殊的游戏规则,以此保持一种特殊的力量平衡。以下解释最能体现这段话主旨的是()A.文化是冷战期间的一种特殊武器B.双方在意识形态领域展开对抗C.冷战对抗的双方没有经济往来D.冷战期间世界维持了相对和平3.1947年初,斯大林还以尊重的态度评论美国人的选举制度,然而到了9月,他就宣布美国和英国是苏联的头号敌人,这一变化()A.说明冷战是由苏联发起的B.是对西方国家冷战政策的回击C.表明斯大林的外交政策缺乏稳定性D.标志两大政治团对峙局面的形成4.1947—1948年,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这反映出()A.三权分立体制存在重大缺陷B.意识形态影响政府政策C.执政者力图重塑国家精神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5.1958年,美苏签订“文化、技术和教育领域的交流协议”。两国展开了一系列文化往来,赴美的苏联学者90%为科学家、工程师,而赴苏联的美国学者90%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这表明()美国旨在缓和与苏联的紧张关系B.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C.“冷战”格局下美苏交流与对抗并存D.苏联旨在对美国输出先进科技6.二战后,苏联在其周边地区已经建立起一圈战略“安全带”(或“缓冲带”),但斯大林还是放心不下,尤其是对一些东欧国家,于是,很快就改变了“联合政府”政策,让各国共产党实际掌握国家权力,并向这些国家输出苏联模式体制。苏联的这一系列举动(

)A.旨在确保欧洲国家的持久和平B.揭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C.利于团结东欧国家反霸权主义D.加剧了美苏之间的对抗7.20世纪50年代初期,十分珍视自由和民主的美国人发生了以“麦卡锡主义”为代表的反共反苏狂潮;相应地,在苏联东欧方面则是大张旗鼓地进行了清洗“内部敌人”的运动。这反映出当时美苏()A.都注重国内秩序的稳定B.双方意识形态对抗激烈C.对抗遭到两国人民抵制D.积极争夺国际舆论话语权8.1983年7月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称:“今后日本作为国际国家应同经济力量相称地在政治方面也有积极发言。”日本的这种追求()A.改变了日本当时的国际地位

B.促进了日本经济高速增长

C.冲击了当时的世界政治格局

D.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9.历史学习需要时空想象力,“1991年的欧洲”会让你想到的词语是()A.同盟与对峙B.和解与一体化C.多极与单极D.解体与一体化10.20世纪60年代,美国对不结盟国家的态度和政策,由“不承认这些国家真正是不结盟的国家”到“接受不与美国结盟,并帮助它们实现经济发展”。这一变化说明()A.不结盟国家开始倒向美国B.美国的对外战略有所收缩C.美苏争霸的态势走向缓和D.不结盟国家的影响力增强二、非选择题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二战结束后,东欧各国把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战争转变为人民民主革命,纷纷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而且这些国家在地理上连成了一片,壮大了社会主义力量。美国惊呼:欧洲处于苏军接管和共产党造反的边缘,“保卫‘自由世界’免受共产主义影响”成为美国对外政策的主要目标。西欧急需恢复经济,马歇尔的“欧洲复兴计划”得到英法等国的积极回应。在两极对抗的漫长岁月中,优势短兵相接,危机迭起。——摘编自曹中原《二战后国际关系的新特点》材料二以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的推倒为标志,使持续达40多年的雅尔塔体制宣告崩溃。冷战终于结束,两极格局随之瓦解。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政治格局向多元化发展,最终形成多极格局。但是,这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有一个相当长的转换期或过渡期。过渡期的长短,决定于多极化中各极力量消长程度,决定于世界政治舞台上最终形成了新的力量平衡点。美国的实力地位虽会逐渐减弱,但仍能保持相对的强势;欧共体和日本的地位将进一步加强,美、日、欧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中国在作为世界经济大国的地位确立后,其政治大国的地位亦随之加强。——摘编自王曰庠《略论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的演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初期国际关系发生的变化。(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前世界政治格局发展演变的特点,并分析其依据。

参考答案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冷战开始的标志,标志着美苏冷战开始的事件是杜鲁门主义的出台,答案为A。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冷战的影响。冷战指的是除战争以外的一切对抗形式,其中文化是冷战期间的一种特殊武器,而双方在意识形态领域展开对抗是冷战的表现形式之一,但材料“但最特别的是冷战双方既没有赢者,也没有输家……以此保持一种特殊的力量平衡”意在强调冷战的影响,故A、B两项错误;冷战双方虽在经济领域进行对抗,但并非完全没有经济往来,故C项错误;材料“最特别的是冷战双方既没有赢者,也没有输家……保持一种特殊的力量平衡”表明在冷战的大环境下,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故D项正确。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苏联应对西方冷战政策的表现。材料表明斯大林对美国的态度由尊重转变为敌视。结合所学可知,这与1947年丘吉尔在美国发表“铁幕演说”及杜鲁门阐述美国的外交战略密切相关,这是斯大林对西方国家冷战政策的回击,故B项正确,A项错误;“斯大林的外交政策缺乏稳定性”与主旨不符,故C项错误;1955年华约成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这与材料所述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4.【答案】B【解析】1947—1948年,美国全面推行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政策,美国政府以印第安人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为由,拒绝对其提供救济,体现出意识形态影响了政府的政策,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影响美国政府政策的因素,没有涉及美国政权运行机制、国家加强经济干预的信息,A、D两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美国政府对共产主义生活方式的抵制,不是重塑美国的国家精神,C项错误。5.【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美苏签订交流协议,但赴美的苏联学者90%为科学家、工程师,而赴苏联的美国学者90%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冷战”格局下美苏交流存在不平衡状态,双方并没有完全信任对方,而是心存疑虑和猜忌,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出“冷战”格局下美苏交流与对抗并存,A项提取信息不完整,故排除。6.【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分析可知:苏联干预东欧国家,让共产党掌握国家政权,并且输出苏联模式,逐渐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加剧了美苏的对抗,D正确;AC错误,说法与史实不相符;B错误,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揭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7.【答案】B【解析】美国反苏反共现象的出现和苏联的“清洗”是“冷战”局势之下意识形态对抗的体现,故选B项;以上政策的实施都带有夸张和激进的成分,加剧了国内局势的动荡,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两国人民对政策的抵制,排除C项;美国和苏联背弃自身的自由民主观念打压不同的意识形态,不属于舆论话语权争夺,排除D项。8.【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日本崛起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据材料可知,日本欲谋求与其经济大国相应的政治大国地位,这对当时的世界政治格局造成冲击,故C项正确;成为政治大国只是日本的追求,这种追求并未使日本当时的国际地位得到改变,也没有直接对其经济产生影响,故A、B项错误;作为二战亚洲的战争策源地,军国主义传统尚存的日本对政治大国地位的谋求,引起了亚洲各国对日本未来走向的担忧和疑虑,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故D项错误。9.【答案】D【解析】本题结合时空观念考查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和欧洲一体化。结合所学可知,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宣告瓦解;此前欧共体已经成立,西欧各国正在试图建立欧洲联盟,以实现欧洲国家政治经济一体化,故D项正确。“对峙和解”均与1991年的史实不符,故A、B两项错误;“多极与单极”的着眼点是世界,而非欧洲,故C项错误。10.【答案】D【解析】材料中美国对不结盟国家的态度和政策由不承认到接受,可知随着第三世界、不结盟国家影响力的增强,迫使美国改变对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