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常州市教育学会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总分评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共14题,每题2分,共2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蛋白质和核酸结构具有多样性,且决定其功能的多样性B.糖原的分子结构与支链淀粉相似,主要存在于肝和肌肉中C.ATP和NADPH组成元素相同,都能为细胞代谢提供能量D.糖皮质激素和胰岛素是大分子激素,且都由内分泌腺分泌2.纤毛虫能大量食用氯病毒,限制着氯病毒对绿藻的感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纤毛虫从氯病毒中获取的氨基酸是由绿藻的核糖体合成的B.纤毛虫和氯病毒最主要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C.纤毛虫和氯病毒从外界获取营养物质的类型均属于异养型D.纤毛虫和氯病毒体内的核酸彻底水解后得到4种含氮碱基3.分泌蛋白进入内质网加工时需要信号肽的引导,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信号肽通过氢键与新合成的多肽连接B.信号肽以类似于胞吞的方式进内质网C.信号肽序列被水解发生细胞质基质D.某些细胞内蛋白的合成也需要信号肽4.研究人员探究了布比卡因(药物名)对牛蛙坐骨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已知神经干动作电位是由许多不同神经纤维产生的动作电位叠合形成的综合性电位,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开始时逐渐增强有效刺激强度,但神经干动作电位不会增大B.图示的实验结果表明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变大,且传导速度减慢C.牛蛙坐骨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的产生所需的阈电位强度逐渐降低D.布比卡因可能通过改变Na+通道和K+通道的蛋白构象而发挥作用5.研究人员观察并统计了不同浓度锶(Sr2+)溶液处理48h后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指数(有丝分裂细胞数/观察统计的细胞总数×100%)、出现微核细胞和染色体畸变的细胞占统计细胞总数的比例,结果如下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计算有丝分裂指数、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均需统计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B.Sr2+可诱导根尖分生区细胞出现程度不同的染色体断裂,进而形成微核细胞C.Sr2+能抑制细胞分裂,且Sr2+的浓度与其对细胞分裂的抑制作用呈正相关D.剪取根尖放入卡诺氏液浸泡后用75%酒精冲洗,以延长根尖保存时间6.某同学利用醋酸杆菌和普通载玻片重复恩格尔曼实验,对装片进行12小时的暗处理后给予全光照,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醋酸杆菌对氧气不敏感,需要更换需氧菌进行实验B.不断增大培养液中醋酸杆菌密度,实验现象越明显C.为方便观察,最好将普通载玻片换成单凹面载玻片D.进行本实验时,无需考虑醋酸杆菌培养液的浓度7.下图1为孟买型血型家系图,该血型的形成过程如下图2所示。已知I1和I2分别是O型血和B型血,Ⅲ1和Ⅲ2分别为AB型和O型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Ⅱ5的基因型为HHIAi和HhIAiB.亲本再生一个O型血的概率为3/4C.Ⅱ3产生含有i基因的配子概率为3/16D.Ⅱ3和Ⅱ4的表型受到环境的影响且可遗传8.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通过有性生殖得到的子代体细胞一定含同源染色体B.生物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一定不含同源染色体C.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的片段拼接一定是基因重组D.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联会的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9.下列关于激素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受体在细胞膜上的激素一般是亲水性的B.激素往往会通过影响基因的表达来调节代谢C.肾上腺激素的化学本质是氨基酸类衍生物D.不同的激素作用于同一细胞可能引发相同的生理效应10.下列关于物种及其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小型寿命短的物种比大型寿命长的物种更容易出现种群衰落,甚至灭亡B.个体大、出生率低、生长慢、成熟晚的生物种群数量更易发生巨幅波动C.整体来看,物种多样性随海拔升高而逐渐降低,随纬度增高而逐渐降低D.局域来看,河流入海口物种多样性多于远洋海域,主因是近海光照充足11.如图为不同强度的林火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密度(指单位面积碳含量)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轻度火烧去除林下凋落物可提高乔木种子的发芽率B.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占比随林火干扰强度增大而上升C.探究凋落物是否被土壤微生物分解时需用火烧土壤D.重度林火对生物多样性直接价值影响大于间接价值12.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A.腐乳制作和果酒制作都利用微生物的胞内酶起作用B.用果酒制作果醋时可以通过加糖和醋酸菌提高产量C.制作果酒时为防止杂菌污染,应快速拧松瓶盖放气D.泡菜发酵后期乳酸菌数量下降主要是因为装置漏气13.下列关于利用中华猕猴桃和狗枣猕猴桃进行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叙述,错误的是()A.中华猕猴桃和狗枣猕猴桃存在生殖隔离,不宜使用杂交育种方法培育新品种B.常采用酶解法制备原生质体,且原生质体的产量和活力与酶解时间呈正相关C.发生融合后的原生质体中高尔基体的活动比较旺盛,以形成新的细胞壁D.利用这种方法培育猕猴桃新品种的原理属于染色体变异14.下列关于生物技术安全性与伦理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实行标识制度,必须在标签上警示性注明可能危害B.生殖性克隆人能丰富人类基因的多样性,可在特定人群中进行相关实验C.可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对基因进行敲除、插入等,来设计完美试管婴儿D.针对转基因技术的应用,我国的方针是研究上要大胆,推广上要慎重二、多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15.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一般是指合成一条有功能的RNA分子或多肽所必须的完整DNA序列B.真核生物基因中的内含子虽不能编码蛋白质但有遗传效应C.基因的一条链上相邻两个碱基之间的五碳糖与磷酸之比为1:2D.艾滋病病毒感染机体后其遗传物质会发生复制、逆转录、转录和翻译过程16.如图是某只家兔进行血清交换前后的抗体浓度变化,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A兔为维持抗体水平需要多次注射抗原B.抗体产生水平与接种抗原剂量无关C.B兔与C兔交换血清是为了降低其体内抗体水平D.B兔在60天后抗体水平猛增属于负反馈调节17.下列关于动物细胞核移植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技术中的去核可在没有穿透卵母细胞透明带的情况下进行B.直接将供体细胞注入去核卵母细胞可以提高移植成功率C.受体细胞用去核的卵母细胞是使克隆动物的遗传物质几乎全部来自供体D.从动物囊胚中提取部分内细胞团细胞测定克隆动物的基因型并预测其性状18.在石质潮间带,星状小藤壶固着生活在较浅的区域,藤壶固着在比较深的区域。但在比较深的区域却发现大量星状小藤壶的幼虫。如图两条曲线分别表示藤壶生长曲线与星状小藤壶存活数量,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常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两种藤壶的种群密度B.光热等非生物因素不能影响藤壶的生长速度C.藤壶的生长速度可能影响星状小藤壶的生存D.藤壶的种群数量呈“S”形曲线增长三、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题,共计60分。19.下图1为银杏光反应过程的电子传递示意图,I~IV表示结构,X表示代谢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光合色素存在于(填序号)等结构上,其所吸收的光能将一些光合色素中的高能电子激发出来。这些高能电子经过一系列传递后,进行代谢过程X,这个过程是。失去电子的色素最终从中夺取电子后,参与光反应。(2)为探究大气CO2浓度上升对银杏叶片光反应的影响,研究人员将银杏分别置于CO2浓度为700μmol·mol-1(实验组)和370μmol·mol-1(对照组)的气室中培养。在第1生长季(0~100天)和第2生长季(360~450天),测定银杏叶片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分别如图2、图3所示。在第1生长季节的前20天,银杏叶片净光合速率增加的原因是。叶绿素含量不是限制第2生长季节银杏叶片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理由是。(3)为进一步探寻原因,研究人员用银杏叶片为材料进行了希尔反应,测定出希尔反应的活力,以反映电子传递速率的大小,请完成下表。分步实验目标简易操作制备离体叶绿体称取处于两个生长季的银杏叶片各10g,剪碎,加入适量冷提取剂进行研磨后,过滤至离心管中,进行①,获取离体叶绿体的悬浮液,置于冰浴中备用,此时所用缓冲溶液的浓度与②相当。构建希尔反应体系取等量的两种离体叶绿体的悬浮液(悬浮液中有O2,但没有CO2),加入铁盐或其他氧化剂。测定希尔反应活力将两种希尔反应体系置于③条件下,离体叶绿体将在适当条件下发生的化学反应是④。一段时间后,测定、计算相关产物的含量。经研究发现,在高CO2浓度条件下,与第1生长季相比,第2生长季希尔反应活力降低。该实验结论是⑤。20.研究人员在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沙坡头地区选择了不同年限的固沙植被区,对其植被情况和蚂蚁类群组成进行了调查。请回答下列问题。(1)研究人员在流动沙地上扎设1m×1m的麦草方格沙障,并种植旱生灌木进行防风固沙,还利用油蒿、柠条等多种沙生植物改善荒漠土壤条件,这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原理。在该地荒漠化防治过程中,群落发生的演替类型是,理由是。随固沙年限的增加,固沙植被区的优势植物种发生着更替,主要原因是。(2)研究人员在对蚂蚁类群组成研究时,在每个样区布设10m×10m的大样方1个。在每个大样方内,再采用五点取样法在大样方内的等五处布设5个2m×2m小样方。在每个小样方内使用便携式工具对蚂蚁进行搜索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个体数类群固沙5年固沙8年固沙34年固沙57年针毛收获蚁●3623393中华小家蚁。3222掘穴蚁11571628964519红林蚁825••艾箭蚁-146129中华光胸臭蚁●10●-①蚂蚁类群组成中蚂蚁密度随固沙时间呈现的变化趋势为。在固沙57年的植被区,蚂蚁密度达到最小,导致该现象发生的种间因素有等。②蚂蚁类群数随固沙时间呈现的变化趋势为。在表中的固沙年数内,蚂蚁类群内部的竞争在固沙年达到最大,蚂蚁类群与其他生物之间的竞争在固沙年达到最大。(3)研究发现,各个固沙植被区的植被和蚂蚁等动物的生命活动也影响着土壤的理化性质。这表明,生物学的研究不能停留在种群和群落水平,还应将群落及其环境作为整体进行研究。从新的视角出发,你会研究的问题有。21.BDNF是一种与记忆相关的神经营养蛋白,图1是机体的运动应激调控BDNF的表达影响学习记忆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运动应激后,调节因子能增加的表达量,以实现突触重构,促进学习和记忆。具体过程为:BDNF以胞吐的方式从突触前膜释放后,作用于,并诱导其发生,进而影响突触的传递效能。(2)当BDNF基因发生甲基化后,机体的基因表达和表型会发生可遗传的变化,具体表现在(选填下列序号)。①突触前膜释放的与学习和记忆有关的神经递质减少②突触后膜上MAPK和IP3-K的受体减少③碱基排列顺序与BDNF基因保持一致的基因数减少④由BDNF基因转录出的mRNA数减少(3)RNA修饰也是影响学习记忆的重要因素,下图2表示1ncRNA参与下受到多重刺激前后的突触传递效率变化的内在机制。①由图2可知,突触传递效率的高低与有关。未受刺激时,突触传递效率低的根本原因是。②与未受刺激时相比,受多重刺激时核仁内发生的典型变化是,以确保细胞质基因中能形成足够的多聚核糖体,为细胞提供保障,进而提高学习记忆能力。22.图1是调控机体摄食行为的NAc(大脑的伏隔核)-LHA(下丘脑外侧区)通路示意图,LHA兴奋时可释放促摄食肽(如MCH)、食欲素(如Orexin-A)等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1可知,机体对摄食行为的调控存在着调节机制。在该机制中,图中的等物质,在神经元之间以信号传递信息。(2)研究人员将大鼠分为普通饮食组(ND组)和高脂饮食致肥胖组(DIO组),给ND组大鼠和DIO组大鼠的LHA内分别注射生理盐水、GABA受体激动剂和GABA受体阻断剂,对两组大鼠饱食后继续喂食甜炼乳,记录30min内摄入甜炼乳的量(mL),结果见下表。大鼠分组生理盐水受体激动剂受体阻断剂ND组7.29±1.494.25±1.3810.72±2.11DIO组13.68±2.953.51±1.7714.83±3.44①GABA是4一氨基丁酸的简称,既可以通过胞吐作用释放,也可以通过细胞膜上的GABA转运蛋白或GABA渗透通道释放,这表明GABA在神经元内的存在部位有。②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造成饱食后继续摄取可口食物差异的原因可能是DIO组大鼠对GABA传递的(填“抑制”或“兴奋”)摄食的饱食信号反应性(填“增强”或“减弱”)。可见,大鼠胃动力受LHA的调控。(3)为探讨NAc-LHA通路对大鼠胃动力的调控,研究人员随机选取32只大鼠,分为4组,分别对大鼠NAc进行以下处理:生理盐水(NS)组、orexin-A组、SB(OX1R拮抗剂)组、orexin-A+SB组,测定大鼠胃排空程度及胃酸分泌量,结果如图2、3。①该实验中,接受到SB的大鼠有只,进行此设计的目的是②该实验结果表明23.下图1是QuickChange定点突变技术及副反应的示意图,其中的F和R代表引物,其上含有突变的碱基序列。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PCR反应体系进行时,除需要加入引物F和引物R、原始质粒、缓冲液外,还需加入的物质有。(2)已知DpnI酶是一种限制酶,能特异性识别腺嘌呤甲基化的GATC序列。由图可知,在原始质粒上有(选填“0”“1”或“很多”)个DpnI酶的切割位点。为成功获得带缺刻突变质粒,应对来自大肠杆菌的原始质粒进行的处理是。(3)图中的DH5a细胞是处于的大肠杆菌,对带缺刻突变质粒进行修复时需要添加酶。图中副反应发生的原因是新链退火时,两条新链互补配对,互为复制的,扩增出非目的片段。该技术除了图示副反应外,还存在的不足是。(4)研究人员对QuickChange定点突变技术进行了改进,在两个PCR体系中分别加入单引物F或R,具体过程下图2。①单引物PCR1过程中,假设原始质粒有n个,每循环一次产生个双链DNA,循环30次需要个引物F。②与QuickChange定点突变技术相比,单引物PCR除了能解决第(3)问中的不足,还存在的优点是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解析】【解答】A、蛋白质结构具有多样性,核酸的结构也具有多样性,其多样性的原因是其中碱基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蛋白质和核酸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了其功能的多样性,A正确;
B、糖原的分子结构与支链淀粉相似,主要存在于肝和肌肉中,分别为肝糖原和肌糖原,其中肝糖原可直接分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中,B正确;
C、ATP和NADPH组成元素相同,都是C、H、O、N、P,均能为细胞代谢,如暗反应过程提供能量,C正确;
D、糖皮质激素为固醇类激素,为小分子,而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为大分子激素,它们都由内分泌腺分泌,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蛋白质是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链,肽链再折叠盘曲形成的,分为一、二、三、四级结构。核酸的结构是两条链的反向双螺旋结构,每条链由核苷酸通过磷酸键连接,两条链之间由氢键连接。
糖原的分子结构与支链淀粉相似,主要存在于肝和肌肉中,分别为肝糖原和肌糖原。2.【答案】C【解析】【解答】A、核糖体是以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A错误;
B、纤毛虫是动物和病毒最主要的区别是有无细胞结构,B错误;
C、纤毛虫和氯病毒必须从外界获取营养物质,属于异养型,C正确;
D、纤毛虫细胞内既含有DNA又含有RNA,彻底水解后得到5种含氮碱基,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3.【答案】D【解析】【解答】A、信号肽是一小段氨基酸序列,通过疏水性相互作用与新合成的多肽连接,A错误;
B、信号肽是通过信号识别颗粒与内质网膜上的对应受体结合,然后将新合成的多肽引导进入内质网腔,B错误;
C、信号肽序列被水解发生在内质网腔,C错误;
D、某些细胞内蛋白的合成也需要信号肽,例如载体蛋白,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核糖体与由蛋白质的信号肽结合,信号识别颗粒识别信号肽,再与内质网上信号识别受体结合,再与信号识别颗粒结合,切除信号肽,与信使RNA结合,形成肽链进入内质网,形成折叠的蛋白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再到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对其进行进一步加工,然后形成囊泡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消耗的能量由线粒体提供。4.【答案】A【解析】【解答】A、实验开始时逐渐增强有效刺激强度,但神经干动作电位不会增大,A正确;
B、实验结果表明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变大,且传导速度加快,B错误;
C、牛蛙坐骨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的产生所需的阈电位强度逐渐增强,C错误;
D、布比卡因影响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是由钠离子内流引起的,因此可能通过改变钠离子通道的蛋白构象而发挥作用,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坐骨神经由多种神经纤维组成,在一定范围内改变刺激强度会改变被兴奋的神经根数,它们叠加到一起的动作电位幅值就会改变,因此在阈刺激的基础上依次施加由弱到强的电刺激,当动作电位幅值不再随刺激增强而增大时,刺激强度即为最大刺激。
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大量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而在神经元之间以神经递质的形式单向传递。5.【答案】B【解析】【解答】A、计算有丝分裂指数需统计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计算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不需要统计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A错误;
B、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随着锶(Sr2+)浓度的上升而增大,说明Sr2+可诱导根尖分生区细胞出现程度不同的染色体断裂,进而形成微核细胞,B正确;
C、低浓度的锶(Sr2+)促进细胞分裂,且图1表明有丝分裂指数随着锶离子浓度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因此锶离子的浓度与其对细胞分裂的抑制作用不是正相关,C错误;
D、剪取根尖放入卡诺氏液浸泡后用75%酒精冲洗,是为了固定细胞的形态,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分析曲线图可知,低浓度的锶(Sr2+)促进细胞分裂,高浓度的锶(Sr2+)抑制细胞分裂;锶(Sr2+)使机体出现微核细胞和染色体畸变的细胞数目增加,且浓度越大,影响越大。6.【答案】C【解析】【解答】A、醋酸杆菌对氧气敏感,属于好氧型微生物,A错误;
B、适当增大培养液中醋酸杆菌密度,有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但过大,反而效果不理想,B错误;
C、为方便观察,最好将普通载玻片换成单凹面载玻片使光线聚集某部位,C正确;
D、进行本实验时,需要考虑醋酸杆菌培养液的浓度,否则会影响醋酸杆菌的生长,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将普通载玻片换成单凹面载玻片使光线聚集某部位有利于观察到醋酸杆菌聚集到照光的部位。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的过程。呼吸作用指生物体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7.【答案】D【解析】【解答】A、由题图可知,I1是O型血,基因型为Hhii,I2是B型血,基因型为HhIBi,Ⅲ1和Ⅲ2分别为AB型和O型血,Ⅱ6为孟买型基因型为hh__,Ⅲ1和Ⅲ2基因型分别为HhIAIB、Hhii,Ⅱ5的基因型为HHIBi和HhlBi或HHIAi和HhlAi,A错误;
B、I1基因型为Hhii,I2的基因型为HhIBi,再生一个O型血H_ii概率为34×12=38,B错误;
C、Ⅱ3为孟买型,基因型为12hhii和12hhIBi,因此Ⅱ3产生含有i基因的配子概率为12+12×12=34,C错误;
8.【答案】D【解析】【解答】A、通过有性生殖得到的子代体细胞不一定含同源染色体,如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的雄蜂体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A错误;
B、生物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也可能含同源染色体,如四倍体马铃薯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含有同源染色体,B错误;
C、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的片段拼接不一定是基因重组,若是不对等片段的拼接,则导致的是染色体变异,C错误;
D、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联会的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能发生联会是同源染色体的基本特征,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形态、结构、大小都相同,在联会时期两两配对的两条染色体被称为同源染色体。
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①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②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此外,某些细菌(如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和在人为作用(基因工程)下也能产生基因重组。9.【答案】B【解析】【解答】A、作用于细胞膜受体的激素,均为亲水性激素。作用于细胞内受体的激素,均为亲脂性激素,A正确;
B、激素作用于受体后,会通过调节不同的信号转导通路来实现其生物学效应,B错误;
C、肾上腺素的化学本质是氨基酸衍生物,由酪氨酸经反应形成,C正确;
D、不同的激素作用于同一细胞可能引发相同的生理效应,如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都能提高细胞代谢,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高中生物激素调节是一种细胞内外环境机制,通过激素来协调调节身体内外环境的变化。激素的化学本质有的是蛋白质,有的是脂质,有的是氨基酸类衍生物,脂质类激素的受体在细胞膜上。激素作用于受体后,会通过调节不同的信号转导通路来实现其生物学效应,这些通路包括G蛋白偶联受体通路、酪氨酸激酶信号通路和细胞核转录因子信号通路等。10.【答案】C【解析】【解答】A、小型寿命短的物种生殖力强但存活率低,亲代对后代缺乏保护,因而更容易出现种群数量的大幅度变化,一般不会灭亡;而大型寿命长的物种生殖力弱但存活率高,亲代对后代有很好的保护,但会种群衰落,甚至灭亡,A错误;
B、个体大、出生率低、生长慢、成熟晚的生物种群数量更不容易发生巨幅波动,B错误;
C、整体来看,随着海拔和纬度的增高,温度逐渐降低、降水量下降,因此,物种多样性随海拔升高而逐渐降低,随纬度增高而逐渐降低,C正确;
D、局域来看,河流入海口物种多样性多于远洋海域,主因是近海生态环境较好,有利于物种多样性增加,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物种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物种多样性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指一定区域内的物种丰富程度,可称为区域物种多样性;其二是指生态学方面的物种分布的均匀程度,可称为生态多样性或群落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衡量一定地区生物资源丰富程度的一个客观指标。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基本包括3个方面,即生物种类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小型寿命短的物种通常个体小,寿命短,生殖力强但存活率低,亲代对后代缺乏保护;大型寿命长的物种通常个体大,寿命长,生殖力弱但存活率高,亲代对后代有很好的保护。11.【答案】A【解析】【解答】A、轻度火烧可以清除林下的凋落物,使乔木种子更容易接触到土壤,从而提高发芽率,A正确;
B、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占比并不会随林火干扰强度增大而上升,而是会随着林火干扰强度的增大而下降,B错误;
C、探究凋落物是否被土壤微生物分解时并不需要用火烧土壤,因为火烧会破坏土壤中的微生物,从而影响实验结果,C错误;
D、重度林火对生物多样性直接价值影响小于间接价值,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体现在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三个方面。这些价值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并强调了其在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中的不可或缺的地位。12.【答案】B【解析】【解答】A、制作果酒果醋利用的是微生物的胞内酶,腐乳利用的是微生物的是胞外酶(主要是毛霉分泌的蛋白酶),A错误;
B、用果酒制作果醋时可以通过加糖和醋酸菌,增加原料和菌种数量提高产量,B正确;
C、制作果酒时应快速拧松瓶盖放气,主要是为了放出发酵过程产生的气体,防止发酵液溢出,C错误;
D、泡菜发酵后期乳酸菌数量下降主要因为乳酸的含量增加,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胞内酶和胞外酶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的合成部位、作用以及作用环境。合成部位:胞内酶在细胞内的核糖体上合成,而胞外酶在细胞外的核糖体上合成;作用:胞内酶主要在细胞内起催化作用,涉及细胞代谢的调节,例如线粒体上分布的三羧酸循环酶系和氧化磷酸化酶系,以及内质网上的蛋白质合成酶系;胞外酶则主要在细胞外起作用,可以游离状态存在于细胞质中,或在细胞外表面或细胞外质空间,能够促进营养物质的分解和吸收,例如消化液中的酶。
果酒发酵过程中拧松瓶盖的目的是释放二氧化碳,在果酒发酵后期,瓶内的有机物减少,酒精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减少,所以拧松瓶盖的间隔时间可延长;
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13.【答案】B【解析】【解答】A、中华猕猴桃和狗枣猕猴桃存在生殖隔离,不宜使用杂交育种方法培育新品种,A正确;
B、获得原生质体的方法是酶解法,但随着酶解时间的延长,原生质体的产量会下降,原生质体的产量与酶解时间不是正相关的关系,B错误;
C、高尔基体与细胞壁形成有关,因此,发生融合后的原生质体中高尔基体的活动比较旺盛,C正确;
D、体细胞杂交培育出的猕猴桃新品种是异源多倍体,其育种原理属于染色体变异,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植物的体细胞杂交是将不同植物的细胞通过细胞融合技术形成杂种细胞,进而利用植物的组织培养将杂种细胞培育成多倍体的杂种植株。植物体细胞杂交依据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14.【答案】D【解析】【解答】A、我国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实行标识制度,在标签上注明原料来自转基因生物,并且在说明书中注明转基因生物的原料来源,但没有必须在标签上警示性注明可能的危害,A错误;
B、生殖性克隆人不能丰富人类基因的多样性,B错误;
C、基因编辑技术可以通过基因敲除、插入等对基因进行改造,但是不能用于完美试管婴儿,C错误;
D、针对转基因技术的应用,我国的方针是研究上要大胆,推广上要慎重,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技术是应用自然科学及工程学的原理,依靠微生物、动物、植物细胞及其产生的活性物质,作为某种化学反应的执行者,将原料加工成某种产品来为社会服务的技术。随着生物技术的进步,它带来了一些安全与伦理学方面的问题,如基因污染(污染传统作物、污染自然界基因库、影响自然界生态平衡)、转基因食品(如破坏生物基因,产生新的毒素)、基因治疗疾病的不确定性(疗效不显著、未来如何尚未知)、生物的异种移植(是否因器官移植产生跨物种感染)、生物武器带来的恐慌与危险等;人类基因组测序、克隆人的出现等也会带来伦理学问题。15.【答案】B【解析】【解答】A、基因一般是指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不需要完整DNA序列,A错误;
B、真核生物基因中的内含子属于基因的编码区,虽不能编码蛋白质但有遗传效应,B正确;
C、基因的一条链上相邻两个碱基之间的五碳糖与磷酸之比为1:1,C错误;
D、艾滋病病毒感染机体后发生逆转录过程后整合到人体的DNA上,其遗传位置随人体DNA进行复制、转录和翻译,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基因(遗传因子)是遗传的物质基础,是DNA(脱氧核糖核酸)分子上具有遗传信息的特定核苷酸序列的总称,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内含子是真核生物细胞DNA中的间插序列,这些序列被转录在前体RNA中,经过剪接被去除,最终不存在于成熟RNA分子中。16.【答案】C,D【解析】【解答】A、A兔作为对照,不需要为维持抗体水半血进行多次注射抗原,A错误;
B、抗体产生水平与接种抗原剂量有关,接种抗原剂量增加,会引起更强烈的免疫反应,B错误;
C、B兔与C兔交换血清是为了降低其体内抗体水平,进而对免疫系统造成一定的刺激,C正确;
D、由乙组实验可知,免疫系统可通过感知较低抗体水平,进行反馈调节使抗体水平急剧上升,这属于负反馈调节,D正确。
故答案为:CD
【分析】免疫调节是指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维持自身生理动态平衡与相对稳定的生理功能。免疫调节是指免疫系统中的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之间,以及与其它系统如神经内分泌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免疫应答以最恰当的形式使机体维持在最适当的水平。免疫系统的功能主要有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和免疫自稳。免疫防御是免疫系统最基本的功能,是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异常时,免疫反应过强、过弱或缺失,可能会导致组织损伤或易被病原体感染等问题。免疫自稳是指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若该功能异常,则容易发生自身免疫病。免疫监视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17.【答案】A,C【解析】【解答】A、可采用梯度离心、紫外线短时间照射和化学物质处理等方法,在没有穿透卵母细胞透明带的情况下去核或使DNA变性,A正确;
B、直接将供体细胞注入去核卵母细胞无法提高移植成功率,B错误;
C、克隆动物的细胞核的遗传物质全部来自于供体,细胞质的遗传物质来自提供去核卵细胞的受体,因此克隆动物的遗传物质几乎全部来自供体,C正确;
D、从动物囊胚中提取滋养层细胞测定克隆动物的基因型并预测其性状,D错误。
故答案为:AC
【分析】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是将动物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去核的卵母细胞中,使这个重新组合的细胞发育成新胚胎,继而发育成动物个体的技术。哺乳动物核移植可以分为胚胎细胞核移植和体细胞核移植。核移植是将供体细胞核移入去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后者不经精子穿透等有性过程即可被激活、分裂并发育,让核供体的基因得到完全复制,培养一段时间后,再把发育中的卵母细胞移植到动物体内的方法。利用核移植技术克隆动物时,其基本操作为获取去核卵细胞→构建重构胚→激活重构胚→胚胎移植→获得克隆个体。18.【答案】C【解析】【解答】A、藤壶附着于海边岩石上生活,因此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不适用标记重捕法,可以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A错误;
B、光热等非生物因会影响藤壶的生长速度,B错误;
C、分析图中藤壶的生长速度可以抑制星状小藤壶的生存,C正确;
D、图中的曲线代表的是藤壶的生长速度,不是藤壶的种群数量,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种群数量的常用调查方法如下有①标志重捕法: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再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估算种群密度;适用于活动范围广、活动能力强的动物。②样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算每个样方内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算值;适用于植物和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的动物。
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调查动物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天敌、食物、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19.【答案】(1)Ⅰ、Ⅲ;电子与NADP+和H+结合在酶的催化下形成NADPH;水(2)随着生长时间的延长,银杏叶片汇总叶绿素含量持续升高;第二生长季节的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第一生长季节,但光合速率低(3)差速离心;细胞质基质;光照;水的光解、产生氧气;限制第二生长季节银杏叶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原因是电子传递速率下降,光反应速率下降【解析】【解答】(1)光合色素能吸收光能,据图可知I、Ⅲ能吸收光能,说明其含有光合色素,因此光合色素存在于I、Ⅲ等结构上。I、Ⅲ所吸收的光能将一些光合色素中的高能电子激发出来。这些高能电子经过一系列传递后,与水光解产生的H+、以及暗反应产生的NADP+结合在酶的催化下形成NADPH。观察题图可知,失去电子的色素最终从水中夺取电子后,参与光反应。
(2)实验目的是探究大气CO2浓度上升对银杏叶片光反应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是CO2浓度高低和处理时间长短,实验结果显示在第1生长季的前20天,银杏叶片净光合速率增加,叶绿素含量增加,则据此推测,此时导致银杏叶片净光合速率增加的原因是随着生长时间的延长,银杏叶片总叶绿素含量持续升高,进而引起总光合速率上升,同时CO2浓度上升促进了暗反应进而促进了光合速率的增加。结合图示可知,第2生长季的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第1生长季,但光合速率反而下降,因此叶绿素含量不是限制第2生长季银杏叶片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
(3)①制备离体叶绿体时,称取处于两个生长季的银杏叶片各10g,剪碎,加入适量冷提取剂进行研磨后,过滤至离心管中,进行差速离心,获取离体叶绿体的悬浮液,置于冰浴中备用,此时所用缓冲溶液的浓度与②细胞质基质相当,这样可以保证叶绿体的正常形态和功能。
③测定希尔反应活力时,将两种希尔反应体系置于叶绿体工作所需的光照条件下,④离体叶绿体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水的光解、产生氧气。本实验中需要设置不同二氧化碳浓度条件下的希尔反应。
⑤在高CO2浓度条件下,与第1生长季相比,第2生长季希尔反应活力降低;可推测限制第二生长季节银杏叶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原因是电子传递速率下降,光反应速率下降
【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强度、CO2浓度、水分供给、温度、酸碱度等。
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二者的区别:1、光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片层结构薄膜,暗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2、光反应的条件是需要:光照、酶、色素、水、ADP、Pi等;暗反应的条件是:ATP、CO2、C5、酶、[H]。3、光反应的产物是:ATP、[H]和O2,暗反应的产物是:糖类、水、ADP、Pi和C5。4、光反应的物质变化是:①水在光下分解成[H]和O2。②ADP和Pi在酶的催化下将光能储存在ATP中。暗反应的物质变化是:①CO2的固定:即CO2与C5结合生成2个C3。②C3还原生成糖类和C5。5、在光反应阶段的能量变化是:光能→ATP、[H]中活跃的化学能。在暗反应阶段的能量变化是:ATP、[H]中活跃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光反应与暗反应的联系是:①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ATP和[H]。暗反应产生的ADP和Pi、NADP+等为光反应合成ATP、NADPH提供原料。20.【答案】(1)协调和自生;初生演替;流动沙地上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过;土壤条件不断变化为新植物的出现创造条件(2)四角和中心;先增加后减少;种间竞争和捕食;先增加后减少再趋于不变;8;57(3)生态系统的结构或功能包括哪些?生态系统是如何维持稳定的?【解析】【解答】(1)研究人员在流动沙地上扎设1m×1m的麦草方格沙障,并种植旱生灌木进行防风固沙,还利用油蒿、柠条等多种沙生植物改善荒漠土壤条件,该设计中选择了适应当地生态条件的旱生植物,且注重了多种植物种类的同时种植,因此该设计中主要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和自生原理。在该地荒漠化防治过程中,由于人为因素的作用,使得当地的群落发生了演替,由于这种演替发生在流动沙地上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过的情况下,因此该群落发生的演替类型是初生演替。随固沙年限的增加,固沙植被区的优势植物种发生着更替,这是由于土壤条件不断变化为新植物的出现创造条件,因而发生了优势取代,即发生了群落演春。
(2)研究人员在对蚂蚁类群组成研究时,由于蚂蚁体型微小,活动能力弱,因而可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在每个样区布设10m×10m的大样方1个。在每个大样方内,再采用五点取样法在大样方内的四角和中心等五处布设5个2m×2m小样方。在每个小样方内使用便携式工具对蚂蚁进行搜索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
①结合调查数据可以看出,蚂蚁类群组成中蚂蚁密度随固沙时间呈现的变化趋势为先增加后减少。在固沙57年的植被区,蚂蚁密度达到最小,该现象发生的原因主要受到种间因素,如种间竞争和捕食等的影响。
②蚂蚁类群数随固沙时间呈现的变化趋势为先增加后减少再趋于不变。在表中的固沙年数内,蚂蚁类群内部的竞争在固沙8年达到最大,因为此时的蚂蚁个体数目达到最多;蚂蚊类群在固沙57年数量最少,说明蚂蚁类群在与其他物种的竞争中处于弱势,即蚂蚁类群与其他生物之间的竞争在固沙57年达到最大。
(3)各个固沙植被区的植被和蚂蚁等动物的生命活动也影响着土壤的理化性质。这表明,生物学的研究不能停留在种群和群落水平,还需要考虑无机环境的因素,即需要将群落及其环境作为整体进行研究,从新的视角,即生态系统的视角出发,例如:生态系统的结构或功能包括哪些?生态系统是如何维持稳定的?
【分析】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存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21.【答案】(1)BDNF基因;前膜和后膜的TrkB受体;磷酸化(2)①②④(3)突触数量及突触上N-甲基-天冬氨酸受体和谷氨酸受体的数量;基因转录出的IncRNA数量多,抑制了核糖体的产生。;更多的核仁纤维蛋白和rRNA结合;在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的蛋白质【解析】【解答】(1)结合图示可知,运动应激后,调节因子能增加BDNF基因的表达量,以实现突触重构,促进学习和记忆。具体过程为:BDNF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以胞吐的方式从突触前膜释放后,作用于前膜和后膜的TrkB受体,并诱导其发生磷酸化,进而影响突触的传递效能,提高了突触传递效率,增强了学习能力。
(2)当BDNF基因发生甲基化后,机体的基因表达和表型会发生可遗传的变化,这属于表观遗传,其具体表现为:
①BDNF基因发生甲基化后,其转录和翻译过程产生的BDNF减少,进而使得突触前膜释放的与学习和记忆有关的神经递质减少,①正确;
②BDNF蛋白还能促进突触后膜上MAPK和IP3-K的受体增多,但相关基因甲基化后会引起突触后膜上MAPK和IP3-K的受体减少,②正确;
③BDNF基因发生甲基化后,其中的碱基排列顺序没有发生改变,即与BDNF基因保持一致,③错误;
④由于甲基化抑制了基因的表达过程,据此可推测,由甲基化的BDNF基因转录出的mRNA数减少,④正确。
(3)①由图2可知,多重刺激前后的突触的变化表现在突触数量及突触上N-甲基-天冬氨酸受体和谷氨酸受体的数量的变化,即突触传递效率的高低与突触数量以及突触上N-甲基-天冬氨酸受体和谷氨酸受体的数量有关。未受刺激时,突触传递效率低的根本原因是基因转录出的IncRNA数量多,使核糖体产生少,进而抑制了相关受体蛋白的合成。
②与未受刺激时相比,受多重刺激时核仁内发生的典型变化是基因转录出的IncRNA数量少,更多的核仁纤维蛋白和rRNA结合,因而在细胞质基因中能形成足够的多聚核糖体,进而可在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的蛋白质,提高学习记忆能力。
【分析】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叫作表观遗传。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兴奋传至轴突末端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并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使突触后膜电位发生变化,引起突触后膜所在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22.【答案】(1)分级;MCH、Orexin-A;化学(2)突触小泡、细胞质基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