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5:文言文阅读(考题猜想)一、(24-25高一上·安徽芜湖·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小题。材料一: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摘编自《荀子·劝学》)材料二: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懒营馔,欲暖而惰裁衣也。有客难主人曰,吾见强弩长载,诛罪安民,以取公候者有矣;文义习卖,匡时富国,以取卿相者有矣;学备古今,才兼文武,身无禄位,妻子饥寒者,不可胜数,安足贵学乎?”主人对曰:“夫命之穷达,犹金玉木石也;修以学艺,犹磨莹雕刻也。金玉之磨莹,自美其矿璞,木石之段块,自丑其雕刻;安可言木石之雕刻,乃胜金玉之矿璞哉?不得以有学之贫贱,比于无学之富贵也。且负甲为兵,咋笔为吏,身死名灭者如牛毛,角立杰出者如芝草;握素披黄,吟道咏德,苦辛无益者如日蚀,逸乐名利者如秋荼,岂得同年而语矣。且又闻之:生而知之者上,学而知之者次。所以学者,欲其多知明达耳。必有天才拔群出类为将则暗与孙武吴起同术执政则悬得管仲子产之教。虽未读书吾亦谓之学矣。今子即不能然,不师古之踪迹,犹蒙被而卧耳。(摘编自《颜氏家训·勉学》)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必有天才A拔群B出类C为将D则暗与孙武吴起E同术F执政G则悬得管仲子产之教【答案】ACF【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如果说一定有天才的话,那就是出类拔萃的人,如果他们做将领便暗合了孙武、吴起的军事谋略;如果执政先天就凭空获得管仲、子产那样的政治素养。“必有天才”是动宾结构,“有”是谓语动词,“天才”是宾语,故在A处断开;“拔群出类”是后置定语,修饰“天才”,“拔群”“出类”并列词语,中间不断开,故在C处断开;“为将则暗与孙武吴起同术”“执政则悬得管仲子产之教”两句句式相似,结构相同,“为将”“执政”都是动宾结构,“则”承接前面的因引出结果,中间不断开,“暗与孙武吴起同术”“悬得管仲子产之教”都是动宾结构,句式一致,中间不断开,故在F处断开。故选ACF。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与“是犹求饱而懒营馔”两句中的“而”意思不同。B.“𫐓使之然也”的“𫐓”与“不如薄伎在身”的“伎”都是通假字。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的“水”和“有客难主人曰”的“难”都活用作动词。D.“所以学者,欲其多知明达耳”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两句中的“所以”意思相同。【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和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正确。“而”,表并列/表转折。句意: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这就好像想饱餐却懒得做饭。B.正确。“𫐓”,通“煣”,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句意:这是由于火烤使它弯曲变成这样。“伎”,通“技”,技术。句意:不如薄技在身。C.正确。“水”,名词作动词,游泳。句意: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难”,形容词作动词,为难,质问。句意:有客人质问我说。D.不正确。“所以”,……的原因/用来……的。句意:人学习的原因是希望增加智慧,通达事理罢了。/老师是用来传授道、教授学业、解除疑惑的人。故两句中“所以”意思不同。故选D。3.下列对文中语句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河,古代指长江黄河。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B.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晚期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与“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句式不同。D.“六经”指六部先秦古籍,依次为《诗经》《尚书》《礼记》《周易》《乐经》《春秋》。【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辨析特殊句式的能力。C.句式相同,都是定语后置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中“利”是定语,修饰“爪牙”,“强”是定语,修饰“筋骨”,“之”,在此处是定语后置句的标志;“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中“易”是定语,修饰“伎”,“之”,在此处是定语后置句的标志。句意:蚯蚓没有锋利的牙齿,强健的筋骨。/容易学习而又值得推崇的技艺,莫过于读书了。故选C。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在《劝学》中认为,客观条件的好与坏不是学习的决定因素,关键在人的主观能动性。B.材料二中,面对学习无用的看法,主人认为不能将无学问的富贵之人与有学问的贫贱之人相比较。C.材料二中,主人认为如果有天才,不读书就具备了孙武、管仲一样的才能,那么他们也是有学问的人。D.两则材料的主旨都是劝勉学习,论述的角度也高度一致,既有学习的意义,也有学习的方法、态度。【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也有学习的方法”错误。材料二没有论述学习方法,主要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的真正意义。故选D。5.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今子即不能然,不师古之踪迹,犹蒙被而卧耳。【答案】现在你如果不能做到这样,又不去效法古人的所作所为,就像蒙着被子睡觉罢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即”,如果;“然”,这样;“师古”,效法古人,学习古人。6.学习具有哪些意义?请结合两则材料作简要概括。【答案】①增长知识,弥补自身不足;②增长智慧,通达事理,使行为没有过错;③通过学习可以掌握谋生的技能。【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信息,归纳要点的能力。①根据材料一第三段可知,通过列举生活中的例子,说明“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的道理。学习可以使人增长知识,弥补自身不足;②根据材料一“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可知,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学习可以让人增长智慧,通达事理,使行为没有过错;③根据材料二“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可知,通晓《六经》的旨意,涉猎百家著述的人,即使不能增强道德修养,砥砺世风习俗,仍算有一项才能,可借此自谋生计。强调学习可以让人掌握谋生的技能。参考译文:材料一: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斧锯加工就能取直,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得洪亮,可是听的人在远处也能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从这里兴起;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从这儿产生;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道德,精神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连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 (摘编自《荀子·劝学》)材料二:通晓《六经》的旨意,涉猎百家著述的人,即使不能增强道德修养,砥砺世风习俗,仍算有一项才能,可借此自谋生计。父亲兄长不能长期依赖,家乡邦国不能常保无事,一旦流离失所,没有人庇佑保护时,就得靠自己了。俗话说:“积蓄千万财产,不如薄技在身。”容易学习而又值得推崇的技艺,莫过于读书了。世人不管愚蠢还是聪明,都希望认识的人多,见识的事广,却不肯读书,这就好像想饱餐却懒得做饭,想身暖却懒得裁衣一样。有客人质问我说:“我看见手持强弓长戟,讨伐罪人,安抚百姓,以此取得公侯爵位的人是有的;阐释文章义理,研习吏道,匡正时代,使国家富强,以此博取卿相职位的人是有的;而学问贯通古今,才能兼备文武,却没有官禄爵位,妻子儿女挨饿受冻的人却数不胜数,又哪里值得推崇学习呢?”我回答他说:“人的命运坎坷还是显达,就好像金玉木石;研习学问和技艺,就好像琢磨与雕刻的手艺。金玉经过琢磨,比矿石、璞玉更美,一段一块的木、石,比经过雕刻的丑陋;怎么可以说经过雕刻的木、石,就胜过未经琢磨的矿石、璞玉呢?(所以)不能把有学问的贫贱之士和无学问的富贵之人相比。况且披起铠甲当兵的人,口含笔管充任小吏的人,身死名灭的人多如牛毛,超群出众的人少如灵芝;勤奋攻读,歌咏高尚品德,含辛茹苦而没有获得好处的人像日食那样少见,而闲适安乐、追名逐利的人却像秋荼那么多,二者怎么能相提并论呢?况且我又听说:生下来(不学)就知道的人是天才,通过学习才知道的人差了一等。人学习的原因是希望增加智慧,通达事理罢了。如果说一定有天才的话,那就是出类拔萃的人,(如果他们)做将领,便暗合了孙武、吴起的军事谋略;(如果)执政先天就凭空获得了管仲、子产那样的政治教养,即使他们没有读过书,我也认为他们是有学问的人。现在你如果不能做到这样,又不去效法古人的所作所为,就像蒙着被子睡觉罢了(什么也不知道了)。 (摘编自《颜氏家训·勉学》)二、(23-24高一上·山西阳泉·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7-小题。赤壁赋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7.下列句子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纵一苇之所如”中的“如”是“到,往”的意思,与《劝学》中“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中的“如”意思不同。B.“固一世之雄也”与《登泰山记》中的“此东海也”一样都是判断句。C.“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里的“下”和《劝学》中的“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中的“下”意义和用法不同。D.“凌万顷之茫然”与《师说》中“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的句式相同,都是宾语前置句。【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的理解能力。A.正确。到,往;比得上。句意:任凭一片苇叶似的小船随意漂浮。/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B.正确。句意:本来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这是东海。C.正确。名词作动词,攻下;名词作状语,向下。句意: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向上能够吃到尘土,向下能够喝到泉水。D错误。“凌万顷之茫然”为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凌茫然之万顷”;“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为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不知句读,不解惑”。句意:越过浩瀚无垠的江面。/不懂得文句知识,不能解决疑难问题。故选D。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壬戌之秋”中“壬戌”年指公元1082年,根据古代的干支纪年,可推知1083年是癸亥年。B.第二段作者用拟声、通感、侧面烘托的手法,把哀婉低回的箫声生动地再现到读者的眼前。C.第三段由景及人,追述曹操的功业,是为了表达对英雄的追思与崇敬之情,这与《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的作用一致。D.全文运用主客问答的方式,使行文结构波澜起伏,摇曳多姿,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因之得以层层展现、深层揭示。【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追述曹操的功业,是为了表达对英雄的追思与崇敬之情”错,第三段迫述曹操的功业,是为了表达像曹操这样的英雄人物也只是显赫一时,更何况平庸的自己呢?表现出对人生的短暂和人在历史长河中的渺小的悲叹。故选C。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答案】何况我与你在江中的小洲捕鱼砍柴,以鱼虾为伴,以麋鹿为友。【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渔樵”,名词作动词,打鱼砍柴;“侣、友”,意动用法,以……为伴侣,以……为朋友。10.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种种困难和挫折,人际矛盾、考试失利、老师批评、家长责备、同学议论、升学压力等等都会让我们非常痛苦和焦虑,请结合文本谈谈苏轼教会了你哪些应对这些问题的智慧。【答案】①苏轼对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的阐释告诉我们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困难和挫折,都是对自己的磨砺,压力也是动力。②“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告诉我们要做好自己,肯定自己,不盲目与别人对比。③“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告诉我们不要去过分追求能力之外的东西。④“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告诉我们要活在当下,珍惜拥有,不要为未来的不确定性而焦虑。【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思想观点的能力。①“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苏轼对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的阐释告诉我们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困难和挫折,都是对自己的磨砺,压力也是动力。②“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告诉我们不要盲目羡慕别人,要做好自己,肯定自己,不盲目与别人对比。③“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告诉我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就是一丝一毫也不要占有,不要去过分追求能力之外的东西。④“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告诉我们与其忧虑未来,担忧人生,不如好好欣赏眼前的美,要活在当下,珍惜拥有,不要为未来的不确定性而焦虑。参考译文: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劝酒,吟诵《明月》中“窈窕”这一章。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在斗宿与牛宿之间来回移动。月光下,白茫茫的雾气笼罩江面,天光、水色连成一片。任凭一片苇叶似的小船随意漂浮,越过浩瀚无垠的江面。浩浩淼淼(像长出羽翼一样)驾风凌空飞行,并不知道到哪里才会停栖,飘飘摇摇好像要离开尘世飘飞而起,羽化成仙进入仙境。在这时喝酒喝得非常高兴,打着节拍唱起歌来。歌中唱到:“桂木船棹啊香兰船桨,击打着月光下的清波,在泛着月光的水面逆流而上。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眺望美人(君主)啊,却在天的另一方。”有会吹洞箫的客人,配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的声音呜呜咽咽:有如哀怨有如思慕,既像啜泣也像倾诉,余音在江上回荡,像细丝一样连续不断。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为之饮泣。我的神色也愁惨起来,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客人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苍苍。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首尾相连延绵千里,旗子将天空全都蔽住,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本来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而现在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中的小洲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样渺小。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的没有穷尽。想要携同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知道上面这些想法不能一下子实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我问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江水总是不停的流逝,但它们并没有流走;月亮总是那样有圆有缺,但它终究也没有增减。可见,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同我们来说都是永恒的,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听到便成了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这是大自然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客人高兴地笑了,洗净酒杯重新饮酒。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盘子杂乱一片。大家互相枕着垫着睡在船上,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的曙光。三、(23-24高二下·浙江嘉兴·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11-15小题。材料一:辽东朱孝纯子颖知泰安府之二年,境内既治无事,作楼于居室之东,曰:晴雪之楼。又一年,馀①自京师来游泰山,偕子颍登其上。思昔子颍西在巴、蜀,以军兴②使云南永昌,后又逾美诺之岩,入小金川③之阻,冰雪所冱④,师旅所屯,往来常数千里。今年贼起泰安邻郡,子颖最先造大府⑤暮,为出方略,亲战临清城下,巨炮越头上,手射毙贼首一人,率士入城,遂定馀孽。馀诚伟其气,然方其出入险难之地,履锋镝之所交,忠谋勇气,谊不顾己,固不知复有燕游之乐。及事定时夷,口不言功伐,萧条登眺,澹若无为。此所挟持,盖过人益远矣。馀驽怯无状,又方以疾退,浮览山川景物,以消其沉忧。与子颖仰瞻巨岳,指古明堂之墟,秦、汉以来登封之故迹;东望汶源西流,放乎河济之间、苍莽之野;南对徂徕、新甫,思有隐君子处其中者之或来出。慨然者久之,又相视而笑。馀之来也,大风雪数日。崖谷积满,霁日照临,光晖腾映。是楼之名若独为馀今日道也然则楼之记非馀而孰宜为?乾隆三十八年十月,作楼始成。三十九年十二月,桐城姚鼐记。(选自姚鼐《晴雪楼记》)材料二: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节选自姚鼐《登泰山记》)[注]①馀,同“余”。②军兴,战争爆发。③小金川,河名,在四川省西部。④迈,冻结。⑤大府,指总督或巡抚。1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是楼之名A若独B为馀C今日道也D然则楼E之记F非G馀H而孰宜为?【答案】ADF【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这晴雪楼的名字,好像只是为我今日的到来诉说。既然这样,那么关于晴雪楼这篇文章,除了我还有谁适合写呢?“是楼之名”偏正短语做主语,表强调,其后A处可断开;“若独为馀今日道也”“也”是句尾助词,“然则”是句首连接词,应在D处断开;“非……为”意思是“不是……呢”,固定结构,反问句,F处断开。故选ADF。1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手,名词用作状语,与《赤壁赋》“顺流而东也”中的“东”用法不同。B.伐,功也,指功勋、功业,与成语“伐功矜能”中的“伐”词义不相同。C.封,指帝王筑坛祭天地及四方山岳之神,这里指泰山封禅,以报天之功。D.居,指停留、停息,与《小石潭记》“不可久居”中的“居”词义不同。【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和一词多义的掌握能力。A.正确。名词用作状语,亲手/名词作动词,东下。句意:他亲手射杀一位贼人首领。/沿长江顺流东下。B.正确。名词,功勋、功业/动词,夸耀。句意:却不说自身功劳。/夸耀自己的功劳和才能。C.正确。D.错误。两者意思相同,都是“停留、停息”的意思。句意: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不可以很久停留。故选D。1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姚鼐同朱子颖同登泰山,来到朱子颖担任泰安知府时兴建的晴雪楼,恰逢风雪后放晴,觉得“晴雪”之名十分应景。B.姚鼐与朱子颖仰望巨岳,指点旧迹,远眺河山,泰山风光令二人浮想联翩,感慨不已,产生在泰山隐居的想法。C.姚鼐从京城冒着风雪,历经数县,赶来泰安,登山时,云雾障目,冰雪溜滑:可见登山之不易以及内心之坚定。D.姚鼐与朱子颖从南麓登泰山,沿着中谷,越过中岭,又循着西谷,到达山巅,与古人沿东谷登山的路径不一样。【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产生在泰山隐居的想法”错误,原文是“思有隐君子处其中者之或来出”,想象着有隐士在其中或者从那里来,不是自己想在此隐居。故选B。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馀驽怯无状,又方以疾退,浮览山川景物,以消其沉忧。(2)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答案】①我驽钝(才能低下)胆小,没有功绩,又正好因为疾病退休(辞官、引退),暂时游览山川景物,来消解自己的深沉忧愁。②逐渐看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掷具一样的立着的东西,那是山峰。【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驽”,驽钝,才能低下;“无状”,无功绩;“方”,正好;“浮”,暂时的。(2)“稍”,逐渐;“……者……也”,表判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数十立白若樗蒲者”。15.材料一中,姚鼐认为朱子颖远超他人的事迹有哪些?【答案】①在巴蜀时,朱子颖出使云南永昌,越过美诺岩,进入小金川,出入险难之地。②朱子颖最先拜访总督,出谋划策,亲手射毙贼首,率领士兵进城,平定泰安邻郡贼患余党。③平定混乱后,不夸耀功劳。【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由“昔子颍西在巴、蜀,以军兴使云南永昌,后又逾美诺之岩,入小金川之阻,冰雪所冱,师旅所屯,往来常数千里”可知在巴蜀时,朱子颖出使云南永昌,越过美诺岩,进入小金川,出入险难之地。由“今年贼起泰安邻郡,子颖最先造大府暮,为出方略,亲战临清城下,巨炮越头上,手射毙贼首一人,率士入城,遂定馀孽”可知朱子颖最先拜访总督,出谋划策,亲手射毙贼首,率领士兵进城,平定泰安邻郡贼患余党。由“及事定时夷,口不言功伐,萧条登眺,澹若无为”可知平定混乱后,不夸耀功劳,萧然洒脱登高远姚,安然自若好像无所作为。参考译文:材料一:辽东朱孝纯任泰安市知府的第二年,其填内已治理得井井有条,便在居室的东侧建造楼阁,命名为晴雪楼。又过了一年,我从京城来游历泰山,与子颍一起登泰山。回想从前子颍在巴蜀之时,因为征集财物以供军用去往云南永昌,后来又越过美诺(今指四川小金县)之山,进入小金川的险要地带,那里冰雪冻结,同时也是军队的驻扎之处,(从巴蜀到云南永昌)往来常常有几千里之远,今年贼寇在泰安的临近州郡兴起,子颍最先建造大府幕,(为了应对这种情况而)制定方法和谋略,亲自在临清城下作战。大炮从头顶掠过,他亲手射杀一位贼人首领,率领士兵进入城中,于是平定残余的寇贼。我实在是佩服他豪气冲天,然而当他出入于凶险艰难的地方,经历着战争的洗礼,忠心多谋勇武豪气,坚守道义不顾及自己,固然不知还有闲游的快乐,等到诸事安定时局平定,却不说自身功劳,萧然洒脱登高远姚,安然自若好像无所作为,凭借着这些,他大概超过常人很远了。我愚懦笨拙,行止无状,又刚因病辞官,游览山川景物,来消解内心深深的忧虑。与子颍仰望追慕大山,奔向古代帝王宣明政教,举行大典的荒地,秦、汉以来帝王登泰山祭祀天地的旧迹,向东望汶水西流,放眼于黄河,济水之间以及无边无际的原野,向南面对着徂徕,新甫,想象着有隐士在其中或者从那里来,感慨良久,又相视而笑。我来的时候,有大风雪多日,山崖山谷都积雪满满,晴日照耀,光芒四下跳跃辉映,这晴雪楼的名字,好像只是为我今日的到来诉说。既然这样,那么关于晴雪楼这篇文章,除了我还有谁适合写呢?乾隆三十八年十月,晴雪楼刚建成,三十九年十二月,桐城人姚鼐记述。(选自姚鼐《晴雪楼记》)材料二: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长清两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越过长城的城墙,到了泰安。这月丁未日,我同知府朱孝纯字子颍的从南面的山脚上山。四十五里长的路上,都是石头砌的台阶,有七千多级。泰山正南面有三个山谷。(其中)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我起初沿着中间的山谷进山,走了一小半段,越过中岭,又沿着西面的山谷走,就到了山顶。古时候登泰山,是沿着东面的山谷进去,路上有个天门。这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我没有到过那里。现在(我)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有山崖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人们都叫它天门。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戊申这一天是月底,五更的时候,我和子颍坐在日观亭里,等待日出。这时大风扬起的积雪扑面打来。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弥漫,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骰子似的东西,那是山峰。天边的云彩形成一条线(呈现出)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的。太阳升上来了,红的像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有人说,这是东海。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到,有的没照到,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样子。(节选自姚鼐《登泰山记》)四、(24-25高一上·山西忻州·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16-20小题。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16.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烟涛微茫信难求
信:确实、实在
渌水荡漾清猿啼
渌:清澈B.失向来之烟霞
向来:原来
青冥浩荡不见底
青冥:清澈的湖水C.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訇然:形容声音很大
栗深林兮惊层巅
栗:使……战栗D.世间行乐亦如此
行:享受
迷花倚石忽已暝
暝:昏暗【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句意:海外来客们谈起瀛洲,烟波渺茫实在难以寻求。/清澈的湖水荡漾,猿猴清啼。B.“向来”解释正确。句意: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全都消失了。青冥:天空。句意:蔚蓝的天空广阔无际,看不到尽头。C.句意:仙府的石门,訇的一声从中间打开。/使森林战栗,使山峰惊颤。D.句意:人世间的欢乐也是如此。/迷恋着花,依倚着石头,不觉天色已经晚了。故选B。17.下列对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所绘形象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大部分描绘了梦幻中的自己游天姥山的情景。B.诗人运用想象、夸张的手法,描绘梦幻中的世界,意在寄托自己的一种理想。C.诗人借用幻想中的形象,表明自己的思想境界与现实的官场生活格格不入,体现自己志向高洁、清新脱俗的一面。D.诗人借助幻想中的形象,想曲折地反映自己长期在朝廷被权贵排挤、奴役的一种现实。【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D.“想曲折地反映自己长期在朝廷被权贵排挤、奴役的一种现实”错误。不符合李白的实际情况,李白在长安时间不长变被赐金还放,而且以李白傲岸的性格,曾让贵妃研磨、力士脱靴,并没有“长期在朝廷被权贵排挤、奴役”。故选D。1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历二年”中的“大历”是年号。习惯上,唐朝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汉武帝即位后才用年号来称呼。B.“迁”在古代称为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迁,如右迁。也指贬谪,放逐,如“左迁”。C.《梦游天姥吟留别》和《短歌行》都是古体诗,“歌”“行”“吟”都是古体诗的载体。D.古汉语中的“明年”与现代汉语中的“明年”,古今意思是相同的,皆是指第二年。【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古今意思是相同的,皆是指第二年”错误。今义是“今年的下一年”,不是“第二年”,古今意思是不相同的。故选D。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2)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答案】(1)我想要依据越人的话梦中游览吴越,一夜之间飞过月光照耀下的镜湖。(2)忽然魂魄惊动,我猛然间惊醒坐起身来长叹不已。【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因”,依据;“之”,代词,代指越人说的话;“度”,渡过。(2)“悸”,因惊惧而心跳;“恍”,恍然,猛然;“嗟”,叹息。20.本文“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两句运用了用典的手法。请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三句运用了用典手法的诗句。【答案】①青青子衿,悠悠我心②呦呦鹿鸣,食野之苹③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运用用典手法,巧妙地融入了谢灵运登山屐的典故。“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此句出自《诗经·郑风·子衿》,曹操在《短歌行》中引用这句诗,表达对贤才的渴望。诗人以女子思念情人的心态来比喻自己对贤才的渴慕,通过典故巧妙地传达出求贤若渴的心情。“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同样出自《诗经》,曹操借此典故表达自己渴望像古代君王一样,以礼待贤,宴请贤才,希望贤才们能归附自己,为自己所用。“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在辅佐成王时,礼贤下士,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曹操用此典故表明自己会像周公一样,殷勤地接待贤才,以实现统一天下的大业。参考译文: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海外来客们谈起瀛洲,烟波渺茫实在难以寻求。越中来人说起天姥山,在云雾忽明忽暗间有时可以看见。天姥山仿佛连接着天遮断了天空,山势高峻超过五岳,遮掩过赤城山。天台山虽高四万八千丈,面对着它好像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一样。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一天夜晚飞渡过明月映照下的镜湖。镜湖上的月光照着我的影子,一直伴随我到了剡溪。谢灵运住的地方如今还在,清澈的湖水荡漾,猿猴清啼。我脚上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上到半山腰就看见了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在半空中传来天鸡报晓的叫声。无数山岩重叠,道路盘旋弯曲,方向不定,迷恋着花,依倚着石头,不觉天色已晚。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使森林战栗,使山峰惊颤。云层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动荡升起了烟雾。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山峰好像要崩塌似的。仙府的石门,“訇”的一声从中间打开。洞中蔚蓝的天空广阔无际,看不到尽头,日月照耀着金银做的宫阙。用彩虹做衣裳,将风作为马来乘,云中的神仙们纷纷下来。老虎弹奏着琴瑟,鸾鸟驾着车,仙人们成群结队密密如麻。忽然魂魄惊动,我猛然惊醒,不禁长声叹息。醒来时只有身边的枕席,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全都消失了。人世间的欢乐也是像梦中的幻境这样,自古以来万事都像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告别诸位朋友远去东鲁啊,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暂且把白鹿放牧在青崖间,等到要远行时就骑上它访名山。岂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权贵,使我不能有舒心畅意的笑颜!五、(24-25高一上·河北张家口·开学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21-25小题。材料一: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履,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瞑。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节选自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材料二:从南明入台,山如剥笋根,又如旋螺顶,渐深遂渐上。过桃墅,溪鸣树舞,白云绿坳,略有人间。饭斑竹岭,酒家胡当垆①艳甚,桃花流水,胡麻正香。过会墅,入太平庵看竹,俱汲桶②大,碧骨雨寒,而毛叶离屣③,不啻云凤之尾。使吾家林得百十本④,逃帻去祥⑤其下,自不来俗物败人意也。行十里,望见天姥峰大丹⑥郁起,至则野佛无家,化为废地,荒烟迷草,断碣难扪。农僧见人辄缩,不识李太白为何物,安可在痴人前说梦乎?所谓“半壁见海”“空中闻鸡”,疑意其颠,上至石扇洞天,青崖白鹿,葛洪丹丘⑦,俱在明昧之际。不知供奉何以神往?天台如天姥者,仅当儿孙内一魁父⑧,焉能“势拔五岳掩赤城”耶?山灵有力夤缘⑨入供奉之梦一梦而吟一吟而天姥与天台遂争伯仲席。嗟呼!山哉!天哉!(选自明・王思任《天姥》,有删改)[注]①酒家胡:酒家妇。当垆:卖酒。②汲桶:水桶。③离屣:此处形容竹叶纷披之状。④本:棵,株。⑤帻:包头巾。祥(kūn):有档的裤子。⑥丹:指代寺庙。⑦葛洪:晋代炼丹家。丹丘:传说中葛洪炼丹的遗址。⑧魁父:小土丘。⑨夤缘:攀附。2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勾选相应位置。山灵有力A夤缘B入供C奉之梦D一梦而吟E一吟F而天姥与天台G遂争H伯仲席【答案】.ADE、【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句意:山灵有神力,借机进入李白的梦境,李白梦此境吟此诗,吟此诗才使天姥山和天台山一争高下。“山灵有力”语意完整,主谓宾齐全,故A处断开;“夤缘入供奉之梦”中“供奉之梦”做“入”的宾语,故D处断开;“一梦而吟”省略主语李白,“梦”“吟”同作谓语,且“一梦而吟”与“一吟而天姥与天台遂争伯仲席”句式一致,故E处断开。故选ADE。2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公屐”是诗人谢灵运发明的登山时穿的一种活齿木屐。鞋底安有两个木齿,上山去其前齿,下山去其后齿,便于走山路。B.“使吾家林得百十本”中的“使”与“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中的“使”含义相同。C.“俱在明昧之际”中的“昧”与成语“拾金不昧”中的“昧”含义不同。D.“不知供奉何以神往”中的“供奉”指的是李白,因为李白曾担任翰林供奉。【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及掌握文化常识的能力。A.正确。B.“含义相同”错。连词,假使/动词,派。句意:如果我家林中能种此百十竿竹。/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C.正确。昏暗/隐藏。句意:都在隐隐约约中。/拾到东西并不隐瞒下来据为己有,指良好的人的道德和社会风尚。D.正确。句意:不知道李太白凭什么会神往此地?故选B。2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记梦诗,从“我欲因之梦吴越”一直到“仙之人兮列如麻”写的都是梦境,这也是全诗的主体部分。B.《梦游天姥吟留别》节选部分描写梦中一路登山所见之景和迷离恍惚、光怪陆离的神仙世界,写得有声有色。C.王思任行至天姥山,本欲领略李白诗中所写的气派之景,而当实地见到李白所言所梦之景时,他深感失望。D.王思任登山后发现李白所谓“洞天石扉,訇然中开”“且放白鹿青崖间”,“俱在明昧之际”,意在讽刺李白夸大其词,所言不实。【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意在讽刺”错误。王思任并无讽刺之意,而是客观指出李白所写并非现实。故选D。2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2)农僧见人辄缩,不识李太白为何物,安可在痴人前说梦乎?【答案】(1)醒来时只有身边的枕席,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消失了。(2)农人僧人看见生人就退缩,不知李太白是什么,(只能感慨)怎么能在痴人面前说梦呢?【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惟”,只有;“觉时”,醒来时;“向来”,刚才。(2)“辄”,就;“缩”,退缩;“安可”,怎么能。25.王思任亲历天姥山,见到了哪些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截然不同的情景?请简要概括。【答案】①山景荒败:废寺,断碑,荒烟迷草。②天姥不高:“半壁见海”“空中闻鸡”是痴人说梦。③山顶明昧:不是李白写的“青冥浩荡”的模样。【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信息、归纳要点的能力。①山景荒败:由“野佛无家,化为废地,荒烟迷草,断碣难扪”可知,佛像随意放置,寺庙废弃,荒草迷离,断碑难抚。②天姥不高:由“山是桐柏门户,所谓‘半壁见海’,‘空中闻鸡’,疑意其颠”可知,诗中所说的“半壁见海”“空中闻鸡”,料想是山巅的景致,而不是半山中所见,“半壁见海”“空中闻鸡”简直是痴人说梦。③山顶明昧:由“上至石扇洞天,青崖白鹿,葛洪丹丘,俱在明昧之际,不知供奉何以神往”可知,青崖白鹿,葛洪丹丘,都在隐隐约约中,不是李白写的“青冥浩荡”的模样。参考译文:材料一:我想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一天夜晚飞渡过明月映照下的镜湖。镜湖上的月光照着我的身影,一直送我到剡溪。谢灵运住的地方如今还在,清澈的湖水荡漾,猿猴清啼。我脚上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上到半山腰就看见了从海上升起的太阳,空中传来天鸡报晓的啼鸣之声。无数山岩重叠,山道曲折,盘旋变化不定。迷恋着花,依倚着石,不觉天色很快就暗了下来。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使深林战栗,使高耸而重叠的山峰震惊。云层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动荡生起了薄薄的烟雾。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仙府的石门,訇的一声从中间打开。洞中蔚蓝的天空广阔无际,看不到尽头,日月照耀着金银做的宫阙。用彩虹做衣裳,将风作为马来乘,云中的神仙们纷纷下来。老虎弹奏着琴瑟,鸾鸟拉着车。仙人们排成列,多如密麻。忽然我魂魄惊动,猛然惊醒,不禁长声叹息。醒来时只有身边的枕席,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全都消失了。材料二:从南明进入天台山,山形像剥开的笋根,又像圆螺的顶部,(山色)渐渐深邃(我们)慢慢上山,过了桃墅,溪水潺潺,树影婆娑,白云悠悠,山坳青青,几处人家。在斑竹岭吃饭,有酒家女艳丽无比,又有桃花流水,胡麻花开正香,经过会墅,进太平庵看竹,竹子大如汲水桶,颜色如碧玉,让雨水生寒意,竹叶纷批,不亚于飞凤的尾巴。如果我家林中能种此百十竿竹,在竹林中抛开头巾脱去衣裤,自然不会让粗俗之人来败坏游玩的兴致。又行十里,远远望见天姥峰上一片红色(寺庙墙)高高伫立,到近处发现佛像随意放置,寺庙废弃,荒草迷离,断碑难抚。农人僧人看见生人就退缩,不知李太白是什么东西,(只能感慨)怎么能在痴人面前说梦呢?天姥山是桐柏宫的大门,诗中所说的“半壁见海”“空中闻鸡”,料想是山巅的景致。向上到达石扇洞天,青崖白鹿,葛洪丹丘,都在隐隐约约中,不知道李太白凭什么会神往此地?天台山比得上天姥山,而(天姥山)也只是(名山)儿孙辈中一魁伟的男子罢了,怎么有“势拔五岳掩赤城”的气势呢?山灵有神力,借机进入李白的梦境,李白梦此境吟此诗,吟此诗才使天姥山和天台山一争高下。唉,是山之故啊,还是人之故啊?六、(20-21高一上·广东江门·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26-29小题。琵琶行并序白居易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2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B.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C.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D.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第二年秋天,到湓浦口送客,听到邻舟有一女子在夜晚弹奏琵琶,细审那声音,铿铿锵锵颇有点京城的风味。我询问她的来历,原来是长安的乐伎,曾经跟穆、曹这两位琵琶名家学习技艺。“明年秋”是偏正短语作时间状语,“明年”修饰“秋”,中间不可断开,排除BC。“听其音”是动宾结构,“其音”是宾语,结构完整,后面断开,排除A。故选D。2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迁,是贬官、降职的委婉说法。文中同指白居易贬官的词语还有“出官”指外出做官,“迁谪”指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B.教坊,古时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舞蹈、百戏的教习、排练、演出等事务。C.五陵,汉代五个皇帝(高、惠、景、武、昭)的陵墓,在长安附近,富家豪族多聚居在这一带。D.青衫,青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是青色。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出官’指外出做官”错误,“出官”指京官贬黜往地方任职,而非外出做官。故选A。2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琵琶行》这首诗的序言介绍了长诗所叙述故事的时间、地点以及琵琶女其人、作者写作此诗的缘起,实际上它已经简单地概括了后面长诗的基本内容。B.诗中写了三次琵琶声:先是诗人送客听到第一次琵琶声,第二次请出琵琶女为自己弹奏一曲,弹奏结束后琵琶女又诉说了自己的身世经历,诗人被琵琶女的身世感动,感慨自身经历,第三次再请琵琶女弹奏,为她翻作《琵琶行》。C.为突出琵琶声之绝妙,琵琶女琴技之高超,诗人运用了叠词和夸张手法,还用视觉形象加以描摹,侧面描写加以烘托,使得琵琶女弹奏的乐声非常具体形象。D.因为诗人和琵琶女有相似的遭遇,他从她的琵琶声中听出了其中哀怨凄凉的感情,进而想到自己的不公遭遇和坎坷仕途,自伤身世,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既同情琵琶女的遭遇,又悲叹自己的不幸。【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C.“夸张手法”错,应该是运用一系列精妙的比喻,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琵琶声如“急雨”“私语”,如“银瓶乍破”水浆奔迸,如“铁骑突出”刀枪齐鸣。故选C。2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2)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答案】(1)因此写了这首七言古诗,作歌赠送给她,总共六百一十六字,命名为《琵琶行》。(2)如今漂泊沦落,面容憔悴,在江湖之间辗转流浪。【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因为”,因此写;“歌”,作歌;“凡”,总共;“言”,字;“命”,命名。(2)“漂沦”,漂泊沦落;“转徙于江湖间”,状语后置句,在江湖之间辗转流浪。参考译文:元和十年,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次年秋天,到湓浦口送客,听到邻舟有一女子在夜晚弹奏琵琶,细审那声音,铿铿锵锵颇有点京城的风味。我询问她的来历,原来是长安的乐伎,曾经跟穆、曹这两位琵琶名家学习技艺,后来年长色衰,嫁给一位商人为妻。于是我吩咐摆酒,请她尽情地弹几支曲子。她演奏完毕,神态忧伤,叙说自己年青时欢乐的往事,但如今漂泊沦落,憔悴不堪,在江湖之间飘零流浪。我出任地方官已将两年,一向心境平和,她的话却使我有所触动,这一晚竟然有被贬逐的感受。于是撰写了这首七言歌行,吟唱一番来赠送给她,一共有六百一十二字,命题为《琵琶行》。在一个夜晚我到浔阳江边送客,秋风吹动枫叶和荻花响声瑟瑟。主人和客人一起下马走上了船,端杯要饮酒却没有助兴的管弦。闷闷地喝醉酒便待凄伤地分别,临别只见茫茫江水浸映着明月。忽听得江面上传来琵琶清脆声,主人忘却归去客人也不想出发。寻着声源探问弹琵琶的是何人?琵琶声停想要答话又有点迟疑。开船移到近旁邀请她过船相见,剔亮灯光增添酒菜再摆开酒宴。经过千呼万唤她才缓缓走出来,怀里还抱着琵琶遮着半边脸面。转紧琴轴拨动琴弦试弹两三声,尚未成曲调那形态就非常有情。弦弦凄楚悲切声音隐含着沉思,似乎在诉说着她平生的不得志;她低着头随手连续地弹个不停,用琴声说尽了心中无限的情事。轻轻抚拢慢慢捻揉下抹又上挑,初弹《霓裳羽衣曲》接着再弹《六幺》。大弦浑宏悠长嘈嘈如暴风骤雨,小弦和缓幽细切切如有人私语。嘈嘈声切切声互为交错地弹奏,就像大珠小珠一串串掉落玉盘。呖呖的莺声从花底下悠然滑去,幽咽的泉水在冰下流得很艰难。好像水泉冷涩琵琶声开始凝结,凝结而不通畅声音渐渐地停歇。像另有一种愁思幽恨暗暗滋生,此时闷闷无声却比有声更动人。突然间好像银瓶撞破水浆四溅,又好像铁甲骑兵厮杀刀枪齐鸣。一曲终了她对准琴弦中心划拨,四弦一声轰鸣好像撕裂了绢帛。东船西舫人们都静悄悄地聆听,只见江心之中映着白白秋月影。她沉吟着收起拨子插在琴弦中,整顿衣裳依然显出庄重的颜容。她说原是京城负有盛名的歌女,老家住在长安城东南的虾蟆陵。弹奏琵琶技艺十三岁就已学成,教坊乐团第一队中列有我姓名。每曲弹罢都令艺术大师们叹服,每次妆成都被同行歌妓们嫉妒。京都豪富子弟争先恐后来献彩,弹完一曲收来的红绡不知其数。钿头银篦打节拍常常断裂粉碎,红色罗裙被酒渍染污也不后悔。年复一年都在欢笑打闹中度过,秋去春来美好的时光白白消磨。兄弟从军姊妹死家道已经破败,暮去朝来我也渐渐地年老色衰。门前车马减少光顾者落落稀稀,青春已逝我只得嫁给商人为妻。商人重利不重情常常轻易别离,上个月他去浮梁做茶叶的生意。他去了留下我在江口孤守空船,秋月与我作伴绕舱的秋水凄寒。更深夜阑常梦少年时作乐狂欢,梦中哭醒涕泪纵横污损了粉颜。我听到悲泣的琵琶声已经叹息,又听到她的这番诉说更为悲戚。我们俩都是流落天涯的失意人,今日相逢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自从去年我离开繁华长安京城,被贬居住在浔阳江畔常常卧病。浔阳这地方荒凉偏僻没有音乐,一年到头听不到管弦的乐器声。住在湓江这个低洼潮湿的地方,第宅周围黄芦和苦竹缭绕丛生。在这里早晚能听到的是什么呢?尽是杜鹃猿猴那些悲凄的哀鸣。春江花朝秋江月夜那样好光景,也无可奈何常常取酒独酌独饮。难道这里就没有山歌和村笛吗?只是那音调嘶哑粗涩实在难听。今晚我听你弹奏琵琶诉说衷情,就像听到仙乐眼也亮来耳也明。请你不要推辞再坐下弹奏一曲,我要为你按曲谱创作一首《琵琶行》。被我的话所感动她站立了好久,重新入座转紧琴弦把音高调急。凄凄切切不再像刚才那种声音,满座的人重听之后都掩面而泣。要问在座之中谁流的眼泪最多?江州司马的青色官袍已经沾湿。七、24-25高一上·陕西咸阳·开学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30-32小题。材料一: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节选自《劝学》)材料二: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节选自《师说》)30.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学不可以已停止
木直中绳
符合B.锲而不舍
舍弃
而绝江河
横渡C.则耻师焉
羞耻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从师的风尚D.而闻者彰
清楚
君子不齿
不与同列,意思是看不起【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已”,解释正确。句意: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中”,解释正确。句意: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线。B.“舍”,解释正确。句意:雕刻不停(不舍弃)的话。“绝”,解释正确。句意:却可以横渡大江大河。C.耻:意动用法,以……为耻。句意: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师道”,解释正确。句意: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D.“彰”,解释正确。句意:可是听的人却能听得很清楚。“不齿”,解释正确。句意:君子们不屑一提。给选C。31.下列对课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劝学》先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来说明任何人通过发奋学习都能进步,今日之我可以胜过昨日之我,学生也可以超过老师,这是举例论证。B.《师说》中,作者运用三组对比,批判“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态度。尤其是第三组对比,揭示了尊卑贵贱和智力高下成反比的奇怪现象,发人深思。C.荀子发展了儒家的“劝学”传统,认为礼义道德和系统知识,只有靠后天学习才能获得,把学习的重要性提到一个新的高度。D.韩愈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祥,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宋代文学家苏轼曾誉他“文起八代之衰”“匹夫而为百世师”。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这是举例论证”错,“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不是举例论证,而是比喻论证。故选A。32.请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答案】(1)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2)不了解句读,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句,应是“利爪牙,强筋骨”,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上”“下”,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一”,专一。(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不知句读,不解惑”,不了解句读,不能解决疑惑;“或”,有的;“师”,向老师学习;“不”,同“否”,不向老师学习;“小学”,小的方面学习。参考译文材料一: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然而却比蓝草的颜色更青;冰,是水凝结而成的,然而却比水更寒冷。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线,但是(用火萃取)使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到)如圆规画的一般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用火萃取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经墨线比量过就变得笔直,金属制的刀剑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理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我曾经一天到晚地冥思苦想,(却)比不上片刻学到的知识(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向远处望,(却)不如登到高处见得广。登到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可是远处的人却能看见;顺着风喊,声音并没有加大,可是听的人却能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大江大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积土成为山,风雨就从那里兴起;积水成为深潭,蛟龙就在那里生长;积累善行,养成良好的品德,于是精神就能自然达到很高的境界,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所以不积累小步,就无法到达千里;不汇聚细流,就无法形成江河大海。骏马跳跃一次,不能有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走个不停。雕刻一下就放弃它,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雕刻不停的话,金石也能雕刻。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往上吃泥土,往下饮地下的泉水,这是因为思想专一的缘故。螃蟹有六只脚,两只蟹钳,可是蛇和鳝鱼的洞就没有地方可以寄托身体,这是用心浮躁的缘故。材料二: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没有疑惑难啊!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跟从老师而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能成为愚人,大概都出于这吧?人们爱他们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道理,解答那些疑难问题的。不通晓句读,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句读向老师学习,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就成群聚在一起讥笑人家。问他们为什么讥笑,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唉!古代那种跟从老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从这些话里就可以明白了。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经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一类人,他们的道德才能不如孔子。孔子说:“几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就一定有我的老师。”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弟子强,听闻道理有先有后,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主攻方向,像这样罢了。李蟠,十七岁,爱好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学习了,不被世俗的限制,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遵行古人从师学习的风尚,特别写了这篇《师说》来赠给他。八、(24-25高二上·河北衡水·开学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33-37小题。(甲)劝学荀子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豉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节选自荀子《劝学》)(乙)劝学秦观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①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②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敌君赢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33.下列对(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B.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C.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D.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等到数年之后,我开始发奋读书用来惩戒自己,对之前所做的事情感到后悔;然而我的聪明却已经衰竭许多了,几乎不如过去时候的十分之一二。“来”,时间词的词缀,与“数年”不能分开,排除AB;“殆”,根据语境解释为“表推测,相当于‘大概’‘几乎’”,正好搭配后面的约数“十一二”,二者中间不能断开,且“聪明衰耗”是主谓结构,后面断开,排除C。故选D。34.下列对文中相关词语和句子的理解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指人出生、生下来的时候。B.文段(甲)中的“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属于特殊句式中的宾语前置句。C.文段(乙)中①处画线句子理解为:“所以即使我有较强的记忆力,学业也会因为我的不勤奋给荒废。”D.文段(乙)中②处画线句子理解为:“现在每阅览到一件事,一定要反复推敲多次才能懂,合上书卷便感到茫然而无所适从,这样反复读都记不住。”【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A.错误。生:通“性”,资质、秉性。句意: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B.错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是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蚓无利爪牙,强筋骨”。句意: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C.错误。虽:虽然。句意:所以虽然我有较强的记忆力,但是学业却因为我的不勤奋给荒废了。D.正确。故选D。3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B.黄泉,文中黄泉指的是人死后所往之地,也就是阴曹地府。C.《齐史》,“二十四史”之一。“二十四史”是指我国古代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D.传,古代解释经书的书。对《春秋》的系统注释,流传下来的有《春秋左氏传》等。【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文中黄泉指的是人死后所往之地,也就是阴曹地府”错误,原文和“饮”搭配,指地下的泉水。故选B。36.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的《劝学》,善用比喻来阐述道理。像选文中的第一段,便用同类事物设喻,从相同的角度反复说明问题,强调观点。B.荀子在《劝学》选文中的第二段,运用了比喻、对比等多种论证方法,论证了学习应该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C.秦观在《劝学》中讲述了自己幼时读书不勤奋,成人后开始发愤读书,可是聪明却远不如从前。这和颜真卿“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感受相同。D.秦观在《劝学》中说到不勤奋和善忘让他荒怠了学业,但看到孙搴答邢词中的句子,深表赞同,于是摘取了“经”“传”“子”“史”中有文采的句子,编为《精骑集》。【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D.“有文采的句子”错误。原文说“可为文用者”,意思是“在写文章时可以用到的语句”。故选D。37.翻译荀子《劝学》中的画线句子。(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答案】(1)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2)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假”,借;“致”,到达;“水”,名词作动词,游泳;“绝”,横渡。(2)“……者……也”,判断句;“寄托”,古今异义,托身;“者……也”,表原因判断。参考译文:(甲)我曾经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物流企业车辆挂靠业务及运营管理合同3篇
- 2024年北师大版选择性必修2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
- 2024-2025学年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三上数学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4年数据中心数据备份与恢复服务合同3篇
- 商业广告与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
- 2024年度行政协议人力资源配置合同2篇
- 从初创到成熟创新型企业报告设计
- 2024年物联网智能手表研发与销售合同
- 培养未来领袖科技教育在小学的应用与影响
- 医疗视角下的学生早餐营养建议
- 张哲华鑫仔小品《警察和我》台词剧本手稿
- 籍贯对照表完整版
- 药理学实验方案
- 传染病学 日本血吸虫病
- 高中词汇3500乱序版
- GB/T 20319-2017风力发电机组验收规范
- 2023年初一学生综合素质自我陈述报告3篇(范文)
- FZ/T 93074-2011熔喷法非织造布生产联合机
- 《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开题报告(含提纲)3000字》
- 题型二次函数压轴题课件
- 气瓶安全风险分析+评价记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