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更教学设计本课主要讲解并描述的是从鸦片斗争到民国时期,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社会生活领域发生的一些主动变更,体现了整体史观、文明史观和进步史观。同时,本课内容与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生活的变更紧密相关。因此,本课占有承上启下的总结性地位。
本课内容分三目讲解并描述: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文化生活的变迁;社会习俗的变更。这三目既相互独立,又有共性。都受制于近代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都深受西方文明的影响,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烙印,都体现了近代政府的主动努力和先进人士的不懈探究。因此,教学中,三目学问的特性和共性,把握要适度,既要突出特性,又要适当点化共性。【学习目标】1.了解工业革命后火车、轮船的传入和其次次工业革命后有线电报、电话以及照相和电影的传入、新闻报纸、出版事业在中国出现、中国社会习俗的变更的基本史实。2.相识到西方工业社会文明的传入中国,不仅改造中国的社会物质文明,而且还深刻变更了中国社会的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培育社会进步观和历史发展观。【学习重点】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文化生活的变迁、社会习俗的变更。【学习难点】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自主学习,走进历史
老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1.课前编制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更导学案
2.发给学生,指导学生按导学案要求进行预习。
3.对每个小组【自主创作,再现历史】环节进行指导.并对学生选出课堂展示作品进行再创作。
一、【自主学习,走进历史】(5分钟)请具体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学问填空,并在书中进行标注,努力记住下列学问1、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鸦片斗争后,、相继传入中国,大大加快人们的出行速度。还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的流通。1876年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是,清政府最早修筑的铁路是,我国建立的第一艘轮船是。19世纪70年头后,中国起先架设,商人可以用它来传递生意信息,记者可以用它从外地发回新闻报道,老百姓与亲友联系也用上了电报。电报的出现便利人们传达信息,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2、文化生活的变迁近代以来,西方独创的和传入中国,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留下很多宝贵的历史镜头,便于后人了解历史。我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第一部有声电影是。最闻名的中文报纸是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刊载新闻、评论等内容,还有广告。报纸成为人们获得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3、社会习俗的变更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为了变更落后习俗,颁布了、易服和废除缠足等法令。还废除跪拜礼,代之以鞠躬、握手礼。取消“”、“大人”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等称呼。在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更是有限的。二、【自主创作,再现历史】(10分钟)以本课为素材进行创作再现历史情景要求:形式不限(小作文、小品、新闻报道、辩论会、相声等)培育学生自学实力,初步走进近代社会生活的变更。【自主创作,再现历史】环节可以通过学生创作作品的这过程,把本课主要学问驾驭。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老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1.导语:
鸦片斗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关封建社会,在西方文明的冲出下,社会生活也发生的变更,下面请同学们细致的观看影片去找寻答案?并导出本课课题及学习目标及重点、难点。
学生细致观目的地影片去发觉,近社会生活方面发生的变更。并打算回答问题学生会发觉:近代社会人民的服饰、和必型上发生了变更。
引导学生细致观看影片去发觉,近社会生活方面发生的变更。增加视觉上的感受。
二、构建体系,合作探究老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1检查学生的预习状况.2指名读自主学习部分的填空题.3.结合课件让学生走进历史去观看近代社会在交通、通迅、以及文化生活方面的变更。4欣赏《渔光曲》的片头,去说一说你的感受5呈现本课的学问体系。1细致的核对自己的自主学习部分的内容。2细致欣赏图片处感受近代社会在在交通、通迅、以及文化生活方面的变更3细致欣赏《渔光曲》的片头。学生会发觉当时特别红的影片,色调单一,图名并不清楚,而且声音杂乱,但在当时已经是很先进了。4识记学问这些图片和影片学生很多都是第一次见到,很簇新,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增加对学问的记忆,有助了构建学问体系。老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1导语:下面请两位同学为我们再现这段历史场景。2两名学生表演情景剧,将本课中所涉及近代社会生活的一些变更。通过一个由昆明来上海探望在些求学的少爷之间的对话来表现出来。
3表演结束后让学生说一说在这个情景剧中出现了近代社会生活中的哪些变更【合作探究,感知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钟)
材料一:在19世纪50年头,香港、广州即有人仿照洋人装扮,华商更多有穿洋装者。清亡后,出现了“洋装热”。洋烟洋酒、西洋舞、西服、西洋镜,渐渐受到上流人士和年轻人的追捧。材料二:中华民国建立后,颁布法令废除“大人”、“老爷”等称呼,而以先生、君或官职相称。此外,各政党团体内部一般称“同志”。对妇女则依据年龄、身份的不同分别称夫人、女士、小姐等。材料三:孙中山感到西装式样繁琐、穿着不便,而中国传统长衫又不能充分体现中国人奋勉向上的精神。于是以日本学生制服为基样设计制作了“中山装”。材料四:中国社会生活的变更是有限的,轮船只是在沿海沿江的口岸城市才出现的,铁路的数量也很稀有,平均每个人只有几厘米长。电影和报纸,只有城市才能看到,至于照相,则是极少数有钱人家的奢侈享受。在社会习俗方面,传统的习惯势力也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变更的。1、结合材料分析近代社会生活变更有什么特点?(3分)2、结合材料和所学学问分析,引起近代社会生活变更的缘由有哪些?(3分)3、在21世纪的今日,我们的社会生活又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更,做为中学生对此你何感想?(2分)
学生细致的视察情剧,去发觉近代社会生活中的变更。全班探讨,集体沟通,集思广益。
学生可能提出新的观点,如洋务运动的推动,上层人士的影响,清政府的努力等,超出预设,掀起探讨高潮。
第1个问题,指导学生结合课文最终一段归纳,明确:1、结合材料分析近代社会生活变更有什么特点?①变更缓慢而有限,地区发展不平衡。②通商口岸和大城市近代化明显,农村和内地变更不大。③半殖民地化特征明显,深受西方文明影响,与西方势力的侵入路途相同。④保持民族特色,体现进步方向。第2个问题,可引导学生依据材料总结:①西方文化的影响;②
民国政府的推动;③先进中国人的主动探究。第3个问题应努力学习科学文化学问,努力提高我们的社会生活水平。培育学生“论从史出”的思维习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培育发散思维和辩证思维。三、拓展训练.培育实力老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预设问题:
时至今日,我们身边仍有哪些恶俗陋俗?
对此我们应当怎么办?分组探讨(全班每组前后六人自然分组,小组探讨2分钟)
小组汇报沟通,明确:父母包办婚姻、言行粗俗、封建迷信活动如法轮功等。自己坚决抵制,主动劝导他人。培育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四、走进中考.小试牛刀老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8.学以致用,探究问题。(6分)
上海见证了近代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1910年,一位叫陆士谔的上海青年创作了幻想小说《新中国》,虚构了100年后在上海浦东举办万国博览会的情景。上海当时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哪些现象有助于陆士谔的幻想?(6分)
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生态保护工程生态环境监测考核试卷
- 游乐设施施工中的法律法规遵守考核试卷
- 珠宝首饰生产与质量管理考核试卷
- 碳酸饮料品质保证体系考核试卷
- 渔业机械设备研发考核试卷
- 托儿所服务的专业素养与培训考核试卷
- 核能发电站退役与拆解技术考核试卷
- 纺织品市场营销与消费者行为考核试卷
- 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能力进阶英语I》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右江民族医学院《西语精读III》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工程施工联系单范本完整版
- 施工单位现场动火证
- 回流炉操作作业指导书
- 棋牌兴趣小组申请表
- 分公司变更登记申请书(样表)
- 中国话剧史(本二·下)
- 执纪审查工作流程课件
- 普通诊所污水、污物、粪便处理方案及周边环境情况说明
- 四川省凉山州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含答案)
- 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7课第二框《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优质说课稿
- 2023年新高考数学(新高考Ⅰ卷)真题评析及2024备考策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