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5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第2节土壤的形成课后训练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_第1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5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第2节土壤的形成课后训练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_第2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5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第2节土壤的形成课后训练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_第3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5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第2节土壤的形成课后训练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_第4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5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第2节土壤的形成课后训练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8-其次节土壤的形成课后·训练提升学考过关检验下图是各种成土因素作用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岩石主要影响土壤的土层厚度、水热条件B.气候主要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理化性质C.生物主要影响土壤的发育程度、矿物养分D.地形主要影响土壤的质地特征、肥力特征2.土壤中的很多化学元素离开原来的位置,并变更原来的存在形式,在土壤上层富集是()A.岩石的作用 B.气候的作用C.生物的作用 D.地形的作用3.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国土资源部和财政部曾联合下文,投资10亿多元抢救三峡库区4000万立方米沃土,这是国内迄今为止最大的土地搬迁项目。下列四幅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地点(均位于库区)土层深厚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1.B2.C3.A解析:第1题,成土因素的作用各不相同。岩石主要影响土壤的矿物成分;气候主要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理化性质;生物主要影响土壤的有机质来源,但不能影响矿物养分;地形主要影响土壤的发育过程。第2题,土壤中的很多化学元素离开原来的位置,并变更原来的存在形式,在土壤上层富集是生物循环的作用。第3题,图中甲为河谷,河谷地区沉积物厚度大,土壤发育程度好,土层深厚。地处赤道旁边的亚马孙平原终年高温多雨,形成生物多样的热带雨林景观,发育成砖红壤。据此完成4~5题。4.亚马孙平原的气候、植被、土壤三者之间存在亲密关联,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整体性 B.差异性C.综合性 D.季节性5.在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环境下发育而成的砖红壤应当具有的特征是()A.有机质含量高 B.多为黑褐色C.多呈碱性 D.土层厚度大答案:4.A5.D解析:第4题,高温多雨利于植物生长,形成热带雨林植被,高温多雨使得微生物对枯枝落叶分解速度快、分解彻底,而且淋溶作用强,土壤贫瘠。气候、植被、土壤三者之间存在亲密关联,相互影响,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故A项正确。第5题,热带雨林气候区,土壤风化淋溶作用剧烈,有机质含量低,铁、铝残留在土中,颜色为砖红色,土层深厚,质地黏重,呈酸性至强酸性。故D项正确。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6.图中①至⑤代表了自然地理环境中的大气、生物、地质、地形、水文要素,其中对土壤形成比较稳定的影响要素是()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7.图示区域()A.土壤肥力与生物活动亲密相关B.山坡上土壤厚度一般大于河谷C.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D.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高于草地答案:6.C7.A解析:第6题,各种成土因素中,母质(与地质亲密相关)和地形是比较稳定的影响因素,气候和生物则是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第7题,土壤肥力与生物活动关系亲密;山坡上因地形坡度大,土壤易被侵蚀搬运,故土壤厚度较薄;土壤的矿物养分来自成土母质,植被是供应有机质的;草地由于根系密集,利于有机质富集,有机质含量较森林土壤高。8.读图,①②③代表的土壤类型依次是()某地区三种土壤有机质含量垂直分布示意图A.荒漠土壤、森林土壤、草原土壤B.草原土壤、荒漠土壤、森林土壤C.森林土壤、草原土壤、荒漠土壤D.草原土壤、森林土壤、荒漠土壤答案:D解析:由三种土壤有机质含量垂直分布图可知,表层有机质含量最低的是③,应为荒漠土壤;由于森林植被的枯枝落叶较多,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为②。下图示意美国本土有机质含量分布,图中数值表示各区域平均每英亩40英寸土层中有机质的吨数。读图,完成9~10题。9.图中Ⅰ、Ⅱ、Ⅲ、Ⅳ四地相比()A.I地灌木草类,有机质含量丰富B.Ⅱ地草类旺盛,有机质含量最高C.Ⅲ地降水足够,有机质含量较高D.Ⅳ地热量足够,有机质含量较高10.美国东北部和沿五大湖各州不相宜种植谷物,主要是因为()①气候冷湿②气候暖干③土壤较肥沃④土壤较贫瘠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答案:9.B10.C解析:第9题,Ⅰ地为温带森林类;Ⅱ地草类旺盛,有机质含量最高;Ⅲ地深居内陆,降水少;Ⅳ地热量足够,微生物分解速度快,有机质含量较低。第10题,美国东北部和沿五大湖各州因纬度高,距海近,气候冷湿,土壤较贫瘠不相宜种植谷物,C项正确。11.下图是不同气候条件下风化壳深度变更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a、b、c三条曲线,曲线表示蒸发量。

(2)A、D、E、G四个地带中能形成完整土壤剖面的有(填写字母),即使增加降水量也很难形成完整土壤剖面的是(填写字母)地带。

(3)D范围内的植被类型是,开发该区域的关键性制约因素是。

(4)分析C、D两个地带不能发育森林植被的共同缘由及F地带能形成深厚风化壳的缘由。答案:(1)a(2)E、GA(3)荒漠水资源(4)降水量小于蒸发量。高温、多雨、潮湿(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植物茂密。解析:第(1)题,图中F处风化壳最深,且表层为砖红壤风化壳,推断该处为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量应大于蒸发量,D为干旱地区。结合图中纵坐标可推断,a为蒸发量,b为气温曲线,c为降水量。第(2)题,A处为寒冷的极地气候区,即使降水量增多,也很难形成完整的土壤剖面。D为干旱的荒漠环境。只有E、G处,降水较多,气温较高,风化壳较深,有肯定植被,能形成完整的土壤剖面。第(3)题,由D处的气温、降水量、蒸发量数据和对应极薄的风化壳,推断该处为温带荒漠,制约性因素是水。第(4)题,由图可知,C、D两处降水量小于蒸发量,为干旱地区,所以不能发育成森林植被,而F处为高温多雨的环境,淋溶作用强,化学风化作用强,所以风化壳最厚。选考素养提升土壤有机碳密度是指单位面积(一平方米)中肯定厚度的土层中有机碳储量,是反映土壤特性的重要指标。下表示意我国某地区草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其变更状况,该地区自东北到西南依次分布有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读表,完成1~2题。草地类型面积/万千米2土壤有机碳储量(1982—1988年)土壤有机碳储量(2011—2012年)土壤有机碳密度/(千克/米2)碳储量/皮克土壤有机碳密度/(千克/米2)碳储量/皮克草甸草原17.255.801.006.651.15典型草原28.963.310.963.410.99荒漠草原12.560.700.090.270.03总计58.773.482.053.692.171.该地区最可能位于()A.内蒙古 B.新疆C.贵州 D.西藏2.草甸草原的土壤有机碳密度最高是因为()A.年均温相对较高 B.降水量最少C.植被覆盖率低 D.有机质分解慢答案:1.A2.D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该地区自东北到西南依次分布有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结合中国区域地理推断,该地应位于内蒙古。第2题,读材料结合上题分析,草甸草原位于内蒙古东北部,纬度较高,气温相对较低,微生物分解有机质的速度慢,所以残留在土壤中的有机碳密度高。在长期积水和滞水的状况下,土壤处于嫌气状态,有机质分解非常缓慢,从而使有机层的积累超过有机质的分解,即形成有机土。下图为某湖泊沼泽地的有机土壤物质等厚度线图。读图,完成3~5题。3.该湖泊沼泽地()A.有机土厚度甲大于乙B.有机土厚度甲、乙可能相同C.有机土厚度甲小于乙D.有机土厚度与水域的深度无关4.影响有机土成土的主要因素是()①气温②湿度③成土母质④人类活动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5.下列地区中,有机土面积广阔的是()A.三江源自然爱护区B.黄土高原C.四川盆地D.长江中下游平原答案:3.C4.A5.A解析:第3题,结合图中有机土壤物质等厚度线可读出,甲处厚度为2.0~2.5米,乙处厚度为2.5~3.0米,有机土厚度甲小于乙,C项正确。第4题,由材料可知,有机土是在长期积水和滞水的状况下形成的,说明影响因素是湿度;由材料可知,因有机质分解非常缓慢,使有机层的积累超过有机质的分解,即形成有机土,影响有机质分解速度的因素是气温,A项正确。第5题,由材料“在长期积水和滞水的状况下,土壤处于嫌气状态,有机质分解非常缓慢,从而使有机层的积累超过有机质的分解,即形成有机土”可知,形成有机土的条件是土壤湿度大、气温低,三江源自然爱护区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又是湿地,有机土面积最大,A项正确。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探讨站(37°37'N,101°19'E,海拔3250米,下称海北站)地处祁连山东段北支南麓,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一年仅有冷、暖两季,冷季漫长而寒冷,年平均气温-1.7℃,年降水量小于600毫米,暖季草类植被茂密。土壤CO2的释放是大气温室气体的重要地表生态源之一,是土壤微生物对土壤有机物质分解作用的结果。图1为海北站高山灌丛草甸土CO2释放速率的日变更图,图2为海北站牧草不同物候期(5—6月为牧草返青期、7—8月为草盛期、9月为草枯黄期)高山灌丛草甸土CO2释放速率(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土壤中释放的CO2量)的日变更图。图1图2(1)分析海北站高山灌丛草甸土土壤肥沃的自然缘由。(2)说明海北站高山灌丛草甸土CO2释放速率的日变更特征及原理。(3)结合图2推想过度放牧对海北站高山灌丛草甸土CO2释放速率的影响。答案:(1)该地暖季草类茂密,为土壤供应有机质多;海拔高,食草动物较少,对草原破坏小;冷季漫长,气温低,土壤微生物活动较弱,有机质分解缓慢;降水较少,淋溶作用弱,利于有机质的积累与保存。(2)特征:CO2释放速率从6:00起先渐渐增加,14:00后渐渐下降;最大值出现在14:00,最低值出现在6:00。原理:日出后随太阳辐射增加,表层地温上升,地面辐射增加,气温渐渐上升,土壤微生物活性增加,CO2释放速率增大;太阳辐射减弱后,地温、气温均降低,土壤微生物活性减弱,CO2释放速率渐渐降低。(3)过度放牧造成草地退化;地表植物生物量和地下根系生物量削减(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种类也下降;导致土壤中CO2释放速率降低。解析:第(1)题,海北站冷季漫长而寒冷,年平均气温-1.7℃,年降水量小于600毫米,暖季草类植被茂密。该地暖季草类茂密,为土壤供应有机质多。海拔高,3200多米,食草动物较少,对草原破坏小。冷季漫长寒冷,土壤微生物活动较弱,有机质分解缓慢。降水较少,淋溶作用弱,利于有机质的积累与保存。所以高山灌丛草甸土土壤肥沃。第(2)题,图1中横轴是时间,左纵轴是释放速率,海北站高山灌丛草甸土CO2释放速率的日变更特征是CO2释放速率与气温变更呈正相关,从6:00起先渐渐增加,14:00后渐渐下降。一天中释放速度最大值出现在14:00,最低值出现在6:00。依据CO2释放速率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