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孔乙己》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1页
第5课《孔乙己》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2页
第5课《孔乙己》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3页
第5课《孔乙己》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4页
第5课《孔乙己》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孔乙己》教学设计

鲁迅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洞悉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

2、通过品读孔乙己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了解其鲜明的性格特征

3、体会这篇小说艺术构思的匠心独运。

4、品味本文精练、深刻、含蓄的语言特色。

5、体会作品以笑写悲的艺术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

用为孔乙己填写履历表的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小说的内容,理清小说的情节,初步把握人

物性格,激发学生围绕作品主题深入阅读探究的兴趣。

诵读法:

反复诵读,仔细揣摩鲁迅小说含蓄、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以深刻理解人物形象,进而整体

把握内容。

质疑探究法:

小说从多个角度鲜明生动地刻画人物形象。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深入分析和思

考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

讲解法、启发式教学法、情景陶冶法等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说对孔乙己的悲惨命运的叙说,了解作者对腐朽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和病态冷酷的

封建社会的揭露和批判,体会作者对麻木、冷漠的国民性的批判、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

分子的毒害。理解作者“将社会对于苦人的冷淡,不慌不忙的描写出来”的深意,培养学生

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设想

重点:

1、通过品读孔乙己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了解其鲜明的性格特征

2、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封建社会的冷酷。

难点:

1、体会本文精练、深刻、含蓄的语言及以笑写悲的艺术手法。

2、理解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洞悉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

教学突破:本文是鲁迅先生创作的三十三部小说中的自认为最得意的佳作,虽篇幅不长,

但小说所表现的年代距离现今学生较久远,思想意义深刻,语言含蓄而意味丰富。在刻画人

物形象上,运用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揭示人物性格特点的手法,对学生鉴赏文学作品及

写作能力均有裨益。所以教师必须要教会学生欣赏的方法,提高其欣赏能力,为今后更好地

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打下基础。教学方法以学生质疑,教师点拔为主,力求让学生在动脑、

动手、动口的过程中提高语文能力。而作品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批判意味,则应在学生充分收

集资料的基础上,探究研讨,教师应适应点拔、讲述。同时,本文内容丰富,没有必要面面

俱到,教学中要敢于取舍,以突出重点。

三、课时安排:三课时

四、教学设计

(-)明确目标

(-)教学流程

1、情趣导入

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组词练习,请同学们用“偷”字和其它字构成几个双音节

词语:偷窃、偷盗……我们都知道,“偷”和“窃”这两个字的意思是相近的,但是有一个

读书人却不这样认为,他有一句名言:“窃书不为偷”。他是谁呢?他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

的小说主人公一孔乙己。正是由于他的可笑,才发人深思。我们知道笑并不都代表着善意,

笑有时也如寒冬的狂风,伤人的利箭。今天,我们就来看鲁迅先生是如何以笑写悲,在笑声

中表现苦人儿一孔乙己的悲剧命运的。(板书课题、作者)

2、课前热身

对话:我们曾经学过鲁迅的哪些作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故乡》《鲁迅自

传》等)

小结:鲁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作为伟大的文学家的鲁迅,他的贡献

是多方面的。从文学创作方面讲,鲁迅前期创作成就和影响最大的是小说,而他后期则主要

从事杂文创作。鲁迅一生写了三十多篇小说,他对友人说,他最喜欢的是《孔乙己》,巴金

也说《孔乙己》写得好,日本有位作家说孔乙已是最完美的艺术典型。凡是读过鲁迅小说的

人,无不对鲁迅笔下的孔乙己、阿Q、祥林嫂等人物形象留有深刻印象。

对话1:哪位同学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鲁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字豫才,他在南京水师学堂的时候改名为周树人,浙

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

新编》;散文诗集《野草》;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

集续编》等。

对话2:我们知道《孔乙己》出自他的哪部作品?

明确:我们看注释①:本文是鲁迅在“五四”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小

说。描写一个没有考上秀才的读书人,他丧失了做人的尊严,沦落为小酒店里人们嘲笑的对

象,从而暴露了当时的社会问题。

对话3:什么是秀才?考不上后果就这么严重吗?这要从我国封建科举制度说起

封建科举制度:是隋朝以后封建王朝用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科举是分科举人的意思。它

分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考试。院试由县、府、省主持,及格者称秀才。乡试每三年

在省城举行,主考由朝廷委派,参加者须是秀才。乡试及格者称举人。会试在乡试的第二年

二月举行,由礼部主持,及格者称贡生。殿试由皇帝在皇宫大殿亲自主持,中者称进士,第

一名为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科举实际上是由下而上的层层考试。科举考试的内

容,明朝以后主要考八股文,以《四书》《五经》中某个文句为题作文,文章有固定的格式,

内容是阐释孔孟之道,从内容到形式都不允许越矩半步,严重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从科

举取士人员的情况来看,康有为曾经指出,戊戌变法前,全国每年有100多万读书人,参加

考选''秀才",只有百分之一入选;三年一考的''举人",入选者只有千分之一;三年一考的“

进士”,入选者只有万分之一。许多读书人老死科场,利欲熏心,精神畸形,成了科举的奴

隶,成了科举制度的受害者。孔乙己,就是其中的一个。

背景:这种科举制度虽然在1906年就已废除,但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

当时清朝政府腐败,民不聊生,1911年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称帝,复辟势力猖撅,革命成

果被窃夺。五四运动前后,国内军阀混战,政治黑暗,劳动人民遭受着深重的灾难。在文化

领域,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人民仍处昏沉、麻木状态。少数的读书人爬上

统治地位,但大多数下层知识分子穷困潦倒。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为了拯救

青年一代,不让他们再遭受科举制度的毒害,鲁迅先生于五四前后写下了《狂人日记》《孔

乙己》《药》等小说和许多杂文,对黑暗的封建制度,吃人的科举制度展开猛烈的抨击批判。

可见本文是一篇反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科举的战斗檄文。《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发表于

1919年4月的《新青年》,后收入短篇小说集《呐喊》,是鲁迅先生继第一篇白话小说《狂

人日记》之后的第二篇白话小说。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一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展现了

20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就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

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从民众这

方面看,小说也表现了鲁迅鞭挞国民劣根性的一贯主题。正如鲁迅自己所说的写这篇小说的

用意在于:“单在描写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薄凉,请读者看看”,从而“揭出病苦,引起疗救

的注意”。

体裁: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反映现实生

活的一种文学体裁(人物、情节、环境构成小说的三要素)。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是丰富多样的,有概括介绍,也有形象描绘,有外貌和内心描写,也

有行动和对话描写: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

故事情节来源于现实生活,它是现实生活的提炼,它比现实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小

说的情节过程一般分为(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四部分。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是为了交代时代背景;描写自然环境(包

括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以及场景)是为了表现人物的身分、地位、性格,表

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等。

对话4:所以我们说小说都是虚构的,那真的有孔乙己这个人吗(没有)?鲁镇、咸亨酒

店都确有其处吗?文中的“我”是鲁迅吗(不是)?

明确:我们虽然小说是虚构的,但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都是现实生活的提炼。所

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孔乙己的原型.

原型一:绍兴城里有个姓孟的人,人称孟夫子。他读过书,但是终于没有进学,又不会营

生,以至穷得几乎讨饭,他替人家抄书,可是喜欢喝酒,有连书籍纸笔都卖掉了,穷极时混

进书房去偷东西,被人抓住,硬说”窃''书不能说偷……他常到咸亨酒店来喝酒。住在近地,

可是始终没有人知道,后来用蒲包垫着坐在地上,两手撑了走路,也还来吃过酒,末了便不

见了。

原型二:相传绍兴城里还有一个叫“亦然先生”的,此人由于生活贫困不堪,为谋生计,

只得去卖烧饼、油条勉强度日。因他不肯脱下长衫,又不大愿意叫卖,只好随着别的小贩后

面。小贩们大声吆喝一次,他跟在后面低低叫一声''亦然",令人啼笑皆非。街上的孩子们见

他身穿长衫,手提货篮,叫着使使人半懂不懂的话,于是就围着哄笑起来,异口同声叫他”

亦然先生从此"亦然先生''就扬名绍兴城了。他卖完烧饼油条,就缓缓地踱到咸亨酒店,

要一碗酒,一碟茴香豆,慢吞吞地边喝酒,边津津有味地嚼着茴香豆。孩子们一见他,就纷

纷来讨豆,他就每人一颗地分给孩子,直到不多了,就用手盖住碟子,嘴里念念有词“多乎

哉,不多也…”

由此可以看到:小说中的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造出来的,”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

具有典型性,代表性。

而“鲁镇”,在作者的小说中有好几处提到,其实也是一个创造性的地名,这个地名所包

含的内容就是作者的父系故乡(绍兴城内都昌坊口)和母系故乡(绍兴东皋乡安桥头)的混合

体。

但“咸亨酒店”却是一个真店号,就在都昌坊口,作者故里的斜对门,“咸亨”一词,最

早见于《易经》中“品物咸亨”。“咸,皆也”“亨”是通达顺利的意思,即一切都通达顺利。

在纪念鲁迅诞辰100周年的时候,绍兴的咸亨酒店又重新开张了。也许因为这篇小说的缘故,

生意还很兴隆。

3、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

对话1:下面请大家听老师朗诵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孔乙己的几个生活片断,整体感

知故事情节。

字词正音:

颓唐tuf附和h©阔绰chub荤菜hdn窿水ch&n舀水ydo门槛kdn

绽出zhdn打折sh6间或jidn哄笑h6ng涨红zhdng着了慌zhdo

不屑置辩x论咸亨heng蘸zhAn砚yAn茴香豆hu6笋s"n踱du之

侍候shCE颓唐tu§

字词释义:阔绰孱君子固穷

踱:慢步行走。颓唐:精神萎靡不振,情绪低落。

分辩:辩白,辩解。格局:布置的格式。

缠夹不清,搅扰、夹杂不清。营生:谋生,筹划如何生活。

附和:(言语、行动)追随别人(多含贬义)

不屑置辩:认为不值得辩论或申辩。屑,值得。

明确:理清故事情节,完成板书。

第五段:插叙,写人们背地里议论孔乙己,是对上述情节的补充,交代了其身世经历,使

读者可以了解到封建文化教育和科举制度,使他成了一个好吃懒做不会营生的废物,本段末

句揭示孔乙己性格中的矛盾,为下文一再写的拖欠十九个钱作了伏笔。

第九段:作用:内容上概括了其一生的悲惨遭遇,深刻说明其己在人们心目中没有地位,

是个可有可无、可笑可怜的多余人;结构上承上启下,上半句承上,下半句启下,暗示了孔

乙己无人关心,很自然地引起下文,把情节推向高潮。

小结:可见小说以‘'我"(小伙计)的所见所闻作为线索,选取了孔乙己一生中儿个分散的,

然而又是典型的生活片段构成小说情节。使故事显得真实亲切,使情节集中,增加故事的悲

凉,表现作者对孔乙己的同情。

对话2:可不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明确:通过“我”一咸亨酒店小伙计的口述,记叙了清末下层知识分子孔乙己一生的不幸

遭遇和悲惨结局。

(2)四边互动(师生互动)

对话1:有人说,古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主人公性格的悲剧,易

卜生的悲剧是社会问题的悲剧,那么,鲁迅写孔乙己悲惨的一生,是命运的悲剧,性格的悲

剧,还是社会问题的悲剧呢?下面我们就从课文中寻找答案。首先请大家分工合作,完成''孔

乙己履历表”。

填表说明:①社会关系一是指小说中与孔乙己发生联系的人物;②生活经历一是指小说中

孔乙己做过的一些事,表达准确清楚,可根据课文中语言,也可以自己概括。②注意将课文

中有关孔乙己的信息都要罗列显示出来。③政治面貌即身份。

对话2:下面我们依次来看表格的每一个表栏,从表格中来讨论孔乙己的悲剧究竟是什么

悲剧?

姓名:孔乙己。对话3:这是主人翁的真实姓名吗?小说为何命名为《孔乙己》?有何

好处?明确:不是,他实际上有姓无名,说明他社会地位十分低下。孔乙己是他的绰

号,从描红纸上“上大人孔乙己”截取而来。这句叫人“半懂不懂的话”是“上古大人

孔氏一人而已”的缩写,“已”改作“己作用:用“孔乙己”作为满口之乎者也、叫

人半懂不懂的人物的雅号,并作为小说的题目,既切合人物身分,又是对培养孔乙己式

人物的封建教育制度的蔑视和讽刺,巧妙地暗示了小说批判的对象。因此,这个题目既

表现了人物性格,又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出生年月:19世纪中下叶,具体时间不详。

对话5:故事发生的年代?

明确:文章末尾注明的写作时间是1919年,故事发生在1919年以前二十多年的1888到

1898之间,当时科举制度还未废除,即清朝末年(1911辛亥革命)。可推出他大概的出生年

月。年龄也无考证。

籍贯:鲁镇

对话6:我们说小说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本文的典型环境也就是孔

乙己所生活的环境。更具体的环境应该是故事发生的地点:鲁镇的咸亨酒店。下面我们来分

析小说的这个要素。找一找,课文中有哪些环境描写,这些环境描写对揭示人物性格和小说

主题又有什么作用?

明确:序幕部分交代了社会环境。完成表格

分析各种不同:

A、经济地位:贫穷:不肯多花钱买下酒菜

阔绰:跺、慢慢(说明养尊处优、悠闲自得)

讨论“踱”为何不能换成“走”?

不能。“踱”字活现出阔绰的长衫主顾养尊处优、悠闲自得的神情:“要酒要菜,慢慢坐喝”

写出他们有钱有势还有闲。可见,长衫客是悠闲阔绰的剥削者,而短衣帮是劳动人民。

B、社会地位:受掌柜欺负:在严重的监督下要燔水也很为难,掌柜又说我干不了这

事。(能欺则欺)

受掌柜逢迎:样子太傻怕伺候不了长衣主顾,就在外面做点事。(惟恐伺候不周)

对话7:从这张表格可以看出掌柜对长衫客、短衣帮以及小伙计态度上有何不同?这说明

掌柜是怎样的人?

明确:对长衫客:极力逢迎,恭敬侍候;对短衣帮:不讲情义,恣意剥削;对小伙计:凶

狠无情。说明掌柜虚伪、势利、冷酷,媚富欺贫,唯利是图。

对话8:这一长一短两种顾客是通过谁的眼睛看见的?小伙计所管职务和所处环境使人有

什么感觉?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小伙计。单调无聊“叫人活泼不得”,反衬出“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为

孔乙己出场作了铺垫。

对话9:讨论一下“我”(小伙计)在小说中的作用。(提示:小说是以谁的口吻来写的?这

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小说是以一个十二岁的小伙计的口吻来写的,并且是以“我”成人后回忆20多年

前往事的口吻来写的。小说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他是孔乙己悲惨遭遇的见证人,可

以使故事显得真实亲切、情节集中、内容简要,以孩子的心态反映社会,更显出这个社会对

不幸者的冷酷,增加了悲凉的意味。

对话10:这样的社会环境对全篇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样的社会环境表现了社会严重的阶级对立,人和人之间冷酷的关系,这样一个势

利、冷酷、虚伪的社会环境,为我们渲染了一种冷漠、悲凉的社会气氛。作用:为人物活动

提供了依据,为情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使全文结构严密,情节集中;预示着情节发展的结

局、人物悲剧的必然性;同时也为既穿“长衫”又“站着”喝酒这一特殊身份的孔乙已的出

场作了有力的铺垫。咸亨酒店可以说是当时中国黑暗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缩影,是孔乙

己生活的典型环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方色彩。

政治面貌(身份):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

对话11:主人翁在这样一种典型环境中出场了,他是以何种身份出场的呢?文中哪一句

话可以说明其身份?如何理解?

明确:句中“站着喝酒”表明孔乙己生活贫困,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和短衣帮一样:”穿

长衫”则含蓄地说明他硬摆读书人的架子,羡慕上层阶级,轻视劳动人民,不愿与“短衣帮”

为伍;“唯一的”点出了孔乙己身份的特殊性,他与上层人、下层人都有距离。

立体照片:我们可不可以为孔乙己扫描一张立体照片呢?(作者是运用哪些描写向我们展

示这一不朽的艺术形象的?完成表格)

对话12:从这张表格可以看出,作者将孔乙己的容貌、服饰、语言、行动诸方面交织在

一起,从正面、侧面两方面描写,并将前几次进店和最后一次进店进行了对比描写,使这个

被科举制度欺骗愚弄了一辈子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富有立体感地展现在读者眼前,是一

个什么样的形象?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

分析:长衫下悲苦的外貌:

身材很高大一有力气,有劳动能力,可以自食其力。

青白脸色一半饥半饱导致营养不良,生活无着。

皱纹间常夹些伤痕一饱受折磨,常遭欺凌侮辱,旧痕添新伤。

乱蓬蓬的花白胡子一年事已高,精神委顿颓唐,前程无望。

又脏又破的长衫一穷酸潦倒,好吃懒做。

【最后一次肖像描写充分表现了作者对其的同情、关切及对丁举人的愤怒、谴责之情】

长衫下落魄的神情:

众人“五笑”时孔乙己的神情如何?

一笑挨打:不理,顾左右而言其它一麻木不仁

二笑偷东西:睁大眼睛,涨红了脸,青筋条条绽出,争辩一揭示了孔乙已受封建科举制度

的毒害之深;流露了孔乙己虽不争气却尚知羞耻,而遮羞又显得荒谬可笔,表明他不是惯偷,

而只是不得已偶尔为之一死爱面子、自欺欺人

三笑''不认识字":不屑置辩一自命清高。

四笑没考上秀才:颓唐不安,笼上了一些灰色一可见击中了他的要害,这块最大的精神伤

疤(没有功名),表现了孔乙已因捞不到秀才而被人家取笑戮到内心隐痛时的那种失望、颓

唐的悲凉心理,显示了他深受封建教育和封建科举制度毒害所产生的头脑僵化、迂腐不堪的

习性一中毒之深

五笑偷东西:不十分争辩,黑瘦恳求一显现出他横遭摧残后那种畏缩、害怕、绝望无告的

心境一穷途末路

神情小结:孔乙己的脸色由青白一红一灰一黑瘦,是孔乙己性格的逻辑发展,作者通过对

人物神态变化的描写,形象地刻画了孔乙己迂腐而又麻木的性格特征。至死也未醒悟,这是

他最可悲的性格,这种人没有存在于世任何意义了。

对话13:当主人公最后一次出场时,11段有一段自然环境描写,能不能找出来?思考有

何作用?

明确:“中秋过后,秋风……棉袄了。”(一般作用:渲染气氛,奠定小说的基调;衬托人

物心情,反映主人公的喜怒哀乐;推动小说情节向高潮发展;暗示人物的命运;暗示小说的

时代背景)

这里,为孔乙己最后的出场创设了一个阴冷的环境,渲染了一种凄凉悲惨的气氛,反衬出

下文孔乙己单薄的衣衫,预示着他最后悲惨的下场。

长衫下迂腐的言谈:

之乎者也,----麻木不仁

教“回”字一中毒之深

“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以读书人自居,卖弄“学问“)——迂腐可笑

“污人清白窃书不能算偷”“君子固穷”一死要面子自欺欺人

长衫下猥琐的行为:

排出几文大钱一表示他对酒店分文不少,在“短衣帮”面前炫耀一下,以遮掩自己被嘲笑

的窘态,拮据而穷酸,但显阔气一诚实而又迂腐。

罩一生怕孩子还要吃他的豆时的慌张,反映他善良、诚恳以及迂腐性格

摸出四文钱一动作迟钝,穷困潦倒。

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一境遇悲惨,但仍好喝。

【“孔乙己自己知道…向孩子说话”是过渡句。可见其想跟人交往的愿望之强烈,但在冷

酷的社会里寻求不到一丝一毫的温暖,即使是孩子也是对他无情的鄙弃;惟有在年幼无知的

儿童面前,他才能寻得一点可怜的自尊与快乐,这更足以表现其境遇的凄凉和心灵的孤寂】

长衫下残缺里人格的“闪光”点:

教“我”写“茴“字的四种写法,恳切地说一诚恳善良

分小孩子茴香豆一善良朴实

(“我”的心理活动一其地位之低,一个才12岁的小伙计受当时社会的影响,也有了等级

观念。以少年的心态反映社会,更显出这个社会对不幸者的冷酷)

从不赊帐和欠帐一守信

以上为正面描写(第5、10段)是侧面描写(完成“生活经历”“主要工作成就”表栏)

对话14:从这样一张立体画像,大家对孔乙己已经非常熟悉了,现在可不可以来说一说,

你喜不喜欢孔乙己,为什么?也就是说他有哪些优缺点?即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是什么?

明确:功名不就却自命清高;贫困潦倒却好吃懒做;迂腐不堪却死爱面子而自欺欺人;受

尽摧残却麻木不仁而至死不悟,同时又有质朴善良而诚恳守信的一面。在风烛残年之际,这

个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封建思想毒害的孔乙己爬着离开了人世。(完成“主要优

缺点”表栏)

社会地位:“孔乙已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对话15:这样的一个人在社会上处于怎样的地位呢?如何理解这句话?

明确:内容上概括了其一生的悲惨遭遇,深刻说明其已在人们心目中没有地位,是个可有

可无、可笑可怜的多余人,说明孔乙己的社会地位低下,境遇凄凉。结构上承上启下。

主要社会关系:“……”

对话16:如何看待小说中“丁举人”这个形象?小说是怎样表现这一高潮的?众人对孔

乙己和丁举人这两个读书人态度有何不同?这一情节对表现主题有何作用?

明确:1、为什么被打?(偷书)怎么打的?(写服辩一打了大半夜一打折了腿一许是死

了)这样打合不合乎情理?(不合理,因为他已经写了服辩)从这个事情中可以看到丁举人

是个怎样的人?(凶狠毒辣)

2、小说有没有正面描写孔乙己偷书、被打的过程?(没有)那是什么描写?(通过掌柜

和顾客的对话侧面描写)

3、都是读书人,一个通过科举考试爬上去的人,一个是没有爬上去的人。众人对孔乙己

的伤残痛苦毫无同情,用封建等级观念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没有一点儿谴责丁举人的意思,

反而认为孔乙己“自己发了昏”。

4、按理孔乙己和丁举人都是读书人,所谓同类相戚,体弱不得志的孔乙己被短衣帮嘲也

就罢了,作为读书人的丁举人应该对他对多一点同情和理解。可是比别人更加狠毒残忍。这

个矛盾冲突揭示了什么现象?高潮部分对表现主题有何作用?

明确:爬上去的作威作福,爬不上去的受人欺压、凌辱;高潮部分一方面暴露了说话人对

这一不幸的无比冷漠,另一方面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代表人物丁举人凶狠毒辣,这事实本身

就深刻揭露了封建等级制度和科举制度的罪恶。可见封建社会里人与人之间隔膜、冷酷、麻

木到了何等地步!

对话17:另一个人物掌柜忽然说:“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不是说“没有他,别人也便

这么过”吗?为什么会提起他呢?(中秋前的两、三天掌柜因为结账,才发觉孔乙己长久没

有来了)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忽然",说明偶尔想起,他在掌柜等人头脑里印象不深,只是由于他欠的十九个钱

才想起,承接上文(“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又引起下文(一酒客讲''他打折了腿”)

对话18:掌柜一见孔乙己即讨债,仍然和平常一样取笑,这体现了什么?说了多次“孔

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这句话表明了什么?

明确:表现掌柜的唯利是图,自私冷漠,毫无同情心,只关心他的钱。

悲剧命运:“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对话15:这样的一个人最终是怎样的结局?文中哪一句话体现出来?如何理解这句话?

“大约”与“的确”矛盾吗?这样写有何好处?

明确:不矛盾,因为“我”到“现在”一直未再见过孔乙己,也没有得到一点关于他的确

实消息,所以用“大约”来表示“我”的猜测,同时“大约”也表明人们对孔乙己的生死并

不关心,持冷漠态度;但根据孔乙己最后一次离开酒店的悲惨情况,在那样冷酷无情的社会

里,孔乙己的死又是无疑的,所以用“的确”表示“我”猜测的结论。这样的结尾留给人们

广阔的想像空间,更有无穷的悲剧意味,让我们去思索造成悲剧的社会根源,言虽尽而意无

穷。

写作训练:

今天的日记内容,就请大家展开你们丰富的想像,让孔乙己在你的笔下得以延续。老师给

你们提供几个命题参考,看看哪些同学的想像最有深意:

1、孔乙己用手爬着走出咸亨酒店后的情况,以“走出咸亨酒店的孔乙己”为题续写小说。

2、根据你对小说中人物性格的理解、揣摩,想象一下孔乙己被抓、写“服辩”、挨打的情

景,写一篇作文,题目:《在丁家私设的公堂上》

3、假如孔乙己还没有死,要求不改变人物形象,写一篇作文,题目:《巧遇孔乙己》

4、不改变原作人物性格特点,充分发挥想象,通过肖像、语言、动作来刻画人物的性格,

以《孔乙己离开酒店以后……》或《2006版孔乙己》为题。

5、题目为“孔乙己之死”。要求突出人物形象,深化原作品主题,有一定的思想意义。

篇幅在千字以内。

对话16:作者最后在写“长久没有看到孔乙己”的时候,一连用了四个“到”,说明什么?

为什么文章最后着力描写孔乙己欠酒店十九个钱呢?

明确:一连用四个“到”字具体写出了孔乙己已渐渐被人遗忘,说明没人真正关心他的死

活,点出了“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没有这十九个钱,就没有人会想起他,正含蓄说明了孔乙己存在的全部身价还不如这十九

个钱。当这十九个钱从粉板上抹去时,孔乙己便永远从冷漠残酷的社会消失了。同时又一次

表现出掌柜的唯利是图,自私冷漠,毫无同情心,只关心他的钱的个性。

对话17:从文中我们可看出作者对孔乙己的态度怎样?

明确:对其迂腐,作者用了嘲讽的笔调,也表现出一定的同情心,特别是他的一些优点,

一再反映他心地善良的一面,所以鲁迅对这个一个人物既有嘲讽、批判,又有同情、惋惜,

怀有的感情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对话18:这篇小说伴随着主人公孔乙己的出场,“店内外总是充满了快活的空气”,你认

为孔乙己是个喜剧人物吗?(不是)但是课文却多处写到人们的“笑”,前前后后一共有十

四处“笑"。不论是故事开端、发展还是高潮都充满了“笑:我们下面分头找找“笑”,一起

分析一下,掌柜、小伙计、孩子还有酒客,他们的“笑”是一样的吗?写这么多的“笑”有

何用意?

A、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

B、孔乙己一到店,所以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卜

C、接着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

D、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笔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E、在这些时候,我可以附和着[笑],掌柜是决不责备的。

F、而且掌柜见了孔乙己,也每每这样问他,引人发[笑

G、而且我们掌柜也从不将茴香豆上帐,又好[笑],又不耐烦。

H、有几回,邻居孩子听得[笑]声,也赶热闹,围住了孔乙己。

I、于是这一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

J、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

K、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辨,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

L、”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

M、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

N、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分析:小伙计的“笑”:是附和着“笑”,是一种解脱的“笑”;孩子的“笑”,是“赶热闹”,

是一种天真无邪的“笑”;短衣帮的“笑”,是为看孔乙己的笑话以求得无聊生活的片刻快乐,

其实他们意识不到自己与孔乙己同样是封建社会受压迫者,同样的可悲可怜,所以是一种麻

木不仁的“笑”;掌柜及穿长衫人的“笑”,是以欺凌、玩弄为目的的“笑”,所以是一种自

私卑劣冷酷的“笑”。

用意:小说以“笑”贯串全篇,让孔乙己在笑声中出场,在笑声中活动,在笑声中走向死

亡。这样让悲剧在喜剧的气氛中进行,使孔乙己的悲剧更笼上一层令人室息的悲凉的意味,

以乐境写哀,更令人悲哀,表示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悲剧而是社会悲剧,作品反封建的意

义更加深刻了。以“喜”衬“悲”,烘托和加强了小说的悲剧效果。这也是本文的一大写作

特色。

对话19:鲁迅在小说末了用了这样一个让人回味无穷的结尾,不得不让我们去思索造成

这个悲剧的原因,孔乙己本人也是至死不悟的,那么我们大家能不能帮助孔乙己去思索一下,

造成这个悲剧的根源是什么呢?

明确:

1、直接原因:因偷窃而遭丁举人的毒打。

丁举人是通过科举考试的阶梯,爬上统治阶级宝座的封建阶级知识分子形象。他仗着封建

制度赋予他的特权,随意拷打孔乙己,既不受任何法律的制裁,也不承担严拷造成的后果,

他摧残了孔乙己的肉体,将他推上了绝路。以他和何家为代表的封建统治者,再现了封建权

势的残忍狠毒,揭示出孔乙已悲剧的又一个重要根源。

2、根本原因: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

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不能“进学”的读书人成为任人践踏的牺牲品。

3、社会原因:国民劣根性

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思想的侵蚀,使民众麻木不仁,畏惧压迫者,却对不幸的被压迫者肆

意嘲弄,以嘲笑更不幸的人取乐,深刻揭露了社会的黑暗与冷酷,体现了国民的劣根性。

4、自身原因:好喝懒做,鄙视劳动,迂腐不堪。

孔乙己深受封建教育和科举制度的毒害,一心只想通过科举向上爬,自命不凡,孤芳自赏。

在长期的封建教育熏陶中,养成好吃懒做的恶习,轻视劳动,又不会营生,终而因偷窃而被

打折了腿。即使沦落到形同乞丐的地步,也不肯放下读书人的架子,被封建科举制度无情地

摧残其肉体和灵魂,却仍然麻木不仁,到死不悟,始终不明白自己终生穷困落魄的原因。

总言之,就是封建制度的腐朽和黑暗。可见,这个悲剧既是主人公自身性格的悲剧,更是

封建教育和科举制度造成的社会悲剧,也是命运悲剧。三者兼而有之。

对话20:瞿秋白曾经这样评价鲁迅:“他总是‘清醒’地正视现实,无情地揭穿种种‘瞒

和骗’的把戏”,作者在小说中成功塑造了一个艺术典型一孔乙己,由上面的分析可见,作

者写作本篇小说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他试图通过小说反映一个什么样的深刻主题呢?

主题:这篇小说通过对孔乙己悲惨一生的描写,既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下层知识

分子的严重毒害,有力地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更着重地表现了当时一般群众的冷漠麻木

愚昧,从更深广的意义上暴露对封建社会的腐朽与黑暗。

对话21:现在我们重新回到咸亨酒店,假设你就是孔乙己,用“换位思考法”,从孔乙己

自身角度来审视他,探讨人物灵魂深处的隐痛,我们来猜猜孔乙己到咸亨酒店仅仅使为寻找

酒喝吗?他还来寻找什么?

明确:①他只有站在“短衣帮”这个社会群体中才能显示他读书人的身份,他要在这里寻

求人们对他的“读书人”社会地位的肯定和认可,以抚慰他那因没考中秀才而产生的悲哀;

②“不拖欠酒钱”是为了表现他想在酒店这个小社会里寻求人们对他品行的认可;

③“教小伙计认字”是要求得到人们对他学识的认可;

④孔乙己在别的酒店那里承受的是冷酷无情的嘲笑,只有在孩子们中间才能寻求到一点

温暖;

⑤他每次用辩解来掩饰自己的劣迹,同时也是为了想寻求一个读书人的自尊。

对话22:分析到现在,我们都在分析小说主人公孔乙己,其实小说中的其他艺术形象也

很典型,我们试着来分析。

短衣帮:处于社会下层,一方面被人欺压,另一方面又欺压更弱的人,愚昧、冷漠、麻木。

掌柜的:媚上欺下,惟利是图,冷酷无情的一个势利奸商。

丁举人:凶狠毒辣的封建统治阶级代表人物。

“我”:一个忠厚老实,具有同情心但又不乏冷漠的一个小伙计。

对话23:最后我们再读小说,感知孔乙己的“半”字人生,找出文中与孔乙己有关的含

有“半”字的语句或暗含“半”字的内容,理解“半”字的含义,思考导致孔乙己的“半”

字人生的原因有哪些?

半懂不懂;苦读半生,“半个秀才也没捞着";打了大半夜,“被打折了腿”;身份各一半;

半途而废;肉体死了,可灵魂的一半却还留在人间;……

明确:我们上面分析的四个原因。

写作特点:

1、塑造人物形象: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等方面的描写,鲜明地表现人物性格特征。

2、小说巧妙运用对比:

①小说通过对孔乙己“前几次”与“最后一次”多方面的对比描写凸现其性格特征

与不幸遭遇;

②通过科举考试的失败者与获胜者,即孔乙己和丁举人的对比,揭露了科举制度的

罪恶:它是如何把“读书人”分化为对立的两极:爬上去的作威作福,爬不上

去的受人欺压、凌辱。

③开头部分对两种不同身份的顾客的描写,构成鲜明的对比,为下文孔乙己的不伦

不类埋下伏笔;

④人们的笑声与孔乙己的不幸遭遇的对比,即喜剧气氛与悲剧命运的对比,深刻揭

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冷酷和群众的麻木不仁。

⑤通过邻舍孩子与大人对待孔乙己的不同态度的对比描写,揭示封建文化教育使人

们(本来是天真无邪)逐渐丧失良知和仁爱而变得冷漠无情。

3、以笑衬悲的艺术写法。

4、第一人称的写法,以小伙计的口吻,使故事显得真切,情节集中,内容简要,更增添

了悲凉的意味。

5、小说语言精练、深刻、含蓄。小说篇幅不到3000字,却极深刻地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

悲剧和整个世态。

情感体验反思:

1、假如当时你在咸亨酒店,你会怎么样呢?

2、结合当代社会现实,有些青年人读书考不上大学后,种种做法:重者想不开自杀,轻

者感到生活的渺茫,从此一蹶不振,请联系本文,谈谈你认为应该怎样看待读书?

课后练习第二题:引导即可,开放性,尽情发挥。

第三题:见分析。

结束语:

同学们,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学习了鲁迅先生的《孔已己》,倾听了鲁迅先生在本世纪初发

出的改造中国的第一声‘'呐喊"!这声呐喊,到了40年代末,发展成为以闻一多《最后一次

讲演》为代表的全民族的“呐喊”,一个崭新的中国由此诞生!现在,我们又来到了21世纪

的门槛,在就要告别20世纪之际,我们通过《孔已己》回眸本世纪初中国那充满冷漠、麻

木的病态社会,进而展望即将迈进新世纪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同学们也许会情不自禁地

认识到今天改革开放事业的巨大成就以及自己肩上所负担的历史使命。愿鲁迅先生的“呐喊”

成为永远留在20世纪的绝唱!

五.拓展

观看影片《阿Q正传》的片段,注意观念人物的动作和神态。

1.动作描写:

①阿Q把钱往柜台上一拍

②孔乙己排出九文钱。

一个"排"字,表示他对酒店分文不少,自己是规矩人,同时在"短衣帮"面前炫耀一下,以遮

掩自己被嘲笑的窘态。写出他内心的几分炫耀,也显示他诚实而迂腐的性格。

2.神态描写

导入:阿Q、孔乙己都遭到了人们的嘲笑,但两个人物的神态不同。(课件显示)

孔乙己笼上了一层灰色。阿Q脸上显出得意的神色。

探究:阿Q为什么得意?他为什么要姓赵呢?

(他姓赵,赵太爷的儿子中了秀才)

3.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与罪恶

中了秀才多风光,孔乙己多可怜,读了大半辈子书,连半个秀才也没捞到。由此我们想到

文中的丁举人,他作威作福,为所欲为,还凶狠毒辣地打断了孔乙己的腿。这就是封建科举

制度的罪恶,把一些人培养成凶狠毒辣的所谓上等人,同时又把一些人培养成手无缚鸡之力

的不会营生的废物。孔乙己本来还是很善良的,诚实的,品行端正的,身材很高大,具有谋

生的条件,但封建教育、封建科举使他变成了废物,使他最后走上了穷途末路。

四、拓展阅读

观看《阿Q正传》电影片断。

1、看了这个电影片断后,同学们把它和《孔乙己》再作一次比较,看看还能悟出些什么?

相同点:所处的环境都是在酒店,主人公都是被嘲弄的对象。

不同点:

(1)孔乙己:不屑一顾,显出读书人的清高;阿Q:好吹牛,好虚荣。

(2)孔乙己:面对旁人的戏弄,极力争辩,”之乎者也“,又羞又恼。

阿Q:面对旁人的戏弄,依然洋洋得意,自以为是,是所谓的‘'精神胜利法”。

2、在影片中,阿Q有一个取钱买酒的动作,这和课文中的“排”有什么不同?

两个人付钱买酒动作的不同,和人物性格有很大的关系。阿Qhs那出钱来往柜台上一拍,

显示出虚张声势、洋洋自得的样子。孔乙己则是一副读书人的派头,却又手头拮据,于是来

了一个斯斯文文的'‘排

3、孔乙己被耻笑后,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看了《阿Q正传》的影片之后,你觉得阿

Q杯耻笑后的神态是什么?(胜利者的微笑)

小结:阿Q和孔乙己,他们在酒店里都是那样地使人快活,但阿Q是阿Q,孔乙己是孔

乙己,思想性格的不同,决定了他们的表现也迥然不同。阿Q始终是那样洋洋得意,孔乙

己则是一副狼狈相。他一次又一次地遭受着精神折磨和摧残,同时又受到丁举人这类通过科

举考试爬上去的富豪们从肉体上实施的迫害,最后终于走上了穷途末路。

朗读课文的第11节。

%%%%%%拓展迁移一我写孔乙己

导入语:孔乙己的生活时代离我们已经很远了,但我们今天学习它,仍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其实大家仔细去发现,就会看到我们周围其实也有不少这样的人,下面就请大家用笔为我们

描绘一位现代版的孔乙己,当然,如果你觉得现实生活中好象这样的人并没有看到,也可对

本文进行续写:文章最后并没有完全肯定孔乙己已经死了,假设他没死,能活到现在,他又

会为我们演绎哪些故事呢?

要求:

1、题目自定。2、不改变原作人物主要性格特点,充分发挥想象。3、通过肖像、语言、

动作来刻画人物的性格。4、字数400字以上。

范文示例:

现代孔乙己

上海市汇县宣桥中学叶欢

只要读过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大家都会为封建时代那又穷又酸的孔乙己发出一阵

感慨:他穷困潦倒,却又死要面子。谁料,而今我的身边居然出现了一个现代孔乙己一我家

隔壁有那么一位小青年,前几年,进了一个国营大企业,收入还不赖,可后来却不知咋的,

回家了。听说是出了事,但他死要面子遮掩着,硬要说是单位薪水太低自己不想干,出来”

跑生意赚大钱”。

前些天,他从我家门口经过,嘀,西装革履,头发乌黑油亮,一手持个”大哥大“,一手拎

个棕色公文包,一副踌躇满志的样子。于是,我便上去打了招呼:“哟,几天不见又发了,

这年头也赶上时髦了……这会儿,又去哪呀?嘿……嘿……嘿……还行,这几天和朋友合

伙干买卖,赚头不小。这不,今天要去上海会客商。”说完,他自鸣得意地走上了公共汽车。

会客商?干吗舒适的的士不坐,偏偏跳上了那辆公交车?我随后也上了那辆车。他拣了个

靠窗的位置坐下,既而,便拿出了“大哥大“,大声对着“大哥大”叫开了。车上人不多,嘈杂

声也很小,可他就是要用他的高分贝的嗓门喊话,唯恐人家听不见。于是,车上的乘客听到

的便都是关于他会客的电话内容,什么“XX宾馆”啊,什么“X万元X万元”啊,什么“我请

客吃饭”啊,等等。于是,车上的人便向他投来了一双双注视的目光……突然,汽车一个急

刹车,他的那个“大哥大”啪地一声掉了下来,向前滚去。前排一位乘客看见,直为他的'‘大

哥大''可惜,忙捡了起来:“奇怪,怎么这么轻?”细细一看,原来是个玩具大哥大。那位乘

客一叫,我的那个邻居小伙的脸一下子涨成了猪肝色,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