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讲 文言文阅读之断句(解析版)_第1页
第01讲 文言文阅读之断句(解析版)_第2页
第01讲 文言文阅读之断句(解析版)_第3页
第01讲 文言文阅读之断句(解析版)_第4页
第01讲 文言文阅读之断句(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01讲文言文阅读之断句

目录

文言文断句题,,新高考全国一直卷沿用传统全国卷所采用的四选一形式考查这一题型。该题型难度

一般,i是近几年文言文断句采用的材料相对浅显,二是文言文断句的规律性较强。解题时,一般先凭语

感将有把握的地方断开,再运用规律方法分析揣摩不把握之处。

在2023年高考中,这道试题可能成为一道主观试题,可以在每一个字的后面加上字母,让考生自主选

择在那一个字母后而断开,在备考2023年高考中有很多资料里已经有这样的试题,这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

试题的难度。

“其……乎—孰月……r楙句式对话标志

现•…“于……”"何……之有”(直接断开)(直接停顿)日、云、育、谓

句中的介词、连词引出议论的词语夫、盖、至若、若夫、唯、

以、于、为、则、而(用在句中)(多用在句首)斯、凡、窃、请、敬

虽、员然、纵、纵使、向使、

假使、苟、故、是故、则、复句中的关联词句尾忘词

然则、或、况、而必且(多用在句首)(用在句尾)也、矣、焉、耳

何、胡、安、曷、新句标志

吴、宣、焉、孰、

孰与、何如、奈何、表疑问语气名词、代词、动词如名号、称谓、官职、

如之何、若之何(多用在句首)(注意语法功能)髀、礼仪、地理等

位置不定的虚词修群手法

乎、也、而、夫(灵活对待)(直接断开)对偶、对比、排比、反复、腹真等

^教材lulIH

《劝学》

1、有“日”字,在后面停顿。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意思是: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青,取之于蓝】靛(didn)青从蓝草种取得,青,靛青,一种染料。蓝,草名,叶子可提取靛青。状语

后置句: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从”。

【青于蓝】比蓝草颜色深。状语后置句: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意思是:靛育这种染料,从蓝草中提取的,比蓝草颜色深。

【分析】“青”后面加逗号是为了强调这种染料;而“取之于蓝”是“于蓝取之”的倒装句,“而青于蓝”

“而”字表示转折关系,所以要在它的前面断开,表示转折之意。

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燥使之然也。”前面有个关联词语“虽”表示“即使”之意,就要在它前面断

开。

同样,“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中“故”和“则”都

是断句的依据。

4、“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这句话中有“……者,……也,

而……”这样的句式,有表示判断的句子和转折关系的句子。

5、“故不积辟步,无以至千里:不秩小流,无以成江海”

是一个对称的句式,“不积……,无以……”,这些都是断句的依据。

■.考点解读

文言文断句就是根据对语段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对提供考查的语段进行语意和语气上的停顿。文言文

断句考查对实、虚词的理解能力,对句式的判断能力和对语气的分析能力。

断句中心原则

牢记一个前提一一领会大意。要通读文段,领会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根据四个选项的细节比对,

根据上下文语境,排除错误选项,选择最佳答案。

断句的具体方法

一、语法结构

抓主谓宾断句(依主干,先易后难,攻破难点。)

主语之后一般不断句(”……者……也”式判断句的主语之后应断句)。谓语之后如果没有宾语、补

语就要断句;如有宾语、补语一般不断句,但“曰”“云”“言”等字作谓语时,要和它的宾语断开。宾

语之后一般应断句,定语和其修饰的中心词之间一般不断句。文言文语序和现代文语序基本相同,即主语

在前,谓语、宾语在后,修饰语一般在中心词前。

文言文中的名词和代词常用来作主语和宾语。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国名、朝

代名、器物名、动物名等:也可先找出代词,如“吾、予、余"(表示''我")、“尔、汝(女)、公、卿、

君、若”(表示“你”)、其、彼、此、之等。这些名词和代词如果作主语,那么它们的前面就可能会断句:

如果作宾语,那么它们的后面也可能会断句。

1名词、代词常做主语、宾语等,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这些名词如果做主语,那么其前面就可以断

句;如果做宾语,那么其后面就可断句。

常见名词有:人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地名等

常见代词有:吾、余、予(表示“我”),

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

彼、此、其、之(表示“他”)。

常见的谦辞:下官、窃、寡人、孤、仆、愚、妾、贱妾、婢子等。

2动词:谓语大多数是由动词充当,而谓语又是构成句子的核心,我们只要抓住谓语动词,根据动词

位置及和前后词语关系,进行推断,就能提高断句准确率。

典型例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方进知/能有余/兼通文法/吏事初定陵侯淳于长/虽外戚/然以能谋/议为九卿/新用事方进/独与长交

称荐之/

B.方进知能有余/兼通文法吏事/初/定陵侯淳于长虽外戚/然以能谋议为九卿/新用事/方进独与长交/

称荐之/

C.方进知能有余/兼通义法史/李初定/陵侯淳于长虽外戚/然以能课议/为九卿新用事/方进独与长交/

称荐之/

D.方进知/能有余/兼通文法吏事/初/定陵侯淳于长/虽外戚/然以能谋议为九卿/新用事方进/独与长交

称荐之/

【答案】B[方进知能有余,兼通文法吏事。初,定陵侯淳于长虽外戚,然以能谋议为九卿,新用事,

方进独与长交,称荐之。]

[参考译文〕

翟方进,字子城。汝阳人。十二岁时,父亲去世,爱好学习,做了一个小官吏,多次被掾吏责骂。蔡

父认为他的形貌不同•般,说:“你有封侯的相貌,应该研究经术得以发展。”于是辞别他的后母,想要

西行到长安学习经学,后母可怜他年纪尚小,随他到长安,织布做鞋供方进读书。翟方进智慧才能有余,

兼通法律条文吏事。当初,定陵侯淳于长虽是外戚,然而凭借才能谋划做了九卿,刚任职,方进独和淳于

长交往,称赞举荐他。等到淳于长犯大逆之罪被杀时,和淳于长相好的众人皆因淳于长免官,而皇上因为

方进是重臣,皆他隐瞒此事,方进内心惭愧,上疏谢罪请求免职还乡。皇上答复说:“定陵侯淳于长,代

理偏将军事,让他到舞阴,李氏终于投降。

典型例题2.丞相董槐召还,帝问江东廉吏槐首以梦观对帝说乃迁司农少卿兼资善堂赞读轮对谓今内外

之臣恃陛下以各遂其私而陛下独一无可恃可为寒心次论:“郡国当为斯民计,朝廷当为郡国计。乞命大臣

应自前主计之臣夺州县之利而归版曹者,复归所属,庶儿郡国蒙•分之宽,则斯民亦受一分之赐。”帝善

其言。召为起居郎,兼国子祭酒,权吏部侍郎。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问江东廉吏/槐首以梦观对帝说/乃迁司农少卿兼资善堂赞读/轮对/谓/今内外之臣/恃陛F以各

遂其私/而陛下独一无可恃可为/寒心/

B.帝问江东廉吏/槐首以梦观对/帝说/乃辽司农少卿兼资善堂赞读/轮对/谓/今内外之臣/恃陛下以各

遂其私/而陛下独一无可恃/可为寒心/

C.帝问江东廉吏/槐首以梦观对帝说/乃迁司农少卿兼资善堂赞读/轮对/谓/今内外之臣/恃陛下以各

遂其私/而陛下独一无可恃/可为寒心/

D.帝问江东廉吏/槐首以梦观对/帝说/乃迁司农少卿兼资善堂赞读/轮对/谓/今内外之臣/恃陛下以各

遂其私/而陛下独一无可恃可为/寒心/

【答案】B

【译文】丞相董槐被召向,皇帝问他江东谁是廉洁的官员,董槐问答是梦观,皇帝很高兴,于是被升

迁司农少卿并兼任资善堂赞读,轮流应对,说,现在朝廷内外的大臣依仗着皇帝来满足自己的私欲,而唯

独陛下您却没有一个可以依靠的,真是寒心啊。

典型例题3《汉书•翼奉传》是岁,关东大水,郡国十一饥疫尤甚上乃卜诏江海陂湖园池属少府者以假

贫民勿租税损大许膳减乐府员肖苑吗清宫馆稀御宰者勿绪治;太仆、少府减食谷马,水衡省食肉兽。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郡国十一/饥疫尤甚/上乃卜诏江海陂湖园池属少府者以假贫民/勿租彳兑/损大它瞒/减乐府员/省苑马

诸宫馆/稀御幸者勿缮治/

B.郡国十一饥/疫尤其/上乃下诏江海陂湖园池属少府者以假贫民/勿租税损大官/胭减乐府员/省苑马/

诸宫馆稀御幸者勿缮治/

C.郡国十一/饥疫尤其/上乃下诒江海陂湖园池属少府者以假贫民/勿租税损大官膳/减乐府员/省苑马

诸宫馆稀御/幸者勿缮治/

D.郡国十•饥/疫尤甚/上乃下诏江海陂湖园池属少府者以假贫民/勿租税/损大官膳/减乐府员/省苑马

/诸宫馆稀御幸者勿缮治/

【答案】D

【译文】这一年,关东发生大水灾,十分之一的郡国发生了饥荒,瘟疫更加盛行。元帝于是卜.诏那些

属于少府的江海湖泊园林池塘用来资助贫穷的老百姓,不收赋税;减损太官(“大”通“太”)负责供应

的御膳,裁减乐府中的成员,减少苑中马匹的数量,皇帝很少临幸的各个宫殿馆阁不再修缮:太仆少府减

少喂马的谷物,水衡(掌管的上林苑中喂养的鹰犬)少吃肉类食物。

二、虚词

虚词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尤其是介词、语气词和一些连词,它们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些议论性语段,不像记叙性文字那样可借助具体情境去猜测,因而显得棘手、难度大,但是运用虚词就会

使断句变得容易,使文段变得一目了然。

文言文中的虚词往往有它们固定的位置和作用,特别是语气词,往往是该断句的关键所在。在断句中,

具体要关注以下几类虚词:

常见句首发语词:益、大、且大、今夫、嗟大、至、若、至若、若大等

常见句首关联词,“苟、纵、故、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是以、继而、纵使、、然、贝h然

则、岂、岂若、宜、诚宜、何尝、凡、微等

常见句首的时间词,“向之、未几、已而、既而、俄而(俄顷)、是时、昔者、囊者、向者、、方今、

有顷(顷之、顷间)、乃今(乃今而后、而今而后)”等,一般前后都可断句。

常见句首复音虚词:岂唯(岂独、岂特)、然则、故夫、大抵、得无(得毋)、何为(何谓、胡为、

曷为、奚为)、何以、何其、何必、何不(胡不)、何乃、未必、无乃。

常见句末语气词:也、矣、兮、耳、而已、与(欤)、邪(耶)、乎、哉、焉、之等。

常见叹词:嗟夫、呜呼、呜呼哀哉、嘻等,叹词要独自断开。

呼语断句:

“微之(元稹,字微之〉/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微之”是呼语,在其前后断

开。

注意陷阱:

利用虚词标志断句要注意灵活性

1.“乎”用在句中相当于“于”时,不能点断。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2.“也”用在句中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可点断也可不点断。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

难矣!”

3.连词“而”有时用于词或短语之间起连接作用,所连接的内容英同作句子的成分,前后联系很紧密,

一般不在其前断开。但如果“而”是连接两个句子,则往往要在其前断开。如:“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4.“夫”有时也作指示代词(兼有舒缓语气的作用)用在句中,这种情况则不能点断。如:''故为之说,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类别断句技巧常见例词

发语词常居句首,其前一般断开夫、盖、至若、若夫、唯、且

时间词常居句首,其前一般断开顷之、未儿、己而、斯须、既而、俄而

疑问语

其后一般构成疑问句,其前一

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

般断开

气词

复句关

虽、虽然、纵、纵使、向及、假使、苟、故、是故、贝IJ、然则、

其前一般断开

或、况、而况、且、至于、于是、岂、出非

联词语

陈述句末尾也、矣、焉、耳

句末语

其后一般断开疑问句末尾耶、与、欤、邪、乎

气词

感叹句末尾哉、夫

特殊词“乎、也、而、夫”位置不定,灵活对待。

典型例题1.尹直,字正言,泰和人。景泰五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成化六年上疏乞纂修《大

明通典》,并续成《宋元纲目》,章下所司。十一年迁礼部右侍郎,辞,不许。丁父忧,服除,起南京吏

部右侍郎,就改礼部左侍郎。二十二年有,召佐兵部。占城王古来为安南所逼弃国来求援议者欲送之还直

日彼为来归我若驱使还国是杀之也直道大臣即询量宜处置诏从之,命都御史居浦在。宽州镇巡官奏苗反,

请发兵,廷议将从之。直言起衅邀功,不可信。命官往勘,果无警。是年九月改户部兼翰林学士,入内阁。

逾月,进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节选自《明史・尹直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占城王占来/为安南所逼/弃国来求援/议者欲送之还/直曰/彼穷来归我/若驱使还国/是杀之也/宜遣

大臣/即询量宜处置/

B.占城王占来/为安南所逼/弃国来求援议者/欲送之还/直曰/彼穷来归/我若驱使还国/是杀之也/宜造

大臣/即询量宜处置/

C.占城王古来/为安南所逼/弃国来求援/议者欲送之还/宜日/彼穷来归我/若驱使还国/是杀之也/宜遣

大臣即询/量宜处置/

D.占城王古来/为安南所逼弃国/来求援议者/欲送之还/直曰/彼穷来归/我若驱使还国/是杀之也/宜遣

大臣即询/量宜处置/

【答案】A

【解析】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涪句进行准确地断句。在此基础上,

结合句中的“为""日”“即”等虚词和“我”“也”“大臣”等名词进行判断。A项符合语法规律且与文

意相符。

[参考译文]尹直,字正言,泰和人。景泰五年考中进士,改任庶吉士,授官编修。成化六年,上疏请

求编修《大明通典》,并且续写完成《宋元纲目》,文书下发到管辖的部门进行审理。成化•卜一年,提升

为礼部右侍郎,他推辞不就,不被允许。遭遇父亲去世服丧,丧期满,起用为南京吏部右侍郎,就地改任

礼部左侍郎。成化二十二年春天,被召回朝廷辅佐兵部。占城王古来被安南逼迫,离开国家前来请求援助。

讨论此事的人打算送他回去,尹直说:“他走投无路来归顺我们,如果驱逐使他回国,就等于杀了他。应

该派遣大臣马上询问他,再权衡合适的方法处置。”诏命听从他的建议,命令都御史屠油前去。贵州镇巡

官奏报苗族造反,请求发兵,朝廷议论打算依从他,但尹直说这是挑起事端邀请功赏,不能听信。命令官

员前去考察,果然没有敌情。这年九月,改任户部兼翰林学士,进入内阁。过了一个月,晋升为兵部尚书,

加太子太保。

典型例题2税监刘成以水灾请料停米税。帝以不当尽停。世卿上言:“乡者既免米税旋复再征已失大

信于天下今成欲免税额之半而陛下不尽从岂恻隐•念中使尚存而陛下反漠然不动心乎?“不报。

下列对文章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乡者既免米税/旋复再征/已失大信于天下/今成欲免税额之半/而陛下不尽/从岂恻隐一念/中使尚存

/而陛下反漠然不动心乎

B.乡者既免米税/旋复再征/已失大信于天下/今成欲免税额之半/而陛下不尽/从岂恻隐一念中使/尚存

而陛卜7反漠然不动心乎

C.乡者既免米税/加复再征/已失大信于天下/今成欲免税额之半/而陛下不尽从/岂恻隐一念中使/尚存

而陛下/反漠然不动心乎

D.乡者既免米税/旋复再征/已失大信于天卜7今成欲免税额之半/而陛卜不尽从/世恻隐一念/中使尚存

/而陛下反漠然不动心乎

【答案】D

原文标点:乡者既免米税,旋复再征,已失大信于天下。今成欲免税额之半,而陛下不尽从,岂恻隙一

念,中使尚存,而陛下反漠然不动心乎?)

税监刘成因水灾请求暂停征收米税。皇帝认为不应当全部停止。赵世卿上奏说:“从前已经免除米税,

接着又再征收,已经在天下大大失去信用。现在刘成想免除税额的一半,但是陛下不完全同意,难道恻隐

这一念头,宦官尚且存有,而陛下反而冷漠不动心么?”皇帝没有答复。

三、对话

在文言文中,可借助“臼”“云”“言”“谓”“道”等动词来判断人物的对话,进行断句。两人对

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

者、答者,明辨句读。虽然在高考卷中这种例子并不多,但在关键时候还是能起到帮助作用的。

典型例题1.霍峻字仲邈,南郡枝江人也。先主自葭萌南还袭刘璋,留峻守葭萌城。张鲁遣将杨帛诱

峻,求共守城,峻曰:“小人头可得,城不可得。”帛乃退去。后璋将扶禁、向存等帅万余人由闽水匕

攻围峻,且一年,不能下。峻城中兵才数百人,伺其怠隙,选精锐出击,大破之,即斩存首。先主定蜀,

嘉峻之功,乃分广汉为梓潼郡,以峻为梓潼太守、裨将军。在官三年年四十卒还葬成都先主甚悼惜乃诏诸

葛亮日峻既佳士加有功于国欲行隔遂亲率群僚临会吊祭因留宿墓上当时荣之。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郃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A〉

A.在官三年/年四十卒/还葬成都/先主甚悼惜/乃诏诸葛亮曰/峻既佳士/加有功于国/欲行酹/遂亲率群

僚临会吊祭/因留宿墓上/当时荣之

B.在官三年/年四卜/卒还葬成都/先生甚悼惜/乃诏诸葛亮曰/峻既佳上/加有功于国/欲行酹/遂亲率群

僚临会吊祭/因留宿墓上/当时荣之

C.在官三年/年四十卒/还葬成都/先主甚悼惜/乃诏诸葛亮曰/峻既佳士/加有功于国/欲行酹/遂亲率/

群僚临会吊祭/因留宿墓上/当时荣之

D.在官三年/年四卜卒/还葬成都/先主甚悼惜/乃诏诸葛亮曰/峻既佳上/加有功/于国欲行酹/遂亲率/

群僚临会吊祭/因留宿幕上/当时荣之

【答案】A

【解析】解答此题,要注意运用排除法。首先把四个选项分为两组:A、B为一组,C、1)为一组,两

组不同之处是“遂亲率群僚临会吊祭”,主语是“先主”,动词渭语为“率”“吊祭”,意思是“于是亲

自率领群僚聚集哀哭凭吊祭祀“,中间不应该断开,排除c、D两项;分析A、B,不问之处是“年四十卒还

葬成都”,句子中主语为“霍峻”,意思是“担任官职三年,四十岁的时候死去”,“卒”为“死”,不

应该看作“最终”,排除B项。

[参考译文]霍峻字仲邈,南郡枝江人。先主从葭萌南返回攻打刘璋,留下霍峻守卫葭萌城。张鲁派遣

将领杨惑霍峻,要求共同守城,霍峻逆:“我的头你可以得到,城池你不可能得到。”杨帛于是退去。后

来刘璋的将领扶禁、向存等率领一万多人从闽水进军,攻围霍峻,将近一年,不能攻下。雷峻城中的士兵

仅儿百人,等到他们懈息的间隙,选精锐的士兵出击,大败了他们,立刻砍下了向存的首级。先主平定了

蜀地,嘉奖霍峻的功劳,于是分割广汉为梓潼郡,让霍峻作梓潼太守、裨将军。担任官职三年,四卜岁的

时候死去,回故乡成都下葬。先主非常悼念痛惜,于是召见诸葛亮说:“霍峻本来就是佳士,加上他对国

家有大功,想要实行祭奠。”于是亲自率领群僚聚集哀哭凭吊祭祀,然后在霍峻的墓地上留宿,当时的人

们认为霍峻很荣耀。

注意陷阱:

"日”“云”“言,,等“对话标志,,后无对话

比如浙江高考真题:

进言者皆日/天下己安己治矣/臣独以为未也/F1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夫抱火

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选自贾谊《治安策》)

其中的“言,,”曰,,并非断句的标志,如果将其当作对话标志的方法断句,则很容易断错。因“进言

者皆日天下已安已治矣”中的''日”的内容是贾谊转述的“进言者”的观点,不是“进言者”本人表达观

点,本可以不断句,但因为独立成句了,为表达需要则用“/”断开,当然也可不断。"曰安且治者”的"曰"

也是指“进言者”的观点,做“者”的定语。所以,其后不可断开。

除此之外,还要知道这些词的其他用法,

比如“口”,是表示“称,叫作”。例如《五人墓碑记》:“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丁朝,按沐五人,

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保然在墓者也。”

二是在句首、句中做助词,无实意。例如《诗经•小雅•采薇》:"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云”,一是表示“有”,例如《荀子・法行》:“其云益乎?”二是表示“为",例如《后汉书》:

“员云匹夫,霸王可也。”

典型例题2.韩邦奇起山东副使,迁大理丞,进少卿,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入佐院事,进右副都御

史,巡抚辽东。时辽阳兵变侍郎黄宗।月营邦奇素有完望请假以便宜速往定乱。帝方事姑息不从命与山西巡

抚任洛换官。至山西,为政严肃,有司供具悉不纳,问日出俸米易肉一斤。居四年,引疾归。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辽阳兵变/侍郎黄宗明言/邦奇素有威望/请假以便宜/速往定乱/帝方事/姑息不从/命与山西巡抚

任洛换官

B.时辽阳兵变/侍郎黄宗明言/邦奇索有威望/请假以便宜/速往定乱/帝方事姑息/不从命/与山西巡抚

任洛换官

C.时辽阳兵变/侍郎黄宗明言邦奇素有威望/请假以便宜/速往定乱/帝方事姑息/不从/命与山西巡抚

任洛换官

D.时辽阳兵变/侍郎黄宗明言邦奇素有威望/请假以便宜/速往定乱/帝方事姑息/不从命/与山西巡抚

任洛换官

【答案】C

试题分折;本题考查学生文吉断句的能力。百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时辽阳

兵变,侍郎黄宗明吉邦奇素有贼望,请假以便宜,速往定乱。帝方事姑息,不从,命与山西巡抚任洛

换官”,这句话的含义是“当时辽阳发生兵交,侍郎黄宗明说市毋B音一向很有威严和声望,请求给他

见机行事的权力,让他迅速前往平定甥乱。皇帝当时正实行姑息金攵策,没有答应,命韩邦奇与山西巡

抚任洛调换官职”,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辽阳”"侍郎黄宗明"“邦荷〃”威

望”“帝”“山西巡抚任洛''然后根据句意和句子结构运用排除法得出答案。句中,"姑息‘'为"事"

的意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项j“与山西巡抚任洛横官”是“命”的内容,中间不可断开,抖睡B、

D两项♦综上>选C项。

【参考译文】韩邦奇被任为山东副使,以右佥都御史的身份巡察安抚宣府。进京协助管理都察院的事

务,升任右副都御史,巡察安抚辽东。当时辽阳发生兵变,侍郎黄宗明说韩邦奇一向很有威严和声里,请

求给他见机行事的权力,让他迅速前往平定叛乱。皇帝当时正实行姑息政策,没有答应,命韩邦奇与山西

巡抚任洛调换官职。韩邦奇到山西后,处理政务严谨有法度,有关部门的官员进献的用品他都不接受,他

自己每隔一天拿出俸粮换一斤肉。过了四年,告病回乡。

四、句式

文言文中涉及到很多文言特殊句式,如固定结构、判断句、反问句、被动句、变式句等都可以作为断句的

切入点。固定结构,如“如……何”"况……乎”“何……为”等:判断句,如“……者,……也””……

也”等;反问句,如''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被动句,

如“为……所……””受……于……””见……于……”等。但是,文言文中常常会出现省略的情况,阻

碍正确断句。因此,必须依据语境补出省略的内容,才能作出准确判断。

固定结构

1、无以,无从,译为“没有用来……的方法”,

2、有以,译为“有用来的……办法”,

3、有所,译为“有……的”(人、事、物),

4、无所,译为“没有……的”(人、事、物),

5、如何、奈何、若何,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

6、是故,是以,译为“因此、所以",

7、所以,译为“用来……的”,”……的方法”:“……的原因”,

8、何……为,译为“还要……干什么”,

9、其……乎,译为"难道……吗”,

10、得无……乎,得无……耶,译为"恐怕……吧”或"莫非……吧”,

11、无乃……乎,译为"恐怕……吧”,

12、…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译为:“说的就是……啊!”,“大概说的就是……吧”。

13、孰与,与……孰,译为“跟……比较,哪一个……”,

14、孰若,译为“哪里比得上”,

15、然则,译为“既然如此,那么”,

典型例题1.羊玄保,泰山南城人也。祖楷,尚书都官郎。父绥,中书侍郎。初为宋武帝镇军参军。

少帝景平中,累迁司徒右长史。府公王弘甚知重之,谓左长史庾登之、吏部尚书王准之曰:“卿二贤明美

朗诣,会悟多通,然弘魏之望,故当共推羊也。”顷之,入为黄门侍郎。文帝以玄保廉素寡欲故频授望郡

为政虽无殊绩而去后常必见思不营财处家俭薄。文帝尝曰:“人仕宦非唯须才,亦须运命:每有好官缺,

我未尝不先忆羊玄保。”(选自《南史》之《宋书・羊玄保传》,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文帝以玄保廉/素寡欲/故频授/名郡为政/虽无殊绩/而去后常必见/思不营财处/家俭薄

B.文帝以玄保廉素寡欲/故频授/名郡为政/虽无殊绩/而去后常必见思/不营财/处家俭薄

C.文帝以玄保廉素算欲/故频授名郡/为政虽无殊绩/而去后常必见思/不营财/处家俭薄

D.文帝以玄保廉/素寡欲/故频授名郡/为政虽无殊绩/而去后常必见/思不营财处/家俭薄

【答案】C

【解析】解析“廉素寡欲”为并列短语,形容羊玄保的品质,中间不能断开。据此可排除A、D两项。

“授”为动词,“名郡”为名词,应作“授”的宾语,所以“授”后面不能断开。据此可排除B项。

[参考译文]羊玄保,泰山南城人.祖父羊楷,是晋朝的尚书都官郎。父亲羊绥,是中书侍郎。羊玄保

开始担任宋武帝的镇军参军。少帝景平年间,逐步升迁为司徒右长史。卫将军王弘对他上分了解器重,曾

对左长史庾登之、吏部尚书王准之说:“你们二位贤士聪明俊朗,很多东西可以会悟通达,然而宽宏美好

的声望,自然应当共同推重羊君。”不久,入朝担任黄门侍郎。文帝因为羊玄保廉洁朴素没有贪欲,所以

频频地安排他在名郡任职。羊玄保治理政事虽然没有特殊的功绩,但离开以后通常一定被人思念。他不经

营钱财利益,治家俭省微薄。文帝曾经说:“一个人做官不仅必须要有才干,也必须要有运气。每次有了

好的官位出现空缺,我不曾不先想起羊玄保。”

典型例题2(耿九畴)天顺初,议事京师。帝顾侍臣曰:“九畴,廉正人也。”留为右都御史。

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H给一开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

事帝皆嘉纳。

下列对义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年

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

B.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琉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

/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

C.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

/重台宪/五事帝皆索纳

D.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R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

/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

【答案】:D(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

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

译文为:被抓在都察院的不给米吃,耿九畴就为他们上言,于是每天给一升米,成为了命令。不

久,又上疏提议要崇尚廉洁,清除刑事案件,规劝百姓务农,节约军队的赏赐,重视台宪五件事情,

皇帝都很高兴地采纳了。

五、修辞

文言文讲究整齐对称,讲究修辞,所以行文中常用结构相同的句子构成排比、对偶、对比、顶针、反复,

四六句多也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

例如《过秦论》中“秦孝公据峭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

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典型例题1臣闻秦有十失,其一尚存,治狱之吏是也。秦之时,羞文学,好武勇,贱仁义之士,贵治

狱之吏,正言者谓之诽谤遇过者渭之妖言故盛服先王不用丁世忠良切言皆郁丁胸誉i臾之声口满丁耳虚美熏

心实祸蔽塞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方今天下赖陛下恩厚,亡金革之危、饥寒之患,父子夫妻戮力安家。然

太平未治者,狱乱之也。(选自《尚德缓刑书》)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正言者谓之诽谤/遏过者谓之/妖言故盛服先王/不用于世/忠良切言皆郁于胸/誉谀之声日满于耳/虚

美惠心/实祸蔽塞/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

B.正言者谓之诽谤/遇过者谓之妖言/故盛服先王不用于■世/忠良切言皆郁于胸/誉谀之声日满于耳/虚

美惠心/实祸蔽塞/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

C.正言者/谓之诽谤遏过者/谓之妖言故/盛服先王不用于世/忠良切言皆郁于胸/誉谀之声U满/于耳虚

美熏心/实祸蔽塞/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

I).正言者/谓之诽谤/遏过者谓之妖/言故盛服先王/不用于世忠良/切言皆郁于胸/誉谀之声日满/于耳

虚美/熏心实祸蔽寒/此乃秦之所以亡天卜.也/

【答案】B

解析“……者谓之……”两句句式整齐,应在''诽谤”后断开:“……于世””……于胸””……于

耳”三句句式整齐,应在“世”“胸”“耳”后断开。“此乃……也”为固定句式,应在“此乃”前断开。

剩下的“虚美熏心实祸蔽寒”八个字,仔细研读,可以发现这是分别由“虚”“实”领起的两小句,应在

“实”前断开。

[参考译文〕我听说秦朝有.很多失误的地方,其中一条现在还存在,就是负责审案的官吏违法判案的问

题。秦朝时,看不起文学,崇尚武勇精神,轻视奉行仁义的人,重视负责判案的官吏,正直的言论被认为

是诽谤,阻拦犯错误的话被说成是妖言,所以那些尽忠于国事的大臣在那时不被重用,忠良恳切的言辞都

郁枳在胸中,称赞阿谀的声音天天响在君主耳边,虚伪的赞美迷住了君主的心窍,而实际存在的祸患被遮

蔽、掩盖住了,这就是秦朝失去天下的原因。如今天下靠着陛下的仁爱笃实,没有战争的危险和饥饿寒冷

的忧患,父子、夫妻合力安家。但是天卜.太平还未完全实现,原因就是刑狱乱加于人。

典型例题2(天津卷高考真题)五亭间开,万象迭入,向背俯仰,胜无遁形。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

啼之日.莲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吹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游者相顾,咸口:此不知方外也?人间也?

又不知蓬瀛昆闽,复何如哉?(选自《白居易集》)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吹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

B.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吹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

C.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吹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

D.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吹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

解析这种题型可用排除法。“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这几句可从句式内容上来判断,“汀风春/溪

月秋/花繁鸟啼”都是主谓式结构,后面的“舟棹徐动觞咏半酣”也可从主谓式句式上来判断,应该是“舟

柿徐动/觞咏半酣”。

[参考译文]五亭依次排列,气象万千,全方位无死角,胜景无所遁形。每到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

啼之时,莲开水香之夜,宾友群集,舟船慢行,酒至半酣,飘然欲仙如痴如醉。游玩者彼此相视,道:此

地不知是世外之地?还是人间?又不知是否是蓬瀛昆闽,还能怎么样呢?

典型例题3(荀或)处安元年,献帝自河东还洛阳,操议欲奉迎车驾,徙都于许。众多以山东未定,未

可卒制。或乃劝操日:“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汉高祖为义帝口素而天下归心自天了•蒙尘将军首唱

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远赴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因此时奉生上以从人望,秉至公以服天下,扶弘义

以致英俊。”操从之。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汉高祖为义帝编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

东扰乱未遑/远赴/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

B.昔晋义公纳周裒王/而诸侯景从汉高祖/为义帝缩素/而天下归心/自天于蒙尘/将军苜唱义兵/徒以山

东扰乱/未遑远赴/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

c.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汉高祖/为义帝编素/而天卜•归心/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

东扰乱未遑/远赴/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

D.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汉高祖为义帝缅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

东扰乱/未遑远赴/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

D。(“汉高祖”应是下一句的主语,“未遑远赴”不能分开。)

建安元年,献帝从河东回到洛阳,曹操打完迎接车驾,迂都到许昌。众人大多认为山东尚未平定,不

可仓促行事。荀或于是鼓动曹操说:“晋文公曾接纳周襄王,而使得诸侯们如影随形,汉高祖为义帝戴孝

而使得天下人心尽归。自从天子遭难,将军首举义兵,只是因为山东纷扰混乱,没有顾得上接驾,虽然在

外平定祸乱,但心里却无时不在挂念若王室。趁此时奉迎主上以顺应万民心愿,执最大的公正来使天下信

服,扶持大义来网罗英才。”曹操听从了他的意见。

典型例题4时汉祖已不豫,召至卧内,谓之日:“侯益貌顺朝廷心怀携贰尔往至彼如益来即置勿问苟

迟疑不决即以便宜从事。”益惧,即谋入朝。会闻汉祖崩,景崇欲诛益。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侯益貌顺朝廷/心怀携正/尔往至彼/如益来/即置勿问/苟迟疑不决/即以便宜从事

B.侯益貌顺/朝廷心怀携贰/尔往至/彼如益来/即置勿问/苟迟疑不决/即以便宜从事

C.侯益貌顺/朝廷心怀携贰/尔往至彼/如益来/即置勿问/苟迟疑不决/即以便宜从事

D.侯益貌顺朝廷/心怀携式/尔往至/彼如益来/即置勿问/苟迟疑不决/即以便宜从事

.A此时汉祖刘知远已经病危,召王景崇到自己的卧室,对他说:“侯益表面上顺从朝廷,实则心怀贰

心。你去他那里召他入朝,如果侯益来朝,就放过他,不用过问;如果他迟疑不决,你就自行处置(可把

他杀掉)。”侯益害怕了,就打算奉召入朝。恰好听说汉祖刘知远驾崩了,而王景崇打算诛杀侯益。

六、文化常识

典型例题]郑余庆,字居业。余庆少善属文擢进士第严震帅山南西道奏置蕃府贞元十四年拜中书侍郎

每奏对多傅经义素善度支使于邳,凡所陈,必左右之,坐事贬。又岁旱饥,朝廷议赈禁U十军,为中书史

漏言。叠二忤,故贬郴州司马。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余庆少善属文/擢进士第/严震帅山南/西道奏置幕府/贞元十四年/拜中书侍郎/每奏对/多

傅经义

B.余庆少善属文/擢进士第/严震帅山南西道/奏置幕府/贞元十四年/拜中书/侍郎每奏对/多

傅经义

C.余庆少普属文/擢进士第/严德帅山南/西道奏置幕府/贞元十四年/拜中书/侍郎每奏对/多

傅经义

D.余庆少善属文/擢进士第/严震帅山南西道/奏置幕府/贞元十四年/拜中书侍郎/每奏对/多

傅经义

【答案】D

【解析】余庆年少时候招长写文章,考中进士,严震镇守南西道,上奏让他在幕府任职,贞元十四年,

被授予中书侍郎的官职,每次上奏对答,多陈诉经义。

七、语境

典型例题I王汉忠,字希杰,徐州影城人。少豪荡,有膂力,形质魁岸,善骑射。节帅高继冲欲召至

帐卜,汉忠不往。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

奇其材力置左右即位,补殿前指挥使,累迁内殿直都知。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

其材力/置左右/

B.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

其材力/置左右/

C.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等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

其材/力置左右/

D.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方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

其材/力置左右/

【答案】A[文言断句需要整体把握文意:“经宿复苏”指的是“被殴杀的少年”,而不是“其父”,

故应在“发苏”后断句:“奇”的对象是“材力”,而不是“材”,故应在“材力”后断句。]

[参考译文]王汉忠,字希杰,是徐州彭城人。年轻时豪放不属,普力过人,身形魁梧高大,擅长骑马

射箭。徐州节度使高继冲想将他召至帐下,王汉忠不肯前往。因为斗殴杀了乡里少年,就逃走了。一夜之

后,被害者复活了,其父派人在萧县追上了他,王汉忠不肯回去,向西到了京城。太宗在王府,召见了他,

很欣赏他的身材和气力,将他安置在身边。太宗即位以后,任命他担任殿前指挥使,屡次升迁为内殿直都

知。

典型例题2.(檀道济)景平元年,虏围青州刺史竺夔于东阳城,夔告急。加道济使持节、监征讨诸军

事,与王仲德救东阳。未及至,虏烧营,焚攻具遁走。将追之城内无食乃开窖取久谷窖深数丈出谷作米已

经再宿虏去已远不复可追乃止。

卜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将追之/城内无食/乃开窖取久谷/客深数丈/出谷作米/已经再宿/虏去已远/不复可追/乃止

B.将追之城内/无食/乃开窖取久谷/窖深数丈/出谷作米/已经再宿/虏去己远/不复可追/乃止

C.将追之/城内无食/乃开窖取久谷/窖深数丈/出谷作米/已经再宿/虏去/已远不复可追/乃止

D.将追之城内/无食/乃开窖取久谷/窖深数丈/出谷作米/已经再宿/虏去/已远不复可追/乃止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的能力。原文标点:将追之,城内无食,乃开窖取久谷;

窖深数丈,出谷作米,已经再宿;虏去已远,不复可追,乃止。

景平元年,敌军在东阳城围攻青州利史竺夔,竺夔向朝廷告急。皇帝加檀道济使持节、监征讨诸军事,

与王仲德•起救援东阳。还未到达,敌军就烧掉军营,焚毁攻城相械逃遁。檀道济将要率军追击他们,但

城内没有粮食,于是打开窖仓,取出陈年老谷:窖有几丈深,等到取出稻谷碾成米,已经过了两个晚匕

敌寇已逃离很远了。再不能追上,于是才停止了。

典型例题3(詹荣)荣先以靖乱功进兵部右侍郎又以缮边破敌累被奖贲召还理部事进左尚书赵廷瑞罢荣

署部务奏行秋防十事。己而翁万达入为尚书,遭母丧,荣复当署部务,辞疾乞休。帝怒,夺职闲住。越二

年卒。

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荣先以靖乱/功进兵部右侍郎/又以绪边破敌/累被奖赞/召还理部/事进左尚书/赵廷瑞罢/荣署部务/

B.荣先以靖乱功/进兵部右侍郎/乂以缮边破敌/累被奖贲/召还理部事/进左/尚书赵廷瑞罢/荣署部务/

C.荣先以靖乱/功进兵部/右侍郎又以缮边/破敌累被奖炎/召还理部/事进左尚书/赵廷瑞罢荣署部务/

I).荣先以靖乱功/进兵部/右侍郎乂以缮边破敌累/被奖贲/召还理部事/进左/尚I"赵廷瑞罢/荣署部务/

【答案】B(原文正确的断句标点是“荣先以靖乱功,进兵部右侍郎,又以绪边破敌,累被奖贲。召还

理部事,进左。尚书赵廷瑞罢,荣署部务,”)

詹荣先是因平叛有功,被提拔为兵部右侍郎,又因为构筑边境关堡而破敌,多次被朝廷奖赏。后来又

召回管理兵部事务,提升为左侍郎。兵部尚书赵廷瑞罢职,詹荣代理兵部尚书职权,他上奏请求有关秋季

防务的十件事。不久,翁万达进京担任尚书,遭逢母亲去世,詹荣又应当代理兵部事务,詹荣以生病为理

由请求退休。皇帝大怒,将他撤职,赋闲在家。过了两年就去世了。

典型例题4(裴仁基)王世充以东都食尽,悉众诣假师,求决战。密与诸将计。仁基曰:"世充尽锐

而至洛下必虚可分兵守其要路令不得东简精兵一:万傍河西出以逼东都。世充却还,我且按甲.世充重出,

我又逼之。如此,则我有余力,彼劳奔命。兵法所谓彼出我归,彼归我出,数战以疲之,多方以误之者也。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充尽锐而至洛下/必虚/可分兵守其要路/令不得东/简精兵三万傍河/西出/以逼东都

B.世充尽锐而至/洛下必虚/可分兵守其要路/令不得东简/精兵三万/傍河西出/以逼东都

c.世充尽锐而至洛下/必虚/可分兵守其要路/令不得东的/精兵三万/傍河西出/以遍东都

[).世充尽锐而至/洛下必虚/可分兵守其要路/令不得东/简精兵三万/傍河西出/以逼东都

【答案】D王世充全部精锐部队都带来了,洛阳必定空虚,可以分派军队守住各重要通道,让他无法

东进,我们再挑选三万精兵,沿黄河西进,以逼近洛阳。

王世充因洛阳粮尽,率领全部兵马到偃师,与李密决战。李密向诸将询问计策,裴仁基回答说:“王

世充全部精锐部队都带来了,洛阳必定空虚,可以分派军队守住各重要通道,让他无法东进,我们再挑选

三万精兵,沿黄河西进,以逼近洛阳。如果王世先退回,我们就按兵不动;如果王世充再次进军,我们就

又逼近洛阳。这样,我方可以有充裕的体力,而敌方则疲于奔命。兵法上所说的对方出战我退回,对方退

回我出战,多次挑战使敌人疲劳,使用这策略迷惑敌人。”

真题剖析

(2023年新高考2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凡战,若我企敌寡,不可战于险阻之间,须要手当宽广之地。闻鼓则选,阳拿则叱,是有不胖。法日:

“用众进止。“晋太元时,秦苻坚进屯寿阳,列阵;肥水,与晋将谢玄相拒。玄使谓苻坚日:“君远涉吾境,而

临水为阵,是不欲速战。请君少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现之,不亦乐乎!''坚众皆曰:“宜限涧

水,英全得上。我众彼寡,势必万全,”坚曰:“但却军,令得过,而我以铁骑数十万向水,逼而杀之。''融

亦以为然。遂庵兵却,众因乱而不能止。于是,玄与谢段、桓伊等,以精锐八千渡洲水。玄、段进兵大战

泥水南,坚众大溃。

(节选自《百战奇喀》)

材料二:

太宗日:“古人临阵出奇,攻人不意,斯亦相变之法乎?‘'靖日㈤:"前代战斗,多是以小术而胜无术,

以日善而胜无善,斯安足以论兵法也?若谢玄之破苻坚,非谢玄之善也,盖苻坚之不善也。”太宗顾侍臣检

《谢玄传》阅之,日:“苻坚甚处是不善?”筠曰:"臣观《苻坚我记》日:‘泰诸军皆溃败,唯慕容垂一军

独全。坚以千余骑赴之,垂子宝劝垂杀坚,不养。'此有以见秦师之乱c慕容垂独全,盖坚为垂所陷明矣。

夫为人所陷而欲胜敌不亦难乎臣故曰无术焉苻坚之类是也。“大宗日:“兵有分聚,各贵适宜。前代事迹,孰

为善此者?”靖曰:“苻坚总百万之众而败于;肥水,此兵能合不能分之所致也。吴汉讨公孙述,与副将刘尚分

屯,相去二十里,述来攻汉,尚出合音,大破之,此兵分而能合之所致也。‘'太宗曰:“然。得失事迹,足为

万代鉴。”

(节选自《唐大宗李卫公问对》)

[注]靖:指李靖,唐代名将,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卜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

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大为人A所B陷而欲胜D敌E不亦难乎F臣故曰无术焉G苻坚之类H是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平易,指地形平坦,古代常用于描述地貌,也可用于描述人的性情,指性情温和。

B.闻金则止,金指敲击刁斗发出的声音,古代军队行动中听到鸣金信号就停止前进。

C.片善,文中指微小长处,其中的“片”与成语“片甲不留”中的“片”意思不同。

D.果,指实现、成为事实,与《桃花源记》中“未果,寻病终”的"果''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苻坚与谢玄隔那.水列阵,苻坚的部下认为,应当在那水阻击,不让晋军渡河,苻坚则想让晋军先渡河上

岸,再以铁骑逼杀晋军。

B.苻坚的大军在后撤过程中发生了混乱,不受控制,谢玄等人乘机率八千精兵渡河,两军大战于泥水之南,

苻坚的部队溃败。

C.苻坚全军大败,只有慕容垂的一支部队得到保全,苻坚带领残兵千余人投奔慕容垂,慕容垂的儿子慕容

宝劝他乘机杀掉苻坚。

D.李靖认为,吴汉善于用兵,在讨伐公孙述的战斗中,分兵合击,最终取得了胜利;唐太宗认为,吴汉战

例的得失可以作为万代借鉴。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请若少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

(2)古人临阵出奇,攻人不意,斯亦相变之法乎?

14.材料二中,李靖认为洸水之战苻鹏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

10.夫为人口所□陷而欲胜□故■不亦难乎■臣故曰无术焉■苻坚之类口是也。

11.B12.D

13.(【)请你带军稍向后退,使双方将士得以从容追逐交战,我与各位骑马慢行而观战,不是很快乐吗!

(2)古人在临阵之前出奇制胜,出人意料地攻击敌人,这也是奇正变化的法则吗?

14.①苻坚不能认清形势,缺少智谋c②苻坚只懂得聚合兵力作战而不具备分兵进攻的能力。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被人困住而想要战胜敌人,难道不是很困难的吗?所以我说他没有智谋,苻坚这种人就是这样的。

"欲''的宾语是“胜敌”,且“不亦……乎”是固定句式,常用于委婉地提出句题,表示对对方的看法或态度不太

肯定,故此应独立成句。所以'•胜敌'’后应断开,••乎”后应断开:

"焉'’用在句末,此处表陈述语气,因此"焉''后应断开。

II.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正确。

B.错误。”金指敲击刁斗发出的声音”说法错误。“金”指“铳”,占代军中乐器,作战时击之为收兵信号。而“刁

斗”是古代行军之器具,白天煮饭,夜间敲击巡逻防卫。

C.1E确。“片善”中的“片”是形容词,微小的意思,“片甲不留”中的“片”是数量词,一片的意思。二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