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设计(二)_第1页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设计(二)_第2页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设计(二)_第3页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设计(二)_第4页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设计(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线索,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2.学习本文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并指导学生在说明文或议论

文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

3.通过对课文的一些主要内容和观点展开讨论,提高学生探究

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学习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能够在说明文或议论文写

作中有意识的学习借鉴。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提高对我国传统建筑艺术的审美能力,

同时激发自己对我国建筑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说明线索,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2.学习本文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并指导学生在说明文或议论

文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

难点:

1.帮助学生弄清文章的重点和难点。

2.通过对课文的一些主要内容和观点展开讨论,提高学生探究

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发放预习学案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导入:通过观察图片,同学们说说看,你发现中国建筑有什么特

征?

【学生谈】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中国传统建筑,了解《中国建筑的

特征》。

2.作者简介【学生谈认识,教师补充】

3.感知课文,明确本文的整体写作思路。在预习基础上速读

课文,快速浏览,整理文章的结构脉络。【学生交流讨论】

【明确】这篇说明文具有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的特点,把握好本

文的篇章结构,便于读懂课文。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前两段从地域

分布和历史跨度方面说明中国建筑的影响,可以看作是引论;中间谈

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对中国建筑方方面面的特

点予以总括说明;然后,作者用很大的篇幅探讨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

法,揭示“为什么”的问题,进一步深化了谈论的主题;最后一段,

从古为今用的立场出发,提倡熟悉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汇”,

在现代社会把我们民族优良的建筑传统发扬光大,可以看作是结语。

中间两部分,介绍特征,探讨风格,是学习的重点。

4.信息筛选提炼训练。

(1)以特征(二)为例,合作探究,筛选整合提炼信息,分组

四大组的同学梳理特征。请找出关键词、关键句,用自己的语言简要

归纳这些特点。注意:把“长文章读短”,筛选主要信息,提炼勾

画文中的关键词,关键句并加以概括

(一)单个建筑由立体结构分三部分。

(二)平面布置:建筑群(“所”)、轴对称、主屋朝南、有庭院

(三)木材结构:立柱横梁形成“间”,墙门窗设置自由。

(四)斗拱:柱梁交接处,层层挑出,斗是方形,拱是弓形,减

少剪力,有装饰性。显著特征。

(五)举架形成屋顶斜坡弯曲面。

(六)屋顶:有四面坡,四角翘起,有壮丽的装饰性。主要特征。

(七)朱红彩绘,用色最大胆。

(八)结构部分成为装饰。

(九)建筑材料的装饰性(琉璃砖瓦、油漆、木刻、石雕、砖雕)

5.学生质疑,合作探究

•问题一:作者介绍中国建筑的特征是按什么顺序展开的?九

个特征能不能颠倒顺序?a总体特征:分三部分;对称布局

b结构特点:木质结构;斗拱;举折和举架

c装饰特点:屋顶;用色大胆;装饰;材料

【明确工作者从结构特征说到装饰特征,由整体到局部,由主

到次

•问题二:文章题目是《中国建筑的特征》,作者介绍完九大特

征,文章就可以结束了,为什么还要用大量笔墨写中国建筑的“文

法”“词汇”?

语言和文学建筑学文法中国建筑的法式或惯例

词汇建筑的单个构件和因素文章建筑或建筑群大文章宫

殿、庙宇等小品山亭、水榭等

【明确】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借语言文字中“文法”的术语来

说明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所谓“中国建筑的‘文法是中国建

筑几千年来形成并沿用的惯例法式,从建筑框架,到整体构成,从台

基到屋顶,都有一定之规,有它的“拘束性”,但也有它的“灵活性”,

体现在具体的建筑上,既表现出中国建筑的一贯风格,也具有独特的

个性。

•问题三: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

【明确】这也是用“语言和文学”为喻。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

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现出来的形式却有很大不同,恰似

不同民族的语言,表达同一个意思,语言形式却不相同一样。所谓的

“可译性”,是指各民族建筑在实质上有“同一性质”,可以透过其纷

繁多样的表现形式解读出来。

•问题四:作者的写作意图仅仅是介绍建筑的特征吗?

【明确】梁思成引入“特征”的概念并全面展开阐述,反映了作

者宏观开阔的历史观和文化观,从世界文化史的角度讨论中国建筑的

特征,构成了这篇小论文的独特视角。梁思成并非一味复古之人,他

一生致力于追求“为中国创造新建筑”的宏伟事业。在这篇小论文中,

他并不是孤立地封闭地讨论中国建筑的“特征”,而是将建筑“特征”

的外延延伸到文化的层面,拓宽到“各民族的建筑之间”,拓展到“不

同的民族”、“不同的时代”进行对照联系。并在理论上提出“可译性”

概念,辨证地看待世界建筑的共性和个性。深入探究“可译性”的内

涵,可从中感受到梁思成做为一代建筑宗师“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费孝通语)的大文化观。梁思成在他的文章中,反复表达的思想是

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

6.小结现代建筑“古为今用”,以世博会中国馆为例,哪些

地方体现了中国建筑的特征?7.拓展延伸研究性学习参照课

文观点,同学们来研究一下“天水伏羲庙的建筑特征”并撰写研究

报告。附:《中国建筑的特征》课前预习学案语言和文学建筑学

可译性:可以互相翻译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表达。

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现出来的形

式有很大不同。

兰州市第五十九中学(兰炼二中)高文蓉

4《中国建筑的特征》课前预习学案L基础字词(1)识读字

音帷幕(wei)屋脊(jT)接梯(sun)穹窿(qiong)埋怨(man)

埋葬(m排)翘起(q亩o)翘首以盼(q冶o)点缀(zhui)辍学(chub)

厦门(xia)高楼大厦(sha)角色(jue)凤毛麟角(脑。)门槛(kan)

直栏横槛(ji5n)

(2)分辨词义特征•特性•特色特征:专指独特的征象或标志,

即具有代表性的、能象征整体的、容易辨认的特点。指具体的,特别

是外表的或形式上的居多,指抽象的较少。特性:专指内在的特殊

的性质,一般指物品的性能、性质。特色:专指独特的风格、格调、

样子或情景等。是显而易见的特点。指具体的居多,指抽象的较少。

可用于书面语中。

(3)理解词义

抱厦:围绕厅堂、正屋后面的房屋。

厢:厢房,在正房前面两旁的房屋。

耳:耳房,跟正房相连的两侧的小房屋,也指厢房两旁的小屋。

替木:联系楝与斗拱的短木防。

额彷:檐柱之间的联系梁,用以承托其上的斗拱。

塌:用砖、石等铺地面。

瓦当:铜瓦的头部,上面多有装饰性的文字、图案。

垂脊:从正脊沿屋面下垂的脊。

正吻:正脊上的鸟兽形装饰构件。

正脊:屋顶前后两斜坡相交而成的脊,位于屋顶最高处。

2.文体介绍

自然科学小论文自然科学小论文的特点,一是“小二同正规

学术论文相比,科学小论文的选题较小,内容较浅。二是科学性。科

学小论文的材料是真实可靠的,不允许夸大或虚构;观点是在经过细

致的思考与研究后实事求是;语言准确、清晰、严密、合乎逻辑。在

结构上,要有明确的逻辑层次,常见的小论文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开

头部分提出问题,或紧扣题目对全文内容作一概括介绍;主体部分分

析问题,为归纳科学的结论作准备;结尾部分,解决问题,作出结论。

在表达方式上,以说明为主,兼用议论和叙述。

3.作者介绍说说你对梁思成的了解?

4.整体感知整理文章的结构脉络,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条特

征。

5.整合信息提炼关键词作者提出的中国建筑的“词汇”和“文

法”指什么?请简要概括。(不超过20字。)

6•基于你对课文的预习,参考单元提示和课后练习,你有哪些问

题?

二、作者介绍:梁思成(1901—1972),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清

华大学教授,广东省新会县人。1946年为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担

任教授兼系主任到1972年。历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土建

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学部委员、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建

设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72年1月9日病逝于北京。

三、整体感知:中国建筑的特征

1.解题:题目“中国建筑的特征”,偏正短语。中心词“特征”,

指事物作为标志的显著特色。定语逻辑严密,分为两个层面:“建筑”

一词,界定了作者研究的专业学术领域;“中国”一词,气宇轩昂,

视野宏观,表现了作者作为中国建筑学一代宗师开阔的视角和强烈自

豪的民族情感。

2.结构脉络:

①从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方面说明中国建筑的影响。(1-2)

②谈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3-13)

③探讨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文法”)。(14-17)

④作者最后提出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问题,并提出提倡

熟悉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汇”。(18-20)

四、研读赏析

1.从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方面说明中国建筑的影响。(1-2)体

系独特分布广阔

2•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概括为九点。

这九点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①②说明中国建筑的总体特征。

③至⑤说明中国建筑的结构特点。⑥至⑨介绍中国建筑外观、颜色、

装饰等方面的特点。

具体分析:

⑴说明中国建筑的总体特征

•①讲立体构成,单个的建筑自下而上一般是由台基、主体(房

屋)和屋顶三个主要部分构成的;

•②讲平面布局,一所房子由一个建筑群落组成,左右呈轴对称,

主要房屋朝南,整个建筑群有主有从,有“户外的空间,

⑵说明中国建筑的结构特点

③从整体上介绍了中国建筑的结构方法,即以“木材做立柱和横

梁”的框架结构,并解释了中国建筑的力学原理,指出这与现代的结

构原则上是一样的。

④说明斗拱的作用,先给予一个描述性的定义:拱是“弓形短木”,

斗是“斗形方木块”,它们组合起来称“斗拱二它不但可“用以减少

立柱和横梁交接处的剪力”,还具有装饰作用。

⑤说明“举折,举架”的作用,即为了形成屋顶的斜坡或曲面。

⑶介绍中国建筑外观、颜色、装饰等方面的特点

⑥介绍屋顶,指出它是“中国建筑中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并

在与其他建筑体系的比较中,盛称翘起如翼的屋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

骄傲。

⑦从着色方面介绍中国建筑的特征,指出“在使用颜色上,中国

建筑是世界各建筑体系中最大胆的”,不但在大建筑物中使用朱红色,

而且还大量用彩绘来装饰木架部件。

⑧介绍中国建筑的装饰部件,大到结构部件、脊吻、瓦当,小到

门窗、门环、角叶,都具有很强的装饰形状或图案。

⑨说明中国建筑在用材方面的装饰特点,有色的琉璃砖瓦、油漆、

木刻、石雕、砖雕等,无不尽显中国建筑的装饰特征。

3、小结:•九大特征精要地概括了中国建筑的特点,既有形

象生动的描述,也有理论层面上的解释,给读者一个明晰的印象。

•三、探讨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文法

1.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国建筑的,,文法“”?

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借此说明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

所谓“中国建筑的,,文法匕是中国建筑几千年来形成并沿用的

惯例法式,从建筑框架,到整体构成,从台基到屋顶,都有一定之规,

有它的“拘束性”,但也有它的“灵活性”,体现在具体的建筑上,既

表现出中国建筑的一贯风格,也具有独特的个性。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