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山东省日照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山东省日照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山东省日照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山东省日照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级高三上学期校际联合考试地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截至2023年末,上海市来自外省市人口为1007.28万人,占常住人口的40.49%,其中20岁至34岁的超过一半,劳动年龄段人口大专及以上学历比重高。下图示意20年来外省来沪人口主要来源占比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甲可能为()A.江西省 B.河北省 C.四川省 D.安徽省2.与2000年相比,江苏省、浙江省入沪人口占比减少,主要原因是()A.上海出现逆城市化 B.上海产业转型升级 C.苏浙产业发展迅速 D.苏浙青年数量减少【答案】1.D2.C【解析】【1题详解】图中可看出,上海的外省市人口中,甲占比最高,结合选项,四个省份经济水平均与上海差异大,河北距北京较近,江西距广东珠三角较近,四川距上海较远,安徽距上海最近,安徽去上海的人口很可能多于其他省份;D正确ABC错误。故选D。【2题详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是经济因素,与2000年相比,江苏省、浙江省入沪人口占比减少,可能是因为苏浙产业发展迅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待遇,C正确;上海逆城市化、产业转型会导致上海外省市人口数量发生变化,但不会直接导致江苏省、浙江省入沪人口占比减少,AB错误;苏浙经济发展水平高,也能吸引大量青年劳动力,故苏浙青年数量一般也不会减少,也不会因此导致入沪人口占比减少,D错误。故选C。【点睛】人口迁移一般指的是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淡水、土壤、矿产、自然灾害;社会经济因素: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事业、婚姻和家庭;政治因素:政策、战争、政治变革。目前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主要是从经济落后的区域迁往经济发达的区域。北京中轴线,位于北京市老城中心,纵贯老城南北。中轴线包括万宁桥、景山、故宫等15处遗产建筑,展示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理念及礼制文化。大红门地处北京南中轴向南延伸的起点,曾经是我国北方最大服装集散地,2022年大红门区域综合发展规划完成(下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3.影响大红门区域功能调整的主要因素是()A.地理位置 B.劳动力 C.土地价格 D.交通运输4.大红门区域综合发展规划的实施,有利于()A.繁荣城市经济,方便居民购物 B.提升交通便捷度,降低出行成本C.改善城市风貌,提升区域竞争力 D.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城市收入【答案】3.A4.C【解析】【3题详解】大红门地处北京南中轴向南延伸的起点,地理位置优越,促进该区域进行功能调整,A正确。劳动力、土地价格、交通运输均不是主要因素,BCD错误。故选A。【4题详解】大红门区域曾是北方最大服装集散地,该区域综合发展规划的实施,实现该区域的内部分区专业化,形成文化博览区、国际商务区、宜居生活区等功能区,有助于改善城市风貌,提升区域竞争力,C正确。有利于繁荣城市经济,但对居民购物影响较小,A错误。区域规划并未体现交通规划,对出行成本影响不大,B错误。该规划实现了区域功能升级,未体现土地利用率变化,D错误。【点睛】合理规划城市空间有利于建设可持续的人地关系、为生活提供便利、文化传承等,对于优化城镇内部空间结构、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水稻种植过程中,秧苗育成后,改人工插秧为手工抛秧,能大幅减轻劳作强度。20世纪90年代我国采用手工抛秧的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其中江苏省增长速度最快。进入21世纪,在国家农机补贴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机械插秧的比例迅速提升。当前,黑龙江省已成为插秧机销售最多的省份。据此完成下列各题。5.江苏省水稻抛秧种植面积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增长较快 B.机械化水平高 C.农业技术提高 D.城镇化进程快6.黑龙江省插秧机销量超过江苏省,反映出黑龙江省()A.地形更平坦 B.水田面积大 C.稻米价格高 D.农业补贴多【答案】5.D6.B【解析】【5题详解】由题中材料“秧苗育成后,改人工插秧为抛秧,能大幅减轻劳作强度”可知,20世纪90年代江苏省水稻抛秧种植面积增长较快的原因主要是城镇化进程快,大量劳动力进城务工,导致劳动力减少,需要改人工插秧为抛秧,D正确,A错误;农业技术提升和机械化水平高,会采用更多机械和技术手段进行种植,不是抛秧增加的条件,BC错误,故选D。【6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块面积大而平坦完整有利于机械化生产,故当前黑龙江省插秧机销量超过江苏省主要是因为水田面积大,B正确;两省水稻种植均在平原,地形均平坦,A错误。国家农业补贴和稻米价格两省相差不大,CD错误。故选B。【点睛】农业的区位因素包括:(1)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政策;劳动力;交通;科技;机械化水平等。随着经济发展,农业区位因素会发生显著变化,其中,自然因素变化较缓慢,社会经济因素变化较快。焦作市曾是全国优质无烟煤生产基地,煤炭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一半。20世纪80年代,形成了以煤炭为基础的化学、机械、电力等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90年代,多数国有煤矿先后宣告无煤可采而封井,20世纪末,开启了转型发展之路。下图示意焦作市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列各题。7.焦作市煤炭开采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形成原因是()A.资源短缺——矿区开挖地表土石 B.环境污染——设备落后、效率低下C.生态破坏——煤矸石堆、废水排放 D.地质灾害——地下采煤形成采空区8.焦作市经济转型采取的措施是()①开发独特的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②向汽车零部件制造、化工及医药发展③域外开发煤矿,增加当地煤炭的产量④承接产业转移,打造高新技术产业之都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7.D8.A【解析】【7题详解】由于多年地下采煤形成采空区,容易导致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D正确;矿区开挖地表土石会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生态破坏,A错误;设备落后、效率低下,会造成资源浪费,B错误;煤矸石堆、废水排放会导致环境污染,C错误。故选D。【8题详解】焦作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利用独特的地质地貌等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①正确;焦作市形成了以煤炭为基础的化学、机械、电力等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工业基础好,可以不断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向汽车零部件制造、化工及医药发展,②正确;域外开发煤矿,增加当地煤炭的产量,不利于焦作市经济转型,③错误;高新技术产业较需要高素质人才,而目前焦作市高新技术产业较薄弱,高素质劳动力相对较少,不利于打造高新技术产业之都,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焦作市地处河南省西北部,南临黄河。19世纪末,焦作大规模开采煤矿,修建铁路,聚落因煤而兴。从1956年建市之初,焦作市就以煤炭工业为基础,一直是全国优质无烟煤生产基地,煤炭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一半。毛里求斯是印度洋上的岛国(如图),有“糖岛”之称,制糖业曾经是毛里求斯的经济基础,其产值一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产品主要出口欧洲。近年来,欧洲糖价下滑,毛里求斯制糖业萎缩,旅游业、金融业、信息通信业稳定增长。2021年,中国—毛里求斯自贸协定正式生效。据此完成下列各题。9.毛里求斯经济发展的资源优势是()①终年温暖湿润,水热资源丰富②远离大陆,风光独特③寒暖流交汇处,渔业资源丰富④海域辽阔,交通便捷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0.促使毛里求斯产业转型的主要因素是()A政策 B.科技 C.市场 D.劳动力11.毛里求斯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应是()A.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粮食生产 B.吸引国外投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C.引进现代科技,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 D.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发展现代服务业【答案】9.A10.C11.D【解析】【9题详解】由图可知,毛里求斯地处热带,纬度低,受暖流影响,终年温暖湿润,水热资源丰富,①正确;据图可知,毛里求斯远离大陆,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可以发展旅游业,②正确;海域辽阔,但远离大陆,交通相对不便,且交通条件也属于资源条件,④错误;该国附近主要是受暖流影响,并非寒暖流交汇处,③错误;故选A。【10题详解】由材料可知,毛里求斯制糖业萎缩,可推测毛里求斯制糖业市场需求减少,倒逼其重点发展旅游业、金融业、信息通信业等,故促使毛里求斯产业转型的主要因素是市场,C正确;政策、科技能支撑产业升级,但不是产业转型的推动力,AB错误;劳动力条件变化不大,对推动产业转型影响不大,D错误。故选C。【11题详解】毛里求斯未来可依托其独特地理位置等自然条件优势,重点发展旅游业、金融业、信息通信业等现代服务业,D正确;毛里求斯面积小,为海岛,农业区位条件较差,且农业附加值较低,A错误;毛里求斯科技水平较低,难以发展高新技术和现代装备制造业,ABC错误。故选D。【点睛】产业转型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民经济主要构成中,产业结构、产业规模、产业组织、产业技术装备等发生显著变动的状态或过程。在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地碳排放和碳汇情况不同。长株潭城市群位于湖南省中东部,是湖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下表为2000~2020年长株潭城市群土地利用碳排放统计。据此完成下列各题。土地利用类型/年份耕地/104t林地/104t草地/t水域/t建设用地/104t200072.09-29.31-688.59-7756.591057.91200513.74-28.94-678.03-7669.00125491201013.60-28.75-678.03-7696.162576.66201512.86-27.95-652.50-7522.373469.36202012.52-2759-647.48-7729.964125.1212.该时期长株潭城市群碳汇总量最大的是()A.草地 B.林地 C.水域 D.建设用地13.为减少碳排放,该城市群在土地利用中可采取的措施是()A.大幅扩大水域面积 B.集约利用建设用地C.将耕地转化为草地 D.将耕地转化为林地【答案】12.C13.B【解析】【12题详解】碳汇是指通过各种措施,吸收大气的二氧化碳,减少温室气体的机制。故碳汇多于碳排放在图表中反映其碳排放应该为负数,负数越小,说明碳汇越大。根据图表中信息,林地、草地、水域的碳排放量为负数,长株潭城市群以碳汇为主的土地利用类型为林地、草地、水域,其中水域碳汇数值最小,碳汇总量最大,C正确,AB错误。建设用地的碳排放是正值,不是以碳汇为主,D错误。故选C。【13题详解】根据图表显示,水域碳汇量大,适度增加水域面积可减少碳排放,但大幅扩大水域面积容易影响城市正常功能区运转,A错误。长株潭城市群碳排放主要是建设用地,三城市主城区人口密集,城市规模大,碳排放量大,集约利用建设用地能控制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减少碳排放。B正确。草地和林地碳排放为负数,以碳汇为主,耕地碳排放量为正数,将耕地转化为草地或林地一定程度上可减少温室气体,但城市群耕地本身比重并不高,对于城市群的减碳措施并不是最好的,CD错误。故选B。【点睛】碳源是向大气中释放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是指产生二氧化碳之源;它既来自自然界,也来自人类生产和生活过程。碳汇一般是指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机制。主要是通过植树造林、植被恢复等措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过程。绿碳“(绿色碳汇):陆地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的过程,被称为“绿碳”。森林、河湖湿地、草原、农田等都属于“绿碳”范畴。蓝碳”(蓝色碳汇):利用海洋活动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储存在海洋的过程被称为“蓝碳”。2023年吉林省粮食产量4186.5万吨,位居全国第4位,有力的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吉林省长期高强度利用耕地,过量使用化肥农药,造成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耕地生产力下降等退化问题。下图示意我国部分省(区、市)人均粮食产量与全国均值之差。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4.维系我国粮食安全最重要的途径是()A.增加粮食储备 B.跨区域粮食调剂 C.大量进口粮食 D.提高粮食总产量15.近年来各省区人均粮食产量差异不断增大,其根本原因是()A.科技水平 B.市场需求 C.人口迁移 D.气候条件16.吉林省高标准农田建设可以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引淡淋盐、井排井灌,营造防护林 B.修筑梯田、兴修水利,防治水土流失C.轮耕、休耕,采用工程技术防治土壤污染 D.拉沙换土、麦草翻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答案】14.D15.C16.C【解析】【14题详解】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途径包括:增加粮食储备、跨区域粮食调剂、拓宽粮食进口渠道,提高粮食总产量等。为减少对外依赖,提高粮食自给能力,最重要的途径是保护基本农田、提高生产技术,做到藏粮于地或藏粮于技,D正确,ABC错误。故选D。【15题详解】结合图示信息,人均粮食产量较高的地区大多为欠发达地区、人均粮食产量较低的地区大多为发达地区,主要原因是人口大量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迁移,使得欠发达地区人口数量减少,人均粮食产量提高;发达地区人口数量增多,人均粮食产量降低,C正确。发达地区科技水平高,A错误。市场需求与人均粮食产量关系不大,B错误。南方地区气候条件优于北方地区,从图中来看,南方地区人均粮食产量低,D错误。故选C。【16题详解】结合材料“吉林省长期高强度利用耕地,过量使用化肥农药,造成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耕地生产力下降等退化问题”可知,高标准农田建设可以采取轮耕、休耕,采用工程技术防治土壤污染,C正确。吉林省粮食主产区盐碱化不严重,A错误。吉林省粮食主产区位于平原地区,不需要修筑梯田,B错误。拉沙换土应对土壤黏重,且吉林省主要粮食作物为玉米和水稻,并非小麦,D错误。故选C。【点睛】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途径:提高粮食的自给能力,减轻对外依赖。具体表现在增加粮食储备(建立粮仓等)、跨区域粮食调剂(环节粮食的供需空间不均衡)、拓宽粮食进口渠道,提高粮食总产量(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划定基本农田,提高土壤费力,改进种植技术)等。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石羊河流域人口密集、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高,上中游沿岸水库共计19座,地下水占流域总供水量的30%以上。石羊河流域GDP的万元用水量高于全国平均值,2015年,第一产业万元用水量为1772m3,第二产业万元用水量为5m3。民勤县位于石羊河下游,被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包围,生态脆弱。下图示意石羊河流域位置及2015年该流域用水类型占比。(1)说明导致民勤县生态脆弱的主要原因。(2)从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角度,提出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的建议。(3)从流域上、下游关联性角度,分析石羊河流域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答案】(1)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干旱的气候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本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人类活动不当,对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2)推广节水技术和设备,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改进灌溉技术、优化工业用水结构、推广节水型生活方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通过水权水市场制度,鼓励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3)上游地区过度开发水资源,河流水量减少,流域内水源短缺,会导致植被退化、土地沙化或盐碱化;减少了向下游地区的补给量,加剧了下游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导致湿地减少、湖泊萎缩;上游地区的植被破坏,水源涵养能力下降,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解析】【分析】本题以石羊河流域相关图文资料为材料,设置3个小题,考查了生态脆弱的原因、水资源合理利用以及流域内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民勤县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主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大方面进行分析。从气候来看,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距海遥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气候干旱,植被稀疏,同时根据材料信息,“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包围,”可知该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根据材料信息“地下水占流域总供水量的30% 以上”可知人们大量抽取地下水解决农业用水不足的问题,导致地下水位快速下降,生态环境脆弱。【小问2详解】推广节水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工业和居民生活的用水效率;通过改进灌溉技术、优化工业用水结构、推广节水型生活方式等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通过水权水市场制度,鼓励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小问3详解】石羊河流域上游地区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导致水资源过度开发,河流水量减少,流域内水源短缺,会导致植被退化、土地沙化或盐碱化;减少了向下游地区的补给量,加剧了下游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导致湿地减少、湖泊萎缩;上游地区的植被破坏,如砍伐森林、过度放牧等,导致水源涵养能力下降,使得地表径流减少,导致地下水位下降。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湖北天门曾是我国第一产棉大县,纺织服装是传统优势产业。20世纪八十年代,一批批天门人南下广东,成为珠三角服装经济的生力军,近年来众多“服二代”返乡兴业。目前天门纺织服装产业进入发展“黄金期”,有服装类市场主体6500多家,服装电商平台注册商户1.2万家,跨境电商平台注册商户600多家。下图示意天门地理位置。(1)说明纺织服装成为天门传统优势产业的区位条件。(2)分析天门目前服装类产业迅速发展的原因。【答案】(1)原料(棉花)丰富;交通便利;当地及周边地区人口密集,消费市场广阔。(2)服装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熟练工业和管理人员返乡创业;生产成本低;电商迅速发展;基础设施的改善。【解析】【分析】本大题以湖北天门的纺织服装产业的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两道小题,涉及工业区位因素及变化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地理信息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纺织服装成为天门传统优势产业的区位条件应从原料、交通、市场等方面分析归纳。材料信息表明,湖北天门曾是我国第一产棉大县,因此当地发展纺织服装产业的原料(棉花)丰富;湖北天门位于中部地区,交通较便利;当地及周边地区位于我国人口密集区,纺织服装为生活消费产品,因此当地及全国消费市场广阔。【小问2详解】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珠江三角洲等发达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竞争优势下降,服装产业逐渐向优势更明显的中西部转移,位于中部地区的湖北天门在此背景下,纺织服装产业进入发展“黄金期”;材料信息表,近年来众多“服二代”返乡兴业,熟练工业和管理人员返乡创业,促进当地纺织服装产业迅速发展;与沿海地区相比,天门的劳动力和土地成本较低,生产成本优势明显,市场竞争力强,使得产业迅速发展;材料信息表明,服装电商平台注册商户1.2万家,电商迅速发展打通了厂家与消费人群的直通渠道,降低了销售成本,促进产业迅速发展;图中显示,天门有多条高铁、高速公路穿过,基础设施的改善,促进产业迅速发展。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休斯敦经济发展至今,主导产业经历了农牧业、石油产业到综合产业的发展历程。1901年石油钻探成功,休斯敦先后经历了两次经济发展高潮,吸引了与石油有关的生产生活服务业和制造业。20世纪70年代,石油与石油工业进入全盛期,休斯敦成为世界能源之都。下图示意休斯敦地理位置。(1)说明石油资源开发对休斯敦城市发展的积极影响。二十世纪初,休斯敦与相距80千米的墨西哥湾间开凿了深水运河,随后,又修建了一系列人工港。现在的休斯敦港已是仅次于纽约港的美国第二大贸易港。(2)分析修建运河和港口,对促进休斯敦与周边区域联系的作用。【答案】(1)带动了交通等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改善了居住环境;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推动了工业化和经济增长;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吸引大量人口集中,推进城镇化进程。(2)促进休斯敦与周边区域经济发展所需的资源、产品、劳动力等要素快速流动,实现了各要素空间上的优化配置;缩短了休斯敦与周边区域间的时空距离,扩大了辐射范围,加强了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解析】【分析】本题以休斯敦产业发展历程为材料,设置两个问题。涉及工业化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等地理原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石油资源是当地重要的能源资源,通过开发利用石油资源可以有效提高工业化水平,进而推动休斯敦城市发展。具体表现为发展石油资源开发等产业可以带动交通等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改善城市的居住环境。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推动工业化和经济增长。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吸引大量人口集中,推进休斯敦城镇化进程。【小问2详解】运河和港口分别是重要的交通运输线和运输点。通过修建运河和港口,加强休斯敦与周边区域的联系,具体表现在促进休斯敦与周边区域经济发展所需的资源、产品、劳动力等要素快速流动,实现了各要素空间上的优化配置;缩短了休斯敦与周边区域间的时空距离,扩大了辐射范围,加强了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20.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高大青藏高原的存在,使西风分成南北两支急流。其中南支急流在高原的西南部形成西北气流,绕过高原南侧以后,又转为西南气流。地处高原南部的南亚地区,人口密集、工农业规模大,近年来大气污染严重。每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