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 含解析_第1页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 含解析_第2页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 含解析_第3页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 含解析_第4页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 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生物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1.下列物质,在血浆中都能找到的有()A.氧、尿素、血浆蛋白 B.氨基酸、麦芽糖、二氧化碳C.呼吸酶、钙离子、油脂 D.脂肪酸、载体、胆固醇2.2023年杭州亚运会即将拉开帷幕,运动员的正常发挥离不开稳定的内环境,下列与此无关的是()A.酸碱缓冲对与乳酸、等的反应B.肌肉细胞中肌蛋白的合成C.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调节血糖浓度D.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3.某人进入高原缺氧地区后呼吸困难、发热、排尿量减少,检查发现其肺部出现感染,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有蛋白质、红细胞等成分,被确诊为高原性肺水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患者呼吸困难导致其体内CO2含量偏高B.体温维持在38℃时,该患者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C.患者肺部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肺部组织液增加D.若使用药物抑制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可使患者尿量增加4.某感冒患者出现了肺部感染、体温升高等症状,服用消炎药阿司匹林后,体温虽恢复正常,但同时也出现了胃液酸性增强,血浆中转氨酶增多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患者若肺部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则肺部组织液增加B.胃液属于细胞外液的成分,而转氨酶只分布于细胞内液C.人体的胃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胃液D.内环境中缓冲对的调节能缓解胃液酸性增强产生的不适5.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的融合需要Ca2+参与,下列有关突触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突触小泡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则突触后膜无膜电位的变化B.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的融合主要依靠膜的选择透过性C.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Na+和K+同时内流D.若瞬间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Ca2+的通透性,可能会使突触后膜兴奋性加强6.下图为海马区神经元的环状联系结构,信息在环路中循环运行,使神经元活动时间延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N处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B.兴奋在环路中的传递顺序是①→②→③→①C.M处的膜电位为外负内正时,膜外的Na+浓度高于膜内D.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结合后,进入突触后膜内发挥作用7.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促胰液素是小肠黏膜分泌的,作用于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B.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大脑皮层能控制位于脊髄的排尿中枢C.成年人若缺乏甲状腺激素,其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会升高D.人体血糖平衡调节,水盐调节,体温调节中枢都位于下丘脑8.超低温冷疗是一项让运动员们快速恢复运动机能的“黑科技”。运动员暴露在-130℃的超低温冷疗舱中2~3分钟,随即回到常温环境,在这个过程中外周血管会发生应激性的收缩和舒张,加速血液循环;同时还能减轻运动员的肌肉酸痛和损伤。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运动员体内支配外周血管收缩与舒张的是自主神经系统B.与常温环境相比,在寒冷环境中产热量和散热量均会增加C.低温环境刺激运动员的下丘脑分泌更多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D.加快肌肉中的乳酸转运和代谢可以使内环境的pH由酸性恢复正常9.现有甲状腺激素、胰岛素、肾上腺素、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五种激素。a、b、c、d、e分别代表其中的一种。如图中除d、e两种激素为相抗衡作用之外,其余直线相邻的激素之间在某些生理作用方面均为协同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c、e分别代表的激素为生长激素、肾上腺素、胰岛素B.a、b两激素在生长发育方面具有协同作用,a侧重促进生长,b侧重促进发育C.d激素最主要的作用部位是肝脏D.切除下丘脑与垂体联系后,受影响最小的是激素b、c10.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主要表现为胰岛B细胞数量减少,血液中胰岛素浓度低、血糖浓度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胰岛B细胞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自身抗原B.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通过协同作用调节血糖平衡C.胰腺导管堵塞会导致胰岛素无法排出,血糖浓度升高D.该种自身免疫病可通过口服胰岛素进行治疗11.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血浆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②抗原都是外来异物

③人体分泌的乳汁中含有某些抗体

④吞噬细胞可参与特异性免疫

⑤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是防卫功能过强引起的⑥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引起自身免疫病⑦对移植器官的排斥是通过细胞免疫进行的A.①④⑤⑦ B.①②③⑦C.③④⑤⑦ D.②③⑥⑦12.下列关于免疫活性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免疫活性物质就是指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B.溶菌酶、淋巴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等属于免疫活性物质C.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D.可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对机体组织中的抗原进行检测13.关于浆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在免疫反应中的作用,叙述正确的是()A.前者参与细胞免疫,后者参与体液免疫B前者直接杀死病原体,后者杀死靶细胞C.前者分泌抗体,后者杀死受病原体感染的细胞D.病原体首次进入机体时,前者发挥作用;再次进入机体时,后者发挥作用14.艾滋病(AIDS)是由于感染HIV引起的传染病,人体感染HIV后体内HIV浓度和辅助性T淋巴细胞数量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曲线EF段,辅助性T细胞浓度上升是骨髓中大量T细胞成熟的结果B.曲线BC段HIV浓度下降主要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C.曲线CD段的初期不能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相应抗体来诊断是否感染HIVD.最终艾滋病患者死于由免疫防御功能丧失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15.少数人注射青霉素后出现胸闷和呼吸困难等过敏症状,严重者会发生休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引起机体发生过敏反应的过敏原都是蛋白质B.发生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功能低下C.初次接触青霉素就会引起机体产生强烈的过敏反应D.青霉素再次进入机体,会引起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16.胚芽鞘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和弯曲生长的部位分别是()A.尖端、尖端、尖端B.尖端、尖端、尖端下部的伸长区C.尖端、尖端下部的伸长区、尖端下部的伸长区D.尖端、尖端下部的伸长区、尖端17.下列结合图的相关分析,最合理的是()A.某植物幼苗已经表现出向光性,如果其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f,则其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范围是大于fB.某水平放置的植物幼苗表现出根的向地性,则其根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只需大于2f即可C.某水平放置的植物幼苗表现出茎的背地性,如果其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2f,则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是小于fD.顶端优势现象中,若顶芽生长素浓度为g,那么侧芽生长素浓度只需大于2f即可18.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长素、赤霉素对植物生长均具有促进作用B.乙烯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促进果实成熟C.脱落酸与细胞分裂素之间具有拮抗作用D.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作用均有两重性19.负反馈调节是维持生命系统平衡或稳态的重要调节机制。下列不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A.长期服用睾丸酮会导致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含量减少B.大量猎杀草原食肉动物,导致食草动物的数量先升后降C.在酶促反应中,反应终产物过量致使酶的活性下降D.湖泊受污染后鱼类数量减少,鱼体死亡腐烂进一步加重污染20.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错误的叙述是()A.适当提高培养液的浓度,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将增大B.计数的方法是抽样检测,用吸管吸取培养液直接滴加在计数室上C.其他条件不变,若接种量增加一倍,种群数量达到K值的时间缩短D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应先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21.如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乙为迁入率和迁出率B.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C.丁为年龄组成,每种类型包括老年、中年和幼年三个年龄期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调查方法有标记重捕法和取样器取样法22.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年龄结构能预测出未来一段时间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B.捕食、寄生等种间关系不利于维持生物群落的相对稳定C.性别比例的改变会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进而影响种群数量D.两只雄孔雀吸引异性争相开屏,说明行为信息能够调节种间关系23.“蒹葭萋萋,白露未晞(干)。所谓伊人,在水之湄(岸边)”(节选自《诗经·蒹葭》)。诗句中的“蒹葭”今名芦苇,诗句中描写的大自然面貌属于湿地生物群落。下列属于划分群落依据的是()A.种群密度 B.物种组成 C.群落演替 D.年龄结构24.随着我国国土绿化和防沙治沙工程的持续推进,沙化土地面积逐年缩减,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沙退人进”和“人沙和谐共存”的历史性转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从“沙进人退”到“沙退人进”和“人沙和谐共存”的转变属于初生演替B.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C.在沙漠治理中应禁止资源利用,以便加快治理速度、维持治理效果D.群落演替是漫长且永无休止的过程,其发展方向无法预测25.茶树菇味道鲜美,常野生于油茶树枯朽的树桩上。某林场尝试在树下套种茶树菇,并用桐树、柳树、杨树脱落的枝叶制作培养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生长在油茶树树桩上的茶树菇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B.茶树菇利用的油茶树枯朽树桩中的能量不属于油茶树的同化量C.套种技术可以提高茶树菇对阳光等资源的利用率D.该林场的做法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26.将于2024年5月开园的杭州大湾区湿地公园占地4406.99公顷,是三江两岸景观廊道的终端、杭州东部生态带的核心区域。湿地作为地球上最高效的碳汇,对于吸收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助力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达到碳中和时,生产者吸收的CO2总量等于消费者和分解者释放的CO2总量B.湿地保护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措施,主要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C.碳循环中无机碳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D.湿地抵抗干扰能力强,全球气候变化对其影响不大27.某浅水泉微型生态系统中能量情况如表所示,该生态系统中的初级消费者以生产者和来自陆地的植物残体为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生产者固定来自陆地的植物残体初级消费者摄入初级消费者同化初级消费者呼吸消耗能量[105J/(m2•a)]90428413.53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90×105J/(m2·a)B.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有15%的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C.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10.5×105J/(m2•a)D.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为70.5×105J/(m2·a),该能量由初级消费者流向分解者28.如下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生物圈通过碳循环实现碳元素的自给自足B.对e过度开发利用会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C.碳循环过程需要能量驱动,同时又是能量的载体D.a是消费者,c是生产者,各成分间以CO2的形式传递碳元素29.火炬树原产欧美,果穗呈火炬状,秋后叶变红,是绿化和观赏植物。在肥沃土壤和瘠薄土壤中均能生长,抗寒性、抗旱性极强。曾有人建议将其用于北京城市绿化。对于引入火炬树等国外物种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大量引进火炬树等国外物种,一定能增强当地生态系统稳定性B.在引入之前,需充分评估国外物种对当地生态系统的潜在危害C.将火炬树与其多种天敌同时引入,就可避免出现生物入侵现象D.生态系统有自我调节能力,无须关注火炬树对当地物种的影响30.有些植物在遭受疾病或干旱时会提前开花。研究人员发现,饥饿的熊蜂频繁在叶片上打洞但并不多做停留,也没有把切割下的叶片带回巢穴。被熊蜂打洞的植物会提前15~16天开花。人为模仿熊蜂在叶片上打洞后发现,植物虽然提前开花,但提前速度远比不上熊蜂打洞的效果。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植物遭受疾病或干旱时提前开花是对逆境的适应B.饥饿的熊蜂在叶片上打洞是为了取食植物叶片C.推测熊蜂打洞可给植物传递物理信息和化学信息D.熊蜂打洞让植物提前开花能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0分)31.下图为某男子饥寒交迫时体内的一些生理变化过程示意图(A~D表示器官或细胞,①~④表示激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的体温调节中产生冷觉的A是_________________。(2)图中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激素。B是____________。当激素③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B分泌相关激素时,体现了激素的_________调节机制。在受到寒冷刺激时,B分泌的激素只能作用于甲状腺细胞,而激素③几乎可作用于全身细胞,这与靶细胞膜上_________有关。(3)饥饿状态下,血糖降低,图中C细胞分泌④作用于靶器官D_________,通过促进_________和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升高血糖。32.图一为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图二为某一植株的一段枝条,请观察后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促进根生长的生长素最适浓度是________。(2)图一A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生长的效应是_____,对芽生长的效应是______。(3)图一B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生长的效应是________________。(4)由图一可知,对生长素浓度最敏感的器官是_________。(5)图二中A芽优先生长,B芽生长受到抑制的现象叫___________。要使B芽迅速发育成枝条,常用的有效方法是_____________。(6)由图可知,生长素对生长作用特点是_________,能体现其作用特点的实例有_________、__________。33.某淡水湖中小岛众多,风景优美,吸引大量游客观光、疗养,造成向湖中排入了大量富含N、P等元素和有机物的生活污水,造成污染。(1)大量排入污水导致湖面漂浮着层“绿膜”,形成“绿膜”的主要生物是____________。与植物相比,其结构上的主要特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研究人员对该湖泊中有机碳生产率进行研究,结果如图1所示。5、7月份0.2m处有机碳的生产率很高,而0.6m以下水深有机碳生产率较低,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污水治理时,相关人员在岸边大量种植挺水植物,既能净化水体又能美化环境,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_价值。其中水生美人蕉能向水中分泌萜类化合物抑制藻类生长,也能开花吸引昆虫,这现象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若将该区域规划为自然保护区,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来看属于_____________。(4)在污染严重的水域周围建立如图2所示的人工湿地,从进水口到出水口的不同地段,分别种植不同的湿地植物,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_结构。(5)图3中的Ⅰ和Ⅱ分别表示该湖泊在污染过程中某种食草鱼类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则在____________点时,该种鱼的数量达到最大。图4表示该湖泊的能量流动简图,A、B、C、D表示生物成分,其中____________可表示图3中的鱼类。(6)结合题意,流经该湖泊的总能量包括____________。34.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下,正常机体的各个器官、系统协调配合,内环境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如图甲是三个系统之间的关系,图乙为在信号分子作用下,某种免疫细胞释放免疫活性物质的示意图。(1)图甲中,①②③表示三类不同的信号分子。当内分泌腺作为神经调节中的效应器时,②代表____________。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通过分泌②,下丘脑能对性腺等内分泌腺以另一种方式进行调节,如雄激素的分泌,下丘脑分泌的______________促进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又促进睾丸分泌雄激素,雄激素过多则会_______________下丘脑、垂体分泌相应激素。(2)当内分泌腺分泌的①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时,①代表的激素为_______________。(3)由图乙可以看出,免疫细胞表面至少有_____________种信号分子的受体。若图乙所示的免疫细胞为辅助性T细胞,则图中的免疫活性物质为____________,该物质可以使接受过抗原刺激的_______________细胞增殖分化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其中记忆细胞的作用为____________。(4)在大鼠实验中观察到,将羊红细胞注入大鼠体内,当抗体浓度达到最大值时,下丘脑某些神经元的电活动增加一倍以上;向裸鼠(无胸腺)注入白介素-1(一种细胞因子),血液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糖皮质激素的含量升高几倍。结合图甲分析,这两个实例可以说明:____________。35.如图表示某种群数量变化可能出现的四种情况(“J”形、Ⅰ、Ⅱ、Ⅲ),其中b点表示外界因素发生变化。请据图回答问题:(1)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_________,若图示某动物种群数量每年增加15%,其初始数量为30只,试写出经过10年后该种群数量的算式为_______________。(2)若图示生物为大熊猫,其种群数量在b点以后发生曲线Ⅰ所示变化,从种群数量特征上分析其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3)2020年2月,东非地区发生严重蝗灾,治蝗问题备受关注。若图示生物为飞蝗种群,应控制其种群数量为____________(填“K1”“K2”或“0”)。某地区曾做过一项实验,引入大量的鸭子捕食蝗虫,蝗虫数量得到有效控制。现用标记重捕法对引入的鸭种群的数量进行统计,第一次捕获200只全部标记后释放,一段时间后进行第二次捕捉,在第二次捕获个体中未标记的有50只、标记的有20只。据此可估算鸭种群数量为____________只。高二生物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1.下列物质,在血浆中都能找到的有()A.氧、尿素、血浆蛋白 B.氨基酸、麦芽糖、二氧化碳C.呼吸酶、钙离子、油脂 D.脂肪酸、载体、胆固醇【答案】A【解析】【分析】内环境是指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内环境中可以存在的物质: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②细胞分泌物:抗体、细胞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③细胞代谢产物:二氧化碳、水分、尿素等。内环境中不存在的物质:血红蛋白、载体蛋白、过氧化氢酶、细胞呼吸酶、复制、转录、翻译等有关的各种胞内酶、消化酶等。【详解】A、氧、尿素、血浆蛋白都可以存在于血浆中,因此在血浆中均可找到,A正确;B、氨基酸、二氧化碳可存在于血浆中,而麦芽糖需要经过消化成小分子单糖才可被吸收,因此麦芽糖不会在内环境中找到,B错误;C、钙离子、油脂可以存在在内环境中,而呼吸酶存在细胞内,是细胞内液的组成成分,C错误;D、脂肪酸和胆固醇可以存于血浆中,而载体存在于细胞膜上,不在血浆中,D错误。故选A。2.2023年杭州亚运会即将拉开帷幕,运动员的正常发挥离不开稳定的内环境,下列与此无关的是()A.酸碱缓冲对与乳酸、等的反应B.肌肉细胞中肌蛋白的合成C.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调节血糖浓度D.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答案】B【解析】【分析】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渗透压和pH,其中人体血浆pH的相对稳定与血浆中的缓冲物质相关。2、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的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详解】A、内环境中存在酸碱缓冲可对与乳酸、CO2等反应维持内环境pH的相对稳定,与内环境有关,A不符合题意;B、蛋白质的合成的发生在细胞内的核糖体上,与内环境无关,B符合题意;C、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靶器官和靶细胞,故与内环境有关,C不符合题意;D、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组织液,属于内环境,D不符合题意。故选B。3.某人进入高原缺氧地区后呼吸困难、发热、排尿量减少,检查发现其肺部出现感染,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有蛋白质、红细胞等成分,被确诊为高原性肺水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患者呼吸困难导致其体内CO2含量偏高B.体温维持在38℃时,该患者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C.患者肺部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肺部组织液增加D.若使用药物抑制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可使患者尿量增加【答案】B【解析】【分析】1、人体体温维持基本不变时,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2、组织液成分增多→组织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下丘脑产生,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多→尿量减少。【详解】A、该患者呼吸困难导致CO2不能够及时排放出去,使体内CO2含量偏高,A正确;B、体温维持在38℃时,患者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B错误;C、肺部出现感染,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有蛋白质,红细胞等成分,使得肺部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对水的吸引力增大,肺部组织液增加,C正确;D、使用药物抑制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原尿中的水吸收会减少,导致患者尿量增加,D正确。故选B。4.某感冒患者出现了肺部感染、体温升高等症状,服用消炎药阿司匹林后,体温虽恢复正常,但同时也出现了胃液酸性增强,血浆中转氨酶增多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患者若肺部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则肺部组织液增加B.胃液属于细胞外液的成分,而转氨酶只分布于细胞内液C.人体的胃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胃液D.内环境中缓冲对的调节能缓解胃液酸性增强产生的不适【答案】A【解析】【分析】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造成的,其水分可以从血浆、细胞内液渗透而来。【详解】A、肺部感染患者的肺部组织液渗透压升高,肺部会从周围吸收水分,导致组织液增加,A正确;B、胃液属于消化道内的成分,不属于细胞外液,转氨酶主要由肝脏细胞合成,存在于细胞中,若肝脏受损,转氨酶会释放到血液中,使血清转氨酶含量升高,因此转氨酶可存在内环境中,B错误;C、人体的胃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C错误;D、内环境中缓冲对调节的是内环境中的酸碱度平衡,而胃液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故选A。5.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的融合需要Ca2+参与,下列有关突触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突触小泡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则突触后膜无膜电位的变化B.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的融合主要依靠膜的选择透过性C.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Na+和K+同时内流D.若瞬间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Ca2+的通透性,可能会使突触后膜兴奋性加强【答案】D【解析】【分析】突触小泡在与突触前膜融合后,释放出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在与突触后膜接触后便完成任务,它一般有两条路可走:一条被酶灭活,一条是被突触前神经元重新摄取,不会使突触后膜持续性兴奋。【详解】A、抑制性递质能引起突触后膜发生电位的改变,可使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差值增大,A错误;B、神经递质的释放属于胞吐,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的融合主要依靠膜的流动性,B错误;C、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如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则Na+内流,如果为抑制性神经递质,则Cl-内流,C错误;D、由图可知,突触前膜在Ca2+作用下释放神经递质,进行兴奋传递,若释放的神经递质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则若瞬间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Ca2+的通透性,可能会使突触后膜兴奋性加强,D正确。故选D。6.下图为海马区神经元的环状联系结构,信息在环路中循环运行,使神经元活动时间延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N处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B.兴奋在环路中的传递顺序是①→②→③→①C.M处的膜电位为外负内正时,膜外的Na+浓度高于膜内D.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结合后,进入突触后膜内发挥作用【答案】C【解析】【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详解】A、信息在环路中循环运行,使神经元活动的时间延长,则N处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A错误;B、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向为轴突到树突或轴突到细胞体,则图中兴奋在环路中的传递顺序是①→②→③→②,B错误;C、Na+主要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所以细胞内的Na+浓度低于细胞外,C正确;D、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被灭活或回收,不进入突触后膜,D错误。故选C。7.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促胰液素是小肠黏膜分泌的,作用于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B.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大脑皮层能控制位于脊髄的排尿中枢C.成年人若缺乏甲状腺激素,其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会升高D.人体血糖平衡调节,水盐调节,体温调节中枢都位于下丘脑【答案】C【解析】【分析】1、反馈调节:当一种激素分泌后,作用于靶细胞引起特异生理效应,而当血液中该激素的含量过高时又反过来抑制或促进这种激素的分泌,这一过程叫反馈调节。若这种反馈作用是促进原来激素的分泌称正反馈,若这种反馈作用是抑制原来激素的分泌称负反馈,其中以负反馈较为常见。2、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对生命活动的调节。(1)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2)激素调节的三个特点:①微量和高效:激素在血液中含量很低,但能产生显著的生理效应,这是由于激素的作用被逐级放大的结果。②通过体液运输内:分泌腺产生的激素扩散到体液中,由血液来运输,临床上常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内分泌系统的疾病。③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详解】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黏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A正确;B、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大脑皮层能控制位于脊髄的排尿中枢,B正确;C、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之一就是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所以成年人若缺乏甲状腺激素,其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会降低,C错误;D、人体血糖平衡调节,水盐调节,体温调节中枢都位于下丘脑,D正确。故选C。8.超低温冷疗是一项让运动员们快速恢复运动机能的“黑科技”。运动员暴露在-130℃的超低温冷疗舱中2~3分钟,随即回到常温环境,在这个过程中外周血管会发生应激性的收缩和舒张,加速血液循环;同时还能减轻运动员的肌肉酸痛和损伤。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运动员体内支配外周血管收缩与舒张的是自主神经系统B.与常温环境相比,在寒冷环境中产热量和散热量均会增加C.低温环境刺激运动员的下丘脑分泌更多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D.加快肌肉中的乳酸转运和代谢可以使内环境的pH由酸性恢复正常【答案】D【解析】【分析】1、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2、皮肤是人体最主要的散热器官,主要通过辐射、传导、对流以及蒸发的方式进行散热。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等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详解】A、自主神经系统是外周传出神经系统的一部分,能调节内脏和血管平滑肌、心肌和腺体的活动,A正确;B、在寒冷环境中,体温和外界环境的温差更大,所以散热增加的同时增加产热,维持体温相对稳定,B正确;C、下丘脑存在体温调节中枢,低温环境刺激运动员的下丘脑分泌更多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其释放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其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机体产热增多,C正确;D、内环境中的pH为7.35-7.45,由于存在缓冲物质,不会变成酸性,D错误。故选D。9.现有甲状腺激素、胰岛素、肾上腺素、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五种激素。a、b、c、d、e分别代表其中的一种。如图中除d、e两种激素为相抗衡作用之外,其余直线相邻的激素之间在某些生理作用方面均为协同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c、e分别代表的激素为生长激素、肾上腺素、胰岛素B.a、b两激素在生长发育方面具有协同作用,a侧重促进生长,b侧重促进发育C.d激素最主要的作用部位是肝脏D.切除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后,受影响最小的是激素b、c【答案】D【解析】【分析】据题意分析,胰岛素降低血糖,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这两种激素具有拮抗作用,因此d、e为两者之一;又由于其它均为协同作用,由此确定d为胰高血糖素,e为胰岛素;c和d为协同作用,则c为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都有升高血糖作用;b为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都有提高代谢强度作用;a为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都有促进生长发育作用。【详解】A、d、e两种激素为相抗衡作用,则为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两者之一,根据其余直线相邻的激素之间在某些生理作用方面均为协同作用可知,d为胰高血糖素,e为胰岛素,c为肾上腺素,b为甲状腺激素,a为生长激素,A正确;B、a生长激素、b甲状腺激素生长发育方面具有协同作用,a生长激素侧重促进生长,b甲状腺激素侧重促进发育,B正确;C、d胰高血糖素最主要的作用部位是肝脏,促进肝糖原再分解为葡萄糖,升高血糖浓度,C正确;D、切除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后,垂体受到影响,甲状腺分泌b甲状腺激素就受影响,D错误。故选D。10.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主要表现为胰岛B细胞数量减少,血液中胰岛素浓度低、血糖浓度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胰岛B细胞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自身抗原B.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通过协同作用调节血糖平衡C.胰腺导管堵塞会导致胰岛素无法排出,血糖浓度升高D.该种自身免疫病可通过口服胰岛素进行治疗【答案】A【解析】【分析】血糖平衡的调节:(1)胰岛素的作用:①促进各组织、细胞对血糖的吸收;②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③促进肝脏、肌肉组织合成糖原;④促进葡萄糖转化为非糖物质;⑤抑制肝糖原的分解;⑥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2)胰高血糖素的作用:①促进肝糖原分解;②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详解】A、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主要表现为胰岛B细胞数量减少,说明胰岛B细胞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自身抗原,抗体与胰岛B细胞结合导致其分泌胰岛素减少,A正确;B、胰岛素能降低血糖,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二者通过拮抗作用调节血糖平衡,B错误;C、胰岛素属于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不需要导管,所以胰腺导管堵塞不会导致胰岛素排出,C错误;D、胰岛素的本质为蛋白质,口服后会被消化酶分解,D错误。故选A。11.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血浆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②抗原都是外来异物

③人体分泌的乳汁中含有某些抗体

④吞噬细胞可参与特异性免疫

⑤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是防卫功能过强引起的⑥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引起自身免疫病⑦对移植器官的排斥是通过细胞免疫进行的A.①④⑤⑦ B.①②③⑦C.③④⑤⑦ D.②③⑥⑦【答案】C【解析】【分析】人体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分为三道防线:皮肤和黏膜组成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是由淋巴器官、淋巴细胞借助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的;其中第一、第二道防线是先天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是后天形成的,只针对一种病原体起作用,是特异性免疫。【详解】①血浆中的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①错误;②抗原可以是外来异物,也可以是机体自身产生的,②错误;③人体分泌的乳汁中含有某些抗体,可以为婴儿提供一定的免疫能力,③正确;④吞噬细胞参与特异性免疫,可以吞噬抗原抗体结合的细胞集团或沉淀,④正确;⑤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是防卫功能过强引起的,属于自身免疫疾病,⑤正确;⑥HIV攻击人体的T细胞,引起的疾病属于免疫缺陷病,⑥错误;⑦移植器官的排斥是通过细胞免疫进行的,效应T细胞使移植的细胞裂解死亡,⑦正确。综上分析可知,③④⑤⑦正确。故选C。12.下列关于免疫活性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免疫活性物质就是指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B.溶菌酶、淋巴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等属于免疫活性物质C.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D.可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对机体组织中的抗原进行检测【答案】A【解析】【分析】人体的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免疫器官包括骨髓、扁桃体、胸腺、脾和淋巴结等,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和集中分布的场所;免疫细胞包括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它细胞产生的,能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包括溶菌酶、抗体和细胞因子等。【详解】A、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它细胞产生的,能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A错误;B、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溶菌酶和淋巴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等,B正确;C、在体液免疫中,T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C正确;D、利于抗体和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可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对机体组织中的抗原进行检测,D正确。故选A。13.关于浆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在免疫反应中的作用,叙述正确的是()A.前者参与细胞免疫,后者参与体液免疫B.前者直接杀死病原体,后者杀死靶细胞C.前者分泌抗体,后者杀死受病原体感染的细胞D.病原体首次进入机体时,前者发挥作用;再次进入机体时,后者发挥作用【答案】C【解析】【分析】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种方式。体液免疫依靠B细胞发挥主要作用,细胞免疫主要依靠毒性T细胞发挥作用。浆细胞是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效应T细胞能使靶细胞裂解死亡。【详解】A、浆细胞能产生抗体,参与体液免疫;细胞毒性T细胞能裂解靶细胞,参与细胞免疫,A错误;B、浆细胞产生的抗体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B错误;C、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但是能够分泌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细胞毒性T细胞杀死受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使其裂解死亡,C正确;D、发生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条件,取决于病原体的类型,若是寄生在宿主细胞内的病原体,则需要细胞免疫发生作用,若病原体存在血浆中,则体液免疫发挥作用,一般情况下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需要协调配合,共同维持内环境稳态,D错误。故选C。14.艾滋病(AIDS)是由于感染HIV引起的传染病,人体感染HIV后体内HIV浓度和辅助性T淋巴细胞数量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曲线EF段,辅助性T细胞浓度上升是骨髓中大量T细胞成熟的结果B.曲线BC段HIV浓度下降主要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C.曲线CD段的初期不能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相应抗体来诊断是否感染HIVD.最终艾滋病患者死于由免疫防御功能丧失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答案】B【解析】【分析】由图分析可知,HIV最初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可以摧毁大多数病毒,随着HIV浓度增加,辅助性T细胞逐渐减少,并伴有一些症状出现,如淋巴结肿大,辅助性T细胞数量减少,免疫系统被破坏,各种感染机会增加,人体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T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详解】A、辅助性T细胞是在胸腺中成熟的,A错误;B、HIV进入人体后,需要细胞免疫将细胞内的HIV释放到内环境,同时还需要体液免疫将内环境中的HIV通过与抗体结合来杀死HIV,故曲线BC段,HIV浓度下降主要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B正确;C、曲线CD段的初期体内能够产生抗体,则能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相应抗体来诊断是否感染HIV,C错误;D、HIV侵染机体导致恶性肿瘤,原因是免疫监视功能受到影响,D错误。故选B。15.少数人注射青霉素后出现胸闷和呼吸困难等过敏症状,严重者会发生休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引起机体发生过敏反应的过敏原都是蛋白质B.发生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功能低下C.初次接触青霉素就会引起机体产生强烈的过敏反应D.青霉素再次进入机体,会引起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答案】D【解析】【分析】1、过敏反应是已经产生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发生的组织损伤和功能紊乱。2、过敏反应的特点是:(1)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2)一般不会损失组织细胞,也不引起组织损伤;(3)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详解】A、过敏原不一定都是蛋白质,比如青霉素不属于蛋白质,A错误;B、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防御功能过强而引起的机体功能紊乱,B错误;C、过敏反应是已经产生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发生的组织损伤和功能紊乱。因此初次接触青霉素不会引起机体产生过敏反应,C错误;D、当青霉素首次进入机体后,会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浆细胞分泌相应的抗体,抗体可被吸附在肺组织中肥大细胞的表面,当青霉素再一次进入机体后,可促使肥大细胞释放出组织胺,D正确。故选D。16.胚芽鞘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和弯曲生长的部位分别是()A.尖端、尖端、尖端B.尖端、尖端、尖端下部的伸长区C.尖端、尖端下部的伸长区、尖端下部的伸长区D.尖端、尖端下部的伸长区、尖端【答案】B【解析】【分析】向光性的原因:达尔文根据实验提出,胚芽鞘的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了某种“影响”,造成伸长区背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使胚芽鞘出现向光性弯曲。【详解】胚芽鞘产生生长素的部位为胚芽鞘尖端,胚芽鞘尖端是感光部位;生长素由尖端产生后向下端运输,促进胚芽鞘下端部位的生长,由于生长素的分布不均,因此尖端下端的伸长区部分会发生弯曲生长。综上分析,B正确,ACD错误。故选B。17.下列结合图的相关分析,最合理的是()A.某植物幼苗已经表现出向光性,如果其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f,则其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范围是大于fB.某水平放置的植物幼苗表现出根的向地性,则其根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只需大于2f即可C.某水平放置的植物幼苗表现出茎的背地性,如果其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2f,则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是小于fD.顶端优势现象中,若顶芽生长素浓度为g,那么侧芽生长素浓度只需大于2f即可【答案】C【解析】【分析】生长素的作用特点是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会抑制生长,据图可知,生长素浓度在A~E之间都是促进作用,只是A~C段的促进作用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而增强,C~E段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促进作用减弱。【详解】A.某植物幼苗已经表现出向光性,则其背光侧生长速度应大于向光侧,如果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f,则其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范围是大于f,小于2f,A错误;B.受到重力因素的影响,水平放置的幼苗根的近地侧生长素的浓度高于远地侧,根的近地侧的生长受到抑制,因此根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需大于h,B错误;C.水平放置的幼苗茎的近地侧生长速度大于远地侧,受到重力因素的影响,幼苗茎的近地侧生长素的浓度高于远地侧,若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2f,则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小于f,C正确;D.顶端优势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在侧芽部位,使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过高而抑制生长,若顶芽生长素浓度为g,那么侧芽生长素浓度应在E点之后,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生长素的作用,明确曲线横、纵坐标的含义,理解促进、抑制的含义与生长速度快慢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本题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的能力。18.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长素、赤霉素对植物生长均具有促进作用B.乙烯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促进果实成熟C.脱落酸与细胞分裂素之间具有拮抗作用D.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作用均有两重性【答案】D【解析】【分析】1、生长素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有:(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2)促进果实发育;(3)防止落花落果。

2、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此外,它还有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

3、细胞分裂素在根尖合成,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中含量较高,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扩大,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4、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

5、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此外,还有促进老叶等器官脱落的作用.植物体各部位都能合成乙烯。【详解】A、生长素、赤霉素促进植物细胞伸长,对植物生长均具有促进作用,A正确;B、乙烯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促进果实成熟,B正确;C、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二者具有拮抗作用,C正确;D、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作用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其它激素一般没有两重性,D错误。故选D。19.负反馈调节是维持生命系统平衡或稳态的重要调节机制。下列不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A.长期服用睾丸酮会导致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含量减少B.大量猎杀草原食肉动物,导致食草动物的数量先升后降C.在酶促反应中,反应终产物过量致使酶的活性下降D.湖泊受污染后鱼类数量减少,鱼体死亡腐烂进一步加重污染【答案】D【解析】【详解】负反馈调节是指某一成分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正反馈调节是指某一生成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促进或加强最初所发生的变化。长期服用睾丸酮会导致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含量减少,属于负反馈调节,A正确;大量猎杀草原食肉动物,导致食草动物的数量先升后降,属于负反馈调节,B正确;在酶促反应中,反应终产物过量致使酶的活性下降,C正确;湖泊受污染后鱼类数量减少,鱼体死亡腐烂进一步加重污染,属于正反馈调节,D错误。20.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错误的叙述是()A.适当提高培养液的浓度,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将增大B.计数的方法是抽样检测,用吸管吸取培养液直接滴加在计数室上C.其他条件不变,若接种量增加一倍,种群数量达到K值的时间缩短D.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应先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答案】B【解析】【分析】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的实验原理是,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在理想的无限环境中,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型曲线;在有限的环境下,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S”形曲线。【详解】A、适当提高培养液的浓度,营养物质增加,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将增大,A正确;B、本实验的计数方法是抽样检测法,应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的培养液用滤纸吸去,B错误;C、若其他条件不变,接种量增加一倍,种群起始数量大,增长速率快,达到K值的时间会缩短,C正确;D、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应先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以保证酵母菌混合均匀,D正确。故选B。【点睛】21.如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乙为迁入率和迁出率B.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C.丁为年龄组成,每种类型包括老年、中年和幼年三个年龄期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调查方法有标记重捕法和取样器取样法【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图。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性别比例直接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年龄组成预测种群密度变化,因此图中甲为出生率和迁入率、乙为死亡率和迁出率、丙为性别比例、丁为年龄组成。【详解】A、甲为出生率和迁入率、乙为死亡率和迁出率,A错误;B、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B正确;C、丁为年龄组成,每种类型中包括老年、成年和幼年三个年龄期,C错误;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调查方法常见的有标记重捕法和样方法,而取样器取样法是调查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的一种方法,D错误。故选B。22.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年龄结构能预测出未来一段时间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B.捕食、寄生等种间关系不利于维持生物群落的相对稳定C.性别比例的改变会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进而影响种群数量D.两只雄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说明行为信息能够调节种间关系【答案】A【解析】【分析】1、种群的特征:(1)数量特征(核心问题):①种群密度: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②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③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一般根据年龄结构)。(2)空间特征:指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经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详解】A、年龄结构能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A正确;B、捕食和寄生的关系能够调控双方种群的数量变化,故捕食和寄生等种间关系有利于维持生物群落的相对稳定,B错误;C、性别比例的改变会影响出生率,进而影响种群数量,C错误;D、两只雄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D错误。故选A。23.“蒹葭萋萋,白露未晞(干)。所谓伊人,在水之湄(岸边)”(节选自《诗经·蒹葭》)。诗句中的“蒹葭”今名芦苇,诗句中描写的大自然面貌属于湿地生物群落。下列属于划分群落依据的是()A.种群密度 B.物种组成 C.群落演替 D.年龄结构【答案】B【解析】【分析】群落是一定自然区域内的所有生物。【详解】A、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不能用于区别群落,A错误;B、要认识一个群落,首先要分析该群落的物种组成,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也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诗句中描写了水边生长的芦苇,除此之外水里还有其他的水生生物,陆地上还会有其他生物,这些物种组成符合湿地群落的特征,B正确;C、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群落演替也不能用于区分不同群落,C错误;D、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年龄结构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不能用于区分不同的群落,D错误。故选B。24.随着我国国土绿化和防沙治沙工程的持续推进,沙化土地面积逐年缩减,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沙退人进”和“人沙和谐共存”的历史性转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从“沙进人退”到“沙退人进”和“人沙和谐共存”的转变属于初生演替B.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C.在沙漠治理中应禁止资源利用,以便加快治理速度、维持治理效果D.群落演替是漫长且永无休止的过程,其发展方向无法预测【答案】B【解析】【分析】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其主要类型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详解】A、沙漠属于荒漠生物群落,演替成人沙和谐共存的群落过程中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属于次生演替,A错误;B、人类的活动会改变群落的自然演替的方向,加快或减缓演替的速度,B正确;C、科学的推进植树种草,合理灌溉,防风固沙等措施要遵循自然规律,在沙漠治理中可以合理对资源利用,C错误;D、群落演替是一个漫长过程,由简单到复杂,最后演替成与环境相适应的群落,D错误。故选B。25.茶树菇味道鲜美,常野生于油茶树枯朽的树桩上。某林场尝试在树下套种茶树菇,并用桐树、柳树、杨树脱落的枝叶制作培养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生长在油茶树树桩上的茶树菇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B.茶树菇利用的油茶树枯朽树桩中的能量不属于油茶树的同化量C.套种技术可以提高茶树菇对阳光等资源的利用率D.该林场的做法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答案】A【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途径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2、能量流动的特点:(1)单向流动:能量流动只能沿食物链由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不可逆转,也不能循环流动;同时各营养级通过呼吸作用所产生的热能不能被生物群落重复利用,因此能量流动无法循环。(2)逐级递减:输入到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传递到下一营养级。【详解】A、生长在油茶树树桩上的茶树菇利用油茶树桩遗体中的有机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A正确;B、茶树菇利用的油茶树枯朽树桩中的能量属于油茶树的同化量中流向分解者的部分,B错误;C、茶树菇属于分解者,不能直接利用阳光,C错误;D、该林场的做法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不是传递效率,D错误。故选A。26.将于2024年5月开园的杭州大湾区湿地公园占地4406.99公顷,是三江两岸景观廊道的终端、杭州东部生态带的核心区域。湿地作为地球上最高效的碳汇,对于吸收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助力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达到碳中和时,生产者吸收的CO2总量等于消费者和分解者释放的CO2总量B.湿地保护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措施,主要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C.碳循环中无机碳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D.湿地抵抗干扰能力强,全球气候变化对其影响不大【答案】C【解析】【分析】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再通过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从生物群落进入无机环境。【详解】A、碳中和一般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故应考虑化石燃料燃烧等问题,A错误;B、湿地保护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措施,主要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即生态价值,B错误;C、碳循环中无机碳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在群落内部以有机物形式进行传递,C正确;D、湿地抵抗干扰能力强,但全球性气候变化会影响湿地中的环境、生物种类等,D错误。故选C。27.某浅水泉微型生态系统中能量情况如表所示,该生态系统中的初级消费者以生产者和来自陆地的植物残体为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生产者固定来自陆地的植物残体初级消费者摄入初级消费者同化初级消费者呼吸消耗能量[105J/(m2•a)]90428413.53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90×105J/(m2·a)B.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有15%的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C.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10.5×105J/(m2•a)D.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为70.5×105J/(m2·a),该能量由初级消费者流向分解者【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摄入的能量一部分被同化,另一部分以粪便的形式被分解者利用;被同化的能量一部分被用于自身生长和繁殖,另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出;被用于自身生长和繁殖的能量一部分以遗体、残骸的形式被分解者利用,另一部分以被下一营养级摄入。【详解】A、该生态系统中的初级消费者以生产者和来自陆地的植物残体为食,因此可知,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来自陆地的植物残体中的能量,即90+42=132×105J/(m2·a),A错误;B、表格中没有显示生产者流入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因此无法计算有多少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B错误;C、初级消费者同化量为13.5×105J/(m2•a),初级消费者呼吸消耗能量为3×105J/(m2•a),因此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同化量-呼吸消耗能量=10.5×105J/(m2•a),C正确;D、初级消费者摄入量包括粪便量和次级消费者同化量,同化量又包括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量和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量,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量又分为流向下一营养级的量和被分解者利用的量,因此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不会由初级消费者流向分解者,D错误。故选C。28.如下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生物圈通过碳循环实现碳元素的自给自足B.对e过度开发利用会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C.碳循环过程需要能量驱动,同时又是能量的载体D.a是消费者,c是生产者,各成分间以CO2的形式传递碳元素【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碳循环示意图,首先根据双向箭头可判断出d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c是生产者;其次判断分解者,分解者除了一个箭头指向无机环境外,其他箭头都指进来,因此b为分解者;其余均为消费者,即a为消费者;e为化石燃料。【详解】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在生物圈中进行的,生物圈通过碳循环实现碳元素的自给自足,A正确;B、e为化石燃料,化石燃料的过度开发利用会打破生物圈中的碳循环的平衡,导致温室效应,B正确;C、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物质循环需要能量驱动,C正确;D、根据双向箭头可判断出d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c是生产者;其次判断分解者,分解者除了一个箭头指向无机环境外,其他箭头都指进来,因此b为分解者;其余均为消费者,即a为消费者;e为化石燃料,碳在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碳的有机物的形式传递,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是以CO2的形式循环,D错误。故选D。29.火炬树原产欧美,果穗呈火炬状,秋后叶变红,是绿化和观赏植物。在肥沃土壤和瘠薄土壤中均能生长,抗寒性、抗旱性极强。曾有人建议将其用于北京城市绿化。对于引入火炬树等国外物种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大量引进火炬树等国外物种,一定能增强当地生态系统稳定性B.在引入之前,需充分评估国外物种对当地生态系统的潜在危害C.将火炬树与其多种天敌同时引入,就可避免出现生物入侵现象D.生态系统有自我调节能力,无须关注火炬树对当地物种的影响【答案】B【解析】【分析】生物入侵的危害:其实每一个地方的生态系统都是平衡的,这都是长期发展而形成的规律,一旦一个新物种出现的话就会造成一些无法逆转的危害,造成生物之间的系统的紊乱。生物入侵会严重破坏生物的多样性,有一些物种会加速灭绝,还会破坏生态的平衡,除此之外,外来入侵生物有可能携带一些微生物,会有一些疾病出现,这个问题直接就危害到了人类的健康,所以生物入侵是不是一个小事情,它是一种危险性质的存在。【详解】A、大量引进火炬树等国外物种,不一定能增强当地生态系统稳定性,也许会导致生物入侵出现的生物多样性锐减的问题,A错误;B、由于有过生物入侵带来危害的实例,故在引入之前,需充分评估国外物种对当地生态系统的潜在危害,B正确;C、将火炬树与其多种天敌同时引入,可能会加重不良引种的危害,不一定能避免出现生物入侵现象,C错误;D、生态系统有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若要引种,需要关注火炬树对当地物种的影响,D错误。故选B。【点睛】易错点:抵抗力稳定性与生物多样性一般成正比,但不能盲目引进外来物种,可能会导致外来生物入侵。30.有些植物在遭受疾病或干旱时会提前开花。研究人员发现,饥饿熊蜂频繁在叶片上打洞但并不多做停留,也没有把切割下的叶片带回巢穴。被熊蜂打洞的植物会提前15~16天开花。人为模仿熊蜂在叶片上打洞后发现,植物虽然提前开花,但提前速度远比不上熊蜂打洞的效果。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植物遭受疾病或干旱时提前开花是对逆境的适应B.饥饿的熊蜂在叶片上打洞是为了取食植物叶片C.推测熊蜂打洞可给植物传递物理信息和化学信息D.熊蜂打洞让植物提前开花能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答案】B【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有三类,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2.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的稳定。【详解】A、植物遭受疾病或干旱时提前开花是对逆境的适应,是适应环境的表现,A正确;B、饥饿的熊蜂在叶片上打洞应该不是为了取食,因为其并未将切割下的叶片带回巢穴,B错误;C、推测熊蜂打洞可给植物传递物理信息和化学信息,从而促进提早开花,C正确;D、熊蜂打洞让植物提前开花能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正确。故选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0分)31.下图为某男子饥寒交迫时体内的一些生理变化过程示意图(A~D表示器官或细胞,①~④表示激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的体温调节中产生冷觉的A是_________________。(2)图中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激素。B是____________。当激素③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B分泌相关激素时,体现了激素的_________调节机制。在受到寒冷刺激时,B分泌的激素只能作用于甲状腺细胞,而激素③几乎可作用于全身细胞,这与靶细胞膜上_________有关。(3)饥饿状态下,血糖降低,图中C细胞分泌④作用于靶器官D_________,通过促进_________和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升高血糖。【答案】①.大脑皮层②.促甲状腺激素③.垂体④.负反馈⑤.特异性受体⑥.肝脏⑦.肝糖原分解【解析】【分析】分析题图:A为大脑皮层,B为垂体,C为胰岛A细胞,D为胰高血糖素的靶器官或靶细胞,主要为肝脏细胞;①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为促甲状腺激素,③为甲状腺激素,④为胰高血糖素。【详解】(1)人体的体温调节过程中,产生冷觉的A是大脑皮层。(2)图中②作用于甲状腺,是B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当激素③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B分泌相关激素时,体现了激素的(负)反馈调节机制。在受到寒冷刺激时,B分泌的激素只能作用于甲状腺细胞,而激素③几乎可作用于全身细胞,这与靶细胞膜上特异性受体有关。(3)饥饿状态下,血糖降低,图中C胰岛A细胞分泌④胰高血糖素作用于靶器官D肝脏,通过促进肝糖原分解和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升高血糖。【点睛】本题结合图示考查人体体温调节,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血糖平衡调节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以及识图分析能力。32.图一为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图二为某一植株的一段枝条,请观察后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促进根生长的生长素最适浓度是________。(2)图一A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生长的效应是_____,对芽生长的效应是______。(3)图一B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生长的效应是________________。(4)由图一可知,对生长素浓度最敏感的器官是_________。(5)图二中A芽优先生长,B芽生长受到抑制的现象叫___________。要使B芽迅速发育成枝条,常用的有效方法是_____________。(6)由图可知,生长素对生长的作用特点是_________,能体现其作用特点的实例有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10-10mol/L(2)①.促进生长②.抑制生长(3)既不促进生长,也不抑制生长(4)根(5)①.顶端优势②.剪去顶芽#剪去A芽(6)①.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②.顶端优势③.根的向地性【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图一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最敏感,芽其次,最后是茎;生长素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分别是10-10mol/L、10-7mol/L、10-4mol/L;图二中A为顶芽,B为侧芽,由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生长素浓度B>A。植物的顶端优势是指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其原因是植物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到侧芽的部位积累,使顶芽的生长素浓度相对较低,促进生长,侧芽生长素浓度相对较高,抑制生长,体现了既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特点。【小问1详解】由图中的曲线可知,促进根生长的最适浓度是10-10mol/L。【小问2详解】由图可知,当生长素浓度为A时,对茎的作用效果是促进生长,对芽的作用效果是抑制生长。【小问3详解】B点是曲线与横轴的交点,所以此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既不促进生长,也不抑制生长。【小问4详解】由图一可知,促进根生长的生长素浓度范围相对较低,说明根对生长素最敏感。【小问5详解】A顶芽优先生长,B侧芽生长受到抑制的现象叫做顶端优势。要使B侧芽迅速发育成枝条,常用的有效方法是剪去顶芽(A芽),促进侧芽的发育。【小问6详解】一般情况下,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特点是,在低浓度时促进生长,在高浓度时抑制生长;既能体现生长素促进生长,又能体现生长素抑制生长的实例有顶端优势、根的向地性。【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生长素的作用特点及实例分析,要求学生能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图示,获取关键信息,把握知识间的联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33.某淡水湖中小岛众多,风景优美,吸引大量游客观光、疗养,造成向湖中排入了大量富含N、P等元素和有机物的生活污水,造成污染。(1)大量排入污水导致湖面漂浮着层“绿膜”,形成“绿膜”的主要生物是____________。与植物相比,其结构上的主要特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研究人员对该湖泊中有机碳生产率进行研究,结果如图1所示。5、7月份0.2m处有机碳的生产率很高,而0.6m以下水深有机碳生产率较低,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污水治理时,相关人员在岸边大量种植挺水植物,既能净化水体又能美化环境,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_价值。其中水生美人蕉能向水中分泌萜类化合物抑制藻类生长,也能开花吸引昆虫,这现象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若将该区域规划为自然保护区,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来看属于_____________。(4)在污染严重的水域周围建立如图2所示的人工湿地,从进水口到出水口的不同地段,分别种植不同的湿地植物,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_结构。(5)图3中的Ⅰ和Ⅱ分别表示该湖泊在污染过程中某种食草鱼类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则在____________点时,该种鱼的数量达到最大。图4表示该湖泊的能量流动简图,A、B、C、D表示生物成分,其中____________可表示图3中的鱼类。(6)结合题意,流经该湖泊的总能量包括____________。【答案】33.①.蓝细菌②.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34.藻类大量生长,堆积在表层,使下层水体中光照强度明显减弱35.①.直接和间接②.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③.就地保护36.水平37.①.c②.D38.生产者(A)固定的太阳能和污水中有机物中含有的能量【解析】【分析】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主要受光照的影响,动物主要受栖息空间和食物的影响。(2)水平结构:由于不同地区的环境条件不同,即空间的非均一性,使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它们常呈镶嵌分布。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2)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3)信息还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