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二次备课全册教案_第1页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二次备课全册教案_第2页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二次备课全册教案_第3页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二次备课全册教案_第4页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二次备课全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且知道小括(3)小结: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三、探究、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问:通过观察这组算式,你能得出减法各部分的关系观察这组算式讨论归纳得:板书定义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乘、除法进行验算.对于乘除法知识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这里我们要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对乘除法的意义加以概括,使同学们能运用二、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2、理解除法的意义算式总结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9)99-0=(10)49-49=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习的进行运算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难点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计概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我们以前2、如果在96÷12+4×2的基础上加上小括号,变成9?(?(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列式是()正确列式是()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课时五: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小朋友们,大家好!听着动听的歌曲.伴着柔和的学生观察小组尝试课时一在学生学习了从三个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和在实际生活中有从不同方向观察通过辨认从前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增强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同学们观察过物体吗?一般我们是怎样观察物体的?可以从哪些角度观察物体呢?这节课我们学习“观察物体1.观察投票箱。(1)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我们一起来观察,你能指出这个投票箱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吗?(2)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这个投票箱,你看到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3)汇报交流。教师课件展示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形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我们一起来出这个投票?((1)拿出你的文具盒,分别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看一看,和你的同桌说一说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样的?决问题的能力。本单元内容包括由低到高观察同一物体和由远到近观察同一物体,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从三个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和在实际生活中有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经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旨察对象画面所发生的相应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问:这幅图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摆出来的?你能摆本单元主要从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使学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熟练运用运算定律探究和理解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教师巡视,找出课堂上需要的答案,找学生板演。40+56=56+40155+(145+207155+145)+207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叫法结合律。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结合律。(a+b)+c=a+(b+c)学生根据这两个运算定律,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计算下面各题,并用加法交换律验算=192+96a+b=b+a(a+b)+c=a+(b+c)课时二、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同时使用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重点引导学生对最后一个问题(按照计划,李叔叔在?)教师可以正确引导,加法中为了更清楚地体现运算顺序,所以要加小括号。通常在简便计算中,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是同时=115+85+132+118←加法交换律=200+250学生独立解正本单元主要从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使学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归纳,让学生经历探究发现减法的特殊规律并选择运用进行简算的过程让学生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体会到计算方法的多样化理解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写成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的道理出示两组题,分组计算,比赛看哪组同学即对又快?(幻72-6-472-(6+4)85-8-285-(8+2)126-70-30126-(70+30)根据比赛的结果提问:男同学输了,服不服气呀?你们就?(?(?(二、自主探索,探究新知如果让你自己去旅行,你能行吗?不要着急,李叔叔给大家介绍了一个旅行法宝——《自助旅行》指南。这本书可料。从图上,你能了解到什么数学信息?(数学信息:李叔叔昨天看了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学生独立解学生独立解四、小结:今天利用我们善于观察的眼睛发现了什么数451—(51+79)234—66—34234—34—66=134=134本单元主要从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使学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1、能灵活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解决简单的实际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会用字母表示。板书: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我们在原来的学习中用过乘法交换律吗?在验算乘法时,可以用交换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根据前面的加法结合律的方法,你们能试着自己学习=125×2=10×25③用语言表述规律,并起名字。④字母表示。小组讨论交流。学生独立解正本单元主要从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使学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25×4=10025×8=20025×12=30025×40=1000通过刚才的口算,你们很快就算出结果,你们知30×6×7=30×(□×□)125×8×40=(□×□)×□43×25×425×43×4比较两道题,在运用乘法运算定律时有什么不用乘法结合律把后两个数相乘,就可以使计算简便;运算定律结合使用,使计算简便。关键要掌握运算定律的内容,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运用运算定律。(4)师生比赛,看谁直接说出结果速度快。25×42×468×125×84×39×254×25+16×254×25×16×25程学生独立本单元主要从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使学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培养学生根据具体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学容在学习乘法的运算定律时,我们观察了一幅主程学生汇报自己的解法。引导学生说明不同算法(14+2)×25=6×25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汇报,灵活地进行引导,总请学生用语言表述出发现的规律。你有什么好方法帮助我们大家记住乘法分配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14+2)×25=6×25=100+50(a+b)×c=a×c+b×ca×(b+c)=a×b+a×c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学生独立解本单元主要从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使学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2003=2000+□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分配律,今天继续研究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学生独立解答,汇报结102×()(1100+2)×43在对比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题目的特数与一个数的和,再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引导学生对比两种方法,重点理解、说明第二小结:这类题目的结构形式的特点是算式的运学生独立解讨论:这个题目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结构形式吗?你能把它转化成乘法分配律的形式吗?怎样应订正时,说明怎样运用运算定律简算的。引导学生小结:我们运用乘法分配律间算时,算,只要将题型稍加改变,就能进行简算。我们运用刚才学过的知识对出题,你出一个乘=4300+86本单元主要从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使学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答15=()×(答24=()×()30=()×()36=()×()=100×3独立解决题独立解决题你喜欢哪种方法?在以后的解题过程中,你能第三种把其中的一个因数改成了两个数相除的教师要注意学生在简算过程中,是否正确地采4×6×5×84×8)×(6×5)=100×3本单元主要从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使学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使学生懂得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会用上述规律进行简便计算,并会用来解决实际问题1、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并说一说每道题运用了什么简便方法。463-175-125362150+2、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四则混合运算和简便计算的有派一名代表到前面进行比赛。280÷(7×答7200÷(25×4)6、这条规律有什么用呢?下面我们就来试一280÷(7×5)7②390÷39×5480÷(5×48)情感目标情感目标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培养初步的创新(1)0.1是()分之一。0.7里有()个0.1。产生的?小数的意义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板书:小数的意义)2.教学小数的产生(1)引导学生动手量课桌的宽度用分米作单位)(2)总结:在测量和计算时,往往得不到整数的结?(用分母是多少的分数表示?引导学生答出可以用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这样的分数表示。完成: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保留小数,会名数的改写,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分之(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其他的小数吗?谁能举出一些例观察一下:小数可以分为几部分?教师引导: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请学生回答并举例谁还记得整数的数位顺序?每个数位的计数单位是什么?相邻的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学生边回答边在黑板上板书整数数位顺序表。接着提问:0.2表示什么?(表示两个十分之一)十分之一是它的计数单位;0.05表示什么?(表示百分之五,有五个百分之一)百分之一是它的计数单位.006表示千分之六,有六个千分之一,千分之一是它的计数单位。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等都是小数多少个百分之一是十分之一?多少个千分之一是百分之一??(这和整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一样的,因此,一个小数的小数部分可以用小数点与整数部分隔开,排在整数部分的右边,向整数一样计数。多少个百分之一是十分之一?十分位右边应该是哪一位?百分位右边应该是哪一位呢?再往下还有万份位、十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师:正方形里涂色比较。?(提醒注意:性质中的“末尾”跟一般说的“后面”是不元提醒:把整数改写成小数形式,在整数的个位右下角点都在什么位置?要求学生思考后,按顺序回答。学生熟练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和步骤,并能根据要通过对小数大小的比较,加深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小数位数不同时比较大小容易与整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混淆如果小数点前面的数相同就比较小数点后面的第一位上2.93>2.88>2.84三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真好,上完这节课之后,你有什么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互相说一说比较的方法和三、巩固练习:完成做一做2.882.8432.9999.0999.1<7.12.6<<21.344.56<如果小数点前面的数相同就比较小数点后面的第一位上学生观察小组尝试是要注意移动位数与变化的倍数的关系,移动一位,变化的倍数是10倍,移动两位,变化倍数是100倍,移动三位,变化倍数是l00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倍;小数中的小数,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是在“分数小数的初步认识”牢固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的变化规律,并会应用规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学生观察?应用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如何解板书:3.2÷10=0.323.2÷100=0.032小组尝试分没有了,用0表示,所以在小数左边还要添一个0,表(1)小数点向左或右移动的方向根据什么?(2)小数点位置移动的位数由什么来决定?(3)应用小数点移位规律时应注意什么?三、巩固练习:练习十一0.37×100=2.17÷100=0.04×10=1.6÷100=2.43÷100=五、板书设计0.07×10=0.70.07×100=70.07×1000=703.2÷10=0.323.2÷100=0.0323.2÷1000=0.0032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课时课时七:小数的单位换算教材分析中的小数,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是在“分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名数、单名数和复名数,会利知识目标用单位间的进率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的名数。教学目标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教学重点低级单位向高级单位进行单名数互化教学难点复名数化单名数用小数表示的方法.组同学汇报他们收集的数据。小组讨论、把哪两部分合起来叫名数?你能举出一些名数的例子4、什么叫单名数?什么叫复名数?从刚才举出的例子又有米又有厘米怎么比较它们的大小??(是米这个单位大些还是厘米这个单位大些?我们把较大的单位叫做高级单位,而把较小的单位叫做低级单位。这道题就是把高级单位“米”作单位的名数改称低级单位“厘米”作单位的名数。请同学们接着做一做:3.7吨千克0.86平方米=()平方分米=()米怎样把高级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单名数小组讨论后,汇报(用高级单位量得的数去乘进率)(2)教学低级单位的名数改称高级单位的名数。80厘米米谁能说说你的想法?(因为1米=100厘米,80厘米=80/100米)用这种改写方法改写下面各题米想一想怎样把低级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单(用低级单位量的的数去除以进率)能用这种方法解答1米45厘米是多少米吗?小组讨论一较大的单位叫做高级单位,而把较小的单位叫做低级单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课时课时八:单位换算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有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大小比较,生活教材分析中的小数,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是在“分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会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教学目标能力目标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培养初步的创米或者:80厘米=80/100米=0.80米=0.8米二、自主探究1、请说一说你是怎样将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的.知识目标直接移动小数点.7、对比总结:对单位的改写,我觉得首先判断两个单位590平方分米平方米640平方米=()0.105千米米10米3厘米=()米17吨40千克吨1.8平方米=()小组尝试低级单位改写成高级单位要除以进率,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单位要乘以进率中的小数,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是在“分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使学生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一个小数的近似数。使学生掌握把一个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以及根据要求保留一定的小数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数在生活中应用的这么广泛,怎么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学生观察小组讨论、小组尝试往也没有必要说出它的准确数,只要它的近似数就可以师生共同一看给学生带来什么启示。使学生明确保留一位小数是1.0,原来的长度在0.95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同学们利用我的方法来求小数的近似数,希望同学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引导学生讨论知道: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要注意两点:像这样为了读写方便。常常把一个多位数改写成用万或我们知道整万或整亿的数能够直接改写成以万或亿位2木星的直径是142800千米,它离太阳的距离是778330000千米。它的直径是多少万千米?它离太阳的距离是多少亿千尝试把上面两个数改写成以万或以亿为单位的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小数点向左移动8位,加上亿字。中的小数,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是在“分数小数的初步认识”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难点、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用“四舍五入”法按要求求出小数近似数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学生观察(2)说一说小数的意义是什么?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把较大数改写成“万”或二、复习小数的意义2、(1)在小数里,小数部分最高位是哪一位?从小数点起,向右依次有哪些数位?每个数位上计数单位是什么?三、复习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的大小比较两位、三位……,原数有什么变化?小数点向左移动,原48670052100046000000071896000003、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并保留一位67100209500(2)比较改写成“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和求一个小小组尝试一个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要改写成原来的整数,只要把它扩大1万倍或1亿倍就可以。六、全课总结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怎样的数可以用小数表示?小数的性质是什么?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有什么规律?我们可以怎七作业设计:4867005210004600000007189600000包括三角形的特征,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内按角的特征及边的特征给三角形进行分类,能运用三角形的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用处,看来生活中的2.教师问:除了三角形概念,书中还向我们介绍了(2)三角形表示法;(3)三角形的高和底(二)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2.在一个三角形中,最大的内角小于90°,这个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探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观察、思考、抽象概括能力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学习请同学说一说看来不是任意三个小棒就可以围成这与它三条线段的长短有关。现在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到底组成三角形的这三条线段有什么特2学生小组活动:三角形的分类,教材按两个层次编排:第一层次按角分,认识锐角三量说量说量组说小并我们认识了三角形,三角形有什么特征?今天这节课我出示图片①,②,③,观察每个三角形.可以动手用量根据上边三个三角形三个角的特点的分析,可以把三角形分成三类.请同学再概括一下,根据三角形角的特征可以把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应看它最大的内角.……问:还有没有其他的分法?师:我们把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腰,另外一条边叫底。师:把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小组用量角器量一量并说一说直尺量一量从红领巾、三角板、慢行标志中找一找哪里有这两种特一量并说一(1)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3)看到三角形中一个锐角,可以断定这是一个锐角三角形.有一个钝角,它就叫钝角三角形.三角形中至少要有两个锐角,所以判断三角形的类型:教学准备三角形纸板、教学课件教师板书内教师板书内小组测量计算三角形三个小组测量计算三角形三个书课题:三角形的内角和)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三角形的4.指名学生汇报各组度量和计算的结果。你有什么发和就有误差了。我们能不能换一种方法,减少度量的次数学生把三个学生把三个钝角三角形折折看,你发现了什么?(直角三角形和钝角12.一个三角形中如果知道了两个内角的度数,你能求)=15°这一题是不是只知道一个角的度数?另一个角是多少度,从哪看出来的?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五、板书设计三角形的内角和三个角拼在一起组成了一个什么角?我们可以得出什么)=151、有一个三角形,其中一个角是20°,它可能是什么三角形?如果还知道第二个角是65°,那么你知道它是什么三2.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一个锐角是35°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四边形内角和,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与能力;让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探究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培养他们的创度呢?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四边形的内角和。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内角和都是多少度?你是怎么知道那么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内角和是否和长方形和正方形一(1)用量角器量一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四个角。小组讨论交流。1学生独立解正通过创设恰当的数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运算要数位对齐的2、能根据数据特点正确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教学容4257+4305=8350这两题都是根据什么来做的?一起告诉我什么是小数的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呈现教材第71页的主题图。3.4+0.57.5+2.18.5-2.52、计算下列各题并且验算32.17-4.54=(3)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的相4.2+15.6=24.8-18.2=3.96+6.04=4.03-1.97=(1)你准备用什么方式进行计算?竖式:7.45+5.8+4.69=17.94递等式:7.45+5.8+4.697.45=13.25+4.6920-6.45-8.320-(32-0.35+0.4=21.3+(10-5.07)=20-6.45-8.3=(3).40-9.05-(3.8+6.02)=(21.1333.35知道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和减法运算性质也适用于小数加会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和减法运算性质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在不同算法的比较中体会运算定律在运算中的简化作用。教学容质10.6+7.91+3.4+0.090=8.51+3.4+0.09=(0.6+3.4)+(7.91+0.09)=11.91+0.09=12在进行小数计算的时候,就可以根据算式的特点灵活的去采用加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小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减法的性质用字母表示就是:a+b=b+a(a+b)+c=a+(b+c)a-b-c=a-(b+c)小数加减法简便运算=(0.6+3.4)+(7.91+0.09)教学目标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让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发展空间观念。知识目标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对称轴,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知识目标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认识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个小格。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发展空间观念。1、结合生活经验和实例,感知平移现象。能直观地分辨2、物体沿着直线运动,把这样的直线运动叫做说教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体育小组的活动——-(2)旧知再现,比较单人的比赛。学生:因为19﹥18,所以男生队赢了。(3)新旧联系,比较人数相同的两个队成绩。)A、(12+15+18+17+14)÷(2B、(12+15+18)÷3+(17+14)÷2)84、山东金斯顿男篮队员的平均身高是201厘米。是球队中的一员,身高是189厘米,可能吗()()岁。镇人口的条形图补充完整再完成乡村人口的条形统计(1)单式条形统计图只能表达一个项目的情况,复式条形统计图可以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项目的情况。(2)复式条形统计图不仅可以观察一个项目,还可以(3)复式条形统计图有图例而单式条形统计图没有。4、根据绘制好的条形统计图回答一下问题图s1、培养学生从繁杂的数据中获取所需要信息的能2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整理数据的话中“不低于”是什么意思?你是怎样理解的?能举个能量外,同样也提供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血液循多,长期超过人体活动所消耗的热能时,多余的热能将转师出示挂图:民主新授课今天为学生提供了以下三种午餐菜谱,用你们刚才从专家那里学习的知识判断份菜谱是否符合营养标准?你会选择哪一份菜谱师:刚才我们的同学正确地判断出学校的菜谱有两份不符合营养标准,只有一份菜谱是符合标准的,但是一指名说自己平时的营养标准的午餐菜全班讨论平时的营养标准的菜谱进行解说或者点评,组织学生根据合格的方案选出自全部的方案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5种方案。2、分发统计表格,请个小组统计分析后填写。学同学最喜爱的五种搭配方案。类问题时,教材展示了学生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假设法”理解用假设法的算理并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今天老师想给同学们介绍一部1500年前的数学名著?(小组合作或同桌合?(学生讨论写算式,然后指名板演鸡兔同笼问题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和运用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和一些简算方法进行学生动手学生动手数位、和记数单位的区别,帮助学生记忆。在小数中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都是(2)小数部分最大的计数单位是()数是()个百分之一注:强调小数末尾去掉或者添上零,小数大小不数()成小数()分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