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桥隧混凝土表面损伤远程检测指南》_第1页
《公路桥隧混凝土表面损伤远程检测指南》_第2页
《公路桥隧混凝土表面损伤远程检测指南》_第3页
《公路桥隧混凝土表面损伤远程检测指南》_第4页
《公路桥隧混凝土表面损伤远程检测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号

CCS号

团体标准

T/CHTSXXXXX-XXXX

公路桥隧混凝土表面损伤

远程检测指南

RemoteDetectionGuideforSurfaceDamageofBridgeandTunnel

ConcreteStructures

(征求意见稿)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中国公路学会发布

1

团体标准

公路桥隧混凝土表面损伤远程检测指南

RemoteDetectionGuideforSurfaceDamageofBridgeandTunnel

ConcreteStructures

T/CHTSXXXXX-20XX

主编单位: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发布单位:中国公路学会

实施日期:××××年××月××日

××××××(出版单位)

2

中国公路学会关于发布《公路桥隧混凝土表

面损伤远程检测指南》的

公告

××××(文号)

现发布中国公路学会标准《公路桥隧混凝土表面损伤

远程检测指南》(T/CHTS×××××—××××),自×

×××年××月××日起实施。

《公路桥隧混凝土表面损伤远程检测指南》(T/CHTS

×××××—××××)的版权和解释权归中国公路学会

所有,并委托主编单位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负责日

常解释和管理工作。

中国公路学会

××××年××月××日

3

前言

本指南是在系统总结国内外公路桥隧混凝土表面损伤远程检测系统应用于检测的情况

及其测量结果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编制而成。

本指南按照《中国公路学会标准编写规则》(T/CHTS10001)编写。共分为5章、1个附

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检测技术规定、检测方法、结果及报告等。

本指南由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提出,受中国公路学会委托,负责具体解释工作。

请有关单位将实施中发现的问题与建议,反馈至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地址:北京市

海淀区西土城路8号院,联系电话电子邮箱:ys.zhou@),供修订

时参考。

主编单位: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参编单位:北京公科固桥技术有限公司、国家道路与桥梁工程检测设备计量站、北京雷

图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邮电大学、北京浩普中兴科技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

主要审查人:×××、×××、×××

4

目次

1总则......................................................................6

2术语......................................................................6

3检测技术规定..............................................................8

4检测方法与步骤...........................................................14

5结果及报告...............................................................16

附录A检测报告............................................................19

用词说明....................................................................21

5

1总则

1.0.1为统一公路桥隧混凝土表面损伤远程检测系统对桥梁单裂缝宽度、桥梁单裂缝长

度及走向、桥梁网状裂缝面积、蜂窝麻面等其他表观损伤面积的检测方法和输出结果,保证

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制定本指南。

1.0.2本指南适用于公路桥隧混凝土表面损伤远程检测系统。

1.0.3公路桥隧混凝土表面损伤远程检测系统除应符合本指南的规定外,尚应符合有关

法律法规及国家、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6

2术语

2.0.1表面损伤surfacedamage

指混凝土表面的外观质量缺陷,如单裂缝、网状裂缝、蜂窝、麻面、剥落、掉角、孔洞、

露筋等病害。

2.0.2远程检测remotedetection

指在10m~100m范围内对公路桥隧混凝土表面损伤进行远距离测量。

2.0.3裂缝走向fracturetrend

指沿裂缝面延伸的方向,亦称方位。

2.0.4裂缝长度thelengthofthecrack

指沿裂缝走向的延伸长度。

2.0.5最大裂缝宽度maximumcrackwidth

指垂直裂缝面方向上两壁的相对位移距离,取相对位移距离的最大值为最大裂缝宽度。

2.0.6裂缝开展趋势fracturedevelopmenttrend

指通过监测一定时间内裂缝的数量、长度、宽度或面积等参数的变化情况,从而预测裂

缝的发展动向。

7

3检测技术规定

3.1检测方法适用条件

1不易使用传统接触式检测时;

2检测工作存在安全隐患时;

3需进行高效率检测来代替传统接触式检测时;

4需连续大面积检测时;

5其他传统检测方式难以定量、全面、客观描述时。

3.2检测工作程序

3.2.1公路桥隧混凝土表面损伤远程检测系统检测工作流程如图3.2.1所示。

图3.2.1公路桥隧混凝土表面损伤远程检测系统检测工作流程图

8

3.2.2现场调查阶段应包括以下内容:工程名称及设计、施工、上次检测概况和委托单

位名称等;了解结构所处环境条件、建设或使用情况、外观质量或加固情况等;搜集被检测

工程的施工原始记录、工程检查记录、施工工艺等。

3.2.3制定检测方案阶段应根据调查结果及被检测对象的特征、检测类别、检测目的制

定。检测方案宜包含以下内容:工程概况、检测方法、检测设备、所需的资源配置、安全注

意事项等。

3.2.4检测设备应按照3.2.3中检测方案依次准备,检查设备是否合格,公路桥隧混凝土

表面损伤远程检测系统应定期送往专业计量机构按照3.4中性能要求进行检定校准,在计量

合格状态下开展检测工作。

3.3检测系统产品参数要求

3.3.1公路桥隧混凝土表面损伤远程检测系统基于图像视觉技术,通过高精度光学系统

及CCD成像系统,远距离对结构体表面缺陷进行图片采集,并进行图像处理,提取缺陷特

征,计算出被测结构体表面裂缝宽度、长度等量化信息的专用仪器。

公路桥隧混凝土表面损伤远程检测系统由长焦镜头、图像采集设备、测距模块、三维旋

转云台、控制器、三脚架等组成,示意图见图3.3.1。

12

5

34

说明:1——长焦镜头;2——图像采集设备;3——测距模块;4——三维旋转云台;5——控制器。

图3.3.1桥隧结构表面损伤远程检测系统

3.3.2公路桥隧混凝土表面损伤远程检测系统应符合以下要求:

1标识

产品应具备合格证。产品上标识应齐全、准确、清晰、无破损,说明性文字应采用规范

简化汉字。

2外表面

9

产品外表面不应有明显缺陷。紧固部位应连接可靠,不应有松动现象。产品接口应端正、

规整、无破损和变形。

3光学部件

镜头零部件应清洁,无裂痕、发暗、霉斑、脱胶、开胶、脱模等瑕疵,也不应有气泡、

条纹、沙眼、斑点、污迹、尘埃、灰雾状瑕疵及其他明显瑕疵。镜头表面镀膜应牢固均匀,

无明显擦伤,光路通过部位应进行消杂光处理,镀(涂)层不应产生导致画面密度差或灰雾

的内反射。取景器内的光学零件也不应有上述各种瑕疵。

4技术参数

测量距离:<100米

检测精度:±0.02mm(50m),±0.1mm(100m)

最小分辨率:0.01mm

测量精度:±1mm

环境温度:-10℃~50℃

存储容量:≥64GB

3.3.3图像处理软件应符合以下要求:

软件用户界面(包括产品内置软件及微型计算机端软件)文字应采用规范简化汉字(标

示性文字和符号除外)。可以同时提供与汉语相对照的其他语种的软件界面,当提供多种语

言界面时,出厂设置应默认为汉字,产品中采用的汉字字型应符合有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的要求。

3.4检测系统计量溯源要求

公路桥隧混凝土表面损伤远程检测系统应定期送往专业计量机构进行检定/校准(以下

简称检/校),检/校结果确认无误后,方可用于检测。

3.4.1检/校参数要求

1裂缝测宽示值误差

室内10m处,裂缝测宽示值最大允许误差不超过±0.1mm;

室内20m处,裂缝测宽示值最大允许误差不超过±0.1mm;

10

室内30m处,裂缝测宽示值最大允许误差不超过±0.1mm;

室外50m处,裂缝测宽示值最大允许误差不超过±0.1mm;

室外100m处,裂缝测宽示值最大允许误差不超过±0.2mm。

2裂缝测宽示值误差

室内10m处,测距示值最大允许误差不超过±1mm;

室内20m处,测距示值最大允许误差不超过±1.5mm;

室内30m处,测距示值最大允许误差不超过±1.8mm;

室外50m处,测距示值最大允许误差不超过±2mm;

室外100m处,测距示值最大允许误差不超过±2.5mm。

3裂缝测宽示值误差

室内10m处,角度测量最大允许误差不超过±2";

室内30m处,角度测量最大允许误差不超过±2.5";

室外100m处,角度测量最大允许误差不超过±3"。

3.4.2检/校环境要求

1)环境温度:(10~30)℃。

2)环境湿度:不大于85%RH。

3)电源电压:220(1±10%)V,频率50×(1±20%)Hz。

4)室内检定应在清洁、无腐蚀气体和电路干扰的环境下进行,室外检定应在气象条件

相对稳定,不应受到强电磁场、电场、障碍物、反光物以及振动等干扰的环境下进行。

3.4.3检/校器具要求

1)经过计量的标准铟钢尺条码。

2)光电测距仪

测距最大允许误差±(3mm+2×10−6D)(其中D为所测距离);分度值不大于1mm。

3)测角仪

11

测量范围±45°,푈=0.06%,푘=2。

3.4.4检/校方法要求

1裂缝测宽示值误差

1)确定标准铟钢尺条码宽度值。在一缩微的因瓦条码尺带上选取4条码宽为1mm的

条码作为标准裂缝目标,记录条码宽度作为标准裂缝宽度值。

2)将含有标准裂缝目标的缩微铟钢条码尺带固定于墙面,并垂直于地面。

3)室内10米、20米、30米,室外50米、100米检测。在每一测量点上设置好仪器参

数,照准目标采集图像。

4)数据处理。利用裂缝测量处理软件对图像中的标准裂缝进行缝宽标定。标定时对每

一标准裂缝进行10次标定,并将每一标定值减去标准裂缝宽度值,得到测宽示值误差,将

该误差与相应测量范围内的测宽限差进行比较,计算如下:

示值误差=f2-f1

f2—被检仪器测量宽度值;

f1—标准条码宽度值。

测宽结果应满足3.4.1的要求。

2测距示值误差

1)架设标准铟钢尺及光电测距仪,读取光电测距仪读数,连续测量三次取平均值得到

L1;

2)标记光电测距仪位置,挪动光电测距仪同时架设桥隧结构表面损伤远程检测系统并

测量,读取桥隧结构表面损伤远程检测系统读数,连续读取三次取平均值L2;

3)计算示值误差=L2-L1。

测距示值误差结果满足3.4.1的要求。

3角度测量误差

用测角仪测量角度满足3.4.1的要求。

3.4.5检/校周期

12

公路桥隧混凝土表面损伤远程检测系统建议检/校周期不超过1年,当使用频率较高,

使用环境较恶劣时,建议缩短检/校周期,检测机构根据实际情况掌握。

3.5检测系统保养要求

公路桥隧混凝土表面损伤远程检测系统应在使用前后进行日常保养和定期保养。

3.5.1日常保养

1每次使用前应对设备易磨损部件进行调试,对滑动和转动部位进行润滑、对易松动部

位进行检查和紧固;

2根据灰尘附着情况及附着程度采用相应的除尘方法。在干燥空气中,若灰尘较少或灰

尘尚未受潮凝结成斑块,应用干布擦;

3避免在高温和低温下存放,亦应避免高温骤变;

4仪器存放处应防震、防潮、不应放置在有腐蚀场所内;

5仪器不应带电池存放;

6由于光学镜采用镀膜技术制造,表面灰尘宜使用吹气球进行清洁,不宜用其他物品擦

拭,相机内光学件不应有任何擦拭。

3.5.2定期保养

1当公路桥隧混凝土表面损伤远程检测系统出现下列情况时应送专业机构定期保养:

1)当对检测值有怀疑时;

2)当一年使用频率超过10次时;

3)当确认镜头上无灰尘污点,采集的图像仍有黑色模糊斑点时。

1定期保养步骤

1)对镜头和相机镜片进行清理,应使用专业的镜头笔、镜头纸或橡皮吹进行清理,对

于普通灰尘可使用橡皮吹或使用镜头纸擦拭,对于油渍指纹等,可使用镜头笔或镜头纸擦拭,

对于顽固油渍宜使用镜片清洗液配合镜头纸清洗;

2)对镜头和相机镜片外观进行清理,表面灰尘应使用纤维布擦拭,按键或转接环缝隙

中的灰尘,应使用橡皮吹或者魔力去尘胶清理;

13

3)清理相机的液晶显示屏及镜头盖,可使用软布配合清洗液进行清理;

4)云台保养,清理灰尘,应转动螺旋制动和螺旋微调,测试是否有问题;

5)测距仪保养,检查外观及时清除表面的灰尘脏污、油脂等,使用软布清洁目镜、物

镜和激光发射窗。检查确保电池仓内无电池;

6)电池保养,电池充电,电池应最少半年完全充电一次,并将电池单独存放。

4检测方法

4.1检测现场准备

4.1.1公路桥隧混凝土表面损伤远程检测系统的现场检测条件要求

1风力应小于3级;

2光照强度应大于1万勒克斯且避免图像过曝;

3拍摄距离应小于100米;

4拍摄倾角应不大于45度,宜不大于30度;

5拍摄时应尽量避免雾霾天气,空气质量等级应为优或良。

4.1.2公路桥隧混凝土表面损伤远程检测系统的现场检测步骤

1准备用于摄像的数码相机和镜头,以及标定文件。应使用数码相机的最大像素进行拍

摄,画质设定为最高画质,即TIFF格式,为防止画质变差请将图像压缩设定为最低设定,

摄影模式宜使用光圈固定(F值11以上)的条件来摄影,关闭自动对焦功能。远距离时拍

摄时应使用望远镜头,近距离拍摄时应使用广角镜头。

2将数码相机搭载于三脚架上,应从对象物的正面作进行摄影。摄影位置应处于左右水

平角在60度以内,上下仰角在90度以内,在与摄像对象面的高度相同的位置进行摄影。

3调节相机曝光时间、ISO和镜头光圈、焦距等成像参数,直至获得明亮清晰的拍摄物

图像,拍摄时应保证图像上下左右的重叠部分超过图像的1/4,改变相机角度和焦距来进行

摄像,以得到多帧可拼接的图像。

4.2单裂缝(受力裂缝)的测量方法

14

4.2.1单裂缝走向的测量方法

单裂缝走向的测量方法:取起始位置的连线,记录起始点位置及其连线与桥梁轴线的夹

角,应按水平裂缝(夹角15度以内),竖直裂缝(75-90度),斜向裂缝(15-75度)之间进

行定性分类。

4.2.2单裂缝长度的测量方法

单裂缝长度的测量方法:裂缝长度应采用像素填充法、分段测量法计算得到裂缝骨架线

长度,如需和人工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可采用起始点坐标计算两点间直线距离作为裂缝长度,

精确到1mm。

4.2.3单裂缝最大宽度的测量方法

1裂缝宽度测量应采用像素法计算基于中轴线垂线的裂缝宽度、基于边缘线最小距离的

裂缝宽度、局部平均裂缝宽度、基于灰度值的裂缝宽度中的一种,作为裂缝宽度测量值。

2裂缝宽度测量宜沿裂缝走向至少测量3个裂缝宽度测位,其中一个测位布置在最大裂

缝宽度处,并记录裂缝宽度沿裂缝走向的分布规律。同一条裂缝上测得的最大测试值作为该

裂缝宽度代表值,精确到0.01mm。

4.3网状裂缝的测量方法

网状裂缝的测量方法:网状裂缝应采用像素法计算其外接矩形的面积,精确到1mm2,

并记录外接矩形中心点坐标。

4.4其他表观损伤的测量方法

1混凝土其他外观质量缺陷宜采用卷积神经网络算法自动识别病害类型,如蜂窝、麻面,

剥落、掉角,孔洞、露筋等病害。

2蜂窝、麻面,剥落、掉角病害应采用像素法计算其外接矩形的面积,精确到1cm2,

并记录外接矩形中心点坐标。

3孔洞病害应采用像素法计算其外接矩形的面积,精确到1cm2,并记录外接矩形中心

点坐标,孔洞深度,精确到1mm。

4露筋病害应采用像素法计算其外接矩形的面积,精确到1cm2,并记录外接矩形中心

点坐标,露筋根数,露筋长度,精确到1mm。

15

4.5裂缝开展趋势监测的方法

每间隔1个月,宜在相同的天气情况下再次进行测量并记录数据,和前次测量数据进行

比对,统计裂缝的数量、长度、宽度或面积等参数的变化情况,并计算裂缝的开裂方向,建

立数据库,为裂缝开展趋势的预测提供参考。

5结果及报告

5.1检测报告形式要求

报告应至少包含但不限于委托单位、项目名称、时间地点、检测人员、环境条件、检测

目的、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及依据、仪器设备及型号、检测前状态、检测结果等,主要内容

见附录A。

5.2报告技术内容要求

5.2.1应采用图像拼接技术将所拍摄照片合成构件展开图,将裂缝按实际位置平铺于展

开图中,裂缝展开图中应标记构件长宽距离标尺,裂缝编号、裂缝长度、裂缝宽度信息,如

图5.2.1所示。

图5.2.1裂缝展开图

5.2.2裂缝记录表(见表5.2.2),宜包含构件类型、构件编号、裂缝编号、裂缝起点坐标、

16

裂缝终点坐标、裂缝长度、裂缝宽度、裂缝走向、裂缝性质,检测、复核人员签字,环境条

件及检测日期等。

表5.2.2XX构件裂缝记录表

构件裂缝起点坐标(m)终点坐标(m)长度宽度(mm)裂缝

走向

编号编号(m)性质

X1Y1X2Y2位置1W1位置2W2位置3W3

检测:复核:环境条件:日期:

5.2.3裂缝统计表(见表5.2.3)宜对不同性质裂缝,按裂缝宽度(<0.15mm、0.15mm~

0.25mm、>0.25mm),走向或用户要求分别进行裂缝数量、长度和最大缝宽的统计。

表5.2.3XX裂缝统表

按裂缝宽度划分(mm)按裂缝走向划分

裂缝最大

构件<0.150.15~0.25>0.25水平竖向斜向

总数缝宽

编号

(条)(mm)

数量长度数量长度数量长度数量长度数量长度数量长度

(条)(m)(条)(m)(条)(m)(条)(m)(条)(m)(条)(m)

合计

百分比

检测:复核:环境条件:日期:

5.2.4裂缝开展趋势监测图应采用不同颜色标记新增裂缝,原有裂缝延伸长度,标记同

17

位置不同时间裂缝宽度测量结果,以反映裂缝的发展变化趋势。

5.2.5应根据裂缝检测结果区分受力裂缝和非受力裂缝,分析裂缝的活动性和裂缝产生

原因。

5.2.6其他病害记录表(见表5.2.6),宜包含构件类型、构件编号、病害类型、病害中心

坐标、面积、深度、露筋数量,检测、复核人员签字,环境条件及检测日期等,应根据病害

类型描述参数进行填写。

表5.2.6XX构件其他病害记录表

中心坐标面积深度露筋数量

构件编号病害类型序号备注

X(m)Y(m)(㎡)(mm)(根)

检测:复核:环境条件:日期:

18

附录A检测报告

编号:××××××

检测报告

项目名称:

委托单位:

检测性质:

检测项目:

报告日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