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93.080
CCSR18
DB45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DB45/TXXXXX—XXXX
公路路基监控量测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monitoringmeasurementofhighwaysubgrades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征求意见稿)
(本稿完成日期:2020年10月11日)
2020-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5/TXXXXX—XXXX
公路路基监控量测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公路路基监测的术语、定义和符号、基本规定、监测方案、监测项目及技术要求、监
测成果编制及信息反馈。
本文件适用于广西境内二级及以上公路路基的监测工作,其他道路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2897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GB50026工程测量规范
GB50689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
JGJ8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JTGD30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T3334公路滑坡防治设计规范
JTG/TD31-02-2013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
DB45/T1972公路软土地基处治工程技术规范
3术语、定义和符号
下列术语、定义和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3.1术语和定义
3.1.1
监测monitoring
采用仪器测量、现场巡查等监控等手段和方法,长期、连续地采集和收集反映工程施工、运营的安
全状态,变化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并进行分析、反馈的活动。
3.1.2
路堤Embankment
高于原地面的填方路基。
3.1.3
路堑cutting
低于原地面的挖方路基。
1
DB45/TXXXXX—XXXX
3.1.4
软土路基Softsoilsubgrade
以高含水量、大孔隙比、高压缩性及低强度的细粒土层为地基填筑的公路路基。
3.1.5
滑坡landslide
斜坡上的部分岩土体受自然或人为因素影响,沿着斜坡内部一定的软弱面(带)整体以水平方向位
移为主的地质现象。
3.1.6
崩塌rockfall
陡坡上的岩体(块)在重力作用下发生的坍塌、倾倒、坠落等破坏。
3.1.7
支护结构supportstructure
为保证边坡或填方施工,运营的安全,采取的支挡、加固与防护措施,使边坡和填方稳定,主要包
含:锚杆(索)、抗滑桩、挡墙。
3.1.8
自动化智能监测automaticintelligentmonitoring
在传统的监测手段上,增加自动数据采集与通讯系统,通过远程网络平台控制现场传感器,实现监
测数据自动采集,自动预警分析。
3.1.9
工程监测等级monitoringlevel
根据路基工程自身风险等级和危害性对监测对象进行的等级划分。
3.1.10
变形监测deformationmonitoring
对监测对象的竖向、水平、倾斜等变化进行的量测工作。
3.1.11
力学监测mechanicalmonitoring
对监测对象所承受拉力、压力等所进行的量测工作。
3.1.12
影响因素监测monitoringofinfluencingfactors
对影响监测对象稳定性的重要外部环境因素,如地下水、降雨量等进行的量测工作。
3.1.13
基准点mappingdatum
2
DB45/TXXXXX—XXXX
为便于变形观测作业而布设的稳定的、长期保存的测量点,在变形测量中,作为测量工作基点及变
形监测点起算依据的稳定可靠的控制点。
3.1.14
监测点monitoringpoints
直接或间接设置在监测对象上,并能反应监测对象力学或变形特征的观测点。
3.1.15
监测周期monitoringcycle
监测工作从开始到结束的时间长度。
3.1.16
监测频率monitoringfrequency
在某个时间段内实施的监测次数。
3.1.17
预警值warningvalue
为保证路基工程及其周边环境的安全,对监测对象可能出现异常、危险所设定的警戒值(或临界值)。
3.2符号
H——路堑边坡高度、路堤最大填高或放坡高度。
V——滑坡、崩塌的体积。
F·S——设备的量程。
4基本规定
4.1.1路基监测应按照施工期监测和运营期监测的内容和要求开展监测工作。
4.1.2对无法绕避的大型滑坡等不良地质,宜在勘察设计阶段开始监测工作,并充分考虑全过程的连
续性。
4.1.3滑坡和崩塌监测应制定专门的监测方案,对临界信息进行辨识和预警,根据监测结果和预警进
行处理。
4.1.4现场监测可采用仪器量测、现场巡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安全风险较大、变形速度较快的工程,
宜采用远程自动化监测为主,辅以人工监测。
4.1.5监测单位应及时分析、处理监测数据,并将监测结果和评价及时向甲方及相关单位反馈,当监
测数据达到监测预警值时必须立即通报建设方及相关单位。
4.1.6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可根据场地地貌条件、不良地质作用、特殊岩土体、地下水活动等按照表1
划分。
表1地质复杂程度划分
地质条件复杂程度等级划分标准
地形地貌复杂;不良地质作用强烈发育,特殊性岩土体分布广泛,地质环境已经或可能受到强烈
复杂
破坏,未做工程处理或处理效果难以验证;地下水对工程影响较大
3
DB45/TXXXXX—XXXX
表1地质复杂程度划分(续)
地形地貌较复杂;不良地质作用一般发育,特殊性岩土分布较广泛,地质环境已经或可能受到一
较复杂
般破坏,未作彻底工程处理;路基岩土性质一般;地下水对工程有一定的影响
地形地貌简单;不良地质与特殊性岩土不发育或已作彻底处理;路基岩土性质较好;无地下水或
一般
地下水影响小
注:符合条件之一即为对应的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从复杂开始,向较复杂、一般推定,以最优先满足的为准。
4.1.7路基工程监测等级可根据岩土体失稳、支护结构破坏的可能性,通过综合分析路基工程(或灾
害)的规模与地质条件复杂程度等,按照表2划分。
表2路基工程监测等级
监测对象类型规模地质复杂程度监测等级
复杂、较复杂一级
H≥20m
一般二级
复杂一级
路堤10m≤H<20m
较复杂、一般二级
复杂二级
H<10m
较复杂、一般三级
复杂、较复杂一级
H≥16m
一般二级
复杂一级
软土路基8m≤H<16m
较复杂、一般二级
复杂二级
H<8m
较复杂、一般三级
复杂、较复杂一级
H≥30m
一般二级
复杂一级
土质边坡20m≤H<30m
较复杂、一般二级
复杂二级
H<20m
路堑较复杂,一般三级
H≥50m复杂、较复杂、一般一级
复杂一级
30m≤H<50m
岩质边坡较复杂、一般二级
复杂二级
H<30m
较复杂、一般三级
V≥30×104m3复杂、较复杂、一般一级
滑坡复杂一级
4×104m3≤V<30×104m3
较复杂、一般二级
4
DB45/TXXXXX—XXXX
表2路基工程监测等级(续)
复杂一级
V<4×104m3较复杂二级
一般三级
V≥500m3复杂、较复杂、一般一级
崩塌复杂一级
V<500m3
较复杂、一般二级
注1:滑坡规模划分参考JTG/T3334相关条款。
注2:支挡结构监测等级与其支护的对象保持一致。
注3:H表示路堑边坡高度、路堤最大填高或放坡高度。
注4:V表示潜在滑坡体或崩塌体的体积。
注5:当路基影响范围内存在桥梁、地下埋藏物(燃气管道、输油管线)、高压电塔、历史文物等敏感地物时,应
将监测等级提高一级。
4.1.8对监测等级为一级的路基段,宜进行长期监测;对监测等级为二级的路基段,监测周期宜包括
施工期及运营期第一年;对监测等级为三级的路基段,可仅作常规巡查。
4.1.9监测、巡查过程中若出现发情况恶化,应考虑升级监测等级,并相应调整监测方案。
5监测方案
5.1一般规定
5.1.1监测工作宜遵循下列工作流程:
a)收集、分析相关资料,现场调查;
b)编制监测方案;
c)基准点、工作基点、监测点布设与验收;
d)设备、仪器和元器件的测试与标定,测定监测点的初始值;
e)实施现场监测;
f)监测数据的处理、分析和信息反馈;
g)出现预警时,及时提交预警信息;
h)提交阶段性监测结果和报告;
i)监测工作结束后,提交监测工作总结报告及相应的成果资料。
5.1.2公路路基监测方案在编制前的主要工作宜包括:
a)了解业主方和相关单位的具体要求;
b)收集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公路路基设计资料、周围环境调查报告,水文气象资料等相关资料,
并进行现场踏勘;
c)按监测需要收集监测对象的现状以及相邻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情况。
5.1.3公路路基监测方案应根据工程的特点,分析研究工程风险及关键部位与关键工序,了解施工、
运营过程相关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编制,监测方案宜包括下列内容:
a)工程概况;
b)建设场地地质条件、周边环境及工程风险特点;
c)监测目的和依据;
d)工程监测等级与精度要求;
5
DB45/TXXXXX—XXXX
e)监测内容与监测项目;
f)基准点、监测点的布设与保护,监测点布置图;
g)监测方法及精度;
h)监测周期及监测频率;
i)监测预警值、预警等级、预警标准及异常情况下的监测措施;
j)监测信息反馈程序;
k)监测设备、人员的配备;
l)质量控制、安全保障措施。
5.1.4监测点的布设位置与数量应根据工程监测对象、监测的等级、施工工艺以及监测方法综合确定。
5.1.5监测点的布置应能反映监测对象的实际状态与变化趋势,监测点应布置在变形的关键特征点上
与最不利位置上。
5.1.6监测点布设应不妨碍监测对象的正常工作,并减少对施工作业的不利影响。
5.1.7施工期监测阶段布置的监测网点宜能供运营期长期监测利用。
5.1.8路基监测所有监测对象均应进行现场巡查。
5.1.9公路路基监测应确定监测预警项目及预警值,当监测数据达到预警值时,应首先核实数据的正
确性,必要时进行复测。核实无误后及时通告业主单位及相关部门。
5.1.10监测预警控制指标及预警值确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a)能满足路基设计和周边环境的安全控制要求;
b)根据路基的支护方案、设计计算成果等确定。
5.1.11鼓励采用可靠的新技术、新设备与新工艺。
5.2路堤
5.2.1路堤监测应达到以下效果:
a)施工期提供路基沉降量与沉降速率,以指导施工控制填土速度,确保填土质量;
b)运营期确定路堤的变形范围、沉降量、变形模式、变形速率及稳定状态,验证路基处治效果,
保障路基运营安全。
5.2.2路堤监测项目可根据工程监测等级按表3确定。
表3路堤监测项目表
监测项目
工程监
孔隙水压力/地
测等级地表水平位移地表垂直位移深层垂直位移深层水平位移裂缝
下水位
一级++(+)+(+)+
二级++(+)(+)+
三级(+)+
注:“+”——必做项目;“(+)”——选做项目。
5.2.3路堤监测点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a)根据工程监测等级布设垂直于道路走向的监测断面,断面间距宜为50m~100m,在填方最高
处、填方与路面交界处应布设监测断面;宜将监测点布置在预测变形较大的位置,同时兼顾桥
头、隧道进出口、涵洞、通道、不同地基处理方法等过渡区域的监测;
6
DB45/TXXXXX—XXXX
b)地表垂直位移:填方路基监测以垂直位移为主,路基中线、路肩、路堤坡面、坡脚均应设置监
测点,每个监测断面上单侧路基监测点不少于4个;
c)深层垂直位移:一般采用钻孔埋设感应器,也可分层埋设沉降板,监测点一般设置在路肩或路
中线,沿垂向点距取2m~5m。
d)地表水平位移:监测点设置在路基坡脚部位,在坡脚处按照先密后疏的原则,路基单侧监测点
不宜少于2个;
e)深层水平位移: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点应布置在路肩,路堤坡面、路堤坡脚附近,每个断面监测
孔不宜少于3个;
f)孔隙水压力/地下水位:水文地质条件特征显著的断面宜布设孔隙水压力/地下水位监测,每个
断面宜布置1~2个孔隙水监测点;
g)裂缝:当路堤出现裂缝时,应对其进行监测。
5.2.4典型填方路基监测点布设图见附录B。
5.2.5路堤监测精度应按照监测阶段与监测对象的不同进行设定,监测精度应符合表4规定。
表4路堤监测精度
监测项目精度要求
地表水平位移、地表垂直位移、深层垂填筑期不宜低于四等变形测量精度,预压期不宜低于三等变形测量精度,运
直位移营期不宜低于二等变形测量精度
深层水平位移不宜低于0.04mm/每500mm
孔隙水压力/地下水位不宜低于0.5%F·S
裂缝不宜低于2mm
注:测量精度等级划分依据GB50026相关条款。
5.2.6路堤施工期监测周期与监测频率宜符合下列规定:
a)监测周期为整个施工期,直至工程交工验收;
b)填筑施工过程中,每填筑一层应监测1次,如果两次填筑时间间隔较长,可间隔3d监测1次;
c)当填筑至上路床顶后,预压期内,宜根据路堤沉降速率变化3d~15d监测1次;
d)雨季及监测数据产生异常时,应提高监测频率,不低于1d1次。
5.2.7路堤运营期监测周期与监测频率宜符合下列规定:
a)监测周期应起于工程交工验收,与施工监测阶段衔接,一级监测项目止于公路运营后不少于2
年,二级、三级监测项目止于公路运营后不少于1年;
b)填筑施工完成后3个月内,根据路堤沉降速率变化4d~7d监测1次;3个月至8个月,10d~
15d的监测1次;8个月后每个月宜监测1次;
c)雨季及监测数据产生异常时,应提高监测频率。
5.2.8路堤监测预警值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设计文件及当地工程经验确定,缺乏相关数据时,可按
下列规定确定:
a)施工期:
1)在路堤填筑期间,采用单日位移速率作为填筑期监测预警项目,路堤中心(或路肩)24h
垂直位移大于10mm/d,坡脚水平位移大于5mm/d;
2)路面铺筑时间应在沉降稳定后进行,采用双标准控制:即推算的工后沉降量应小于设计容
许值,同时连续2个月观测的月垂直位移量均不得超过5mm,方可开始路面铺筑。
7
DB45/TXXXXX—XXXX
b)运营期:采用位移速率与累计位移作为运营期监测预警项目,5日平均位移速率预警值2mm/d,
累计位移预警值20mm。
5.3软土路基
5.3.1软土路基监测应达到评估路基稳定性、预测路基工后沉降的目的。
5.3.2软土路基应根据工程监测等级等按表5确定监测项目,选做项目根据软土处治方案合理选择。
表5软土路基监测项目表
监测项目
工程监
测等级地表水平位移地表垂直位移深层垂直位移深层水平位移孔隙水压力/地下水位裂缝
一级++++(+)+
二级++(+)(+)(+)+
三级(+)+
注:“+”——必做项目;“(+)”——选做项目。
5.3.3软土路基监测点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a)监测断面应垂直于路线走向,监测等级为一级的路段每20m~50m一个断面,监测等级为二级
的路段每50m~100m一个断面,宜将监测点布置在预测变形比较大的位置,同时应兼顾桥头、
涵洞与通道等过渡段的监测;
b)地表垂直位移:填方路基监测以垂直位移为主,路基中线、路肩、路堤坡面、坡脚均应设置监
测点,每个监测断面上单侧路基监测点不少于4个;
c)深层垂直位移:评价地基沉降时一般采用沉降管,埋设在软土层与填土层分界面;需对填土层
进行分层沉降监测时,可采用沉降管、沉降板或钻孔埋设感应器,监测点视实际需要确定。
d)地表水平位移:监测点设置在路基坡脚部位,在坡脚处按照先密后疏的原则,路基单侧监测点
不宜少于2个;
e)深层水平位移: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点应布置在路肩,路堤坡面、路堤坡脚附近,每个断面监测
孔不宜少于4个,孔深应进入软土以下岩土层不少于2m;采用自动化监测时,测点垂向间距
不宜大于2m;
f)孔隙水压力/地下水位:用于评估路基稳定性时,测点宜布置在最危险滑动面附近的软土层中,
竖向间距不宜大于2m;用于预测工后沉降时,测点应布置在地基压缩层内的软土中,竖向间
距不宜大于3m;
g)裂缝:当路堤出现裂缝时,应对其进行监测。
5.3.4典型软土路基监测点布设图见附录B。
5.3.5软土路基监测精度应符合表4要求。
5.3.6软土路基施工期监测周期与监测频率宜符合下列规定:
a)监测周期为整个施工期,直至工程交工验收;
b)填筑施工过程中,每填筑一层应监测1次,如果两次填筑时间间隔较长,3d~5d监测1次;
c)采用堆载预压法处理的软土路基,路堤填筑完成后第一个月宜每3d监测一次,第二、三个月
宜每7d监测一次,从第四个月起宜15d监测一次
d)雨季与监测数据产生异常时,应提高监测频率,每天至少监测1次。
5.3.7软土路基运营期监测周期与监测频率宜符合下列规定:
8
DB45/TXXXXX—XXXX
a)监测周期应起于工程交工验收,与施工监测阶段衔接,一级监测项目止与公路运营后不少于2
年,二级、三级监测项目止于公路运营后不少于1年;
b)填筑施工完成后3个月内,根据路堤沉降速率变化4d~7d监测1次;3个月至8个月,10d~
15d的监测1次;8个月后每个月宜监测1次;
c)雨季与监测数据产生异常时,应提高监测频率。
5.3.8软土路基监测预警值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设计参数及当地工程经验等确定,由设计单位提供,
当无具体要求时,可按照DB45/T1972或5.2.8设置监测预警值。
5.4路堑
5.4.1路堑监测应能达到确定边坡的变形范围、滑动面深度、变形速率及稳定状态,验证边坡处治效
果,确保边坡施工与运营安全的目的。
5.4.2路堑应根据工程监测等级按表6确定监测项目。
表6路堑监测项目表
边坡工程监监测项目
类型测等级地表水平位移地表垂直位移裂缝深层水平位移地下水位雨量
一级+(+)++(+)+
土质
二级+(+)+(+)(+)
边坡
三级+
一级+(+)+(+)(+)(+)
岩质
二级+(+)+
边坡
三级+
注:“+”——必做项目;“(+)”——选做项目
5.4.3路堑监测点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a)监测等级为一级的土质边坡或类土质边坡应设置地表位移与深层位移相结合的综合监测网;监
测等级为二级的土质边坡或类土质边坡应设置地表位移为主,深层位移为辅的监测网;岩质边
坡应设置地表位移与应力监测为主的综合监测网;
b)监测断面方向与边坡最不利方向一致,监测断面间距宜取30m~60m,对于监测等级一级的路
堑,监测断面不宜少于3个,监测等级为二级的路堑,监测断面不宜少于2个;
c)地表位移:地表位移包含地表水平位移监测与地表垂直位移监测,边坡监测地表水平和地表垂
直位移监测点宜为共用点;监测断面上地表位移监测点间距宜取20m~40m,监测等级一级时
每条监测断面上监测点不少于3个;
d)裂缝:当路堤出现裂缝时,应对其进行监测;
e)深层水平位移: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点宜布置在边坡前缘、边坡坡面、边坡顶部,如有必要还需
在坡口线外布设1个深部位移监测点。监测断面上监测点间距宜取20m~40m,监测主断面上
深层位移监测点不少于3个;
f)地下水位:地下水活动对工程影响较大的路堑边坡宜布设地下水位监测点,地下水位监测点可
布设在深部位移监测孔内;
g)雨量:雨量监测点宜安装在坡体或边坡附近无遮挡区域,10km范围的雨量监测点可共用。
5.4.4典型路堑监测点布设图见附录B。
5.4.5路堑监测精度应按照监测阶段与监测项目的不同进行设定,监测精度应符合表7规定。
9
DB45/TXXXXX—XXXX
表7路堑监测精度
监测项目精度要求
地表水平位移施工期不宜低于三等变形测量精度,运营期不宜低于二等变形测量精度
深层水平位移不宜低于0.04mm/每500mm
地表垂直位移不宜低于5mm
地下水位不宜低于0.5%F·S
裂缝不宜低于2mm
注:测量精度等级划分依据GB50026相关条款。
5.4.6路堑监测周期与频率宜符合下列规定:
a)监测周期为整个施工期,直至工程交工验收;
b)施工过程中根据边坡变形速率1d~5d监测1次,关键施工节点前后应进行监测;
c)雨季施工应提高监测频率,强降雨后5天内宜每天1次;
d)当监测数据产生异常时,应提高监测频率。
5.4.7路堑运营期监测周期与监测频率宜符合下列规定:
a)监测周期应起于工程交工验收,与施工监测阶段衔接,一级监测项目止与公路运营后不少于2
年,二级、三级监测项目止于公路运营后不少于1年;
b)施工完成后6个月内,每周宜监测1次;6个月~12个月,每15d宜监测1次;12个月后,
每个月宜监测1次;
c)雨季与监测数据产生异常时,应提高监测频率。
5.4.8路堑监测预警值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设计参数、边坡类型、发展趋势及当地工程经验等确定,
根据设计文件确定,当无具体要求时,可按下列规定确定:
a)施工期采用位移速率作为路堑监测预警项目,土质边坡位移速率预警值取7mm/d,岩质边坡位
移速率预警值取2mm/d;
b)运营期采用位移速率作为路堑监测预警项目,土质边坡位移速率预警值取5mm/d,岩质边坡位
移速率预警值取2mm/d。
5.5滑坡
5.5.1滑坡监测应达到确定滑坡范围、滑动面深度、滑坡变形速率及稳定状态,验证滑坡防治工程效
果,确保滑坡区域工程施工与运营安全的目的。
5.5.2滑坡监测项目应根据工程监测等级按表8确定监测项目,滑坡监测还应符合JTG/T3334的规定。
表8滑坡监测项目表
监测项目
工程监测等级
地表水平位移地表垂直位移裂缝深层水平位移地下水位雨量
一级++++++
二级++++(+)+
三级++(+)
注:“+”——必做项目;“(+)”——选做项目
5.5.3滑坡监测点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0
DB45/TXXXXX—XXXX
a)监测等级为一级的滑坡应建立地表位移与深层位移监测相结合的综合监测网;监测等级为二级
的滑坡应建立以地表位移为主、深层位移为辅的监测网;监测等级为三级的滑坡可仅设置地表
位移监测网;
b)对已明确主滑方向和滑动范围的边坡,监测断面宜沿主滑方向及其垂向布置成十字形或方格
形;对主滑方向和滑动范围不明确的滑坡,监测网宜布置成放射型;规模大、性质复杂的滑坡
按变形分区进行稳定性评价与治理工程设计时,根据分区布设监测断面,每个分区监测断面不
少于1个;
c)在监测断面上,滑坡前缘、主滑段、滑坡后缘、滑坡外稳定地段、支挡结构物、路基或桥隧构
造物等附近均应布设监测点;
d)地表位移监测:滑坡地表位移包含地表水平位移监测与地表垂直位移监测,滑坡监测地表水平
位移和垂直位移监测点宜为共用点,每个监测断面地表位移监测点不宜少于3个;
e)裂缝监测:应对滑坡既有裂缝进行监测,当滑坡出现新增裂缝时,应及时增加裂缝监测点。
f)深层水平位移监测: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点应布设在滑坡前缘、主滑段、滑坡后缘,滑坡外稳定
地段,每个分区的监测主断面上深层位移监测点不少于3个;
g)地下水位监测:地下水位监测点可布设在深部位移监测孔内,监测等级为一级的滑坡地下水位
监测点不宜少3个。
h)降雨量监测:雨量计宜安装在滑坡体或滑坡附近无遮挡区域。
5.5.4典型滑坡监测点布设图见附录B。
5.5.5滑坡监测精度按照监测阶段、监测项目的不同进行设定,监测精度应符合表9规定。
表9滑坡监测精度
监测项目精度要求
地表水平位移施工期不宜低于三等测量精度,运营期不宜低于二等测量精度
深层水平位移不宜低于0.04mm/每500mm
地表垂直位移不宜低于5mm
孔隙水压力/地下水位不宜低于0.5%F·S
裂缝不宜低于2mm
注:测量精度等级划分依据GB50026相关条款。
5.5.6滑坡施工期监测周期与频率宜符合下列规定:
a)监测周期为整个施工期,直至工程交工验收;
b)滑坡变形活跃时,观测频率宜每天观测2次,滑坡未发生明显变形时每周观测宜为2次;
c)开挖、加载期间及强降雨后5天内,宜每天观测2次;
d)关键施工节点前后应加密监测;
e)雨季与监测数据产生异常时,应根据情况提高监测频率。
5.5.7滑坡运营期监测周期与频率宜符合下列规定:
a)监测周期应起于工程交工验收,与施工监测阶段衔接,监测等级为一级的监测项目宜进行长期
监测,监测等级为二级监测止于交工验收后不少于2年;
b)施工完成后6个月内,7d宜监测1次;6个月至12个月,每15d宜监测1次;12个月后,
30d宜监测1次,雨季应酌情加密;
c)雨季与监测数据产生异常时,应根据情况提高监测频率。
5.5.8滑坡监测预警值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设计参数、发展趋势及当地工程经验等确定,根据设计
文件确定,当无具体要求时,可按如下规定确定:
11
DB45/TXXXXX—XXXX
a)采用位移速率作为滑坡监测预警项目;
b)滑坡深部位移与地表位移速率预警值取5mm/d;
c)滑坡前缘剪出裂缝位移速率预警值取10mm/d。
5.6崩塌
5.6.1崩塌监测应达到实时监测危岩体的发展情况,确保公路施工与运营安全的目的。
5.6.2崩塌监测宜采用自动化智能监测手段。
5.6.3崩塌监测项目应根据工程监测等级按表10确定监测项目。
表10崩塌监测项目表
监测项目
工程监测等级
地表水平位移地表垂直位移倾斜裂缝
一级++++
二级(+)(+)++
注:“+”——必做项目;“(+)”——选做项目。
5.6.4崩塌监测网点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a)地表位移:地表位移包含地表水平位移监测与地表垂直位移监测,崩塌监测地表水平位移和垂
直位移监测点宜为共用点;
b)裂缝:主要裂缝上均应布裂缝监测点,同一条裂缝上,裂缝监测点间距不宜大于10m;
c)倾斜:采用倾角仪进行倾斜监测时,监测点应沿危岩体同一竖线分别布设顶部监测点和底部监
测点,条件允许时,宜在危岩中部布设监测点;
d)有条件的重点监测区域可设置快速预警装置。
5.6.5典型崩塌监测点布设图见附录B。
5.6.6崩塌监测精度宜按照崩塌监测等级的不同进行设定,监测精度应符合表11规定。
表11崩塌监测精度
监测项目精度要求
监测等级为一级的崩塌监测精度等级不宜低于一等变形监测精度,监测等级
地表水平位移、地表垂直位移、倾斜为二级、三级的崩塌监测精度等级不宜低于二等变形监测精度。采用倾角仪
进行倾斜监测时,倾角仪精度不宜低于0.01°。
裂缝不宜低于0.5mm
注:测量精度等级划分依据GB50026相关条款。
5.6.7崩塌监测周期与监测频率宜符合下列规定:
a)崩塌监测周期宜贯穿于整个项目的生命周期;
b)施工期监测频率不宜低于5分钟/次,运营期监测频率不低于10分钟/次,宜根据崩塌危险性
以及变形大小与变形速率,调整监测频率。
5.6.8崩塌监测预警值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设计参数、发展趋势及当地工程经验等确定,根据设计
文件确定,当无具体要求时,可按下列规定确定:
a)采用位移速率与累计位移作为崩塌监测预警项目;
b)崩塌位移速率预警值取1mm/d;
12
DB45/TXXXXX—XXXX
c)崩塌累计位移预警值取5mm。
5.7其他特殊路基
5.7.1其他特殊岩土路基主要包含:岩溶路堤、膨胀土路基。
5.7.2岩溶路堤监测除了应满足5.2路堤监测要求,此外还应满足下列要求:
a)位于路基下方,溶洞顶板厚度在安全厚度以上未做处理的溶洞,应在溶洞影响范围内顶板布设
垂直位移监测点,监测点成网状布置,间距不宜大于4m;
b)位于路基下方采取回填、注浆加固处理措施的溶洞,应在溶洞影响范围内加固区顶面布设垂直
位移监测点,监测点成网状布置,间距不宜大于3m;
c)位于路基两侧的溶洞,应判断其对路基的影响,应对位于溶洞影响范围内的路基区段进行深部
位移监测,溶洞影响范围计算参照JTGD30相关条款。
5.7.3典型岩溶监测点具布设位置见图B.5。
5.7.4膨胀土路基监测应满足5.2路堤与5.4路堑边坡监测要求,还应满足下列要求:
a)膨胀土路基应进行孔隙水压力监测;
b)膨胀土路基应进行雨量监测。
5.8支护结构
5.8.1公路工程中涉及锚杆(索)、挡墙、抗滑桩等支护结构时,宜进行监测。
5.8.2支护结构监测应达到确定支挡结构的健康状态的目的。
5.8.3锚杆(索)监测项目应根据工程监测等级按表12确定监测项目。
表12锚杆(索)监测项目表
监测项目
工程监测等级
锚头位移结构应力应变
一级++
二级(+)(+)
三级(+)
注:“+”——必做项目;“(+)”——选做项目。
5.8.4锚杆(索)监测点应布设在锚杆(索)受力最不利、地质条件复杂的锚固区关键部位,测定锚
杆(索)应力和预应力损失,非预应力锚杆的应力监测根数不宜少于锚杆总数的3%,预应力锚索的以
监测根数不宜少于锚索总数的5%,且均不应少于3根。
5.8.5挡墙监测项目应根据工程监测等级按表13确定监测项目。
表13挡墙监测项目表
监测项目
工程监测等级
地表水平位移土压力倾斜裂缝
一级++(+)+
二级+(+)+
三级(+)+
注:“+”——必做项目;“(+)”——选做项目。
13
DB45/TXXXXX—XXXX
5.8.6挡墙监测网点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a)监测断面应选择挡土墙受力最不利、地质条件复杂的断面,监测断面纵向间距宜取30m~60m,
挡墙监测断面宜与岩土体监测断面位于同一断面上;
b)地表水平位移监测:地表水平位移监测点应布设在墙顶、墙底位置;
c)土压力监测:土压力监测点应布置在台背紧贴挡土墙布设,竖向间距不宜大于3m,且不宜少
于3个;
d)倾斜监测:监测点应沿危岩体同一竖线分别布设顶部监测点和底部监测点,条件允许时,宜在
挡墙中部布设监测点;
e)裂缝监测:挡墙裂缝处应布设裂缝监测点。
5.8.7典型挡墙监测点具布设位置见附录B。
5.8.8抗滑桩应根据工程监测等级按表14确定监测项目。
表14抗滑桩监测项目表
监测项目
工程监测等级
地表水平位移深层水平位移土压力结构应力应变
一级++++
二级+(+)(+)
三级(+)
注:“+”——必做项目;“(+)”——选做项目。
5.8.9抗滑桩监测点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a)监测点应选择在受力较大、坡体稳定性较差位置的抗滑桩内布设,监测数量应取抗滑桩数量的
10%,且不少于2根;
b)地表水平位移监测:地表水平位移监测应布设在抗滑桩桩顶位置;
c)深层水平位移监测:抗滑桩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点应布置在抗滑桩内部,在抗滑桩浇筑前,将测
斜管绑扎在钢筋笼上,测斜管深度应与抗滑桩长度一致;
d)土压力监测:土压力监测点应布置在台背紧贴挡土墙布设,竖向间距不宜大于3m,且不宜少
于3个;
e)应力与应变监测:抗滑桩应力应变监测点应布置在抗滑桩受力最大的主筋上,受拉与受压侧同
时布置,竖向间距不宜大于6m,且不宜少于4个。
5.8.10典型抗滑桩监测点布设位置见附录B。
5.8.11支护结构监测精度应符合表15规定。
表15支护结构监测精度
监测项目精度要求
地表水平位移不宜低于二等测量精度
深层水平位移不宜低于0.04mm/每500mm
裂缝不宜低于2mm
应力应变、土压力精度不宜低于0.5%F·S
注:测量精度等级划分依据GB50026相关条款。
14
DB45/TXXXXX—XXXX
5.8.12支护结构监测周期与频率宜与其支护的岩土体监测一致。
5.8.13支护结构监测预警值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设计参数、发展趋势及当地工程经验等确定,根据
设计文件确定,当无具体要求时,可按下列规定确定:
a)采用累计位移、位移速率以及应力值作为支护结构监测预警项目;
b)累计位移预警值为设计允许值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课件
- 2021广州市高考英语阅读类训练(4)及答案【三月版】
- 【与名师对话】2022高考地理课标版总复习课时跟踪训练46环境保护-
- 2021广东惠州市高考英语完形填空课外自练(9)就答案(解析)
- 【志鸿优化】2021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学案-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二课时
- 20202021学年高中数学北师大版选修2-1课件第二章5夹角的计算
- 《生姜病虫害防治》课件
- 【中学课件】信息技术教材培训
- 2024年高效工业设备采购与销售合同协议
- 2024版路灯安装工程承包合同模板
- 《心肺复苏及电除颤》课件
- 体检营销话术与技巧培训
- TSG 07-2019电梯安装修理维护质量保证手册程序文件制度文件表单一整套
- 养殖场巡查制度模板
- 2023-2024学年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五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
- 建设工程造价案例分析-形成性考核2(占形考总分25%)-国开(SC)-参考资料
- 五年级上册数学计算题大全
- 系统解剖学(南方医科大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南方医科大学
- 《生物质热电联产工程设计规范》
- 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期末考试
- 脑恶性肿瘤的护理查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