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第八单元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第八单元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第八单元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第八单元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第八单元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2009届第一轮复习教案第八单元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一.知识整合知识清单一辛亥革命1.背景:(1)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对中国加紧侵略,民族危机加深。(2)“新政”的影响。(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4)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风起云涌。2.准备:(1)思想上:①1901—1905年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②指导思想:三民主义即、、。③革命派与的论战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2)组织上:①革命团体的建立:、光复会、日知会。②革命政党的建立:1905年的成立。(3)军事上:发动多次武装起义。1906年、浙皖起义、、。3.清朝统治危机:(1)1901年,清末“新政”的内容:、编练新军、。(2)1911年,“”的设立,“预备立宪”实际上是一个骗局。4.高潮:(1)武昌起义,1911年武汉三镇光复,成立。(2)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南京成立,是一个以为主体的政府。(3)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强调内容、目的与意义)。5.失败:袁世凯窃取革命的果实。(1)对革命党:军事上加紧进攻,政治上策划和谈。孙中山让位。(2)对清政府:威逼利诱,宣统帝退位。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6.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意义:(略)失败原因:资产阶级的和;立宪派和旧官僚投机革命;帝国主义和袁世凯反动势力的勾结破坏。教训: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知识清单二北洋军阀的统治1.建立: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2.袁世凯的统治:(1)对内专权:政治上操纵。军事上加强削弱革命军。(2)对外卖国:目的:为复辟帝制作准备。史实:①1914年日本占领山东。②1915年几乎全部接受“”这就是“五九国耻”。(3)结束: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进行反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有、、。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1)原因:主观上:①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②民族资产阶级的热情。③群众性的。客观上:“一战”期间,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2)表现:新建的厂矿增多,资本增加。其中发展最快的是和。(3)代表人物:、、荣宗敬、荣德生。(4)特征:带有。(5)意义:队伍的壮大,为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转变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附:知识整合答案知识清单一辛亥革命1.背景:(无答案)2.准备: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保皇派兴中会华兴会同盟会萍浏醴起义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3.清朝统治危机:派遣留学生奖励实业皇族内阁4.高潮:湖北军政府临时政府资产阶级革命派《中华民国临时约法》5.失败: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6.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软弱性妥协性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民主革命)知识清单二北洋军阀的统治1.建立:(无答案)2.袁世凯的统治:内阁北洋军二十一条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1)原因:辛亥革命反帝斗争的推动欧洲列强(2)表现:纺织业面粉业(3)代表人物:张謇周学熙(4)特征:半殖民地半封建特征(5)意义: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阶级基础二.考纲解读1.本节考纲(2008年版)(1)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同盟会的成立;同盟会的三民主义纲领;“革命派”和“保皇派”的论战(新增要求);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2)清朝统治危机的加深和辛亥革命的爆发:清政府的“新政”和“预备立宪”(新增要求);武昌起义和湖北军政府的成立。(3)中华民国的建立和清朝的灭亡:“严守中立”和“南北议和”;南京临时政府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辛亥革命的功绩和教训。(4)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和护国运动:袁世凯专权与称帝;“二次革命”;“二十一条”;护国运动。(5)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法变得更细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背景;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无产阶级的壮大。2.能力要求(1)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关于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基本观点,分析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危机、社会矛盾以及中国人民的觉醒,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必然性。理解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舆论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重要准备是偶然因素。(2)运用归纳法理解把握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与其产生、初步发展的历史对比、分析,归纳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历史背景、特点、影响等。三.高考回顾1.高考题例:(1)(01全国)清末“新政”未能挽救清朝灭亡命运的根本原因是DA“新政”只是骗局,没有真正实行B清政府借“新政”之名增加税收,引起人民反抗C.列强反对中国实行“新政”,制造障碍D.“新政”不能解决当时的各种社会矛盾(2)(03广东)1904-1905年以中国东北为主战场的日俄战争,出现了“日胜俄败”的结局,使中国的志士仁人受到了强烈的刺激。加剧了革命派与保皇派之间的论争。论争的焦点之一在于是否AA.实行民主政治B.收回铁路、矿山等利权C.废除科举取士制度D.仿照西法练兵(3)(04上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受到了法国启蒙思想家观点的影响,这位启蒙思想家及其观点是 C A.卢梭天赋人权 B.伏尔泰开明专制C.孟德斯鸠三权分立 D.狄德罗宗教信仰自由(4)(05广东)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C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民粹主义(5)(06年重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根本目标的共同特点是BA.推翻封建专制统治B.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C.由资产阶级掌握政权D.反对帝国主义侵略(6)(06年四川)“危局如斯敢惜身?愿将生命作牺牲”是女革命家秋瑾的豪迈诗篇。她在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武装起义是A

A.浙皖起义

B.黄花岗起义

C.萍浏醴起义

D.镇南关起义(7)(08广东23)据学者研究,甲午战争之前的三百年中,日本翻译中国书籍有l29种之多,而中国翻译日本书籍却只有12种;但是之后的十几年中,日本翻译中国书籍仅有l6种,而中国翻译日本书籍却达到了958种,其中多数为政治、法律类书籍。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DA.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必须进口日本图书B.日本为进一步侵略中国制造政治舆论C.日本的文化交流政策由开放转向封闭D.中国知识分子主张通过日本学习西方(8)(07广东)1919年孙中山在演讲中指出:“八年以来的中华民国,政治不良到这个地位,实因单破坏地面,没有掘起地底陈土的缘故。”“地底陈土”指的是DA.清朝皇室B.资产阶级保皇派C.地痞、土匪、烟贩D.军阀、官僚、政客(9)(07上海)1915年底,梁启超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中表示:“在现行国体之下,而思以言论鼓吹他种国体,则无论何时皆反对之。”该文要维护的“国体”是DA.开明君主制B.君主制C.君主立宪制D.共和制(10)(01广东)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20世纪初开始在上海、无锡等地投资实业的民族资本家荣宗敬、荣德生兄弟,被称为“面粉大王”与“纺织巨子”。据统计,至1936年,荣家企业年产面粉1694万袋,约占当时全国(东北地区除外)总产量的27%,拥有粉磨机347台,占全国总数的28%;荣家企业拥有纱绽(试题原文有误,应为“锭”)57万枚,织布机5300台,均约占当时全国(东北地区除外)华商棉纺业总数的21%。──据《荣家企业史料》材料二:就今日而言,建设工业,实为要图,即以纺织一业而论,吾国人口四万万,只有纱绽(应为“锭”)二百万枚,较诸欧美各国人口与纱绽(应为“锭”)之比例,我国现有之纱绽(应为“锭”),实不能供国民之需求;惟其如此,是以他国在吾国设厂,以遂其经济侵略之野心,而使我纺织业受重大之打击。纱布为人生必需之品,乃至仰给他人,痛心之事,无逾于此。──荣宗敬:《振兴实业发展经济以惠民生计划》材料三:1938年2月荣宗敬在香港病逝。有报纸载文称,荣氏兄弟“对于中国经济,已有甚大之贡献;其小则使无锡成为江苏省次于上海之工业区;大则促使内地农产资源之开发。复由其本身经验,深知教育之重要,在无锡本乡创办小学、中学,以至大学,为所办事业及社会培育人材,尤为难能可贵。”数日后该报又称,“荣宗敬兴办实业,历数十年,功效昭著,民生利赖;是次日军侵入淞沪,复能不受威胁,避地远引,志节凛然,尤堪嘉尚。”──据1938年2月11日、18日《新闻报》回答:荣氏兄弟投资实业的基本出发点是什么?(3分)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荣家企业起到了什么积极作用?(6分)荣氏兄弟还有什么其他值得肯定的方面?(3分)答案:基本出发点:发展民族经济,满足人民需要,抵御外国经济侵略。(3分)作用:利用中国的农产品发展棉纺业和面粉加工业,发展了民族工业;对抵御外国经济侵略有一定的作用;使无锡、上海的地方经济有一定发展。(6分)其他值得肯定的方面:兴办教育;民族气节。(3分)2.高考预测(1)纵观五年以来的高考,综合性题目多,创设的情镜新颖,问题的切入独特,并且大多联系实际。重点考查了辛亥革命、三民主义、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北洋军阀的统治等内容,以民主革命为主旋律进行广泛深入的考查,题型多、材料新,突出了能力要求的方向和特点。(2)展望2009年,本单元创设的情境日新月异,越发和国际接轨。注意国际形势的发展,有意识地把本单元知识放在世界的背景下去考查与认识。政治民主化与经济近代化是当今世界热点问题,故本单元仍将是高考命题的关注点。因此,需对本单元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四.复习指导1.阶段特征:(1)阶段时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阶段。(2)主要内容:《辛丑条约》签订后,列强侵华政策从“瓜分”转化为“以华治华”,先后护持清政府、袁世凯和多派军阀作为统治工具,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正式合流;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进一步发展,“实业救国”成为时代潮流,无产阶级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奠定了阶级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进一步传播。2.方法点拨:(1)辛亥革命是近代史上一次具有完整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复习应围绕这个中心设计一系列问题:如辛亥革命前的社会因素中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对革命结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些缺陷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能否克服?说明了什么问题?并准确地评价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2)复习时要理清两条线索:一条是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指出其对内政策的主要表现:政治上恢复封建专制统治,军事上镇压人民革命,思想上尊孔复古;对外卖国的史实。另一条线索是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以及激进派领导的新文化运动等,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文明和进步。注意找到两条线索的因果关系。3.易错知识点:(1)辛亥革命与武昌起义。辛亥革命是指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国的全过程。而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人们称为辛亥革命,同时又把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广义地称为辛亥革命。武昌起义使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达到高潮。武昌起义成功了,它达到了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目的。辛亥革命失败了,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成果,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发生变化。(2)君主专制制度与封建制度的比较:君主专制制度是以君主专制、独裁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政治制度。封建制度是一种综合性的政治概念,它不仅包括封建政治制度,还包括封建的经济制度、土地制度以及封建的思想、文化制度等。(3)民国初年,中国政局动荡战祸连绵,这往往给人一种一团漆黑一无是处的感觉。但还应看到其光明的一面。辛亥革命不仅确立民主共和政体形式,而且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人们的社会生活习俗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民族工业灵敏地捕捉到一战期间这一稍纵即逝的千载良机,赢来了一个“黄金时期”。而这一重要的发展对中国社会结构、中国革命新纪元的开始至关重要。(4)中国近代化的主要含义:中国近代化就是工业化以及伴随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实现社会转型,由封建社会转为近代社会,其主要表现有三个方面:一是生产力从手工操作向机械生产的变化;二是生产方式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三是政治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变化。其核心是工业化。五.重难点剖析1.维新派、保皇派、立宪派和革命派(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不同派别)(1)维新派是在19世纪末主张通过改良的手段,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政权,以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的资产阶级政治派别,主要代表人物是康有为、梁启超。(2)保皇派是戊戌变法失败后,由流亡国外的维新派演化而来的一个资产阶级政治派别,以保救光绪,实行君主立宪,反对慈禧和抵制革命为宗旨,代表人物仍是康有为、梁启超。(3)立宪派是20世纪初,伴随着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而崛起的资产阶级上层及其政治代表组成的政治派别,部分成员由保皇派转化而来,呼呈清政府尽快实行君主立宪,以阻止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主要代表人物是张謇。(4)革命派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的资产阶级政治派别,主张用暴力手段推翻清王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的利益和要求,主要代表人物是孙中山。总之,维新派、保皇派和立宪派代表的都是资产阶级上层的利益,政治上主张实行君民共主的君主立宪制;革命派是代表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的利益,政治上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制。但在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发展资本主义方面,四派的立场是一致的。2.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在辛亥革命中的表现(1)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帝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纲领。(2)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组织涣散,派系复杂。(3)革命党在发动起义的过程中单纯依靠会党、新军,不注重发动人民群众建立革命武装。(4)武昌起义成功后把湖北军政府大权交给旧官僚黎元洪和立宪党人。(5)武昌起义后,各省立宪派和旧官僚投机革命,控制了大部分地方政权。(6)武昌起义后,在帝国主义和各种反动势力的压力下,同意“南北议和”。(7)临时政府成立后,在《告各友邦书》中承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8)在帝国主义的压力下,在立宪派和旧官僚的进攻下,在袁世凯的欺骗下,革命党人被迫妥协退让,把政权交给了袁世凯。3.晚清时期中国近代化的主要表现近代化的基本内容是经济上的工业化和政治上的民主化等。近代化的实质内涵是资本主义化。晚清时期中国近代化的起步主要表现为:(1)中国经济近代化:鸦片战争把中国经济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工业近代化的第一步;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和初步发展,促进了中国经济近代化。(2)中国政治民主化:主要体现为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3)中国教育近代化:主要表现为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1898年京师大学堂的建立。(4)中国外交近代化:总理衙门的设立表明中国外交从传统的理藩步入近代外交。4.北洋军阀的性质与特点(1)性质:北洋军阀是大地主、大买办阶级和帝国主义势力的代表,同时带有近代的特征,大都不同程度地具有资本主义色彩。(2)特点:①以自然经济为经济基础,以封建地主阶级为其社会基础;②各有一支为自己争权夺利的近代化军队;③各有一块可以随意搜刮和统治的地盘;④大都是帝国主义在中国进行统治的工具。六.课堂练习1.在清末,革命派与维新派的根本分歧在于A.对西方列强的态度B.是否实行“平均地权”C.政体变革的方式和目标D.应否推行议会制度2.下图是1908年《申报》上刊登的一幅反映清末立宪的漫画,作者的意图是A.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一脉相承B.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性质相同C.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不能相容D.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互不相干3.中华民国成立后,临时政府在教育方面A.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B.鼓励阅读儒家经典C.规定教科书必须符合共和民国的宗旨D.允许继续使用清政府颁行的教科书4.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它规定:①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②总统有权单独颁布法令③国民享有居住、言论等自由④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5.列宁在辛亥革命后指出,孙中山的思想首先是同“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结合在一起的”。列宁具体指的是孙中山的A.民族主义思想B.民权主义思想C.民生主义思想D.国民革命思想6.下列选项中属于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的原因是①列强扶植袁世凯世凯②袁世凯掌握清政府的实权③临时政府对袁世凯没有约束措施④革命营垒内部意见分歧A.①②③D.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7.下列对辛亥革命和戊戌变法的描述正确的是A.都主张平均地权B.都带有救亡图存的目的C.都意图削弱满洲统治者的权力D.都要求建立君主立宪制8.“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了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风貌的变化。这一事件是A.戊戌变法B.洋务运动C.辛亥革命D.护法运动9.甲午年状元张謇被甲午战争的败局震惊,毅然挂冠从商,此举表明他①把救亡图强作为时代的使命②视创办实业作为救国之要途③用实际行动来批判科举制度④认为经济是政治改革的基础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10.民国初年,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争取和维护民主共和制度而采取的斗争方式有①举行双边谈判②采用政党政治③运用法律手段④进行武装斗争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1.辛亥革命后,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蓬勃发展.其特点是A.面粉、棉纺、化工等行业发展迅猛B.以机器制造业带动全局C.东南沿海地区成为工商业中心D.中国工业品大量出口12.民国初期实业蓬勃发展,这一时期①民族工业发展迅速②工业体系比较完整③纺织和面粉业增长最快④张謇成为民族工商业的楷模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3.阅读下列材料:(32分)材料一: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材料二:清朝末年,面对清王朝的日益衰败,有人预测:他必将被一个新的王朝所取代。但历史的车轮并未重蹈王朝循环的覆辙。材料三: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可能会对1840—1911年间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6分)(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哪些因素导致了取代清王朝的是一个民主共和国而非封建王朝?(6分)取代清王朝的民主共和与以往封建王朝的根本不同。(4分)(3)按照材料三的研究角度,评价辛亥革命。(8分)(4)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影响。(8分)14.阅读下列材料:(20分)材料一: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本约法施行后,限十个月内由临时大总统召集国会。——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材料二:第十四条:大总统为国之元首,总揽统治权。第十八条: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及预算案于立法院。第二十一条:大总统制定官制官规。大总统任免问武职官。第二十三条:大总统为陆海军大元帅,统率全国陆海军。第三十九条:行政以大总统为首长,置国务卿一人赞襄之。第四十四条:司法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