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年级艺术上册教案第一单元第一课哈,醒来了(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人文目标通过学唱歌曲,感受小鸟在清晨醒来时的愉快情景;通过欣赏法国绘画大师莫奈的《日出·印象》和学生表现早晨的绘画作品,增强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与鉴赏能力。2.艺术目标通过绘画教学,培养学生对绘画艺术的热爱;通过参与音乐表演和歌词创编活动,学会运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创造的乐趣。(二)教学准备《小鸟醒来了》、《健康歌》歌曲磁带,有关早晨的音像资料,如《人猿泰山》的片断,清晨森林、街道上的景象等相关绘画作品。彩笔、水粉颜料等。(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创景激趣播放清晨景象的音像资料,如:清晨森林中动物们醒来的情景,电影《人猿泰山》中泰山醒来时的片段,清晨大街上忙碌的人们等等。(提示:本活动意在让学生从视觉上直观感受早晨的美好,创设情景,为后面的想像表演做铺垫。)2.描述感受你看到的是一天中的什么时候?请大胆描述自己对早晨的印象。(快乐、忙碌……)3.聆听、欣赏听,早晨,在大森林里,小鸟儿醒来了,它们在快乐地歌唱。播放歌曲《小鸟醒来了》(本处教师可以配上森林中鸟儿鸣叫、飞翔等音像画面)。(1)节奏练习播放歌曲,教师引导学生随歌曲一起击掌打节奏。(2)熟悉、哼唱再次播放歌曲,跟录音哼唱,进一步熟悉歌曲的旋律。4.情感体验聆听《小鸟醒来了》,感受歌曲意境。(根据这首歌展开想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小鸟醒来时的情景,或者讲一个小鸟醒来了的小故事。然后用体验到的心情去唱这首歌。)5.启发、想像清晨,人们从梦中醒来,小鸟在森林中醒来,还有谁会醒来?他们醒来时的样子是怎样的?醒来后他们会做什么?(引导学生回答)6.模仿表演根据想像,用动作和声音模仿表演小青蛙、小兔、大象、小鸭和小鸡醒来时的动作和声音。7.创编歌词尝试一下把《小鸟醒来了》的歌词改编成其它小动物,再相互唱唱听听。邀请部分学生上台表演。8.评价(1)自我评价。(所参与的活动是否主动或有兴趣?)(2)同学评价。(是否能和大家和谐相处,主动与人合作?)(3)教师评价。(是否达到了教学目的,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反映在什么地方,应该如何改进?)(4)师生相互评价。(在艺术课中你学到了些什么?)第二课时1.激发兴趣播放另一首表现早晨的歌曲《健康歌》。(早晨,人们醒来呼吸新鲜空气,锻炼身体,用健康充沛的精力去迎接新一天的工作和生活。)2.欣赏、分析(1)欣赏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的《日出·印象》。{1}描述:从这幅画中,你看到了什么?(日出、河水、晨雾、港口、船舶……尽量引导学生详细、准确地描述。){2}比较:教师出示一幅其他画家表现早晨的作品,例如希什金的《森林的早晨》,比较这幅画和其他的画在风格上有什么不同?(《森林的早晨》在绘画风格上属于写实的。《日出·印象》近看模模糊糊,远看却形象生动。)(2)分析:莫奈创作的《日出·印象》这幅也许看上去不怎么精致的油画,却曾在一百多年前令整个世界的画坛为之震惊,因为在它诞生之前,画家们都是用十分严谨的造型笔法来表现,他追求的是神似效果,有点像我们中国画的写意韵味。你知道为什么近看凌乱不堪,远看有条有理?3.讨论我们也可以像大师那样,大胆自由地表现你对早晨的感觉和印象。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两幅学生作品进行欣赏评价,让学生建立自信。(1)《阳光小鸟》,作者宋沛阳。小画家用油画棒大胆地选取早晨的太阳、树、鸟三种景物,运用粗犷的线条、丰富的色彩进行表现;画面饱满,形象表达自由,富有个性。(2)《大公鸡早早起》则主要抓住早晨富有代表性的动物———公鸡来刻画,公鸡占满整个画面,形象鲜明,主题突出。4.表现学生自由发挥想像进行绘画,可以运用彩色笔、油画棒等来表现画的内容。教师巡视辅导,鼓励学生大胆表现。5.评价(1)对名家名作有哪些了解?(2)自己的演唱是否表达了歌曲的情感。(3)在参与艺术活动时,能否做到积极主动,有哪些收获?(4)讨论、交流时的语言是否流畅,具有感染力。6.小结:请用一句话来描述对早晨的印象,并结束我们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四)其他选择1.可以补充其它表现早晨的音乐作品,如:口笛独奏《苗岭的早晨》和钢琴曲《晓风之舞》等。2.在创编歌词时,针对中间的一小节节奏进行动物象声词的创编:如小鸭子———嘎嘎、嘎嘎、嘎嘎地唱着。教学反思本课以早晨为主题,运用多媒体等电教手段,通过各种音像、绘画、摄影资料,向学生传递美好的生活信息。采取聆听歌曲、赏析名画、用肢体即兴模仿表演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日常生活;在艺术活动中加深对生活的认识,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我来做早操(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人文目标引导学生初步了解陕西合阳的“花馍”———面花的特点和相关文化,激发学生探究饮食文化的兴趣。用简单的图文形式记录归纳早点文化的信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2.艺术目标学习泥塑造型中的搓、揉、压、捏等技法,掌握立体造型的基本方法。在参与表演的过程中,体验劳动的艰辛。(二)教学准备《卖汤圆》歌曲磁带。有关早点文化的音像资料,如西餐、广东的早茶等相关早点图片。学生课前收集的各地早点文化资料、橡皮泥等。(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谈话导入教师:同学们,今天你们都吃了早餐吗?(教育学生要坚持吃早餐,让他们认识到吃早餐有利于健康和学习。)你的早餐一般是在哪里吃?谁做的?你最喜欢的早餐是什么?2.创设情景教师:你们知道吗?吃早餐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说法。例如:在武汉叫过早,在广东叫喝早茶。不同的地方吃的早餐内容也不一样。(播放几处不同地方吃早餐的录像和图片资料,开阔学生的饮食文化视野。欣赏:日本的料理,西方的糕点、汉堡包、披萨等;中国南方的汤圆、汤包等。)3.欣赏在我国陕西的合阳民间,有一种风俗礼馍———面花,它选料考究,制作精巧,用色鲜丽。巧妙地将面粉和食用色素组合,既有能吃的实用性,又有可看的观赏性,被称作“秦艺六绝”,成为民间手工艺品,也被称为视觉盛宴。引导学生边欣赏边思考:(1)找找教科书中的面花上表现了什么?(2)它主要有哪些颜色?(3)猜猜它是用哪些工具制作出来的?(4)在制作工艺上你有什么感受?小结:这个面花上有龙、凤,有花、鸟,颜色以红、绿、黄、紫等对比色为主,鲜艳夺目,形象简洁、生动夸张。这么精致的工艺是民间妇女们用剪刀、镊子、铁丝、木梳、锯条、笔套等极其普通的工具制作的,令人为之惊叹。4.介绍你还知道哪些好吃的早点?小组内学生自己介绍收集的资料和信息。5.分析根据自己小组的信息资料,教师帮助学生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1)风俗不同:如一些民族的食物禁忌。(2)口味不同:上海浙江一带的人喜欢吃甜食,四川、湖南人喜欢吃辣椒等。(3)地域不同:因为地域的原因,有的地方盛产什么农作物,就以什么为食。例如南方以稻米为主,北方以面食为主。6.归纳整理请你根据我们的分析,小组合作,制定一个早点小吃文化一览表,内容形式如下:各地早点小吃一览表地点早点名称图片(或者画出早点)特点7.聆听完整聆听歌曲《卖汤圆》,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体会劳动的艰辛。8.评价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对我国饮食文化的了解有多少,这节课获得了哪些知识。鼓励学生将收集的资料拿出来交流,师生之间相互评价。教学反思:本课将吃早点作为切入点,教学中主要尝试通过收集和查阅资料———交流分享———体验实践等环节,了解我国的饮食文化。通过欣赏反映饮食文化的歌曲和参与制作早点的活动,充分感受中华民族的艺术品位、风俗习惯、审美意识,以及中国人的聪明智慧和对生活的热爱。在艺术与生活的关联中,培养对艺术课的学习兴趣,从而增添生活的乐趣,提高生活的品位。本课教学需两课时。第二课时1.欣赏欣赏教材中学生的作品,并讲述其制作方法。2.示范技法教师示范用彩泥搓、捏、揉、团的要领,学生学着做一做。3.表现学生动手用橡皮泥制作各式早点:如小笼包、面条、荷包蛋、馒头、饺子等。教师巡视辅导,鼓励学生大胆制作。做好早点,组织学生一起来玩个“你买我卖”的游戏,推销自己制作的早点。可以采取两种形式:一种是自由模仿见过或听过的叫卖声,并创编叫卖词,参考教材中小朋友的表演;另一种是根据《卖汤圆》的曲调填词。比如将汤圆改成“卖包子,卖包子,小二哥的包子是大又圆,一个包子三角钱哪,买个包子尝一尝呀……”(学生自由准备,上台表演或者组内表演)4.展示厨艺大比拼:将同学们的作品集中,办一个班级早点博览会。5.评价对学生的制作和表演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四)其他选择1.让学生向妈妈学习做简单的早点,体会为家人服务的快乐。相互交流在家学习做早点的体会。2.为自己制作的早点巧取名称。3.讲述自己所了解的名菜、名点心的故事和来历。教学反思《卖汤圆》是一首风趣幽默的台湾民歌,轻快的节奏和滑稽的叫卖音调,配以浓郁的地方语言,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民间叫卖的情景。同时,学习此歌也是对我国美食文化的一种了解。歌曲为五声羽调式,其曲式为乐段体结构。全曲除前奏和尾声以外,共有20个小节,由起、承、转、合四个较为长大的乐句组成。第一、二乐句是起句和承句,各为四小节,属于方整性结构;旋律平稳流畅,紧紧围绕属音和主音在中音区进行,音乐具有一种平和与亲切感;第二乐句本身也是一个重复结构,而且结束音终止在下属音上,由于其不稳定性推动了音乐的进一步展开。第三乐句为转句,旋律仍围绕属音与主音,但在中低音区进行,音乐在亲切柔和的基调上明显带有较强的叙述性。第四乐句共有八个小节,开始是两小节的衬词,接着变化重复了第三乐句的音调,最后主音在四拍的长音中结束全曲。第三课催我早早起(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人文目标通过制作欣赏小闹钟,初步了解有关钟表的历史文化以及相关的科学知识,感受不同时期钟的造型美,激发学生对艺术与科学的兴趣。2.通过参与表演游戏,感受各种钟表发出的不同声响。通过设计制作各式钟表,学习纸的平面设计制作技法。锻炼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二)教学准备《这是什么》歌曲磁带;各种造型的钟表图片;三角铁、双响筒、碰铃等打击乐器。(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激趣导入教师播放闹钟的声音,并提问有关闹钟的知识和闹钟的作用。2.模仿学生自由模仿闹钟发出的声音。3.聆听、学唱教师的导入语:小闹钟就像我们忠实的伙伴,每天帮我们记住时间,按时学习、休息。每天早晨,它能准时叫我们起床。(1)感受《小闹钟》的快慢节奏,并随“滴答、滴答、滴答,当———当”的节奏一起拍手,进行节奏模仿。(2)用衬词“嗯”、“得”轻轻哼唱,熟悉歌曲《这是什么》的旋律。然后用听唱法学习此歌,教师主要指导1—4小节的唱法。4.表现小组合作,用打击乐器模仿钟表的声音与节奏,为歌曲《这是什么》伴奏,共同享受合作的乐趣。5.创编根据书上的节奏,让学生自己为小闹钟设计一种闹铃声,并用这个节奏进行表演。6.观察教师拆开一个钟表的外壳,让学生仔细观察闹钟内机芯的工作状况,从而了解它们主要靠齿轮转动而工作。7.启发教师:如果你们还想知道得更详细,可以回家找一个废弃的钟表,和爸爸一起仔细研究研究,找到更精确的答案。8.拓展教师用课件播放钟的简要发展历史:钟表是近百年来,人们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的计时器。计时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早在3000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发明了“水滴漏”、“沙漏”,和利用太阳光的变化制作的计时工具———“日晷”。后来,又出现了航海钟、落地钟、电子钟、石英钟等。教学反思大家一起为歌曲《这是什么》配上乐器伴奏,边打击边演唱。(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教师要及时渗透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的思想教育。)第二课时1.激趣课件播放各种钟表的造型,每播放一种,发出一种不同的时钟音响,让学生聆听、辨别。2.辨音(1)引导学生辨别不同时钟发出的声音(秒针:滴答滴答;报时:当———当、布谷布谷等)。(2)提问:你是怎么分辨出来的?(秒针走得最快,所以是滴答滴答,而且为了不吵人,秒针的声音还很小。报时的声音响而长,是为了提醒人们。)3.模仿(1)分给各小组三角铁、碰铃、双响筒,随意模仿各种时钟的声音。(2)思考:怎样选择不同的乐器恰当表现时钟的声音?(3)小组合作,根据教师提供的节奏,用乐器进行表演。4.欣赏小结学生的演奏情况,鼓励学生大胆模仿。出示各式钟表,进行欣赏分析:(1)这些闹钟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彩色卡纸、图钉等)?(2)你喜欢这些造型各异的时钟吗?5.探究(1)观察后探讨:怎样才能制作出这么精美的小闹钟?(2)教师总结:①画出外形,确定钟面大小和位置;②制作钟面,可以用剪贴和绘制的方法;③安装时钟。6.制作自由制作各种小闹钟,教师辅导:(1)注意加强卫生教育。(2)钟的外形与钟面的比例。(3)安全使用图钉。7.展示在组内展示自己的小闹钟。8.拓展钟表除了可以计时,还有什么作用?(因为它制作工艺精密,成为一种特殊的工艺品,具有收藏价值。)9.评价教师对学生参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大胆自信地参与表现。对学生的新想法和有创造性的思维给以肯定。(四)其他选择1.可以让学生聆听一些其他有关歌曲,如:《时间像小马车》,李玟的《滴答滴》片断,让学生感受其它不同的节奏。2.用打击乐器自由合奏《钟表店里的钟响了》。3.展示时,可以采取开办钟表店的方式进行。教学反思闹钟是学生们十分熟悉的日常用品。它虽然普通,但在人们的生活中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如列车运行,航班的起飞降落;大人们的上下班,学生上学、放学等。本课的教学,首先从学生熟悉的闹钟声音引入课题;通过开展相关的音乐活动,并用打击乐器模仿闹钟的声音效果,感受声音的高低与长短,明亮与沉闷。同时,让学生观察钟表的内部构造,初步了解它的工作原理及相关的历史知识,启发学生科学探究的欲望。第四课上学路上(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人文目标通过回顾自己上学路上发生的一些有趣的故事,感受上学的乐趣。通过看、说自己家所在地区的上学路线,学会看地图,懂得基本的生活常识。2.艺术目标学习运用绘画的形式,将自己的所想、所看,有选择性地表现出来。(二)教学准备《上学的路上》歌曲磁带;绘画工具:彩笔、油画棒等;所在地区的交通图等。(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谈话导入以学生齐唱《上学歌》导入新课。请同学谈一谈自己每天上学时的经历。(教师肯定:能自己独立上学的同学真了不起)2.创设情景观看录像描述故事情景:你们看,有一个叫小华的小朋友也是自己背着书包上学。(教师播放一位小学生背着书包,唱着《上学的路上》的歌,蹦蹦跳跳上学时的情景录像。)问:小华上学时心情是怎样的?你知道他唱的是什么歌吗?教师小结:小朋友唱着歌儿上学,多高兴啊!想想还有好多孩子不能上学,我们今天能学习是件非常幸福的事。(强调学生要珍惜学习时光)接着一起来听听小华唱的歌(播放歌曲《上学的路上》),并提出思考问题。3.复听了解歌曲内容之后,让学生再一次完整聆听;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绪,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感受。4.表演(1)继续观看录像:小华在上学路上发生了什么事?(2)说一说,你在上学的路上也发生过有趣的事吗?(3)演一演:邀请几位同学和你一起,把你在上学路上发生的事表演出来。(4)大家一起对同学们的表演进行评价。5.探究(1)继续观看小华上学的录像。(2)思考回答:小华上学走的路线是怎样的?(3)你能清楚地说出自己的上学路线吗?(4)教师出示本地区道路交通图,让学生在地图上指出自己的上学路线,引导学生在地图上辨别方向,掌握基本的生活常识。(5)谈谈如何遵守交通规则和注意上学路上的安全等问题。第二课时1.激趣教师讲述自己从家到校路上发生的有趣的事,以拉近师生的情感距离。2.欣赏、分析在我们上学路上会发生许多有趣的事,如果我们用绘画的形式把它们记录下来,存进我们的艺术档案夹,会是多么美好的回忆!先来欣赏其他小朋友们的作品吧:(1)《我又上学了》这幅作品从上学的心情入手,表现了农村小朋友在失学后,又背起书包上学的高兴心情,画面是一群小朋友穿着花花绿绿的衣服,走在玉米地里,小鸟也高兴地跟在他们身边。(2)《不要进游戏机室》表现的是城市小朋友在上学路上的故事。画面反映的地点是在街道上,两位小朋友阻止另一位同学进游戏机室,告诉我们上学路上不能受不良诱惑的影响。(提示:欣赏时,采取看、说、评结合的方法进行)3.回忆让学生回忆叙说自己上学路上发生的印象最深刻的事,筛选其中的场景,进行绘画构思。4.表现学生自由进行绘画创作,教师巡视帮助选材,提炼指导。5.评价(1)教师点评几幅优秀作业,指出共性问题。(2)将学生作品展示,让学生观看,相互评价。(3)发现闪光点,及时对学生进行肯定,鼓励学生大胆创造和表现。(四)其他选择1.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上学的经历,用简单的线条表述自己的上学路线,以锻炼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2.研究地图时,可以尝试让学生研究几种上学路线,比如怎样走更近,更节约时间。3.除了表现上学路上发生的事,也可以表现上学路上的景物,引导学生选取主要景物来表现,不要面面俱到。4.进行交通规则和安全方面的教育。5.进行交通标识的绘画设计。教学反思上学的路,学生每天要行走多次,路上每一处景物,发生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一个动人的故事,都值得我们去发现它的美。本课在教学中,首先通过观看与上学有关的音像资料,以录像中主人公小华的上学故事为主线,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进行艺术与生活的探索和学习,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绘画创作上,主要通过欣赏、回忆、交流、表现等环节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本课教学需两课时。第二单元第一课在农场里(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人文目标通过音乐、美术等艺术活动,使学生乐于探寻声音的奥秘,感受声音的奇妙;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2.艺术目标围绕“农场里各种动物发出的声音”这一主题,引导学生认识四分休止符;能自然、有表情地歌唱;通过体态律动、模仿、创编象声词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能用线条、色彩等基本美术语言,表达对农场的喜爱之情。(二)教学准备1.有关农场的图片、音乐磁带。2.小羊、小鸡、小狗等动物的头饰或道具,唐老伯的装扮材料(草帽、烟斗、胡子等)。(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教学导入(1)教师展示几幅关于农场的图片或照片,让学生猜出这是什么地方。(2)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和思考,讨论农场都有哪些动物、景象。2.歌曲教学(1)初听歌曲。不看书本,用耳朵听出《在农场里》这首歌中都唱到了哪些动物?(说明:如果看书本,学生很容易受视觉注意刺激,而忽略了听觉注意。因此,让学生不看书本认真听,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集中听觉注意力,听辨各动物的叫声,养成聚精会神听音乐的习惯。)(2)复听歌曲。(说明: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总是急于知道对与错,在这种热切情绪的支配下,他们总是能对照书本非常认真仔细地寻找答案,教师对学生的这种积极性应予以鼓励。)(3)听唱学歌。采用听唱法学习《在农场里》这首歌曲。(4)认识四分休止符。初步认识“0”在歌曲中代表休止、停顿一拍,感受它在表现歌曲内容上起的作用。(说明:将四分休止符知识的学习游离于音乐作品之外,肯定枯燥乏味,学生难以接受。因此,在已经会唱整首歌曲的基础上,插入对四分休止符的学习,是为了借助他们对歌曲的新鲜感,将乐理的学习渗透在歌曲的演唱和表现活动当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音乐基础知识。)3.表演拓展让学生边唱边跟着音乐做歌词中唱到的小动物的动作。(说明:活泼好动是学生的天性,儿童最喜欢模仿各种小动物,边唱边动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快乐有趣的学习氛围中。)4.自评互评在本课结束前,让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表现作出评价。如:(1)自评:“我觉得我的表演……”(2)互评:“×××,我认为你的表演……”建议:当学生进行互评时,“请你们在讲述你们对某同学表演的感受时用‘你’字,不要用‘他’字”。(说明:学生的表达、社交等能力需要不断地得到培养,我们一定要鼓励学生突破自我,学会审视他人,对同学的学习负责,对同学的评价负责;同时要体现互评的真诚性———即是一次心与心的互动,而非凡事都要下意识地观察师长的眼光,由老师拿主意。)(提醒:由于学生知识面窄、缺乏经验,他们的评价常常片面或不准确。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开阔学生的视野,以评促教。)第二课时1.为《在农场里》的旋律创编歌词。(1)准备阶段复习歌曲《在农场里》。根据歌曲内容,教师以游戏的口吻告诉学生:农场里又来了几个新朋友,你们看看都有谁?出示小羊、小狗、公鸡的教具,让学生讨论:如果小羊、小狗、公鸡在农场里,歌词应该如何改?(说明:为创编新的歌词内容做准备。)(2)模仿阶段启发学生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和动作,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跟随音乐编唱出新的歌词。(3)练习阶段请几个学生戴上新编歌词中动物的头饰到前面分别领唱。领唱的小朋友只唱每个乐句的前两小节,后两小节全班同学唱。2.欣赏歌曲《唐老伯有个小农场》。(1)“同学们,唐老伯也有个小农场,让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下吧!你能从歌曲中听出农场里都有哪些动物吗?”(说明:以此歌为载体,认识更多的动物,感受更多的声音。)(2)欣赏学生作品三幅,参观唐老伯的小农场。介绍农场的有关知识。教师将自己装扮成“唐老伯”,向学生介绍农场里的各种动物以及它们的生活习性。3.在歌声中进行体态律动表演。4.画一幅农场的画。(1)欣赏课本中的相关美术作品。(2)用水彩笔画出你心目中最美丽的农场。(将歌曲《在农场里》、《唐老伯有个小农场》做绘画背景音乐播放)5.比一比,谁画的农场最美丽。可将学生完成的画贴在展示板上,让他们自己评议:谁的画你最喜欢?鼓励学生说出喜欢的原因。(四)其他选择教师头戴象征“四分休止符”的头饰,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四分休止符”,感受歌曲中“四分休止符”的停顿作用。可进行情景表演:将整个教室作为一个农场,让学生分别扮演唐老伯和唐老伯饲养的各种动物,学生在音乐中表演唐老伯与各种动物的快乐生活:如模仿动物吃食、睡觉、下蛋等动作;惟妙惟肖地模仿动物的叫声;扮演农场中的花、草、树木等。通过表演,老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大自然各种生物和谐共存的重要性。绘画时,可让学生为自己画的农场命名,并当众表达自己的心声。学生除用水彩笔外,还可以因地制宜地用蜡笔、铅笔等简单工具作画。如果时间紧,对画的要求可以简单一些,抓住农场或动物的大致特征即可。教学反思农场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地方,各种动物在这里悠然自得地生活。将歌唱、体态律动、绘画、创编歌词等学生喜爱的活动融入《在农场里》这首歌曲的教学中,旨在通过学生对农场里各种声音的模仿、想像与创造,使学生的听觉、观察力、模仿力、创造力等诸多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同时,还能使学生逐步认识到人不只是创造了美好的生活,而且还创造了美妙的声音艺术。应通过关注声音来热爱生活,创造生活。第二课时1.欣赏欣赏书中的图片。思考:(1)你能从作品里找出声音吗?(2)请试着找一找,画家画了哪些声音?(3)画家用了什么方法画声音?2.感受(1)教师放两首不同风格的音乐,让学生猜猜哪一首符合蒙德里安的《第十三号即兴曲》的特点,为什么?(2)细心观察,蒙德里安的《第十三进行曲》这张作品用了哪几种线条和哪一些颜色?3.模仿(1)请几个学生到讲台前,模仿吴冠中《舞》中的动作,想像一下群鹤扇动翅膀的声音是怎样的?找找画家用了哪些点、线、面,这些点、线、面是怎样排列的?(2)齐白石画的《蛙声十里出山泉》中有什么声音呢?找一找,并模仿一下找到的声音。6.评价可以小组互评,也可以随机评价。教学反思1.第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做一个主题性的作业。例如选择《上课了》这一主题,学生按顺序寻找声音:铃声;同学们杂乱的脚步声;拉桌子凳子的声音;翻书包拿书的声音;拿笔盒的声音;老师进门的声音;向老师的问好声等等。让同学们用点、线、形按美的规律画下来。所定的主题要跟学生的学习生活相关,例如:《上学去》、《早晨》、《郊游》等等。2.第二课时,可以完全采取抽象画的形式,给学生听多种不同风格的音乐,并根据音乐画出自己的感受。第二单元第三课鸭子拌嘴(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人文目标通过欣赏、制作等综合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学会在生活中与人和睦相处,友好交往。2.艺术目标通过音乐与戏剧、舞蹈、美术等多方面的综合,使学生在说、听、画、演、奏、做等艺术学习活动中,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受到艺术美的熏陶。(二)教学准备各色折纸、头饰、打击乐器等。(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创设情景教师围绕“鸭子拌嘴”这一主题给学生讲一段简短的故事,创设出“鸭子拌嘴”的情景:清晨,一群活泼可爱的鸭子来到了小河边,它们三三两两地跳进小河寻找食物。不知怎么的,有两只鸭子发生了误会,它们争吵起来……2.听音乐片断听两段音乐,想像鸭子在干什么?感受音乐中“散板、有板眼”塑造的两种音乐形象。(1)散板———拌嘴(2)有板眼———走路3.猜图谱学生根据听赏的感受,将听觉感受转化为视觉感受,猜出课本中表示“拌嘴”和“走路”的图谱,并说出理由。4.听全曲(1)听第一遍。按照音乐的发展,用简单的笔画初步勾勒出图形谱。(教师在黑板上与学生一起画,同时给学生一些提示。)(2)听第二遍。把“拌嘴”的图谱转换成动作,当听出“鸭子拌嘴”音乐时,与老师一起做“拌嘴”的动作,可在座位上做,亦可下座位做。设问:“小鸭子一共有几次拌嘴?”(3)听第三遍。教师引导学生尝试为不是表现“拌嘴”情景的音乐编配动作,如鸭子走路、梳理羽毛、找食物等。5.小舞鞋(1)根据音乐创编故事。教师可以设立一些问题,让学生根据音乐的情绪和形象,创编完整的“鸭子拌嘴”的故事。如:“鸭子从哪里走来,到哪里去?”“因为一件什么事情,两只鸭子吵起来了?”“为什么一大群鸭子都加入到争吵的行列里来了呢?”“最后,是什么让它们结束了争吵呢?”等等。(2)根据故事分角色表演。请最擅长表演的两位同学扮演最初拌嘴的两只鸭子,将全班其他同学分为两部分,各支持其中的一只鸭子。教师可以扮演鸭妈妈,或者扮演其他调解矛盾的角色。(3)根据音乐一同来表演《鸭子拌嘴》的哑剧。(说明:学生碰上自由表演时,常常是热情高涨,兴奋的叫喊声不绝于耳。表演哑剧,目的在于让学生控制自己过于激动的情绪,让音乐来做导演、做指挥,使学生在表演的同时专注地听音乐。)6.小乐手分小组利用打击乐器(没有条件的可利用身边的材料,如笔盒、座椅等)按“出门”、“嬉戏”、“吵嘴”、“和解”四部分设计、表演四段即兴演奏(长短不限)。第二课时1.学做纸小鸭。(1)教师教学生按课本图示步骤折纸小鸭。(2)学生给自己做的纸小鸭取一个好听的名字。2.在《鸭子拌嘴》的音乐中,与同桌同学用纸小鸭来表演鸭子走路和拌嘴的情景。3.学习课本小诗歌。(1)朗读诗歌。(2)讨论:“聪明的小朋友请你想一想,与人拌嘴吵架好吗?碰上问题我们要如何解决呢?”引导学生认识:拌嘴不是解决矛盾的最佳途径,学会与人和睦相处。4.根据《小鸭子》诗歌的内容,用纸鸭子演出一场“讲文明、懂礼貌”的短剧。(1)理解诗歌内容,创编剧情。(2)分角色进行排练。(小鸭用折纸,其他动物用头饰或其他饰物代替。)(3)分组展示。(建议:教师为学生准备一些背景音乐,伴随着学生的表演随时对音量进行控制,基本原则是:有对白时,音量要小,无对白时,音量要大;开始时音量渐强,结束时音量渐弱。)5.评价、表演。(1)让学生自己评选出“最佳表演奖”、“最佳编剧奖”、“最佳主角奖”、“最佳配角奖”,学生也可以根据表演的实际情况自己设立奖项。(2)选出表演最精彩的一组,全班在该组剧情、表演的基础上继续发挥、完善,最后师生一起尽情表演。(四)其他选择1.小组进行“鸭子拌嘴”的即兴创编时,形式可以多样化。如除用鸭子声音来表现外,还可以用动作、语言等多种方式进行。2.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给小鸭折纸画上眼睛、添上美丽的翅膀,比一比谁折的小鸭最漂亮。教学反思鸭子是学生喜欢的小动物,让学生欣赏、模仿鸭子拌嘴时的动作和声音,符合学生的审美需求。通过对《鸭子拌嘴》音乐的听赏和表演,让学生尝试对音响进行探索和辨析,这不仅能提高他们的听觉能力,手、眼、耳各方面的协调能力,还能促进他们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通过本课的学习,又能使学生学会妥善解决生活中发生的问题和矛盾,培养人际交往技巧,提高与人和睦相处的能力。第二单元第四课风铃声声(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人文目标通过欣赏、歌唱、制作等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生活、欣赏生活、美化生活、热爱生活。2.艺术目标通过欣赏风铃的造型、聆听风铃的声音及制作各式风铃,培养学生观察、创造声音艺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二)教学准备实物风铃及各种风铃的图片;彩色水笔;废旧物品、色纸、剪刀、线、双面胶;音乐磁带《蓝色的多瑙河》;录音机等。(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猜谜导入老师用布遮住风铃,让学生摸一摸,并闭着眼睛听一听,猜猜是什么。(说明: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激起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兴趣是上好课的关键。摸一摸,是为了让学生感知材料;而闭着眼睛听一听,是为了感受风铃带来的悦耳的声音。这两点,恰巧是本课所要解决的两个着重点。学生在摸风铃的时候,只是接触到风铃的局部,他们或许还猜不出是什么,当闭着眼睛听的时候,基本上就能猜出来了。这份成功感会大大激发孩子们继续探究学习的欲望。)2.欣赏模仿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欣赏课本中的图片,看看书本上的风铃有怎样的造型,使用了什么材料;想像、描述和模仿不同材料的风铃会发出怎样的声音。(说明:本环节可以分四人或六人小组进行。教师应事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欣赏。最后每个小组选派一个代表把讨论结果向全班汇报,也可以以组为单位进行竞赛。)参考问题:问题1:书本上的风铃的造型有多少种?你觉得它们像什么?问题2:书本上的风铃用了哪些材料?为什么要用这些材料?问题3:你最喜欢哪串风铃?为什么?问题4:请试着用语言描述一下风铃的声音。问题5:请试着模仿其中一个风铃的声音。说说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声音?3.学习探究师生共同了解风铃的悠久历史及其作用。(说明:教师要避免进行枯燥的讲解。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大家都知道,悬挂风铃是为了欣赏它们美丽的造型和好听的声音,但在古代风铃可是有其它作用的哟!你们先猜猜是什么作用呢?当学生进行一番海阔天空的自由想像之后,教师再进行适当的解说,同时要注意学生的想像力。)4.绘画表现每位学生画一个自己想像的风铃。教师把《风铃之歌》作为背景音乐循环播放。(说明:学生画风铃是为下节课的手工制作做准备,只需画出自己喜欢的造型即可,设计是制作的第一个程序。)5.展示评价看谁画的风铃造型最美。(说明:四人小组评出一个造型最美的全班展示,并说明原因。)6.师生齐唱《风铃之歌》(说明:学生画画时,《风铃之歌》作为背景音乐反复播放,故有在不知不觉中耳熟能详的效果,教师在引导学生跟录音学唱时,帮助学生理顺歌词就行了。)7.家庭作业寻找身边的音源,每人按自己的喜好准备下节课制作风铃的材料。第二课时1.提问“风铃为什么能发出声音?”“你喜欢哪一种风铃发出的声音?”(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材料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并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制作材料,为下面的教学环节做铺垫)2.探究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课本图片,讨论风铃的制作过程。3.描述把同学们带来的废弃材料集中,分组选择材料,说明选择这种材料的理由。4.制作(1)分组制作风铃。注意装饰时的色彩搭配。让学生尝试同种材料、不同造型等等的搭配。(2)用心体会不同风铃发出的声音,并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同学。(说明:教师演示风铃的制作过程时,着重解决相同材质、相同形状,在大小、体积不同时会出现怎样的声音的变化———音高、音色均会不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5.评价让学生把制作好的风铃悬挂在课室里(教师事先拉好绳子)引导学生进行欣赏、评价。评价标准:(1)造型美观(2)色彩搭配和谐(3)声音动听(四)其他选择1.可以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在家上网搜集有关风铃的资料、相关图片,在课堂上与同学共享,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2.鼓励学生大胆使用材料。教学反思风铃是生活中常见的装饰品,它既有悦耳清脆的声音,又有多姿多彩的造型。“悦耳的声音”与音乐相关联,丰富多彩的造型、制作,同美术的联系又是那么的密切。要怎样制作它才能发出悦耳的声音呢?显然这又与科学紧密关联着。相同材质、相同形状,若大小、体积不同,就会导致音高和音色的不同。本课教学,就是通过用身边的材料制作风铃,来开发学生的听觉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注意环保、美化生活、创造生活的品质。第三单元第一课小小画家(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人文目标引导学生细心观察,不可粗心大意,并结合歌曲及儿童音乐剧,激发学生热爱画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2.艺术目标(1)风趣而幽默地演唱歌曲《粗心的小画家》,感受2/4拍的音乐节奏,能为歌曲编配适当的打击乐伴奏。(2)欣赏名家及少儿绘画作品,欣赏有趣味的儿童音乐作品;能用彩笔自由地表现自己喜爱的动物,用身体语言表现歌曲的音乐形象。(二)教学准备音乐磁带、打击乐器、彩色笔(油画棒)及多媒体设备等。(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师生问好,激趣热身。随着《粗心的小画家》的伴奏音乐进教室,师生音乐问好。2.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位小画家,他叫丁丁。(扮演丁丁的小男孩上场)他给大家带来了他画的画儿,咱们一起来看看吧!3.欣赏四幅画作,发现问题(学生哈哈大笑)。螃蟹———四条腿,鸭子———小尖嘴,兔子———圆耳朵,马儿———没尾巴。教师:他是个什么样的小画家呀?4.揭示课题,按节奏朗读儿歌。师生一起律动朗读儿歌。(师)丁丁说他是小画家,彩色铅笔一大把;他对别人把口夸,什么东西都会画。(生)画只螃蟹四条腿,画只鸭子小尖嘴,画只小兔圆耳朵,画只大马没尾巴。咦!?哈哈哈哈哈哈哈!5.听辨、比较有附点与无附点节奏的异同。师:老师用两种方法读,你们听听有什么不同?哪一种更好听,为什么?2/4××××|×××2/4×.×××|×××6.学生创编律动读节奏(拍手、跺脚等)。7.律动表演读儿歌。8.学习新歌(1)完整聆听,感受情绪。(2)随音乐慢速哼唱。(3)解决结尾句的唱法难点。(4)律动唱歌曲。(5)有感情随琴表演唱。9.歌曲处理与创造。(1)学生分两组:一组唱主旋律,另一组在乐句末尾地方加上伴唱。如:丁丁说他是小画家(哦?!),画只螃蟹四条腿(四条腿)等。(2)选用打击乐器伴奏表演。(3)趣味游戏:{1}边唱边用彩笔改正丁丁画错的画。{2}猜尾巴。{3}分组在音乐声中选择喜欢的方式玩一玩。(画、唱、敲、演、创编歌词等)10.展示表演,集体评价。第二课时1.导入以欣赏踢踏舞片段激趣导入。2.复习新歌《粗心的小画家》———律动表演唱。3.欣赏与表现(1)简介《赶快画》教师:《赶快画》是儿童歌舞剧《小小画家》里的选曲,小画家在这里跟邻居家的小伙伴一边对唱一边画画,画出了许多可爱的小动物。(2)听听歌曲(3)欣赏优秀画作———名家及儿童画作品欣赏。学生谈观后感。(4)学生分组,听音乐画画、表演、创作。(5)汇报展示,交流评价。4.教学评价小组拉歌表演,比比谁的歌最多。(四)其他选择尝试为歌曲填词。(可把画家变成歌唱家、演说家等,告诉学生粗心大意的恶果)教学反思本课通过讲述一位粗心的小画家错画动物的故事,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动手实践,激发学生创造表现的兴趣;通过启发和引导,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大胆表现他们所喜爱的动物,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第三单元第二课线条魔术家(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人文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体验用丰富多彩的线条表现生活的快乐。2.艺术目标通过观察、表述、绘画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基本掌握线条的多种使用技巧及不同表现效果。(二)教学准备磁带、美术作品等。(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认识线条(1)请大家看一看,老师在黑板上画的是什么?(一条直线。)(2)你能画一条跟老师不一样的线条吗?(3)你还知道有哪些形状不同的线条?画一画。(直线、曲线、波浪线、螺旋线……)2.欣赏(1)用各种不同的线条进行组合,可以画出很多美丽的图画。接下来,请学生欣赏米罗爷爷的两幅绘画作品。{1}你在米罗爷爷的作品中看到了什么?(多种不同的线条、金鱼、恐龙、蝌蚪、星星、小鸟……){2}米罗爷爷的这两幅作品虽然只用了各种不同的线条,却可以让我们产生丰富的想像,这就是线条的魅力。(2)除了绘画作品中有各种不同的线条以外,你在生活中见过线条吗?请看一看教材上的三张照片。梯田{1}你知道图中所画的是什么地方吗?{2}你在图中看到了什么?(长短不同的曲线、水、山、树等。){3}为什么梯田会出现这么多的曲线呢?(山坡造田、保持水土以利于庄稼生长。)图2:斜拉索桥{1}大桥的线条与梯田的线条有什么不同?(以直线为主。){2}除了图上的斜拉索大桥外,还有一种垂直拉索大桥,你见过吗?{3}人类利用直线拉索技术居然能建造出如此雄伟的大桥。大家要好好学习,将来发明更多更好的技术来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图3:竖琴{1}你认识这种乐器吗?{2}请学生观察竖琴的琴弦,你看到了什么?(多根长短不一的平行直线。){3}演奏家拨弄琴弦,竖琴便会发出悦耳动听的乐音。(竖琴音乐片断欣赏。)(3)除了书上的三张照片,你在生活中还看到过哪些不同的线条?(自由发言。)3.听音乐画旋律线(1)请学生跟老师一起做练习:当你听到高低不同的音时,在纸上高低不同的位置画一个小圆点,然后将点连起来,你会看到什么?(一条曲线。)(2)这就是音乐家经常说的旋律线。不同的旋律线条可以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3)师生共同尝试画出《长江之歌》前两个乐句的旋律线条,体会长江水的波浪起伏与旋律线条的曲线之间的关系,初步感受作曲的奥妙所在。(4)听一听歌曲《鹰》,并随着录音哼唱,体会旋律音的高低变化。(5)请学生再听一遍,并画出歌曲《鹰》的旋律线条。(6)重复播放录音,学生相互交换所画的旋律线条图,并说出自己的看法。4.画自己喜爱的音乐,并相互交流。5.请学生课后收集各种不同线条的图片。第二课时1.复习(1)你还记得上一节课我们欣赏过的一些线条图片吗?(2)请将你收集到的表现线条的图片展示给大家看一看。2.学生绘画作品欣赏教材里有很多学生的绘画作品,选一幅你最喜欢的作品进行观察,然后回答问题:(1)作品用了哪几种线条?(2)你从作品中看到了什么?(毛线、花瓶、蜜蜂、树叶、花朵……)(3)作品《三只蜘蛛》看起来最漂亮,为什么?(多种线条的组合运用、丰富的色彩变化、合理的版面布局、夸张的蜘蛛形象……)3.线条能画出我们喜爱的景物,一起试试看。(1)学生自由创作,老师巡回指导。(2)学生作品展示,师生共同评价。4.教学评价(1)学生互评。(2)将自己的作品存入“艺术学习记录夹”。(四)其他建议让学生寻找或观察身边和生活中常常见到的线。谈谈线在生活中的作用。认识线与生活和艺术的关系。教学反思从生活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和美术作品中丰富多彩的各种线型以及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旋律线条,让学生获得美术的基本语言———线条,并尝试利用线条进行简单的绘画创作。第三单元第三课神笔的故事(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人文目标引导学生用多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2.艺术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如唱歌、听赏配乐故事、绘画、创编、表演等,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造能力。(二)教学准备故事磁带、多媒体设备等。(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学唱歌曲《蜜蜂蝴蝶你找啥》(1)在你欣赏过的绘画作品中,你最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2)有一个小朋友的绘画作品非常精彩,他的作品有什么特殊之处呢?请大家听一首歌曲《蜜蜂蝴蝶你找啥》。(3)朗读一遍歌词并讨论:蜜蜂、蝴蝶为什么会飞到“我的家”?(因为我画的牡丹花太漂亮,蜜蜂、蝴蝶都以为是一朵盛开的真牡丹花呢!)(4)跟着录音哼唱一遍,熟悉旋律。(5)轻声演唱歌词。(6)全班齐唱歌曲,老师钢琴伴奏。(7)角色表演:请4位同学分别扮演蜜蜂、蝴蝶、“我”、牡丹花,根据歌词提示进行角色表演。2.听赏《神笔马良》配乐故事教师:你们听过《神笔马良》的故事吗?想知道这个故事吗?(1)学生畅所欲言。(2)简介《神笔马良》的情节。(3)听赏配乐故事《神笔马良》。(4)谈听后感。教师:听完这个美丽的神话故事,你想说点什么?(学生答)你喜欢马良吗?你认为马良是个什么样的人?(学生讨论后回答)3.评价举行复述故事比赛。第二课时1.欣赏《神笔马良》连环画2.表演(1)以猜人物身份的形式导入,激发学生模仿与表演的兴趣。具体做法:教师表演人物形象,学生根据教师的表演猜人物的身份。例如:小红帽、老巫婆、小白兔等等。猜对了就一起进行表演。(2)回顾《神笔马良》的故事,大胆述说自己的表演构思。(3)自由交流自己的创作感想,相互评价。(4)分组准备,分角色表演故事及结局。(5)评价交流。3.创编(1)请讨论并回答:马良用神笔惩罚了坏皇帝以后,到底干什么去了?(2)教材里有一幅学生绘画作品,他画的马良在干什么?你喜欢这幅作品吗?为什么?(马良用神笔画的航天飞机飞上了天,小鸟、小兔也在欢呼。)(3)你能为马良设计一个不同的结局吗?请画出来。(4)学生自由绘画。(5)评价。学生作品展示,相互评价。(四)其他选择1.以神奇的画笔为题,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如想像画,让学生充分发挥想像,画自己熟悉和喜欢的题材。)2.举办学生绘画比赛,展示艺术风采。教学反思“假如我是马良,我会到哪里去呢?我会做些什么呢?”在《神笔马良》这一课教学中,通过一系列极具趣味性和游戏性的活动,特别是讲述那扣人心弦的神话故事,令学生心旷神怡,在他们心里激起情感变化的涟漪。这一设计旨在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既掌握一定的知识,又受到美的熏陶。第三单元第四课我们的画展(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人文目标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分享合作的快乐,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2.艺术目标通过绘画、举办画展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技巧,初步了解举办画展的方法。(二)教学准备磁带、展板(每组一张大白纸)、胶水等。(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回顾本单元我们已经学了哪几首关于小画家的歌曲?一起唱一唱。(《粗心的小画家》、《蜜蜂蝴蝶你找啥》)2.歌曲欣赏(1)请同学们再来聆听一首关于小画家的歌曲《谁是小画家》。(2)请同学们朗读歌词,并跟着录音唱一遍。(3)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歌曲中说的是哪一个小画家?{1}谁在画?(小鸡、小狗){2}在什么地方画?(雪地上){3}用什么工具画?(脚){4}谁画得好?3.学生绘画作品欣赏教材里有两幅学生绘画作品,请选择一幅你最喜欢的作品进行欣赏,并回答问题:(1)两幅作品分别画了什么内容?图1:同学们在操场上锻炼身体。图2:主人出门后,几只小猫在家里“大闹天宫”。(2)谈一谈你喜欢这幅作品的理由?(鲜艳明亮的色彩;喜爱的体育运动;家具、地毯、沙发、窗帘的细腻描绘,小猫的不同动作……)4.你也来试着画一张吧?(1)指导学生选好绘画主题和绘画内容,注意画面布局,色彩搭配等。(2)学生自由作画,教师巡回指导。(3)教学评价。教师和学生评价相结合。5.下一节课我们将举办班级画展,请同学们收集好在本单元所画的绘画作品。第二课时1.请同学们讨论:如何才能成功举办一次班级画展?(收集作品;准备展板;并做好摆放设计;根据绘画主题给画展取名称……)2.老师给每一个小组准备了一张大白纸作为展板,请同学们分组将作品摆放到展板上,适当调整后进行粘贴。3.师生共同设计展览名称,老师协助学生将名称书写到展板适当位置。4.分组将粘贴好的展板依次摆放到教室外面的走廊,全体学生自由观看展览。5.活动评价观看结束,回到教室,请同学们对画展以及画展中最喜爱的作品进行评述。可采取“群众评价”方式,人人参与,给自己认为好的作品贴上“小红花”,看谁得的“小红花”多。6.其他选择有条件的地方,可将画展拍成照片存入“艺术学习记录夹”。教学反思《我们的画展》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本课旨在通过总结性的教学活动———举办班级画展,发展每一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共同分享合作的快乐,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同时,通过举办班级画展,让学生初步了解举办画展的方式和方法。第四单元第一课小蜜蜂采蜜忙(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人文目标在唱歌、绘画等艺术活动中,让孩子们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感受蜜蜂劳动的艰辛与丰收的喜悦。2.艺术目标采用情景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以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蜜蜂飞》,并以唱游(歌舞)的方式来感受音乐的情绪。(二)教学准备钢琴,磁带,打击乐;头饰(花、草、树、蜜蜂),绘画纸,彩笔。(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播放歌曲《蜜蜂飞》的伴奏音乐,师生共同布置树林、鲜花场景。教师提问:你们喜欢小昆虫吗?你见过哪些小昆虫?有谁知道昆虫与其他动物的区别在哪里?你是怎么对待昆虫的?小昆虫给你带来的是什么?(教师以设问引导学生入课,应尊重每个孩子的独特体验,注意教学的生成性。)2.交流谈一谈你所了解的小蜜蜂。3.熟悉歌曲(播放伴奏音乐)(1)教师边用lu哼唱,边将手中的蜜蜂随音乐飞舞。(2)师生共同用lu哼唱。(3)闭上眼睛,想像画面。教师评价学生想像的画面,并用优美的语言再一次将学生带入美的意境中去。(4)边唱边做简单游戏。4.学唱歌曲(1)教师提示,让学生发现旋律的流畅与优美来自于民族性。(2)学生自学歌曲。方法:学生以小组方式自学,教师给以指导。5.演唱歌曲(1)教师做指挥,师生按乐句轮流唱。(2)请一位同学也来做做小指挥。6.歌曲处理师生共同用快乐的情绪演唱歌曲。7.打击乐练习(1)你听到的声音是哪一件打击乐器演奏的?(2)选择你喜爱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8.情境剧创作小蜜蜂的一天歌表演(1)学生自己选择道具(打击乐器,花、草、树、蜜蜂等的头饰,口琴等)。(2)学生讨论并进行角色表演。(3)创设场景,师生共做邀请小蜜蜂采蜜的游戏。第二课时1.欣赏管弦乐《野蜂飞舞》(1)感受完整听赏乐曲,初步感受乐曲的旋律、节奏、速度及乐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2)交流①听到这首乐曲,你仿佛看到了什么?②与歌曲《蜜蜂飞》比较,你觉得两首音乐作品有哪些不同的特点?③你曾经看到过野蜂飞舞的画面吗?(生活、动画片等)2.表现用口哨模仿音乐,以力度变化表现野蜂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的飞翔情景。请同学们像小蜜蜂一样,随着音乐飞起来吧!(用动作即兴表演。)3.作品介绍《野蜂飞舞》是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歌剧《萨尔丹沙皇的故事》中的幕间曲。音乐描写的是王子变成了一只野蜂,不停地飞舞,追叮他所厌恶的人。由于此曲的非凡表现力和所具有的简捷明快的节奏,也常作为音乐会的独立曲目,并有多种形式的改编曲。4.教材图片欣赏蜜蜂的家园(1)同学们都有一个幸福温馨的家园,小蜜蜂的家园是什么样子的?(森林、鲜花、蜂房等。)(2)同学们见过蜜蜂的房子吗?(3)为什么有人称它们是伟大的“建筑师”?(蜜蜂能建造非常规则的六边形房子,准确而精密。)5.绘画表现(1)教师:书上小朋友画的小蜜蜂漂亮吗?(2)教师:小蜜蜂的房子是最有特点的,展开你想像的翅膀,给可爱的小蜜蜂设计一个美丽有趣的楼房吧!(学生自由作画,工具、材料不限。)6.展示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做自我评价。(教师提示:将你的作品存入“艺术成长记录夹”。)(四)其他选择让学生收集有关蜜蜂的故事在全班交流。教学反思本课从小蜜蜂的生活习性入手,通过歌曲演唱、绘画等艺术活动,让孩子们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感受蜜蜂劳动的艰辛与丰收的喜悦。第四单元第二课花蝴蝶真漂亮(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人文目标学生通过学剪蝴蝶剪纸、欣赏蝴蝶邮票、音乐剧表演等教学过程,认识蝴蝶是美丽的化身,是大自然带给人类的礼物,从而亲近昆虫、热爱大自然。2.艺术目标在学习剪纸的过程中掌握什么是对称图形,了解民间艺术,同时感受到艺术与自然的密切关系。(二)教学准备各种彩色纸、剪刀、蝴蝶邮票等,有关音乐剧的头饰及音响资料。(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1)教师形象生动地讲述世界上第一枚蝴蝶邮票的故事。(2)教师通过故事引导并告诉学生邮票上的图案都是有意义的,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2.邮票欣赏(1)欣赏教材中有着蝴蝶图案的邮票,感受邮票中蝴蝶的美丽,激发学生的艺术审美情趣。(2)学生分组介绍自己最喜欢的那一张邮票,让他们在交谈中自得其乐,用语言表达自己体会的美。3.歌曲欣赏听一听:你能听出音乐是怎样表现蝴蝶飞舞的吗?唱一唱:跟着音乐轻轻哼唱。4.音乐剧表演草丛里的模特大赛(1)学生朗读教材中的儿歌。(2)谈谈怎样表现蝴蝶那轻盈优美的飞舞动作。(3)让学生各自想像自己是花丛里的一个什么角色,然后设计表演(自选音乐与舞蹈)。(4)自编情节,以小组为单位推荐“模特”参加“花丛里的模特大赛”。5.评价(1)教师鼓励学生用大胆、充满想像的动作表现蝴蝶。(2)对有创造性表现的学生进行及时鼓励。6.教学延伸(1)启发学生当小邮票设计家,自己设计与蝴蝶有关的蝴蝶邮票。(2)擅长绘画的同学也可用绘画方式表现蝴蝶。第二课时1.导入师生共同游戏:学生将自己收集的蝴蝶剪纸作品,作为美化自己的衣服的饰品,装饰在自己的衣服上,比一比谁的衣服最美?2.自然知识讲述蝴蝶美丽的一生(1)通过游戏,让学生了解蝴蝶的美丽。那又有谁知道蝴蝶的一生是怎样变化的呢?(2)学生看教材图片。(如果条件允许,配合视频资料效果会更好。)(3)讲述蝴蝶整个生长的过程。通过让学生了解蝴蝶的一生,激发学生探索奥秘的兴趣,让他们认识到因为有了大自然带来的诸般美丽,世界才如此可爱而富有生气。3.学习剪纸(1)欣赏教材中民间艺人的照片及剪纸蝴蝶作品,了解民间艺术。(2)分小组观察教材中的步骤图,自学剪蝴蝶或撕纸蝴蝶。(3)师生讨论出现的问题:为什么有些同学剪、撕出的蝴蝶只有一半呢?(4)讲解美术知识:对称图形。(5)学生再试剪、撕蝴蝶。(此时要求学生按自己的创意美化自己的蝴蝶;可扩展一些剪纸纹样知识。)4.展示性评价(1)用你收集或制作的蝴蝶作品办一个蝴蝶展。(2)将你得意的蝴蝶作品存入“艺术成长记录夹”。(四)其他建议1.可将剪出的各式各样的蝴蝶剪纸用来美化教室,把教室装饰得更有生命活力。2.可请生物老师配合教学做一次《昆虫》讲座。3.有条件的地方,可带学生去博物馆参观蝴蝶标本展。4.观看有关昆虫的科教影片。教学反思通过让学生欣赏美丽的蝴蝶邮票,了解蝴蝶是美丽的化身,是草丛里的模特。通过自己学剪蝴蝶,做一幅漂亮的蝴蝶剪纸,掌握蝴蝶的形状是对称图形的美术知识。最后在音乐剧表演中聆听描写蝴蝶的美妙音乐,体验蝴蝶那轻盈的舞姿,感受大自然里的蝴蝶仙子给我们带来的诸多快乐。第四单元第三课知了知了为啥叫(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人文目标在多种艺术活动中,让学生感受知了带来的夏天的热情,体会“螳螂捕蝉”的生活哲理,体验与同学合作表演的乐趣。2.艺术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和好奇心,让学生积累基本的音乐、美术、戏剧等艺术知识。(二)教学准备音乐磁带、表演头饰、表演服饰等。(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1)夏天来了,谁知道哪种昆虫最能表现夏天的热情?(2)知了是用怎样的叫声告诉我们夏天来了?(3)谁能学学知了的叫声?2.唱歌(1)运用前面的模仿叫声:“知———了”,唱练声曲。(2)用反复听唱的形式学习歌曲。(3)听第一遍后,学生感受音乐中描写的夏天像一幅美丽的画面,知了的叫声给我们带来了快乐。(4)第二遍听歌曲,引导学生注意:第三乐句的“知了”叫声的表现。设问:如果你是一只可爱的昆虫,你会用怎样的叫声告诉人们夏天的到来?(5)再复听歌曲,加深歌曲情感的表现。3.欣赏(1)欣赏教材中的小知了照片,观察小知了的身体结构。(2)讨论:谈谈相关的自然知识。4.表现(1)欣赏齐白石画中的知了:齐白石爷爷用国画写意的手法画出的知了多么生动!(2)学生创作:你能画出更生动的小知了吗?试着画一画。第二课时1.导入(1)教师按节奏朗读《知了歌》。(2)请个别学生跟着教师读一读。谁知道这首儿歌中蕴涵的小故事?让我们一起再读一遍,一边读一边想。(3)按节奏读儿歌。(4)设问:这小知了只会唱一个调:“知———了!知———了!”它说它什么都知道,这是个什么样的先生呢?2.讲述故事总结出故事的名字叫:《螳螂捕蝉》。(谁的知识最渊博,把故事讲给大家听一听?)(1)学生讲故事。(2)教师总结故事基本情节:花园中有只蝉,它爬在树梢上,一边吃着露水,一边唱着歌。但它却没有发现有只螳螂正在向它靠近。螳螂只顾捕食鸣蝉美餐一顿,可哪知道旁边逼近的黄雀正要扑向自己。(3)分析故事角色,为后面的表演环节做准备。角色:可爱的小知了得意的螳螂聪明的黄雀(4)分小组讨论怎样表现角色。(5)师生互动参与,自由创编动作。(配合适当的故事配乐效果更好)3.戏剧表演(1)先请一组同学登台,教师也参与表演。学生佩戴教师准备的头饰、穿上表演的服饰,进行表演。(2)表演后,教师请学生点评。(3)欣赏教材中的演出剧照。(4)为加强故事的情趣,增加相应的表现环境的角色,如大树、蝴蝶及其他的小动物,让学生在童话般的环境中,快乐表演。4.讨论你从故事中体会到了什么人生哲理呢?学生总结,教师补充:在今后的生活中吸取螳螂捕蝉的教训,不做盲目自大、好吹牛皮的人。5.评价(1)教师组织学生互评。(2)表扬在表演中动作创编新颖的学生。(四)其他选择收集有关知了的图片与诗文,办一期专栏(黑板报)。教学反思谈到知了,人们马上会想到炎热的夏天里知了独特的吟唱声以及螳螂捕蝉的故事。本课从这几条素材入手,让学生在歌曲演唱中感受夏天的气息,在戏剧表演中获得一个生活的哲理并接触简单的戏剧要素(如:角色、语言、声调等);在绘画摄影作品的欣赏过程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和好奇心。第四单元第四课萤火虫放光亮(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人文目标在加深学生对昆虫的热爱之情的同时,引导学生了解萤火虫“于黑夜为世界照明”的美好的象征意义,做一个有奉献精神的人。2.艺术目标尝试用简易连环画的形式表达自己对萤火虫的赞美之情。(二)教学准备故事磁带、彩色笔、音乐磁带等。(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聆听(1)让学生随《萤火虫》的音乐自由活动,初步感受《萤火虫》音乐的旋律及其节奏特点。(2)学生跟着音乐哼唱。(3)师生还可随音乐边唱边跳,模仿萤火虫的动作。2.讨论(1)这首歌曲是音乐家写来赞美萤火虫的。(讨论:萤火虫有什么值得我们赞美的呢?)(讨论后总结:萤火虫是“光明使者”的代名词,在人类需要帮助的时候带来过光明。)(2)萤火虫是什么样子?谈谈你了解的萤火虫。(自然科学知识:萤火虫是靠它身体的腹部发光的。)3.欣赏在前面聆听歌曲《萤火虫》和谈论萤火虫后,让学生欣赏教材中的学生作品《活灯笼》(连环画故事)。4.学画萤火虫(1)欣赏了学生作品中的萤火虫,教师请个别同学到讲台的黑板上画一画“心目中想像的萤火虫”。(2)学生绘画。5.教学拓展除绘画形式以外,还可运用剪贴、捏橡皮泥等制作形式更加丰富地表现。6.评价师生共同评价,随时鼓励大胆讲述的学生,夸奖课外知识丰富的学生。第二课时1.欣赏(1)欣赏连环画《活灯笼》。(2)此连环画讲述了人类、小动物(小兔)及昆虫之间相互帮助的故事,体会一种友爱的精神,在欣赏连环画的同时感受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2.讲讲古代小故事教师:从古至今,萤火虫都是我们人类光明的小使者!有谁知道“囊萤夜读”的故事?分小组讲一讲。3.创作(1)根据连环画编故事。(可分小组进行,为后面戏剧表演奠定良好的基础,并进一步感受伙伴之间互帮互助的友谊。)(2)学生创作连环画。4.评价学生相互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将自己的作品存入“艺术成长记录夹”。(四)其他选择1.可将连环画的故事情节保留结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像,来创作结尾部分。2.可添加表演环节,对故事中不同的角色进行情感体验。3.可给学生介绍昆虫学家法布尔关于萤火虫的观察描述,有条件的地方,可带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实地观察萤火虫。教学反思通过前面的学习活动,同学们了解了昆虫的美,在扮演昆虫时体会到了艺术表现的快乐,增加了有关昆虫的知识。这节课,安排了从古至今给黑夜带来光明的活灯笼———萤火虫的学习内容,目的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人类的朋友———昆虫的亲昵感。还通过创作简易连环画的形式,引导学生把自己对萤火虫的热爱表现出来。第五单元第一课木娃娃(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人文目标通过小木偶的故事,教育孩子要诚实;通过表演小木偶、制作小木偶,教育孩子要团结协作,培养孩子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评价身边的事物。2.艺术目标指导学生用天真、诙谐的声音演唱歌曲《小木偶》,并做生动形象的歌表演。能自己根据剧情表演情景剧。(二)教学准备钢琴、歌曲《小木偶》录音、动画片《木偶奇遇记》。(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情景激趣播放动画片《木偶奇遇记》中的插曲《我的身上没有线》,教师手拿自制木偶人出场,在学生面前表演并配音:嗨!小朋友们好,我的名字叫皮诺曹,你们想知道我的故事吗?播放《木偶奇遇记》中皮诺曹撒谎鼻子变长的片段。教师配音:同学们,你们知道我的鼻子为什么会变长吗?学生:因为爱撒谎,所以鼻子变长。教师配音:嘻嘻,那是从前的我,现在我再也不撒谎了,鼻子再也不变长了。我还会表演节目呢,大家想不想看?学生:想!教师配音:那我就给同学们演唱我的拿手歌曲《小木偶》。教师手拿木偶做动作表演并播放歌曲。歌曲结束,教师配音:谢谢大家。并退场。2.学唱歌曲教师:刚才皮诺曹表演得好不好?学生:好。教师:谁上来也当一当皮诺曹,为大家表演表演?再次播放音乐,邀请学生上台表演,模仿皮诺曹,其他学生用手中的打击乐为台上的同学打节奏。教师用自己的方法鼓励表演者。教师: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和皮诺曹一起来唱这首歌好吗?教师可采用听唱法学习歌曲,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用天真、诙谐的声音演唱歌曲。3.歌表演(1)学生唱歌,教师表演小木偶,给学生们做示范。(2)学生对老师的表演做出评价。(3)交流动作,并讨论怎样做才最像小木偶。(4)每一组轮流上台表演,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他学生选出每组当中最像小木偶的同学,由他当小老师,教自己组的同学表演小木偶。4.木偶音乐会选一名小木偶主持人,其他同学用自己熟悉的歌曲,配合新学的木偶动作进行表演,可以采用独唱表演、小组表演,最后,在《小木偶》的歌声中,全班集体表演结束本课。5.教学拓展(1)导入部分可让学生自己讲皮诺曹的故事,也可从观察小木偶入手,让学生说说自己见过的小木偶,从而引出小木偶的歌曲。(2)可让学生欣赏影片中各种木偶的表演。第二课时1.情景激趣教师手拿皮诺曹道具入场。教师配音:嗨!小朋友们,我又来了,大家还记不记得我?学生:皮诺曹!教师配音:今天,我还为同学们带来了我的几个好朋友,大家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在掌声中,几位同学手拿各种小木偶的道具出场。教师配音:他们是谁啊?学生: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用学生熟悉的童话人物形象,学生接受会更快一些,兴趣也更浓一些。)教师:咱们用《小木偶》的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学生演唱上节课学过的歌曲《小木偶》,并用学会的木偶动作和台上小演员做歌表演。2.小木偶剧场(1)《小木偶》的音乐响起,学生手拿自己的小木偶排队到台前亮相,并用小木偶的口气做自我介绍。如:大家好,我是稻草人!(2)同学们和自己喜欢的小伙伴在一起,排演一出木偶戏。木偶戏不用太长太复杂,可以只是几句台词。我们书上有一个小剧本,谁来演一演?教师引导学生用课本上的小剧本表演《木娃娃的生日》。(3)表演完毕,小演员和台下观众握手,体会成功感。(4)全体参与,集体表演。《小木偶》的音乐再次响起。教师:这欢乐的大海洋,你可以是灰姑娘,也可以是皮诺曹,还可以是你想成为的任何小木偶,拉着大家的手唱歌跳舞做游戏,小木偶们因为欢乐而聚在一起。同学们拿着自己的小木偶和老师一起跳舞,做游戏,在热烈欢快的气氛中结束本课。(四)其他选择1.制作木偶。(学生可单独制作,也可分小组制作。)制作小木偶范例:教师介绍木头娃娃的作品:克利的小偶人、非洲娃娃、日本娃娃、木娃娃雕塑以及表演用的道具皮诺曹、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教师:看了这么多可爱的小木偶,你有没有想到一种制作小木偶的方法呢?学生讨论,并说说自己的想法。教师:哈哈,你不知道吧,家里可以做木偶的材料随处可见。告诉你一个小秘密,旧衣服丢掉前,把扣子、拉链、花边剪下来放进你的百宝箱,只要有了这些宝贝,你就可以迈出制作玩偶的第一步。网球或者棒球加上手套等于一只章鱼;一块布头加上一只袜子,再加上一双一次性方便筷,等于一只操作方便的小木偶;薯片的纸罐子加上袜子,等于一只害羞的小木偶,稍微有一点动静,它就赶快躲到自己的被子里不出来了;鸡毛掸子套上一个束发带,再安上两个半个乒乓球做眼睛,简直就是一个快乐的现代小酷哥的造型。下面,就用你带的宝贝,开始行动吧!学生制作木偶娃娃,教师指导,并启发学生为自己的娃娃起一个有意思的名字。2.整节课可利用小木偶剧场的形式贯穿起来。3.可先指导几位学生排演一出精彩的木偶戏,上课时进行表演。教学反思木娃娃是孩子们所喜爱的玩具,它是孩子们快乐的源泉之一。本节课让小朋友欣赏各种木娃娃,通过木娃娃的各种不同造型了解木偶人物形象及其故事,对这一类艺术作品有较深的感性认识。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小木偶,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让他们在音乐声中模仿木娃娃的表情及肢体动作,一起聆听或讲述皮诺曹的历险故事,接受到一种人文精神的洗礼。第五单元第二课泥娃娃(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人文目标通过演唱歌曲,培养孩子的爱心。2.艺术目标通过泥娃娃舞蹈的学习,学习几种基本的儿童舞步。通过捏泥,掌握泥娃娃的制作方法,并能创造性地设计自己喜爱的娃娃。(二)教学准备课件、钢琴、橡皮泥、泥娃娃实物。(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教师出示泥人大阿福(江苏无锡)。今天,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两个漂亮的小人,瞧,可爱吗?有谁见过他们?教师介绍大阿福。你们知道,这么漂亮的小娃娃,是拿什么做的吗?找同学上来摸一摸,然后回答。(泥巴)2.交流你还知道有哪些用泥巴做的娃娃,和同学们说一说。教师介绍中国的传统艺术,泥人张与惠山泥人。3.学唱歌曲《泥娃娃》教师:小小的泥娃娃,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呢,同学们想听一听吗?教师讲泥娃娃的故事。教师可自行编创一个关于泥娃娃的故事,体现小孩子对泥娃娃的爱心。教师:我想,咱们每一位同学,都是善良的好孩子,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泥娃娃》,听听歌里的小孩子是怎样对待他的泥娃娃的。采用听唱法学习歌曲,配合打击乐进行节奏练习。本歌音域较宽,教师在教授的时候注意音准的训练,歌曲要唱得温柔,甜美。4.歌曲处理在歌曲处理上,可采用领唱、合唱的形式。注意演唱时的情绪和表情。一个人在台上演唱,其他同学均在下面装作泥娃娃的样子,也可以一个人在台上装泥娃娃,其他同学在台下演唱,教师也可以装作泥娃娃,用夸张的面部表情感染学生。5.小结请同学们准备材料,下次,我们要做一个属于自己的泥娃娃。第二课时1.歌曲导入(1)在《泥娃娃》的歌声中,同学们进教室。(2)拿起手中的打击乐,为二拍子的《泥娃娃》伴奏。(3)有感情地朗诵歌词。(4)做简单的歌表演,演唱歌曲《泥娃娃》。2.手工制作教师:同学们想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泥娃娃吗?你做它爸爸,你做它妈妈,你来照顾它!手工制作泥娃娃采用揉、搓、捏、贴、插、剪、切的方法进行制作,可参考书上作品,也可自行设计。最后,把制作好的泥娃娃放到一起展示,可以给它们起上好听的名字,编一段小故事,让它们成为好朋友。(小主人们手拉着手,围着泥娃娃唱起了献给泥娃娃的歌《泥娃娃》。)3.舞蹈《泥娃娃》泥娃娃的舞蹈是这节课的重点,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让我们为自己心爱的泥娃娃跳上一段欢乐的舞蹈,好吗?学习舞蹈《泥娃娃》1—2小节:小八字步,双手做芭叶掌,从脸前分开,同时屈膝。3—4小节:同上。5—6小节:左腿拉出,脚跟着地,做侧踵步,手的动作同上。7—8小节:动作同上,方向相反。9—10小节:双腿屈膝,面朝二点方向,下巴微微抬起,左手指鼻尖,右手指六点方向。11—12小节:双腿直立,下前腰,掌心相对拉出。13—14小节:小踏步,双手上举分开,芭叶掌。14—15小节:大八字步,下前腰,左手食指一点方向,右手食指七点方向。(四)其他建议1.举办一个泥娃娃的制作比赛和展览。2.进行泥娃娃的情景剧或歌舞表演,充分让学生展示艺术才华。教学反思玩泥巴是孩子的天性,用泥巴捏娃娃是孩子们最爱干的事情之一。本课以音乐、舞蹈、手工相结合,让孩子在玩泥巴的快乐中放声歌唱,尽情舞蹈,体会创造的喜悦。第六单元第一课我来洗手绢(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人文目标通过演唱《洗手绢》,感受与体验劳动的快乐,在音乐活动中表达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愿望。让学生在各种艺术活动中,领悟到劳动的快乐、劳动的美。2.艺术目标能大胆、自信地背唱《洗手绢》,在演唱及表演中能表现出劳动的愉悦。能用×××│××│等节奏音型,以自己的手、脚等身体部位即兴为《洗手绢》创编伴奏。从图案的形状、色彩及手绢的用途入手,引导学生欣赏民间刺绣和印染手绢作品,找一找最具特色的手绢,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受力和鉴赏力。(二)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洗手绢》磁带;绘画纸、彩笔等。(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以“你喜欢哪些动物?他们各有什么样的本领?”来进行提问,先从学生感兴趣的“勤快能干”的动物入手,引导学生关注“劳动”这一主题。2.交流(感受歌曲《洗手绢》的主要节奏。)导言:刚才大家谈到的小动物们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不打死结的红领巾系法
- 【语文课件】再见了亲人 浙江教育出版社课件
- 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收录汇编十篇
- 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集合合集十篇
- 单位管理制度展示合集职工管理篇
- 传媒行业“AI、出海、IP”为舵乘风破浪
- 2025年互联网券商行业市场趋势分析报告
- 单位管理制度展示大合集人员管理篇
- 2022-2027年中国超声波雾化器行业市场全景评估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 生物燃料油生产建设啊项目节能评估报告(节能专)
- 中心城区给水工程专项规划文本
- 304不锈钢焊接热裂原因及解决方法计划
- 社会调查方法与调研报告撰写培训
- 个人房屋租赁合同电子版下载(标准版)
- 福建省泉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
- 高中生物学科思维导图(人教版必修二)
-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课件(完整版)
- 监理日志表(标准模版)
- 视频监控系统PPT幻灯片课件(PPT 168页)
- GM∕T 0045-2016 金融数据密码机技术规范
- 人力资源部年度工作计划表(超级详细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