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中地理专业名词解释及易混概念比较_第1页
2024年高中地理专业名词解释及易混概念比较_第2页
2024年高中地理专业名词解释及易混概念比较_第3页
2024年高中地理专业名词解释及易混概念比较_第4页
2024年高中地理专业名词解释及易混概念比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中地理专业名词解释及易混概念比较

高中地理专业名词解释及易混概念比较

必修一自然地理:

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

【天体】:宙空间的物质的存在形式。包括星云,恒星,

行星,流星,彗星,星际尘埃等,人类发射进太空的人造

卫星、宇宙飞船、空间实验室、各种探测器则被称为人造

天体。

【天体系统】:天体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从而形成天

体系统。天体系统具有层次性。以地球为例,按从低到高

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总星系。

【化石燃料】:化石燃料亦称矿石燃料,化石燃料中按埋

藏的能量的数量的顺序分有煤炭类、石油、油页岩、天燃

气、油砂以及海下的可燃冰等,是不可再生资源。

当发电的时候,在燃烧化石燃料的过程中会产生能量,从

而推动涡轮机产生动力。旧式的发电机是使用蒸汽来推动

涡轮机的。现时,很多发电站都已采用燃气涡轮引擎,那

是利用燃气直接来推动涡轮机的。

人类不断地燃烧化石燃料而排放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主来

源之一),是加快全球变暖的因素之一。

【生物能】:以生物为载体将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的

一种能量,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其蕴

藏量极大。在各种可再生能源中,生物质是贮存的太阳

能,更是一种唯一可再生的碳源,可转化成常规的固态、

液态和气态燃料。因此靠种植来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从

而减低温室效应。

【太阳辐射能】:太阳的辐射能几乎全部来自其内部的热

核反应。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将热量传递给地

球称之为太阳辐射。

【太阳能利用率】:一般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农作物通过

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有机物中所含的能量,与这块土地所接受

的太阳能的比。实际利用值一般小于理论值。

提高光能利用率的方法:延长光合作用时间(如复种),增加光

合作用面积(如合理密植间作套种),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如控

制光照强弱和成分增加C02浓度、合理施肥)等。

【太阳活动】:太阳大气层里一切活动现象的总称。主要

有太阳黑子、耀斑、日珥和太阳风等。黑子和耀斑是太阳

活动的重要标志。太阳活动具有周期性(约11年)和整体

性(同步起落)。太阳活动的影响:影响无线电短波通

信;产生磁暴现象;高纬度地区出现极光;与一些自然灾

害有关等。

【光照和热量】:

光照一一主要是指直接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光照的多少

主要取决于日照时数的多少,而影响日照时数的因素主要

与昼夜长短、天气、海拔高度有关。通常太阳高度角越

大,晴天多,日照时数越长,光照就越充足。一般在光照

充足的地区,农作物光合作用强,单产高,比如新疆的长

绒棉、青藏高原的青棵。

热量一一是指某一地区在特定的气候条件下所能获得的热

量,它是太阳辐射和地表、大气各种物理过程的综合结

果。一个地区的热量主要取决于纬度位置和海拔高度。一

般来说,纬度低,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多,热量高;

纬度高,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少,热量低。热量状况

最直观的描述就是温度。

区别一一光照充足的地方,热量不一定丰富,例如青藏高

原光照充足但热量不足。

【昼夜更替】:由于地球自身不发光也不透明,太阳只能

照亮地球的一半,因此产生昼夜现象。再加上地球不断地

自西向东自转,地球上产生了昼夜更替。

【地方时】:一般也叫当地时间。指按本地经度测定的时

刻。越往东,时间越早,时刻数值越大。

【时区和区时】:将全世界经度每相隔15度划一个区域,

全球一共有24个区域,称为时区。在每个区域内都采用统

一的时间标准,称为“区时,

【日期】:以自然日界线(0时所在经线)和国际日界线

(人为规定,大致与180。经线重合)作为划分新旧一天的

分界,来定义日期的更替。

【日界线与180。经线】:区别一一日界线有两条,一条是

时刻为0:00的经线,经度不定,一条是与180。经线不完全

重合的线,由于180。经线跨过太平洋上的一些岛屿,为了

使岛屿保持一致的日期,日界线在太平洋有三折,因此越

过180。经线日期可能变化也可能不变。

下,太阳高度小于0;晨昏线上,太阳光线在地平线上,

太阳高度等于0;

是指一天中正午时刻的太阳高度,它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

高度。此时太阳辐射强度最大。

【日出方位】:日出方向一定为东,直射点在赤道则全球

正东升,正西落。直射点进入北半球,则全球(不包括极

昼极夜地区)太阳东北升,西北落。出现极昼极夜现象地

区则正北升,E北落。

直射点在南半球则全球不包括极昼极夜地区)太阳东南

升,西南落。出现极昼极夜现象地区则正南升,正南落。

【太阳视运动】;太阳在一天中移动的轨迹。一般三点连

线可以成轨迹。日出日落点以及正午太阳的方位。三点连

线,可读出太阳移动的轨迹。

【季节、节气】:现今通用以天文季节与气候季节相结合

来划分四季。即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

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

节气是指二十四个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

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

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

24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

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

寒、大寒

【地震波]:地震波是指从震源产生向四外辐射的弹性

波,分为横波(P波)和纵波(S波)。地球内部存在着地

震波速度突变的不连续面: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

【内部圈层】: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将地球内部由外而

内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上地幔的结构】: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分

为:上地幔的顶部,上地幔的上部以及上地幔的下部。

【软流层】:存在于上地幔上部。

【岩石圈】: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组成。岩石圈下面是软

流圈。岩石圈可分为6大板块: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美

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地球的外部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可分为大气圈、水圈

和生物圈,各个圈层既围绕地表可各自形成一个封闭的体

系,同时又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作用,

并共同促进地球外部环境的演化。

【生物圈】:生物圈是指地球生物及其活动范围所构成的

一个极其特殊和重要的圈层,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

环境的总称。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以及岩石圈

的顶部。

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对流层】:对流层是地球大气层靠近地面的一层。地面

是近地面大气最主要、最直接的热源。它同时是地球大气

层里密度最高的一层,它蕴含了整个大气层约75%的质

量,以及几乎所有的水蒸气及气溶胶。

【对流运动】:空气对流是指由于地面受热不均,进而导

致空气受热不均,受热的空气膨胀上升,而受冷的空气下

沉而形成的这种现象。

【平流层】:位于对流层和高层大气之间。含有丰富的臭

氧,因此其上半部分由于吸收了大量来自太阳的紫外线而

被加热。故之在这一层,气温会因高度而上升。正因为平

流层的上部热下部冷,所以平流运动特别显著。

【太阳短波】:太阳辐射能在可见光线(0.4〜0.76pim)、

红外线(>0.76gm)和紫外线(<0.4pm)分别占50%、

43%和7%,即集中于短波波段,故籽太阳辐射称为短波辐

射。

【大气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当太阳辐射通过

大气层到达地面的过程中,由于大气对它有一定的吸收、

散射和反射作用,使到达地面的总辐射有明显削弱,特别

是波长短的辐射能削弱显著,这种现象称为大气削弱作用

或衰减作用。

【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长波辐射】:地球-大气系统所处的

温度为2。。〜30。K,在这样的温度条件下,地面和大气的

辐射能主要集中在4~120pm之间,均为肉眼所不能看见的

红外辐射。因为比太阳辐射的波长(0.15〜4微米)要长得

多,所以气象学习惯上把地面和大气的辐射称为长波辐

射。

【大气逆辐射】: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同时,又以辐

射的方式向外放射能量。大气辐射的方向既有向上的,也

有向下的.大气辐射中向下的部分,因为与地面辐射方向相

反,称为大气逆辐射,

【地表反射率】:地表反射率是指地面反射辐射量与入射

辐射量之比,表征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反射能力。反

射率越大,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越少;反射率越小,地面吸收

太阳辐射越多。

地面反射率的大小取决于地面的性质和状态。一般来说,

深色土壤的反射率比浅色土壤小,潮湿土壤的反射率比干

燥土壤小,粗糙表面的反射率比平滑表面小,陆地表面的

平均反射率为10—35%,新雪面反射率最大,可达95%o

水面反射率随太阳高度角而变,太阳高度角愈小反射率愈

大。

【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

为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简单的形式。其形成过

程为:受热地区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而高

空形成高气压;受冷地区相反,从而在近地面和高空的水

平面上形成了气压差,促使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

的热力环流。

【气压差异】:由于大气受热不均,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

差异。

【水平气压梯度力】: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叫做气压梯

度。只要水平面上存在着气压梯度,就产生了促使大气由

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这个力称为水平气压梯度

力。

【大气的水平运动】: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气流由高

压流向低压,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风。风是一个矢量,

用风向和风速表示。

【近地面风和高空风】:

高空的风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形

成的,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的风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共

同作用下形成的,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海风、陆风、山风、谷风、城市风】:风的形成在于气

压差异,而产生气压差异的原因在于气温差异,而风向的

转变在于受热情况的变化。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海风和陆风:白天吹海风,晚上吹

陆风。

山坡和山谷的受热差异形成山风、谷风:白天吹谷风,晚

上吹山风。

城市风是单一风向,因为城市气温相对于郊区高,气压相

对较低,近地面的风由郊区吹向城市。

【等压线与等压面】

等压线:把在一定时间内气压相等的地点在平面图上连接

起来所成的封闭线。等压线是一个平面上气压高低的情

况,用来表示气压在一个水平面上的差异。

等压面:是指气压相同的面。如果近地面受热均匀,则等

压面是一个平面。此时等压面在垂直方向上可以认为与等

高面平行或重合。但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气压值减小。

因此,等压面用来表示气压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状况。

【气压带】气压带,是由于地球表面纬度高低不同,接受

太阳辐射的多少不同,于是形成不同的气压区域,这些区

域称为气压带。

主要有[赤道低气压带](赤道为中心);[副热带高气压带]

(30。为中心);

[副极地低气压带](60。为中心);[极地高气压带](90。为

中心)O

【风带】全球性大气环流分布在不同纬度位置,形成了不

同性质的大气水平运动地带,叫做风带。

主要有:低纬信风带(北:东北;南:东南)

中纬西风带(北:西南;南:西北)

极地东风带(北:东北;南:东南)

【赤道无风带】赤道无风带出现在赤道附近对流层底层风

向多变的弱风或无风带。赤道无风带是指赤道附近南、北

纬5。之间的地带。这里太阳终年近乎直射,是地表年平均

气温最高地带。由于温度的水平分布比较均匀,水平气压

梯度很小,气流以辐合上升为主,风速微弱,故称为赤道

无风带。

【副热带高压脊】:副热带高压是一个在太平洋上空的半

永久性高压环流系统,一般采用副热带高压内东西风的分

界线来表示,我国常用120°E上副热带高压的脊线所在的

纬度的变化来表示副热带高压的南北移动,即副热带高压

脊线。副热带高压脊(简称副高)是一个重要天气系统。

在预测热带气旋移动时,我们必然要留意副高的强度,它

的脊线位置等等。另外,副高不但会影响热带气旋的路

径,它还会影响到东亚地区的旱涝状况。因此,在预测天

气时,了解副高的强度和位置变化是绝对有助我们预测天

气变化。

【副热带海区】: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下的海区。

【回归荒漠带上的绿洲】:地球上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

由于处在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下,盛行热带大陆

气团,降水量小而蒸发量大,所以气候干旱。世界上的沙

漠多分布在这里,故称为“回归沙漠带但是,这一带并

非到处都少雨。例如我国华南地区,虽然地处北回归线附

近,但因位于大陆东岸,地理位置优越,形成了典型的季

风气候。每年夏季风和台风从海洋上带来大量水汽,造成

丰沛的降水。因此,这里气候温暖湿润,水热充足,植被

繁茂。特别是广东省的鼎湖山,森林茂密,万木葱茏,恰

似镶嵌在华南大地上的一颗绿色明珠,赢得了“同归沙漠带

上的绿洲之美誉。

【副热带无风带、少雨带】:副热带无风带分布在南、北

半球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的范围内,气流以下沉运动为主,

水平运动微弱,静风频率高;同时因下沉绝热增温,故空

气干燥,云量很小。世界上的大沙漠多分布于此。相传从

大西洋运马往西印度群岛的帆船,进入副热带高压所在的

纬度时.,接连几周平静无风,无法航行,终因水和粮食用

尽,不得不将马匹投入海中,故欧美各国常用马纬度作为

副热带高压的同义词。

【冷高压、热低压、冷低压、热高压】

热力状态下,气温与气压的关系是相反的,气温升高,气

压则降低。

赤道低气压带为热力因素形成,为热低压;

极地高低压带为热力因素形成,为冷高压;

副热带高气压带为动力因素(气流下沉堆积)形成,为热

同压。

副极地低气压带为动力因素(气流被迫抬升)形成,为冷

低压。

【季风】由于大陆和海洋在一年之中增热和冷却程度不

同,在大陆和海洋之间大范围的、风向随季节有规律改变

的风,称为季风。形成季风最根本的原因,是地球表面性

质不同,热力反映的差异。由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大陆

地形等因素造成的,以一年为周期的大范围的冬夏季节盛

行风向相反的现象。分为夏季风和冬季风。

【锋面】当性质不同的两个气团,在移动过程中相遇时,

它们之间就会出现一个交界面,叫做锋面。锋面与地面相

交而成的线,叫做锋线。一般把锋面和锋线统称为锋。所

谓锋,也可理解为两种不同性质的气团的交锋。由于锋两

侧的气团性质上有很大差异,所以锋附近空气运动活跃,

在锋中有强烈的升降运动,气流极不稳定,常造成剧烈的

天气变化。在这一过渡带里温度变化特别大。

【冷锋、暖锋、准静止锋】

按照热力学分类方法,若冷气团主动推动暖气团,则称为

冷锋。反之称为暖锋。若冷暖气团相当,则称为准静止

锋。若冷锋追上暖锋,则会形成准静止锋。

【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以锋线所在的位置为过境

时,锋面移动前方为过境迁,后方为过境后。

【低压、高压、气旋、反气旋】:

低压一一在等压线分布图上,凡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低

于四周的区域,叫做低压。

气旋一一在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低压的气流从四面八方

流向中心,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形成逆时针方向

流动的大旋涡(南半球形成顺时针方向流动的大旋涡),即

气旋。

高压一一在等压线分布图上,凡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高

于四周的区域,叫做高压。

反气旋一一在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高压的气流由中心向

外流出,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形成顺时针方向流

动的大旋涡(南半球形成逆时针方向流动的大旋涡),这种

旋涡与气旋止好相反,所以叫反气旋,

区别一一低压、高压是对天气系统气压状况的描述;而气

旋、反气旋则是对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的描述,它是影响天

气变化的重要天气系统。

【低压槽、高压脊】:从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叫

高压脊,好比地形上的山脊;从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

域,叫低压槽,好比地形上的山谷。高压脊温度大于等压

线平坦处,低压槽温度低于等压线平坦处。

【锋面气旋】:温带气旋是活跃在温带中纬度地区的一种

气旋,又称为“温带低气压”或“锋面气旋"。温带气旋是一

种冷心系统,其出现伴随着锋面,尺度一般较热带气旋

大,可达几百乃至数千公里。气旋随高空偏西气流向东移

动,前部为暖锋,后部为冷锋,两者衔接处的波动南侧为

暖区。温带气旋从生成,发展到消亡整个生命史一般为2-

6天。同一锋面上有时会接连形成2-5个温带气旋,自西向

东依次移动前进,称为“气旋族”。温带气旋对中高纬度地

区的天气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多风雨天气,有时伴有暴

雨、暴雪或强对流天气,有时近地面最大风力可达10级以

±o

【气候的要素与气候形成因子】:气候的要素指气温、降

水、气压和风,其中主要是气温和降水;气候的形成因子

指影响气候的要素,有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状况

和人类活动等。

【气候和天气】:

气候一一是指整个地球或其中某一个地区一年或一段时期

的气象状况的多年特点。它反映平均状况,也反映极端情

况,是各种大气现象的多年综合。例如,昆明四季如春;

华北地区,春、秋温和,盛夏炎热,冬季寒冷,我们就称

这里是“四季分明的温带气候,,。

天气一一是指某区域短时段内的大气的冷暖、干湿、晴

阴、风雨等及其变化的总称。它是指影响人类活动瞬间气

象特点的综合状况,例如:我们可以说:“今天天气很好,

风和日丽,晴空万里;昨天天气很差,风雨交加”等等。

区别一一从时间尺度看,气候是时间尺度很长的大气过

程,天气则是瞬时或短时间内的大气状态。天气瞬息多

变,具有不稳定性,而气候在一定时段具有相对稳定性。

【辐合、辐散,上升与下沉】

“辐合”指的是气流从四周向中心流动,位于低压中心。

辐合是气流的集中过程,中心有主动运动趋势,近地面辐

合则气流上升,高空辐合则气流下沉。

“辐散”指的是气流从中心向四周流动,位于高压中心。

辐散是气流的发散过程,中心被动接受气流补充,近地面

辐散则气流下沉补充,高空辐散则气流上升补充。

【气温、地温】

气温的时间变化: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而地面热量

的多少又取决于地面热量收支状况。当地面的热量收入(主

要是太阳辐射和大气逆辐射)大于热量支出时,地面存储的

热量增多,地面温度升高,地面辐射增强,大气吸收地面

辐射后,气温随之升高。反之,当地面热量收入小于热量

支出时,地面储存的热量减少,地面温度下降,地面辐射

减弱,气温随之下降。

【气温日较差(昼夜温差)】

气温日振幅,是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其大小

与纬度、季节、天气情况及地表性质等有关。

【积温和无霜期】

积温一一我们知道,温度是影响农作物生长与发育的主要

因素。由于大多数农作物只有在日平均气温稳定升到10C

以上时才能活跃生长,因此我们把日均温达到10℃以上的

持续时期视为作物的活跃生长期。把作物生长期内,每天

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温度总和叫做积温。积温

的多少决定了农作物的生长期的长短,能直接影响作物长

势和生长季节。根据N10℃积温的多少,我国自北向南可

以分为五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

热带;积温越来越多,农作物的生长期也是越来越长。

无霜期一一是指一地春天最后一次霜至秋季最早一次霜之

间的天数。无霜期直接影响育苗移栽的时间,决定了播种

的时节。在实际生产中,真正有危害的是霜冻,因此应该

叫无霜冻期,即春季最后一次霜冻(终霜冻)至秋季第一次

霜冻(初霜冻)之间的天数。

【焚风】:焚风现象是由于湿空气越过山脉时,被迫抬升

失去水分(一般形成地形雨),并在山脉背风坡一侧下沉时

增温,形成高温并且干燥的气流。因而气团所经之地湿度

明显下降,气温也会迅速升高。

常常使果木和农作物干枯,降低产量,使森林和村镇的火

灾戛延并造成损失。焚风在高山地区可大量融雪,造成上

游河谷洪水泛滥;有时能引起雪崩。程度较轻的焚风,能增

高当地热量,可以提早玉米和果树的成熟期。

【降水】:降水是指空气中的水汽冷凝并降落到地表的现

象,它包括两部分,一是大气中水汽直接在地面或地物表

面及低空的凝结物,如霜、露、雾和雾淞,又称为水平降

水;另一部分是由空中降落到地面上的水汽凝结物,如

雨、雪、霰雹和雨淞等,又称为垂直降水。但是单纯的

霜、露、雾和雾淞等,不作降水量处理。在中国,国家气

象局地面观测规范规定,降水量仅指的是垂直降水,水平

降水不作为降水量处理,发生降水不一定有降水量,只有

有效降水才有降水量。一天之内50毫米以上降水为暴雨

(豪雨),25毫米以上为大雨,10-25毫米为中雨,10毫米

以下为小雨,75毫米以上为大暴雨(大豪雨),200毫米以

上为特大暴雨。

【降水变率】:表明降水平均变化情况的量。以各年降水

量的距平数与多年平均降水量之比的百分数。降水变率越

大表示降水量不稳定,旱涝频率越高。季风气候区降水变

率大。

【寒潮与冷锋】

寒潮一一是冬季的一种灾害性天气,人们习惯把寒潮称为

寒流。所谓寒潮,就是北方的冷空气大规模地向南侵袭,

造成大范围急剧降温和偏北大风的天气过程。它属于冷锋

天气系统。寒潮一般多发生在秋末、冬季、初春时节。我

国气象部门规定:冷空气侵入造成的降温,一天内达到10

C以上,而且最低气温在5℃以下,则称此冷空气爆发过

程为一次寒潮过程。

冷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在冷暖气团交界处形

成大风、降雨、降雪、沙尘暴等天气现象。

区别一一并不是每一次冷空气南下形成的冷锋都称为寒

潮。

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地表水】:是指陆地表面上动态水和静态水的总称,亦

称“陆地水”,包括各种液态的和固态的水体,主要有河

流、湖泊、沼泽、冰川、冰盖等。

【地下水】:指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在国家

标准《水文地质术语》中,地下水是指埋臧在地表以下各

种形式的重力水。根据地下埋藏条件的不同,地下水可分

为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三大类。

上层滞水是由于局部的隔水作用,使下渗的大气降水停留

在浅层的岩石裂缝或沉积层中所形成的蓄水体。

潜水是埋藏于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上的地下水,通

常所见到的地下水多半是潜水。当地下水流出地面时就形

成泉。

承压水(自流水)是埋藏较深的、赋存于两个隔水层之间

的地下水。这种地下水往往具有较大的水压力,特别是当

上下两个隔水层呈倾斜状时,隔层中的水体要承受更大的

水压力。当井或钻孔穿过上层顶板时,强大的压力就会使

水体喷涌而出,形成自流水。

【冰川融水与冰雪融水】:

冰川融水一一指冰川由于气温升高,融化成水补给河流,

该补给一般比较稳定,补给量在夏季达到最大。冰雪融

水——指季节性的积雪由于气温升高,融化成水补给河

流,由于季节性积雪雪量不大,很快就能融完,因此该补

给的最大量往往在春季。

【径流】:径流是指降雨及冰雪融水或者在浇地的时候在

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按流动方式可分地

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径流量】:习惯上也表示一定时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

的水量,即径流量。

【水汽输送】:指的是大气中水分因扩散而由一地向另一

地运移,或由低空输送到高空的过程。水汽输送分为水平

输送和垂直输送两种,前者主要把海洋上的水汽带到陆

地,是水汽输送的主要形式。后者由空气的上升运动,把

低层的水汽输送到高空,是成云致雨的重要原因。大气中

的水汽虽然只占地球总水量的极小部分,但由于空气的流

动性很大和大气同地球表面的水分交换率极高,使水汽输

送成为全球水文循环中最活跃的一环,

【水循环】:水循环是指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上的水,通过

吸收太阳的能量,改变状态到地球上另外一个地方。

【水平衡】水量平衡是说,在一个足够长的时期里,全球

范围的总蒸发量等于总降水量。与世界大陆相比,中国年

降水量偏低,但年径流系数均高,这是中国多山地形和季

风气候影响所致。中国内陆区域的降水和蒸发均比世界内

陆区域的平均值低,其原因是中国内陆流域地处欧亚大陆

的腹地,远离海洋之故。

中国水量平衡要素组成的重要界线,是1200毫米年等降水

量。年降水量大于1200毫米的地区,径流量大于蒸散发

量;反之,蒸散发量大于径流量,中国除东南部分地区

外,绝大多数地区都是蒸散发量大于径流量。越向西北差

异越大。水量平衡要素的相互关系还表明在径流量大于蒸

发量的地区,径流与降水的相关性很高,蒸散发对水量平

衡的组成影响甚小。在径流量小于蒸发量的地区,蒸散发

量则依降水而变化。这些规律可作为年径流建立模型的依

据。另外,中国平原区的水量平衡均为径流量小于蒸发

量,说明水循环过程以垂直方向的水量交换为主。

【水资源、水能资源、水利资源、水力资源】:

水资源一一从广义来说是指水圈内水量的总体,是世界上

分布最广、数量最大的资源。水覆盖着地球表面70%以上

的面积,总量达15亿立方千米,包括河流水、湖泊水、冰

川水、地下水等。狭义的水资源则是能被人类直接利用的

陆地上的淡水。

水能资源一一广义的水能资源包括河流水能、潮汐水能、

波浪能、海流能等能量资源;狭义的水能资源指河流的水

能资源。

水利资源一一泛指能被人类控制或基本控制的应用于灌

溉、给水、发电、航运、养殖等方面的用水,是从综合效

益的角度上说的。

水力资源——属于水利资源的范畴,是指天然河流、湖

泊、波浪、洋流所蕴藏的动能资源,是从发电的角度上说

的。

【汛期】:汛期是指在一年中因季节性降雨、融冰、化雪

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有规律地显著上涨时期。流域内降雨或

融冰化雪都可以引起河水显著上涨。春季,气候转暖,流

域上的季节性积雪融化、河冰解冻或春雨,引起河水上

涨,称春汛。中国北方,冬春季节河中水流受冰凌阻碍而

引起的明显涨水现象称为凌汛。夏季,流域上的暴雨或高

山冰川和积雪融化,使河水急剧上涨,称夏汛。人们习惯

把发生在夏季三伏前后的汛期称为伏汛。秋季,由于暴

雨,河水发生急剧上涨,称秋汛。

中国各地汛期开始时间随雨带的变化自南向北逐步推迟,

而汛期的长度则自南向北逐渐缩短;珠江、钱塘江、瓯江

和黄河、汉水、嘉陵江等有明显的双汛期,前者分前汛期

和后汛期,后者分伏汛期和秋汛期;7〜8月是全国大洪水

出现频率最高的时间。

【结冰期】:河流、湖泊等水体从结冰开始到结束的过程

称为结冰期。结冰期不是以整条河流或湖泊完全封冻为结

冰开始,而是自其形成结冰形态为临界判断。

结冰地域:中国自秦岭■■淮河一线为分界,北方大多数河

流都有结冰期,最北以黑龙江流域的结冰期最为长。

结冰时间:结冰期有长有短,温度回升快的地区相对来说

结冰期短。高海拔的山峰形成的冰川为终年不化,极地的

大冰盖也为终色结冰。

【凌汛】:凌汛,由于下段河道结冰或冰凌积成的冰坝阻

塞河道,使河道不畅而引起河水上涨的现象。在冬季的封

河期和春季的开河期都有可能发生凌汛。中国北方的大

河,如黄河、黑龙江、松花江,容易发生凌汛。产生凌汛

的自然条件取决于河流所处的地理位置及河道形态。在高

寒地区,河流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并且河道形态呈上宽下

窄,河道弯曲回环的地方出现严重凌汛的机遇较多。这是

因为河流封冻时下段早于上段,解冻时上段早于下段。而

且冰盖厚度下段厚上段薄。当河道下段出现冰凌以后,阻

拦了一部分上游来水,增加了河槽蓄水量,当融冰开河

时,这部分槽蓄水急剧释放出来,出现凌峰向下传递,沿

程冰水越聚越多,冰峰节节增大。当上游的冰水向下游传

播时,遇上较窄河段或河道转弯的地方卡冰形成冰坝,使

上游水位增高C凌汛严重于否,取决干河道冰凌对水位影

响的程度,通常只有在河道中出现严重的冰或冰坝后,才

会引起水位骤涨,造成严重的凌洪。

【洋流】:指大洋表层海水常年稳定地沿一定方向做大规

模的运动。洋流是地球表面热环境的主要调节者,巨大的

洋流系统促进了地球高低纬度地区的能量交换。洋流与所

经流经区域之间,也通过能力交换改变其环境特征。洋流

按成因分为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

【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

风海流:受盛行风的影响,海水形成长期的、大规模的定向

运动。例如北太平洋暖流(受西风带影响形成)、西风漂流

(受西风带影响形成)、千岛寒流(受极地东风带影响形成)

等。

密度流:相邻海区由于海水密度不同,表层海水由密度小

的海区流向海水密度大的海区,例如大西洋与地中海之间

的表层洋流、红海与地中海、红海与印度洋之间的洋流。

补偿流:受盛行风等因素的影响形成洋流,使出发海区海

水流走,海面降低,附近的海水流来补充,形成补偿流。

例如秘鲁寒流、加利福尼亚寒流、加纳利寒流、索马里寒

流等。

【潮汐】:潮汐现象是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指海水

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

运动,习惯上把海面垂直方向涨落称为潮汐,而海水在水

平方向的流动称为潮流。我们的祖先为了表示生潮的时

刻,把发生在早晨的高潮叫潮,发生在晚上的高潮叫汐。

这是潮汐的名称的由来。

【风暴潮】:风暴潮(StormTide)是一种灾害性的自然现

象。由于剧烈的大气扰动,如强风和气压骤变(通常指台风

和温带气旋等灾害性天气系统)导致海水异常升降,同时和

天文潮(通常指潮汐)叠加时的情况,如果这种叠加恰好是

强烈的低气压风暴涌浪形成的高涌浪与天文高潮叠加则会

形成更强的破坏力。又可称“风暴增水“、“风暴海啸“、”气

象海啸“或“风潮"。

【向岸风、离岸风】

沿岸地区,由海洋(水域)吹向陆地的风称之为向岸风;由陆

地吹向海洋(水域)的风称之为离岸风。

低纬度为信风带,大陆东岸为向岸风,大陆西岸为离岸

风。

中纬度为西风带,大陆西岸为向岸风,大陆东岸为离岸

风。

【上升流】:通常发生在沿岸地区,是一种垂直向上逆向

运动的洋流。由于受风力吹送,将表层海水推离海岸,致

使海面略有下降,为达到水压的均衡,深层海水就在这里

补偿上升,形成上升流。

【台风与飓风】:均是热带气旋中最强的一级。因所处海

域不同而名称各异。分布于西北太平洋上的称为台风,分

布于印度洋和大西洋的称为飓风。

必修一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地质作用、地壳运动、地质构造、构造地貌】

地质作用一一是指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壳表面形

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

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地壳运动一一主要是指地球内部动力作用所引起的各种地

壳运动和变化,是内力作用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分为水

平运动和升降运动两种。

地质构造一一是地壳运动的“足迹”,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

岩石(或岩层)的变形和错位,它包括两种最主要的基本构

造类型一一褶皱和断层。

构造地貌一一是地质构造在地表的形态和地貌特征,例如

背斜成岭、向斜成谷、断崖、块状山地等。

【地质作用】:由自然动力引起使地壳组成物质,地壳构

造,地表形态等不断的变化和形成的作用。力是能的表

现,按照能的来源不同,地质作用可分为外力作用和内力

作用。

【内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是来自地球内部、促使地

球内部和地壳的物质成分、构造、表面形态发生变化的各

种作用。其能量主要包括来自地球自转产生的旋转能和放

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地壳运

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地震等。内力作用的结果,使

地球表面变得高低不平,形成高山和盆地。

【外力作用】:外力作用又叫外营力作用,主要是指地球

表面受重力和太阳能的影响所产生的作用,包括物理和化

学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冰川作用,风力作用,波浪及海

流作用等。通常把各种外力(风化、流水、冰川、风、波浪

等)对地表隆起部分逐渐蚀低的作用,统称为剥蚀作用;把

流水对陆地的破坏作用,叫做侵蚀作用。外力作用总的来

说是不断地起着破坏和夷平那些由内力作用而产生的隆起

部分,同时把这些破坏了的碎屑物质搬运、堆积到低地和

海洋中去。

【层理构造】:层理是沉积岩在形成过程中,由于沉积环

境的改变,所引起的沉积物质的成分、颗粒大小、形状或

颜色沿垂直方向发生变化而显示出的成层现象。

【固结成岩】:地质学专业术语、地质作用中外力作用的

一种。岩石的风化侵蚀物质经过搬运、沉积形成松散的沉

积物,经过一定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化学的作用,进

而使沉积物固结变硬。

【变质作用】:变质作用是指先己存在的岩石受物理条件

和化学条件变化的影响,改变其结构、构造和矿物成分,

成为一•种新的岩石的转变过程。

【风化作用与风力侵蚀】:

风化作用——是指在流水、风、温差、生物等的作用下,

岩石崩解破碎的过程。

风力侵蚀一一是指降水少的地区,大风强,作用于地表将

地表物质搬运的过程。

区别一一风力侵蚀一定有风的作用,风化作用不一定有风

的作用。

【流水侵蚀作用与水的溶蚀作用】:

流水侵蚀一一是物理侵蚀,可分为风化、溶解、磨蚀、浪

蚀、腐蚀和搬运作用。被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主要有

峡谷、瀑布、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

流水溶蚀一一是化学侵蚀,是指溶解二氧化碳的水对石灰

岩等产生的溶解侵蚀作用。主要形成喀斯特地貌,例如我

国西南地区的石林、溶洞等景观。

【丹霞地貌和雅丹地貌】:

“丹霞地貌”指的是以红色砂砾岩为主要成分、以赤壁丹崖

为典型特征并以地表水冲蚀作用为主形成的地貌景观。故

有“流水丹霞”之说。

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地貌,又称风蚀垄槽,或称为

风蚀脊。雅丹地貌的颜色既可以是红色,也可以是红色以

外的任意颜色。在地球表面没有降雨的地方真的不多,绝

大部分地貌的形成都或多或少有水的参与。雅丹地貌在其

形成过程中自始至终有水的参与。首先,形成雅丹地貌的

岩石或岩层主要为湖相的砂砾岩,湖水干涸后,这些出露

地表的砂砾岩在间歇性流水和长期而强烈的定向风的共同

作用下,形成了现今这种地貌,只是流水冲蚀的作用远小

于强风的吹蚀作用,因此将雅丹地貌归因于风蚀地貌,“风

蚀雅丹•”由此而来。

【溯源侵蚀】:溯源侵蚀在河流源头和河口地段最为明

显。河谷或沟谷源头,因河床纵剖面较陡,下切侵蚀作用

加强,引起向上游不断侵蚀,从而加长河谷的长度。

【河床】:河流流水的线性槽地。是河流平时或洪水季节

占据和通过的地方,而不是整个河谷的范围。

【河漫滩】:位于河床主槽一侧或两侧,在洪水时被淹

没,枯水时出露的滩地。河流洪水期淹没的河床以外的谷

底部分。它由河流的横向迁移和洪水漫堤的沉积作用形

成。平原区的河漫滩比较发育。

【河流阶地】:河流下切侵蚀,原来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

洪水位之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这种地形称为

河流阶地。

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在地壳垂直升降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

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是地球内外部动力地质作用共同

作用的结果。有几级阶地,就有过几次运动;阶地位置,级

别越高,形成时代越老。

必修一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自然带】:通常指主要受地带性分异因素影响,在地表

大致沿纬线方向呈带状延伸分布,并具有一定宽度的地带

性自然区划单位。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热带雨林带】:

热带雨林气候一一是一种气候类型,它分布在南北纬10度

之间。此种气侯特点是高温多雨,全年皆夏,年降水量在

2000毫米以上,且分配较均匀。

热带雨林一一是一种植被类型,是热带雨林带中的典型植

被代表,由高大茂密、常绿的乔木为主组成的植物群落。

热带雨林带一一是一种自然带类型,它主要分布在赤道两

侧终年高温多雨的地区或南北回归线之间迎风坡地区,具

有纬向地带性规律。

【草原、草地、草场】:

草原一一指生长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旱生、半旱生的多

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的植被。草原是世界所有植被类型中

分布最广的。

草地一一指被覆盖着草原、草甸等植被的土地。

草场一一指用于畜牧的草原、草甸等的统称。草地属于土

地资源,而草原、草场属于生物资源。

【成土母质】:或称土壤母质,地表岩石经风化作用使岩

石破碎形成的松散碎屑,物理性质改变,形成疏松的风化

物,是形成土壤的基本的原始物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

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除氮外)的最初来源。

【土壤、土地、土地资源】:

土壤一一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

松表层。

土地一一是指陆地的表层部分。土地比土壤内涵丰富,除

土壤外,还包括尚未形成土壤的岩石和岩石的风化物。

土地资源一一是对人类利用而言的,指人类在目前和可预

见到的将来能开发利用的各种类型的土地,它既有自然属

性,又具有社会属性。

必修一第六章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资源和能源】:

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的、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自然物

质和能源,包括土地、阳光、水、空气、矿藏等。能源是

自然界中能为人类提供热、光和动力等能量的物质资源,

如太阳光、煤、石油、天然气、电、水、风等。能源仅是

自然资源中的一部分,能源一定是资源,资源不一定是能

源。

【新能源】:新能源(NE):乂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

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

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

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

【滑坡与泥石流】

滑坡一一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

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

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

滑动的自然现象。

泥石流一一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

的,含有大量的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其特征往往突然

暴发,浑浊的流体沿着陡峻的山沟前推后拥,奔腾咆哮而

下,地面为之震动、山谷犹如雷鸣。在很短时间内将大量

泥沙、石块冲出沟外,在宽阔的堆积区横冲直撞、漫流堆

积,常常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重大危害。

【荒漠、沙漠与沙漠化】:

荒漠一一是指气候十燥,降水稀少,植被缺乏,以及物理

风化强烈,风力作用强劲的一种自然景观类型,包括沙

漠,沙地和戈壁等。

沙漠一一是指沙质荒漠,它是干旱气候的产物,而沙漠化

则不限于干旱荒漠地带,其主要分布于干旱草原及部分湿

润地区。沙漠是自然因素所造成,发生在第四纪时期。

沙漠化一一是在潜在自然因素的基础上,以人为因素为

主。沙漠难于治理和恢复,而沙漠化在消除人为因素干扰

后,有可能自我恢复。

必修二人文地理:

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增长量】:

人口自然增长率一一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人口自

然增加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数之

比,一般用千分率表示。计算公式为:人口自然增长率=

(本年出生人数一本年死亡人数)/年平均人数X1000%。=人

口出生率一人口死亡率。

自然增长量一一不是自然增长率越大,自然增长量就越

大,它还与区域的人口基数相关,如我国自然增长率低,

但由于人口基数大,增长量仍很大。

【生育率】:生育率是指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妇女或育龄

妇女的实际生育水平或生育子女的数量。

【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生育率降低和人均

寿命延长导致的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匚数量减少、年长人口

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国际上

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

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

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养老保险金】:养老保险金是指职工因在一个企业工作

到一定年限,不愿继续任职或因年老体衰、工残事故导致

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时,企业为保证其老有所养而付给的年

金或一次付清所得金。其来源是由职工所在企业以及职工

在职时按一定比例共同交纳的,并由劳动行政主管部门所

属的社会保险与专门机构管理。

【人口流动】:人口流动不属于人口迁移,比人口迁移更

为普遍和经常,流动的人口不能称为移民。人口流动分为

周期流动和往返流动。

在人口统计中,将人口户籍登记地与现居住地不一致且离

开户籍登记地半年以上的现象统称为“人户分离“。“人户分

离”按分离的空间是否跨越省级辖区可分省际人户分离和省

(市)内部跨区(县)、街道、乡(镇)的人户分离。其中,前者

称为省际流动人口,是跨越省界的长距离流动,后者称为

省(市)内的流动人口。

【土地承载力】在一定时期内,为一个国家工农业生产潜力

允许的最大生产率所能容纳的人口。

【环境人口容量、环境人口承载量与合理人口容量】

环境人口容量一一是指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所能承载

或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

环境人口承载量与其意义相近,但多用于研究某种资源与

其所供养的人口关系,如土地人口承载量就是在保持生态

系统结构和功能不受破坏的前提下,土地为居民提供的食

物能健康供养的最大人口数。在实际估计环境人口容量时

往往用某一种或几种资源的人口承载力作为环境人口容

量。

合理人口容量既是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保持在多少才最适

宜,不是指最大或最高人口,,而是指保证合理健康的生

活水平,且能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人口规

模,有些接近地区最适宜人口的涵义。一般来说,一个国

家或地区的合理人口容量要小于环境人口容量。

【门槛人口】:是能使某项城市商业服务活动正常开业、

并获得基本赢利的最小服务地域范围内的居民数。不同行

业(如零售商业、医院、饭馆、旅社、邮局等)的服务范围

和“门槛人口”不同;同一行业内部又因其活动和规模的差

异,服务范围及“门槛人口”也不同。

必修二第二章城市和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一一是指人口从城市往郊区外缘移动,人口规

模相对较大,多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加速阶段。

逆城市化一一是指人口从城市向周边小城镇和农村迁移的

过程,它不是城市化的倒退,人口规模相对较小,多发生

在发达国家城市化成熟阶段。

【虚假城市化】又称超前城市化,是指城市化水平明显超

过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化模式。城市化的速度大

大超过工业化的速度,城市化主要是依靠传统的第三产业

来推动,甚至是无工业化的城市化,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少

数大中城市,城市人口过度增长,城市建设的步伐赶不上

人口城市化速度,城市不能为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和必要的

生活条件,农村人口迁移之后没有实现相应的职业转换,

造成严重的“城市病”。

【城市病】:所谓“城市病”是指人口过于向大城市集中而

引起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表现在:城市规划和建设盲目向周

边摊大饼式的扩延,大量耕地被占,使人地矛盾更尖锐。”

城市病”表现为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恶化、住房紧

张、就业困难等,将会加剧城市负担、制约城市化发展以

及引发市民身心疾病等。特别是城市的出行时间较长,因

交通拥堵和管理问题,城市会损失大量的财富,无形中浪

费了能源和资源,不利于“城市的畅通发展。”

【全球变暖与热岛效应】

全球变暖一一是指由于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等的排放,使

温室效应加剧,导致全球年平均气温升高的现象,发生范

围是全球。

热岛效应一一是指由于城市工业和人类生活废热的排放,

使得城市比周边郊区气温相对较高的现象,发生范围在城

市。

必修二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农作物与农产品】

农作物农产品

水稻、油菜、油棕、椰枣树稻谷、油菜籽、棕油、椰枣

在土地上种植的作物、林木,人们收获的农作物和果树等林

由根、茎、叶、果实组成木的果实,或果实的制成品

【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

粮食作物经济作物

水稻、小麦、纤维作物棉花、黄麻等

谷类作物

玉米、高粱

油料作物油菜、花生、芝麻

大豆、蚕豆、糖料作物甘蔗、甜菜

豆类作物

碗豆、绿豆

饮料作物茶、咖啡、可可

薯类物甘薯、马铃薯药用作物人参、贝母

【布局和区位】布局是人们在认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主观

进行的生产活动,既包括分布的含义,也包括在考虑综合

因素的影响下,如何把生产的空间位置布置得更加合理而

制定最佳的布局方案。

区位则表示的是在区域中的位置,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

是指位置另一方面是指分布。它们的内涵基本相同,区别

在于前者强调主观安排,后者强调客观存在;前者强调宏

观,后者强调微观(如某个农场、某个工厂,某个城市的

区位);前者强调分布,后者强调位置。

【集约经营和粗放经营】:农业集约经营是与农业粗放经

营相对而言的,二者的本质区别是单位面积产量的高低。

集约经营一般有较多的资金、生产资料、劳动力和技术投

入,在一定面积上精耕细作,从产出看单位面积产量,土

地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的商品率都很高等。农业

粗放经营与集约经营的模式相反。

【粗放农业、密集农业】:粗放农业是农业中的一种经营

方式。是把一定量的劳动力、生产资料分散投入较多的土

地上,采用粗放简作的经营方式进行生产的农业。对一定

面积的土地投入较少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实行广种薄收的

农业,称“粗放农业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

产资料和劳动,通过应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措施来增加农业

品产量的农业,称“集约农业这种农业主要依靠数量较

多的土地和自然肥力较高的土壤来获得农产品与增加产

量。其农产品总产量的增长,主要通过扩大耕地面积的途

径来实现。因粗放农业在单位土地面积上投入的活劳动和

物化劳动很少,故产出很低。它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

产物。一般在地多人少、边远偏僻、生产比较落后的地区,

多采用粗放经营方式。

【生长期,生长周期】

生长期分为两类,气候生长期和作物生长期。作物生长期

又称作生长周期。

生长期:指一个地区在一年内适合作物生长的时间,一般以

指候均温N10C的大数衡量。如长江以南的农作物生长期较

长一般在8-10个月,淮河以北3-5个月,东北地区一般在

4个月左右。

生长周期:指某一作物从播种到收获所需的时间。如玉米一

般为95/30天。

我国南方地区生长期长,作物生长周期短,所以作物可以

一年两到三熟;而东北地区生长期短,作物生长周期长,只

能一年一熟,但周期长的作物有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