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双一流高校的学科建设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6900字_第1页
《非双一流高校的学科建设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6900字_第2页
《非双一流高校的学科建设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6900字_第3页
《非双一流高校的学科建设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6900字_第4页
《非双一流高校的学科建设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6900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非双一流高校的学科建设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TOC\o"1-2"\h\u27287非双一流高校的学科建设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1113501.1学科建设研究综述 1197591.2非“双一流”高校学科建设研究综述 3175581.3学科建设水平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5276471.4研究述评 61.1学科建设研究综述学科建设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在国外很少把学科建设和大学建设作为两个单独的问题分开。但这不代表国外没有研究过学科建设方面相关的问题,而只是将其作为高等教育研究的一方面。国外关于高校学科建设相关内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学科内涵的界定、学科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学科在提升大学声誉和地位中起到的重要作用等方面研究。国外对于学科的内涵和界定有很多,但是这些内涵和界定主要体现在学科作为知识和组织两方面。伯顿·克拉克指出一门门的知识被称作为学科,学科是围绕着不同知识形成的不同的知识体系和学术共同体[[]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M].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米歇尔·福柯认为学科包含学问与规训两种内涵,他指出每一门学科既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社会规范;沙姆韦和梅瑟-达维多认为学科有两个方面的内涵,第一个方面是指在客观和经验基础上形成的新知识,第二个方面是指学校或军队所采用的一种训练模式;赫斯特指出学科是在知识发展成熟的基础上形成的知识体系,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知识体系都可以发展为学科,最终能发展成为学科的知识体系都具有严格和公认的特征[[]周光礼,武建鑫.什么是世界一流学科[J].中国高教研究,2016(01):65-73.]。我国学者刘仲林在《现代交叉科学》中梳理了国外学者对于学科的定义,这些学者给学科下定义是基于不同视角的。比如德国学者黑克豪森对于学科的定义是基于经验事实的视角下得出的,而法国的布瓦索是在结构形式分析的视角下对学科下定义,从贝尔纳的科学社会学角度,比利时学者阿波斯特尔把学科定义为基于动态的社会活动与分析等[[]刘仲林.现代交叉科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19一25.]。[]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M].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周光礼,武建鑫.什么是世界一流学科[J].中国高教研究,2016(01):65-73.[]刘仲林.现代交叉科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19一25.学科是大学区别于其他机构的特有的基本结构,是大学充分发挥其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基本职能的基础单元。大学学科组织初创于中世纪大学产生时期,并在近代形成了基本的形式和结构[[]刘宝存.国外大学学科组织的历史演进[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6(01):64-68.]。英国高等教育史学家哈罗德·珀金曾说:“一个人如果不理解过去不同时代和地点存在过的大学概念,他就不能真正理解现代大学”。他从历史的角度研究了美国、欧洲和日本大学的学科建设发展和大学形式演变,他认为与其他专业训练的高校相比,欧洲的中世纪大学校的特点在于它的多科性[NOTEREF_Ref32161\f\h9]。第二次世界大战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之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各学科领域联系的加强,各国大学不断调整学科设置、学科组织形式与结构,逐步形成了既有一定的共同特征又互有殊异的学科组织结构。在《高等教育哲学》一书中,美国教育家约翰·布鲁贝克指出,现代社会中的知识以爆炸式的速度增长,任何人都不可能成为一个懂得各种知识的人。如今人们只是希望精通一个或几个有限的领域,这就提出了如何安排高等教育中本科课程的问题。有必要开展通识教育,即具有更多培根式知识内容的教育,把专业教育留给研究生阶段和专业教育阶段,或者在专业教育同时进行通识教育和本科教育[[]杨兆芳,陆根书.国外高校学科建设问题概述[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S1):89-95.]。这些研究都属于高校学科的形成和发展方面的研究,是国外关于学科建设研究内容中的一部分。[]刘宝存.国外大学学科组织的历史演进[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6(01):64-68.[]杨兆芳,陆根书.国外高校学科建设问题概述[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S1):89-95.国外对于学科建设的研究有很大一部分是关于学科在提升大学声誉和地位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声誉是一种社会现象,“声誉”与韦伯(M.Weber)所提出的“地位”(status)和“社会名誉”(socialhonor)的概念非常接近。大学的声誉对于大学来说至关重要,为了追求更高的大学声誉,大学都竭尽全力地去筹集资金,并把这些资金用于大学建设,在某种程度上这种大学声誉的竞争有利于促进高等教育发展水平[[]FransAvanVught.MissionDiversityandReputationinHigherEducation[J].HigherEducationPolicy,2008(21):151-174.]。有研究指出学科本身的一些主要因素是推动学者研究的主要动力,尤其是那种想要在学术领域内建立起声誉的欲望,这种欲望存在于所有学科之中,大家都想在自己研究领域内得到认可[[]HenkelM.AcademicIdentitiesandPolicyChangeinHigherEducation[M].London:JessicaKingsley,2000:183.]。学科是大学的细胞组织,学科声誉是大学声誉在“组织”意义上的重要体现,因此学科声誉会深刻地影响着大学声誉,学科在提升大学的学术声誉中起到重要作用。另外,关于学科在提升大学地位中所起到重要作用的研究中,美国学者马丁·特罗做的研究比较典型。他从社会学的视角切入,介绍了一些国家提高大学学科水平的方法。他认为,无论国家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最终大学地位得到提升和改变还是由争取名师、科研经费和优秀本科生、研究生等市场力量来决定[NOTEREF_Ref2828\f\h13]。[]FransAvanVught.MissionDiversityandReputationinHigherEducation[J].HigherEducationPolicy,2008(21):151-174.[]HenkelM.AcademicIdentitiesandPolicyChangeinHigherEducation[M].London:JessicaKingsley,2000:183.目前,我国关于高校学科建设的研究主要包括学科建设内涵、学科建设现状、学科建设路径方法以及学科建设的对策研究。学科建设的内涵研究,即关于学科建设是什么的研究。目前对学科建设的定义没有统一的、权威的解释。学者的侧重点不同,对学科下的定义就不相同。有的学者认为学科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学科建设工作是高校发展中一项长期的基本战略任务,包括高校的行政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管理工作。它是一种利用规划、政策、人力、物力等因素,使一门学科能够健康发展的系统工程[[]洪毅等.学科建设理论与实践中的几个问题[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2,(1).]。将侧重点置于学科建设的内容,认为学科建设是知识传承与创新的过程,它包括确定学科方向、建立学科平台、打造学科团队、开展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完善学科治理结构与学科管理制度、建设学位点与学位制度以及产出科研成果与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等内容的建设[[]钟秉林,李志河.试析本科院校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J].中国高等育,2015(22):19-23.];有学者从学科建设目标出发,认为学科建设的内涵是按照学科自身发展规律和社会需求,采用多种手段与方式来提升学科水平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刘献君.论高校学科建设[J].高等教育研究,2000,(5):16-20.]。基于上述三种侧重点,认为学科建设是一个在顶层设计的指导下,以学科发展目标为导向进而提升能力的过程。其中顶层设计包括研究学科发展规律、提出学科总体规划、优化学科布局;目标导向包括凝练学科建设目标、达成学科发展共识、构建学科建设制度;能力提升包括组织实施学科建设工作、提高学科建设水平[]洪毅等.学科建设理论与实践中的几个问题[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2,(1).[]钟秉林,李志河.试析本科院校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J].中国高等育,2015(22):19-23.[]刘献君.论高校学科建设[J].高等教育研究,2000,(5):16-20.[]高艳,吴森林,郭兴蓬.论大学学科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5,26(03):23-29.学科建设的现状研究主要包括一流学科建设现状、优势学科建设现状和新兴学科建设现状研究等。在对一流学科建设现状的研究里,有学者认为中国一流学科建设现状与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现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些差距主要体现在学术队伍、科研成果、学生培养以及学术声誉等方面,提出“双一流”建设必须坚持主体性和国际化,将学科逻辑和社会需求逻辑相结合[NOTEREF_Ref5529\f\h10]。在对优势学科建设现状研究中,有学者认为当前大力推进优势学科建设,尽快建设一批高水平大学已成为全国的广泛共识,建设优势学科和高水平大学的任务也越来越紧迫。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高校优势学科建设需要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引进和培养青年型的领军人才,建立学科群、注重人才培养和协同创新[]刘国瑜.高校优势学科:内涵、意义与建设[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5(06):67-70.]。在对新兴学科建设现状研究中,有学者认为目前新兴学科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学科边界存在争议、处在利益交叉地带、优秀教师难以转型以及没有既有参考模式等,基于此认为对于新兴学科应该给予特殊的政策支持[[]邬江兴,邹宏,陆杰青.新兴发展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探究——以网络空间安全学科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8(04):38-44.]。[]刘国瑜.高校优势学科:内涵、意义与建设[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5(06):67-70.[]邬江兴,邹宏,陆杰青.新兴发展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探究——以网络空间安全学科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8(04):38-44.社会科学领域的学科建设[[]郭丛斌.中国高水平大学学科发展现状与建设路径分析——从ESI、QS和USNews排名的视角[J].教育研究,2016,37(12):62-73.]收入渠道等几个方面开展实践[[]殷安生.地方高校“一流”学科建设路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01):31-34.]及社会服务六方面为地方行业高校特色一流学科提出了建设路径和方法[[]刘军伟,冯征,吕勇,刘振兴.地方行业高校特色一流学科建设路径探析——以武汉科技大学为例[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7(04):72-76.]。[[[]郭丛斌.中国高水平大学学科发展现状与建设路径分析——从ESI、QS和USNews排名的视角[J].教育研究,2016,37(12):62-73.[]殷安生.地方高校“一流”学科建设路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01):31-34.[]刘军伟,冯征,吕勇,刘振兴.地方行业高校特色一流学科建设路径探析——以武汉科技大学为例[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7(04):72-76.[]李峻,张珍.“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学科建设的行动逻辑与可能路径[J].江苏高教,2018(07):9-13.[]田恩舜.关于我国高校学科建设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2(09):18-21+78.[]田恩舜.关于我国高校学科建设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2(09):18-21+78.1.2非“双一流”高校学科建设研究综述[]刘向兵.非“双一流”高校的一流建设之道[J].中国高教研究,2018,(1):20-26.[]龚玉霞,王茹,滕秀仪.基于ESI动态监测的非双一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08):136-138.[]周丽.“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地方高校特色学科建设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8.[]刘向兵.非“双一流”高校的一流建设之道[J].中国高教研究,2018,(1):20-26.[]龚玉霞,王茹,滕秀仪.基于ESI动态监测的非双一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08):136-138.[]周丽.“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地方高校特色学科建设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8.[]查永军.“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学科建设困境及突围[J].中国电化教育,2020,(01)育,2020,(01):70-75.(格式)[]谭光兴,王祖霖.处境与策略:“双一流”战略背景下地方高校的学科建设[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08):53-58.[[]查永军.“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学科建设困境及突围[J].中国电化教育,2020,(01)育,2020,(01):70-75.(格式)[]谭光兴,王祖霖.处境与策略:“双一流”战略背景下地方高校的学科建设[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08):53-58.[]吴海江,楼世洲.“入围或突围”:“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学科发展的挑战与应对[J].教育发展研究,2018,38(Z1):22-29.[]杨旸,吴娟.地方高校“双一流”发展路径探寻[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6,39(05):74-76.23[]黄彬,刘盾,谢春晓.“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学科建设:逻辑转向与路径选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37(08):1-5.[]杨思林,赵龙庆.地方高校“双一流”建设的选择路径[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8,2(01):44-46+55.[]杨旸,吴娟.地方高校“双一流”发展路径探寻[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6,39(05):74-76.[]黄彬,刘盾,谢春晓.“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学科建设:逻辑转向与路径选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37(08):1-5.[]杨思林,赵龙庆.地方高校“双一流”建设的选择路径[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8,2(01):44-46+55.1.3学科建设水平影响因素研究综述[]王小梅,范笑仙,李璐.以学科评估为契机提升学科建设水平(观点摘编)[J].中国高教研究,2016(12):23-30.[]王小梅,范笑仙,李璐.以学科评估为契机提升学科建设水平(观点摘编)[J].中国高教研究,2016(12):23-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