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历史卷(三)(含答案)_第1页
江苏省苏州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历史卷(三)(含答案)_第2页
江苏省苏州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历史卷(三)(含答案)_第3页
江苏省苏州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历史卷(三)(含答案)_第4页
江苏省苏州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历史卷(三)(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苏州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历史卷(三)一、选择题1.下表是大汶口遗址部分墓葬出土的随葬品情况,表中内容反映的现象是号数随葬品数量10号陶器82件、石器4件、玉器2件、象牙器5件等,共289件61号只有1件陶鼎和1块砺石70号两位成年人合葬,总共只有1把石斧(钱)A.商业交换频繁 B.社会生活奢侈 C.性别差异突出 D.贫富分化明显2.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历史事件①武王伐纣②平王东迁③盘庚迁殷④西周建立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③①④② D.②③①④3.春秋时期,农业和手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随着产品的增加,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A.民族交融 B.国家统一 C.社会安定 D.商业发展4.下列不属于春秋时期著名霸主的是A.晋文公 B.周厉王 C.楚庄王 D.齐桓公5.“夏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百七……商纣暴虐施炮烙,引来武王正义师……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在前771。”这一历史歌谣主要反映了A.早期国家的建立 B.暴政导致亡国的教训C.礼乐制度的瓦解 D.战争导致的消极影响6.考古学是用实物资料来研究人类社会历史的一门学科。下面是陶寺都城遗址考古发掘的实物(复原物),据考证,该遗址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这些考古实物(复原物)共同佐证当时这一地区A.手工业生产技术高超 B.具备了早期国家的形态C.具有发达的农耕文明 D.出现了朴素的审美意识7.中国人最讲究“入土为安”,这是对死者最起码的尊重。最早有此观念的原始居民是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古猿8.人面鱼纹彩陶盆是我国新石器时代的陶器珍品,上面的鱼纹反映出原始居民的图腾崇拜。看到这个珍贵的陶盆,我们应该感谢制造它的A.北京人 B.河姆渡人 C.半坡居民 D.元谋人9.夏桀、商纣都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下列国君中可以和他们归为一类的是A.盘庚 B.周幽王 C.周平王 D.周厉王10.北魏孝文帝改革积极接受汉族生活方式和文化,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同时,胡服、胡食、胡床也逐渐在中原地区流行开来。这体现了A.民族交融的双向性 B.农耕与游牧文明隔阂被打破C.胡汉观念已经消失 D.全国已经形成大一统的局面11.有学者指出,汉武帝以后,儒家经典《春秋》仿佛成了治国的宪法,凡有政治上和法律上的重大问题,人们都会引《春秋》的内容来解决。这一现象说明,西汉中后期A.法律制度形同虚设 B.法家思想成为主流C.法律制度基本完备 D.儒家伦理得到弘扬12.考古学家在岭南地区的秦朝墓,如广州区庄螺岗秦墓、西村石头岗秦墓等墓中,发现了众多刻有秦纪年的秦式铜鍪、铜戈以及漆盒等随葬物品,这是以往发现的岭南墓葬中所没有的。这反映了秦的统一A.推动了南北文化交融 B.规范了各地墓葬形式C.巩固了中央集权制度 D.开创了岭南建筑风格13.《史记》中记载:项王见秦宫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以上史料可用于研究A.陈胜吴广起义的过程 B.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C.刘邦战胜项羽的原因 D.秦末农民起义的兴起14.复旦大学团队对北周武帝遗骸股骨样本中的微量元素进行分析,发现其体内砷含量显著高于同时期古代平民和贵族的平均水平。再结合史料记载,进一步验证了北周武帝死于中毒的说法。这说明A.传统考古发掘已被时代所淘汰 B.科技考古技术可取代文献研究C.历史研究能完全依赖科技手段 D.科技考古有助于探求历史真相15.下图是我国古代某一阶段政权更迭示意图:其中①为对应政权时期的艺术作品,②为对应政权的建立民族,③为对应政权的名称。据图判断,正确的组合是A.《宣示表》氐蜀汉 B.《洛神赋图》匈奴东吴C.龙门石窟羌曹魏 D.《兰亭集序》鲜卑北周16.山西陶寺遗址中,发现既有宏伟的宫殿群,也有矮小破旧的房屋;墓葬规模也有很大区别,随葬品有的丰厚,有的则很少或几乎没有。这说明此时A.实现了原始农业和手工业分工 B.确立了男子生产生活的主导地位C.具备了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 D.出现了贫富分化和阶级阶层分化17.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这“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统一的粘合剂,是所有受过教育的中国人都能阅读并理解的,……对中国后来的民族统一,对中国文化对整个东亚的影响来说,其重要性是不难想象的。”他评价的是秦朝A.统一文字 B.统一度量衡 C.北击匈奴 D.颁布推恩令18.下表可以说明当时南北朝时期人口数量统计单位:万人朝代宋齐陈北魏北周北齐人口数量60040025018508001600A.呈现北强南弱态势 B.南北实力比较均衡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江南经济得到发展19.《尉缭子·武议》记载:“武王伐纣,师渡盟津,右旄左钺,死士三百,战士三万。……武王不罢士民,兵不血刃,而克商诛纣。”下列出土文物能印证这一史实的是A.四羊方尊 B.利簋及铭文C.刻有文字的甲骨 D.西周毛公鼎及铭文20.汉武帝指派各地均输官“输其土地之所饶”,由京师平准官实现“贱买贵卖”,还向工商业征收“算缗(mín)”。每值2000钱则纳税一算,并鼓励知情者检举揭发。这些措施A.为打击匈奴准备了条件 B.意在发展手工生产C.导致了经济秩序的混乱 D.旨在分割王国势力21.从公元前230——前221年,秦国先交好齐国、楚国,攻下韩国、魏国;后从两侧包抄,灭亡赵国、燕国;统一北方之后攻打楚国,平定南方;最后消灭齐国,统一天下。这段话叙述了秦统一中国的A.原因 B.过程 C.结果 D.影响22.河南永城王庄遗址出土的部分玉器与山东滕州岗上遗址出土的玉器,不论是材质还是形制完全相同,还有部分玉器具有浓郁的良渚文化特征。此外,所出土的彩陶既有仰韶文化元素,又有典型的大汶口文化风格。由此可见,河南永城王庄遗址A.其玉器没有明显的本土特征 B.是中国史前时期的文化中心C.体现了中国史前的文化交融 D.已出现跨区域商业贸易买卖23.千百年来,人类创造的无数文物被埋没在时间的泥沙中。而在河南,这块自古以来被称为“中州”或“中原”之地,其曾经历的沧桑与辉煌,也许比任何地方都多,而数千年来留下的文物,也更加耐人寻味。下列文物中不属于河南的是24.孝文帝从小深受汉文化教育,精通五经,博涉史传。亲政以后,就一直以汉文化的一套规章制度要求自己。材料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成功得益于A.适应了民族交融的潮流 B.对汉文化优越性的认可C.国家实现了南北方统一 D.北方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二、非选择题25.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对于如何管理国家、巩固统治,是历代帝王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主父偃说上(汉武帝)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1)依据材料一指出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政策?汉武帝在经济方面又采取了什么措施?(写出一点即可)汉武帝在军事上派谁反击匈奴?(请写出两个人物)材料二大汉之难,无国能敌。今王谋反,吾身为皇亲国戚,怎能在此观望呢?大汉有我,必定中兴!——刘秀(2)材料二中的“大汉”最早是由谁开创的?根据所学,为实现中兴,刘秀采取了哪些措施?材料三作为部落首领,他完成了祖先的遗愿,使整个拓跋鲜卑彻底融入华夏文明之中,实现了中国历史上又一次民族大融合。正是有了这样一次民族大融合,才使华夏民族的发展犹如滔滔江水奔流不息。——《中国通史》(3)结合所学,材料三中的“他”指的是谁?列举两例他“使整个拓跋鲜卑彻底融入华夏文明之中”采取的措施。据材料三指出这些措施对“华夏民族”发展的具体影响。26.历史学家阎步克先生说:“中国历史就是秦始皇和孔夫子的历史,前者奠定中国制度的基石,后者奠定中国文化的主调”。【人物扫描】孔子生活在我国春秋末期,他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以“仁”为核心的系统的伦理学说,开创了在当时和后世影响都很大的儒家学派,成为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在教育方面,也提出了“有教无类”的进步主张,开创了私人办学的新风,概括和总结出了一套教育经验、教学方法和求知方法,编纂《六经》,留下了言行录《论语》,为发展我国古代教育事业和传播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万世师表”。(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孔子及其思想对当时和后世产生的影响。【思想“争鸣”】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复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辞赋最具特色;三晋之地则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国之地主要接受……的学术。——摘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材料反映当时思想学术领域的什么局面?这一局面有何意义?【制度开创】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有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我国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摘自《中国历史地图册》七年级上册材料二北魏虽然统一了北方,但为了巩固政权,还必须解决面临的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因为旧贵族的特权和旧部落习俗密切相连,因此当时改革鲜卑旧的习俗,就成为北魏统治阶级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摘编自卢菡《不可不读的中国历史》(1)根据图左,指出位于北方的政权名称。根据图右,简述其中两个内迁的少数民族名称。(2)根据材料二,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汉化措施的作用。(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摘编自《汉书·食货志上》材料二如图(1)根据材料一,简述“商君”改革的两项措施。(2)根据材料二,简述将岷江分成内江与外江的分水堤坝名称。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水利工程的功能。(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商君变法和都江堰修建对秦国“遂并天下”在经济方面所起的共同作用。参考答案1-10DCDBBBCCDA11-20DACDDDAABA21-24BCBB25.(1)政策:实施推恩令;经济方面措施: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写出一点即可)人物:卫青、霍去病。(2)人物:汉高祖刘邦。措施:①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②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③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任意两点即可)(3)人物:北魏孝文帝。措施:说汉话、改汉姓、穿汉服、与汉族联姻、学习汉族礼法。(任意两点即可)影响:促进北方民族大融合(或实现了中国历史上又一次民族大融合)。26.(1)影响: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所开创的儒家学派成为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为发展我国古代教育事业和传播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2)局面:百家争鸣。意义: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