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点击此处添加ICS号CCS点击此处添加CCS号13TechnicalGuidelinesforComponentsofConsolidMaterialHighwayPavementIDB13/TXXXX—2024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和符号 4施工材料技术要求 5液态稳定剂含量及基本指标 6混合料生产、摊铺及碾压 7施工质量标准与控制 附录A(规范性)浓缩液稀释比例计算方法 附录B(规范性)液态稳定剂试验方法说明 DB13/TXXXX—2024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河北省交通运输厅提出。本文件起草单位:石家庄市公路工程质量安全站、石家庄方舟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成都启培抗疏力科技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开森、冯升、敬启培、王鑫、戎志博、崔志军、张绍权、王晓文、冯丽霞、李艳慧、王凯峰、严战友、赵晓栋、张军、于丽韬、张华、闫立章、刘乾、武晓勇。DB13/TXXXX—2024为规范液态稳定剂(以下简称为稳定剂)在公路建设中的应用,特制定本施工规范。施工中应采用符合本细则的工程材料、材料配比、施工工艺、质量标准及控制方法。在满足工程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应优先选用技术可靠、经济合理的当地材料,以降低能源、材料消耗,保护生态环境。采用稳定剂修筑的公路基层组成部分,必须遵循“合理用料、严格配方、充分拌匀、彻底压实”的原则,以确保工程质量。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及应急预案,明确管理人员安全责任,严格执行安全操作细则,保障施工人员的职业健康和施工安全。采用稳定剂修筑的公路组成部分,应符合本细则的施工技术要求;其它的组成部分,应符合国家或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1DB13/TXXXX—2024抗疏力材料公路路面结构层施工技术细则本文件规定了液态稳定剂施工技术术语、土壤稳定剂工程土组成设计、稳定剂及其应用的基本指标、工艺流程、稳定层施工常见缺陷治理、施工质量标准与控制。本文件适用于使用稳定剂新建和改建各级公路的路基、路面底基层、基层施工。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JTG/TF2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D30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50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3术语、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稳定剂Consolidsoilstabilizer一种能迅速提高土体承载力、提高土体防渗系数、加速粘性土壤石化自然进程的液体。3.2浓缩液Concentrate浓缩型稳定剂原液,称为浓缩液。3.3工作液Workingfluid根据土的天然含水量及砂、石等因素,用浓缩液与水配制的、可直接用于工程的溶液,称为工作液。3.4稳定土Consolidstabilizedsoil加入工作液后,工程土在最佳含水量状态下,压实、自然风干后,当其强度符合工程技术指标的要求时,称为稳定土。3.5回填土Consolidbackfill2DB13/TXXXX—2024用现场土加入工作液,按规定的拌和程序,经充分拌和所得到的抗疏力混合料,称为液态稳定剂回填土。3.6稳定剂补强层Consolidimperviouslayer位于路基顶面、路面结构层之下,在现场土中添加工作液,通过路拌而得到的防渗、补强承重层。4施工材料技术要求4.1一般规定4.1.1工程土组成设计,应按设计要求,选择经济合理的混合料类型和配合比。4.1.2应根据公路等级、交通荷载等级、结构形式、材料类型等因素,确定材料的技术要求。4.1.3工程土组成设计,应包括原材料检验、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施工参数确定三个部分。4.1.4原材料检验,应包括稳定剂材料、被稳定材料及其他相关材料。所有检测指标,均应满足相关设计标准或本细则的要求。4.1.5目标配合比设计,应包括下列技术内容:a)选择级配范围;b)确定稳定剂的类型及掺配比例;c)验证混合料相关的设计及施工技术指标。4.1.6施工参数确定,应包括下列技术内容:a)确定施工中稳定剂的剂量;b)确定施工最佳含水量及最大干密度;c)确定稳定剂工作液浓度。4.1.7确定工程土最大干密度指标时,宜采用重型击实法,或采用振动压实法。4.1.8在施工过程中,材料品质或规格发生变化,特别是工程土中的“土”发生较大变化时,应重新进行材料组成设计。4.2原材料技术要求4.2.1工程项目实施前,应对粘土、砂、石集料,进行测试、调配、确认。根据JTGE40-2007的规定,应以土的下列特征作为分类的依据:a)土颗粒组成特征。土的颗粒应根据表1所列划分粒组;表1土的粒组划分表2006020520.50.250.0750.002巨粒组粗粒组细粒组漂石卵石砾(角砾)砂粉粒粘粒粗中细粗中细3DB13/TXXXX—2024b)采用液塑限联合测定法检测土的液限和塑限,并得出塑性指数,以进一步确定土的工程性质;c)通过筛分得到土的颗粒级配,并计算出土的不均匀系数;d)通过重型击实试验,得到土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性指数宜在8~21之间,土的均匀系数应大于5,超出此范围时,应4.2.2粗集料a)被用作稳定材料的粗集料,应采用各种硬质岩石或砾石加工成的碎石,或直接采用天然砾石。粗集料应符合表2规定。表2粗集料技术要求------b)补强层、基层的粗集料规格要求,应符合表3的规定。表3粗集料规格要求-----------------------------------------------------c)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及重交通荷载等级公路基层的3.75mm以上粗集料,应采用单一粒径的规格料。d)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及重交通荷载等级公路的补强层和其它等级公路基层的天然规格混合料,应满足级配要求。e)被用作稳定材料的粗集料,不应含有有机物或其他杂物。4DB13/TXXXX—2024f)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及重交通荷载等级公路基层粗集料,公称最大粒径不应大于25.5mm,其它等级公路公称最大粒径不应大于31.5mm;用作补强层时,公称最大粒径应不大于37.5mm。4.2.3细集料a)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b)细集料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的规定。c)补强层、基层的细集料规格要求,应符合表5的规定。表4细集料技术要求表5细集料规格要求 -----4.2.4稳定剂应具有供货方提供的质量证明书或合格证。稳定剂在进行工作液配置时,应提前根据现场材料的含水量确定其浓度。稳定剂的使用应在产品有效期内。4.2.5配置稳定剂工作液用水,必须是人(畜)饮用水。水中不应有漂浮明显的油脂或泡沫,不应有明显的颜色或异味。严禁将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或海水,用于工作液的配置。4.3混合料控制指标4.3.1混合料级配范围建议混合料级配范围见表6。表6混合料级配范围建层--------------------------5DB13/TXXXX—2024----------4.3.2稳定土技术指标稳定土技术指标设计,可采用表7技术指标,也可采用国家行业柔性路面设计标准,或国际标准。表7稳定土技术指标>1505液态稳定剂含量及基本指标5.1稳定剂材料基本指标5.1.1外观目测材料,应为浅色液体、无机械杂质;材料pH值为6~8。5.1.2稳定剂环境安全应符合表8指标。表8环境安全指标铅砷汞5.1.3稳定剂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2001)中《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卫生安全评价规范》的规定。5.2液态稳定剂用量5.2.1在工程土中,稳定剂用量为0.01%~0.015%,即浓缩液重量与压实土体的重量相比。一般情况下,每压实土立方重约2000kg,浓缩液用量为0.2kg。6DB13/TXXXX—20245.2.2回填土中,稳定剂用量为0.005%~0.0075%,即浓缩液重量与压实土体的重量相比。一般情况下,每压实土立方重约2000kg,浓缩液用量为0.1kg。5.3补强层材料基本要求5.3.1补强层中细粒土(≤0.075mm)含量不得低于15%。补强层中含砂量不得低于15%。5.3.2补强层必须采用就地旋耕拌和工艺,严禁在路基上直接铺筑补强层。5.3.3工程土中土、砂、石的配合比宜采用2:3:5,即土20%、砂30%、石50%。工程土没有凝结时限,可以任意存放,无失效期。使用过的液态稳定剂工程土,可回收再次使用。5.3.4工程土最佳含水量约为13%,铺筑液态稳定剂稳定土时,宜根据环境温度等因素,增加或减少水分。稳定土无需养生,稳定土压实后即可开放交通。稳定土没有老化期,其强度随时间推移、行车碾压而逐渐提高(详见附录A:日不落定律)。6混合料生产、摊铺及碾压6.1一般规定6.1.1补强层动工前,必须检测工程用土的天然含水量,依此数据计算浓缩液的稀释用水量。6.1.2补强层动工前,必须检测工程用土中的粘土含量,粘土含量必须≥15%。6.1.3符合现行GB5749的饮用水可直接作为液态稳定剂材料工程拌和与养生用水。6.1.4浓缩液配制成工作液,应按批号提供的配制方法执行,根据现场地材的含水量,按附录B计算方法配制。6.2路拌6.2.1补强层的下承层,应具备足够承载力,弯沉指标应满足规定要求。下承层中如存在腐殖土层、生活垃圾、深坑等特殊情况时,应进行专项处理,使之达到路基使用要求。6.2.2对土基不论是路堤还是路堑,必须用18t以上三轮压路机或等效的碾压机械,进行3~4遍碾压检验。在碾压过程中,如发现土过干、表层松散时,应适当洒水;如土过湿,发生“弹簧”现象时,应采用挖开晾晒、换土或稳定剂处理等措施。6.2.3根据设计要求,对路基进行弯沉值、压实度检验。凡不符合设计要求的路段,必须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措施,使之达到规范标准。6.2.4在槽式断面的路段,宜在两侧路肩上,每隔5~10m交错开挖泄水沟。6.2.5在补强层表面恢复中线,直线段每15~20m设一桩,平曲线段每10~15m设一桩,并在两侧路肩边缘外设指示桩。6.2.6在两侧指示桩上,用明显标记标出补强层的边缘。根据补强层材料的天然含水量,计算工作液浓度,并精准配制。6.2.7采用人工或洒水车喷洒,将工作液按计算用量,均匀撒布在补强层表面。洒水车喷洒时,应根据水泵出水速度和喷洒路面宽度,调整行驶速度。6.2.8清除拌和层内的超粒径石块等杂物。用犁或装有强固齿的平地机、装载机、挖掘机等设备,将拌和层翻松至预定深度。用旋耕机、拌和机等专用拌和设备,将混合料均匀翻拌,并确保在拌和过程中将土块打碎。6.2.9在上述拌和过程结束时,如果工程土的含水量不足,应采用喷管式洒水车补洒工作液。水车起洒处和另一端调头处,均应超出拌和路段2m以上。洒水车不应在正进行拌和以及当天计划拌和的路段7DB13/TXXXX—2024上调头和停留,以防局部水量过大。6.2.10洒水后,应再次进行拌和,使水分在混合料中分布均匀。拌和机械应紧随洒水车进行拌和,减少水分流失。6.2.11洒水及拌和过程中,应及时检查混合料的含水量,含水量宜略大于最佳值。对于稳定粗粒土和中粒土,宜大于最佳含水量0.5%~1.0%;对于稳定细粒土,宜大于最佳含水量1%~2%。6.2.12在洒水拌和过程中,应配合人工拣出超尺寸颗粒,消除粗细颗粒“窝”,以及局部过分潮湿或过分干燥之处。6.2.13工程土拌和均匀后,应色泽一致,没有灰条、灰团和花面,即无明显粗细集料离析现象,且水分合适、均匀。6.2.14整形a)工程土拌和均匀后,应立即用平地机初步整形。在直线段,平地机由两侧向路中心进行刮平;在平曲线段,平地机由内侧向外侧进行刮平。必要时,再返回刮一遍。b)用平地机或轮胎压路机,应立即在初平的路段上快速碾压一遍,以暴露潜在的不平整。c)再用平地机按本条第1款进行整形。整形前,应用齿耙将轮迹低洼处表层5cm以上耙松,并按本条第2款再碾压一遍。d)对于局部低洼处,应用齿耙将其表层5cm以上耙松,并用新拌和的混合料进行找平。e)再用平地机整形一次。应将高处料直接刮出路外,不应形成薄层贴补现象。f)每次整形都应达到规定的坡度和路拱,接缝处必须顺适平整。g)当用人工整形时,应用锹和耙先将混合料摊平,用路拱板进行初步整形。用压路机初压1~2遍后,根据实测的松铺系数,确定纵横断面的标高,并设置标记和挂线。利用锹耙按线整形,再用路拱板校正成型。h)在整形过程中,严禁任何车辆通行,并保持无明显的粗细集料离析现象。6.3集中拌和6.3.1将稳定土所用各种规格材料集中到场地,采用装载机、专用拌和设备或其它设备拌和。a)简易集中场拌施工时,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严格计量标准拌制,确保各种材料计量准确、拌和均匀。b)提前将工程土所用各种原材料运至拌和场地,并检测其天然含水量,根据原材料中天然含水量,作为计算稳定剂工作液浓度的依据。c)在宽敞的场地上,用装载机将碎石、砂、土按比例堆放在一起,然后进行翻拌。d)在拌和过程中,将配制好的稳定剂工作液,人工喷洒至料堆上。e)将混合料均匀拌和,使料堆各处含水量一致,且视天气情况,将混合料含水量控制在大于最佳含水量1%~2%之间。f)拌和完成的混合料中,不宜含大于5mm的粘土颗粒。g)应尽快将拌成的混合料运送到铺筑现场。车上的混合料应覆盖,以减少水分损失。6.3.2工程土可在中心站用厂拌设备进行集中拌和。对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应采用专用稳定土集中厂拌机械拌制混合料。集中拌和时,应符合下列要求:a)土块应粉碎,最大尺寸不得大于15mm,配料应准确,拌和应均匀;b)含水量宜略大于最佳值,使混合料运到现场摊铺后,碾压时的含水量不小于最佳值;c)不同粒级的碎石或砾石以及细集料(如石屑和砂)应隔离,分别堆放。d)当采用连接式的稳定土厂拌设备拌和时,应保证集料的最大粒径和级配符合要求。8DB13/TXXXX—2024e)在正式拌制混合料之前,必须先调试所用的设备,使混合料的颗粒组成和含水量都达到规定的要求。原集料的颗粒组成发生变化时,应重新调试设备。f)在潮湿多雨地区或其它地区的雨季施工时,应采取措施保护集料,特别是细集料(如石屑和砂等)应有覆盖,防止雨淋。g)应根据集料和混合料含水量的大小,及时调整工作液浓度。h)应尽快将拌成的混合料运送到铺筑现场。车上的混合料应覆盖,以减少水分损失。6.3.3应严格控制好液态稳定剂工程土的计量比例,并充分拌和均匀。拌和的水份在最佳含水量的基础上,视气候情况可增、减1%~2%,以便更好压实。6.3.4采用稳定土拌和机、旋耕机或其它拌和设备进行路拌时,通常应拌和两遍以上。第一遍由路中心开始,将液态稳定剂工程土向外侧翻,机械应缓慢匀速前进;第二遍应相反,从两边开始,将工程土向中间翻。拌和次数以拌和均匀为准,拌和时要避免杂物进入液态稳定剂工程土。6.3.5掌握和易性,防止液态稳定剂工程土离析。6.4铺筑6.4.1为保持稳定层的整体性,液态稳定剂工程土不宜分层铺筑。对交通流量较大且路面较宽的公路,可进行纵向分幅或按摊铺机宽度分幅铺筑。6.4.2采用全路段铺筑液态稳定剂工程土时,为避免铺筑路段出现车辙,宜临时封闭交通,碾压完成后即可放行车辆。6.4.3集中拌和的液态稳定剂工程土,最好采用摊铺机铺筑,以便控制压实厚度。6.4.4应采用稳定土摊铺机摊铺液态稳定剂工程土。如下承层是稳定细粒土,应先将下承层顶面拉毛,再摊铺混合料。6.4.5拌和机与摊铺机的生产能力应互相匹配。对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摊铺机宜连续摊铺,拌和机的产量宜大于400t/h。如拌和机的生产能力较小,在用摊铺机摊铺工程土时,应采用最低速度摊铺,减少摊铺机停机待料的情况。6.4.6在摊铺机后面,应设专人消除粗细集料离析现象,特别应该铲除局部粗集料“窝”,并用新拌工程土填补。6.4.7在二级及二级以下等级公路上,没有摊铺机时,可用自动平地机,按以下步骤摊铺混合料:a)根据铺筑层的厚度和压实度指标,计算每车混合料的摊铺面积;b)将混合料均匀地卸在路幅中央,路幅宽时,也可将混合料卸成两行;c)用平地机将混合料按松铺厚度摊铺均匀;d)设一个3~5人的小组,携带一辆装有新拌混合料的小车,跟在平地机后面,及时铲除粗集料“窝”和粗集料“带”,补以新拌的均匀混合料,或补撒拌和均匀的细混合料,并与粗集料拌和均匀。6.4.8人工摊铺液态稳定剂工程土时,需根据实测的松铺系数,确定纵、横断面的标高,并设置标记和挂线,以便控制路面的平整度和路拱横坡度。6.4.9路拌液态稳定剂工程土,要控制好路面的平整度、路拱横坡度及压实后的路面高程。6.4.10采用平地机铺筑液态稳定剂工程土,应注意控制松铺厚度,不应形成薄层贴补现象。6.5整形、碾压的要求6.5.1根据不同结构层、路宽、压路机的轮宽和轮距,制订碾压方案,应使各部分的碾压次数尽量相同,路面的两侧应多碾压2~3遍。9DB13/TXXXX—20246.5.2在工程土铺筑整形的过程中,应及时铲除粗集料“窝”和细集“带”,补以拌匀的液态稳定剂工程土,并保持无明显的粗、细集料离析现象。6.5.3当稳定土整形后,当含水量为最佳时应先轻压一遍,检查其平整度和路拱横坡度。若达不到要求,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找平、整形,方能进行碾压。严禁碾压后用贴补方法找平。6.5.4稳定土经整形后,当混合料的含水量为最佳含水量(+1%~+2%)时,应立即用12t以上压路机,在结构层全宽内进行碾压。6.5.5碾压一般需6~8遍。压路机的碾压速度和振动模式:头两遍,宜采用1.5~1.7km/h,无振动;之后两遍,宜采用1.5~1.7km/h强振动;最后二至四遍,采用2.0~2.5km/h,微振动。6.5.6用12~15吨三轮压路机碾压时,其压实层厚度不应超过8cm。用18~20t三轮压路机碾压时,其压实层厚度不应超过10cm。采用能量大的振动压路机时,其层厚可适当增加。6.5.7在直线段碾压时,由两侧的路肩向路中心碾压,应重叠1/2轮宽,后轮必须超过两段的接缝处。后轮压完路面全宽时,即为一遍。对设超高的平曲线段,由内侧路肩向外侧路肩进行碾压。在纵坡较大的路段碾压时,其方向应从下至上进行碾压,以避免板块裂隙。6.5.8经过拌和、整形的混合料,宜一次性完成碾压,并达到要求的密实度,同时没有明显的轮迹。6.5.9在碾压过程中,若水分蒸发过快,应及时补洒少量的水。如有“弹簧”、松散、起皮等现象,应及时翻开铺筑层,重新拌和或用其他方法进行处理,使其达到质量要求。6.5.10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的、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或紧急制动,以保证稳定土层表面不受破坏。为使各部分的碾压次数尽量相同,路面的两侧应多压2~3遍。6.5.11因意外情况不能一次性完成碾压时,应在二次碾压开始前,检验含水量是否满足最佳含水量要求,否则应通过喷洒工作液或晾晒等措施,使其含水量满足压实要求。6.5.12对接头的工作缝和纵缝的处理,按交通部颁JTG/TF20-2015《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实施。7施工质量标准与控制7.1一般规定7.1.1基层、底基层、补强层施工的质量标准与控制,应包括材料验收、施工参数确定、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测、验收等方面,并应符合规定。7.1.2按本细则的相关要求备料,严把进料质量关。7.1.3按施工需求合理布置建设场地,选择适宜的拌和、摊铺和碾压机械。7.1.4将试验段确定的施工参数,作为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的标准。7.1.5健全工地实验室,所测试验、检验数据,必须真实、完整、可靠。7.1.6各个工序完结后,应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个工序。7.1.7施工过程中发现质量缺陷时,应加大检查力度;必要时应停工整顿,查找原因。7.1.8施工关键工序应拍照、摄像,作为现场记录保存。7.1.9施工结束后,应及时清理现场,处理废弃物,恢复耕地或绿化,做到工完场清。7.1.10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配备具有液态稳定剂工程施工资质的工程技术人员,在现场指导施工。7.1.11稳定土在雨季施工时,应密切注意气候变化。因为液态稳定剂稳定土虽经充分碾压,但未经自然风干,降雨会增加其含水量,车辆通过时会出现车辙。如果出现此种情况,应待天晴后组织行车碾压或重新碾压,车辙会自然消失。7.1.12稳定土在冬季施工时,当室外温度≤0℃时,液态稳定剂工程土中的水份会结冰,导致无法碾DB13/TXXXX—2024压,需暂停施工。7.2材料检验7.2.1在施工前以及施工过程中,当原材料或混合料发生变化时,应检测拟采用材料。7.2.2用作补强层的土,应按表9所列试验项目要求检测评定。表9补强层用土试验项目和要求123457.2.3用作底基层、基层的土、砂、石,应按表10所列试验项目要求检测评定。表10底基层、基层工程土试验项目和要求123砂4石57.3铺筑试验段7.3.1补强层、底基层、基层正式施工前,均应铺筑试验段。试验段应设置在生产路段上,长度宜为200~300m。试验段开工前,应符合下列规定:a)提交完整的目标配合比报告和生产配合比报告;b)正常施工时所配备的施工机械全部进场,且调试完毕;c)全部施工人员到位。7.3.2在试验段施工期间,应及时检测下列技术项目:a)施工所用原材料的全部技术指标;b)工程土含水量;c)工程土配合比;d)补强层工程土稳定剂剂量;e)底基层、基层工程土稳定剂剂量;DB13/TXXXX—2024f)不同松铺系数条件下的实际压实厚度,宜设定2~3个松铺系数;g)不同碾压工艺下稳定土压实度;h)稳定土的含水量;i)工程土击实试验,测定干密度和含水量。7.3.3试验路段铺筑阶段,应对下列关键工序、工艺进行评价:a)拌和设备各档材料的进料比例、速度及精度;b)稳定剂进料比例和浓度;c)含水量控制精度;d)松铺系数合理值;e)拌和、运输、摊铺和碾压机械的协调和配合;f)压实机械的选择和组合,压实的顺序、速度和遍数;g)对人工拌和工艺,应确定合适的拌和设备、方法、深度和遍数;h)对人工摊铺碾压工艺,应确定适宜的整平机具和方法。7.3.4行车碾压是液态稳定剂稳定层的关键环节之一,应检测下列技术项目:a)试验段碾压工序完结后,应开放交通进行导向行车碾压;b)雨天行车时,应无车辙、不打滑;c)在气候干燥地区或季节,行车碾压中应出现飞石和扬尘;7.3.5试验段完工后,应及时总结,总结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a)试验段检测报告;b)试验段总体效果评价;c)施工关键参数的推荐值,包括配合比、含水量、松铺系数、碾压工艺等;d)确定每一作业段的合适长度。7.3.6试验段不满足技术要求时,应重新铺筑试验段。试验段各项指标合格后,方可正式施工。7.4施工过程检测7.4.1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应包括外形尺寸检查、外观目测以及内在质量检验三部分。7.4.2外形尺寸检查项目、频度和质量标准,应符合表11的规定。表11外形尺寸检查项目、频度和质量标准--DB13/TXXXX—20247.4.3外观目测项目包括两项:稳定层遇水不塌陷、行车无车辙;稳定层遇水行车不打滑。7.4.4施工过程中,内在质量控制应分为原材料质量控制、拌和质量控制、摊铺及碾压质量控制四部分。对集中场拌、摊铺机摊铺的施工工艺,应按后场与前场划分。7.4.5后场质量控制的项目、内容,应符合表12的规定,实际检测频率应不低于表中的要求,检测结果应满足本细则或具体工程的技术要求。表12施工过程中后场质量控制的关键内容127.4.6应在现场碾压结束后及时检测压实度。压实度检测中,测定的含水量与规定含水量的绝对误差应不大于2%;不满足要求时,应分析原因并采取必要的措施。7.4.7压实度应采用整层灌砂试验方法,灌砂深度应与现场摊铺厚度一致。7.5质量检查7.5.1检查内容应包括工程完工后的外形和质量两个方面,外形检查的要求应符合表6.3.2的规定。7.5.2宜以1km长的路段为单位,评定路面结构层质量;采用大流水作业法施工时,以每天完成的段落为评定单位。7.5.3应检查施工原始记录,对检查内容初步评定。7.5.4应随机抽样检查,不得带有任何主观性。压实度、厚度、稳定剂用量等现场随机取样位置的确定,应按相关标准要求执行。7.5.5弯沉检查时,应考虑弯沉测量值的上波动界限,用下式(1)计算:Lr=L+Za×S(1)式中:Lr—弯沉代表值(0.0lmm);L—实测弯沉的平均值;S—标准差。Za—与要求保证率有关的系数,高速公路和一级可取Za=2.0,二级公路取Za=1.645,二级以下公路Za=1.5。DB13/TXXXX—2024(规范性)浓缩液稀释比例计算方法稳定剂相比压实工程土的使用比例为α(kg/m³),液态稳定剂工程土最佳含水量β,拌和后的工程土压实比例为k,压实工程土密度ρ2,工程用水密度ρ1。设:稀释比例为x,土壤中天然含水量假设为y,水罐容积为工作液体积V1,拌和后工程土体积V2,压实后工程土体积V2/k。水罐中稳定剂用量和压实工程土中质量相等11=V2/k工程土中加入的水分质量等于水罐中的水的质量211根据设计稳定剂用量和现场土壤含水量计算出参考稀释比。其中,α(kg/m³)为稳定剂用量,ρ2为压实工程土密度,β为最佳含水量,根据土壤不同参考取值13±2%,y为工程土天然含水量,n为粘土与砂的总和在混合料中的重量比,N为参考系数,参考值1,相关于施工环境温度、湿度、间隔时间等因素上下浮动。DB13/TXXXX—2024(规范性)液态稳定剂试验方法说明B.1试验说明因液态稳定剂路面结构层属柔性,其实验与刚性、半刚性路面结构层实验有所区别,故特作如下说B.1.1临期养生方式当液态稳定剂稳定土试件按标准击实后,只需在常温条件下自然风干养生,而不得保湿养生。B.1.2强度提高方式根据液态稳定剂长期强度日不落定律,“液态稳定剂土体的长期强度永无疲劳,即:τ0<τ∞;在相同的时间内,压力越大液态稳定剂土体的强度提高越快”的原理,液态稳定剂稳定土强度提高实验数据,应通过室外实验,即行车碾压取得。因为室内静态实验,很难取得动态实验数据。B.1.3其他液态稳定剂其它实验流程,与传统方法基本一致。B.2实验例举B.2.1无侧限抗压强度无侧限抗压强度,是评价液态稳定剂稳定土路用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试验数据显示,稳定剂在稳定不同配比和不同龄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时,有以下变化规律:a)稳定剂稳定粒料,无论是细粒土还是粗粒土,其水稳性能差,在其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期间,不能采用正常的24h泡水,试件在全部浸水或一半浸水的情况下,都会出现垮塌;b)试件在自然条件下养生或标准养生条件下养生,还是能够取得较为客观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值;c)稳定剂稳定粒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在标准养生和自然养生的条件下,随龄期呈缓慢增长趋d)稳定剂稳定粒料的一大特点是可再生利用,这个特点在无侧限抗压强度指标上,也可以充分体现。表D.1稳定剂稳定细粒土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77表D.2稳定剂稳定粗粒土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7DB13/TXXXX—20247表D.3液态稳定剂工程土再生利用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172737475767图D.1不同龄期不同养护条件下无侧限抗压强度值B.2.2回弹模量土基回弹模量是公路路基路面设计的主要参数,是影响路面结构厚度的敏感参数之一。在路面结构设计中,能否取用合适的土基回弹模量值,关系到路面结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稳定剂稳定粒料的回弹模量,在不同的养护条件下,随龄期发生以下变化:DB13/TXXXX—2024a)在标准养护条件下,回弹模量值随龄期增长呈缓慢降低趋势;b)在自然养护条件下,回弹模量值随龄期增长呈缓慢上升趋势。在压实度不变的情况下,回弹模量值和试件的含水量有密切关系。当含水量增大时,回弹模量会降低。而标准养护的试件因为养护室空气潮湿,虽然有塑料袋保护,但依然可能会有少量的水分渗入试件中,从而使试件的含水量变大,致使回弹模量降低。而在自然养护条件下,则因为试件含水量的逐渐损失,回弹模量会逐渐增大。表D.4稳定剂稳定细粒土回弹模量试验结果77表D.5稳定剂稳定粗粒土回弹模量试验结果77DB13/TXXXX—2024图D.2不同龄期不同养护条件下稳定剂稳定材料回弹模量B.2.3承载比(CBR)CBR试验是评定路基土和路面材料强度的主要指标,稳定剂稳定粒料的CBR试验有以下特点:a)稳定剂稳定粒料的泡水膨胀量与素土的泡水膨胀量相比,会大幅降低;b)稳定剂稳定粒料的CBR值,明显高于素土CBR值。以上数据说明,土壤中加入稳定剂后,部分阻断了土体中毛细管道,使土壤水饱和程度大大降低,并且能阻断附着的水膜,导致细小颗粒发生不可逆转的凝聚,充分减少了水的毛细上升,使处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作计划新闻部第六届工作计划
- 睡美莲纺织品创业计划书创业计划书
- 脱贫攻坚帮扶工作总结计划及思路
- 初三数学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5二年级新学期数学教研组的工作计划
- 工作计划it行业
- 四年美术下册教学计划
- 实习生教学工作计划锦集
- 《城市规划展厅》课件
-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件-第3章 操作系统与应用
- 供应链环境下新宝公司库存管理优化
- 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结题报告
- 商业综合体(购物中心)商业运营管理内容及管理手册
- 中国书法欣赏之楷书欣赏PPT课件
- 江森ADS备份及恢复数据操作手册
- 学校电教设备使用记录表
- 工程量清单项目编码完整版
- 项目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 《高压电动机保护》PPT课件.ppt
- 在全市油气输送管道安全隐患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 小学英语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总结3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