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胆碱能受体毒蕈碱受体(阿托品)muscarinicreceptor(M-受体,G-蛋白耦联受体,M1~M5)烟碱受体(筒箭毒)nicotinicreceptor(N-受体,配体门控通道)N1,神经元型烟碱受体(神经节前-后,六烃季胺)N2,肌肉型烟碱受体(神经-肌肉接头,十烃季胺)心脏抑制平滑肌收缩消化腺分泌汗腺分泌骨骼肌血管舒张脑神经元Important神经重点总结外周胆碱能纤维胆碱能纤维:在周围神经系统,释放ACh作为递质的神经纤维分布自主神经节前纤维大多数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少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汗腺和骨骼肌舒血管)运动神经纤维Important神经重点总结外周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以NE作为递质的神经纤维。外周NE能纤维: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除支配汗腺和骨骼肌血管纤维)Important神经重点总结神经肽与经典神经递质的比较
分子量在脑内的含量合成失活功能神经肽神经递质较大小分子物质少由大分子的前体裂解而成主要经酶降解而失活主要通过神经末梢重吸收反复利用多适宜于调节缓慢而持久的功能变化,但有的神经肽也具有神经递质的功能完成迅速而精确的神经调节可在胞体或神经末梢直接合成多神经重点总结阿片肽:阿片肽包括β-内啡肽(β-endophin)、脑啡肽(enkephalin)和强啡肽(dynorphin)三类。β-内啡肽:主要分布于下丘脑、丘脑、脑干、视网膜和腺垂体等处,主要起抑制性调制作用脑啡肽:在脊髓后角胶质区含量很高,它可能与痛觉传入活动的调节有关强啡肽: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延髓头端腹侧和脊髓后角胶质区浓度较高阿片肽在CNS的分布神经重点总结阿片肽的作用镇痛作用:β-内啡肽作用最强、最持久。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作用:与升压作用有关的阿片肽受体是δ受体。对呼吸的调节作用:吗啡在脑内具有抑制呼吸的作用对垂体激素分泌的调节作用:β-内啡肽可促进腺垂体分泌PRL和GH神经重点总结受体第二信使拮抗剂通道效应递质主要分布外周:胆碱能Nf
所有自主N节前纤维、大多数副交感N节后纤维、少数交感N节后纤维、骨骼肌N纤维;汗腺。中枢:胆碱能N元
脊髓前角运动N元、丘脑后部腹侧的特异感觉投射N元、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纹状体、边缘系统等。筒箭毒十烃季铵↑Na+和其他小离子阿托品筒箭毒六烃季铵M2(心)↑Ca2+↑IP3/DG↓cAMP↑IP3/DG↓cAMP↓K+N2
(肌肉型烟碱受体)N1(N元型烟碱受体)M1M4(腺体)M3NM化学门控通道M5乙酰胆碱(ACh)神经重点总结递质受体第二信使拮抗剂通道效应递质主要分布
外周:肾上腺素能Nf
多数交感N节后纤维;
中枢:肾上腺素能N元低位脑干及上行投射到皮层、边缘前脑、下丘脑以及下行到达脊髓后角、侧角、前角的纤维。β1(心)β2平滑肌↑IP3/DG↓cAMP↑cAMP↓K+酚妥拉明酚妥拉明育亨宾心得宁阿提洛尔丁氧胺↑K+↓Ca2+儿茶酚胺:去甲肾上腺素(NE、NA)
和肾上腺素(E、Adr)α1α2
(突触前膜小肠)αβ3脂肪组织β神经重点总结递质受体第二信使通道效应递质主要分布
γ-氨基丁酸多巴胺↑IP3/DG↑cAMPD1,D5D2,D3,D4↓cAMP↑K+↓Ca2+
黑质-纹状体、结节-漏斗、中脑边缘系统。5-HT
中缝核内及上行投射到纹状体、下丘脑等以及下行到脊髓背角、侧角、前角。5-HT1(ABD)5-HT2(AC)↓cAMP↓K+↑K+其他的递质5-HT35-HT4↑Na+↑cAMPGABAAGABAB--↑IP3/DG↑K+↓Ca2+↑CI-大脑皮层的浅层和小脑皮层浦肯野细胞层。黑质-纹状体消化道神经重点总结反射的分类
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形成
生来就有后天获得反射弧简单固定复杂多变中枢皮层下中枢大脑皮层性质低级高级数量有限无限意义初步适应高度适应(灵活、预见)神经重点总结反射弧的构成适宜刺激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内分泌腺效应器激素高级中枢整合神经重点总结
(三)局部神经元回路
(localneuroncircuit,LNC)
是指由局部回路神经元及其突起构成的神经元间相互作用的联系通路。局部回路神经元:是指那些仅与同一核团或脑区内邻近神经元相接触,而不与远距离的脑组织或器官内的细胞相接触的神经元。
•
广泛分布于CNS
•
在人CNS:局部回路:投射>3:1
•
多为抑制性神经元
•
动物越复杂,局部回路神经元数目越多神经重点总结
结构基础:是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机制:
兴奋冲动抑制性中间N元释放抑制性递质突触后N元产生IPSP突触后N元发生抑制分类:①侧支性抑制:②回返性抑制:突触后抑制:
神经重点总结兴奋冲动传入侧支兴奋抑制性中间N元抑制性中间N元释放抑制性递质抑制另一N元突触后膜产生IPSP
传入侧支性抑制:
意义:调控其它N元,以便活动协调同步。兴奋一N元突触后膜产生EPSP神经重点总结回返性抑制:
意义:调控N元本身,使其活动及时终止。N元兴奋冲动沿轴突传出侧支兴奋抑制性中间N元抑制性中间N元释放抑制性递质原兴奋的N元抑制突触后膜产生IPSP兴奋效应细胞突触后膜产生EPSP神经重点总结突触前抑制(presynapticinhibition)
⑴结构基础:
轴-轴-胞串联突触。⑵概念:通过改变突触前膜电位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性降低的抑制称为突触前抑制。⑶意义:可将各种不必要的或非主要的信息,在传入途中即被抑制掉,进而保证了重要信息上传到高级中枢,使个体的思维、注意力、精力得到高度集中。
--广泛存在于机体的感觉传入途中神经重点总结⑷机制:先刺激轴B轴B兴奋释放递质(GABA)轴A部分去极化(Cl-电导↑)在此基础上再刺激轴A轴A产生AP幅度↓轴ACa2+内流量↓轴A释放递质量↓胞CEPSP幅度↓胞C不易达到阈电位而抑制特征:是去极化抑制。BACC实验A:刺激轴突A时,胞C产生
10mV的EPSP;实验B:先刺激轴突B,再刺激轴突A
时,胞C产生5mV的EPSP。神经重点总结先刺激轴B轴B兴奋释放递质(GABA)轴A上的GABAB受体轴A上K+通透性增加轴A产生AP时程↓轴ACa2+内流量↓轴A释放递质量↓胞CEPSP幅度↓胞C不易达到阈电位而抑制轴B兴奋释放递质轴A上相应的受体轴A内递质的释放对Ca2+敏感性↓特征:是去极化抑制神经重点总结
分为:
突触前易化可以定义为相继的神经冲动触发突触前末梢递质释放量增加,导致突触后电位幅值加大。机制:某些因素→突触前AP时程↑→Ca2+内流延长、增多→递质释放↑→去极化↑→EPSP↑。如5-TH引起K+通道磷酸化而关闭,动作电位复极延长Postsynapticfacilitation(表现为EPSP总和)Presynapticfacilitation中枢易化神经重点总结定向的化学突触传递结构、分类传递过程:电(AP)-化学(递质)-电(PSP)PSP:EPSP,IPSP传递特征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与抑制:总和中枢抑制:突触后抑制:传入侧支抑制,回返抑制突触前抑制中枢易化:突触后易化,突触前易化神经递质和受体小结:神经重点总结(一)电突触结构:缝隙连接特点:①双向传导;②传导速度快,几乎无潜伏期功能:主要发生在同类神经元之间,具有促进神经元同步化活动的功能神经重点总结传递过程AP抵达轴突末梢突触前膜去极化电压门控性Ca2+通道开放Ca2+内流入突触前膜突触小泡前移与前膜融合、破裂递质释放入间隙递质扩散与突触后膜特异性受体结合化学门控性通道开放突触后膜对某些离子通透性增加突触后膜电位变化(突触后电位)(去极化或超极化)总和效应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神经重点总结Ca2+内流与钙调蛋白结合激活蛋白激酶II使位于囊泡表面的突触蛋白I磷酸化突触蛋白I的位阻效应解除(动员)摆渡着位融合出胞(递质释放)(一)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神经重点总结四、突触后电位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Excitatorypostsynapticpotential,EPSP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Inhibitorypostsynapticpotential,IPSP慢突触后电位神经重点总结突触前轴突末梢的AP突触小泡中兴奋性递质释放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突触后膜离子通道开放Na+(主)
K+通透性↑去极化(EPSP)Na+内流、
K+外流EPSPCa2+内流神经重点总结突触前轴突末梢的AP突触小泡中抑制性递质释放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突触后膜Cl-通道开放Cl-通透性↑超极化(IPSP)Cl-内流IPSPCa2+内流神经重点总结突触后神经元的电活动变化神经重点总结化学性突触与电突触的区别化学性突触电突触突触的两侧结构不对称突触的两侧结构对称开放型突触间隙(宽约15-30nm)传递时有突触延搁闭锁型突触间隙(宽约2nm)直接传递,无延搁突触前终末内有含递质的突触囊泡突触前终末内无突触囊泡有递质量子释放,导致突触后电位无递质释放突触后膜受体与递质结合导致膜通透性改变不存在突触前后膜易受化学因素影响不存在突触前膜的动作电位对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很少影响突触前膜的动作电位是引起传递的因素突触前膜的动作电位可导致递质的释放无递质释放传递是单向的多为双向传递传递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传递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神经重点总结长时程增强和长时程抑制LTP:突触前神经元受到短时间的快速重复刺激后,在突触后神经元快速形成的持续时间较长的突触后电位增强。
机制:突触后神经元内Ca2+增加。LTD:突触前神经元受到频率较低的重复刺激后突触传递效率长时程降低。神经重点总结动作电位的特点和意义特点:1瞬时性
2极化反转
3“全或无”(Allornone)现象
4非衰减传播
5不应期说明:对于不同的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基本类似,但它的幅值和持续时间可以各不相同。意义:
AP的产生是细胞兴奋的标志神经重点总结2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定义:由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并在末梢处释放,能特异性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上的受体,使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产生一定效应的信息传递物质。3递质的鉴定:⑴突触前神经元内具有合成神经递质的前体及酶系统,能够合成该递质。⑵递质存储于突触小泡,冲动到达时能释放入突触间隙。⑶能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发挥特定的生理作用。⑷存在使该递质失活的酶或其它环节(如重摄取)。⑸有特异性受体激动剂或拮抗剂,能拟似或阻断递质的作用。神经重点总结脑电活动(从产生电位变化的原因)自发脑电活动:无明显刺激情况下,大脑皮层自发产生节律性电位变化。脑电图(EEG):在头皮表面记录到的自发脑电活动皮层电图(ECoG):在颅骨打开时直接记录到的皮层表面电位变化。皮层诱发电位:感觉传入系统激发下或脑的某一部位受刺激时,在皮层某一局限区域出现的电位变化。神经重点总结神经重点总结EEG形成机制:
EEG是皮层大量神经元突触后电位总和而形成的电位;
结构基础:在皮层内含有大量的锥体细胞,而且锥体细胞在皮层排列整齐,其顶树突相互平行并垂直于皮层表面,因此其同步化活动易总和而形成强大电场。
生理基础:一定节律的丘脑非特异性投射系统同步化活动,可促进皮层电活动的同步化。神经重点总结脑诱发电位诱发电位
对感觉系统或脑的某一部位在给予或除去刺激是引起的脑电位变化,均可称为诱发电位
诱发电位的基本特点
有较恒定的潜伏期有一定的空间分布有一定反应形式
神经重点总结常见的脑诱发电位皮层诱发电位(重点掌握)
平均诱发电位
利用计算机平均叠加技术,将微弱的信号突出出来,而将背景干拢(“噪音”)减弱,可以鉴别出清晰的诱发电位。
研究人类的感觉功能、神经系统疾病、行为和心理活动等的一种手段临床常用的有体感诱发电位、听觉诱发电位和视觉诱发电位等神经重点总结
感觉传入系统或脑的某一部位受刺激时,在皮层某一局限区域引出的电位变化。诱发电位是在自发脑电的背景下发生的。意义:临床上通过测定诱发电位,来确定NS损伤部位
主要成分:皮层诱发电位
主反应次反应后发放主反应次反应后发放神经重点总结主反应
为一先正(向下)后负(向上)的电位变化。潜伏期一般为5~12ms
与刺激有锁时关系在大脑皮层的投射有特定的中心区
在刺激后,经一定的潜伏期在大脑皮层出现的一个先正后负的电位变化。长短取决于感觉冲动传导路的长短、传导速度的快慢、传入途径中突触数目的多少神经重点总结次反应跟随主反应后的扩散性续发反应可见于皮层的广泛区域与刺激无锁时关系神经重点总结后发放:为一系列正相的周期性电位波动。后发放的节律在8~12次/秒。后发放可能是皮层与丘脑接替核之间的环路活动的结果。神经重点总结神经系统的组织发生过程原肠胚外胚层神经胚神经管神经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神经重点总结胚胎发育胚胎发育:定义:从受精卵到孵化或出生的过程。过程:受精卵桑椹胚囊胚原肠胚器官发生神经(轴)胚期分裂、增殖分化、发育卵裂神经重点总结预定神经外胚层的变化:神经板神经褶(神经沟)神经管(脑、脊髓)脊索神经褶神经嵴神经管神经重点总结脊索的作用:确定了胚胎的中线;发出诱导信号。神经胚形成:位于脊索上方的预定神经外胚层形成神经管的过程。神经胚:经历了神经胚形成过程的胚胎。神经重点总结二.神经管的发育(一)神经管的形成(二)神经管细胞的增殖(三)神经管细胞的迁移(四)神经管的闭合(五)神经管的分化神经重点总结神经细胞的组织发生:途径:成神经细胞神经元神经上皮细胞成神经胶质细胞胶质细胞胶质细胞的发生晚于神经细胞。当成神经细胞的生成停止后,神经上皮细胞才开始产生成胶质细胞神经重点总结第二节脑和脊髓的发育神经重点总结神经管的分化(subdivision)三个观察层次:解剖学:神经管不同部位膨大或收缩组织学:细胞群以不同方式排列细胞学:神经上皮细胞分化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脑的发育脊髓的发育神经重点总结脑区的形成(解剖学角度)胚胎第4周末前脑泡中脑泡后脑泡(菱脑泡)神经管腔神经重点总结
三个原始脑泡——前脑.中脑和菱脑头曲神经重点总结脑泡形成的过程中出现四个弯曲:两个先出现凸向背侧的头曲和颈曲两个后出现凸向腹侧的端脑曲和脑桥曲第4周第6周头曲(中脑区)颈曲端脑曲脑桥曲神经重点总结五继发性脑泡——
端脑.间脑.中脑.后脑.末脑(第5周)桥曲脑峡神经重点总结
前脑泡头端向两侧膨大,形成左右两个端脑尾端形成间脑中脑泡中脑菱脑泡头段形成后脑,演化为脑桥和小脑末段形成末脑,演化为延髓
第6周①端脑②间脑③中脑④后脑⑤末脑⑥侧脑室⑦第3脑室⑧导水管⑨第4脑室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神经重点总结神经管管腔的演变前脑泡腔两侧的侧脑室和间脑的第3脑室中脑泡腔中脑导水管菱脑泡腔第4脑室侧脑室第3脑室导水管第4脑室神经重点总结三个原始脑泡是脑的原基
前脑泡中脑泡菱脑泡(后)前N孔闭合脑泡Brainvesicle端脑
间脑后脑末脑第三脑室左、右大脑半球两个侧脑室背:四叠体腹:大脑脚
中脑脑桥、小脑延髓菱脑泡腔第四脑室中脑泡腔:中脑导水管小结前脑泡腔端脑泡腔神经重点总结脑的发育(解剖学角度)●脑发育与脊髓比较1.脊髓的神经管壁形成典型的节段性,其结构基本上一致;而脑部的分化速度则因部位而不同,其结果在脑部出现了多个脑泡—成体脑的各部结构;2.脊髓内的中央管细,而脑的中央管变粗,有些脑部的中央管特别扩大形成脑室;神经重点总结3.脊髓全长无弯曲,而脑部神经管则形成3个弯曲;4.神经管的脑部发育迅速,大约在6周时,已能分辨出端脑、间脑、中脑、后脑和末脑五个部分神经重点总结脑的发育(组织学角度)神经管头段脑壁的演变与尾段的脊髓相似。不同点:(1)端脑套层中的细胞大部分都迁至外表面,形成大脑皮质;少部分聚集成团,形成神经核。(2)中脑、后脑和末脑中的套层细胞大部分聚集成团,形成各种神经核。神经重点总结脊髓的发育
神经重点总结基本保持三层结构边缘层—白质套层—脊髓灰质管腔—中央管两侧壁套层成神经细胞和成胶质细胞的迅速增生而增厚神经管顶壁和底壁薄而窄
神经管的尾侧段分化、发育为脊髓腹侧—两基板背侧—两翼板顶板底板神经重点总结
套层的分化腹侧部基板脊髓灰质前角背侧部翼板脊髓灰质后角顶壁顶板底壁底板
顶板基板翼板底板边缘层前角后角后正中隔前正中裂白质神经重点总结1.适宜刺激感受器最容易感受的刺激形式
强度阈值:引起感受器兴奋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
时间阈值:引起感受器兴奋所需的最小作用时间
面积阈值:一定刺激强度引起某种感觉所需的临界面积神经重点总结2.换能作用
各种感受器受到刺激时,能把作用于它们的各种刺激形式,转变成为相应的传入神经末稍或感受细胞的电反应,前者称为发生器电位(generatorpotential),在后者称为感受器电位(receptorpotential)。
发生器电位和感受器电位
本质上局部电位神经重点总结快适应感受器慢适应感受器分布皮肤触压觉感受器嗅觉感受器肌梭、颈动脉压力感受器、痛觉感受器意义适于传递快速变化信息;有利接受新刺激有利机体对某种状态长期监测
神经重点总结感受野
指所有能影响感觉通路中的任一神经元活动的感受器所组成的空间范围感觉神经元的感受野大小不一感受野通常是非均质的神经重点总结第二节视觉视觉:通过视觉系统的外周感受器,接受外界环境中的一定波长范围内的电磁波刺激,经特定中枢的编码加工和分析获得的主观感觉。视觉系统:视觉器官、视神经、视觉中枢神经重点总结370-740nm眼折光感光视神经大脑电磁波系统系统枕叶
瞳
角膜,房水
视网膜
孔
晶体,玻璃体照相机光圈
对焦
感光胶片视觉形成神经重点总结(三)眼的调节远点:人眼不做任何调节时所能看清的物体的最远距离神经重点总结
当我们看6m以内的物体时,眼要进行调节使折光能力增强,物体仍然成像在视网膜上。近点:眼作最大调节时能看清物体的最近距离。老视眼:由于晶状体的弹性减弱或丧失,看近物时的调节能力减弱神经重点总结瞳孔对光反射(pupillarylightreflex)
瞳孔的大小由于入射光量的强弱而变化称为瞳孔对光反射
强光照射视网膜-视神经
-中脑的顶盖前区-动眼神经缩瞳核-睫状神经节-睫状神经-瞳孔括约肌收缩-瞳孔缩小意义:调节进入眼内的光亮神经重点总结3.视轴会聚辐辏反射(convergencereflex)
当双眼注视一个向眼移近的物体时,两眼的视轴可反射性地向鼻侧中线会聚视区皮层-皮层-中脑束(锥体束)-正中核(中脑)-动眼神经核-动眼神经-内直肌收缩-双眼会聚意义:使物像落在两眼视网膜的对称点神经重点总结视网膜4层结构色素上皮层
pigmentcell感光细胞层
photoreceptor
,
coneandrod双极细胞层
bipolarcell
神经节细胞层
ganglioncell
神经重点总结
视杆细胞视锥细胞
分布视网膜周边部视网膜中心部,尤其黄斑光敏感度高低光分辨力低高辨色无有视色素视紫红质红绿蓝三种视色素功能暗视觉明视觉神经重点总结(二)暗适应和明适应
暗适应(darkadaption):从亮处进入暗室时,最初看不清楚任何东西,经过一定时间,视觉敏感度才逐渐增高,恢复了在暗处的视力明适应(darkadaption):当长时间在暗处而突然进入明亮处时,最初感到一片耀眼的光亮,不能看清物体,只有稍待片刻才能恢复视觉神经重点总结(三)视野
视野(visualfield):单眼固定地注视前方一点不动,这时该眼所能看到的范围称为左眼的视野特点:
白色视野兰色红色绿色鼻侧与上方小,颞侧与下方大神经重点总结(四)视后像和融合现象视后像:注视一个光源或较亮的物体,后闭上眼睛,这时可以感觉到一个光斑,其形状和大小均与该光源或物体相似,这种主观的视觉后效应特点:视后像持续几秒或几分钟,刺激强度增强,持续时间较长神经重点总结(四)视后像和融合现象融合现象:如果用重复的闪光刺激人眼,当闪光频率较低时,主观上能分辨一次又一次的闪光。当闪光频率增加到一定的程度时,重复的闪光刺激可引起主观上的连续光感原因:
闪光刺激的间歇时间比视后像的时间更短神经重点总结(五)双眼视觉和立体视觉双眼视觉:双眼同时看一物体时产生的视觉(相对单眼视觉而言,产生单视而非复视)优点:弥补盲点的存在,扩大视野,产生立体视觉立体视觉:双眼视物时,主观上可产生被视物体的厚度及空间的深度或距离等感觉神经重点总结听阈:对于每一种频率的声波,都有一个刚能引起听觉的最小强度。当强度增加到某一限度时,它引起的将不单是听觉,同时还会引起鼓膜的疼痛感觉,这个限度称为最大可听阈
。听域神经重点总结
前庭器官是指与维持姿势和平衡有关的内耳感受装置,包括椭圆囊、球囊和三个半规管一、前庭器官的感受细胞神经重点总结三、前庭反应
来自前庭器官的传入冲动,除引起一定的位置觉和运动觉外,还可引起各种姿势调节反射、眼震颤和自主性神经功能的改变,这些现象统称为前庭反应。前庭姿势调节反射前庭自主神经反应前庭性眼球震颤神经重点总结
突触效能减弱的机制一.习惯化的机制Mechanismsofhibituation突触前感觉神经元末梢递质释放量减少
递质释放减少的可能机制可动员的突触囊泡数目减少ReturnNeuroscience突触前膜N型Ca2+通道失活神经重点总结习惯化的机制——
突触效能减弱刺激吸管或套膜→运动神经元EPSP↓感觉神经元突触前末梢释放神经递质↓Ca2+通道失活Ca2+内流↓可动员的突触囊泡数目↓→缩鳃反应↓(习惯化)神经重点总结习惯化持续的时间与刺激持续的时间有关长时间的习惯化还可伴有感觉神经元结构的改变神经重点总结二.敏感化的机制——
突触前易化使突触效能增强
中间神经元释放5-HT→与5-HT受体结合通过cAMP-蛋白激酶A(PKA)途径→K+通道关闭→K+外流↓(阻止膜的复极化,延长动作电位的时程)→Ca2+内流↑→递质释放↑→EPSP↑→腮的收缩↑神经重点总结经典条件反射与敏感化的机制异同点相同:都是由cAMP介导的神经递质释放增加使突触效能增强区别:经典条件反射还需CS和US的神经冲动传入会聚于感觉神经元的突触前末梢,即是一种时间上的特异的、活动依赖性的突触前易化神经重点总结五.陈述记忆的分子机制
(突触传递的可塑性)突触传递的可塑性定义:指突触在一定条件下调整功能、改变形态及增减数目的能力。既包括传递效能的变化,又包括形态结构的变化。
二者的物质基础都涉及神经元和突触部位的某些蛋白质、受体、神经递质、离子及信使分子的物理化学变化。具有可塑性潜力的突触多半是化学性突触神经重点总结脑内突触可塑性变化表现形式⑴突触前修饰作用:包括神经递质的合成、贮存、释放及自身受体功能的改变;⑵突触后修饰:包括神经递质受体的特性,受体激活后各种反应的酶变化;⑶突触前或突触后结构的可塑性:包括突触的增多或增大;⑷非神经元修饰:如胶质细胞及胶质-神经元相互作用的变化;⑸上述某些或所有变化的综合表现。神经重点总结Hebb原则反复的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可以导致突触后神经元的活动增加,即突触传递效率增加。
神经细胞A的轴突重复或持续地兴奋细胞B,在这两个细胞或其中一个细胞上必然有某种生长和代谢过程的变化,使细胞A对B激活的效率有所增加突触前活动与突触后活动在时间上的先后顺序也影响突触传递的效率:
如果突触前活动先于突触后,即突触后神经元反复被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将引起突触传递增强,如果突触前神经元A活动迟于突触后神经元B,即神经元B被另一个突触传入兴奋,而此兴奋又早于神经元A的兴奋,将引起细胞A与细胞B间的突触传递产生抑制。神经重点总结突触传递的可塑性包括:(一)长时程增强(long-termpotentiation,LTP)(二)长时程抑制(long-termdepression,LTD)神经重点总结(一)长时程增强定义:指突触前神经元受到短时间的快速重复性刺激后,在突触后神经元快速形成的持续时间较长的突触后电位增强。表现:
当频率为10~20Hz、串长10~15s及频率为100Hz、串长为3~4s的电刺激作为条件刺激作用于海马的传入纤维,则继后的单个测试刺激引起的群体锋电位及群体突触后电位的振幅增大,群体锋电位的潜伏期缩短。这种易化现象可持续10小时以上。神经重点总结海马三突触回路
穿通纤维内嗅皮层齿状回颗粒细胞苔藓
Schaffer侧支纤维CA1
CA3
锥体细胞锥体细胞
神经重点总结(二)长时程抑制与LTP相反,是指突触传递效率的长时程降低。在海马、小脑皮层和新皮层可能在运动学习中担负着不断纠正操作错误的作用(LTD能够消除代表操作错误信号的突触传递)神经重点总结
小结:学习记忆的突触分子基础cAMP
海兔缩鳃反射的习惯化和敏感化过程中cAMP的作用是关键性的cAMP信号通路在LTP的蛋白合成依赖性时相中起关键性作用
蛋白激酶CaMKII的持续活化对LTP的诱导及维持起重要作用PKA在长时敏化中起重要作用CREB
影响长时记忆蛋白质:
蛋白质抑制剂不影响学习过程,但影响记忆过程神经重点总结小结:学习记忆的突触解剖学基础海兔长时敏感化伴随有突触结构的变化感觉神经元突触前活化区数目、范围和囊泡数目↑感觉神经元突触前的曲张体数目增加,轴突的树突增加Neuroscience神经重点总结一、中枢胆碱能递质与学习记忆乙酰胆碱(ACh)是中枢神经系统中分布最广泛最重要的递质。属于兴奋性递质分布: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丘脑后腹核、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纹状体、边缘系统等(了解)神经重点总结在训练动物时给动物注射拟胆碱药毒扁豆碱→记忆↑,而注射抗胆碱药东莨菪碱→记忆↓增加胆碱乙酰移位酶活性可改善空间学习能力说明:乙酰胆碱能增强记忆但是在不同的学习情况下,既可促进记忆,也可抑制记忆神经重点总结在动物学习后的不同时间给动物注射二异丙基氟磷酸(DEP)(抗胆碱酯酶药)。学习后1天或4天给药→学习无影响学习后7天后给药→记忆受损学习后21天给药→记忆易化说明:DEP能帮助大鼠较弱或较久的练习经验的回忆,但妨碍较强和较新的记忆。胆碱乙酰辅酶A乙酰胆碱辅酶A乙酸H2O胆碱乙酰移位酶胆碱酯酶神经重点总结可能机制:记忆的贮存和提取同胆碱能系统突触传递效能的逐渐变化有关:突触效能在学习几天后逐渐提高,达到一定水平后便开始下降;记忆的贮存、提取也随之发生变化记忆较强时期(胆碱能突触传递效能最高):DEP→ACh过多→突触后膜长时间处于去极化状态→突触传递障碍→记忆受损记忆较弱时期(ACh较少,效能较低→突触后膜不易去极化):
DEP→延长ACh在突触后膜作用时间→记忆易化神经重点总结二、儿茶酚胺类递质与学习记忆包括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主要位于低位脑干,如中脑网状结构肾上腺素能神经元主要位于延髓多巴胺能神经元主要集中于中脑黑质、中脑边缘系统和结节-漏斗区。神经重点总结本章思考题名词解释习惯化,敏感化,联合式学习,记忆痕迹,突触可塑性,LTP简答及论述1.学习的分类2.记忆的分类3.举例说明颞叶在记忆形成中的作用4.海马在学习记忆中的作用5.习惯化,敏感化的神经机制6.条件反射的神经机制7.突触可塑性的表现形式有哪些8.早期LTP产生的机制神经重点总结学习与记忆的基本过程
(ProcessofLearningandMemory)Acquiredorencoded
获得(识记或登陆):感知外界事物或接受外界信息(外界刺激)的阶段,也即通过感觉系统向脑内输入讯号—学习过程Consolidated
巩固:获取的信息在脑内编码贮存和保持的阶段Retrieved
再现:将贮存于脑内的信息提取出来使之再现于意识中的过程--回忆过程returnNeuroscience神经重点总结一.学习的类型非联合型学习:刺激与反应之间不形成明确联系习惯化:敏感化(假性条件反射)联合型学习:在事件与事件之间建立联系经典条件反射:操作式条件反射:神经重点总结非联想式学习模式:定义:即不需要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形成某种明确的联系,又称为简单学习。实验动物模型:海兔的缩腮反射①习惯化:当一个不产生伤害性效应的刺激重复作用时,机体对该刺激的反射反应逐渐减弱的过程。②敏感化:是指反射反应加强的过程,如一个弱伤害性刺激(轻触皮肤)本身仅引起弱的反应,但在强伤害性刺激(夹捏皮肤致痛)作用后弱刺激(轻触皮肤)的反应就明显加强。(强刺激与弱刺激不需要建立什么联系)神经重点总结习惯化的特点刺激的重复可以使反应的强度逐渐降低刺激越弱反应下降越快在一定时间内刺激重复的次数越多,反应消失的越快和越明显习惯化可以学会去除对许多无意义的、重复出现的信息的应答。例子:上课时酣然入睡入兰芝之室,久而不闻其香神经重点总结敏感化的特点越是强的刺激越易产生敏感作用敏感化有助于人和动物注意避开伤害性刺激例子: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神经重点总结联合式学习1.定义: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所引起的脑内两个以上的中枢兴奋之间形成联系的学习过程。2.联想式学习的类型:
经典条件反射
操作式条件反射神经重点总结形成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强化)特点:
CS-US相隔短暂的时间,顺序的多次重复出现(区别于敏感化)神经重点总结条件反射的消退和自然恢复消退:条件反射建立以后,如果反复应用CS而不给予US,条件反射就将减弱,最后完全不会出现。原因:并不是条件反射的丧失,而是中枢把原来引起兴奋性的信号转变为产生抑制性效应的信号。条件反射的自然恢复:如果实验停止一段时间,消退的条件反射还可能再出现。神经重点总结条件反射的内、外抑制内抑制:条件反射建立后,如果延长CS的作用时间,几次之后,条件反射出现的时间会越来越迟,越来越弱,最终不再出现。外抑制:条件反射建立后,如果在CS出现的同时或稍前一点给予另一种强刺激,条件反射不再发生。神经重点总结条件反射的泛化与分化泛化(概化):在条件反射形成的初期,不仅CS刺激可以引起反射,与CS近似的刺激也能引起同样的反射。分化:泛化现象出现后,若只在CS出现时给予食物强化,而近似刺激出现时则不给予食物强化,一段时间后,CS仍保持阳性效应,而近似刺激则出现阴性效应。神经重点总结操作式条件反射特点:动物必须通过自己完成某种运动或操作后才能得到强化。即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合,并在脑内伴随着联想的出现。类型:正性强化——趋向性条件反射负性强化——回避性条件反射神经重点总结二记忆的类型(一)按持续时间分类短时记忆:短暂的,容量有限的,需要不断重复的记忆。长时记忆:持久的,容量很大的,不需要复述的记忆。信息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巩固神经重点总结记忆的基本形式WaysofMemoryFirstOrderMemorySensoryMemory外界信息输入遗忘(信息丢失)注意不重复遗忘SecondOrderMemory重复ThirdOrderMemory
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云南货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题答案
- 2025福建省茶叶买卖合同(示范文本)
- 2025年周口普通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
- 2025年赤峰道路运输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项目
- 2025年东莞货运从业资格证继续再教育考试答案
- 中国防滴漏器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民用吊灯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2025工作合同(附带)员工合同
-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大数据与财务决策》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财经学院《自然语言处理》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MOOC】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河南科技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2024年度总结暨表彰大会议程例文(3篇)
- 山东省济南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附答案
- 【MOOC】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南京邮电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GB/T 44898-2024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价通则
- 糖尿病伤口护理
- 建筑师业务实习答辩
- 第07课 开关量的与运算(说课稿)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信息技术人教版
-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培训课件
- “小城镇建设”论文(六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