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及应用规范》_第1页
《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及应用规范》_第2页
《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及应用规范》_第3页
《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及应用规范》_第4页
《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及应用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11.220

CCSC30

团体标准

T/CMEASXXXX-XXXX

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

及应用规范

Specificationofgenetictestingandapplicationforpersonalized

medicine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征求意见稿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发布

T/CMEASXXXX-XXXX

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及应用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及应用中的实验室布局、人员结构、检测过程、质量控制、报告

出具、个体化用药建议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开展药物代谢酶、转运体和药物作用靶点基因检测的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不包括肿

瘤靶向治疗药物基因检测和微生物基因组变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基本要求

4.1实验室布局

4.1.1基本原则

实验室布局应当遵循环境卫生学和医院感染管理要求,符合功能流程合理和洁污区域分开的基本原

则,宜做到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识清楚。应根据实验室检测项目目的设置实验室功能分区,如果涉

及PCR扩增,应遵循“各区独立、注意风向、因地制宜、方便工作”的基本原则。

4.1.2区域设置

如果实验室采用的检测方法涉及PCR扩增,应设置试剂储存和准备区、标本制备区、扩增区、扩增

产物分析区。如果扩增和产物分析同时完成,可以将扩增区和扩增产物分析区合并。如果采用高通量测

序技术,应根据使用的检测平台设置分区,至少应包括试剂储存和准备区、标本与文库制备区、文库扩

增与检测区、测序区。各区在物理空间上应完全相互独立,无论是在空间上还是在使用中,各区域应始

终处于完全分隔的状态,不能有空气的直接流通。主要区域的功能是:

——试剂储存和准备区:储存试剂的制备、试剂的分装和扩增反应混合液的准备,以及离心管、吸

头等消耗品的贮存和准备。

——标本制备区:核酸提取、贮存及其加入至扩增反应管。对于涉及临床样本的操作,应符合生物

安全二级实验室防护设备、个人防护和操作规范的要求。

——扩增区域:cDNA的合成、DNA扩增及检测。

——扩增产物分析区:扩增片段的进一步分析测定。

4.1.3空气流向

1

T/CMEASXXXX-XXXX

应按照试剂储存和准备区→标本制备区→扩增区→扩增产物分析区方向以空气压力递减的方式进

行,防止扩增产物顺空气气流进入扩增前的区域。宜通过安装排风扇、负压排风装置或其他可行的方式

实现。

4.1.4工作区域仪器设备配置

上述各区域仪器设备应充分满足区域功能的需要。宜根据所采用的扩增检测技术或试剂的特点,对

仪器设备配置进行增减。

4.2实验室工作管理

4.2.1进入各工作区域应当严格按照单一方向进行。

4.2.2各工作区域、仪器设备及物品应有明确的标记,不与其他区域的混用。

4.2.3不同的工作区域配备专用的工作服。工作人员离开各工作区域时,不能将工作服带出。

4.2.4实验室的清洁应当按试剂储存和准备区→标本制备区→扩增区→扩增产物分析区的方向进行。

不同的实验区域应当有其各自的清洁用具以防止交叉污染。

4.2.5工作结束后,应立即对工作区进行紫外灯(254nm波长)照射和10%次氯酸钠溶液消毒。

4.2.6实验室的安全工作制度或安全标准操作程序,所有操作应符合GB19489-2008的规定。

4.2.7各区域工作注意事项;

——试剂储存和准备区:储存试剂和用于标本制备的消耗品等材料应直接运送至试剂贮存和准备

区。

——标本制备区:设立正压条件,避免气溶胶污染。制定避免样本间的交叉污染和生物安全的SOP,

明确样本处理程序。

——扩增区:为避免气溶胶所致污染,应尽量减少在本区内的走动。

——扩增产物分析区:本区是最主要的扩增产物污染来源,应避免将本区的物品及工作服带出。

4.3实验室管理制度

4.3.1日常管理制度

4.3.1.1人员管理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取得国家卫生健康委个体化医学检测培训结业证书或国家一级学会批准的培训

基地的合格证书,同时应获得省级及以上的临床检验中心承办的“生物安全知识培训班”合格证书,如

果实验室采用的检测方法涉及PCR扩增,同时应获得省级及以上临床检验中心承办的“临床基因扩增检

验技术人员培训班”合格证书。实验室管理制度中应具体规定实验室人员遵守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纪律要

求,包括接受相关生物安全知识培训,明确岗位职责等。

4.3.1.2试剂和物品的管理

实验室管理制度中应细化试剂和物品的管理工作,包括化学试剂的存放、取用记录、取用流程等,

明确相关人员的操作,保证安全取用,防止出现误操作的情况。

4.3.1.3样本、数据和报告管理

在遵守保密规定的前提下,应明确实验室样本、数据的记录、留存和整理要求,保证相关样本、数

据的准确和有据可循;应对实验报告的内容进行规范撰写,对报告出具、审核和发布的流程进行规定。

2

T/CMEASXXXX-XXXX

4.3.1.4仪器设备使用、维护和管理

对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维护和管理进行规范时,应将安全放在首位,相关人员应熟悉仪器设备的

性能和使用方法,了解设备维护基本技能,清楚设备维护周期和实验室维护流程,保证实验室井然有序

的工作。

4.3.1.5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管理

医疗废物应与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明确包装要求、标识规范、储存空间,由专人运送到指定地方处

理,必要时对垃圾处理人员开展培训。

4.3.2安全管理制度

4.3.2.1样本、溶液标签管理

样本、溶液标签管理应在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安全规定下,强调分类,储存条件,规定取用要求和登

记规范。

4.3.2.2挥发性试剂使用管理

应在通风橱内取用挥发性强的试剂。使用挥发性强的有机溶剂时,应注意避免阴火,决不可用明火

加热。

4.3.2.3易燃易爆溶剂使用管理

易燃、易爆物品应放在防爆柜中,对于试剂的申领应实行双签字管理。

4.3.2.4消防安全管理

消防安全管理内容应包括预防和事故发生后的应急处理两方面,应根据实验室区域配备符合消防安

全管理要求的消防器材,并定期更新。

4.3.3应急处理制度

4.3.3.1应明确安全事故主要负责人和各个区域的责任人。

4.3.3.2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必须遵守以下原则:及时报告、紧急救援、依序替补和保护现场。

4.3.4仪器设备丢失、损坏赔偿制度

制度中应明确仪器损坏处理、设备丢失处理、设备附件或零配件处理、非人为损坏处理等内容。

4.4人员组织和管理

4.4.1岗位设置

组织机构的设置由实验室负责人提出,负责职能的分配和资源的配置,任命关键岗位的人员。实验

室主要设以下岗位:总负责人、技术负责人、检验人员、报告人员。可根据实验室的需求增设岗位,并

明确岗位职责。

4.4.2岗位职责

4.4.2.1总负责人

总负责人的职责包括:

3

T/CMEASXXXX-XXXX

——应明确实验室的组织和管理结构,全面领导实验室行政、业务、后勤工作。

——组织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与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工作有关的方针、政策、法规和制度。

——组织制定和实施实验室质量管理方针和目标,批准质量管理手册、SOP文件。

——组织每年的质量管理评审工作。

——负责设置实验室人员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制定岗位绩效。

——组织制定并实施实验室的岗前培训、工作计划和发展规划。

——负责设施环境的合理配置、仪器设备及试剂的验收审核。

——负责审核报告模板的内容和格式。

——负责院感监控和生物安全工作的管理。

——负责实验室相关的其他管理工作。

4.4.2.2技术负责人

技术负责人的职责包括:

——应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各项管理制度,服从分配,明确岗位职责。

——负责本实验室的技术方法验证、质量控制管理、技术研发工作及技术交流工作。

——负责制定质量管理手册和技术程序文件,并定期跟踪,及时修订。

——负责检测人员技术培训、资质考核工作。

——负责完成室内质控的评审工作。

——负责室间质评的申请、数据填报、结果评定工作。

——负责组织对实验室结果不确定度的评定工作。

——负责实验室技术相关的其他管理工作。

4.4.2.3检测人员

检测人员的职责包括:

——应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各项管理制度,服从分配,明确岗位职责。

——应参加岗位培训,严格按照SOP进行检测工作。

——负责检验前核实样本是否合格、仪器设备运行是否正常,异常情况下上报技术负责人。

——负责检验中样本的质量控制,异常情况下上报技术负责人。

——认真、如实、准确填写质控记录、检测结果、仪器设备维修保养记录。

——负责检验后样品的留存和处置。

——负责对设施和环境进行日常监控并记录相关参数。

——完成室间质评的检测工作,将数据如实上报给技术负责人。

——负责试剂、耗材的请领工作。

4.4.2.4报告人员

报告人员的职责包括:

——应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各项管理制度,服从分配,明确岗位职责。

——应参加岗位培训,掌握所有检测项目的各项检测要求和临床意义。

——负责制定报告模板的内容和格式。

——将检测结果上传报告平台,遵循“以病人为中心”,依照相关循证指南,出具个体化用药建议

报告,并审核发布。

——当对检测结果提出质疑时,应及时反馈给检测人员,核查原因,确定无误后再发布。

4

T/CMEASXXXX-XXXX

——负责定期报告内审(一般1次/年),做好相关记录并存档。如果发布最新指南,可评估后及

时更新。

——掌握数据报告平台操作流程,负责实验室报告系统的维护。

——应及时收集和评估临床医生对个体化用药建议的反馈。

——负责实验室报告相关的其他工作。

5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

5.1检测方法选择

常用于靶标检测的方法包括实时荧光定量PCR法、PCR-电泳分析法、PCR-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法、PCR-

核酸质谱法、原位杂交(ISH)法、PCR-基因芯片法、PCR-Sanger测序法、PCR-焦磷酸测序法、高通量

测序法。应根据国家的体外诊断试剂分类要求和实验室基因检测的用途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5.2试剂选择和要求

临床检测试剂应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的试剂盒,如果无法满足临床检测需求,可采

用符合国家《个体化医学检测LDT研制技术规范(试行版)》要求的实验室自用方法(LDT)试剂,所用

标准品或标准参考物应符合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推荐的标准和要求。

——对于国家批准的商业化试剂盒,可按照说明书进行性能验证。

——对于LDT试剂,应参考《个体化医学检测质量保证指南(试行版)》和《个体化医学检测LDT

研制技术规范(试行版)》的要求进行性能验证。

5.3仪器选择和要求

基因检测涉及的仪器设备众多,实验室可参考生产商提供的操作说明书编写书面的、有案可查的预

防性维护及校准计划,确定仪器设备的维护周期,建立仪器设备日常维护的标准操作程序(SOP)。

——用于基因扩增及产物分析的机器应有省级及以上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注册号。

——对于某些计量分析仪器,应依照我国计量法规定,由计量检定机构定期进行校验,并保存好校

验证书。

——应对加热系统及冰箱等设备的温度进行监测。

——仪器维护过程中要注意清洁剂的使用,尤其是仪器的光路系统。

——每台仪器应配备专用的清洁工具。

——在例行仪器的维护和保养后,应填写仪器设备维修保养记录表。如维护中发现问题,应及时汇

报技术负责人,并将出现的问题详细记录,并双签名。

5.4检测流程

5.4.1总体要求

个体用药基因检测流程应符合图1的要求。

5

T/CMEASXXXX-XXXX

图1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流程图

5.4.2分析前样本的处理

样本的采集、运送和保存应按照NMPA批准的检测试剂说明书和LDT试剂的SOP严格进行。

5.4.2.1样本的采集

用于基因检测的样本类型有多种,包括全血样本、口腔拭子等,实验室应对各种样本的采集按检测

要求建立SOP,样本采集人员应接受相应的岗前培训。

——采样前对样本采集容器进行评价,确保容器本身不会干扰测定过程。

——用于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的样本在采集时间上一般无特殊要求。对于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肝

肾移植患者,应在移植前采集受者血液样本,移植后宜选择口腔拭子样本。

——采集全血样本应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或枸橼酸盐抗凝管。

——静脉血液采集之前应按要求对预采血的部位彻底消毒。

——样本采集需要在密闭、一次性采样系统中完成,所用的材料如注射器、棉签、拭子等应为一次

性使用,以防止污染。

——无论采集哪种类型的样本,采样时都必须戴手套,以避免样本中病原微生物感染和皮肤脱落细

胞对样本的污染。

5.4.2.2样本的运输

样本一经采集,应尽快送至实验室。在运送工具的选择、样本的运送和保存环境等方面,应遵循《个

体化医学检测质量保证指南》的要求。负责样本转运的人员应掌握相关知识,确保运送过程中样本的安

全性和过程的可控性。检测人员应熟知样本运送与保存的条件要求。

——运送过程中应防止盛放样本的容器破碎和样本丢失,注意样本的隔离、封装、容器的密闭。

——样本应标明采集的日期、采集的时间、运送时间。

——运送条件应根据样本类型和待测靶核酸的性质而定。

——DNA分析样本应在采集后8小时内送达实验室,否则需低温运送。

——如样本需物流运输,则应选择正规的快递公司,样本寄出后应尽快告知实验室快递单号及相关

信息,以便对样本运输情况进行查询和跟踪。

——样本的长距离运送应符合生物安全要求。

6

T/CMEASXXXX-XXXX

5.4.2.3样本的接收

样本接收时,负责样本接收的人员应掌握相关知识,熟知样本验收内容,样本接受要求和样本拒收

条件,确保接收过程的安全性和可控性。

——样本验收的内容:检查申请单的项目填写是否符合要求、标识是否清楚;申请单有无医师签字;

申请单所填项目是否与样本所示一致;申请单姓名、科别、门诊或住院号与样本的标签是否一

致;核实样本采集及送检之间的时间间隔;检查样本的量和外观质量,血液样本的外观质量包

括采血管是否密闭、有无溶血、管壁有无破损、样本是否有明显的污染迹象,样本接收时的温

度,样本量是否符合要求。

——样本接受要求:每个接受的合格样本均应分配一个唯一的标识码。样本签收时实行送样人和收

样人双签名制度,并标明样本接收时的温度和接收时间。

——样本的拒收:应拒收无标签、标签无法核对、采血管破裂、已开盖、运送时间超期限的样本。

拒收样本时应及时与送检单位联系,要求重新送样。

5.4.2.4样本的登记与录入

样本签收后立即登记样本基本信息,收样日期和时间,并尽快将样本信息录入实验室信息系统,后

续的操作过程及样本保存均用唯一编号。

5.4.2.5样本的保存

样本接收后,尽量立即检测,如不能立即检测,应根据SOP要求对样本进行适当的保存。

——用于DNA检测时,样本可在2~8℃保存72h。如72h内不能检测,则保存在-20℃以下。如需长

期保存的DNA样本,3个月以内存放于-20℃以下,3个月以上置于-70℃及以下。

——口腔拭子样本取样完成后需盖上拭子端盖,常温保存,并于48h内完成检测。若不及时检测,

需立即加入配套反应液,并放入-20℃冰箱避光保存不超过5天。

——干血斑样本不能单独放在密封的袋子中,应放入预置干燥剂的容器内,同时放置湿度指示卡,

实时监测容器内湿度变化。为避免交叉污染,多个干血斑样本应用薄玻璃纸片、盖玻片或采用

其他方式彼此隔开。

5.4.3DNA核酸提取

——DNA提取操作应在生物安全柜内或通过全自动核酸提取仪完成。

——DNA一般溶解在pH为7.2的TE(Tris-EDTA)缓冲液中,可减少其降解。但如果DNA在提取后

几天内用于PCR,也可用双蒸水进行溶解。提取出的DNA要求A260/A280介于1.6~1.8之间,

浓度不低于15ng/μL。

——DNA相对稳定,纯化后的DNA在TE缓冲液中可放置2~8C冰箱中短期保存,长期存放应选择

-20℃以下的环境,-70℃或以下的环境最佳。

——DNA应放置在带盖密封、疏水的塑料管中(带橡胶垫片的塑料管更好,可防蒸发)。DNA最适

于保存在异质同晶聚合物材料的塑料管或经特殊处理的聚丙烯塑料管中。

5.4.4靶标检测

实验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实验室SOP,不能擅自修改,以保证检测各环节标准、有序地进行,确保检

测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5.4.4.1质控品

7

T/CMEASXXXX-XXXX

一般情况下,严格按照NMPA批准的检测试剂盒或者LDT试剂的SOP操作,根据试剂盒或者LDT提供的

质控品和样本同步检测。针对发现罕见的基因突变、实验运行异常、新批次的试剂与上一批次试剂的比

对、储存条件或反应温度发生改变后的样本和试剂、验证整体测试可靠性的样本等,都应合理设置质控

品。如果实验室条件允许,检测SNPs时,可设置多个阳性对照用于检测纯合子基因型、杂合子基因型、

突变纯合子基因型;一般情况下,阳性对照可仅设置杂合子基因型,质控应尽可能模拟临床样本,如基

质或采样方法与待测样本相同。质控品类型包括以下几种。

——阳性对照:以含有目的片段的DNA(或质粒)作为模板进行扩增,证明PCR试剂是否有效、扩

增过程是否正确。但阳性样品扩增效率高,应严格根据选用的检测方法控制其浓度和存放位置,

避免其成为潜在的污染源。

——阴性对照:以不含有目的片段的阴性样品作为模板进行扩增,用于证明扩增过程中无假阳性现

象。

——空白对照:以纯水作为模板进行扩增,用于证明扩增过程中无假阳性现象。

——PCR抑制物对照:在与阳性对照相同的反应体系中,加入相同数量的待测样品DNA,如果未扩

增出目的片段,证明此待测样品DNA中存在PCR抑制物。

——空白提取对照:空白提取对照扩增结果为阳性,说明DNA提取试剂或过程中可能受到污染。

——阳性提取对照:阳性提取对照扩增结果为阴性,说明提取过程可能有误。如果DNA阳性对照扩

增结果为阴性,或者DNA阴性对照和空白对照扩增结果为阳性,则说明PCR试剂或扩增过程存

在问题。

5.4.4.2检测体系的性能验证

实验室应为每个检测系统建立性能规范,包括适用性、准确度、精密度和分析特异性(包括干扰物

质)、线性与可报告范围和其他重要特性。并根据性能规范确定系统的校准和质控程序,保留性能特征

建立、校准和质控程序相关活动的记录。同时应对检验中的耗材进行质检。

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包括定性检测和定量检测。定性检测的性能验证指标主要包括重复性/精密度、

准确度(突变型的检测能力)、分析特异性、检出限等,可参考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的

EP12-A2文件进行。定量检测性能验证的指标主要包括准确度、精密度、线性、可报告范围、检出限、

参考区间、灵敏度、特异性等。

——准确度:准确度的评价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与标准物质进行比较,使用待评估的项目对已知标

准的标准物质(如定性检测中用到的阳性参照品)进行分析,将检测结果与已知标准值进行比

较;第二种方法是同时用待评估项目与标准方法(或参考方法)对同一批次样品进行分析,然

后将不同方法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精密度:精密度常用标准差表示,标准差越小精密度越好。定性检测的精密度应包括一份阳性

或阴性样本在多次检测中,是否能得到可重复的阳性或阴性结果。药物代谢酶、转运体和药物

作用靶点基因变异检测体系进行准确度、精密度等性能验证时所使用的参考物质应为各种突变

型和野生型质粒或突变细胞株。

——线性分析和可报告范围:线性分析可直接分析已知浓度的样品,也可将一定浓度的样品进行系

列稀释后,根据稀释因子来研究检测值与逐步下降的预期估计浓度之间是否存在线性。可报告

范围是能够报告的可靠的最低和最高检测结果,实验室可通过“多点法”进行简单验证,推荐

应用5个不同浓度水平的样品进行验证。

——检出限(limitofdetection,LOD):建立和验证LOD时,应同时建立、验证空白检测限。

实验室LDT试剂应确立方法的LOD。

——临界值:临界值是鉴别样品、作为判断特定疾病、状态或被测量物存在与否的界限的量值。测

8

T/CMEASXXXX-XXXX

量结果高于临界值判断为阳性,低于临界值判断为阴性,接近临界值判断为非确定性。临界值

的选择决定检验的诊断特异性和诊断灵敏度。实验室可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ROC)确定诊断阈值,得到合适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ROC曲线趋左上角靠近,曲线下面积就越大,其临床检验的准确性就越好。检测过程中应按照

说明书的要求定期对临界值进行评审。

5.4.5结果记录与分析

检测结果的报告应准确、清晰、客观和及时,杜绝虚假编造。

应仔细分析仪器原始数据,根据质控品判断PCR扩增的有效性,当质控品的扩增结果符合项目SOP有

关条件时,可认为数据正确,否则应重新测定。

结果异常的记录与分析:如发现质控数据违背了控制规则,检测人员应填写失控记录,上交技术负

责人,由技术负责人判断是否发出与失控质控品同批患者样本检测报告。应尽量查明引起失控的原因,

如为假失控,可由技术负责人判读、签字后将结果传至报告人员。如为真失控,应纠正原因后,重新检

测全部样本,质控品测定合格后再签字发出。如果质控结果正常,但出现了待测样本结果异常的情况,

应查明引起结果异常的原因,如为假异常,可由技术负责人判读、签字后将结果传至报告人员。如为真

异常,应纠正原因后,对样本进行重新检测,结果无误后再签字发出。

5.4.6分析后样本保留与处理

样本完成检测后应按照实验室对样本管理的规定进行保存和废弃。对临床实验室的样本、培养物、

被污染物要保存于专用的、有明显生物危险标识的废物贮存袋中,应符合《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

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及国家、地区的相关要求。

5.5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

5.5.1室内质量控制的方法

5.5.1.1基本原则

室内质量控制的方法包括统计学质量控制和非统计学质量控制两大类。一般情况下,定性检测(如

基因分型)采用非统计学质量控制,部分定性检测方法因可计算出样本中突变等位基因的比例,亦可应

用统计学质控方法进行质控分析。定量检测如基因表达水平检测、基因甲基化水平测定、以及实验室“污

染”所致的假阳性定量检测一般应采用统计学质量质控。

5.5.1.2具体方法

统计学质量控制的前提是制定在最佳条件和常规条件下实验室变异的基线。统计学质量控制主要从

不精密度和偏离度两个方面确定检测程序或分析方法稳定性的性能特点,具体做法是在常规检测临床标

本时,除阴性质控外,仍应对连续一个浓度梯度的阳性质控样本进行检测,分析判断质控样本的测定结

果是否偏出所用方法的测定范围,进而决定常规临床测定标本结果的有效性。在进行不精密度测定时,

一般至少对20个不同的样本连续检测不少于20天,每天2次。偏离度的测定可采用基准线法、与参考物

质的检测结果比较、与其他平行单位的检测结果比较、与其他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比较等多种方法。

统计学质量控制方法主要包括两大类:阳性样本测定重复性统计质控方法和假阳性的统计质控方

法。阳性质控品测定重复性统计能较准确的反映实验室仪器、试剂、实验员操作的稳定性,也是实验室

实时监控检测结果是否可信的重要手段,其主要统计控制方法包括基线测定、Levey-Jennings质控图方

法、Westgard多规则质控方法、累积和(CUSUM)质控方法及“即刻法”质控方法。假阳性的统计质控

9

T/CMEASXXXX-XXXX

方法包括根据日常患者结果阳性率的Levey-Jennings质控图和直接概率计算法两种,适合于质控样本多

次重复、检测结果可用数值表示且呈正态分布的情况。

Levey-Jennings质控图法的具体做法是:样本处理(核酸提取)时加入流程阴参,所有步骤与待测

样本一致;加模板时,各检测位点均应设置阴性对照(即以流程阴参为模板,用于检测是否发生“污染”)

与一定比例的突变型/野生型阳性标准品。PCR扩增时注意前后批次阴参和阳参的孔槽摆放位置的随机

性。所有阴参、阳参的检测结果应符合预期值,记录各个阳性质控品PCR扩增产物检测结果。用

Levey-Jennings质控图进行统计分析,根据质控规则判断检测结果是否在控。质控规则如下:

12S:1个质控测定值超出X±2S控制线,预警。

13S:1个质控测定值超出X±3S控制线,失控。

22S:同一批次2个连续的质控测定值或不同批次的2个质控测定值同时超出X+2S或X-2S控制线,失

控。

R4S:同一批测定中,2个不同浓度质控物的测定值之间的差值超出4S控制线,失控。

41S:4个连续的质控测定值同时超出X+1S或X-1S控制线,失控。

7T:7个连续的质控测定值呈现出向上或向下的趋势,失控。

10X:10个连续的质控测定值同时处于均值(X)的同一侧,失控。

只有当使用所有质控规则判断确定测定值在控时的检测结果方为可信结果,而只要上述质控规则之

一判断测定值失控即认为该测定值失控。阴参检测结果为阳性,也判定为失控。一旦失控出现,当日所

有检测结果无效,应暂停实验并及时查明原因,采取改进措施,直至测定结果在控后方可重新开始临床

检测。每次出现失控情况需填写失控记录,详细记录失控原因、采取措施及其效果,失控报告应及时通

报公布,以免反复出现同一原因导致的失控。

5.5.2室内质量控制的评价

原则上应按照《个体化医学检测质量保证指南》的要求进行。实验室技术责任人应对实验过程各个

阶段及实验数据进行质检。如果发现阳性质控标本结果偏高、偏低或阴性,或阴性质控品检测为阳性,

应立刻查找失控原因,并采取预防措施。

阳性质控品失控常见的原因包括模板问题、引物或探针问题、仪器问题或试剂问题。应对策略包括:

纯化核酸、高浓度小量分装、避免核酸反复冻融;换用新的检测试剂;标本重复双份测定;对可能含PCR

扩增抑制物的标本进行稀释等。

阴性质控品呈阳性提示核酸“污染”,污染来源可能是扩增产物和(或)核酸提取过程中的交叉污

染。如果临检标本全都阳性,提示扩增产物或试剂污染,应更换试剂或进行实验室清洁、通风;如果临

检标本部分阳性、部分阴性,考虑为扩增产物轻度污染或标本间交叉污染,应通过对5~8份水样品进行

检测,查明污染来源,阳性结果提示实验室污染,则应进行实验室清洁、通风,阴性结果提醒临检人员

注意操作过程。

5.5.3室间质量评价

实验室应参加室间质量评价(EQA),对待EQA样本不能特殊化,详细、如实地记录参与EQA的全过

程,根据反馈结果了解本实验室的能力、自查存在的问题,及时寻求改进方法,解决问题,完善实验室

质量控制体系。

EQA评分包括绝对评分和相对评分。绝对评分是实验室对该次所有质评样本检测结果与预期结果相

符的标本总数占该次全部样本的百分比,大部分项目大于80%可视为检测结果满意或合格。药物代谢酶

和药物作用靶点基因检测的EQA仍应对检测报告的填写规范程度、文字描写错误、报告清晰度、结果报

告揭示的充分性等进行评价。

10

T/CMEASXXXX-XXXX

为保证室间质评的质量,应注意以下几点:

——参加质评实验室报告结果应清楚、简洁;

——参加质评实验室应使用与常规样本完全相同的方法来测定室间质控样本;

——室间质评报告应迅速及时;

——室间质评样本的来源和浓度与临床患者标本应尽量一致;

——室间质评样本应在发放条件下稳定;

——不存在不可避免的传染危险。

6报告出具与解读

6.1检测报告出具流程

图2检测报告出具流程图

检测报告的出具可参考图2。首先登记患者信息,检测后填写结果,之后根据其结果及患者病历出

具个体化用药建议,审核并签发,最后临床根据报告优化治疗方案。如临床反馈或随访中发现结果异常,

需对报告进行再次审核,无误情况下保持原状。如有误需进行复测并按流程撤销原结果,重新出具发布

新报告。

6.2检测报告及其解读

6.2.1检测报告的内容及要求

6.2.1.1基本原则

应根据实验室管理规定,确定各专业的检测报告格式,并统一。检测报告应通俗易懂,应在尽可能

避免歧义的情况下客观地解释结果,以确保临床医生能正确解读。检测报告格式须经实验室总负责人批

准后使用。

6.2.1.2检测报告的格式

11

T/CMEASXXXX-XXXX

——标题:应注明实验室和检测项目的名称;

——基本信息:应至少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诊断、唯一性标识(住院号或门诊号)、检

测报告编号(应具有唯一性)、标本类型、采集时间和送检时间、检测申请者;

——检测结果:应采用标准化的基因命名和计量单位进行描述。定性检测可直接写基因型、基因扩

增有或无、微卫星不稳定的程度(低、中、高)、甲基化有无等;定量检测应注明参考区间、

检测方法的线性或测定范围。

——个体化用药建议:应包括对结果的解释,检测的局限,检测方法。

——其他说明:应注明结果解读的证据出处,报告人和审核人的签名及签发日期,页码与总页数的

标识等信息。

6.2.2检测报告的编辑、审核和签发

检测报告的签发应有严谨有效的流程,以确保检测信息的正确、完整、有效、及时、隐私保护。报

告人员应根据采(送)样记录、检测原始数据等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并按规定的格式编辑检测报告。经

审核并签字确认后,检测报告才能发出。检测报告一经发出,不允许修改。如有特殊情况,应由实验室

负责人提出申请,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后,可撤销原报告,重新上传新报告。检测报告发放后收到投诉

需记录并统计,分析原因,避免二次错误。

6.2.3个体化用药建议

根据药物基因组生物标志物检测指导个体化用药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是根据个体的遗传信息调整

用药剂量,以增加药物疗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二是根据个体的遗传信息确定用药的种类,避

免应用针对特定基因型个体无效或可能产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的药物。药物剂量的调整往往需根据随机

对照临床研究的结果;对目前缺乏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的遗传变异,可依据基因型对药物药代动力学曲线

下面积影响的大小估算用药剂量;当一个药物的反应性受多个基因或基因与环境因素间相互作用影响

时,可根据国内国际大规模临床试验推导出的、纳入了个体基因型及其他因素的用药剂量计算公式确定

用药剂量。

6.2.3.1基本原则

宜参考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oodandDrugAdministration,FDA)、美国临床遗传药理学实施

联盟(TheClinicalPharmacogeneticsImplementationConsortium,CPIC)、荷兰药物基因组学事

务委员会(Dutchpharmacogeneticsworkinggroup,DPWG)、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hineseCenter

forDiseaseControlandP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