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湖南省部分地区高三10月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
阅读(含答案)
文言文阅读
湖南省湘西州2024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卷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齐桓公时,有处士曰小臣稷,桓公三往而弗得见。桓公曰:“吾
闻布衣之士不轻爵禄,无以易万乘之主;万乘之主不好仁义,亦无以
下布衣之士。”于是五往乃得见之。或曰:桓公不知仁义。夫仁义者,
忧天下之害,趋一国之患,不避卑辱,谓之仁义。故伊尹①以中国为
乱,道为宰于汤;百里奚以秦为乱,道为虏于穆公。皆忧天下之害,
趋一国之患,不辞卑辱,故谓之仁义。今桓公下匹夫之士,将欲忧齐
国,而小臣不行,见小臣之忘民也c忘民不可谓仁义仁义者不失人臣
之礼不败君臣之位者也。是故四封之内,执禽②而朝名曰臣;臣吏分
职受事名曰萌。今小臣在民萌之众,而逆君上之欲,故不可谓仁义。
仁义不在焉,桓公又从而礼之。使小臣有智能而遁桓公,是隐也,宜
刑;若无智能而虚骄矜桓公,是诬也,宜戮。小臣之行,非刑则戮。
桓公不能领臣主之理而礼刑戮之人,是桓公以轻上侮君之俗教于齐国
也,非所以为治也。故曰:桓公不知仁义。
(节选自《韩非子•难一》)
材料二:
有道之士,固骄人主;人主之不肖者,亦骄有道之士。贤主则不
然。士虽骄之,而己愈礼之,士安得不归之?士所归,天下从之。周
公旦,文王之子也,武王之弟也,成王之叔父也。所朝于穷巷之中、
瓮牖之下者七十人。文王造之而未逐,武王遂之而未成,周公旦抱少
主而成之。故曰成王不唯以身下士邪?齐桓公见小臣稷,一日三至弗
得见。从者曰:“万乘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弗得见,亦可
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瞥禄爵者,固轻其主;其主瞥霸王者,
亦轻其士。纵夫子督禄爵,吾庸敢警霸王乎?”遂见之,不可止。世
多举桓公之内行,内行虽不修,霸亦可矣。诚行之此论,而内行修,
王犹少。
(节选自《吕氏春秋•慎大览・下贤》)
【注】①伊尹,曾借烹饪之事言治国之道,辅助商汤灭夏。②执
禽,古时朝见君主有挂禽类作礼物的制度,表示忠心于君主。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
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
分。(3分)
忘民A不可B谓仁义C仁义者D不失E人F臣之礼G不败H君
臣之位者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是(3分)
A.布衣,借指平民,文中的“布衣之士”就是前文说的“处士
”,具体指小臣稷。
B.中国.指中原地区或中原地区华夏政权:今义与之相比,属
于“词义的扩大
C.礼,文中指礼遇、以礼相待,“以弱天下之民”中“弱”的意
思是“削弱”,两者用法相同。
D.瓮牖,用瓮做窗户,形容贫穷;与“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中“瓮牖”的词义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中齐桓公认为君主能做到礼贤下士的前提是自身对仁
义有追求,韩非子认为君主一定要摆正君与臣之间的关系。
B.伊尹与百里奚不顾自身卑贱的地位和受到的屈辱待遇,为天
下的灾害而忧虑,为国家的祸患而奔赴,齐桓公非常欣赏这类人。
C.韩非子认为,作为臣子理应执礼朝见君主;对君主不管是有
才能而隐匿不为,还是无才能而骄傲自夸,都应受到法律惩处。
D.面对有道士人的傲视,不肖之君与贤明之君的态度截然不同,
而后者的做法能招揽土人,最终会招来天下人归附。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有道之士,固骄人主;人主之不肖者,亦骄有道之士。(4
分)
(2)纵夫子鹫禄爵,吾庸敢鹫霸王乎?(4分)
14.两则材料对齐桓公的评价有什么不同?请简要说明。(3分)
湖南省郴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第一次教学质量
监测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
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
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
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
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材料二:
夫学者是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
修身利行,秋实也。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
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
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魏武、袁遗,老而弥
笃,此皆少学而至老不倦也。然人有坎燥,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
可自弃。孔子云:“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曾子七十乃学,
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始来游学,犹为硕儒;公孙弘四十余,方读《春
秋》,以此遂登丞相:皆终成大儒,此并早迷而晚寤也。世人婚冠未
学,便称迟暮,因循面墙,亦为愚耳。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
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暝目而无见者也.
古人勤学,有握锥投斧,照雪聚萤,锄则带经,牧则编简,亦为
勤笃。齐有宦者内参田鹏鸾,本蛮人也。年十四五,初为阍寺,便知
好学,怀袖握书,晓夕讽诵。所居卑末,使役苦辛,时伺间隙,周章
询请。每至文林馆问书之外不暇他语及睹古人节义之事未尝不感激。
彳爰被赏遇,位至侍中开府。
邺平之彼,吾见徙入关。吾儿思鲁尝谓吾曰:“朝无禄位,家无
积财,当肆筋力,以申供养。每被课笃,勤劳经史,未知为子可得安
乎?”吾命之曰:“子当以养为心,父当以学为教。使汝弃学徇财,丰
吾衣食,食之安得甘?衣之安得暖?若务先王之道,绍家世之业,藜
羹媪褐,我自欲之J
(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篇》)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
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
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是(3分)
A.端,文中加点的“端”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恻隐之心,
仁之端也”中的“端、意义不同。
B.春华秋实,是由历史典故凝固而来的成语,比喻人的文采和
德行,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
C.老而弥笃的“而”是连词,表转折。与《屈原列传》中“楚
怀王贪而信张仪”的“而”用法相同。
D.游学,文中指远游异地,从师学习,这种教育方式可以增进
弟子的学识,培养其品质。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苟子认为,君子学习表现言行举止之间,一切都是世人典范:
提倡学习要真诚力行,
长期积累,必能体会其中乐趣,若舍弃治学意义和禽兽无异。
B.《颜氏家训》将学习之道比作种树,如果没有春华,自然没有
秋实;还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列举事例,讨论早学和晚学,虽有不同,
但同样值得肯定。
C.《颜氏家训》引用孔子“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佐
证适当地晚学是有好处的;指出若到婚冠时还未学,就因保守而失学,
实在愚蠢。
D.齐国人田鹏鸾,虽居下位但好学,趁着差事繁忙之余向旁人
请教:颜之推教导儿子思
鲁,学习不能终止,勉励其从正道承家业。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
(2)每被课笃,勤劳经史,未知为子可得安乎?
14.请结合材料二来谈谈如何做到荀子所说的“学至乎没而后止
也”。(3分)
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4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虹生①十四兄亲家年大人侍右:别吾虹生十阅月,固未尝有只字
与一切旧朋并无只字与虹生盖欲致虹生书即万言不能了矣。弟颓放无
似,往来吴、越间,舟中之日居多,在家则老人②且不得萧闲如先辈
林下之乐,况弟乎?出门则干求诸侯,不与笔砚近。幸老人有别业在
昆山,距杭州可三日程,弟月必一至,内子亦暂顿于是°弟至其地,
则花竹蔚然深秀,有一小楼,面山,楼中置笔砚。今日北客欲行,催
我作书与虹生,墨不及浓,即在此楼之所为也。
弟去年出都日,忽破诗戒,每作诗一首,以逆旅鸡毛笔书于账簿
纸,投一破疑③中。往返九千里,至腊月二十六日抵海西别墅,发麓
数之,得纸团三百十王枚,盖作诗三百十五首也。中有留别京国之
诗四,有关津乞食之诗,有忆虹生之诗,有过袁浦纪奇遇之诗,刻无
抄胥,然必欲抄一仝分寄君读之,则别来十阅月之心迹,乃至一坐卧,
一饮食,历历如绘。此诗夏日必到大川店,今日固不暇也,须排比之
故也。江春靡靡,所至山川景物,好到一分,则忆君一分,所至恨不
与虹生偕,亦不知此生何日获以江东游览之乐,当面夸耀于君,博君
且羡且妒,一拊掌乃至掀髯一相嘲相诟病。已矣,恐难言之矣。今秋
努力,江浙两省为一副考官,目下为欲复晤龚定庵④而埋头作小楷,
以冀一得当焉,何如
去年谒孔林,爱绣山⑤淳古,与其弟言及,欲缔一重姻好于君家,
为他年重到之缘,许之。兹绣山书来,又承虹生作媒,欣慰!绣山降
心许之,乞虹生为我致词曰“谨遵嘉命”而已,繁文缚礼,弟皆不知,
此后但以一纸书来为定。外有地脚⑥一纸,乞致绣山弟,此时断断不
暇作书与绣山矣。星房、星垣两同年可常常见?见时说定庵心绪平淡,
虽江湖长往,而无所牢骚,甚不忘京国也。顺问阖潭安乐。
(节选自龚自珍《与吴虹生书》)
【注】①虹生:吴虹生,与作者同年考中,同在内阁任官,关系
密切。②老人:指作者的父亲,退休后在杭州主持紫阳书院。③藤:
竹箱。④定庵:龚自珍的字。龚自珍曾官至内阁中书,后被当权者排
挤,辞官归隐。⑤绣山:孔宪彝,字绣山,孔宪庚之兄。⑥地脚:生
辰八字、年貌履历等。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
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
固未尝有只字A与一切旧朋B并无只字C与虹生D盖欲致E虹生
F书G即万言H不能了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一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林下之乐,辞官回乡生活。古代称辞官回乡为归林,“林下”
为归隐之处。
B.乞食,乞讨食物,作者辞官归隐,归家路途遥远,所以有时需
要朋友救济。
C.恨,遗憾,与《红楼梦》中使用的俗语“恨铁不成钢”的“恨”
意思不同。
D.博,获得,与“不如拼博一笑,因合纳斗金”(《促织》)的“博”
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一段冒号前的语句和末段最后一句是旧时书信的常见用语
和常用格式,前者是对对方的敬称,后者是对对方家庭的美好祝愿。
B.作者从去年离开京城,写诗时就用旅馆的笔和纸张,然后把记
录诗的纸团成团放到箱子中,诗歌内容涉及留别诗、思念诗等。
C.作者希望虹生今年能担任江浙科举副考官,二人可以再次会面,
而自己也正在认真练习虹生喜欢的小楷,表现了对虹生的思念。
D.作者拜谒孔林时遇到绣山,因喜欢绣山的淳朴古雅,就与绣山
的弟弟商讨与绣山做儿女亲家的事,绣山和他的弟弟都答应了这件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幸老人有别业在昆山,距杭州可三日程,弟月必一至。
译文:
(2)此诗夏日必到大川店,今日固不暇也,须排比之故也。
译文:
14.在第三段中作者希望虹生做哪些事情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3分)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2024届高三月考试卷(三)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韩宣子①有环,其一在郑商c宣子谒诸郑伯.子产②弗与C曰:
“非官府之守器也,寡君不知。”子大叔、子羽谓子产曰:“韩子亦无
几求,晋国亦未可以贰。晋国、韩子,不可偷也。若属有谗人交斗其
间,以兴其凶怒,悔之何及?吾子何爱于一环,以取憎于大国也?盍
求而与之?”子产曰:“吾非偷晋而有二心,将终事之,是以弗与,
忠信故也。(公孙)侨闻君子非无贿之难,立而无令名之患;为国非
不能事大字小之难,无礼以定其位之患。夫大国之人,令于小国,而
皆获其求,将何以给之?一共一否,为罪滋大。大国之求,无礼以斥
之,何俺之有?吾且为敝邑,则失位矣。若韩子奉命以使,而求玉焉,
贪淫甚矣,独非罪乎?出一玉以起二罪,吾又失位,韩子成贪,将焉
用之?”
韩子买诸商人,既成贾矣。商人曰:“必告君大夫。“韩子请诸子
产,曰:“昔起请夫环,执政弗义,弗敢复也。今买诸商人,商人日
'必以闻',敢以为请。”子产对曰:“昔我先君桓公与商人皆出自周
以艾杀此地斩之蓬蒿藜蓍而共处之世有盟誓以用信也。曰:‘尔无我
叛,我无强贾。'恃此质誓,故能相保以至于今。今吾子以好来辱,
而谓敝邑强夺商人,是教敝邑背盟誓也,毋乃不可乎!吾子得玉而失
诸侯,必不为也。若大国令而共无艺③,郑,都邑也,亦弗为也。侨
若献玉,不知所成,敢私布之。”韩子辞玉,曰:“(韩)起不敏,敢
求玉以徼二罪?敢辞之。"
(节选自《左传•昭公十六年》,有删改)
材料二
晋平公会诸侯于平丘,齐侯及盟。郑子产争贡赋之所承,曰:“昔
日天子班贡,轻重以列,列尊贡重,周之制也。卑而贡重者,甸服④
也。郑,伯男也,而使从公侯之贡,惧弗给也,敢以为请。贡之无艺,
小国有阙,所以得罪也。诸侯修盟,存小国也。贡献无极,亡可待也。
存亡之制,将在今矣。“自日中争之,以至于昏,许之。既盟,子大
叔咎之曰:“诸侯若讨,其可渎乎?”子产曰:“国不竞亦陵,何国之
为?”
(节选自《孔子家语•正论解》,有删改)
【注】①韩宣子:姬姓,韩氏,名起,晋国执政大臣,谥号宣,
史称韩宣子c②子产:郑穆公之孙,世称公孙侨,字子产.郑国执政
大臣。③艺:限度,极限。④甸服:古制称离王城方圆五百里的区域。
男服,甸服之外方圆五百里的区域。郑国属男服。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
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涂黑。
昔我先君A桓公与商B人皆出自周C以艾杀D此地E斩之F蓬蒿
藜着而共处之G世有盟誓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宣子谒诸郑伯”与《桃花源记》“及郡下,谒太守,说如此“
中“谒”字的词义相同。
B.“吾非偷晋而有二心”与《石壕吏》“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
矣”中“偷”字的词义相同。
C.“为国非不能事大字小之难”与《种树郭橐驼传》“字而幼孩,
遂而鸡豚"中“字”字的词义不相同。
D.“子大叔咎之日"与《出师表》“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以彰其咎”中“咎”字词义不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子大叔、子羽等人的担忧,子产强调国家要树立美名,
就需要依礼来确立郑国在诸侯中的邦国地位。
B.子产从大小国之间关系、对先祖盟誓守信的角度,拒绝了晋
国执政韩宣子从郑国商人处购买玉环的要求。
C.子产认为根据周制,贡赋轻重应与各诸侯国的地位尊卑、次
序先后相关,郑国不应依照公侯的标准来供给。
D.子产修盟诸侯,以对大国贡赋没有极限、小国难以满足大国
要求的理由,使周天子同意提议,最终不辱使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子何爱于一环,以取憎于大国也?
(2)国不竞亦陵,何国之为?
14.弱国无外交,子产为何能够说服超级大国的君臣,最终维护
了郑国的尊严?请简要概括。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韩魏公①以元勋旧德,夷夏具瞻。熙宁初,公在咸秦,平凉经略
使蔡挺建议,欲城白塔,公许之。及本路兵马夫丁既兴,而虏骑亦至
塞下,挺恐兵败而事不济,且已任其罪,乃走使京师,具事势如此,
及其可忧之状,请命于朝廷。朝廷惟责公以不当增修保障,致一路沟
城惧于奔冲,而不知始建谋者挺也。公亦不自辨明,泊城成,无事,
公复奏挺之功,而乞加奖谕焉。公镇大名,魏②之牒诉甚剧,而事无
大小,公亲视之。虽在疾病不出,亦许通问请命,而就决于卧内。人
或以公任劳事过多勉其略于总劾委于佐属而少自便安。公曰:“两词
在官,人之大事或生或死,或予或夺,至此一言而决,吾何敢略也?
吾恐有所不尽,而未尝辄敢有以略也。况其可以委之人乎?”公当政
府十有余年,赞辅三朝,黜陟群材,其入践台省,外总方镇,出于门
下者过半矣。然其知恩感义于公者几稀,人或以此为说,公曰:“吾
以至公之道荐人,而不求人知;以至公之道责人,而不避人怨。但无
愧于天地,岂复要于人心也?”熙宁中,留守北都,辽使每过境,必
先戒其下曰:“此韩侍中境内,慎勿乱需索,以辱我也。”辽使与京兆
尹书,故事,纸尾止押字,至是,悉书名,其为辽人尊畏如此。每使
至其国,必问侍中安否。其后,公子忠彦奉使辽,辽主问尝使中国者
日:“国使类丞相否?”或曰:“类。”即命工图之。
(节选自《宋朝事实类苑•名臣事迹》)
材料二:
韩公当国时,最被司马温公激恼,然韩公包容听受,无几微见于
颜面。常朝一不押班,王陶至便指为跋扈,而公亦无愠色。盖已为侍
从台谏,则能攻宰相之失;已为宰相,则能受侍从台谏之攻。此正无
意无我、人已一视之道,实贤人君子之盛德,亦国家之美事也。
(节选自《鹤林玉露》)
【注】①韩魏公,即韩琦,封爵魏国公。②魏,即大名。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
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
给分。(3分)
人或以公任劳A事过B多C勉其略D于总劾E委于佐属F而少G
自便H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路”,是宋元时期的行政区域名。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
固亭怀古》中的“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中的“路”与此意思相同。
B.“走、使动用法,“走使”在文中指让使者赶赴京城。我们平
常所说的“贩夫走卒,引车卖浆”中的“走”与此意思相同。
C.“见”通“现”,意思是“表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何
时眼前突兀见此屋”的“见”也通"现”,意思是“出现”。
D.“攻”,在文中是“指责,抨击”的意思。韩愈的《师说》中“术
业有专攻”的“攻”字则是“研究,从事”的意思。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蔡挺先向韩公建议在白塔建城,后造使进京奏报以推贵免罪。
朝廷只责备韩公修城防机不当,而韩公对此未加分辩。
B.韩魏公主政大名,事无巨细,务必躬亲,即便卧病在床,依然
亲自断案,不敢随意处事,唯恐用心不尽,有负百姓。
C.韩魏公作为三朝重臣,提携众多才俊,受提拔的那些人虽身居
台阁高位,把持地方军政,却很少有人对他感恩戴德。
D.韩魏公赢得了辽国的尊重:他镇守北都时,辽国使者不敢在他
的辖区肆意妄为;后来辽主还让人为他画像以示纪念。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泊城成,无事,公复奏挺之功,而乞加奖谕焉。
(2)辽使与京兆尹书,故事,纸尾止押字。
14.韩琦被称道有“贤人君子之盛德”,试简括两则材料用什么艺
术手法来塑造其光辉形象。(3分)
文言文阅读
湖南省湘西州2024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卷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齐桓公时,有处士曰小臣稷,桓公三往而弗得见。桓公曰:“吾
闻布衣之士不轻爵禄,无以易万乘之主;万乘之主不好仁义,亦无以
下布衣之士。”于是五往乃得见之。或曰:桓公不知仁义。夫仁义者,
忧天下之害,趋一国之患,不避卑辱,谓之仁义。故伊尹①以中国为
乱,道为宰于汤;百里奚以秦为乱,道为虏于穆公。皆忧天下之害,
趋一国之患,不辞卑辱,故谓之仁义。今桓公下匹夫之士,将欲忧齐
国,而小臣不行,见小臣之忘民也。忘民不可谓仁义仁义者不失人臣
之礼不败君臣之位者也。是故四封之内,执禽②而朝名曰臣;臣吏分
职受事名曰萌。今小臣在民萌之众,而逆君上之欲,故不可谓仁义。
仁义不在焉,桓公又从而礼之。使小臣有智能而遁桓公,是隐也,宜
刑;若无智能而虚骄矜桓公,是诬也,宜戮。小臣之行,非刑则戮。
桓公不能领臣主之理而礼刑戮之人,是桓公以轻上侮君之俗教于齐国
也,非所以为治也。故曰:桓公不知仁义。
(节选自《韩非子・难一》)
材料二:
有道之士,固骄人主;人主之不肖者,亦骄有道之士。贤主则不
然。士虽骄之,而己愈礼之,士安得不归之?士所归,天下从之。周
公旦,文王之子也,武王之弟也,成王之叔父也。所朝于穷巷之中、
瓮牖之下者七十人。文王造之而未逐,武王遂之而未成,周公旦抱少
主而成之。故曰成王不唯以身下士邪?齐桓公见小臣稷,一日三至弗
得见。从者曰:“万乘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弗得见,亦可
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鳌禄爵者,固轻其主;其主警霸王者,
亦轻其士。纵夫子瞥禄爵,吾庸敢聋霸王乎?”遂见之,不可止。世
多举桓公之内行,内行虽不修,霸亦可矣。诚行之此论,而内行修,
王犹少。
(节选自《吕氏春秋•慎大览・下贤》)
【注】①伊尹,曾借烹饪之事言治国之道,辅助商汤灭夏。②执
禽,古时朝见君主有挂禽类作礼物的制度,表示忠心于君主。
10.材料一画波油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
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
分。(3分)
忘民A不可B谓仁义C仁义者D不失E人F臣之礼G不败H君
臣之位者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是(3分)
A.布衣,借指平民,文中的“布衣之士”就是前文说的“处士”,
具体指小臣稷。
B.中国,指中原地区或中原地区华夏政权;今义与之相比,属
于“词义的扩大”。
C.礼,文中指礼遇、以礼相待,“以弱天下之民”中“弱”的意
思是“削弱”,两者用法相同。
D.瓮牖,用瓮做窗户,形容贫穷;与“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中“瓮牖”的词义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中齐桓公认为君主能做到礼贤下士的前提是自身对仁
义有追求,韩非子认为君主一定要摆正君与臣之间的关系。
B.伊尹与百里奚不顾自身卑贱的地位和受到的屈辱待遇,为天
下的灾害而忧虑,为国家的祸患而奔赴,齐桓公非常欣赏这类人。
C.韩非子认为,作为臣子理应执礼朝见君主;对君主不管是有
才能而隐匿不为,还是无才能而骄傲自夸,都应受到法律惩处。
D.面对有道士人的傲视,不肖之君与贤明之君的态度截然不同,
而后者的做法能招揽土人,最终会招来天下人归附。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有道之士,固骄人主;人主之不肖者,亦骄有道之士。(4
分)
(2)纵夫子警禄爵,吾庸敢鹫霸王乎?(4分)
14.两则材料对齐桓公的评价有什么不同?请简要说明。(3分)
10.CDG(每处1分。涂黑超过三处,整题不给分)
【解析】原文标点为:忘民不可谓仁义。仁义者,不失人臣之礼,
不败君臣之位者也°译文:忘记民众的行为不能称作仁义°仁义的人,
不会失掉作为臣子的礼节,不会破坏君臣之间的尊卑秩序。
11.C【解析】“用法相同”说法错误,“弱”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12.B【解析】是韩非子非常欣赏这类人。
13.(1)有道的士人,本来就傲视君主;不贤明的君主,也傲视有
道的士人。(“固”“骄”各1分,“人主之不肖者”定语后置句1分,
句意1分)
(2)纵使先生他看轻俸禄爵位,我怎么敢看轻王霸之业呢(“纵”
“鹫”“庸”各1分,句意1分)
14.①材料一认为齐桓公未摆正君臣关系,不懂仁义;②材料二
认为齐桓公礼贤下士,足以称霸。(每点1分,答出两点得满分;意
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齐桓公时期,有个没做官的读书人名叫小臣稷,齐桓公去了三次
也没能见到他。齐桓公说:“我听说普通的士人不看轻爵位俸禄,就
没有轻视大国君主的资本;大国君主不爱好仁义,也就没有谦卑地对
待普通士人的肚量。”于是去了五次才见到小臣稷。有人说:齐桓公
不懂得仁义。所谓仁义,就是为天下的灾害而忧虑,为国家的祸患而
奔赴,不顾及个人身处卑微的地位和受到屈辱的待遇,这才是仁义。
所以伊尹因为中原地区出现动乱,通过做厨师向商汤献策得到任用;
百里奚因为秦国出现动乱,通过做俘虏(进入秦国)向秦穆公献策得到
任用。他们都是为天下的灾害而忧虑,为国家的祸患而奔赴,不顾及
个人身处卑贱的地位和受到屈辱的待遇,所以称作仁义。现在齐桓公
谦恭地去见一个普通的读书人,是在为齐国的政事忧虑,但小臣稷却
不愿出来做官,可见小臣稷忘记了民众。忘记民众的行为不能称作仁
义。仁义的人,不会失掉作为臣子的礼节,不会破坏君臣之间的尊卑
秩序。因此四境之内,拿着鸟兽作为礼物朝见君主的称臣;臣子的下
属官吏按不同的职务管理政事的称作萌。现在小臣稷在民萌之列,却
违背君主的意愿,所以不能称作仁义。仁义已经不在小臣稷那儿了,
齐桓公却按照仁义之士的规格礼遇他。如果小臣稷确有智慧才能却躲
避齐桓公,这是想隐匿起来不为君主做了、应当对他施以刑罚;如果
小臣穆没有智慧才能却虚伪地在齐桓公面前骄傲自满、自我夸耀,这
就是故意欺骗,应当把他杀掉。小臣提的行为,不是该处罚就是该杀。
齐桓公不能整治(摆正)君臣之间的关系而去礼遇一个该罚该杀的人,
这是齐桓公在用轻视和侮慢君主的风气教化齐国臣民,不是用来作为
治国之道的办法。所以说:齐桓公不懂得仁义。
有道的士人,本来就傲视君主;不贤明的君主,也傲视有道的士
人。贤明的君主就不是这样。(有道的)士人虽然以傲慢的姿态对待自
己,而白己却越发以礼对待他们,这样,士人怎么会不归附呢士人
归附了,天下的人就会跟着他们归附。周公旦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
王的弟弟,周成王的叔父。他朝见过的住在穷巷陋室中的人有七十个。
(这件事,)周文王开了头而没有做到,周武王做了而没有完成,周公
旦辅佐年幼的周成王才真正完成。这不正说明周成王亲自礼贤下士吗
齐桓公去见小臣稷,一天去三次都没能见到。跟随的人说:“大国的
君主去见一个普通的士人,一天去了三次都没能见到,就可以停止了「
齐桓公说:“不对。着轻俸禄爵位的士人,本来就轻视君主;着轻王
霸之业的君主,也会轻视士人。纵使先生他看轻俸禄爵位,我怎么敢
看轻王霸之业呢”于是齐桓公见到了小臣稷,随从没能阻止他。世人
大多指责齐桓公私居防的品行,他私居时的品行虽然不好,但称霸还
是可以的。如果真的按上述原则去做,而且私居时的品行又好,就是
称王恐怕还不止呢。
湖南省郴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第一次教学质量
监测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
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
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
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
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材料二:
夫学者是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
修身利行,秋实也。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
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
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魏武、袁遗,老而弥
笃,此皆少学而至老不倦也。然人有坎燥,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
可自弃。孔子云:“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曾子七十乃学,
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始来游学,犹为硕儒;公孙弘四十余,方读《春
秋》,以此遂登丞相:皆终成大儒,此并早迷而晚寤也。世人婚冠未
学,便称迟暮,因循面墙,亦为愚耳。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
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暝目而无见者也.
古人勤学,有握锥投斧,照雪聚萤,锄则带经,牧则编简,亦为
勤笃。齐有宦者内参田鹏鸾,本蛮人也。年十四五,初为阍寺,便知
好学,怀袖握书,晓夕讽诵。所居卑末,使役苦辛,时伺间隙,周章
询请。每至文林馆问书之外不暇他语及睹古人节义之事未尝不感激。
彳爰被赏遇,位至侍中开府。
邺平之彼,吾见徙入关。吾儿思鲁尝谓吾曰:“朝无禄位,家无
积财,当肆筋力,以申供养。每被课笃,勤劳经史,未知为子可得安
乎?”吾命之曰:“子当以养为心,父当以学为教。使汝弃学徇财,丰
吾衣食,食之安得甘?衣之安得暖?若务先王之道,绍家世之业,藜
羹媪褐,我自欲之J
(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篇》)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
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
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是(3分)
A.端,文中加点的“端”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恻隐之心,
仁之端也”中的“端、意义不同。
B.春华秋实,是由历史典故凝固而来的成语,比喻人的文采和
德行,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
C.老而弥笃的“而”是连词,表转折。与《屈原列传》中“楚
怀王贪而信张仪”的“而”用法相同。
D.游学,文中指远游异地,从师学习,这种教育方式可以增进
弟子的学识,培养其品质。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苟子认为,君子学习表现言行举止之间,一切都是世人典范:
提倡学习要真诚力行,
长期积累,必能体会其中乐趣,若舍弃治学意义和禽兽无异。
B.《颜氏家训》将学习之道比作种树,如果没有春华,自然没有
秋实;还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列举事例,讨论早学和晚学,虽有不同,
但同样值得肯定。
C.《颜氏家训》引用孔子“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佐
证适当地晚学是有好处的;指出若到婚冠时还未学,就因保守而失学,
实在愚蠢。
D.齐国人田鹏鸾,虽居下位但好学,趁着差事繁忙之余向旁人
请教:颜之推教导儿子思
鲁,学习不能终止,勉励其从正道承家业。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
(2)每被课笃,勤劳经史,未知为子可得安乎?
14.请结合材料二来谈谈如何做到荀子所说的“学至乎没而后止
也”。(3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BFH(每至文林馆,问书之外不暇他语,及睹古人节义之事,
未尝不感激。)
11.C(“楚怀王贪而信张仪”的“而”是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12.C(根据原文的语境,“《颜氏家训》引用孔子'五十以学《易》,
可以无大过矣是用来说明“然人有坎填,失于盛年,犹当晚学,
不可自弃”(但人会有困顿不得志而壮年失学,还该晚学,不可以自
己放弃)这类特殊情况下,晚学犹未为晚.不可以自我放弃,并非“佐
证适当地晚学是有好处的、)
13.参考答案:
(D所以学习的课程和内容虽有尽头,至于求学的意义却不可以
有片刻的懈怠。
评分细则:4分。关键词“学数”“须臾”“舍”各1分,句意1
分。字词落实,合乎文意,表达正确,即可。
(2)而每被学习的课程督促,在经史上用苦功夫,不知做儿子的
能安心(学习)吗评分细则:4分。关键词:“笃”“勤劳”“安”各1
分,句意1分。字词落实,合乎文意,表达正确,即可。
14.参考答案:①人幼小时,精神专注,应早早学习,从年少学
习到老,不倦怠。(材料二第2段,由作者个人及曹操、袁遗等学习
经历得出)②若盛年没学习,也应当晚学,不可以放弃。
(材料二第2段,由孔子、曾参、荀卿、公孙弘、朱云、皇甫谧
以及世人婚冠时犹不学习正反举例得出)③不管遇到布么困境,都应
当要勤学苦练。④不要因求钱财名利而放弃学业。(材料
二第3、4段,由田鹏鸾经历、作者教育儿子的话语得出)
评分细则:3o每点1分,任意答出三点得3分。其他答案言之
有理酌情给分。大意对即可。【译文】
材料一:
君子学习,是听在耳里,记在心里,表现在威仪的举止和符合礼
仪的行动上。微小的言论,细微的举动,一概可以垂范于人。小人学
习是从耳听从嘴出,从嘴到耳朵之间,相距四寸而已,怎么能够完美
他的七尺之躯呢
学习究竟应从何入手又从何结束呢答:按其课程和内容而言,
应该从诵读《诗》、《书》等经典入手到《礼经》结束;就其意义而言,
则从做书生入手到成为圣人结束。真诚力行,这样长期积累,必能深
入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学到死才能停止。所以学习的课程和内容虽有
尽头,至于求学的意义却不可以有片刻的懈怠。毕生好学,才能成为
真正的人,放弃学习,就成了禽兽,没有智慧和德行。
材料二:
学习是好比种树,春天赏圻其花,秋天收获果实;谈论学问文章,
就是春天的花,加强自身修养以利于行动,就是秋天的果实。
人在幼小的时期,精神专注,长成以后,思虑分散,这就该早早
接受教育,不要失掉机的经书,一个月搁置,就生疏了。曹操、袁遗,
年老时却更专心致志;这都是从小学习到老年仍不厌倦。但人会有困
顿不得志,在壮年失学,还应当晚学,不可以放弃自己。孔子就说过:
“五十岁来学《易》经,做人就可以没有大过失了°”曾参七十岁才
学习,而名闻天下;苟卿五十岁才来游学,还成为儒家大师;公孙弘
四十多岁才读《春秋》,凭此就做上丞相:这些人都最终成为儒学大
师;这都是早年迷糊而晚年醒悟。世间的人到二三十婚冠之年没有学,
就自称太晚了,沿袭保守,不愿学习,也太愚蠢了。幼年学,像太阳
刚升起的光芒;老年学,像夜里走路拿著蜡烛,总比闭上眼睛什么也
看不见要好。
古代的勤学者,有用锥子刺大腿以防止瞌甦的苏秦;有投斧于高
树、下决心求学的文党;有映雪勤读的孙康;有收聚萤火虫以照明的
车武子;汉代的儿宽耕种时也不忘带上经书;路温舒在放羊时编蒲草
为简牍,用来写字;他们都能勤奋刻苦。齐国有个宦官太监田鹏鸾,
本来是蛮人。十四五岁,刚刚做了太监,就知道好学,袖子里藏着书
本,早晚诵读。身处在低下地位,从事役使差事辛劳困苦,有时窥伺
间隙,向周围的人请教。每次到文林馆,除了询问书本问题之外,就
无暇说别的话。看到古人节义的事,没有不感激慨。后来被赏识,位
至侍中开府。
邺下平定以后,我被迁徙到关中。大儿思鲁曾对我说:“朝廷上
没有禄位,家里没有积财,应该多出气力,来表达供养之情。而每被
学习的课程督促,在经史上用苦功夫,不知做儿子的能安心(学习)
吗”我教训他说:“做儿子的应当以修养为志向,做父亲的应当以学
习为教诲。如果叫你放弃学业而一意求财,让我衣食丰足,我吃东西
哪能觉得甘美,穿衣服哪能感到暖和如果从事先王之道,继承家世
之业,即使吃粗劣饭菜、穿粗麻褐衣,我自己也愿意。”
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4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0
虹生①十四兄亲家年大人侍右:别吾虹生十阅月,固未尝有只字
与一切旧朋并无只字与虹生盖欲致虹生书即万言不能了矣。弟颓放无
似,往来吴、越间,舟中之日居多,在家则老人②且不得萧闲如先辈
林下之乐,况弟乎?出门则干求诸侯,不与笔税近。幸老人有别业在
昆山,距杭州可三日程,弟月必一至,内子亦暂顿于是。弟至其地,
则花竹蔚然深秀,有一小楼,面山,楼中置笔硼。今日北客欲行,催
我作书与虹生,墨不及浓,即在此楼之所为也。
弟去年出都日,忽破诗戒,每作诗一首,以逆旅鸡毛笔书于账簿
纸,投一破籁③中。往返九千里,至腊月二十六日抵海西别墅,发麓
数之,得纸团三百十王枚,盖作诗三百十五首也。中有留别京国之
诗四,有关津乞食之诗,有忆虹生之诗,有过袁浦纪奇遇之诗,刻无
抄胥,然必欲抄一全分寄君读之,则别来十阅月之心迹,乃至一坐卧,
一饮食,历历如绘。此诗夏日必到大川店,今日固不暇也,须排比之
故也。江春靡靡,所至山川景物,好到一分,则忆君一分,所至恨不
与虹生偕,亦不知此生何日获以江东游览之乐,当面夸耀于君,博君
且羡且妒,一拊掌乃至掀髯一相嘲相诟病。已矣,恐难言之矣。今秋
努力,江浙两省为一副考官,目下为欲复晤龚定庵④而埋头作小楷,
以冀一得当焉,何如
去年谒孔林,爱绣山⑤淳古,与其弟言及,欲缔一重姻好于君家,
为他年重到之缘,许之。兹绣山书来,又承虹生作媒,欣慰!绣山降
心许之,乞虹生为我致词曰“谨遵嘉命”而已,繁文缗礼,弟皆不知,
此后但以一纸书来为定。外有地脚⑥一纸,乞致绣山弟,此时断断不
暇作书与绣山矣。星房、星垣两同年可常常见?见时说定庵心绪平淡,
虽江湖长往,而无所牢骚,甚不忘京国也。顺问阖潭安乐。
(节选自龚自珍《与吴虹生书》)
【注】①虹生:吴虹生,与作者同年考中,同在内阁任官,关系
密切。②老人:指作者的父亲,退休后在杭州主持紫阳书院。③藤:
竹箱。④定庵:龚自珍的字。龚自珍曾官至内阁中书,后被当权者排
挤,辞官归隐。⑤绣山:孔宪彝,字绣山,孔宪庚之兄。⑥地脚:生
辰八字、年貌履历等。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
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
固未尝有只字A与一切旧朋B并无只字C与虹生D盖欲致E虹生
F书G即万言H不能了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林下之乐,辞官回乡生活。古代称辞官回乡为归林,“林下”
为归隐之处。
B.乞食,乞讨食物,作者辞官归隐,归家路途遥远,所以有时需
要朋友救济。
C.恨,遗憾,与《红楼梦》中使用的俗语“恨铁不成钢”的“恨”
意思不同。
D.博,获得,与“不如拼博一笑,因合纳斗盆”(《促织》)的“博”
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一段冒号前的语句和末段最后一句是旧时书信的常见用语
和常用格式,前者是对对方的敬称,后者是对对方家庭的美好祝愿。
B.作者从去年离开京城,写诗时就用旅馆的笔和纸张,然后把记
录诗的纸团成团放到箱子中,诗歌内容涉及留别诗、思念诗等。
C.作者希望虹生今年能担任江浙科举副考官,二人可以再次会面,
而自己也正在认真练习虹生喜欢的小楷,表现了对虹生的思念。
D.作者拜谒孔林时遇到绣山,因喜欢绣山的淳朴古雅,就与绣山
的弟弟商讨与绣山做儿女亲家的事,绣山和他的弟弟都答应了这件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幸老人有别业在昆山,距杭州可三日程,弟月必一至。
译文:
(2)此诗夏日必到大川店,今日固不暇也,须排比之故也。
译文:
14.在第三段中作者希望虹生做哪些事情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3分)
10.BDG(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原文是:固未尝有只字与
一切旧朋,并无只字与虹生,盖欲致虹生书,即万言不能了矣。)
11.B(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了解并掌握
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乞讨食物”错误C.“乞食”是自谦的说
法,即沿途朋友宴请或朋友馈赠等。)
12.C(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而自己
也正在认真练习虹生喜欢的小楷”错误。原文有“目下为欲复晤龚定
庵而埋头作小楷”,意思是希望虹生为二人能相见要认真练习小楷。)
13.(1)庆幸老父亲有一处在昆山的别墅,距离杭州有三日的
路程,我必定是一个月到一次。(采分点:“幸”“必”各1分,语句
通顺2分)
(2)这些诗歌到了夏天时一定会到大川店,今天确实是没有空闲
时间,因为要编排诗歌的顺序。(采分点:“固”“排比”各1分,语
句通顺2分)(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14.①给绣山带话;②把女儿的地脚转交给绣山;③问候星房、
星垣两位同年。(每点1分)[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内
容在第三段,都是作者希望虹生做的事情。第三段可以分为四层:第
一层(到“欣慰”),交代自己与绣山定儿女亲家的经过;第二层(到“绣
山矣”),希望虹生给绣山说自己会听从绣山关于儿女亲家事情的安
排,希望虹生把有关自己女儿地脚的内容交给绣山;第三层(到“京
国也”),希望虹生问候星房、星垣两同年,并告诉他们自己内心安定,
没有忘记京都的朋友;第四层(到结尾),问候虹生全家。]
【参考译文】
虹生十四兄亲家年大人侍右:与你离别已经十个多月,本来不曾
给任何一位朋友写过只言片语,并不是只没有给你写信,如果想给你
写信,即便是万字也不能结束啊。(近来,)我颓废放纵很不肖,在吴、
越之间往来,在船上的时候较多,在家的老父亲也不能像其他前辈一
样享受休闲的退休生活,何况兄弟我呢出门就会向地方大吏谋求生
活,不能写点文字。庆幸老父亲有一处在昆山的别蟹,距离杭州有
三日的路程,我必定是一个月到一次,妻子也暂时居住在这里。我到
这个地方,看到花草翠竹茂盛幽深,有一座小楼,面向山,楼中有笔
墨纸砚。今天,到北方去的客人想要离开,就催促我写一封书信给你,
墨汁还没有等到磨浓,就在这个小楼上给你写信。
我去年离开京都,忽然破了不写诗的戒律,每次写一首诗,用旅
馆中的鸡毛笔写在他们的账簿纸上,放到一个破旧的竹箱中。往返九
千里,到腊月二十六日抵达海西别蟹,打开竹箱,有三百一十五个纸
团,总共有三百一十五首诗。里面有留别京都的四首诗,有在沿途
关卡向朋友谋取食物(朋友宴请)的诗,有想念你的诗,有经过袁浦记
录奇遇的诗,但此时没有抄录文书的人,但是我想抄写一份全部的寄
给你读,那么分别后十多个月心里的想法,以至于坐卧饮食,清晰分
明得像图画一样。这些诗歌到了夏天时一定会到大川店,今天确实是
没有空闲时间,因为要编排诗歌的顺序。江南的春天柔美,所到之
处看到的景物,好到一分,就想你一分,所到的地方遗憾不能与你一
起,也不知道此生什么时候得到与你一起游览江东的乐趣,当面向你
夸耀,让你既羡慕又嫉妒,一边拍着手甚至掀起胡子一边嘲笑贡怪我。
哎呀,恐怕很难说啊!今年秋天,希望你努力担任江浙两省会考的副
主考,眼下为了能再次见到我你要埋头练习小楷,凭此当上副主考,
你看怎么样
去年拜谒孔林,爱绣山的淳朴古雅,就和他的弟弟谈了这事情,
想着与他家缔结一门亲事,为了他年能重到孔家的缘分,他的弟弟答
应了。现在绣山来了书信,又承蒙你做媒,特别欣慰!绣山委屈自己
允许了这件亲事,请你替我致辞说“谨慎遵从他美好的命令:繁琐
的礼节仪式,我一点儿也不懂,此后只用一纸书信作为约定。另外,
这里还有写有小女生辰八字的一张纸,请你交给绣山弟,这个时候确
实没有空暇时间写信给绣山。星房、星垣两位同年你是否经常见到?
见到时,就说我心绪平辞,即便长住乡下,也没有任何的抱怨,特别
是没有忘记京都。顺祝阖家安乐。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2024届高三月考试卷(三)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韩宣子①有环,其一在郑商c宣子谒诸郑伯.子产②弗与C曰:
“非官府之守器也,寡君不知。”子大叔、子羽谓子产曰:“韩子亦无
几求,晋国亦未可以贰。晋国、韩子,不可偷也。若属有谗人交斗其
间,以兴其凶怒,悔之何及?吾子何爱于一环,以取憎于大国也?盍
求而与之?”子产曰:“吾非偷晋而有二心,将终事之,是以弗与,
忠信故也。(公孙)侨闻君子非无贿之难,立而无令名之患;为国非
不能事大字小之难,无礼以定其位之患。夫大国之人,令于小国,而
皆获其求,将何以给之?一共一否,为罪滋大。大国之求,无礼以斥
之,何俺之有?吾且为敝邑,则失位矣。若韩子奉命以使,而求玉焉,
贪淫甚矣,独非罪乎?出一玉以起二罪,吾又失位,韩子成贪,将焉
用之?”
韩子买诸商人,既成贾矣。商人曰:“必告君大夫。“韩子请诸子
产,曰:“昔起请夫环,执政弗义,弗敢复也。今买诸商人,商人日
'必以闻',敢以为请。”子产对曰:“昔我先君桓公与商人皆出自周
以艾杀此地斩之蓬蒿藜蓍而共处之世有盟誓以用信也。曰:‘尔无我
叛,我无强贾。'恃此质誓,故能相保以至于今。今吾子以好来辱,
而谓敝邑强夺商人,是教敝邑背盟誓也,毋乃不可乎!吾子得玉而失
诸侯,必不为也。若大国令而共无艺③,郑,都邑也,亦弗为也。侨
若献玉,不知所成,敢私布之。”韩子辞玉,曰:“(韩)起不敏,敢
求玉以徼二罪?敢辞之。"
(节选自《左传•昭公十六年》,有删改)
材料二
晋平公会诸侯于平丘,齐侯及盟。郑子产争贡赋之所承,曰:“昔
日天子班贡,轻重以列,列尊贡重,周之制也。卑而贡重者,甸服④
也。郑,伯男也,而使从公侯之贡,惧弗给也,敢以为请。贡之无艺,
小国有阙,所以得罪也。诸侯修盟,存小国也。贡献无极,亡可待也。
存亡之制,将在今矣。“自日中争之,以至于昏,许之。既盟,子大
叔咎之曰:“诸侯若讨,其可渎乎?”子产曰:“国不竞亦陵,何国之
为?”
(节选自《孔子家语•正论解》,有删改)
【注】①韩宣子:姬姓,韩氏,名起,晋国执政大臣,谥号宣,
史称韩宣子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商业智慧教育美妆品牌的市场策略与方向
- 医疗科技的创新之路基于设计思维的实践与探索
- 全球教育趋势与国际化发展战略规划
- 从学生心理角度看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
- 商业培训中的互动游戏化教学策略研究
- 抖音商户直播样品签收确认制度
- 抖音商户直播停留时长优化方案执行制度
- 公交优先战略下2025年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的智能交通设施布局分析报告
- CDK9-IN-38-生命科学试剂-MCE
- 浙江省温州市各学校2025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5年云南省时事政治考试试卷带解析附完整答案(考点梳理)
- 车子刮擦协议书
- 诗歌鉴赏|苏轼《鹤叹》注释+赏析+试题
- JT-T 329-2025 公路桥梁预应力钢绞线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
- 2024年质量工程师备考常见问答试题及答案
- 2025-2030全球及中国管道运输服务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安庆市桐城经开区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5
- JJF 2244-2025公共机构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资源计量审查规范
- 警犬基地人员管理制度
- 2025年甘肃省建筑安全员B证(项目经理)考试题库
- ICU感控管理分析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