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一、单选题1.(2022·全国·高考真题)西晋至唐初,皇子皇弟封王开府,坐镇地方,手握重权。唐玄宗在京城专门修建一座大宅邸,集中安置诸王,由宦官管理,称为“十王宅”,又仿此建“百孙院”。此后,唐朝沿用该制度。由此可知,唐后期对皇子皇孙的安置A.削弱了藩镇势力B.强化了分封体制C.凸显了专制集权D.动摇了宗法制度2.(2022·浙江·高考真题)历代职官制度的演进,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表所列秦、元、明、清四朝职官信息,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①理藩院尚书、军机大臣、水师提督②丞相、御史大夫、郡守③大学士、内阁首辅、锦衣卫指挥使④监察御史、宣政院使、福建行省右丞①③②④②④③①③①②④D.④②①③3.(2022·全国·高考真题)宋朝在州府设通判,重要州府设两名,民户少的州可以不置,但若武官任知州,则必置。通判有自己专属的衙门通判厅,与知州(府)共议政务、同署文书,“有军旅之事,则专任钱粮之责”。据此可知,设置通判的主要目的是A.规范地方行政B.防止武人干政C.提升军事能力D.削弱州府权力4.(2022·浙江·高考真题)论及周王朝的统治模式,有学者指出,周王是家族中嫡长子一脉的首领,代表整个家族祭祀上天;诸侯国君主的排序反映了他们与周王嫡长子一脉的亲疏关系。下列项中,对这一“统治模式”解读正确的是①神权与王权结合②中央对地方实行垂直管理③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④标志着中国开始迈入早期国家起源的历史阶段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2021·河北·高考真题)下图为中国古代某皇帝在位期间政令信息承转运行关系示意图,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尚书是中央最高行政机构 B.分权造成了冗官现象C.决策权与执行权出现分离 D.王国问题得到了解决6.(2021·湖北·高考真题)东汉永建二年(127年)汉顺帝征召知名隐士樊英,但樊英称病推辞。于是,皇帝下诏“切责郡县”,地方官府遂用公车将樊英送至东城。该责问方式体现了A.君权削弱 B.中央集权 C.吏治腐败 D.豪强崛起7.(2021·湖北·高考真题)“爵”通常被认为是饮酒器,也是饮酒礼上尊卑关系的象征,进而被用来代表品位序列。大约从西周到春秋,“五等爵”制渐趋成熟。这反映了A.冶炼技术的提高 B.铸造工艺的完善C.等级制度的发展 D.宗法体系的崩溃8.(2021·天津·高考真题)845年,唐武宗发布敕书,“汉、魏已(以)来,朝廷大政,必下公卿详议,博求理道,以尽群情”,此后事关礼法,“令本司申尚书都省,下礼官参议”。这表明唐武宗A.强调顺承前制B.反对改制创新C.意在削弱藩镇D.丧失决策大权9.(2021·天津·高考真题)明初“立中书省以总天下之文治”,胡惟庸任丞相时,“生杀黜陟,或不奏径行”。朱元璋以“擅权植党”罪名诛杀胡惟庸,取消中书省。造成丞相“擅权”的根本原因是A.丞相个人贪权揽政B.制度导致权力失衡C.中央集权受到削弱D.君主专制逐步强化10.(2021·北京·高考真题)下图为唐代告身(官员接受官职的凭证)书写格式示意图。该图说明唐代告身①由中书省和门下省官员共同草拟②在皇帝画可同意后交门下省审议③最终由尚书省的官员签署并颁下④可体现三省相互牵制又分工配合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11.(2021·北京·高考真题)以下材料为四位皇帝的一日政务节录,按朝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至前殿,由中书、枢密院、三司、开封府等官员依次奏事②告诫军机处切勿泄密③诏曰“诸侯王或欲推私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条上”④引见俘获的突厥颉利可汗,诸蕃君长奉上“天可汗”尊号A.③①④②B.③④①②C.③④②①D.④③①②12.(2021·北京·高考真题)唐中后期,官府在今福建地区大量设置税场,五代十国至宋初又将很多税场升为县,其分布状况见如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由场升县绝大部分发生在宋代②增置新县与移民聚集密切相关③该地区西部经济比东部更繁荣④国家对该地区的控制渐趋深入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13.(2021·山东·高考真题)汉高祖时期,王国职官设置与朝廷基本一致。如表为此后西汉统治者对王国职官的调整概况,这些调整的出发点是时期调整概况汉景帝时期改丞相为相;裁撤御史大夫、廷尉等汉武帝时期郎中令减秩为千石;改太仆(秩两千石)为仆(秩千石)汉成帝时期裁撤内史;令相治民,与郡太守无异A.精简地方行政机构 B.节约中央财政开支C.维护国家政治统一 D.废除郡国并行体制14.(2021·浙江·高考真题)翻检西周史,周王朝的最高首领称“王”,周王发表诰命时用“王曰”,或“王若曰”。周王又称“天子”,被视为天之元子,受天之命以君临人间。这反映出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B.嫡庶子孙为天下大宗C.“天下为公” D.“郡”“国”并行15.(2021·广东·高考真题)汉代设尚书台,其首领是尚书令、尚书仆射。魏晋时期,“事无大小,咸归令、仆”。这一现象说明A.皇权旁落 B.相权转移C.地方权力削弱 D.行政效率降低16.(2021·湖南·高考真题)汉初,丞相陈平、太尉周勃与宗室大臣平定“诸吕之乱”后,商议新帝人选,经再三讨论,认为代王刘恒在高祖刘邦在世诸子中,“最长,仁孝宽厚,太后家薄氏谨良”,决定迎立刘恒为帝,是为汉文帝。这一做法A.反映嫡长子继承制得到执行 B.旨在预防外戚干政的重演C.推动仁孝成为选帝主要标准 D.表明相权对皇权构成威胁17.(2021·湖南·高考真题)据研究,唐代白居易诗中所记中央官吏俸钱与史籍所载无不相合,所记地方官吏俸钱与史籍所载额度要高,高出部分是不载于法令的合法收入。据此可知,当时A.地方势力膨胀 B.中央官吏受到严密控制C.中央财政紧张 D.地方官吏贪腐比较隐秘18.(2021·全国·高考真题)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与诸侯国君将包括土地及人口的采邑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西周中期以后,贵族所获采邑越来越多,到春秋时期,有的诸侯国一个大夫的采邑就多达数十个。这说明A.土地国有制度废除 B.分封体制不断强化C.诸侯国君权力巩固 D.社会生产持续发展19.(2021·浙江·高考真题)周王将子弟、功臣和臣服的先代贵族分封于各地,“制其畿疆而沟封之”,封国成为王朝的屏障。对此制度解读正确的是A.周王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B.诸侯在封国享有世袭统治权C.血缘关系是分封的唯一依据 D.维持了周朝四百余年的统治20.(2020·海南·高考真题)如图是从汉至明的服饰示意图,所体现的阶层特征表明了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 B.礼制对中国服饰的深远影响C.男耕女织小农经济的历史变迁 D.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21.(2020·北京·高考真题)六部是中国古代重要的行政机构。以下对于六部的描述,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各自分署,直接对皇帝负责②隶属于中书省③隶属于尚书省④增设外务部等机构,六部之名渐废A.③②①④ B.①③②④ C.②③①④ D.④②③①22.(2020·北京·高考真题)战国时期的曾侯乙墓出土了青铜冰鉴缶,鉴用来盛冰,缶用来盛食物。《周礼》记载,肉食珍馐与酒水都要用冰鉴保存,祭祀时也要使用冰鉴。冰鉴缶的使用A.体现了战国时期严格的宗法制度B.说明青铜铸造工艺开始成熟C.展示出贵族的日常礼仪规范D.标志着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23.(2020·天津·高考真题)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古代社会,官府对县以下的乡村管辖,基本限于征徭课税和维护治安,对乡村的其他事务并不过多干涉,乡村基本实行自治,这种自治社会也是一种自律社会。可以作为这一观点依据的是A.国家政权的长期稳定B.宗法教化形成的文化认同C.法律制度的健全完备D.乡村社会脱离政府的管控24.(2020·山东·高考真题)如表为唐代翰林学士的起源和演进概况。它反映了唐代时期概况高祖、太宗时期设立文学馆,弘文馆等学士,备君主顾问高宗、武后时期学士开始参与决策事务玄宗时期开开元初,设翰林待诏,后改为翰林学士,建立学士院,专掌最机密的诏令起草,正式参与朝政决策A.翰林学士逐渐控制了决策权 B.文官地位日益提高C.三省六部制渐趋成熟 D.朝廷内部权力的再分配25.(2020·山东·高考真题)战国时期,孟子认为“无礼义,则上下乱”,韩非子认为“义者,君臣上下之事”。他们所说“义”的实质是A.中央集权政治的准则B.衡量道德修养的标准C.统治阶层的行为规范D.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26.(2020·浙江·高考真题)史载:“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汉因循而不革,明简易,随时宜也。其后颇有所改。”其中“颇有所改”的是①设丞相②设内朝③设御史大夫④设司隶校尉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7.(2020·浙江·高考真题)论及有明一代的政府组织形式,有研究者认为“官府的正式组织与唐宋时期几无差别。处于最高级别的是军事机构、监察机构和行政机构。”从行政机构的角度看,与唐宋“几无差别”的是A.丞相 B.内阁 C.六部 D.刺史28.(2020·全国·高考真题)明万历年间,神宗下令工部铸钱供内府用,内阁首辅张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神宗向户部索求十万金,张居正面谏力争,“得停发太仓银十万两”。这反映出当时A.内阁权势强大 B.皇权受到严重制约C.社会经济凋敝 D.君权相权关系紧张29.(2020·全国·高考真题)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这表明当时周朝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 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 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30.(2020·全国·高考真题)清代,纂修宗谱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每部宗谱均有族规、家训,其内容主要包括血缘伦理、持家立业、报效国家等。这表明,宗谱的纂修A.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导向作用 B.体现了儒家思想观念C.维持了士族家庭的血统纯正 D.确立了四民社会结构31.(2020·浙江·高考真题)今天人们有关明朝的印象中,除了锦衣卫、飞鱼服、绣春刀外,还有不能不提的政治体制的重大变化。恰是这种变化,形塑了明朝的政治生态。下列项中,属于这种变化的是①罢除丞相②设立内阁③设司礼监④六部直属皇帝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32.(2020·浙江·高考真题)唐朝自太宗时起,有了以他官为宰相的记载。一些官员以“参议朝政”“参知政事”等名号预宰相事;一些元老重臣则以“平章事”或“同三品”等名号参与决策。唐代的宰相是一个集体,宰相议政办公的地方就是政事堂。政事堂的设立反映了A.相权有所分散 B.官僚政治趋向贵族化C.“外朝”参议要政 D.政治决策走向透明开放33.(2020·浙江·高考真题)研究表明,有清一代中枢机构的重大变革无疑是军机处的设立。但军机处在形式上却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不像正式国家机关的样子。如办公的地方不称衙署仅称“值房”,且条件简陋,初仅板屋数间,后来才改建瓦屋。这表明其实际职能A.“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B.“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C.“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D.“别黑白而定一尊”二、材料分析题34.(2022·山东·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多维视角下的隋代政区改革高祖(文帝)受终,惟新朝政,开皇三年,遂废诸郡。油(到)于九载,麻定江表,寻以户口溢多,析置州县。炀帝嗣位,又平林州邑,更置三州。既而并省诸州,寻即改州为郡。乃置司隶刺史,分部。——《隋书》卷29《地理志》——周振鹤《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材料二研究行政区划至少与3三个学科有基本关系,一是历史学,二是地理学,三是政治学。行政区划不但是一种现实存在,而且是一种历史现象。行政区划本身是历史的产物,而且在历史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没有哪一个政区不是前代的沿袭或变革。行政区划又是一种地理区域,是一种人为的空间概念,它的存在与变迁都与其他地理因素有密切的关系。行政区划既是划定于地球表面之上的,当然要与自然地理环境相关;而行政区划之中又必须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实际上包含了人文地理环境。行政区划又是中央与地方之间发生行政关系的产物,行政区划的变迁往往是政治过程造成的,也就是说,政治的需要往往是行政区划变迁的主要原因。——摘自周振鹤《中国行政区划通史》结合隋代政区改革的史实分析说明材料二的观点。35.(2021·辽宁·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历史上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国之大者”。鲁成公十三年(公元前578年),刘康公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汉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诏曰:“农,天下之大本也。”唐德宗贞元二年(786年)敕曰:“漕运通流,国之大计。”明洪武十年(1377年)太祖曰:“赏罚者,国之大权,人君操赏罚之权,以御天下。”——据《左传》《汉书》《唐会要》《明实录》材料二光绪二十七年(190年),张之洞连上《通遵筹议变法谨拟整顿中法十二条折》及《遵旨筹议变法谨拟采用西法十一条折》,认为:“盖立国之道,大要有三:一曰治,二曰富,三曰强国。”——据《张之洞全集》(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刘康公,汉文帝、唐德宗,明太祖,张之洞提出“国之大者”主题的时代背景。(2)让人民生活幸福是我们今天的“国之大者”,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影响古今确立“国之大者”主题的因素。时代潮流等。36.(2021·浙江·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申不害言术,而公孙鞅为法。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法者,宽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成势也。”“以道为常,以法为本。”——引自《韩非子》材料二从历史演进的角度说……必须“礼崩乐坏”,然后才有“天下定于一”……自秦汉以来,中国历代政治家、史学家都无一例外地关注“封建”与“郡县”之间的区别……足见由“封建”转向“郡县”,确实是中国社会演进中的”历史大关节”。以”封建”与“郡县”为历文性标志的两种政治体制,其间的重大区别,今人据以判断的视域自然要比古人宽阔得多。——选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例举若干战国法家代表人物,简要指出法家学派在汉代以来的命运。(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礼崩乐坏”对周朝的直接影响,分析说明“郡县”和“封建”之间的“重大区别”以及郡县制建立的作用。(2)影响:王室衰做,诸侯兼并区别: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作用:根本消除地方与中央的对立;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37.(2020·江苏·高考真题)行政区划是国家为分级管理而对地方的划分。自先秦至隋代,中国行政区划制度曾进行过多次改革。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春秋时代,郡县制开始荫芽。楚、秦、晋等国出现了县,最初设在边地,带有边防性质。郡的出现比县稍晚,也多在边地。到战国时代,在边地的郡下分设若干县,产生了郡县两级制。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封国,将郡县制推向全国。郡县制为汉代沿用。汉武帝分境内为十三刺史部,简称“十三部”或“十三州”。这时的州还只是一种监察区,各州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巡查郡县吏治。到东汉时,刺史已有固定治所,并掌握了地方行政权,对所部郡县官吏实行管理,州正式成为地方行政区。州郡县三级制历两晋南北朝不变。——摘编自薛明扬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等材料二隋初沿用州郡县三级制。但南北朝以来,行政区划变化纷繁,反映出地方分权的特点。开皇三年(583),兵部尚书杨尚希上表说:“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才。”隋文帝采用此建议,罢去郡一级,改为州县两级制,并且合并了一些州县,清除了过去层次、机构过多的弊端,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以前中国行政区划制度的演变。(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隋文帝行政区划制度改革的原因及措施。(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隋行政区划制度改革共同的积极作用。38.(2020·天津·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为加强边防,唐在沿边重镇设立节度使。节度使最初只掌兵权,后来总揽军、政、财、监之权,权重势雄,独霸一方。安史之乱后,藩镇“相望于内地”,“屯重兵,多以赋入自赡”,“喜则连衡(横)而叛上,怒则以力相并”。宋太祖即位后,革除前朝之弊,“申命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并采取派遣官员监察地方等多项措施,“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宋太宗时,节度使掌控的支郡也被收回,从此“无复领支郡者”。元朝变革地方行政制度,设立行省。行省官员常以“藩大臣”和封疆大吏自居,替朝廷镇守地方;凡行政号令和公文申禀,“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省)而后行”。——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唐、宋、元时期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治理措施。(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从唐朝至元朝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的规律和发展趋势。39.(2020·山东·高考真题)图1、图2、图3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全新2025版物业服务合同including设施维护与绿化管理2篇
- 二零二五年进口肉类产品安全合同履行规范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空压机设备租赁与能源管理咨询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畜牧养殖产业园区规划与建设承包协议2篇
- 酱酒生产常识课程设计
- 2025年增资协议书面协议内容
- 2025年会员商务会议取消协议
- 2025年度高端医疗器械委托加工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车辆个人抵押贷款风险补偿协议3篇
- 个性化借款担保协议2024版版
- 第12讲 语态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原卷版)
- 2024年采购员年终总结
- 2024年新疆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 肺动脉高压的护理查房课件
- 2025届北京巿通州区英语高三上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 公婆赠予儿媳妇的房产协议书(2篇)
- 煤炭行业智能化煤炭筛分与洗选方案
- 2024年机修钳工(初级)考试题库附答案
- Unit 5 同步练习人教版2024七年级英语上册
- 矽尘对神经系统的影响研究
- 分润模式合同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