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第34题 生态系统的应用》云南、安徽、黑龙江、山西、吉林_第1页
《押第34题 生态系统的应用》云南、安徽、黑龙江、山西、吉林_第2页
《押第34题 生态系统的应用》云南、安徽、黑龙江、山西、吉林_第3页
《押第34题 生态系统的应用》云南、安徽、黑龙江、山西、吉林_第4页
《押第34题 生态系统的应用》云南、安徽、黑龙江、山西、吉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而优·教有方PAGEPAGE1生态系统的应用通过近三年试题分析发现,种群密度、种群数量的变化是种群与群落部分的高频考点。与生活联系比较密切的生物(如酵母菌、藻类、细菌等)在特定的环境条件(如培养基、培养液、池塘等)下或在有其他生物(外来物种入侵)或环境的变化(不断更新培养液)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下,种群数量的变化也成为考查的热点。种群的数量特征及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大多以坐标曲线、图表及新情境等形式呈现,考查学生在新情境下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生物与环境模块的简答题中常常涉及基础文字类和原因分析类:①基础文字类题型:不需借助其他形式,以纯文字的形式呈现问题的一种常见题型。考查内容涉及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规律及理论、结论性语言等,遍布各个板块。该题型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理解能力及原理和规律的应用能力等。这类题目在高考试题中也常出现,并且一般比较容易得分。【答题指导】若此类题目直接考查概念、原理或规律等,注意用课本专业术语规范回答。若题目文字信息较多时,要注意充分理解题中相关信息,进行快速分析、判断和迁移,确定试题考查的主要生物学的概念、原理和规律等相关知识,然后做出完整规范的解答。对于这类题型,可按以下思路解题:阅读理解文字材料,筛选有效信息,联系课本确定答题依据的概念与原理等,联系材料组织答案。②原因分析类:一般根据题中文字信息或图文信息结合分析实验现象或结果产生的原因。答案依据有的就是课本中的结论性语句或原理、规律等;有的是将课本中的理论及规律等迁移到新情景的题目中解题。【答题指导】一般性原因分析题依据是课本中的原理、理论或规律等。难度较大的是分析新情境下结果的成因,思路为:条件→过程→结果即因果链条,根据情况也可以逆推,即结果→过程→条件,然后顺答。思路找到后再组织语言,规范准确答题。1.(2022全国统考高考真题)某研究小组借助空中拍照技术调查草原上地面活动的某种哺乳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操作流程是选取样方、空中拍照、识别照片中该种动物并计数。回答下列问题。(1)为保证调查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选取样方应注意的主要事项有______(答出3点即可)。(2)已知调查区域总面积为S,样方面积为m,样方内平均个体数为n,则该区域的种群数量为______。(3)与标志重捕法相比,上述调查方法的优势有______(答出2点即可)。2.(2022全国统考高考真题)为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某研究小组对某林地的动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回答下列问题。(1)调查发现,某种哺乳动物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发现该种群中_____________。(2)若要调查林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若要调查某种鸟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3)调查发现该林地的物种数目很多。一个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_____________。(4)该林地中,植物对动物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动物对植物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3.(2021全国统考高考真题)捕食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是沿食物链流动的。回答下列问题:(1)在自然界中,捕食者一般不会将所有的猎物都吃掉,这一现象对捕食者的意义是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2)青草→羊→狼是一条食物链。根据林德曼对能量流动研究的成果分析,这条食物链上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3)森林、草原、湖泊、海洋等生态系统是常见的生态系统,林德曼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特点的研究成果是以__________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得出的。4.(2021全国统考高考真题)在自然界中,竞争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竞争排斥原理是指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为了验证竞争排斥原理,某同学选用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为材料进行实验,选择动物所遵循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该实验中需要将两种草履虫放在资源______________(填“有限的”或“无限的”)环境中混合培养。当实验出现______________的结果时即可证实竞争排斥原理。(2)研究发现,以同一棵树上的种子为食物的两种雀科鸟原来存在竞争关系,经进化后通过分别取食大小不同的种子而能长期共存。若仅从取食的角度分析,两种鸟除了因取食的种子大小不同而共存,还可因取食的____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不同而共存。(3)根据上述实验和研究,关于生物种间竞争的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1.某地区的常绿阔叶林因大火遭到破坏,经历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图26为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及其植物组成,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该地区,除了植物的种子或者其他繁殖体得到保留,原有的___________条件也得到基本保留,故该地区群落演替的类型为____________演替。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__________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2)对该地区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不适于用样方法,原因是____________。(3)如果第Ⅰ阶段在该地区人为种植一些当地原有的灌木和乔木,并加以保护,与自然演替相比,草本植物的丰富度达到最大的时间最可能会__________(填“提前”“不变”或“推后”),这说明人类活动会改变群落演替的__________。(4)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___________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___________的结果。2.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目前许多农村都在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如湖北省某林场在板栗林里栽培茶树,实现了板栗、茶树两旺,这类立体农业模式不仅能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也改善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请结合生态学原理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农民传统的“间作套种”是立体农业的雏形,立体农业充分应用了___________原理进行立体种植等生产模式,间作套种时强调不同植物高矮结合,意义是__________;不同植物根系深浅搭配,则合理地利用了__________。(2)曲靖市王某承包了一片荒废的稻田准备开展立体农业,发现废弃稻田中有不少入侵物种福寿螺,若要研究福寿螺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__________(至少答两点),该荒废稻田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王某决定在农田中开发“稻—鱼—蛙”立体种养模式,与传统稻田养鱼模式相比经济效益更高,原因是实现了___________。3.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蓝细菌爆发形成水华,从而引起水中动植物大量死亡。科研人员研究了同一水体中部分沉水植物的浸提液对蓝细菌密度的影响,结果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蓝细菌大量繁殖会造成水中植物死亡率升高,主要的原因是__________。(2)调查蓝细菌密度可采用__________的方法,若操作时未充分震荡试管,所得结果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差值不确定”)。(3)据图分析,____________浸提液对蓝细菌繁殖的抑制效果最好,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本研究还发现苦草能吸收水中的氮、磷等污染物,从而防止水华的发生,该研究结果不能直接用于治理其他地区的水华,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4.皇冠梨因入口无渣、清甜脆爽而被人们所喜爱。果农常通过在梨树下发展养鹅产业,套种大蒜、洋葱等农作物来增加经济效益。研究表明梨木虱是危害梨树的主要害虫,其天敌有寄生蜂、瓢虫等。请回答下列问题:(1)果农采用梨树下养鹅、种植经济作物的立体农业生产模式,运用了群落的__________原理,充分利用了空间和资源。且在梨树下发展养鹅产业还可促进梨树的生长,有利于提高产量,原因是__________。梨园中梨树高低不同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2)与传统单一种植的梨园相比,在梨树下套种大蒜、洋葱等农作物的梨园中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较高,原因是__________。(3)在梨园中,当梨木虱数量增加时,寄生蜂和瓢虫的数量也会增多,从而使梨木虱的增长受到抑制,梨木虱种群数量的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___调节。(4)为了降低虫害对皇冠梨产量的影响,试综合以上给出一种合理的防治方法,并说明理由____。5.某森林因火灾被烧毁,如图是火灾后该地的植物群落在恢复过程中,各类不同植物类型生物量的变化状况。回答下列问题:(1)该植物群落恢复过程属于__________演替,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2)火灾后的森林能逐步恢复原状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稳定性。(3)1974年至1975年逐渐恢复为森林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的生态金字塔包括__________。(4)1975年后乔木的生物量持续上升,矮灌木和草本的生物量呈下降趋势,原因是__________。6.2022年8月以来,我国多地水域生态系统频现“怪鱼”鳄雀鳝,引发公众对外来物种入侵的担忧。鳄雀鳝是一种巨型肉食性鱼类,其生长迅速,繁殖力极强,几乎可以捕食所有淡水鱼类,在我国鲜有天敌。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鳄雀鳝最初是作为观赏鱼类引入我国的,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价值。(2)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鳄雀鳝所代表营养级的同化量除了用于生长、发育与繁殖外,还包括___________。(3)某地中央公园,耗时一个月抽干湖水抓捕鳄雀鳝,目的是为了恢复该水域的生态平衡,而生态平衡的特征之一就是结构平衡,结构平衡的含义是___________。(4)鳄雀鳝的入侵,会使被入侵的水域生态系统变得十分脆弱,原因是___________。(5)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强生物安全管理,防治外来物种侵害。近两年,我国先后颁布了《生物安全法》《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以应对外来入侵物种。为了能更有效控制外来物种入侵,我们能做些什么?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7.小熊猫主要生活于海拔3000米以下的针阔混交林或常绿阔叶林中有竹丛的地方,喜食竹笋、苔藓以及捕食小鸟或其他小动物、昆虫等,在发情期雌雄个体往往发出特有的求偶声,雌性还会排出带有气味的分泌物,吸引雄性,一般5到7月产仔。研究人员对甲、乙、丙三个小熊猫种群的年龄等级进行调查,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调查小熊猫种群密度时通常采用___________法,科研人员在两个月份进行了种群密度的调查,结果为A、B,其中A明显高于B,分析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若某次调查结果比实际值小,分析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2)图中甲、丙两个小熊猫种群的年龄结构分别为__________;在发情期内,雌雄小熊猫之间传递的信息种类为__________。(3)食物链只能是竹笋→小鸟→小动物→小熊猫,其不可逆性决定该生态系统中__________是单方向的。8.我国某湿地实施“退养还湿”生态修复后,吸引了很多的鸟类栖息繁衍,主要有绿翅鸭、豆雁、斑头雁、青头潜鸭等。青头潜鸭在全世界已知共有1500只左右,是水质和生态环境好坏的“指标生物”,现确认在该湿地内繁衍生息的青头潜鸭有400多只。回答下列问题:(1)要精确调查青头潜鸭的种群密度,可用_____(填“样方法”、“逐个计数法”或“标记重捕法”)。(2)研究发现,该湿地还生活着39种鸟类,不同鸟类间可通过在______等方面形成差异,从而避免生态位过度重叠。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其意义是______。(3)下图表示能量流经第三营养级的示意图,其中C表示_______,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为800J/(cm2a),则第二至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4)实施“退养还湿”生态修复过程中,应该选择补种污染物净化能力较强的多种水生植物,补种的植物应尽量选用本地物种,原因是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5)经过修复的生态系统,其抵抗力稳定性会_______(填“升高”、“不变”或“降低”)。9.曝气生态净化系统是黑臭河流治理的一种有效手段,构造这种净化系统首先需将黑臭河流的底泥疏浚,然后在河底设穿孔曝气管进行曝气,同时在距水面下约0.5m处设高密度耐腐蚀的栅板,上覆棕榈树皮丝制成的人工生物土壤(称为生物浮床),在人工生物土壤上种植高等挺水植物,包括芦苇等经济作物。系统运行后,向其中投放适量的包括光合细菌在内的混合微生物菌剂和金鱼、鲢鱼等鱼类以及蜗牛、螺、河蚌等软体动物,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流经该曝气生态净化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通过曝气管曝气,抑制了河流中分解者的_________(填生理过程),减少了H2S等有毒代谢产物的生成,减少河流的臭味。(2)系统运行后投放适量的微生物和动物等,从生态系统稳定性角度分析,其意义是_________。该过程主要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原理_________。(3)我国承诺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净零排放)目标。建立绿色低碳循环体系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参与,主要原因是_________。10.研究小组在某森林生物群落中选择了若干样地,定期对各样地分别施加不同量的硝酸铵(NH4NO3),几年后检测各样地土壤的含氮量。回答下列问题。(1)在森林生物群落中,阳生植物多居__________(填“上层”或“下层”),适应利用比较强的阳光;阴生植物的叶片中叶绿素b与叶绿素a的比值要比阳生植物__________(填“高”或“低”),适应利用蓝光占比较高的弱光。(2)实验发现,施加硝酸铵量多的样地,土壤含氮量也高,说明该森林生物群落的土壤并不缺氮甚至已达氮饱和状态。出现这一状态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写出1点即可)等人为活动骤增,向大气排放的氮以及从大气沉降的氮日益增加。(3)检测结果显示,各样地土壤的铵态氮(NH4+)浓度均远小于硝态氮(NO3-)。请就该现象提出合理的假说,并简要写出验证该假说的实验方法__________。学而优·教有方PAGEPAGE1生态系统的应用通过近三年试题分析发现,种群密度、种群数量的变化是种群与群落部分的高频考点。与生活联系比较密切的生物(如酵母菌、藻类、细菌等)在特定的环境条件(如培养基、培养液、池塘等)下或在有其他生物(外来物种入侵)或环境的变化(不断更新培养液)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下,种群数量的变化也成为考查的热点。种群的数量特征及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大多以坐标曲线、图表及新情境等形式呈现,考查学生在新情境下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生物与环境模块的简答题中常常涉及基础文字类和原因分析类:①基础文字类题型:不需借助其他形式,以纯文字的形式呈现问题的一种常见题型。考查内容涉及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规律及理论、结论性语言等,遍布各个板块。该题型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理解能力及原理和规律的应用能力等。这类题目在高考试题中也常出现,并且一般比较容易得分。【答题指导】若此类题目直接考查概念、原理或规律等,注意用课本专业术语规范回答。若题目文字信息较多时,要注意充分理解题中相关信息,进行快速分析、判断和迁移,确定试题考查的主要生物学的概念、原理和规律等相关知识,然后做出完整规范的解答。对于这类题型,可按以下思路解题:阅读理解文字材料,筛选有效信息,联系课本确定答题依据的概念与原理等,联系材料组织答案。②原因分析类:一般根据题中文字信息或图文信息结合分析实验现象或结果产生的原因。答案依据有的就是课本中的结论性语句或原理、规律等;有的是将课本中的理论及规律等迁移到新情景的题目中解题。【答题指导】一般性原因分析题依据是课本中的原理、理论或规律等。难度较大的是分析新情境下结果的成因,思路为:条件→过程→结果即因果链条,根据情况也可以逆推,即结果→过程→条件,然后顺答。思路找到后再组织语言,规范准确答题。1.(2022全国统考高考真题)某研究小组借助空中拍照技术调查草原上地面活动的某种哺乳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操作流程是选取样方、空中拍照、识别照片中该种动物并计数。回答下列问题。(1)为保证调查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选取样方应注意的主要事项有______(答出3点即可)。(2)已知调查区域总面积为S,样方面积为m,样方内平均个体数为n,则该区域的种群数量为______。(3)与标志重捕法相比,上述调查方法的优势有______(答出2点即可)。【答案】(1)随机取样、样方大小一致、样方数量适宜(2)(S×n)/m(3)对野生动物的不良影响小、调查周期短,操作简便【分析】1、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样方法是指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法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2、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计算种群数量时利用公式计算若将该地段种群个体总数记作N,其中标志数为M,重捕个体数为n,重捕中标志个体数为m,假定总数中标志个体的比例与重捕取样中标志个体的比例相同,则N=Mn÷m。【详解】(1)为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保证调查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选取样方时关键要做到随机取样、要依据调查范围大小来确定样方大小和数量,样方大小要一致、样方数量要适宜。(2)假设区域内种群数量为N,样方内平均个体数为n,已知所调查区域总面积为S,样方面积为m,调查区域内种群密度相等,N÷S=n÷m,则N=(S×n)/m。(3)研究小组借助空中拍照技术调查草原上地面活动的某种哺乳动物的种群数量,与标志重捕法相比,该调查方法周期短,不受不良天气变化的影响,对野生动物生活干扰少,操作更简便,并允许在繁殖季节收集更多的数据。2.(2022全国统考高考真题)为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某研究小组对某林地的动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回答下列问题。(1)调查发现,某种哺乳动物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发现该种群中_____________。(2)若要调查林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若要调查某种鸟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3)调查发现该林地的物种数目很多。一个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_____________。(4)该林地中,植物对动物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动物对植物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答案】(1)幼年个体数较多、中年个体数适中、老年个体数较少(2)样方法标志重捕法(3)物种丰富度(4)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对植物的传粉和种子传播具有重要作用【分析】预测种群变化主要依据是年龄组成,包含增长型、稳定性个衰退型。调查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可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一般用标志重捕法。【详解】(1)预测种群变化主要依据是年龄组成,是指不同年龄在种群内的分布情况,对种群内的出生率、死亡率有很大影响,当幼年个体数最多、中年个体数适中、老年个体数最少时呈增长型,此时种群中出生率大于死亡率。(2)调查林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进行随机抽样调查;鸟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调查其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3)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一个种群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丰富度。(4)植物可进行光合作用,为动物提供食物,同时可以为动物提供栖息空间;动物的活动有利于植物的繁衍,如蜜蜂采蜜可帮助植物传粉,鸟类取食可帮助植物传播种子。3.(2021全国统考高考真题)捕食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是沿食物链流动的。回答下列问题:(1)在自然界中,捕食者一般不会将所有的猎物都吃掉,这一现象对捕食者的意义是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2)青草→羊→狼是一条食物链。根据林德曼对能量流动研究的成果分析,这条食物链上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3)森林、草原、湖泊、海洋等生态系统是常见的生态系统,林德曼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特点的研究成果是以__________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得出的。【答案】避免自己没有食物,无法生存下去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赛达伯格湖)湖泊【分析】1、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和寄生等: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2、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详解】(1)在自然界中,捕食者一般不会将所有的猎物都吃掉,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了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对捕食者而言,不会导致没有猎物可以捕食而饿死,无法生存下去;(2)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是沿食物链流动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可逆转,也不能循环流动,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能量传递效率一般在10%-20%;(3)林德曼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特点的研究成果是对一个结构相对简单的天然湖泊——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了定量分析,最终得出能量流动特点。【点睛】本题考查生物的种间关系捕食、能量流动的特点,难度较小,需要记住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就能顺利解题,需要注意的本题考查了一个细节:林德曼研究的是湖泊生态系统,容易忘记该知识点。4.(2021全国统考高考真题)在自然界中,竞争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竞争排斥原理是指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为了验证竞争排斥原理,某同学选用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为材料进行实验,选择动物所遵循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该实验中需要将两种草履虫放在资源______________(填“有限的”或“无限的”)环境中混合培养。当实验出现______________的结果时即可证实竞争排斥原理。(2)研究发现,以同一棵树上的种子为食物的两种雀科鸟原来存在竞争关系,经进化后通过分别取食大小不同的种子而能长期共存。若仅从取食的角度分析,两种鸟除了因取食的种子大小不同而共存,还可因取食的____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不同而共存。(3)根据上述实验和研究,关于生物种间竞争的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答案】形态和习性上很接近(或具有相同的资源利用方式)有限的一方(双小核草履虫)存活,另一方(大草履虫)死亡部位、时间等(合理即可)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竞争排斥,有不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竞争共存【分析】竞争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死亡。【详解】(1)为了验证竞争排斥原理,某同学选用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为材料进行实验,选择动物所遵循的原则是形态和习性上很接近,或相同的资源利用方式。竞争排斥原理是指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因此,该实验中需要将两种草履虫放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混合培养。当实验出现一方(双小核草履虫)存活,另一方(大草履虫)死亡的结果时即可证实竞争排斥原理。(2)研究发现,以同一棵树上的种子为食物的两种雀科鸟原来存在竞争关系,经进化后通过分别取食大小不同的种子而能长期共存。若仅从取食的角度分析,两种鸟除了因取食的种子大小不同而共存,还可因取食的部位、时间等(合理即可)不同而共存。(3)根据上述实验和研究,关于生物种间竞争的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竞争排斥,有不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竞争共存。【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种间竞争概念,竞争导致的两种不同结果,以及竞争排斥和竞争共存的区别。1.某地区的常绿阔叶林因大火遭到破坏,经历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图26为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及其植物组成,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该地区,除了植物的种子或者其他繁殖体得到保留,原有的___________条件也得到基本保留,故该地区群落演替的类型为____________演替。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__________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2)对该地区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不适于用样方法,原因是____________。(3)如果第Ⅰ阶段在该地区人为种植一些当地原有的灌木和乔木,并加以保护,与自然演替相比,草本植物的丰富度达到最大的时间最可能会__________(填“提前”“不变”或“推后”),这说明人类活动会改变群落演替的__________。(4)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___________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___________的结果。【答案】(1)土壤次生物种组成(外貌)(2)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3)提前速度(4)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协同进化【分析】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它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后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的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详解】(1)火灾后的森林,除了植物的种子或者其他繁殖体得到保留,原有的土壤条件也得到基本保留,该演替是次生演替。演替过程中,群落中物种的种类发生了较大变化,不同群落有不同的物种组成,这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2)土壤动物身体微小,且活动能力强,不适宜用样方法。(3)如果第Ⅰ阶段在该地区人为种植一些当地原有的灌木和乔木,并加以保护,与自然演替相比,这些灌木和乔木的种子在该地区能萌发,且灌木和乔木比草本植物高,在争夺光的过程中获得优势,草本植物迅速被取代,草本植物的丰富度达到最大的时间可能会提前,说明人类活动会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4)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每种生物在自己的生态位获得栖息空间、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这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2.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目前许多农村都在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如湖北省某林场在板栗林里栽培茶树,实现了板栗、茶树两旺,这类立体农业模式不仅能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也改善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请结合生态学原理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农民传统的“间作套种”是立体农业的雏形,立体农业充分应用了___________原理进行立体种植等生产模式,间作套种时强调不同植物高矮结合,意义是__________;不同植物根系深浅搭配,则合理地利用了__________。(2)曲靖市王某承包了一片荒废的稻田准备开展立体农业,发现废弃稻田中有不少入侵物种福寿螺,若要研究福寿螺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__________(至少答两点),该荒废稻田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王某决定在农田中开发“稻—鱼—蛙”立体种养模式,与传统稻田养鱼模式相比经济效益更高,原因是实现了___________。【答案】(1)群落的空间结构和季节性充分利用不同层次的光能不同层次土壤内的水分和无机盐(2)栖息地、天敌、食物、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它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分析】“稻—鱼—蛙”立体种养模式,鱼和蛙的粪便为水稻供肥;鱼和蛙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可供水稻进行光合作用;稻田中的害虫、其他浮游动物、田间杂草的数量也因养殖鱼、蛙而大大下降;收获的鱼和蛙还带来了经济效益。类似的立体种养模式还有稻—萍—鱼、稻—萍—蟹等。【详解】(1)立体农业充分利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和季节性,进行立体种植、立体养殖等,间作套种时不同植物高矮结合,可充分利用不同层次的光能,不同植物根系深浅搭配,则合理地利用了不同层次土壤内的水分和无机盐。(2)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要研究某种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天敌、食物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该荒废稻田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指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营养结构指食物链和食物网;与传统稻田养鱼模式相比,“稻—鱼—蛙”立体种养模式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故经济效益更高。3.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蓝细菌爆发形成水华,从而引起水中动植物大量死亡。科研人员研究了同一水体中部分沉水植物的浸提液对蓝细菌密度的影响,结果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蓝细菌大量繁殖会造成水中植物死亡率升高,主要的原因是__________。(2)调查蓝细菌密度可采用__________的方法,若操作时未充分震荡试管,所得结果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差值不确定”)。(3)据图分析,____________浸提液对蓝细菌繁殖的抑制效果最好,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本研究还发现苦草能吸收水中的氮、磷等污染物,从而防止水华的发生,该研究结果不能直接用于治理其他地区的水华,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答案】(1)蓝细菌覆盖水面,使水中光照强度下降,导致水中植物死亡率升高(2)抽样检测差值不确定(3)苦草与其他组相比,苦草浸提液组随培养时间延长蓝细菌密度下降更显著苦草可能成为入侵物种,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苦草不适应当地环境导致死亡【分析】分析题图:实验的自变量为时间和浸提液的种类,与其他组相比,苦草浸提液组随培养时间延长蓝细菌密度下降更显著,故苦草浸提液对蓝细菌繁殖的抑制效果最好,金鱼藻和黑藻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也能起到抑制蓝细菌繁殖的作用。【详解】(1)蓝细菌大量繁殖,使得蓝细菌覆盖水面,能到达水体的光照减少,水中植物也需要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以维持自身的生长,水中光照强度下降,水中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减弱,导致植物制造有机物减少,制造的有机物不足以维持生命活动所需,导致水中植物死亡率升高。(2)蓝细菌体积微小,且分布于水体中,调查种群密度需采用抽样检测法;若操作时未充分震荡试管,蓝细菌分布不均匀,若吸出的样液是蓝细菌较多的部分,则会导致结果比真实值大,若吸出的样液是蓝细菌分布较少的部分,则导致结果比真实值小,故所得结果与真实值相比差值不确定。(3)分析题图:实验的自变量为时间和浸提液的种类,与其他组相比,苦草浸提液组随培养时间延长蓝细菌密度下降更显著,故苦草浸提液对蓝细菌繁殖的抑制效果最好;在引入新的物种时,需要考虑该物种对引入地区其他生物的作用,本研究还发现苦草能吸收水中的氮、磷等污染物,从而防止水华的发生,该研究结果不能直接用于治理其他地区的水华,可能的原因是苦草可能成为入侵物种,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苦草不适应当地环境导致死亡。4.皇冠梨因入口无渣、清甜脆爽而被人们所喜爱。果农常通过在梨树下发展养鹅产业,套种大蒜、洋葱等农作物来增加经济效益。研究表明梨木虱是危害梨树的主要害虫,其天敌有寄生蜂、瓢虫等。请回答下列问题:(1)果农采用梨树下养鹅、种植经济作物的立体农业生产模式,运用了群落的__________原理,充分利用了空间和资源。且在梨树下发展养鹅产业还可促进梨树的生长,有利于提高产量,原因是__________。梨园中梨树高低不同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2)与传统单一种植的梨园相比,在梨树下套种大蒜、洋葱等农作物的梨园中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较高,原因是__________。(3)在梨园中,当梨木虱数量增加时,寄生蜂和瓢虫的数量也会增多,从而使梨木虱的增长受到抑制,梨木虱种群数量的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___调节。(4)为了降低虫害对皇冠梨产量的影响,试综合以上给出一种合理的防治方法,并说明理由____。【答案】(1)空间结构/垂直结构鹅的粪便可作为植物的有机肥料,粪便被微生物分解后,可为梨树提供无机盐等营养物质,增加二氧化碳浓度不能(2)套种多种植物的梨园生态系统增加了生物种类,营养结构更复杂(3)反馈/负反馈(4)可适当增加梨木虽天敌寄生蜂和瓢虫的数量进行生物防治,生物防治可减少环境污染、减少农药残留、避免害虫产生抗药性等【分析】由题意可知,梨木虱是危害梨树的主要害虫,其天敌有寄生蜂、瓢虫等,所以可增加寄生蜂和瓢虫的数量进行生物防治。随着物种丰富度的增加,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增强,是其抵抗力稳定性增强。【详解】(1)立体农业生产模式体现了群落的分层现象,运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梨树下养鹅,鹅的粪便可作为植物的有机肥料,粪便被微生物分解后,可为梨树提供无机盐等营养物质,增加二氧化碳浓度,促进梨树的光合作用,所以梨树下发展养鹅产业还可促进梨树的生长,有利于提高产量。梨园中梨树是同种物种,不能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2)与传统梨园相比,套种增加了物种丰富度,使营养结构更加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更强,使得其抵抗力稳定性增强。(3)一个系统中,系统工作的效果,反过来抑制系统工作原有效果,为负反馈调节,在梨园中,当梨木虱数量增加时,寄生蜂和瓢虫的数量也会增多,从而使梨木虱的增长受到抑制,梨木虱种群数量的调节方式属于负反馈调节。(4)由题意可知,梨木虱是危害梨树的主要害虫,其天敌有寄生蜂、瓢虫等,所以可增加寄生蜂和瓢虫的数量进行生物防治,生物防治可减少环境污染、减少农药残留、避免害虫产生抗药性等。5.某森林因火灾被烧毁,如图是火灾后该地的植物群落在恢复过程中,各类不同植物类型生物量的变化状况。回答下列问题:(1)该植物群落恢复过程属于__________演替,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2)火灾后的森林能逐步恢复原状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稳定性。(3)1974年至1975年逐渐恢复为森林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的生态金字塔包括__________。(4)1975年后乔木的生物量持续上升,矮灌木和草本的生物量呈下降趋势,原因是__________。【答案】(1)次生原有的植被虽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2)恢复力(3)生物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和能量金字塔(4)与矮灌木和草本相比,乔木长得更高大,具有更强的获得阳光的能力,占据了优势,矮灌木和草本占劣势,生物量下降【分析】群落演替的类型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演替的原因:环境不断变化为群落中某此物种提供有利的繁殖条件.而对另一些物种生存产生不利影响。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详解】(1)由题干可知,某森林因火灾被大片烧毁,原有的植被虽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故该演替类型属于次生演替。(2)火灾后的森林能逐步恢复原状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3)生态系统的生态金字塔包括生物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和能量金字塔。(4)与矮灌木和草本相比,乔木长得更高大,具有更强的获得阳光的能力,占据了优势,矮灌木和草本占劣势,生物量下降,因此,1975年后乔木的生物量持续上升,矮灌木和草本的生物量呈下降趋势。6.2022年8月以来,我国多地水域生态系统频现“怪鱼”鳄雀鳝,引发公众对外来物种入侵的担忧。鳄雀鳝是一种巨型肉食性鱼类,其生长迅速,繁殖力极强,几乎可以捕食所有淡水鱼类,在我国鲜有天敌。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鳄雀鳝最初是作为观赏鱼类引入我国的,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价值。(2)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鳄雀鳝所代表营养级的同化量除了用于生长、发育与繁殖外,还包括___________。(3)某地中央公园,耗时一个月抽干湖水抓捕鳄雀鳝,目的是为了恢复该水域的生态平衡,而生态平衡的特征之一就是结构平衡,结构平衡的含义是___________。(4)鳄雀鳝的入侵,会使被入侵的水域生态系统变得十分脆弱,原因是___________。(5)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强生物安全管理,防治外来物种侵害。近两年,我国先后颁布了《生物安全法》《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以应对外来入侵物种。为了能更有效控制外来物种入侵,我们能做些什么?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答案】(1)直接(2)自身呼吸作用消耗(3)生态系统的各组分保持相对稳定(4)物种丰富度下降,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得简单,抵抗干扰(或自我调节能力)下降(5)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法制观念;增强责任意识,发现外来入侵物种及时报告;参与生物安全及生物入侵防控的科普宣传;参与生物入侵主题志愿者活动,积极付出防控行动;禁止参与外来入侵物种的各种交易活动(宠物市场、网邮购买等);禁止放生任何外来入侵物种,监督周围人们的放生行为。【分析】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是指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如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潜在价值是指目前尚未发现的使用价值。【详解】(1)鳄雀鳝的观赏价值,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2)某营养级同化量=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或自身呼吸作用消耗)+用于生长、发育与繁殖的能量。(3)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结构平衡的含义是生态系统的各组分保持相对稳定。(4)由题干“其生长迅速,繁殖力极强,几乎可以捕食所有淡水鱼类”可知鳄雀鳝的入侵,占据本地物种生态位,并且会大量捕食本地物种,造成本地物种丰富度下降,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得简单,抵抗力稳定性降低。(5)为了能更有效控制外来物种入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控制。①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法制观念②增强责任意识,发现外来入侵物种及时报告③参与生物安全及生物入侵防控的科普宣传④参与生物入侵主题志愿者活动,积极付出防控行动⑤禁止参与外来入侵物种的各种交易活动(宠物市场、网邮购买等)⑥禁止放生任何外来入侵物种,监督周围人们的放生行为。7.小熊猫主要生活于海拔3000米以下的针阔混交林或常绿阔叶林中有竹丛的地方,喜食竹笋、苔藓以及捕食小鸟或其他小动物、昆虫等,在发情期雌雄个体往往发出特有的求偶声,雌性还会排出带有气味的分泌物,吸引雄性,一般5到7月产仔。研究人员对甲、乙、丙三个小熊猫种群的年龄等级进行调查,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调查小熊猫种群密度时通常采用___________法,科研人员在两个月份进行了种群密度的调查,结果为A、B,其中A明显高于B,分析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若某次调查结果比实际值小,分析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2)图中甲、丙两个小熊猫种群的年龄结构分别为__________;在发情期内,雌雄小熊猫之间传递的信息种类为__________。(3)食物链只能是竹笋→小鸟→小动物→小熊猫,其不可逆性决定该生态系统中__________是单方向的。【答案】(1)标记重捕A是在繁殖期过后进行的调查被标记个体放回后还未充分融入该种群就再次被捕获(2)衰退型、增长型物理信息和化学信息(3)能量流动【分析】标记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若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偏大,则调查的种群数量比实际值偏小。【详解】(1)小熊猫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调查其种群密度常用标记重捕法。科研人员在两个月份进行了种群密度的调查,结果为A、B,其中A明显高于B,可能是由于A是在繁殖期过后进行的调查。若某次调查结果比实际值小,则可能是被标记个体放回后还未充分融入该种群就再次被捕获,使被捕获的个体中标记的个体数偏大,进而是计算结果偏小。(2)图中甲的老年个体多,幼、小个体少,其年龄组成应为衰退型;丙的老年个体少,幼、小个体多,年龄组成应为增长型。在发情期内,雌雄个体发出特有的求偶声属于物理信息,雌性排出带有气味的分泌物属于化学信息。(3)食物链只能是竹笋→小鸟→小动物→小熊猫,该食物链中捕食关系的不可逆性决定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方向的。8.我国某湿地实施“退养还湿”生态修复后,吸引了很多的鸟类栖息繁衍,主要有绿翅鸭、豆雁、斑头雁、青头潜鸭等。青头潜鸭在全世界已知共有1500只左右,是水质和生态环境好坏的“指标生物”,现确认在该湿地内繁衍生息的青头潜鸭有400多只。回答下列问题:(1)要精确调查青头潜鸭的种群密度,可用_____(填“样方法”、“逐个计数法”或“标记重捕法”)。(2)研究发现,该湿地还生活着39种鸟类,不同鸟类间可通过在______等方面形成差异,从而避免生态位过度重叠。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其意义是______。(3)下图表示能量流经第三营养级的示意图,其中C表示_______,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为800J/(cm2a),则第二至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4)实施“退养还湿”生态修复过程中,应该选择补种污染物净化能力较强的多种水生植物,补种的植物应尽量选用本地物种,原因是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5)经过修复的生态系统,其抵抗力稳定性会_______(填“升高”、“不变”或“降低”)。【答案】(1)逐个计数法(2)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与其他物种的关系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3)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10%(4)防止外来物种入侵,避免对本地生态系统生物的生存造成威胁;由于气候等原因,外来物种不一定适合在本地栽种。(5)升高【分析】图示为能量流经第三营养级的示意图,A表示该营养级的摄入量100J/(cm2a),形成的粪便中的能量为20J/(cm2a),则B同化量=100-20=80J/(cm2。a),同化量包括净同化量C和呼吸作用以热能散失的能量D,F表示流入第四营养级的能量,E为分解者利用的能量。【详解】(1)要精确调查青头潜鸭的种群密度,可用逐个计数法,因为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计算出的都是估计值,与实际值有偏差。(2)研究发现,该湿地还生活着39种鸟类,动物的生态位与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有关,因此不同鸟类间可通过在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方面形成差异,从而避免生态位过度重叠。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其意义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3)同化量=净同化量+呼吸作用以热能散失的能量,由图可知,A表示第三营养级的摄入量100J/(cm2a),形成的类便中的能量为20J/(cm2a),则B同化量=100-20=80J/(cm2a),B同化量包括净同化量C和呼吸作用以热能散失的能量D,C净同化量是指该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若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为800J/(cm2a)则第二至第三营养级能量传递效率=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80/800=10%。(4)实施“退养还湿”生态修复过程中,应该选择污染物净化能力较强的多种水生植物,根据各种植物在湿地群落中的生活习性的差异,以及它们之间的种关系,通过合理的人工设计,使这些物种形成互利共存的关系;补种的植物应尽量选用本地物种,以防止外来物种入侵,避免对本地生态系统生物的生存造成威胁;由于气候等原因,外来物种不一定适合在本地栽种。(5)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经过生态修复,生态系统中组分增多,食物网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增强,该生态系统的抵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