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07练一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十月革命及苏联建设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1.原因:⑴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矛盾激化。⑵主要原因:20世纪初,欧洲形成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德奥意同盟国和英法俄协约国。竞相扩军备战,制订战争计划,制造政治危机和军事冲突,国际局势日益紧张。⑶导火线:萨拉热窝刺杀事件: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及夫人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青年枪杀。2.爆发:1914年7月28日,德国支持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此后德、俄、法、英相继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3.性质:这场战争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之战。二、第一次世界大战1.三条战线:西线:英法军队对阵德军(决定性战场)。东线:德奥联军对俄军。南线:奥军对俄军及塞尔维亚军队。2.三个阶段:⑴第一阶段:1914年:1914年9月,马恩河战役,德军失败,“速决战”破产。日本对德宣战,占领德国在中国的租借地,第二年向中国提出企图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⑵第二阶段:1915-1916年: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德奥在东线和南线取胜,但未能摆脱东西两线作战的困境;1916年,西线相继发生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双方伤亡惨重;英德日德兰海战,德国未能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⑶第三阶段:1917-1918年:1917年,美国和中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于1918年退出战争。1918年,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战争结束后,战胜国在1919年和1921-1922年分别召开了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与会各国缔结了以《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2.内容:处置德国及其盟国;承认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国独立;限制美、英、日等国的海军军备;中国收回山东主权;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成立国际联盟等。3.一战的影响:(1)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2)美国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3)惨烈的战争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一、列宁主义的形成1.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俄国工人运动的展开;列宁宣传马克思主义。2标志:1903年,布尔什维克党建立,党的指导思想是“布尔什维主义”,也就是列宁主义。3.意义:列宁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等一系列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为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二、十月革命的胜利1.过程:二月革命倒沙皇;《四月提纲》指方向;十月革命现曙光;二次大会建政权。2意义: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俄国与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划时代事件。三、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新经济政策(1921-1928)背景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的敌对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苏俄陷入内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目的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保证战争的胜利稳定和恢复国民经济,巩固苏维埃政权内容余粮收集制(最主要)粮食税、一定程度发展私营企业、引入外资作用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缓解了城市饥荒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2.苏联模式:(1)背景:1922年12月,苏联成立;1924年斯大林开始领导苏联建设。⑵特征:①经济上: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体制。②政治上:权力高度集中。⑶评价:①苏联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工业化(1937年);②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为后来苏联取得反法西斯的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③苏联模式排斥市场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在农业集体化中采用强制手段,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消费水平相对较低,这些问题影响了苏联的发展。1.下图是“一战”时期的一幅德国宣传漫画,它将战争比喻成打牌,其中德国作为庄家和赢家,喜笑颜开,其他参与者则一脸沮丧,美国只是旁观者,十分悠闲。据此分析,德国人对战争胜利充满自信主要是基于()A.避免了东西两线作战 B.国家统一与经济发展C.三国同盟以德国为首 D.美国人推行绥靖政策【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4年至1918年(德国)。根据材料“德国作为庄家和赢家,喜笑颜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71年1月18日,北德意志邦联统一,建立了德意志帝国。1913年,德国是世界第三大殖民帝国。从普法战争后到1913年,德国钢铁产量超过英法两国的总和。德国工业发展迅猛,工业生产份额占世界的14.8%,所以一战期间德国人对战争胜利充满自信主要是基于国家统一与经济发展,B项正确;一战期间德国没有避免东西两线作战,排除A项;三国同盟以德国为首不是德国人对战争胜利充满自信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美国人推行绥靖政策是外部因素,不是德国人对战争胜利充满自信的标准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2.下图是1908年在《巴黎小报》上刊登的一幅漫画,奥斯曼苏丹杜尔·哈米德二世(右)、奥匈帝国君主约瑟夫一世(左)、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中),他们的脚下为奥斯曼帝国领土。该漫画可说明()A.巴黎和会上的勾心斗角 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C.一战南线战场空前激烈 D.欧洲的优势地位被削弱【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初(欧洲)。据材料“1908年”和漫画中奥匈帝国、沙皇俄国的君主在争夺奥斯曼土耳其的领土可知,这描绘了一战之前奥匈帝国和俄国在巴尔干半岛的争夺,可以用来说明一战爆发的背景,B项正确;巴黎和会召开的时间是1919年,排除A项;一战爆发的时间是1914年,排除C项;欧洲优势地位削弱是在一战之后,排除D项。故选B项。3.一战前,德国按速决战思想制定了作战计划,提出“必须避免两线同时作战,德国必须扑在最强大最有力最危险的那个敌人即法国身上,迅速击溃它”。该“作战计划”破产的标志是()A.马恩河战役 B.凡尔登战役C.索姆河战役 D.日德兰海战【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一战时期(世界)。根据所学可知,马恩河战役德军战败,标志德国“速决战”破产,A项正确;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伤亡惨重,排除B、C项;日德兰海战德军未能突破英军的海上封锁,排除D项。故选A项。4.下表为某文件的主要内容。由此判断,该文件是()(二)实行此项原则之最妥善方法莫如以此种人民之保佐委诸资源上、经验上或地理上足以承担此项责任而亦乐于接受之各先进国,该国即以受任统治之资格为联盟施行此项保佐。(三)委任统治之性质应依该地人民发展之程度、领土之地势、经济之状况及其他类似之情形而区别之。A.《九国公约》 B.《凡尔赛和约》C.《世界和平纲领》 D.《国际联盟盟约》【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一战后(世界)。据材料“该国即以受任统治之资格为联盟施行此项保佐”和“委任统治之性质应依该地人民发展之程度、领土之地势、经济之状况及其他类似之情形而区别之”可知,该文件提出了委任统治的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际联盟盟约》中提出委任统治制度,D项正确;《九国公约》核心是肯定美国提出的在华实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并赋予它国际协定的性质,限制了日本独占中国的野心,实质上是在美国占优势的基础上,帝国主义列强建立的对中国的联合统治,这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其中没有关于委任统治的规定,排除A项;《凡尔赛和约》全称为《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其主要目的是削弱德国的势力,其中没有关于委任统治的规定,排除B项;《世界和平纲领》是一战后美国总统提出的十四点和平纲领,其中涉及以公开方式订立公开合约、无论平时和战时有公海上航行的自由、撤销各种经济障碍,贸易平等、实行裁军等十四条内容,其中没有关于委任统治的规定,排除C项。故选D项。5.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报刊是社会的捍卫者,是针对当权者的孜孜不倦的揭露者,是无处不在的耳目,是热情维护自己自由的人民精神的千呼万应的喉舌。为此,列宁创办了无产阶级报刊()A.《莱茵报》 B.《新莱茵报》C.《火星报》 D.《工人日报》【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初(俄国)。结合所学可知,1900年列宁创办《火星报》,发表了《从何着手》等一些列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提出了无产阶级的建党原则和基本要求,C项正确;《莱茵报》的投资方主要是一些商人和资本家,《新莱茵报》是一份德国无产阶级报纸,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8年创办,《工人日报》是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办的综合性报纸(1949年7月15日在北京创刊),排除A、B、D项。故选C项。6.列宁说:“俄国的落后使得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与农民反对地主的革命独特地结合了起来。我们正是在这种基础上进行十月革命的,不然,我们就不会那样容易取得胜利。”列宁在此强调俄国十月革命()A.已经解决了工农的实际需求 B.充分利用组织优势为革命做准备C.以彻底改造社会为主要目的 D.具有广泛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7年(俄国)。据本题材料“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农民反对地主”“不然,我们就不会那样容易取得胜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很不充分,封建农奴制残余仍存在,且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的状况下,如果十月革命没有无产阶级、农民阶级的支持,革命很难取得成功并得到政权的巩固,因此十月革命的胜利得益于广泛的阶级基础,D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十月革命的胜利是工农阶级作出的重要贡献,无法判断是否解决了工农实际需求的问题,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关于十月革命时期建立组织的相关论述,排除B项;“以彻底改造社会为主要目的”不符合当时的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7.1921年3月,苏俄政府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重心是()A.调整农民与国家的关系 B.允许私营企业的发展C.集中力量保证战争胜利 D.适当地引入外国资本【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1年(苏俄)。1921年3月,苏俄政府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重心是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同时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以租让制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A项正确;新经济政策的重心是调整农民与国家的关系,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的目的是集中力量保证战争胜利,排除C项;新经济政策的重心是调整农民与国家的关系,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A项。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欧洲……令人欣慰的景象却被突然到来的大萧条给彻底破坏……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苏联的“独特实验”是指(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推行新经济政策C.勃列日涅夫改革的推行 D.开创斯大林模式【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令人欣慰的景象却被突然到来的大萧条给彻底破坏……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的“大萧条”指的是1929-1933年经济危机,这一时期苏联正在进行工业化建设,开创了斯大林模式,D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的时间是1918年-1920年,排除A项;新经济政策从1921年开始到1928年结束,排除B项;勃列日涅夫改革是1964年之后,排除C项。故选D项。9.有历史学家认为:“虽然在战前,两大同盟剑拔弩张,但每个国家都有各自的盘算,同盟内部的团结并非无懈可击,德国支持奥匈帝国对俄国的盟友塞尔维亚宣战,事后证明不过是一张用来警告俄国的‘空头支票'”。该历史学家旨在说明()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具有偶然性 B.奥匈帝国与塞尔维亚的矛盾引发了一战C.德国与俄国的冲突使一战有必然性 D.德国与奥匈帝国的同盟是非常不稳定的【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一战时期的欧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的发生究竟是偶然还是必然,国际史学界至今仍众说纷纭。持“偶然论”的历史学家认为,虽然在战前,两大同盟剑拔弩张,但每个国家都有各自的盘算,同盟内部的团结并非无懈可击,德国支持奥匈帝国对俄国的盟友塞尔维亚宣战,事后证明不过是一张用来警告俄国的“空头支票”。因此材料信息强调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具有偶然性,A项正确;塞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的导火线,因此奥匈帝国与塞尔维亚的矛盾并非是主要矛盾,排除B项;一战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之间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的,非单纯的是德国与俄国的冲突,排除C项;德国与奥匈帝国的同盟是非常不稳定的属于材料的表现,材料主旨强调的是一战爆发具有偶然性,排除D项。故选A项。10.德国在某次战争前制定如下计划:“东线德军以少量兵力牵制俄军,从而将俄军限制在东普鲁士边境,而在西线,占绝对优势的德军右翼穿越比利时平原和荷兰南部的‘马斯特里赫特盲肠地带’,绕着梅斯—蒂永维尔这条主轴,向西南方向做大规模的弧面回转运动,然后进入法国北部”。直接导致上述德军的“速决战”方案破产的是()A.马恩河战役 B.凡尔登战役C.索姆河战役 D.日德兰战役【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一战(德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恩河战役中,英法联军合力挡住了德意志帝国军队的攻势,施里芬计划破产,西线陷入了旷日持久的阵地战,A项正确;凡尔登战役标志着德国军事进攻的能力已从顶峰跌落,战争主动权逐渐转到协约国手里,排除B项;索姆河战役是一战中最惨烈的阵地战,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把坦克投入实战中,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日德兰战役是一战中最大的一次海战,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1.1919年《国际联盟盟约》第22条规定:(战败国控制下的)“殖民地及领土于此次战争之后不复属于从前统治该地之各国,而其居民尚不克自立……”由国联委任统治,统治性质“应依该地人民发展程度、领土之地势、经济之状况及其他类似之情形而区别之”。据此可知“委任统治制度”()A.体现全体一致原则 B.体现大国一致原则C.具有民族主义色彩 D.具有殖民主义色彩【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1919年(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国际联盟盟约》借口“居民尚不克自立”,规定对战败国德国的殖民地和奥斯曼帝国在中东的领地实行国联委任统治,但并没有改变殖民统治的实质,D项正确;国联盟约规定形成决议需要“全体一致”,这与“委任统治制度”无关,排除A项;联合国吸取国联的教训,将制裁侵略的权力集中于安理会,实行形成实质性事项的决议需要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的“大国一致”原则,这与“委任统治制度”无关,排除B项;“委任统治制度”具有殖民主义色彩,压制了被殖民地区的民族独立斗争,排除C项。故选D项。12.“战争的代价还没有被充分估算,世界的注意力就已经转向了巴黎和华盛顿。正如斯大林所说:在一战后,战胜国,主要是英法美建立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关于该“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确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使德国遭到掠夺性惩罚C.确定了“大国一致”原则 D.未能有效维护世界和平【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一战后(世界)。根据材料“战争的代价还没有被充分估算,世界的注意力就已经转向了巴黎和华盛顿”“在一战后,战胜国,主要是英法美建立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可知,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战胜国确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而“大国一致”原则属于联合国安理会的一项表决原则,联合国此时还未建立,C项符合题意要求,选择C项;一战后,战胜国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符合题意要求,排除A项;德国作为战败国,遭到掠夺性惩罚,不符合题意要求,排除B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战后世界和平,不符合题意要求,排除D项。故选C项。13.列宁谈到马克思时说:“凡是人类思想所建树的一切,他都放在工人运动中检验过,并重新加以探讨,加以批判,从而得出了那些被资产阶级狭隘性所限制或被资产阶级偏见束缚住的人所不能得出的结论。”这一论述可用于说明()A.资产阶级阻碍了思想的进步 B.工人运动对马克思主义的影响C.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重要性 D.工人阶级代表人类文明的方向【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0年(苏俄)。根据材料“凡是人类思想所建树的一切,他都放在工人运动中检验过,并重新加以探讨,加以批判,从而得出了那些被资产阶级狭隘性所限制或被资产阶级偏见束缚住的人所不能得出的结论。”可知,这是列宁在1920年,俄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内容的一部分,列宁认为,马克思主义放到工人运动中检验过,并重新加以讨论、批判,从而得出结论,说明工人运动对马克思主义的影响,B项正确;资产阶级阻碍了思想的进步,“阻碍了”一词说法过于夸大,排除A项;1920年,苏俄无产阶级已经夺取了国家政权,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描述工人阶级的性质,排除D项。故选B项。14.有学者认为,20世纪20年代,列宁通过实行粮食税对农民作出让步,然而实行粮食税之后农民手头就会有余粮,交换成为了必然;随着实践发展,农民的交换范围也慢慢扩展到了全国,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货币关系的运用是现实的需要 B.苏俄的国内统一市场逐步形成C.社会主义改造拓展到农业领域 D.国内战争需要稳定的粮食供应【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20年代(苏俄)。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苏俄对农民让步,实行粮食税,使农民有了余粮,与市场的联系增多,交换的内容和范围慢慢扩展等,反映出货币关系的运用即新经济政策适应了苏俄现实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A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苏俄形成国内统一市场的过程,排除B项;据所学,苏联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在列宁逝世后的1929-1936年间,排除C项;据所学,苏俄实行粮食税即新经济政策时,其国内战争已结束,排除D项。故选A项。15.1917年三月,彼得格勒的工人和市民举行示威游行,要求获得面包并停止内战,随后士兵宣布起义。最终,工人和起义士兵建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这次起义()A.完成了《四月提纲》的任务 B.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统治C.结束了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D.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1917年三月(俄国)。据材料“1917年三月,彼得格勒的工人和市民举行示威游行,要求获得面包并停止内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结束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B项正确;《四月提纲》的任务是和平过渡政权,并没有实现,排除A项;七月流血事件结束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排除C项;十月革命胜利后,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排除D项。故选B项。16.正当起义部队攻打冬宫时,代表大会在斯莫尔尼宫开幕。大会谴责帝国主义的战争罪行,通过了一系列文件,同时选举产生了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成立了第一届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这次大会()A.宣告了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 B.推翻了沙皇的反动统治C.丰富与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D.初步建立“苏联模式”【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7年十月革命(俄国)。从材料中“起义部队攻打冬宫”“成立了第一届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可以知道,这次大会是在十月革命即将胜利的情况下召开的会议,为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准备,宣告了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A项正确;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反动统治,排除B项;在俄国,列宁主义的诞生,丰富与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排除C项;苏联模式是在斯大林时期逐渐形成的,排除D项。故选A项。17.1914年8月4日,德国帝国议会通过了17项战争法案。社民党主席等人解释到:“为了我们的人民和他们自由的将来……在这种危险时刻,我们不会置自己的祖国而不顾。”这反映出当时德国政界()A.极力鼓吹战争的正义性 B.为发动战争不惜一切手段C.意识到战争的重要作用 D.对战争的复杂性有所预见【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1914年德国。据材料“德国帝国议会通过了17项战争法案……我们不会置自己的祖国而不顾。”,可以看出德国议会通过的战争法案,受到了社民党的支持和赞同,说是为国家利益着想,说明当时德国政界极力鼓吹战争的正义性,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德国政界鼓吹战争的正义,不能看出其“不惜一切手段”,排除B项;鼓吹战争的正义性与意识到战争的作用,不能等同,排除C项;从之后战争的发展,显然没有对战争的复杂性有所预见,排除D项。故选A项。18.如图为发表于1920年的一幅漫画,作者意在()A.批判针对苏联的绥靖政策 B.表达对国际秩序的忧虑C.反对纳粹德国的侵略扩张 D.揭露国际联盟的虚伪性【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20年代的世界。根据题干时间可知,画面右边英法美意四国领导人参加完巴黎和会正准备离开,画面左边是一个哭泣的孩子,在他的旁边有一个“1940年那些合格的应征入伍者”标志,表明和约只能维持短暂的和平,国际社会的矛盾依然突出,面临战争的危险,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苏联的信息,排除A项;此时德国纳粹还未上台,排除C项;材料反映一战后的和平面临挑战,与国际联盟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9.经济年度是在经济计划统计和财政预算等方面采用的特殊方法,一般以xx年度表示。自国内战争结束以后,为了适应农业生产周期的特点,苏维埃政府决定从1921年起将经济年度的起点由1月1日改为10月1日,形成跨日历年度的经济年度,这种制度一直沿用到1930年。此外,同时期曾使用过农业税收年度、牲畜统计年度、教育年度等等,期限不同。上述做法反映苏俄(联)()A.以调整农业作为国家工作的重心 B.探索社会主义发展具有灵活性C.经济建设计划繁杂缺乏整体协调 D.旨在加强国家对农业生产干预【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21-1930年(苏联)。根据材料,苏联为了适应农业生产周期的特点,使用独特的以10月1日为起点的经济年度制度,体现了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灵活创新,B项正确;材料涉及对农业发展的规划,但仅凭此不能断定“以调整农业作为国家工作的重心”,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肯定苏联经济体制中的有益创新,而非指出其不足,排除C项;材料所述制度主要与经济计划统计和财政预算有关,不属于生产环节的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20.1933年1月,联共(布)中央确定了苏联“二五”计划工业指标。同年6月,苏联一家权威刊物对某些消极现象,如某些工厂生产成本上升等,发表社论表示严重关切,并呼吁:兼顾质和量,“掌握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这可以用来佐证当时苏联()A.计划经济体制受到舆论批评 B.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存在不足C.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得以革除 D.技术落后导致工业发展迟缓【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3年(苏联)。根据材料可知,苏联“二五”计划期间,权威刊物针对消极现象提出“掌握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说明此前苏联并未进行相关反思,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存在一定不足,B项正确;权威刊物批评的不是计划经济体制,排除A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在二战后依然存在,排除C项;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工业发展迅速,排除D项。故选B项。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00年以后,德国国内越来越流行这样一种逻辑:预防性战争对于长期安全是必需的。首先是军界领导人一致认可这一观点,同时,随着德国在相对力量上达到顶峰的证据日益明显,文职领导层也开始接受需要这一场全面战争的观点。俄国一旦完成了其工业化进程,就会在实力上压倒德国。不仅如此,随着俄国军事力量的迅速集结和铁路系统的急剧加大,德国在1917年后将不再拥有赢得一场全面战争所需要的军事优势。德国领导人认为,国家想要生存,必须要进行战争,并且早打比晚打好,而这场战争应由德国率先打响。——【美】戴尔·科普兰《大战的起源》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大多数欧洲人都没有想到这场战争的代价。历史学家詹姆斯·乔尔指出,在整个欧洲的“政府内外几乎没有人预计到这场旷日持久而且造成巨大破坏的世界大战”。德国总理特奥巴尔德·冯·贝特曼-霍尔维格预想的是“短暂的风暴”。英国外交大臣爱德华·格雷在1914年向下院保证:“如果我们参战,我们所遭受的伤亡会很少,甚至比我们不参战也多不了多少。”——【美】斯蒂芬·范·埃弗拉《战争的原因》(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00年以后德国“预防性战争”逻辑流行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一战前欧洲人对待战争的心理,并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如何处理国际冲突的认识。【答案】(1)①德国军国主义传统;②帝国主义之间争夺资源以满足发展需要;③德国实力的增强;④对战争影响的错误估计。(2)心理:①认为战争是短暂而轻松的;②对赢得战争充满自信;③忽视现代化战争的灾难性后果;④预估不会发展成世界性战争;⑤认为战争是解决争端的有效途径。认识:①协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②保持克制情绪和理性思考;③建立全球治理机制;④建立国际危机管控机制;⑤抛弃狭隘民族主义与强权政治;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⑦强化裁军和核武器不扩散条约。【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初德国。结合所学,从历史上看,德国有军国主义传统;从现实上看,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各国越来越要求独占更大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它们竞相奉行殖民扩张、建立庞大帝国的帝国主义政策,掀起了新的瓜分世界的狂潮。因此可得出帝国主义之间争夺资源以满足发展需要;据材料“德国在相对力量上达到顶峰”得出德国实力的增强;据材料“德国领导人认为,国家想要生存,必须要进行战争,并且早打比晚打好”得出对战争影响的错误估计。(2)本题是特点类、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初欧洲。心理:据材料“短暂的风暴”得出认为战争是短暂而轻松的;据材料“几乎没有人预计到这场旷日持久而且造成巨大破坏的世界大战”得出忽视现代化战争的灾难性后果,预估不会发展成世界性战争;据材料“我们参战,我们所遭受的伤亡会很少”得出认为战争是解决争端的有效途径,对赢得战争充满自信。认识:围绕“正确处理国际冲突”、“避免冲突和战争”谈认识。如保持克制和理性,抛弃狭隘民族主义与强权政治,协商和平解决争端,建立管控机制,强化裁军和防止核武器扩散,健全全球治理机制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22.1921年3月,苏俄政府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以稳定和恢复国民经济,巩固苏维埃政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新经济政策作为苏俄在20世纪20年代实行过的一种经济政策与措施,其形成与发展有着清晰的内在逻辑和目标指向。从本质上看,它同战时共产主义一样,都是布尔什维克党为保住和巩固政权而采取的政策措施。不同的地方仅仅在于:战时共产主义主要采取的是军事政治措施,而新经济政策则更多地诉诸了经济方面的手段。正因为它主要服务于政治性目标,所以存在着难以克服的内在矛盾,在实行过程中阻力重重,以致最后被取消。材料二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经过艰辛努力和曲折探索,终于成功地走出了一条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迁回道路,形成了一整套关于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这是对马克思过渡时期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就在于承认落后国家不具备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而必须另寻一条新的道路。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告诉我们: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的无产阶级在革命的主客观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可以率先夺取政权,这样做完全符合历史发展的辩证法;但是,由于过渡的起点发生了变化,因此,就不能简单照搬马克思的直接过渡理论来指导落后国家的过渡实践,否则就要犯教条主义的错误。——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李述森《论学界对苏俄新经济政策的"过度"解读》(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同。(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对新经济政策的认识。【答案】(1)特点不同:战时共产主义主要采取的是军事政治措施,而新经济政策则更多地诉诸了经济方面的手段。结果和影响不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保障了战争胜利,但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导致1921年苏俄政治经济危机;新经济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改善和巩固了工农联盟,工农业生产恢复到战前水平,列宁找到了一条小农占优势的落后的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内容不同: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企业合同风险控制与信用体系建设合同3篇
- 汽车站水电安装工程分包协议
- 学生住校突发事故预防协议
- 矿山开采吊车租赁协议范本
- 烟草行业货车司机招聘合同模板
- 珠宝设计内部集资协议书
- 垃圾处理设施施工合同模板
- 舞蹈培训机构助教招聘协议
- 汽车购买贷款合同
- 电子厂光伏发电项目施工合同
- 太阳耀斑预测研究-洞察分析
- 化工企业销售管理制度汇编
- 2024年校社联副主席竞选演讲稿模版(3篇)
- 上海市县(2024年-2025年小学六年级语文)部编版竞赛题(上学期)试卷及答案
- 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优势
- 2024年小红书初级营销师题库
- 西华师范大学《中国史学史》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省深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英语试题(含答案)
- 江苏省南京市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 2023年冬季山东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政治试题真题(含答案)
- 煤炭行业绿色供应链建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