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古代诗歌阅读专项复习-咏史怀古类(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古代诗歌阅读专项复习-咏史怀古类(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古代诗歌阅读专项复习-咏史怀古类(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古代诗歌阅读专项复习-咏史怀古类(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古代诗歌阅读专项复习-咏史怀古类(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古代诗歌阅读专项复习—咏史怀古类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筹笔驿①

李商隐

猿鸟犹疑畏简书②,风云常为护储胥③。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管乐有才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注)①筹笔驿:古地名,旧址在今四川省广元市北。相传三国时蜀汉诸葛亮出兵伐魏,

曾驻此筹划军事。很多诗人在此留卜了凭吊诸曷亮的怀古之作。大中九年(公兀855年)李

商隐罢梓州幕随柳仲郢回长安,途经此驿,写下这首咏怀古迹的诗篇。②简书:指军令。占

人将文字写在竹简上。③储胥:军用的篱栅。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运用衬托手法,通过对“猿鸟”和“风云”的描写,突出诸葛亮的威严。

B.颔联肯定诸葛亮运筹谋划的军事才能,敌人最终乘坐驿车投降。

C.本诗打破时空界限,既凸显诸葛亮才能堪比管仲、乐毅,又交代蜀国败亡的原因。

D.尾联交代写作缘由,作者往年经过锦里诸葛武侯庙时,触景生情,吟诵起诸葛亮的

《梁父吟》,顿时觉得遗恨无穷。

2.清何焯评价此诗“议论固高,尤在抑扬顿挫处,使人一唱三叹,转有余味,结合全诗,

分析本诗如何运用抑扬手法及效果。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踏莎行•游凤凰台

刘一止

二水中分,三山半落①,风云气象通寥廓。少年怀古有新诗,清愁不是伤春作。

六代豪华,一时燕乐,从教雨打风吹却②。与君携酒近阑干,月明满地天无幕。

【注】①“二水”两句也用自唐代诗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

中分白鹭洲”两句。②从:听任。教:使。却:助词。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开头两句由远景入题,化用李白的诗句,写出了在凤凰台上所看到的金陵景象。

B.“风云气象”紧承上句,其中“寥廓”一词为旷远辽阔之意,是词人对所见之景的感受。

C.下片前两句极写六朝古都金陵过去无比繁华,与下句“从教雨打风吹却”形成对比。

D.首尾的景物描写富有特色,先从大处着眼,境界宏大,乂有对细节的刻画,格外动

人。

4.有人评价,作金陵怀古词者,几乎没有不嗟叹南朝兴亡的,而本词独能超然其外。请结

合词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各题。

嫉育曲・京口怀古镇江

卢挚①

道南宅岂识楼桑②。何许英雄,惊倒孙郎。汉鼎才分,流延晋宋,弹指萧梁。

昭代③车书四方,北溟鱼浮海吞江。临眺苍茫,醉倚歌裂,吟断寒窗。

【注】①卢挚,元朝人,字处道,一字莘老,号疏斋。他是元代初年仕途亨通、身居高

位的文人,但他目睹元朝社会黑暗,暴虐统治,写下许多散曲。②道南宅,代指周瑜;楼桑,

代指刘备.③昭代:清明年代.

5.下列对•这首小令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三句,作者于京口遥想历史往事,“岂识”“惊倒”二词,充满着对汉祚将尽而全力

扶助朝廷的刘备的敬佩之情飞

B.“汉鼎”三句概括了从统一走向分裂、朝代急剧更替变化的过程,其中“鼎”是王室的象

征,“弹指”表现了速度之快。

C.四方车书滚滚而来,看似清明的时代,内里潜藏着分裂割据的危机;“北溟鱼”用

典,喻英雄浮海吞江,不甘沉寂。

D.小令没有元曲中常见的俚语和调侃,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价,表达自己的见

解和主张,显得豪迈俊朗、激昂慷慨。

6.此曲与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是怀古之作,但两首作品结尾三句抒发情

感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荆门道怀古①

刘禹锡

南国山川旧帝畿,宋台梁馆尚依稀。

马嘶古道行人歇,麦秀②空城野雄飞。

风吹落叶填宫井,火入荒陵亿宝衣。

徒使词臣庾开府,咸阳终日苦思归。

注释①此诗作于永贞元年(805),刘禹锡被贬,赴朗州途径荆州之时。②〔麦秀〕《史

记•宋微子世家》载:“箕子朝周,过故殷墟,感宫室毁坏,生禾黍,箕子伤之,欲哭则不

可,欲泣为其近妇人,乃作麦秀之诗以歌咏之。”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便用粗笔,勾勒出南国今口荒凉破败的景象,“宋台梁馆”暗示昔盛,“尚依稀”

突出今衰。

B.“麦秀”一典,写箕子路过殷墟时生发的黍离之悲,其情景与诗人路过南国古都时相似,

表达的情感也一致。

C.“古道,,”空城,,“宫井,,“荒陵,,本是静态的事物,但诗人却在其中加入动态的场景,动静

协调,更显景象凄凉。

D.庾信唐念江陵是枉费心思,诗人牵拄长安也是如此,这抒发了诗人对政局腐败.抱

负不得施展的悲愤之情。

8.清代屈复在《唐诗成法》中评价此诗说:“得第三句,全首灵动。”请结合诗句内容,谈

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六幺令•次韵和贺方回金陵怀占,鄱阳席上作①

李纲

长江千里,烟淡水云阔。歌沉玉树②,古寺空有疏钟发。六代兴亡如梦,苒苒惊时月。

兵戈凌灭,豪华销尽,几见银蟾自圆块。

潮落潮生波渺,江树森如发。谁念迁客归来,老大伤名节。纵使岁寒途远,此志应难夺。

高楼谁设,倚阑凝望,独立渔翁满江雪。

[注]①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十一月,李纲因其抗金主张不合高宗意旨,被贬力安

军(今海南万宁)安置,建炎四年(1130年)八月北返至江西鄱阳作此词。②玉树:指《玉树花》

曲,南朝陈后主制,被后人认为亡国之音。

9.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三四句言曾经的《玉树花》已不复闻,只有古寺钟声还在,今昔对比,令人嗟

叹。

B.“苒苒惊时月“以一“惊”字凸显六朝衰亡之快,引出下文对当今“兵戈凌灭”的反思。

C.“江树森如发“喻江边树木繁茂的景象,与前文六朝变迁的人事形成反差,让人心潮起

伏。

D.“谁念”体现作者遭受打击后的孤独凄凉,“此志应是夺”又表现他顽强执着的生命底色。

10.《四库全书》中评价李纲诗词注重气格,诗风”古朴深沉,光明磊落”。请结合诗句对此

风格进行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满庭芳-赤壁矶头

(南宋)戴复古

赤壁矶头,临皋亭下,扃舟两度经过。江山如画,风月奈愁何。三国英雄安在,而今但、

一目烟波。风流处,竹楼无恙,相对有东波。

奈临,还自笑,狂游四海,一向忘空。算天寒路远,早早归呵“明日片帆东下,沧州上、

千里芦花。真堪爱,买鱼沽酒,到处听吴歌。

1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贯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乘船两度经过赤壁,虽感此处景色美好,但美景并不能化解内心的忧愁。

B.上阕用典,“风流处”化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寄寓的情感也相同。

C.“片帆”即孤舟,暗示人物处境,“孤帆远影碧空尽”中的“孤帆”用法相似。

D.本词上阕写景,星中有情;下阕先抒情,后叙事,实写内心情思和返乡生活。

12.本词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占》皆为登临赤壁所作,两首词在抒发的感情上有何异

同?请结合两首词的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龙吟•西湖怀古

(宋)陈德武

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丽。临堤台榭,画船楼阁,游人歌吹。十里荷花,三秋桂

子,四山晴翠。使百年南渡.,一时豪杰,都忘却、平生志。

可惜天旋时异,薪何人、雪当年耻。登临形胜,感伤今古,发挥英气。力士推山,天吴

①移水,作农桑地。借钱塘潮汐,为君洗尽,岳将军泪。

注释:①天吴:古代中国神话故事中的水神。

1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两句由大处着笔,气势十足,既紧扣“西湖怀古”这一词题,又引出下文对西湖

优美风光的具体描述C

B.“临堤台榭”六句寥寥几笔,由堤到楼,由湖到山,尽写西湖之美。游人如织、歌吹

飞扬的景象跃然纸匕

C.“力士推山”三句写出诗人希望借助神力变西湖为农桑地的愿望,也暗含自己致力农

耕愿望的难以实现。

D.结尾写到抗金名将岳飞,既与上阕“一时豪杰”形成对•比,又照应下阕前三句,从中

可见诗人鲜明的情感态度。

14.本词与柳永《望海潮冻南形胜》中都写到“十里荷花”和“三秋桂子”,其作用却并不相同,

请结合两首词简要分析。

阅读卜.面这两首唐诗,完成卜.面小题.

《过华清宫》绝句(其二)

【唐】杜牧①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驹渔阳探使回。

宽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华清宫》绝句(其一)

【唐】崔楮②

草遮回磴绝鸣鸾,云树深深碧殿寒。

明月自来还自去,更无人倚玉阑干。

【注释】①杜牧,唐代诗人,大和二年(828年)中进士,性刚直,不拘小节,不屑逢迎。

自负经略之才,诗、文均有盛名。②崔橹,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宣宗大中年间(847年

—860年)登进士第,曾做过棣州司马。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埋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位晚唐诗人的创作不只一次以华清宫为题材,这也从侧面表现出华清宫已成为唐

朝由盛转衰历史转折点的见证地。它与“铜雀台”“乌衣巷”一样,都成为怀古诗中的典型

意象。

B.杜诗中记录了朝廷使臣到安禄山管辖地渔阳探查消息之事。“黄埃”既描写了探使一

路奔波转回长安复命的情景,乂象征着叛乱将临的战争之兆。

C.崔诗中的“明月自来还自去”与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的“六朝旧事随流水,

但寒烟衰草凝绿”有异曲同工之妙——自然事物并不体恤人世沧桑。

D.这两首诗的艺术手法各有特点。杜诗在冷静的叙述中不着一字议论,但暗含褒贬态

度。崔诗用“更无人倚玉阑干''直抒胸臆,将作者的情绪态度直接展现在读者面前。

16.这两首诗的题材相同,但内容和情感各异,请结合诗句简析。

阅读下而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赤壁怀古

(宋)戴复古①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舞虎②噪,千

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

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注】①戴复古,南宋词人。其时南宋小王朝偏安一隅,苟且偷生。②猥虎,貌和虎。

亦泛指猛兽。

1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骑临江貌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两句,用精工的对偶,写出了吴蜀联军火攻曹

军时的翻江倒海之势C

B.“鼓困曹瞒”与苏轼《赤壁赋》“此非孟德之困丁周郎者乎”都借普操的大败来反衬

周瑜的英雄气概。

C.词的结句响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与姜夔《扬州慢》“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

谁生”都是以人无心观赏美景来抒写作者的时代感伤。

D.词中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使所见与所感有机统一,水乳交

融。

18.本词与苏轨《念奴娇•赤壁怀古》都写到了周瑞和赤壁之战,但用意不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沁园春

陈人杰

予弱能之年,随牒江东漕闱①,尝与友人暇日命酒层楼。不惟钟阜、石城之胜班班在目,

而平准如席,亦横陈樽俎间。既而北历准山,自齐安溯江泛湖,薄游巴陵,又得登岳阳楼,

以尽荆州之伟观。孙、刘虎视遗迹依然;山川草木,差强人意。洎回京师,日诣丰乐楼以观

西湖。因诵友为“东南妩媚,雌了男儿”之句,叹息者久之。酒酣,大书东壁,以写胸中之

勃郁。

记上层楼,与岳阳楼,丽酒赋诗。望长山远水,荆州形胜:夕阳枯木,六代兴衰。扶起

仲谋,唤回玄德,笑杀景升豚犬儿。归来也,对西湖叹息,是梦耶非?

诸君傅粉涂脂.问南北战争都不知。恨孤山霜重,梅凋老叶:平堤雨急,柳泣残丝。玉

垒腾烟,珠港飞浪,万里惺风送鼓毕。原夫辈①,算事今如此,安用毛锥叫

[注释]①随牒江东油闻:指参加江东路消漕司举办的牒试。②原夫辈:文墨之上,多用

于蔑称。③毛锥:毛笔。

1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序叙述诗人自参加牒试到游历江淮山川和历史古迹的经过,并交代了写作本词的

原庆L

B.词的上片由物及人,总叙词人游历江淮荆州的豪情壮举,与“归来也”由人及物相互

应和。

C.“扶起仲谋”三句,既表达出词人对孙权、刘备的仰慕,乂借对刘踪的鄙视反衬孙、

刘。

D.词句“诸君傅粉涂指,问南北战争都不知”,讽刺朝廷只纸上谈兵,无救国良策的窘

态。

20.占人曾用“悲而壮”评价词作的情感意蕴,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五丈原武侯庙

(金)郝中

号笔无功事可哀,长星飞堕野山推。

三分①岂是平生志,十倍力宁论盖世才。

坏壁丹青仍白羽,断碑文字只苍苔。

夜深老木风声恶,尚想褒斜③万马来。

[注]①三分:诸葛亮在隆中与刘备相见时,即定下魏、蜀、吴三分天下的战略计划。②十倍:

刘备临死前曾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③褒斜:即褒斜道,诸

葛亮伐魏多次由此道出兵,

诸葛丞相庙

(唐)武少仪

执简焚香入庙门,武侯神象俨如存。

因机定局延衰汉,以计连吴振弱孙。

欲尽智能倾僭盗,善持忠节转庸昏。

宣王请战贻巾帼①,始见才吞亦气吞。

[注]①宣王,指司马懿。诸葛亮出兵斜谷向司马懿挑战,但后者避而不出,诸葛亮便用激招

法,派人给司马懿送去了“巾帼”(妇女之饰),以示羞辱。

2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郝诗和武诗题忖不尽相同,但都是诗人拜谒武侯庙有感而发所作的咏史怀古诗。

B.郝诗中武侯庙内诸葛亮的壁画已不可见,而武诗中武侯庙内的神像却栩栩如生。

C.郝诗颈联卜.句)写残毁的碑石上已生满了青苔,从中可以看出武侯庙的破败荒凉.

D.郝诗尾联运用想象,通过深夜风吹林木之声想到当年蜀军北伐时万马奔腾之景。

22.这两首诗都是感怀诸葛亮之作,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两首诗是如何表现诸葛亮的形

象的。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算山①

陆龟蒙•

水绕苍山固护来,当时盘踞实雄才。

周郎计策清宵定,曹氏楼船白昼灰。

五十八年争虎视,三千馀驳骋龙媒③。

何如今日家天下,闾闵④门临万国开。

[注]①算山:位于今所江宁波附近。②陆龟蒙:晚唐诗人,一生都处于唐末藩镇割据、

风雨飘摇的时局中。③龙媒:骏马。④阊阖:指宫门或京都城门,借指京城、朝廷等。

2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先写算山一带险固的地理形势,接着点出唐末的藩镇借此有利地势割据一方的

时局。

B.颔联叙述周瑜用计谋大败曹军的史实,“清宵定”与“白昼灰”对举,表现了曹军覆灭

之快。

C.颈联承接上联,写东吴政权从三千骑起家、延续五十八年的历史,为结尾抒发感慨

作铺垫。

D.尾联卒章显志,国盼唐王朝再次出现万国来朝的繁荣局面,表达了对国家安定统一

的渴望

24.本诗与李白《蜀道难》都有对山川险固的描写,请分析这两首诗相关描写的意图有何异

同?

阅读下面的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岳阳楼二首(其一)①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赘临吴蜀横分地,械倚湖J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再登岳阳楼感慨赋诗

陈与义

岳阳壮观天下传,楼阴背日提绵绵。

草木相连南服②内,江湖异态/兰-T前。

乾坤万事集双鬓,臣子一谪今五年。

欲题文字吊古昔,风壮浪涌心茫然。

【注】①公元1122年,陈与义升任符宝郎,但不久就被贬为陈留酒监。公元1127年4

月,金兵攻破开封,北宋灭亡,宋高宗南逃建立南宋。陈与义自陈留南迁避难,流落洞庭,

其间多次登岳阳楼,先后写下《登岳阳楼二首》与《再登岳阳楼感慨赋诗》。②南服:南方

较偏远地区。

2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诗歌首联都照应题目,直接写岳阳楼,但切入点不同,前者以岳阳楼的位置切

入,后者强调其影响力。

B.两首诗歌颔联都紧承首联,描写诗人登楼的所见所想。但前者借助“星蜀”一词使诗

歌更具历史厚重感。

C.两首诗都融登楼、观景、抒情为一体,在意境营造和情感抒发上特点鲜明,与杜甫“沉

郁顿挫”的风格相似。

D.两首诗歌的创作背景基本相同。但从颈联看,前者不远万里来游览与后者双鬓斑白

相较,多了轻松闲适之情。

26.两首诗歌尾联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弄.成下列小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

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嬴潺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

祠下,一片神鸡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27.下列选项中,对上词的相关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显现了作者对英

雄人物的仰慕和赞扬;表明作者对如今朝廷无心北伐复国,一味苟且偷安的不满。

B.“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既体现了作者对刘裕北伐军容之盛状的仰慕和

赞扬,又表现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实现北伐的雄心壮志。

C.”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语气强烈,满腹积郁喷泻而出,与“商女不

知亡国恨'’的忧愤异曲同工。

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诗人用廉颇的典故,直抒胸臆,既体现了作者渴

望如廉颇那样,老膜伏杨,报效祖国的热情;又有看英雄迟暮、壮志难酬的哀伤和苍凉

感,是作者沉郁悲愤的表达。

28.“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是词人引用的一个典故。请简要解释这个典故

的怠思,并说明词人用典的目的。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六么令•金陵怀古

李纲

长江千里,烟淡水云河。歌沉玉树,古寺空有疏钟发。六代兴亡如梦,苒苒惊时月。兵

戈凌灭,豪华销尽,几见银蟾自圆块。

潮落潮生波渺,江树余如发。谁念迁客归来,老大伤名节。纵使岁寒途远,此志应难夺。

高楼谁设,倚栏凝望,独立渔翁满江雪。

注:宋高宗建炎二年十一月,李纲贬万安军(今海南万宁)安置,建炎四年八月北返至

江西鄱阳作此词。

29.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写长江千里奔来,烟波浩渺,与干安石的诗句“千里港江似练”,意境迥然不同。

B.“玉树”指《玉树花》曲,这首亡国之曲已听不到,只有舒缓的古寺钟声在鸣响。

C.词人遭受贬谪,但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匹夫不可夺志,词人抒情明志,格调高昂。

D.结句化用柳宗元的《江雪》,川渔翁的形象表达恒人磊落之气、坚贞之节,颇有余味。

30.本词和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都写到了月之圆缺,但表达的思想感情却不相

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浪淘沙令

王安石

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谈笑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3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咏史怀古的作品,首句歌颂了“历遍穷通”的伊尹和吕尚,展示了一代政治

家鉴古论今的真实感情。

B.“若使当时身不遇”词人为伊尹和姜子牙感到庆幸,也为没有被知遇的英雄而惋惜。

C.下阕首句写君臣遇合的偶然性,可是一旦“遇合”就会“风虎云龙”,使国家兴盛,

D.木诗用典贴切,借用历史中二位“英雄”,抒发自己郁郁不得志的情感。

32.写出本词词眼,并结合相关内容谈谈具作为词眼的理由。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把尚有村。

一去紫台①连朔漠,独留青冢②向黄昏。

画图省识③春风面,环照,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五美吟・明妃(其三)

林黛玉

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命薄古今同。

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

【注】①紫台:汉宫,宫廷。②青冢:指王昭君的坟墓。③省识:认识。

3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咏怀古迹五首(其三)》首联气象雄伟,杜甫为了抬高明妃形象,用“群山万颦赴荆

门”的雄伟气象来侧写昭君,烘托她的出生地。

B.《咏怀古迹五首(其三)》颔联中“连”字写出向汉之心,“向”字写出出塞之景,与首

联两句I形成生地和死地的鲜明对照,写尽昭君一生悲剧。

C.黛玉诗中“红颜命薄古今同”承“出汉宫”三字,“古今同”将古与今、个体与群体联系

起来,既咏昭君,又是自伤,更是对大观园中女子命运的哀悼,即所谓“万艳同悲”。

D.《红楼梦》中宝钗对黛玉此诗赞不绝口,认为命意新奇,别开生面,理由是黛玉将批

判的矛头直指汉元帝,认为主要是元帝相信画工导致了昭君的悲剧。

34.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中评论“阮籍胸中垒块,故需酒浇之工咏史诗亦是如此,这

两首诗歌都通过议论昭君出塞,流露出个体的悲叹,请结合具体诗句试作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武昌怀古

栖一

战国城池尽悄然,昔人遗迹遍山川。

笙歌若吹儿多日,台榭荒凉七百年。

蝉响夕阳风满树,雁横秋岛雨漫大。

堪嗟世事如流水,空见芦花一钓船。

3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尽悄然”和“遍山川”正反对比,表现了武昌城的荒凉景象。

B.诗人回望历史,追忆了武昌当年的繁华盛景,充满了怀古伤今之幽情。

C.颈联描绘了秋雨漫漫、蝉鸣不断、大雁南飞之景,烘托了冷清的氛围。

D.本诗从历史遗迹转到眼前之景,最后乂抒发感慨,起承转合自然流畅。

36.诗歌“空见芦花一钓船”中“空”字的运用有何妙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清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金陵怀古

郑燮

淮水东头,问夜月、何时是了。空照彻、飘零宫殿,凄凉华表。才子总缘杯酒误,英雄

只向棋盘闹。问几家、输局几家嬴,都秋草!

流不断,长江渺。拔不倒,钟山峭。轲古碑荒冢,淡鸦残照。碧叶伤心亡国柳,红墙堡

泪南朝庙。问孝陵、松柏几多存?年年少!

3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从月卜.遗迹联想到了历史烟尘中的英雄,认为他们最终都将衰亡"

B.词人认为江山不改,正如不绝江流和不倒钟山,而人事却有起落浮沉。

C.词中“淡鸦残照”一句的表达方式,和杜甫《望岳》的最后两句不同。

D.这首词以明快的笔触描绘南朝旧都破落荒凉之景,含隐微的愤世意味。

38.本诗三个“问”字句蕴含复杂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苏武庙

温庭第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剑是丁年②。

茂陵③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甲帐:指汉武帝所设之帐。②丁年:壮年。③茂陵:汉武帝的陵墓,指代汉武帝。

3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想象苏武见到汉朝使节时异常激动,眼前古庙旁的高树却茫然无知,令人感伤。

B.颔联突出苏武在匈奴的艰苦生活,云边、胡月、陇羊、寒草烟意象鲜明,意境开阔。

C.诗歌按照苏武事迹的前后顺序来安排内容,作者的感情随着苏武遭遇的变化而变化。

D.诗歌语言典雅流畅,对仗工整,运用了衬托、借代等表现手法,表达了深刻的主题。

40.这是一首咏史诗,请简要分析诗人是如何将咏史、抒情融合一起的。

答案:

1.B2.①全诗写诸葛亮的威严、才智,是扬;写蜀汉亡国、关张殒命,是抑;②运用

抑扬,突出诸葛亮经天纬地之才;③感叹诸葛亮壮志未酬的遗恨。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B.“敌人最终乘坐驿车投降”,说法错误。颔联意思是诸葛亮尽管有运筹帷幄之才,还是无法

挽救蜀国的败亡,不争气的后主刘禅最终还是投降做了俘虏。

故选Bo

2.本题考杳学生赏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本诗写诸葛亮之威、之智、之才、之功,不是一般的赞颂,而是集中写“恨''字。为突出“恨”

字,作者用了抑扬交替的手法。

首联说“猿鸟”畏具军令,“风云•”护具藩靖,极写具威严,一扬;颔联却言具徒后神智,终见

刘禅投降,长途乘坐驿车,被送往洛阳,蜀汉归于败亡,一抑;颈联出句称其才真无愧于管

仲、乐毅,又一扬;对句写关羽、张飞无命早亡,失却羽翼,又一抑。

抑扬之间,似是“自相矛盾”,实则文意连属,一以贯之。以其威智,葡业理应可成,然而时

无英主,结果社稷覆亡,一恨;以其才略,出师理应告捷,然而时无良将,结果未捷身死,

又一恨。末联“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馀”是说,昔日经过锦里诸葛武候庙时,吟哦

诸葛亮的《梁父吟》,犹觉遗恨无穷。而所谓“恨”,既是写诸葛亮之“遗恨”,又是作者“隐然

自喻以一抑一扬的议论来表现“恨”的情怀,显得特别宛转有致。

3.D4.①上片词人自许少年新诗,明言不为伤春,舍弃了金陵怀古词悲时伤春等主题,

表现了词人宽广博大的胸怀,体现出词人的意气风发;②下片词人虽遥怀六代繁华,但又笔

锋一转,写自己与友人携酒欣赏月色,皓月凌空,辽阔天宇,更添超然之气。

3.本题考杳学牛综合鉴常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i大技巧的能力。

D.“乂有对细节的刻画,格外动人”错误,词的开头“二水中分,三山半落”与结尾“月明满地

天无幕”的景物描写都是从大处着眼,并没有对细节的刻画。

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词作上片先化用唐朝诗人李白的诗句,以“一水中分,三L半落”的宏大视角写金陵白鹭洲使

秦淮河分流、三山远在天外的壮阔景象,可以“风云气象通寥廓”展现旷远辽阔的意境,衬托

出词人宽广的胸怀;然后以“少年”两句明确表明自己如今正值年少,意气风发,因此不写清

愁伤春之作,彰显了与以往金陵怀古词不同的少年意气。

下片先以“六代豪华,一时燕乐''写出了金陵往昔的繁感,接着以“从教雨打风吹去了‘写过去的

繁华已随历史的风雨消逝,尽显百般滋味;词的最后词人却笔锋一转,与友人倚栏杆对饮,

眼前皓月盈辉洒满地面。夜空高旷没有遮挡,尽显超然旷达之气。

5.D6.①卢曲重在刻画词人外部的动作和神态,通过临眺、醉倚、吟断等动作和神态,

写出其忧虑而无奈的内心。

②辛词末尾运用反问、用典的手法。以廉颇自比,表达自己老当益壮、恢复中原的豪情壮忐;

“凭谁问”,又传达出自己无人问津、壮志难酬的愤慨之情。

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D.”豪迈俊朗、激昂慷慨”有误。结尾二句是诗人心中的感慨,将忧虑和无余之情一下子倾诉

出来。整首曲子是从开篇的奋发、昂扬、积极到结尾处饮酒作乐、寻求解脱的消极。

故选D。

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卢曲中“临眺苍茫,醉倚歌鬟,吟断寒窗”几句的意思是:在苍茫的黄昏眺望着,摇船线缓驶

在江中,诗人喝醉了听歌女唱歌,倚靠在桌上,心中的悲情化成了脚下翻滚的浪花,只可叹

那声声的诗歌吟断了寒窗,其中,“临眺”“醉倚”“吟断”既刻画词人外部的动作,也写出了词

人的神态,通过这些动作和神态,写出词人忧虑而无奈的内心。

辛词末尾“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几句的意思是: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自己还能

吃饭吗?此处运用了反问、用典的手法。廉颇曾为赵国立下赫赫战功,可为奸人所害,落得

离乡背井,虽愿为国效劳,却是报国无门,词人以廉颇自况,表达自己老当益壮、恢复中原

的豪情壮志;“凭谁问”,又传达出自己无人问津、壮志藻酬的愤慨之情。

7.B8.①第三句“嘶”“歇”两字极为精妙。借马“嘶”表i大诗人见到古道力景的沉痛才情,

以“歇”字写出诗人被贬途中身心俱疲的状态。②第三句承上启下,“古道”与上文“旧帝畿”相

呼应,借“行人”之视角引出下文所见之景。③第三句连接古今,行人所见为古,行人所思为

今,点明诗歌吊古伤今的主旨。

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R“表达的情感也一致”错误,根据注释“箕子朝周,过故殷墟”可知,看到过去殷墟的残破,

箕子抒发的是亡国之痛;诗人路过南国古都,是借朝代的兴亡,表达对当时朝廷的担忧之情。

故选Bo

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解答此题,需注意分析"第三句''和“全首”之间的关系,围绕“灵动”一词组织答案。

“马嘶古道行人歇”古树之下,烈马嘶鸣,行人歇息。就第三句来看,灵动体现在炼字上,

“嘶”"歌''两字看似是客观陈述,实则蕴含着浓郁的情感。

从“全首”来看•,第三句在结构上承上启下,贯通全诗。“古道”呼应“旧帝畿”,“行人”引出下

文所见之景,空城之中,遍种禾黍,泽雉乱9

在主旨上连接古今,点明吊古伤今之题。行人所见为古,行人所思为今,全诗表达诗人对南

国昔盛今衰的感慨和革新玫治的抱负不得施展的悲愤,更表达了诗人对唐王朝的岌岌可危的

政治局势的忧虑。

9.B10.①选取千里之长江、苍茫之云水,古寺之琉钟,怠象古朴高远,气势雄浑;

②运用r陈后主的典故,惜古讽今,显得雅致深沉;③以《江雪》中的渔翁形象作结,将作

者的磊落之气、傲岸风骨表露无遗。

9.本题考杳学生对词作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B“引出下文对当今,兵戈凌灭,的反思”错误,根据下文,“兵戈凌灭”是指六朝时的战争,把

六朝帝王的淫侈奢华一扫而光,如今只剩下月亮自在圆缺。

故选Bo

10.本题考查学生对词作风格的分析能力。

词中写到“长江千里,烟淡水云阔。歌沉玉树,古寺空有疏钟发”,意思是千里长江,滚滚东

去,纵目四望,江阔云低。南朝陈后主创制的《玉树花》,早已歌声沉寂,再也听不到了。

听到的只有那古寺稀疏的钟声,回荡在这千里长江上空。这里选取千里之长江、苍茫之云水,

古寺方疏钟,意象古朴高沅,气势雄浑:

“歌沉玉树,古寺空有疏钟发”中“玉树”指《玉树花》曲,南朝陈后主制,被后人认为亡国之

音,运用了陈后主的典故,借古讽今,显得雅致深沉;

“独立渔翁满江雪”化用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诗句。柳宗元被贬永州,

身为迁客,以顶风傲雪的渔翁自喻。李纲感到自己与柳宗元有某些相似点,故亦借用渔翁形

象自喻,让读者从一个渔翁傲然独立江头,不怕满江风雪的艺术形象去领会他那种顽强的战

斗精神.所以以《江雪》中的渔翁形象作结,将作者的磊落之气、傲岸风骨表露无遗。

11.D12.同:两首词都通过物是人非的对比,表达了对三国英雄已逝的惋惜之意。

异:①苏词通过对周瑜赤壁之战时雄姿的描写,表达了对周瑜风姿和成就的赞颂、仰慕之情,

又通过写自己“早无华发”,表达了对自身年华老去、功业未就的悲叹惆怅。

②戴词通过“早早归呵''的直抒胸臆和对归乡后悠游自在生活的想象,表达了自己对归乡的渴

盼之情。

1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实写”错。下阕叙事部分为词人的想象,借想象归乡后的悠游自在的生活,渲染词人归乡

之情的深重。

故选Do

1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同:

两首词都通过物是人非的对比,表达了对三国英雄已逝的惋惜之意。苏词开篇从滚滚东流的

长江着笔,随即用“浪淘尽”,把奔腾不息、倾注不尽的大江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

“故垒”在词人心中就是古代三国赤壁之战的古战场,而历史的大浪早已将这些英雄人物淹没,

只留下这历史的遗迹。戴词"三国英雄安在,而今但、一目烟波”,写三国英雄如今已不在了,

放眼赤壁,历史的痕迹似乎荡然无存,只有“一目烟波”。

异:

①苏词下阕由“遥想”领起五句,集中腕力塑造青年将领周瑜的形象。“小乔初嫁了“,以美人

烘托英雄,更见出周瑜的丰姿潇洒、韶华似锦、年轻有为,足以令人艳羡。“雄姿英发,羽

扇纶巾",是从肖像仪态上描写周瑜束装儒雅,风度翩翩。纶巾,青丝带头巾,“葛巾毛扇”,

是三国以来儒将常有的打扮,着力刻画其仪容装束,正反映出作为指挥官的周瑜临战潇洒从

容,说明他对这次战争早m成竹在胸、稳操胜券。“谈笑间、橘橹灰飞烟灭”,抓住了火攻水

战的特点,精切地概括了貉个战争的胜利场景。可以想见,在滚滚奔流的大江方上,一位卓

异不凡的青年将军周瑜,谈笑自若地指挥水军,抗御横匚而来不可一世的强敌,使对方的万

艘船胪,顿时化为灰烬,这是何等的气势。然而,眼前的政治现实和词人被贬黄州的坎坷处

境,却同他振兴王朝的祈望和有志报国的壮怀大相抵悟,所以当词人一旦从“神游故国”跌入

现实,就不免思绪深沉、顿生感慨,而情不自禁地发出自笑多情、光阴虚掷的叹惋了。苏词

通过对周瑜赤壁之战时雄姿的描写,表达了对周瑜风姿和成就的赞颂、仰慕之情,又通过写

自己“早无华发”,表达了对白身年华老去、功业未就的悲叹惆怅.

②戴词“狂游四海,一向忘家”,一个“狂”字,一个“忘”字,表现出了词人豪放洒脱的气质,

作者既然“忘家”,那自然是连世俗的功名利禄也不在意,而一心追求超然物外的境界与生活。

但即便如此,家仍然是一个人最终的归依,因此“算天寒路远,早早归呵“沧洲上、千里

芦花”,应是写家乡的景色,望不尽的芦花,营造出的是苍茫而又旷远的意境,这与作者所

追求的超脱境界极为相符。“真堪爱,买鱼沽酒,到处听吴歌“,这是作者计划中的隐居生活,

既食人间烟火,又不失清逸旷达,安丁平凡的田园生活•,这与在东坡躬身耕种的苏轼有几分

相似,大概作者也有效仿前人之心吧!戴词通过“早早归呵”的直抒胸臆和对归乡后悠游自在

生活的想象,表达了自己时归乡的渴盼之情。

13.C14.柳词写“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为了进一步描写西湖的关好,表达了对地方

官员的盛赞。陈词写“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为了引出议论,表达了对南宋君臣、达官显贵

沉溺享乐、不图奋进的悲慨与沉痛。

13.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C西湖之地与“一时豪杰,都忘却、平生志”相联系,表明西湖成为当时的南宋君臣、达官显

贵的寻欢作乐之地。诗人借力士、天吴之力来表达自己的郁愤之情,并非一定改为农桑之地。

诗人也没有致力农耕的愿望。

故选C。

1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形象及作用的能力。

先看柳词。词下阕写西湖美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一景物描写以“有”字带起,运用铺

陈的艺术手法,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表达了对地方官员的盛赞。

再看陈词。“十里荷花,三秋桂子”,目的是以荷花面积之广,桂花香味之浓,来突出湖山景

色之美。人为的与自然界的景物相结合和映村,极富地方特色地描绘出西湖的热闹景象和诱

人的风光,真是名不虚传的游览胜地。以此为衬笔,引出下文的议论之辞,以乐景衬哀情,

表伙了对南宋君臣、i大官显贵沉溺享乐、消磨忐气、不图奋进的悲慨与沉痛方情以及白己内

心的不满。

15.D16.①杜诗重在叙史,用华清宫联结“渔阳探使回”和“霓裳千峰上”,以极俭省的

笔墨概括了一场重大的历史事变,并揭示出事变发生的原因,有力地鞭挞了统治者骄奢淫逸

的生活,借古讽今。

②崔诗重在描景,通过对华清宫凋零衰败景象的描写,形象地反映了历史的变迁,流露出对

唐朝当仔兴盛繁荣的缅怀及时过境迁的伤感哀叹(昔盛今衰、物是人非兀

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D.“崔诗用,更无人倚玉阑干,直抒胸臆”分析错误。“更无人倚玉阑干”叙中有景,写寒山冷殿

中阑干犹在却无人玩赏。人去楼空的寂寥之景蕴涵作者缅怀唐帝国先朝隆盛及感慨现实衰败

的感伤情绪,属于间接抒情。

故选D。

16.本题考杳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在内容上,杜诗通过“数骑渔阳探使回”“霓裳一曲千峰上”都描写了安史之乱前的一段史实,

唐玄宗派人探瓷驻守渔阳的节度使安禄山是否忠诚,探瓷的使者回来报告安禄山是忠诚可靠

的,所以唐玄宗放下心来,一心奢靡享受,宠幸杨贵妃。两句诗篇幅极短,却以极俭省的笔

墨概括了一场重大的历史事变,并揭示出事变发生的原因。

而崔诗与杜诗则行不同,作者注重景色的描写。“草遮回磴绝呜弯,云树深深碧殿寒”描写了

如今华清宫凋零衰败景象,“明月自来还自去,更无人倚玉阑干”则是借描写孤独来去的明月

与无人的亭台,突出如今华清宫的冷清景象。

在思想感情上,杜诗中“宽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写出了当时以唐玄宗为首的统

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他们对■迫在眉嚏的危险视而不见,依然陶醉在奢靡的生活之中。而

一个“破”字,运用夸张手法,有力地表现了主题,揭示出中原之破亡实实在在是由统治者无

尽无休的沉醉于歌舞造成的。表达了诗人对最高统治者荒淫误国的无比愤慨。

崔诗中没有杜诗中的激愤之情,却多了一份伤感之情。”明月自来还自去,更无人倚玉阑干”

明月无情,自生自落,完全没有察觉美人的消失。曾经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