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化学挑战模拟卷【浙江卷】(含答案)_第1页
2024届高考化学挑战模拟卷【浙江卷】(含答案)_第2页
2024届高考化学挑战模拟卷【浙江卷】(含答案)_第3页
2024届高考化学挑战模拟卷【浙江卷】(含答案)_第4页
2024届高考化学挑战模拟卷【浙江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SO:的VSEPR模型与空间结构不一致

B.反应I和H中,元素Fe和S都被氧化

C.反应H中参加反应的〃(0J:〃(也0)=2:15

D.反应I和n中,氧化ImolFeS?转移的电子数之比为2:15

11.某电池材料中阴离子结构如图所示,其中X、Y、Z、M、N是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的短周期主族元素,X、Y、Z、M同周期,Y、N同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XYYX丁

IIIII

X—M—N—Z—N—M—X

IIIII

LXYYX」

A.Z、N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强酸

B.氢化物的熔沸点:M<Z<Y

C.氢化物中,X的热稳定性最强

D.该离子中Z原子不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12.食盐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粗盐常含有少量

Ca2\Mg2+、SO1等杂质离子。实验室提纯NaCl的流程如下:

「皿"NaOH试剂a试剂br——i试剂c।必修工.

粗盐水-----------》溶液------------精制盐水

1---------探什义------------------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试剂a为BaCk试剂b为Na2cO,

B.流程图中,操作x为过滤

C.mg粗盐提纯后得到ngNaCl固体,贝1Jm>n

D.国家规定的加碘食盐中含KIO3

13.某装置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CaCC>3而矿化封存,进而减少空气中的碳排放,装置

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两个双极膜中间层的OFF均向右侧迁移

B.向碱室中加入NaHCO,固体,不利于CO?的矿化封存

2+

C.中间室中发生反应:CO^+Ca=CaCO3;

D.电极b的电极反应式:2H^2e-=H2T

14.HCIO,分子在FC(氟化石墨烯)表面可能沿下列反应历程进行分解,即该反应历

程为酸根路径:HC1O43^+C1O;—'C1,O、(X=1〜2,y=0〜2),其分解的各基

元反应能量曲线如下图所示(TS表示过渡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GSl-HClO4(g)

TS2

GS2-ClO5(g)+OH*

GS3-CIO;(g)+OH*+O*

TS1GS4-C10r(g)+OH*+20*

\E=2.071cVGS5-C1(g)+OH*+3O*

(*表示化学吸附)

E,=1.675cV

TS3TS4

GS2E>1.313eV/

GS1

E■*1、.369eV

GS3-JL-

GS4

A.该反应历程的第一步反应为吸热反应

B.该反应历程的控速步骤为GS1-GS2

C.GS3比GS2稳定

D.随着HC1O,分子的不断分解,0原子在FG表面的覆盖度升高,对后续的分解反应

会产生影响

15.某化学兴趣小组经过多次实验,绘制了0.10mol.L-Na2cO3溶液的pH随温度升

高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2c0,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是CO;+2H2O峰?H2CO3+2OH-

B.图中pH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是因为Na2co3水解是放热反应

C.在20-60C的范围内升高温度c(OH)和c(H+)均增大

D.0.10molL~'Na2co3溶液中存在C(OH")<c(HCO;)+2c(H2CO3)

16.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向Cu(OH)2悬浊Cu(OH)2悬浊液

蓝色沉淀逐渐变

A液中逐滴加入氨中存在沉淀溶解

水平衡

将蘸有浓氨水的

B产生白烟X可能是浓硝酸

玻璃棒靠近X

向硫酸亚铁溶液

C中加入过氧化钠产生红褐色沉淀FeSO4已变质

粉末

取4mL乙醇,力口

入12mL浓硫酸

及少量沸石,迅

乙醇消去反应的

D速升温至溟水褪色

产物为乙烯

170℃,将产生

的气体通入2mL

澳水中

A.AB.BC.CD.D

二、填空题

17.磷酸亚铁锂(LiFePOQ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之一。回答下列问题:

(1)LiFePO,中涉及的四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是o

(2)Li及其同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J/(Be)>,(B)>/1(Li),原因是______。

(3)NH,的熔沸点高于瞬(PHJ的,原因是_______o

(4)一种Fe"螯合物的结构如图1所示,该螯合物中N的杂化方式为.Iniul

该螯合物通过螯合作用形成的配位键有mol,已知该螯合物中C、N构成的环

状结构含有大兀键,该大n键应表示为(用n:表示,〃?代表参与形成大”键

的原子数,〃代表参与形成大人键的电子数)

(5)一种铁、碳形成的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如图2所示,其晶胞为长方体,结构如图3

所示(晶胞中部分铁原子未标出)。

①该晶体的化学式为

②与碳原子紧邻的铁原子沟成的空间结构为0

③该晶体的密度为g-cm-3(用刈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用含

久b、c、'八的式子表示)。

18.综合利用CO?有利于实现碳中和,对于构建低碳社会有重要的意义。请回答:

I.甲烷干法重整(DRM)的反应为CHKg)+CC>2(g)晦珍2co&)+2凡(gA//»己

知:CH4(g).H2(g).CO(g)的燃烧热分别为

-890.3kJ.moL、-285.8kJ•mo『、-283kJ-moP1。

(1)该反应的△//=o

(2)下列条件有利于提高该反应CO2平衡转化率的是o

A.低温低压B.低温高压C.高温低压D.高温高压

(3)PjNi、Sn12Ni.C%Ni三种双金属合金团簇可用于催化DRM反应,催化剂表

面涉及多个基元反应,如图1所示,图中的不同数字表示不同的过程(*表示物质吸附

在催化剂表面)。

A.过程1表示CH,吸附在催化剂表面后,逐步脱氢

B.过程3发生C*和CH”的氧化,即通过O.或OH*生成中间产物,并进一步脱氢生成

CO

C.过程4发生扩散的微粒为H2o*

:

D.CO?的氢诱导活化反应方程式为CO;+2H*=CO*+H2O*

II.在某co?催化加氢制CHQH的反应体系中,发生的主要反应有:

i.CO2(g)+H2(g)li^?>CO(g)+H2O(g)=-t41.1kJ-mor'

ii.CO(g)+2H2(g)<?>CHQH(g)AH2=-90.0kJmor'

<>1

iii.CO2(g)+3H2(g)lW?CH3OH(g)+H2O(g)=-48.9kJ-moP

(4)5MPa时,向某密闭容器中按投料比〃(H2):〃(CO2)=3:1充入H?和C。?,反应

达到平衡时,测得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2所示。

①图2中Y代表(填化学式)。

②在图3中画出反应达到平衡时,〃(凡)/〃仁。2)随温度变化的趋势图(只用画出

220℃以后的)。

(5)由图2可知,体系中CO?的物质的量分数受温度影响不大,原因是

19.化合物K是合成某种治疗肺炎药物的重要中间体,其一种合成路线如下(“El”

表示乙基)O

已知:/NH+丛—>/NCH2cHzOH。请回答:

(1)化合物C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0

(2)化合物B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o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o

A.A-B的反应为加成反应B.化合物J具有碱性

C.化合物D中氨原子采取sp:杂化D.化合物F的分子式是JHMOKH

(4)写出F-G的化学方程式o

(5)已知:两个羟基同时连在一个碳原子上时会发生脱水反应生成酮或醛。写出3种

符合下列条件的化合物D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o

①能够与竣酸发生幅化反应;

②由-NMR谱和IR谱检测表明:分子中含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无N—O

键。

(6)设计以

表示,无机试剂任选)。

三、实验题

20.化合物M由4种常见元素组成,易形成类似于氨基酸的内盐。某兴趣小组进行如

下实验(每一步反应均充分进行):

请回答:

(1)无色气体D的空间结构是

(2)M的化学式为o

(3)写出无色溶液A中溶质的化学式。

(4)M能与次氯酸钠溶液反应,得到无色气体E和无色溶液F,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o

(5)M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到300C会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无色气体E、一种具有

还原性的气体单质和三种氧化物。设计实验检验产物含有SO?和SO,:

21.高技术领域常使用高纯试剂。纯磷酸(熔点为42℃,易吸潮)可通过市售85%磷

酸溶液减压蒸储除水、结晶除杂得到,纯化过程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和水分,温度低于

21℃易形成2H3Po「凡。(熔点为30℃),高于10()℃则发生分子间脱水生成焦磷

酸等。某兴趣小组为制备磷酸晶体设计的实验装置如下(夹持装置略):

请回答:

(1)最后接入真空系统,所需要的设备名称是_______o

(2)空气流入毛细管的主要作用是防止,还具有搅拌和加速水逸出的作用。

(3)过滤磷酸晶体时,除了需要干燥的环境外,还需要控制温度为42〜100℃,原因

(4)磷酸中少量的水极难除去的原因是________o

(5)为测定磷酸的纯度,可通过酸碱中和滴定法进夕亍。从下列选项中选择合理的仪器

和操作,补全如下步骤[“”上填写一件最关键仪器,“()”内填写一种操

作或现象,均用字母表示]。

用(量取磷酸样品)一用烧杯()一用()一用移液管()一加入指示

剂一用(盛装NaOH标准溶液,滴定)一()并且30s不恢复原来的颜色

仪器:a.碱式滴定管;b.酸式滴定管;c.容量瓶;d.分析天平;e.量筒

操作或现象:f.配制一定浓度的磷酸溶液;g.水溶样品;h.量取一定体积的磷酸溶液;i.

观察到溶液颜色由无色变成粉红色:j.观察到溶液颜色由红色变成黄色

(6)链状结构的多磷酸是由磷酸分子间脱水得到的。为测定某链状结构的多磷酸溶液

的浓度,用0.100molNaOH溶液滴定,在消耗40.00mL和56.00mL处各有一个终

点。已知:端点磷原子上轻基的活泼性小于其余羟基。

①写出3个磷酸分子构成的链状结构多磷酸的结构式:o

②计算该磷酸溶液中链上磷原子数为o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B项,然气是单质,化学式为Ne,故B项正确;

A项,胆矶是结晶水合物,是纯净物,化学式为CUSO4-5H2。,故A项错误;

C项,烧碱是碱,化学式为NaOH,故C项错误;

D项,纯碱是盐,化学式为Na2cO3,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2.答案:A

解析:A.NH3的电子式为“・*.“,A项错误;

11••••11

H—N—N—H

RN的原子序数为7,最外层电子数为5,则N2H4的结构式为||,8项

HH

正确;

C.氯原子的原子序数为17,最外层电子数为7容易得到1个电子变为稳定结构,则c「

一人、

的结构示意图:(+17)288,C项正确;

D.NaClO可电离出Na+和C1CF,则NaQO离子化合物,存在离子键和共价键,D项

正确;

答案选A。

3.答案:C

解析:C.31gp4为0.25moL1个中含有6个P-P键,则31gp4中有P-P键数为

1.5%人,C正确。

4.答案:A

解析:

A.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常温下能使铝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止内部金属继续和

酸反应,可用铝罐盛放浓硫酸,故A正确;

B.NH|易液化,汽化时吸收大量热,有制冷作用,液氨可作制冷剂,与N%溶于水吸

收大量的热无关,故B错误;

C.BaSO4不溶于水、不能与酸反应,无毒,医疗上可作“领餐”,与1^$04是强弱电

解质无关,但BaSO,是强电解质,故C错误;

D.NH4HCO3含有N元素,可作肥料,与NH4HCO3受热易分解无关,故D错误;

故选:Ao

5.答案:B

解析:A.煨烧可在生埸中进行,但高温下二氧化硅与碳酸钙反应,应选铁用烟,故A

错误;

B.氢氧化镁不溶于水,可选圈中过滤装置分离出氢氧化镁,故B正确;

C.蒸发促进镁离子水解,且生成的盐酸易挥发,应在HC1气流中蒸发得到无氯化镁。

故C错误;

D.惰性电极电解MgCl2溶液,生成氢氧化镁、氟气、氢气,应电解焰融氯化镁制备

Mg,故D错误。

答案选B。

6.答案:A

解析:A.①中水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水未发生氧化反应,②中水发生还原反应,

故A错误;

B.NaQ?是由钠离子和过氧离子构成的,存在离子键和非极性键,CaH2是由钙离子和

氢负离子构成的,只存在离子键不存在非极性键,故B正确;

C.Naq?由Na+和O)构成,阴、阳离子个数之比为1:2,CaH?由Ca?+和H.构成,

阴、阳离子个数比为2:1,故C正确;

D.①中每生成1个0?分子转移2个电子,②中每生成1个H2分子转移1个电子,当反

应①和②中转移的电子数相同时,产生的0?和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故D正

确;

故选Ao

7.答案:D

解析:A.往CuSO4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H-Hq,直到生成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得到

深蓝色溶液,再加入C2H50H后,析出深蓝色晶体为[CU(NH3)/SO4-H2O,A正确;

B.加入CMQH,减小溶剂的极性,降低离子化合物[CU(NH3)/S0「H20的溶解度,

B正确;

C.加入氨水的过程中,Cr+首先会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再被溶解生成铜氨离子,铜离

子浓度减小,c正确;

故选Do

答案:0

解析:A项中甲醛应为气体,B中丙酮不能发生银镜反应,C中丙酮和水任意比例互溶,故A、B、C均

错。

9.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能力。铅蓄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为Pb+PbC)2+2H2so4^2PbSO4+2H2。,故充电

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PbSO」+2e-^Pb+SO;,A项错误;铁为活性电极,阳极

的电极反应式为Fe-2e--Fe?+,B项错误;铜不溶于双氧水或氨水,但二者的混

合物会与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和络合反应,C项正确;与碱反应的顺序:

3+

A1>NH:>A1(OH)3,离子方程式为

NH:+A产+5OH-^=[AI(0成丁+NH3H20,D项错误。

10.答案:D

解析:SO:的VSEPR模型与空间结构均为正四面体形,A项错误;反应[:

FeS?fF/+过程中Fc化合价未发生变化,B项错误;反应H:

:

4FeS2+15O2+2H2O™=4卜位+8SOj+4H,,可知参加反应的〃(Oj:7?(H2O)=15:2,

C项错误;反应I和H中都只有02是氧化剂,按O2比例计算,氧化ImolFeS2转移的

电子数之比为2:15,D项正确。

11.答案:C

解析:N、S均能形成多种含氧酸,其中HNJ、H^SO,为弱酸,A项错误;碳元素的

氢化物即烧,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状态,熔沸点不一定最低,B项错误;F是非

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其氢化物热稳定性最强,C项正确;该离子中N原子有5个价电

子,形成2个共价单键,外来1个电子,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D项错误。

12.答案:C

解析:C.mg粗盐提纯后得到ng纯净的Na。固体。由于在粗盐中含有杂质离子,在提

纯的过程中引入Na+、CP,质量是增大还是减少不能确定,C错误。

13.答案:D

解析:中间室两侧均为阴离子交换膜,因此,碱室的CO;迁移到中间室发生反应:

2+

CO^+Ca=CaCO3;,中间室的C「向酸室迁移,为平衡各室溶液的电中性,双极

膜中的OH一均向右侧迁移,H+均向左侧迁移,进而得到:电极a有H+迁入,酸室有

H"迁入。原理如图所示:

结合上述分析可知A、C项正确;HCO;会与双极膜中间层中迁移至碱室的OH-发生

反应生成CO:,向碱室中加入NaHCO,固体,不利于CO?的吸收,B项正确;OH一向

电极b迁移,发生氧化反应生成。2,电极反应式为")=2H2O+O2T,D项

错误。

14.答案:B

解析:A.由于GS1的能量比GS2低,第一步反应的A/7>0,即该反应是吸热反应,A

正确;

B.该反应历程总共由4个基元反应构成,其活化能分别为二L675eV,

EW2=2.071CV,%3=L313CV,EU4=1,369cV,所需活化能越高,其反应速率越低,

因此决定总反应速率的步骤为第二步,B错误;

C.由图可以看出,GS3的能量比GS2的能量低,能量越低越稳定,则GS3更稳定,C

正确;

D.随着HC1O«分子的不断分解,。原子不断积累,使基元反应生成物的量不断增多,

氧原子的吸附使0H的吸附减少,对后续的分解反应产生影响,D正确;

故选

15.答案:C

解析:Na2c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是COj+H2。嚼?HCO/OH,A项错误;虽然图

中pH随温度升高而减小,但是Na2co1水解是吸热反应,B项错误;由图可知pH随

温度升高而减小,则增大,而Na2cOj水解是吸热反应,随温度升高Na2cO、水

解程度增大,〃(OH1增大,溶液体积不变,则{OFT)增大,C项正确;

O.lOmolL-'Na,COq溶液中存在质子守恒c(OFr)=c(H')+c(HCO;)+2c(H2coJ,则

c(OH)>c(HCO;)+2c(H2CO3),D项错误。

16.答案:B

解析•:向Cu(OH)2悬浊液中逐滴加入氨水,Cu(OH)?逐渐溶解生成深蓝色四氨合铜离

子,A项错误。将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X产生白烟,X可能是浓硝酸或浓盐酸等

易挥发性的酸,B项正确。向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过氧化钠粉末,产生红褐色沉淀,

可能是过氧化钠氧化硫酸亚铁生成Fe(OH)3沉淀,C项错误。反应过程中可能会生成

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也能使溟水褪色,对实验有干扰,D项错误。

17.答案:(1)O

(2)Li、Be和B为同周期元素,同周期元素从左至右,第一电离能呈现增大的趋

势,但B的第一电离能失去的电子是2P能级的,该能级的能量比Be的2s能级的高

(3)NH;分子间存在氢键

(4)sp\sp5;3;FT:

(5)①Fe3c

②正八面体形

「、7.2x1032

③-------

Nr.\abc

解析:(1)一般来说,同一周期元素,从左向右由负性逐渐增大,同一主族元素,从

上往下电负性逐渐减小。

(2)Li、Be和B为同周期元素,同周期元素从左至右,第电离能呈现增大的趋势,

但B的第一电离能失去的电子是2P能级的,该能级的能量比Be的2s能级的高,故B

的第电离能小于Be的。

(3)N元素的电负性较强,N&分子间存在氢键,因此NH3的熔沸点比P%的高。

(4)该螯合物中C、N构成的六元环中氮原子形成1个双键、2个单键,为sd杂化,

其余一个氮原子形成3个单键和一个配位键(o键),为sp3杂化;该螯合物中中心原

子为Fe,配位原子为N,由图1可知,1mol该螯合物通过螯合作用形成的配位键有3

mol;由图1可知,该大兀键由6个原子和6个电子构成,应表示为n:。

(5)①由图2可知,碳原子位于铁原子形成的正八面体的中心,每个铁原子又被两个

正八面体共用,则根据均摊法可知,C、Fe的个数比为1:3,该晶体的化学式为

Fe3Co②与碳原子紧邻的铁原子构成的空间结构为正八面体形。③由图3可知,一个

晶胞中含有的C原子数为8x:+2x:+4xJ+l=4,则一个晶胞中含有4个“FqC”,

o24

1804

---x4

该晶体的密度为

g-cm3

。力ex

18.答案:(1)+247.3kJ.mo「

(2)C

(3)AB

(4)①CHQH

(5)温度改变,反应i和反应出的平衡移动方向相反且平衡移动程度相近

解析:(1)由题意可列出方程式①CH4(g)+2O?(g)脩9(20式0+2凡0⑴

11

A//,=-890.3kJmor;②H式式g)噫珍HQ(1)AH2=-285.8kJ-mor;③

<)

CO(g)+lo2(g)lW?CO2(g)△H3=-283kJ,moL;根据盖斯定律,①—2x②-2x③

得CH4(g)+CC)2(g)港专2CO(g)+2H2(g)

-1

\H=A/7,-2\H2-2AH,=+247.3kJ-molo

(2)该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吸热反应,高温低压有利于提高CO?的平衡转化率,

C正确。

(3)根据图1,过程1中CH:经CH;fCH;->CH*->C逐步脱氢,A正确;过程3

经甲烷脱氢产生的CH-和U与二氧化碳活化产生的0.和OH・在催化剂表面发生氧化

反应,生成各中间产物进一步脱氢为CO',从而脱附得CO,B正确;过程4发生扩散

的微粒为H?。*和H;,C错误;过程2为CO?的活化,活化的最终产物为CO•和

OH*,D错误。

(4)①反应i为吸热反应,反应ii和iii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则反应i正向进行,

反应ii和iii逆向进行,所以CO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加,X代表CO,CHQH和H?O的

物质的量分数减少,但由于反应中有H?O生成,所以H?O的物质的量分数减小程度小

于CHQH的,所以Y代表CHQH,Z代表H?。。②根据图2可知当温度大于220℃

"(H,)

时,令长>3且随温度上升而增加,由此可绘制HI对应曲线。

(5)依据题给方程式可知,升高温度,反应i正向移动消耗CO?,反应iii逆向移动生

成CO2,最终体系内CO2的物质的量分数与上述两个反应进行的程度相关。根据勒夏

特列原理,温度改变时,反应i和反应iii平衡移动方向相反,且平衡移动程度相近,

导致体系内CO?的物质的量分数受温度影响不大。

19.答案:(1)酯基、酮粉基

FF

F

(3)B

00

FEt

一定条件F

+2HE

(6)

解析:(1)化合物C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再旨基和酮银基。

(3)根据上述分析,A生成B的反应为氯原子取代羟基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A错

误;化合物J的结构简式为H\_^一,含有氨基,具有碱性,B正确;化合物D中

的氮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采取sp,杂化,C错误;F分子的碳原子数为15,不饱

和度为7,分子式为CQHLQKB,D错误。

(5)化合物D的分子式为C5Hl-OK,均为饱和原子,能够与竣酸发生酯化反应,说

明结构中含有一0H,分子中含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说明结构对称;无N-

。键,结合已知信息知,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体为

(6)比较原料和产物的结构简式,运用逆向思维分析可知,要合成

/\/\

,需要合成HNNH,结合已知信息,可知,HN'H可由

\/\/

H2NNH2与/°\反应生成。

20.答案:(1)三角锥形

(2)NII3so3或II?NSOJI

NH.4HSO.4

(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