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历史试题考试模块: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全册。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如表所示为不同时期学者对王安石及其变法的相关评价。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学者观点崔鷃(约1057~1126年)王安石是“除异己之人,著《三经》之说以取士,天下靡然雷同,陵夷至于大乱”梁启超王安石是“三代以下唯一完人”。青苗法和市易法实为近代文明国家的银行雏形,免役法则“与今世各文明国收所得税之法正同”漆侠等学者王安石是改良主义者和革新派斗士。“宋代的社会生产,在整个封建时代居于两个马鞍形的最高峰,王安石变法时期的社会生产,则居于这个最高峰的最高点”A.学者的立场以及时代背景影响历史评价B.上述材料均为研究古代变法的一手史料C.统治者根据自身需要重构历史人物形象D.历史结论应以今日价值标准作最终判断【答案】A【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崔鷃生活在北宋末年,见到了变法的某些负面影响;梁启超作为近代维新派的代表人物,高度评价了具有“近代文明特征”的王安石变法;漆侠等学者则从更宏观的历史视角出发,看到了王安石变法对社会生产的推动作用,这些差异正是学者立场和时代背景不同所导致的,A项正确;梁启超和漆侠等学者的评价并非一手史料,而是基于历史研究和分析得出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学者对王安石及其变法的认识,并未涉及统治者重构历史人物形象,排除C项;历史结论的评判不能仅仅基于今日的价值标准,而应该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情境进行综合分析,排除D项。故选A项。2.2024年,美国德克萨斯州州长格雷格·阿博特限制非法移民入境举措得到了同属共和党的25名州长公开支持,佐治亚州共和党众议员甚至发文呼吁,“红州”与“蓝州”进行“国家离婚”(如下图)。《华盛顿邮报》称这场争端引发了有关“美国内战”的流言。这表明美国()A.民主制度的公信力荡然无存B.两党制影响政治生态的稳定C.传统分权制衡机制已被打破D.中央与地方的矛盾难以调和【答案】B【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24年(美国)。材料体现出美国党派利益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政治分裂严重影响国家治理效能等问题,凸显了美国民主制度在解决现实问题方面的局限性和弊端,这反映出两党制影响美国政治生态稳定,B项正确;“荡然无存”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美国宪法规定了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在不同事务上的权力范围,州政府有一定的自主权来处理本州的事务,而党派之间经常在各种政策问题上存在不同意见和竞争,这并不意味着分权制衡机制被打破,排除C项;美国政治制度中,中央与地方确实存在矛盾,但通过宪法和法律,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各自权限内行使权力,并在必要时进行协商和妥协,排除D项。故选B项。3.1914年10月,孙中山在给邓泽如的信中曾披露:“局外人不察,多怪弟之退让,然弟不退让,则求今日之假共和,犹未可得也,盖当时党人已大有争权夺利之思想,其势将不可压,弟恐生自相残杀之战争,是以退让,以期风化当时,而听国民之自然进化也。”这一言论折射出()A.同盟会员思想涣散是革命失败的根源B.辛亥革命激发民众民主共和意识C.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左右革命形势发展D.中国民主革命的曲折性与艰巨性【答案】D【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民国时期。根据材料可知,孙中山推举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是为了避免党派争权夺利、自相残杀,于是对袁世凯进行了妥协退让,促成了中华民国共和政体的建立,这体现了民主革命的艰巨性与曲折性,D项正确;同盟会会员思想涣散是辛亥革命失败的重要因素,但并非根源,排除A项;材料主要反映的是革命党内部的问题以及孙中山的策略选择,没有明确提及民众的民主共和意识情况,排除B项;革命形势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经济因素只是其中之一,排除C项。故选D项。4.九品中正制施行之初,中正评定人物品第之后,方“考之簿世,然后授任”。至“晋宋以后,虽有英才勤劳于国,而非华族之有名誉者,谓之寒人,不得与荐绅之选”,出现“庶族寒人,无寸进之路”的现象。这一变化()A.加强了封建君主的专制权力B.适应了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C.缘于门阀士族对特权的垄断D.导致了世卿世禄制度的出现【答案】C【解析】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可知,九品中正制在施行过程中,逐渐被世家大族所操控,形成了门阀政治,导致“庶族寒人,无寸进之路”,C项正确;九品中正制在实施过程中,世家大族通过操控中正评定,掌握了官员选拔的大权,实际上削弱了封建君主的专制权力,排除A项:“庶族寒人,无寸进之路”是九品中正制后期的弊端体现,其没有适应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而是与社会发展趋势相背离,排除B项;世卿世禄制度早在西周时期就已存在,与九品中正制无直接关联,排除D项。故选C项。5.1891年10月,德意志帝国卡普里维宰相提出,任何谋职者“只要仍是中央政府的一位官员,就应该放弃在任何议会中接受议席的权利”。1898年,政府决定“省长和县长原则上不得被选入帝国议会和邦议会”。1900年后,所有文官被严格禁止参加选举活动。德意志帝国的这些举措()A.旨在贯彻文官政治中立的原则B.遏制了政治腐败现象的滋生C.利于保障行政体系运转的稳定D.削弱了政府官员的职责权力【答案】C【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德意志帝国)。据材料可知,德意志帝国禁止官员参加议会活动的举措有利于减少政治干扰、维护行政中立和提高行政效率,从而保障行政体系运转的稳定,C项正确;政治中立原则通常强调的是文官在执行公务时不偏袒任何政治派别,而材料中的措施更侧重于限制文官的政治活动范围,且其根本目的是维护统治,排除A项;材料中的措施有助于减少政府官员因同时涉足行政和立法领域而产生的腐败风险,而非是“遏制了”,排除B项;德意志帝国的这些举措有助于明确和强化政府官员在行政领域的职责和权力,而不是削弱政府官员的职责权力,排除D项。故选C项。6.如表所示为不同版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于政府工作人员的相关规定。这些规定()1954年《宪法》“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效忠人民民主制度,服从宪法和法律,努力为人民服务”1975年《宪法》“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各级干部都必须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国家机关都必须实行精简的原则”1978年《宪法》“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努力钻研业务,积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接受群众监督,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正确地执行国家的政策,实事求是,不得弄虚作假,不得利用职权谋取私利”1982年《宪法》“一切国家机关实行精简的原则,实行工作责任制,实行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制度,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反对官僚主义”A.适应了政治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 B.推进了改革开放时期简政放权政策C.体现了精英政治的国家治理模式 D.保证了公务员选拔制度的长期稳定【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宪法》对于政府工作人员的要求从最初的“效忠人民民主制度,服从宪法和法律,努力为人民服务”逐渐发展为包括努力学习政治理论、“努力钻研业务”“实行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制度”等更具体、更专业的要求,这明显体现了随着时代的发展,对政府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工作能力和培训制度有了更高的要求,以适应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要,A项正确;简政放权更多涉及的是政府管理职能的转变和权力的下放,而不仅仅是机构或人员的精简,排除B项;我国政治制度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材料与“精英政治的国家治理模式”无关,排除C项;材料中的宪法条文主要涉及的是政府工作人员的工作要求、培训和考核,并未直接涉及公务员的选拔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7.明朝休宁范氏的《统宗祠规》“圣谕当遵”条中首列“圣谕六言”,并在祭统宗祠时,大声宣读。海安虎墩崔氏《族约》中则言“此六事‘圣谕六言’乃太祖高皇帝曲尽做人的道理,件件当遵守”。这反映出当时()A.儒学开始向基层渗透 B.宗族治理遵从国家意志C.乡绅社会地位的提升 D.基层自治制度趋于完善【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明朝时期“圣谕六言”在家谱、族规中的体现,反映了国家意志在家族治理中得到贯彻,体现了宗族治理遵从国家意志,B项正确;儒学在宋朝开始向基层渗透,且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圣谕的推广,而非儒学的渗透,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乡绅的社会地位变化,排除C项;明朝休宁范氏和海安虎墩崔氏的做法体现的是对皇帝圣谕的尊崇和贯彻,反映出皇权对基层社会的进一步渗透和控制,与基层自治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8.《十二铜表法》规定:“除威士塔贞女(守护圣火的女祭司)外,妇女受终身的监护。”而1世纪的罗马关于妇女监护的《克劳狄法》废除了对成年女子的宗亲监护。屋大维颁布的婚姻法首次认可了除元老以外的公民与非公民生育的子嗣,承认他们罗马自由人的身份。罗马法的这些变化()A.反映了社会经济结构的根本变迁B.彰显了社会成员法律地位的平等C.有利于扩大罗马统治的社会基础D.目的在于贯彻公平与正义的理念【答案】C【解析】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罗马时期。据材料可知,罗马法中废除了对成年女子的宗亲监护以及认可公民与非公民生育的子嗣身份,有利于提高妇女地位,促进不同群体的融合,增加人口资源,进而扩大罗马统治的社会基础,C项正确;这些法律变化更多的是在原有经济结构框架内进行的局部调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排除A项;此时罗马仍然是奴隶社会,社会成员法律地位平等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中的法律变化更多地体现在对特定群体(如妇女和非公民子嗣)权利的认可和扩大上,而非贯彻公平正义理念,排除D项。故选C项。9.汉武帝采纳谋士建议设置河西四郡,并移民屯垦。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关东贫民徙陇西、北地、西河、上郡、会稽凡七十二万五千口”;元狩五年,“徙天下奸猾吏民于边”;任命赵过为搜粟都尉,在西北等地推广代田法。这些措施()A.解决了腹地人地矛盾尖锐问题 B.推动了边疆开发与民族交融C.加强了对匈奴部落的有效管理 D.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隐患【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汉武帝设置河西四郡、移民屯垦以及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代田法),这些措施都直接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和经济发展,同时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B项正确;“解决了腹地人地矛盾问题”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汉武帝时期对匈奴进行了多次军事打击和防御,但未实现“对匈奴部落的有效管理”,排除C项;汉武帝的这些措施通过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调整人口分布、促进经济发展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消减了地方分裂割据的隐患,巩固了中央集权统治,“消除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10.1533年,英国国王亨利八世(1491~1547年)修改了加冕礼,虽然保留了中世纪以来的加冕词:“保障教会的权力和自由,就像以往的英格兰君主授予教会的一样”;但在后面又增加了“这些权力和自由不能够伤害司法的公正和王室的威严”。这一变化()A.旨在满足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B.推动了社会等级结构的根本转变C.对民族国家形成具有促进作用D.是对马丁·路德改革的继承发展【答案】C【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世纪(英国)。据材料可知,亨利八世在加冕词中新增的内容,实际上是在强调王权的权威性和独立性,特别是在与教权的关系上。这种对王权的强调,有助于加强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从而对民族国家的形成起到促进作用,C项正确;亨利八世修改加冕礼,根本目的是强化王权,不是强调资本主义发展,排除A项;亨利八世对加冕礼的修改,主要关注的是教权与王权的关系,并未触及社会等级结构的根本性变革,排除B项;亨利八世的改革更多的是从维护王室威严和加强君主权力的角度出发,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出发点和核心诉求有很大不同,排除D项。故选C项。11.如图所示为1949~2007年中国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变化情况。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民族地区()A.经济发展可持续性日益增强 B.生活水平不断地提升C.农业的经济基础地位逐渐弱化 D.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9-2007年的中国。根据材料概况可知,民族地区第三产业比重上升,这意味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而第三产业涵盖了服务业、科技与信息产业等领域,对环境的破坏相对较小,有利于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A项正确;要全面准确地判断民族地区生活水平的提升情况,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如人均收入水平、贫困发生率等,排除B项;材料展示的产业结构中农业比例的下降不意味着农业的经济基础地位逐渐弱化,是生产力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城乡一体化,故排除D项。故选A项。12.1950年8月,新中国派队参加在布拉格举行的世界大学生第二次代表大会体育比赛;1963年11月,我国派出史上最大的体育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举行的新兴力量运动会;从1960年到1964年,中日两国围棋代表团多次互访,相互交流。这些活动表明新中国()A.联合周边反帝势力以对抗美苏B.意欲重构东亚地区的政治格局C.积极改善国内发展的外部环境D.已摆脱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答案】C【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中后期(世界)。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争取更多的国际支持和理解,积极参与包括体育和文化领域的国际交流和合作,这些活动有助于改善新中国的国际形象,为国内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C项正确;材料中的活动主要是体育和文化层面的交流,并未明确提及中国联合反帝势力或对抗美苏的意图,排除A项;这些活动主要表明新中国积极拓展对外文化交流,增进与其他国家的友谊与合作,与是否意欲重构东亚地区政治格局无直接关系,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的外交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13.1962年,英国财政大臣提出“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内成立一个共同账户”,各国可以将持有或购买的他国货币作为共同账户存款,待本国需要时使用。1965年1月,法兰西银行宣布从法国现有的外汇储备中提出15000万美元兑换黄金,并声明今后将根据国际收支盈余情况每月例行以美元兑取黄金。西方国家的这些举动说明()A.国际金融市场秩序持续恶化 B.资本主义阵营正渐趋瓦解C.美国丧失世界经济中心地位 D.布雷顿森林体系面临挑战【答案】D【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世界。根据材料可知,英国希望通过建立共同账户,减少对单一货币(美元)的过度依赖,法兰西银行宣布用美元兑换黄金,增加黄金储备,增强本国货币的稳定性和国际地位,这些举动表明布雷顿森林体系在20世纪60年代受到西方国家的质疑和挑战,其权威性和稳定性受到冲击,D项正确;“持续恶化”说法错误,排除A项;这一时期,资本主义阵营开始分化,但不是趋于瓦解,排除B项:直到20世纪后半叶,美国仍然是世界经济的重要中心,排除C项。故选D项。14.1933年“国定税则”实行后,日本输入我国的“粗细市布、标布、斜纹布的税率,增加实属有限,平均都只合从价百分之十”,“日煤在中国市场上倾销价格较日本本国还要低落四五元(每吨),现在新增关税仅两元”。而1934年税则规定棉布类减税10%~50%不等,棉花则加税43%,机器、金属制品等类增高了税率。这些现象的出现()A.佐证了南京国民政府财政问题突出B.折射出民族工业发展环境改善的有限C.表明中国主权丧失及民族危机加剧D.说明中国主动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答案】B【解析】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调整关税后,民族工业在国内外商品的夹击下,面临着市场被抢占、成本上升、技术升级困难等诸多问题,民族工业发展环境改善有限,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国民政府的海关税率问题,没有具体的海关收入,不能得出“财政问题突出”,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主权丧失,排除C项;材料实际上反映了中国在当时的经济环境下处于被动地位,排除D项。故选B项。15.康熙朝有地方官上书称:“每遇(户籍)编审,有司务博户口加增之名,不顾民之疾痛,必求溢于前额,故应删者不删,不应增者而增,甚则人已亡而不肯开除,子初生而责其登籍,沟中之瘠犹是册上之丁,黄口之儿已是追呼之檄,始而包赔,既而逃亡,势所必然”。这可以用来证明清代()A.人口增长凸显资源危机 B.赋役制度变革的必然性C.基层官员贪污腐败成风 D.农民人身依附关系增强【答案】B【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清朝户口编审过程中出现了应删未删、不应增而增等种种不公正性现象,这些都反映了当时的赋役制度存在问题,需要进行变革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户口编审过程中的不公正现象,并未体现资源危机,排除A项;材料提到官员为了政绩或私利而追求户口数量的增加,但并不能全面反映基层官员的贪污腐败情况,且贪污腐败并非材料主旨,排除C项;清代农民人身依附关系相对松弛,排除D项。故选B项。16.据国际劳工局的研究报告,1980年,美国老年人口赡养比(老年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为16.9%,日本为13.4%,英国为23.5%,法国为21.9%。2000年,美国老年人口赡养比为19.0%,日本为25%,英国为24.6%,法国为24.4%。到2050年,美国老年人口赡养比预计将提高到35.5%,日本为58.4%,英国为42.2%,法国为44.2%。由此可推知,这些国家()A.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具有必要性B.使老龄化渐成人类共同难题C.社会效率与公平难以得到平衡D.竞争力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答案】A【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世界)。据材料可知,老年人口赡养比的上升意味着社会需要为更多的老年人提供养老保障,社会保障体系所承担的压力也会相应增大,这使社会保障体系面临一定的隐患,需要进行改革,A项正确;老龄化是一个全球性的现象,但材料中仅给出了四个国家的老年人口赡养比数据,并不能直接推断出老龄化已成为人类共同的难题,排除B项;社会效率与社会公平失衡,社会保障就会出现问题,但这种平衡是可以实现的,排除C项;虽然老年人口赡养比上升给这些国家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但不能简单地据此推知国家竞争力呈现持续下降趋势,国家竞争力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第17题12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4分,第20题14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政治腐败问题突出。当时,英国两党急需通过赏赐爵位以换取富人对他们的赞助,特别在1883年《取缔选举舞弊和非法行为令》颁布后,公开的财政捐助已不被允许,两党均面临着经费紧缺问题。由于国王和政府历来强调贵族地产者的身份,直到1880年,只有极少数的资本家及其亲属能跻身于贵族行列。因而,两党和工商业资产阶级的要求一拍即合。工商业资产阶级还会采用金钱贿赂的手段拉拢政府官员,进而获得一些商业机密或投资捷径。原则上说,工人阶级是比较具有先进性的阶级,但直到19世纪末,工人贵族垄断工会的局面始终没有被打破。不少意志薄弱的工会领袖由于经常出入政府机关和资产阶级的府邸,受到资产阶级思想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和改变。为此,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制定反腐法律的国家,先后通过了《秘密投票法》《取缔选举舞弊和非法行为令》,成立了各种审计机构、处理严重犯罪办公室、公职道德委员会等专门性的反腐败机构。英国法律为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赋予了一定的监督和批评权利,人们甚至将媒体具有的这种权力和功能称为“第四种权力”和“无冕之王”。英国合法公民也享有言论自由的权利、出版自由的权利和知情权利。——摘编自吴宪《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政治腐败问题探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政治腐败问题产生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治理政治腐败的举措及积极影响。【答案】(1)原因:权力结构不合理;政府机构职能与权力混乱;文官制度不完善;经济不断发展;贫富差距加大;道德观念淡薄;监督体系不完善;信息不透明。(2)举措:改革选举制度;加强监察制度建设;健全法律法规;加强官员教育。积极影响: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腐败现象,维护了政府形象;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促进了英国民主宪政的发展和进步;营造了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树立了良好的社会风气;为其他国家的反腐工作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借鉴。【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题。时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原因:根据材料“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政治腐败问题突出。当时,英国两党急需通过赏赐爵位以换取富人对他们赞助”并结合和所学知识,可得出权力结构不合理;根据材料“原则上说,工人阶级是比较具有先进性的阶级,但直到19世纪末,工人贵族垄断工会的局面始终没有被打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府机构职能与权力混乱;结合所学知识,从履行政府职能的文官制度的角度来说,文官制度不完善;结合所学从经济的角度分析,经济不断发展;贫富差距加大;从思想的角度分析,道德观念淡薄;根据材料“工商业资产阶级还会采用金钱贿赂的手段拉拢政府官员,进而获得一些商业机密或投资捷径”可得出,监督体系不完善;根据材料“英国合法公民也享有言论自由的权利、出版自由的权利和知情权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信息不透明。【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题。时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举措:结合第一问政治腐败问题产生的原因有权力结构不合理可知,改革选举制度;根据材料“成立了各种审计机构、处理严重犯罪办公室、公职道德委员会等专门性的反腐败机构”可得出,加强监察制度建设;根据材料“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制定反腐法律的国家,先后通过了《秘密投票法》《取缔选举舞弊和非法行为令》”可得出,健全法律法规;根据材料“英国法律为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赋予了一定的监督和批评权利,人们甚至将媒体具有的这种权力和功能称为“第四种权力”和‘无冕之王’”可得出,加强官员教育。积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对腐败的治理、缓和社会矛盾、对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对经济的作用、对社会风气的作用和对其他国家的借鉴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如: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腐败现象,维护了政府形象;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促进了英国民主宪政的发展和进步;营造了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树立了良好的社会风气;为其他国家的反腐工作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借鉴。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模范作为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楷模,以不同的身影出现在大众视野,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老黄牛”形象、60~70年代的“铁人”形象到改革开放时期的“当代愚公”形象,衍生为新世纪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复合型人才形象。随着时代的变迁,劳动模范评选标准、劳模结构、劳模劳动方式不断与时俱进,但劳动模范的坚守永具民族气节,劳模精神常葆先进本色,劳模价值久涵时代特色,实现了“变”与“不变”的规律性统一、凸显出“不忘本来、面向现在、引领未来”的变迁发展规律——摘编自王霖凡赵冰《“变”与“不变”: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模范的变迁发展逻辑》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劳动模范”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答案】示例:论题:劳模评选标准折射国家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阐述: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巩固新生政权,调动广大工农阶级生产积极性,满足国家工业基础建设、农业生产恢复的需要以及提高人民基本生活水平,劳模评选标准倾向于努力工作、踏实肯干。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引领下,劳模评选主要以经济贡献和创新创造为标准。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实力已得到极大提高,劳动者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劳动工具都有了明显的科技发展趋向,中国迎来新的历史发展机遇期,科技创新、民族振兴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劳模评选标准对其道德品质的要求更加严格,不仅需要技术过关,更要着重道德修养高尚,重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统一。综上所述,劳模评选标准是新中国七十多年发展变化的缩影,体现出中国主流劳动价值观念的变化。(“示例”仅作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赋分)【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现代中国。首先确定论题:据本题题干加材料“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劳动模范’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分析材料可得知,主题为“劳动模范”,分析材料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构成: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历史时期的劳模形象、劳模评选标准的变化、劳模精神的传承与创新。根据以上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我们确定论题:劳模评选标准折射国家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其次,进行阐述,据材料“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模范作为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楷模,以不同的身影出现在大众视野,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老黄牛’形象”,结合所学知识可以阐述,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面临百废待兴的局面,急需恢复和发展经济。因此,劳模评选标准倾向于努力工作、踏实肯干的“老黄牛”形象。这一时期的劳模代表了广大工农阶级的勤劳和奉献精神,为国家的工业基础建设和农业生产恢复作出了重要贡献。据材料“60~70年代的‘铁人’形象”,结合所学知识可以阐述,60~70年代,中国进入了大规模工业化建设时期,特别是在石油、钢铁等重工业领域,需要大量的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这一时期的劳模代表如“铁人”王进喜,以其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卓越的贡献,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劳模评选标准更加注重在艰苦条件下表现出的顽强意志和卓越贡献。据材料“衍生为新世纪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复合型人才形象”,结合所学知识可以阐述,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实力已得到极大提高,劳动者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劳动工具都有了明显的科技发展趋向。中国迎来新的历史发展机遇期,科技创新、民族振兴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劳模评选标准对其道德品质的要求更加严格,不仅需要技术过关,更要着重道德修养高尚,重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统一。这一时期的劳模代表如屠呦呦、袁隆平等,他们在各自领域取得了世界级的科研成果,为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最后做出总结,综上所述,劳模评选标准是新中国七十多年发展变化的缩影,体现出中国主流劳动价值观念的变化。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老黄牛”形象,到60~70年代的“铁人”形象,再到改革开放时期的“当代愚公”形象,直至新世纪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形象,劳模评选标准的变化反映了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需求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劳模精神始终保持着先进本色,成为激励全国人民奋发向前的重要精神动力。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目前,海洋法律秩序的生成可界分为第一、第二以及第三海洋法律秩序。第一海洋法律秩序可溯源到人类从海洋中觅食和小规模的航海活动。这一时期,海商规则构成主要的法律体系,《康索拉多海商法典》相当详尽地论述了海战的重要规则,格劳秀斯基于维护荷兰的国家利益极力渲染海洋自由的理念。第二海洋法律秩序的时间大致从19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中叶。期间,人类经历了若干规模宏大的海战,战争结束后如何总结战争教训和限制海战手段成为国际社会尤其是欧洲海洋强国的关注重点,海洋国家形成了比较成熟的领海立法和实践。对于西方海洋强国一直重视的对海商交易活动的国际立法,国际社会逐渐形成航海贸易运输领域重要的规则,诸如“维斯比规则”。第三海洋法律秩序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际,主要以“海权”“海洋资源”“海洋法权”为核心元素,三者不断互动与融合。且由于七十七国集团等政治势力的强力介入,《联合国海洋公约》未完全按照西方海洋强国的意志运行。——摘编自马得懿《海洋法律秩序生成:历史脉络、法治困境与海洋法权》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至20世纪80年代签订的有关海洋方面的双边和多边条约达到了300多项,联合国主持的国际法编纂活动也逐渐增多,这改变了近代国际海洋法律秩序的规范以习惯法规则为主的情况。如《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明确了公海自由的范围并做了进一步的限制;1995年《鱼类种群协定》对传统的公海捕鱼自由原则作了一定修改,明确缔约国应当在区域渔业组织的框架下就管理跨界和溯游鱼类种群开展合作;此外,“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等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渔业管理组织相继设立,使公海捕鱼自由受到了更多的限制。同时,国际法院等国际司法机构成立以来,对英、挪渔业案等案件的判决,解决了各当事国提交的国际争端,推动了国际海洋秩序的发展。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制定了涉及150多个国家的18个区域海洋计划,包括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直接管理的7个项目、区域本身自我管理的7个项目等。北极理事会先后通过了《北极油污预防与反应协定》《增强北极科学研究的协定》,对北极地区的航行、生态和科考进行规制——摘编自杨泽伟《国际海洋法律秩序的变革:历史演进、发展趋势与影响因素》(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至20世纪中叶国际海洋法律秩序的特征。(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国际海洋法律秩序的发展趋势与影响因素。【答案】(1)特征:以欧洲海洋强国为主体议定,规则更多体现同时代海洋强国利益;凸显海战规则色彩;体现制海权的重要性。(任答两点即可)(2)发展趋势:法律体系不断完善;强调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重视发展中国家的权益;争端解决机制日益健全。(任答两点即可)因素:国家利益;地缘政治;科技进步;国际政治格局;全球环境问题。(任答三点即可)【解析】【小问1】本题是概括分析题。时空分别是近代的世界。特征:根据材料一“对于西方海洋强国一直重视的对海商交易活动的国际立法,国际社会逐渐形成航海贸易运输领域重要的规则”可知,19世纪至20世纪中叶国际海洋法律秩序是以欧洲海洋强国为主体议定,规则更多体现同时代海洋强国利益;根据材料一“人类经历了若干规模宏大的海战,战争结束后如何总结战争教训和限制海战手段成为国际社会尤其是欧洲海洋强国的关注重点”可知,这一时期国际海洋法律秩序凸显了海战规则色彩;根据材料一“海洋国家形成了比较成熟的领海立法和实践。对于西方海洋强国一直重视的对海商交易活动的国际立法,国际社会逐渐形成航海贸易运输领域重要的规则”可知,这一时期国际海洋法律秩序体现了制海权的重要性。【小问2】本题是概括分析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科技园区股权代持管理服务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豪华车赠与合同样本3篇
- 佛山市禅城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下属企业招聘1名工作人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二零二五年度超重货物运输安全协议3篇
- 2025年度软件开发项目居间代理合同模板2篇
- 二零二五年施工现场食堂承包及营养配餐服务合同3篇
- 2025陕西事业单位招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二零二五年度环保涂料生产与环保性能检测合同3篇
- 2025年山东烟台市事业单位招考拟聘用(四)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二零二五年度酒店客房预订与客房管理服务合同3篇
- 国土空间规划用途管制实施与研究
- 2024年江苏省中考英语试卷十一套合卷附答案
- 《风力发电技术》课件-第六章 风力发电技术
- 智慧康养社区项目资金申请报告-超长期特别国债投资专项
- 高技能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 DL∕T 1732-2017 电力物联网传感器信息模型规范
- 混凝土股东合同范本
- GB/T 28294-2024钢铁渣复合料
- 财务EXCEL操作技巧培训
- 芳香疗法服务行业发展趋势及前景展望分析报告
- DBJ∕T 15-120-2017 城市轨道交通既有结构保护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