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与设计实践作业指导书_第1页
城市规划与设计实践作业指导书_第2页
城市规划与设计实践作业指导书_第3页
城市规划与设计实践作业指导书_第4页
城市规划与设计实践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规划与设计实践作业指导书TOC\o"1-2"\h\u27071第一章绪论 282221.1城市规划与设计概述 2203801.2城市规划与设计的重要性 239681.3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发展历程 221037第二章城市规划基本理论 3314332.1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 320482.2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 41052.3城市规划的主要方法 422388第三章城市设计基本理论 5287163.1城市设计的概念与范畴 5287793.2城市设计的基本原则 5257673.3城市设计的主要方法 627765第四章城市规划与设计实践案例 674794.1国内城市规划与设计案例解析 644484.1.1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设计 6176074.1.2上海浦东新区规划设计 6208274.2国际城市规划与设计案例解析 7296884.2.1纽约城市规划与设计 7156214.2.2巴黎城市规划与设计 7290284.3案例对比与启示 732545第五章城市规划与设计程序 723185.1前期调研与分析 7304105.1.1调研内容 8236165.1.2分析方法 8277335.2规划方案设计 8218575.2.1目标设定 8323305.2.2空间布局 819395.2.3设计方案 938675.3规划实施与监管 9164005.3.1实施步骤 93745.3.2监管措施 932674第六章城市规划与设计技术 9165006.1城市规划技术 911956.1.1城市规划编制技术 9148326.1.2城市规划管理技术 1047566.2城市设计技术 10257926.2.1城市景观设计技术 10188516.2.2城市交通设计技术 10311576.2.3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设计技术 10149776.3技术创新与应用 10321306.3.1信息技术 11314866.3.2绿色建筑技术 11273916.3.3智慧城市技术 11281096.3.4生态修复技术 112148第七章城市规划与设计政策法规 11156957.1城市规划政策法规体系 1118987.2城市设计政策法规体系 11188687.3政策法规对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影响 1220347第八章城市规划与设计管理 1233028.1城市规划管理 1226458.2城市设计管理 13192378.3管理策略与措施 133787第九章城市规划与设计教育 13238769.1城市规划与设计教育体系 14252279.2城市规划与设计教育改革 1425169.3城市规划与设计教育发展趋势 144878第十章城市规划与设计未来展望 151966610.1城市规划与设计发展趋势 152640310.2城市规划与设计面临的挑战 151063510.3城市规划与设计创新方向 15第一章绪论1.1城市规划与设计概述城市规划与设计,作为一种人类社会活动的空间安排与优化手段,旨在通过对城市空间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城市功能的完善、生态环境的优化以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与设计涵盖城市发展战略、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城市设计等多个层面,涉及建筑、景观、交通、环境、经济等多个学科领域。1.2城市规划与设计的重要性城市规划与设计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城市规划与设计能够指导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保障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与合理配置。城市规划与设计有助于优化城市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城市规划与设计还能够引领城市产业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增强城市竞争力。1.3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发展历程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发展历程源远流长,早在古代,我国就有了关于城市规划与设计的记载。以下简要回顾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发展历程:(1)古代城市规划与设计古代城市规划与设计以“方形城市”为代表,强调城市布局的规整、对称。例如,我国古代都城长安、洛阳等城市,均采用了方形城市布局。这一时期,城市规划与设计主要受到政治、军事、宗教等因素的影响。(2)中世纪城市规划与设计中世纪城市规划与设计以欧洲城市为代表,呈现出不规则、有机生长的特点。这一时期,城市布局受到地形、气候、交通等因素的影响,城市功能分区逐渐显现。(3)工业革命后的城市规划与设计工业革命后,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城市规划与设计逐渐走向现代化。这一时期,城市规划与设计开始关注城市卫生、绿化、交通等问题,提出了“田园城市”、“卫星城市”等理念。(4)现代城市规划与设计20世纪以来,城市规划与设计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一时期,城市规划与设计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人文关怀和生态保护。现代城市规划与设计呈现出多元化、创新化的特点,如生态城市规划、智慧城市规划等。(5)我国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发展我国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城市规划与设计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规划与设计水平不断提高,为城市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我国城市规划与设计仍需不断摸索和创新。第二章城市规划基本理论2.1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其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可持续发展原则:城市规划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充分考虑经济、社会、环境三者的平衡发展,保证城市长期稳定发展。(2)以人为本原则:城市规划应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关注人的需求,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3)综合协调原则:城市规划应充分考虑城市各功能区的相互关系,实现土地、资源、环境、基础设施等要素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布局。(4)科学预测原则:城市规划应基于科学预测,充分考虑城市发展趋势,预测城市未来规模、结构和需求,为城市长远发展提供指导。(5)法律法规原则:城市规划应遵循相关法律法规,保证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和严肃性。2.2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城市性质和规模:明确城市的发展方向、性质和规模,为城市长远发展提供指导。(2)规划城市空间布局: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3)规划城市基础设施:保障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可持续发展,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和生产需求。(4)规划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5)规划城市景观风貌:塑造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吸引力。(6)规划城市安全与防灾:加强城市安全防护措施,提高城市抗灾能力。2.3城市规划的主要方法城市规划的主要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现场调查法: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城市现状和规划需求信息。(2)数据分析法:运用统计学、地理信息系统等工具,对城市现状和规划数据进行分析,为规划决策提供依据。(3)模型预测法:构建城市发展趋势模型,预测城市未来规模、结构和需求,为规划提供参考。(4)多方案比选法:针对不同规划目标,制定多个规划方案,进行综合评价和比选,确定最优方案。(5)公众参与法:充分听取公众意见,保障公众利益,提高城市规划的公众满意度和实施效果。(6)法律法规审查法:保证城市规划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和严肃性。第三章城市设计基本理论3.1城市设计的概念与范畴城市设计作为城市规划与设计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在于通过对城市空间环境的整体规划与设计,实现城市功能、形态与文化的和谐统一。城市设计的概念涵盖了城市空间形态、景观、建筑、交通、公共设施等多个方面,其范畴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空间形态设计:包括城市布局、道路网络、广场、公园等城市空间的设计,以及城市天际线、城市景观、城市色彩等视觉要素的设计。(2)城市景观设计:涉及城市绿地系统、城市水体、城市广场、城市雕塑等景观元素的设计,以及城市风貌、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特色资源的保护与利用。(3)城市建筑设计:包括城市建筑的风格、体型、色彩、材料等要素的设计,以及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协调与融合。(4)城市交通设计:涵盖城市道路、公共交通、交通枢纽等交通设施的设计,以及交通组织、交通规划等交通问题的解决。(5)公共设施设计:包括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公共艺术设施、公共信息设施等的设计,以满足市民的生活、休闲、文化需求。3.2城市设计的基本原则城市设计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以保证城市空间环境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1)以人为本:城市设计应以满足市民的需求为出发点,关注人的行为习惯、心理需求,创造宜人、舒适的城市空间。(2)整体性原则:城市设计应注重整体规划,保证城市空间环境的协调与统一,避免局部优化带来的整体失衡。(3)可持续发展原则:城市设计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注重生态保护、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4)地域特色原则:城市设计应充分体现地域文化特色,挖掘城市历史、文化、民俗等资源,展现城市独特风貌。(5)创新原则:城市设计应勇于创新,运用先进的设计理念、技术和材料,提高城市空间环境的品质。3.3城市设计的主要方法城市设计的主要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现场调研:通过对城市现状的实地考察,了解城市空间环境的基本情况,为城市设计提供基础数据。(2)方案设计:根据现场调研结果,运用设计原理和技巧,提出城市设计方案,包括平面布局、空间形态、景观设计等。(3)设计评价: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估,包括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环境效益等方面,以优化设计方案。(4)公众参与:在城市设计过程中,充分听取公众意见,提高设计的民主性和公正性。(5)实施与监管:保证城市设计方案的顺利实施,对设计过程进行监管,保证设计质量。(6)后期评估与反馈:对城市设计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城市设计提供借鉴。第四章城市规划与设计实践案例4.1国内城市规划与设计案例解析4.1.1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设计北京城市副中心位于通州区,是疏解北京市非首都功能的重要承载区。规划设计充分考虑了生态环境、历史文化、产业发展等因素,形成了以“一心、两带、多点”为空间布局的城市副中心。一心即城市副中心核心区,两带为生态景观带和创新发展带,多点为多个功能组团。该规划注重绿色生态、历史文化传承和智能化建设,为我国城市规划与设计提供了有益借鉴。4.1.2上海浦东新区规划设计上海浦东新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其规划设计注重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规划形成了“一心、两带、三片、多组团”的空间结构,一心即浦东新区核心区,两带为黄浦江两岸发展带和张江创新带,三片为浦东国际机场、临港新片区、迪士尼乐园等三个功能片区,多组团为多个特色小镇和产业园区。该规划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4.2国际城市规划与设计案例解析4.2.1纽约城市规划与设计纽约作为世界级大城市,其城市规划与设计具有高度的前瞻性和创新性。纽约城市规划以“纽约2030”为指导,注重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社会公平和环境保护。规划形成了“一核、四区、多节点”的空间结构,一核即曼哈顿核心区,四区为布鲁克林、皇后区、布朗克斯和斯塔滕岛,多节点为多个城市副中心。纽约城市规划在交通、绿化、住房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4.2.2巴黎城市规划与设计巴黎作为法国的首都,其城市规划与设计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巴黎城市规划以“巴黎2040”为指导,注重城市更新、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规划形成了“一心、两翼、多点”的空间结构,一心即巴黎市中心,两翼为塞纳河左岸和右岸,多点为多个城市副中心。巴黎城市规划在交通、绿化、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4.3案例对比与启示通过对国内外城市规划与设计案例的解析,可以发觉以下共同点:(1)注重可持续发展:各案例均强调绿色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2)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相结合:各案例在规划中充分考虑产业发展和城市功能,实现产业与城市的互动发展。(3)交通、绿化、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各案例在规划中注重交通、绿化、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建设,提升城市品质。启示:(1)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升我国城市规划与设计水平。(2)注重本土特色,充分发挥我国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等优势。(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第五章城市规划与设计程序5.1前期调研与分析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前期调研与分析工作是整个规划过程的基石。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收集并整理与规划项目相关的各类信息,包括城市的历史、地理、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多方面的资料。应通过实地踏勘、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全面了解规划区域的基本情况。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矛盾,为后续的规划方案设计提供科学依据。5.1.1调研内容前期调研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基本情况:城市规模、人口结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等。(2)城市基础设施:交通、给排水、供电、通信、绿化等。(3)城市景观与环境:自然景观、历史遗迹、城市风貌、生态环境等。(4)社会人文因素:居民需求、文化传承、社会稳定性等。5.1.2分析方法在调研基础上,运用以下分析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处理:(1)定性分析:对城市现状进行描述性分析,找出优势和劣势。(2)定量分析:通过统计方法,对城市各项指标进行量化分析。(3)比较分析:对国内外类似城市的规划与设计进行对比,借鉴成功经验。(4)模型分析:运用数学模型、地理信息系统等工具,预测城市发展趋势。5.2规划方案设计规划方案设计是城市规划与设计的核心阶段。根据前期调研与分析的结果,制定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规划方案。该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5.2.1目标设定明确规划目标,包括城市发展的长远目标、中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目标应具有以下特点:(1)可行性:目标应在现有条件下可以实现。(2)明确性:目标应具体、明确,便于后续实施和评估。(3)可衡量性:目标应具备可量化的指标,便于监测和评价。5.2.2空间布局根据规划目标,对城市空间进行布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划分各类用地,保证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2)交通规划:优化交通网络,提高交通效率。(3)生态环境规划:保护自然景观,改善生态环境。(4)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合理布局公共服务设施,满足居民生活需求。5.2.3设计方案在空间布局的基础上,制定具体的设计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筑设计:确定建筑风格、体型、色彩等要素。(2)景观设计:打造优美的城市景观,提升城市形象。(3)设施设计: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城市运行效率。5.3规划实施与监管规划实施与监管是城市规划与设计的重要环节。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保证规划方案的有效实施,并对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5.3.1实施步骤规划实施步骤如下:(1)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责任主体、实施期限、资金保障等。(2)宣传发动:加强规划宣传,提高公众参与度。(3)项目审批:对规划项目进行审批,保证符合规划要求。(4)施工监管:对施工现场进行监管,保证施工质量。(5)竣工验收:对规划项目进行验收,保证达到预期效果。5.3.2监管措施为保证规划实施效果,采取以下监管措施:(1)定期评估: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觉问题。(2)动态调整:根据评估结果,对规划方案进行动态调整。(3)法律法规保障: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保证规划实施的合法性。(4)社会监督:鼓励公众参与规划监管,发挥社会监督作用。第六章城市规划与设计技术6.1城市规划技术城市规划技术是城市规划与设计实践中的核心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6.1.1城市规划编制技术城市规划编制技术是指在城市规划过程中,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规划原则和标准,对城市空间布局、土地利用、交通网络、公共服务设施等进行系统规划和设计的方法与手段。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技术:对城市发展的长远目标、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进行规划。(2)详细规划编制技术:对城市局部区域进行具体规划,包括用地性质、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公共服务设施等。(3)专项规划编制技术:针对城市特定领域进行规划,如交通、环保、历史文化保护等。6.1.2城市规划管理技术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是指在城市规划实施过程中,对规划内容进行监督、检查、调整和评估的方法与手段。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规划审批技术:对规划项目进行合法性、合规性审查。(2)规划实施监测技术: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保证规划目标的实现。(3)规划评估技术:对规划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为规划调整提供依据。6.2城市设计技术城市设计技术是指在城市规划与设计实践中,对城市空间环境进行审美、功能和生态等方面的综合设计,以满足人们生活、工作和休闲的需求。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6.2.1城市景观设计技术城市景观设计技术包括对城市绿地、广场、公园、水体等景观元素进行设计,以及城市天际线、建筑风格、公共艺术等方面的规划。6.2.2城市交通设计技术城市交通设计技术包括对城市道路、桥梁、隧道、公共交通设施等进行设计,以满足城市交通需求,提高交通效率。6.2.3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设计技术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设计技术包括对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进行设计,以满足居民生活需求。6.3技术创新与应用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城市规划与设计技术不断创新,以下列举几个典型的技术创新与应用:6.3.1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城市规划与设计更加高效、精准。例如,地理信息系统(GIS)可以用于收集、分析和展示城市空间数据,为规划决策提供支持;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挖掘城市运行规律,为规划提供科学依据。6.3.2绿色建筑技术绿色建筑技术是指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采用节能、环保、可再生能源等技术,降低建筑对环境的影响。例如,绿色屋顶、太阳能热水器等。6.3.3智慧城市技术智慧城市技术是指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高城市运行效率、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技术。例如,智能交通系统、智能照明系统等。6.3.4生态修复技术生态修复技术是指对城市受损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和改善的技术。例如,人工湿地、生态驳岸等。通过这些技术,可以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第七章城市规划与设计政策法规7.1城市规划政策法规体系城市规划政策法规体系是城市规划与设计活动的基本遵循,其核心在于保证城市规划与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合法性。该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次:(1)宪法层面:我国《宪法》明确了国家对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总体要求,为城市规划政策法规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最高法律依据。(2)法律层面: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等,这些法律为城市规划与设计提供了基本法律制度保障。(3)行政法规层面:主要包括《城市规划和设计条例》、《城市绿化条例》等,这些行政法规对城市规划与设计活动进行了具体规定。(4)部门规章层面:包括《城市规划设计收费标准》、《城市规划设计资质管理办法》等,这些规章对城市规划与设计的管理和实施进行了细化。(5)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对城市规划与设计活动进行了具体规定。7.2城市设计政策法规体系城市设计政策法规体系旨在引导和规范城市设计活动,保障城市设计的质量和水平。该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国家层面:国家层面政策法规包括《城市设计导则》、《城市设计评价标准》等,为城市设计活动提供了总体要求和指导。(2)地方层面:地方政策法规包括各地制定的《城市设计管理办法》、《城市设计技术规范》等,对城市设计活动进行了具体规定。(3)行业规范:包括《城市设计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标准》、《城市设计项目评审办法》等,对城市设计从业人员的资格和项目评审进行了规定。7.3政策法规对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影响政策法规对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引导作用:政策法规为城市规划与设计活动提供了方向,保证规划与设计符合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需求。(2)规范作用:政策法规对城市规划与设计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了规范,保证规划与设计质量和效果。(3)保障作用:政策法规对城市规划与设计成果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保障,保证规划与设计目标得以实现。(4)激励机制:政策法规通过设立奖项、资金支持等方式,激发城市规划与设计人员的创新能力和积极性。(5)约束作用:政策法规对城市规划与设计活动中的违规行为进行了明确,对相关责任主体进行处罚,保障市场秩序和公共利益。第八章城市规划与设计管理8.1城市规划管理城市规划管理是城市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其主要任务是对城市的空间布局、土地利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统筹规划,保证城市有序、高效、可持续发展。以下是城市规划管理的主要内容:(1)规划编制管理:负责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专项规划等,明确城市发展的目标、战略和空间布局。(2)规划审批管理:对各类规划成果进行审查,保证规划内容的合规性、科学性和可行性。(3)规划实施管理:对规划实施过程中的项目进行监督管理,保证规划目标的实现。(4)规划调整管理: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对规划进行调整和修订,以适应新的发展需求。8.2城市设计管理城市设计管理是对城市空间形态、景观环境、公共设施等方面进行综合规划与设计,以提高城市品质和居民生活水平。以下是城市设计管理的主要内容:(1)设计标准制定:制定城市设计的相关标准,包括建筑形态、公共空间、景观环境等方面。(2)设计审查管理:对城市设计项目进行审查,保证设计质量符合相关标准。(3)设计实施管理:对设计实施过程进行监督管理,保证设计意图得到有效落实。(4)设计评价与反馈:对已完成的城市设计项目进行评价,收集居民意见,为今后的城市设计提供借鉴。8.3管理策略与措施为了提高城市规划与设计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以下管理策略与措施应当得到重视:(1)加强规划与设计的立法工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划与设计管理的权限、程序和责任。(2)建立健全规划与设计协调机制:加强各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形成合力,提高规划与设计管理的协同性。(3)强化规划与设计的公众参与:鼓励公众参与规划与设计过程,提高规划与设计的透明度和公众满意度。(4)加强规划与设计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的规划与设计人才,提高规划与设计管理的专业水平。(5)推广先进技术与管理方法: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规划与设计管理的科学性和精确性。第九章城市规划与设计教育9.1城市规划与设计教育体系城市规划与设计教育体系是培养具备专业素养和技能的城市规划与设计人才的重要载体。我国的城市规划与设计教育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教育阶段:城市规划与设计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主要涉及建筑、地理、环境等相关学科,为后续专业教育奠定基础。(2)本科教育阶段:本科阶段的城市规划与设计教育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具备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3)研究生教育阶段:研究生阶段的城市规划与设计教育更加注重专业深度,分为学术型和专业型两种。学术型研究生教育侧重于理论研究,专业型研究生教育侧重于实践能力培养。(4)继续教育阶段:继续教育阶段的城市规划与设计教育旨在提高在职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包括短期培训、在职研究生教育等。9.2城市规划与设计教育改革我国城市规划与设计教育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体系改革:强化基础课程,增加实践性课程,优化课程设置,提高课程质量。(2)教学方法改革:采用案例教学、实践教学、项目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3)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的专业人才,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4)产学研结合:加强与企业、科研院所的合作,促进产学研一体化,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9.3城市规划与设计教育发展趋势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划与设计教育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