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二则》教学策略研究11000字(论文)_第1页
《世说新语二则》教学策略研究11000字(论文)_第2页
《世说新语二则》教学策略研究11000字(论文)_第3页
《世说新语二则》教学策略研究11000字(论文)_第4页
《世说新语二则》教学策略研究11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世说新语>二则》教学策略研究目录TOC\o"1-2"\h\u4136《<世说新语>二则》教学策略研究 16325绪论 123218一、将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教学重点 29918(一)关注文本历史背景 224001(二)反复诵读文本 313232(三)注重鉴赏,提升学生审美素养 47086二、结合文本,教学方式多元化 522083(一)教学过程趣味化 532521(二)教学日常生活化 710902三、在阅读训练中锻炼学生思维 826623(一)比较教学法 96794(二)重视思维训练的发散性 9455(三)重视思维训练的整合性 1020967四、结语 112227参考文献: 11摘要:初中是学生系统接触文言文的初始时期,也是培养学生文言文学习方法、学习兴趣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教师要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认真研究文言文的教学策略。因此文章以新课标为背景,对《<世说新语>二则》教学策略从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为教学重点、结合文本使教学方式多样化、在阅读训练中锻炼学生思维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开拓文言文教学策略的思路,提升教师文言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进而促进初中生文言文的学习。关键词:新课标背景;《<世说新语>二则》;教学策略绪论文言文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传承下来的文化瑰宝。新课标对初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提出了很高的的要求,教师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素养和文学素养,能够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其独特魅力;结合具体文本教学,教师能够引导学生阅读简易短文,指导学生根据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把握文章含义,促使学生在感悟和运用中提升文学素养。在初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的教学方式套路相同,着重字词句的解释,多以应付考试为目的,没有触碰到文本的核心,更看不到文本传递给学生的价值观影响力有多大。因此,刻板的文言文教学方式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标的要求下必须做出改变,教师需根据当前文言文的教学现状及学生学情做出合理有效的应对之策。文章以新课标为背景,对《<世说新语>二则》教学策略从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为教学重点、结合文本使教学方式多元化、在阅读训练中锻炼学生思维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开拓文言文教学策略的思路,提升教师文言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进而促进初中生文言文的学习。将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教学重点徐毓曾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就是文言文的灵魂。”REF_Ref7584\r\h[1]115因此,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重要性便不言而喻了。在当前的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潜移默化中放大应试教育的成绩要求,缩小文言文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作用,本就晦涩难懂的文言文在此情况下更加让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无法触及心灵与“灵魂”的刻板教学,学生被阻隔在文言文描绘的世界之外,体会不到文言文独一无二的魅力。触及不到文本的“灵魂”,长此以往学生就失去了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教师的授课质量也会大幅度下降。依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抓住文言文的“灵魂”,重点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文言文的过程中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文本历史背景要是学生学习文言文时仅停留在对文字的浅层理解,那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文言文,文言文的有效学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文化的传承与反思。初中学生对文言文的接触较少、理解较浅,而文言文作品都源自特定的历史背景中,相对于其他类型文本的学习,文言文的学习需要学生通过大量课外阅读从而达到一定的文学文史积累,这样才能深入理解文言文中所记载的典章法度、天文地理、风土人情等文化内容,但初中生所处的学段很难达到这些条件,因此在进入文本的深入学习之前,教师可先给学生一些作者和文本创作的相关历史背景资料,学生可根据这些资料对文章有一定的预习和了解,以缩小自己和文本之间的距离,如此一来,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会得到大幅度提高,激发学生了解所学文言文历史背景的欲望。学生只有了解了作者生活年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环境,才能在学习文言文时快速进入到文本描绘的环境中去,站在作者的角度来思考文本,对作者写作文本时的心情更能做到感同身受,理解作者写作的目的,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培养自身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世说新语>二则》选入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的第八课,“二则”分别是《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行》。两则故事短小精悍,文意易懂,适合刚开始系统接触文言文的七年级学生。在《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行》这两则故事的教学过程中,将学习故事中早慧儿童的美德品质作为学习重点就需了解当下历史背景,为何魏晋时期多出现早慧儿童。张嘉琦曾说:“两则故事的主人公谢道韫和陈元方虽为孩童,但表现出非常明显的早慧现象,现象背后体现的是魏晋时期崇尚言传身教、培养人格自尊、注重家庭教育、解放妇女思想的教育特点。”REF_Ref3099\r\h[2]92-93《陈太丘与友期行》中陈元方年仅七岁,待客十分礼貌,温柔和善,但面对父亲友人的“对子骂父”,陈元方没有表现出同龄孩童的焦躁和胆怯,反而镇定自若地回击友人是“无礼”“无信”之人。言之凿凿的驳斥父亲友人没有礼貌,凭一己之力护住了父亲的尊严,由此陈元方机智冷静、能言善辩的聪慧少年形象深入人心。陈元方的驳斥使原本对子骂父的友人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对自己的无礼行为感到后悔,不顾长者身份下车去拉元方,但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这也体现了陈元方是一位爱憎分明的小孩。中国历来十分看中教育,魏晋时期交谈辩理深受人们喜爱,在优良的家学家风感染下,魏晋时期孩童们的知识水平和文学素养明显高于其他时期的孩童。《咏雪》中的谢道韫就是出口成章的才女。谢太傅赏雪时好奇子侄辈眼中的白雪到底像什么,便直接对其进行提问,而两位儿童的回答也各有千秋。谢道韫巧妙地用柳絮来比喻漫天飞舞的白雪,既体现出雪洁白轻盈的状貌,又展现出白雪随风起舞的神态;谢朗也是一位聪明的小孩,他用盐来比喻雪,盐的状貌与雪相似,但与谢道韫形神兼备的回答相比,其中缺乏白雪随风轻舞的意境美,尽管如此,也不能忽视谢朗的聪慧之处。从两位孩童的回答充分展现了他们超出同龄儿童的聪慧和非凡的文学素养,这无不与他们的家庭教育有极大的关系,而注重家庭教育又是魏晋时期的一大特点。因此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关注文本历史背景不仅能提高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反复诵读文本文言文的学习在语言类的学习中相对来讲难度较大,学生要理解文本就必须从摸透文本的情绪,在学习文言文时要有充沛的语言情感,对文章的感情了然于胸才能理解文章的字词句意,感受到作者传递给我们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如果想要学生达到如此要求,那么前提是授课教师要有超出这一教学要求的学科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做到不能将文言文看为传递旧文化思想的载体,否则文言文独有的文化体系和语言特征就会被消磨殆尽。但在现实文言文教过程中,多数语文教师不能清晰透彻地理解文本语言的情感表达,无法将对文本的真情实感传递给学生,学生得不到正确的文本情感引导,自然不能有深刻的情感体验,其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也无法得到培养和提高。面对这一难题,诵读法不失为一个好的对策,杨中余曾说:“诵读法的运用是新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的要求。诵读是核心、是关键、是要点,也是文言文教学的立足点。结合当前的教学实际,文言文教学中应用诵读法,是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REF_Ref9518\r\h[3]110由此可见,诵读法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势在必行。关于诵读法,黄建荣曾说:“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诵读法可以始终贯穿于教学的每个阶段,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融入课堂的学习,同时也能引导学生对文言文展开更为深入的探究,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REF_Ref9571\r\h[4]12他将诵读法运用在课堂导入、情景教学、教学互动、课程复习等一系列的教学阶段中,不仅在极大程度上发挥诵读法的作用、体现诵读法在文言文中的地位,而且能够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世说新语>二则》文本短小精悍,语句凝练,富有节奏感,由此教师在教学本文时可反复多次的引导学生有感情、有节奏地诵读文本。教师要对学生的每一次诵读都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如首次诵读课文要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读出文章的节奏,再次诵读时要加入情绪,读出文章的感情色彩;第三次诵读时要根据情感拓展思维,读出文章所蕴含的道理;第四次诵读时根据文理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如学生在学习《陈太丘与友期》时经过反复诵读后,在增强自身语感的同时也能对文本“诚实守信”的中心思想有自己的理解,形成守约、讲信、懂礼、聪慧明理的价值观,并在现实生活中践行它。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诵读时要强调进行反复诵读,从文字的表面走到作者的内心世界,反复诵读过程中对文本内涵进行多方位的拆解,才能读懂作者的内心情感,明白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学习作者通过文本传达的精神,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注重鉴赏,提升学生审美素养语文这一学科对教师和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素养都有极高要求。尚军升曾说:“学习文言文并不仅仅是应试的需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在文言文指导中,还应引导学生进行审美鉴赏,启发学生感知理解传统文学在语言、意境、情感等方面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REF_Ref9629\r\h[5]57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看到诵读法和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重要性,提升初中生对文言文的鉴赏能力和审美素养与前两者同样重要。初中教材中所选取的文言文都是千古名篇,不仅隐含着古代人的为人处世之道或伟人的治世之道,而且反映了古代人对子女后世的教育理念,坊间的奇闻轶事等,文本之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对学生有重大的教育意义。因此,教师不止要简单教会学生所需的文本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鉴别赏析,让学生能够自己找到文本中所隐含的道理,以此提升学生对文言文的鉴赏能力和审美素养。当学生切身体会到文言文的魅力时,自然能够积极迅速地参与文言文的学习。提升学生的文言文审美素养最终的落脚点为文言文的语言之美、意境之美、情感之美。董晔曾说:“因为《世说》的语言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所以才成为后世难以复制的语言精品。”REF_Ref10690\r\h[6]182因此在教学指导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文本的言语之美。文言文自身结构特殊,语句简短精炼,读起来节奏感十足,适合反复多次的诵读。前文提到《<世说新语>二则》文本短小精悍,语句凝练,富有节奏感,文字错落有致,诵读起来好似在吟唱一首高山流水的乐歌,因此文言文诵读对提升学生审美素养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指导学生诵读的技巧时要突出文本在节奏旋律上的特殊之处,进而让学生在语言意蕴中体会艺术美感。特别是对于《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这两篇语言描写较多的短文,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人物语言,体会文本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再根据性格特征在脑海中刻画出人物形象。体会文言文的意境之美也是提升学生审美素养时最难的一点。文言文的意境是作者靠文字主观构造出来的,每个学生都是有独立思想的个体,那么每个学生通过对文本的想象和理解,在脑海中构成的意境都是不同的,但基于相同的文本,他们意境的差别都不会太大。文本营造的意境能够影响学生的情感世界,由境入情促使学生对人生的不同思考。在《咏雪》中,作者短小精悍的文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下雪的美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通过作者的文字进入谢家咏雪的情境之中,进而认识了谢道韫这位才华横溢的早慧儿童,体会了魏晋时期人家的闲情雅致。审美素养中最不能忽视的便是情感之美了。文言文是我国的文化瑰宝,经过千百年的传承,除了其中的历史元素之外,还有文本自身蕴含的思想品质,这些思想品质是文言文收入教材的重要原因,具有不可估量的教育意义。《咏雪》中寓教于乐的家长和才情横溢的孩子,《陈太丘与友期》中刚正不阿的陈元方和知错能改的友人,这些高尚的道德行为与可贵的思想品质,能够促进学生自身正确人格的形成和审美的培养,规范自身的道德修养。学习文言文不单是为了了解中国古代语言文化,更是要从中汲取精神食粮,形成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文本,教学方式多元化当前文言文的教学重点多将学生注意力集中在字词句的理解上,教学方式也刻板老套,课堂氛围低沉,导致学生对学习文言文提不起兴趣,甚至出现抵触情绪。因此,教师需从教学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文本及学情,采取多样化教学方式。教学过程趣味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的文本内容和学生的学情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文言文的晦涩难懂和文本枯燥使初中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的抵触情绪较高,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情,尽量在讲授的过程中增添文章的趣味性,减少学生的抵触心理和枯燥感,提高的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演绎课本剧课本剧在教学中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常常受到教师的偏爱。对于情境性较强的文本,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了解和自学课文,通过自己的能力或者寻求帮助把文章改编为课本剧在课堂上进行表演,台下的学生欣赏别人的表演的同时比照课文,看有表演内容是与文本内容是否有出入。在改编和表演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强调一些重点的字词句。比如学生在表演《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友人惭,下车引之”时能更好地理解“引”的意思,不同于现在的“引用”之意,而是“拉”的意思,“友人惭”则为意动用法,“惭”是感到惭愧;《咏雪》中的“与儿女讲论文义”的“儿女”在此是古今异义词,文中的“儿女”是指“子侄辈”,并非现在所说的“儿子和女儿”之意;“未若柳絮因风起”的“因”在此是“凭借”的意思,而不是“因为”之意,。这样比单纯讲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同时还能加强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对文本的理解,进而对学生背诵文言文也有很大的益处。开展课堂辩论郝桐曾说:“魏晋时期虽也重视儿童的记忆能力,但更看重的还是其思辨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REF_Ref8371\r\h[7]64这一点从谢家子侄辈关于“咏雪”的思辨、元方与友人关于“守信尊礼”的思辨中皆能看出。由此启发教师,要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开展课堂辩论,“以辩论辩”不失为一个妙招。学生的发散性与批判性思维、语言表达能力、学习积极性都可以在课堂辩论中得到培养和提高。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两个小组分别作正反方,辩论主题是:《咏雪》中你认为谢朗和谢道韫谁的回答更好?《陈太丘与友期行》中面对友人的悔意,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的行为是否失礼?等。教师要在课堂的知识讲述中培养学生看待事物需要从不同角度入手的思维,在同一篇课文的同一个人和物身上,引导学生用批判的眼光去分析他们各自拥有的特点。我们会发现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思维,他们所看到的也是不同的世界。在《咏雪》中既要看到谢道韫与谢朗喻雪的神似和形似的优缺点,也要明白谢太傅大笑背后的含义,更要体会到当时才德开化的社会风气;在《陈太丘与友期行》中既可以看到友人暴躁、傲慢的问题,也能善于发现其知道自身问题后知错就改的闪光点,在看到元方机智聪明、明白事理等优点的同时也看到了他性格中的不足,如此,就可以很全面的了解到这个人的全部。穿插课外小故事在教学过程中,枯燥的课堂会让学生无法对其产生兴趣,进而做出一系列违反课堂秩序的行为,反反复复,学生就会对学习产生疲惫心理,最终降低学习质量。在面对这样的问题时,教师要做的不是一味的批评学生,而是要改变其教学方式,在课堂中间环节穿插令学生感兴趣的环节,如穿插简单有趣的小故事,使学生在本就枯燥的学习中找到学习乐趣。例如教师在讲《咏雪》中的谢道韫喻雪的才情时可以穿插济尼与谢道韫“林下风气”的故事,通过济尼之言使学生对谢道韫的“聪慧”“机敏”“才德兼备”有了更深的了解;教师在讲《陈太丘与友期行》中陈元方面对友人骂父时可穿插陈元方与袁绍“互不相师”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加入使学生对陈元方这个人物形象有了更多的了解。课外故事的穿插不仅不仅让学生学习到了更多的知识,还为课堂增添了乐趣,一扫学生上课的疲惫感。开展竞赛文言文的特殊句式和虚词常把学生搞得晕头转向,如《咏雪》中“未若柳絮因风起”的“因”既有“凭借”之意,又有“因为”之意;“白雪纷纷何所似”为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所似何”。《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元方入门不顾”的“顾”为古今异义字,古义是“回头看”,今义是“照顾”。文言文本就晦涩难懂,遇到这些一词多义、倒装句、古今异义字等更加让学生对文言文提不起兴趣,因此在讲解文言文的过程中,总有这样一幅景象出现:教师在讲台挥洒汗水,全情投入地卖力讲解,学生在讲台下昏昏欲睡,反应平平。在此情况下教师可以用游戏竞赛的方法提高课堂吸引力和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主动性。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文中重点的字词句通过PPT展示,然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抢答,教师也可以为文中重点的字词句量身设计一些竞赛小游戏,如你比我猜,谁是卧底等,教师同样先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你比我猜则是组内一个成员比划所给字词句,其他组员猜,猜对加分,猜错不扣分;谁是卧底是每组每轮派出一人,教师给出字词句,其中有一人为卧底与其他人的字词句不同,找出卧底可为自己队伍加分,未找出卧底则卧底所在队伍加分。最终得分最高的小组将会得到提前准备的神秘礼物,得分最低的小组就要接受一个小小的惩罚,如表演节目等,这样课堂也就不再死气沉沉了。有趣的事情总能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只要稍加注意课堂的纪律与实效,那么学生将会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进而提高课堂的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学日常生活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看到文学创作与生活的关系,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文学作品是建立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通过文学创作者的精心雕琢,不厌其烦地反复打磨,最终高于生活。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穿插日常生活中所得来的经验知识,同时将课堂内容所习得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促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喜欢上语文,对语文充满敬畏之心,也让枯燥的课堂真正的灵动起来。生活现象促教学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改善以往课文的独立性,拉近课文与日常生活的关系,使课文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更加紧密,形成一个课文中拥有生活,生活中存在课文的回环,最终打破学生与文言文之间的距离感。教师在讲到《咏雪》中的“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时可联系到生活中撒盐、飞絮与下雪场景的对比。在生活中,盐在颜色、形状等状貌方面都与雪极为相似,从高空洒落的盐也与降雪有类似之处,而从另一角度看,以盐作为雪的比喻远远不如柳絮那么切合,撒盐这一举动则是人为的,满天柳絮纷飞与下雪时的场景一样,是自然现象。雪花自由飘舞在空中时唯美的姿态是那么的美,它可以让人暂时忘却寒冷,享受片刻的欢喜,这是撒盐永远无法匹及的。学生由此更容易理解课文内容及“公大笑乐”背后的深意。《陈太丘与友期行》中涉及到对自己的谦称和对人的尊称,如“家君”指我的父亲;“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等同于现在的“您”。教师在讲到这些尊称和谦称时可联系到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用到的“博君一笑”“君子之交”“正人君子”等成语,日常生活中看的古装影视剧中也会出现此类尊称和谦辞,由此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文中谦辞和尊称的意思,也能进一步理解文本。课文内涵启生活将语文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遇到问题时可以快速运用到在语文学习中所获取的智慧,使学生体会到在生活中语文也是同其他学科一样重要且不可忽视的存在。《咏雪》中侄子、侄女二人因为“雪”有着不同观点,但二者都体现出一个相同的态度——他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观察一切,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独特的审美体验,这些本就是弥足珍贵的。谢太傅也正是因为知道这些,所以并没有对他们二人的观点做出明确的对错评判,他想让孩子们有独立的思考和体验能力。这启示着我们:作为一名学习者,我们要时刻观察生活,在生活中体验不同的学问,只要我们足够用心,生活中的一切皆是我们的智慧来源,正所谓“生活处处皆学问”。而作为时代的教育者,我们更应该不断地学习谢太傅对待教与学的态度,不是一味的强加自己的主观思想,而是在对待学习者时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与支持,相信他们会创造出更好的世界。《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友人虽迟到并辱骂了陈元方的父亲,但好在经过元方的反驳,他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表现出悔过之意。这同样启示着我们:作为学习者,要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能及时发现错误,真诚接受别人的劝诫,做到知错就改,虚心求教;作为教育者,当学生发现自己在工作中出现错误时,要虚心接受,及时改正,不能碍于面子去斥责学生或含糊过去。要遵守为人师表的教师道德规范的要求,要做学生行为的引导者和劝诫者,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三、在阅读训练中锻炼学生思维朱夏焱曾说:“初一的学生尚未完全摆脱前阶段的特点,又已经达到了形式前运算阶段的准备期,思维正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他们在语言感知上日臻成熟,同时也逐步形成利用语言文字进行想象和思维的能力。”REF_Ref8629\r\h[8]10朱夏焱这段话道出了初中生处在思维转化的过渡期,教师必须把握住这一关键时期,利用阅读训练锻炼学生思维。当学生对文本进行一定的阅读训练后,不仅能完成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还会对文本主旨会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拓展。教师在进行文言文阅读训练时不能只看到文本的表面知识,进而忽略文本的内在思辨意义,更不能只注重思维的训练却忽略文本本身,教师要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思维训练。《〈世说新语〉二则》的文本故事性较强,且脍炙人口,如果教师仅引导学生看到文本的故事性,无视文本背后的教育意义和思辨性,那么《世说新语》入选统编版教材就显得毫无意义。比较教学法黄春曾说:“比较教学法本身具有逻辑思维优势的价值。比较教学法对于受众学生来说:容易习得,容易运用,容易接受,也具有惯性上的逻辑思维优势。”REF_Ref9194\r\h[9]19由此可见,比较教学法能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最简单、直接、高效的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也是教师的文言文教学工作中最易操作、成效最快的教学方法。比较的方法多种多样,其比较的对象、视角不同,导致比较结果也不尽相同。《咏雪》中谢朗把白雪纷飞的情景比作将盐撒在空中,谢道韫则将纷飞的白雪比作乘风而起的柳絮,教师在教到此处时可以让学生对谢朗和谢道韫的比喻进行比对分析,并引导学生说出他们心中哪一种比喻更胜一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状貌、意境之美等角度进行分析。“俄而雪骤”这句话的意思是“不久,雪就下得又大又急”。如果仅考虑状貌这个角度,最为准确来形容雪下得很大的比喻是谢朗好似将盐撒在空中。但是,如果从意境之美的角度来讲,谢道韫的将纷纷扬扬的白雪比为柳絮乘风飞起就更胜一筹。《陈太丘与友期行》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友人在元方驳斥前后态度的变化,友人在元方反驳前暴躁辱骂陈元方父亲,我们可以得出友人是个无礼、无信之人,学生对友人这个人物形象的好感度瞬间降低,在元方驳斥后放下长者身份向陈元方认错,我们可推断出友人在元方的驳斥下下能听进良言,知错就改,相比前文对友人的人物形象又有了新的认识,增加学生对友人这个人物形象的好感度,丰满了友人的人物形象特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生活常识和文章传递给我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从不同的比较角度中得出自己的答案。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将陈元方、谢道韫以及谢朗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感受三位孩童智慧的不同之处。通过一番比较分析,学生不仅学会了在学习中如何使用比较法,还在比较中充分拓展了思维。重视思维训练的发散性重视思维训练的发散性,即培养学生在指文言文阅读训练中的发散思维。张楠曾说:“发散推论是指在师生的对话与讨论中,学生对阅读命题产生创造性推论的过程,发散推论以教师抛出的开放性问题作为讨论的介质,以考察学生的信息整合与语言表达能力为目的,以开拓学生的思维为方向指引。”REF_Ref12912\r\h[10]57因此发散思维是以已知信息为原点,开拓思维,发挥自身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最终得到所求的答案,通俗来讲就是可以变通的举一反三。在《〈世说新语〉二则》的教学过程中,文本的语言特点、人物特征、历史背景等都可以作为教师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的信息。教师在分析谢道韫和陈元方聪慧儿童的人物形象时,可以加入学生学过又感兴趣的其他聪慧儿童故事,如有严密科学思维和数学天赋的曹冲,通过“沉浮原理”、“等量替换法”,巧妙解决大象的称重问题;有着清晰的逻辑分析能力的王戎,通过道边的李子树果子繁多,分析判断出因为这棵李子树的果实是苦味的导致无人采摘,如此才会有这么多果子挂在树上;十岁的孔融才思敏捷,面对名士的尖酸评价从容反击,将名士堵得哑口无言;司马光砸缸救小伙伴于危难,小小年纪遇事沉着冷静、机智果敢的行为被后人称颂学习。中国历史上类似的智慧儿童故事不胜枚举,学生也对这些小故事尤为感兴趣,利用这些小故事吸引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更容易让他们加入到文本的学习讨论中来。教师在讲到《咏雪》两个孩童喻雪的句子时,可以引导学生联想之前学过或课外积累过的喻雪诗句,如《别诗二首·其一》中的“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春雪》中的“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等。学生联想其他喻雪诗句的过程也是学习迁移的过程,当成功进行学习迁移后,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学习文言文的成就感和愉悦感。《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称谓也是教师在锻炼学生思维时不可忽视的一点,教师在介绍文章中的谦称和尊称之意后,可将目光转移到课后的“积累拓展”中的古代尊称和谦称的知识延展,拓展课外知识也是发散学生思维的好途径,学生可以通过课本里的常识补充去提升文学素养,激发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进而促进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重视思维训练的整合性重视思维训练的整合性,即培养学生在文言文阅读训练中的整合思维,整合思维的训练需要学生对信息有一定的敏感度和捕捉能力,能在众多的碎片信息中提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最终能将提取的信息完整的归纳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