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测生物试题_第1页
浙江省绍兴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测生物试题_第2页
浙江省绍兴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测生物试题_第3页
浙江省绍兴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测生物试题_第4页
浙江省绍兴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测生物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绍兴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测生物试题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总分评分一、单选题1.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包括C,H,O,N,P,S等,有些元素在人体中含量很低,称为微量元素。下列化合物中含有微量元素的是()A.葡萄糖 B.油脂C.血红蛋白 D.脱氧核糖核酸2.水和无机盐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关于人体中的水和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可以从外界直接获取无机盐B.血液中Ca2+含量过低,易出现肌肉抽搐C.衰老细胞中的含水量下降D.细胞溶胶中的水分子多数以自由水的形式存在3.组成动物细胞膜的成分有多种,有助于细胞膜在低温条件下保持柔韧性的是()A.胆固醇 B.磷脂 C.多糖 D.蛋白质4.除病毒外,自然界的生命都是由细胞构成。细胞既有多样性又有统一性,各类细胞中没有巨大差异的是()A.形态 B.体积 C.生活环境 D.基本结构5.微管蛋白形成的丝状纤维组成纺锤体,发生在细胞周期的()A.S期之前的G1期 B.S期C.S期之后的G2期 D.分裂前期6.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下列关于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组成蛋白质分子的肽链可以是一条或多条B.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仅与碳骨架有关,而与R基团无关C.某些物理因素可改变蛋白质的生物学活性D.蛋白质也能作为生命活动的能源物质7.真核生物需氧呼吸包括发生于细胞溶胶的第一阶段、线粒体基质中的第二阶段、线粒体内膜上的第三阶段,氧气用于()A.第一阶段中氧化葡萄糖生成丙酮酸B.第二阶段中与丙酮酸反应生成CO2C.第二阶段中与丙酮酸反应生成水D.第三阶段中接受氢和电子生成水8.哺乳动物细胞在0.9%NaCl溶液中仍能保持其正常形态。将兔红细胞置于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制作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并比较其形态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①在低于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因渗透作用吸水膨胀并涨破B.②在等于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形态无变化是由于此时没有发生渗透作用C.③在高于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因渗透作用失水皱缩并发生质壁分离D.若用变形虫替换红细胞,不能观察到以上的某些实验现象9.探究pH6.0、7.0、8.0下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实验装置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本实验的自变量为pH,温度、滤纸片的数量等为无关变量B.以不再产生气泡时量筒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作为本实验的因变量C.实验开始前反应小室状态如图甲所示,不能让滤纸片在小室下方D.本实验中的肝脏匀浆需新鲜制备且不能高温处理10.某种离子的跨膜运输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载体蛋白也可运输蔗糖B.该过程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属于易化扩散C.该过程中载体蛋白会发生形状改变D.该过程为胞吞,与膜的流动性有关11.下图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下列关于细胞膜组成成分及其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糖蛋白在细胞识别中起重要作用B.磷脂双分子层中间的疏水层通常情况下呈液态C.蛋白质分子在膜上的位置是固定的D.细胞膜的流动性与其进行能量转换、分裂等功能密切相关12.ATP的结构如下图所示,①②③表示组成ATP的物质或基团,④⑤表示化学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为磷酸基团 B.②为脱氧核糖C.③为腺苷 D.④比⑤更不稳定13.细胞凋亡是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也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凋亡过程受细胞自身基因调控B.凋亡小体被吞噬后的消化与溶酶体有关C.凋亡小体内没有结构完整的细胞器D.细胞凋亡在个体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14.下图为细胞核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部分大分子物质可通过①进出 B.②共含有两层磷脂分子C.③是核糖体RNA合成的重要场所 D.④由两种以上分子组成;15.温度是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下图是温度对甲,乙两种酶活性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如果甲是蛋白酶,那么乙酶可能是它的底物B.在乙酶最适温度时,甲酶已失活C.乙酶保持活性的温度范围大于甲酶D.随着温度的提高,两种酶的热变性速率均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16.蓝细菌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一类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蓝细菌在长达10多亿年的时间里逐步改造大气成分,为真核生物起源创造了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蓝细菌的细胞膜上含有与需氧呼吸相关的酶B.蓝细菌光合作用吸收CO2降低了地表温度,为陆生生物出现创造条件C.蓝细菌需氧呼吸消耗O2为真核生物的起源创造条件D.在地球的进化历程中,原核生物远比真核生物出现的要早17.细胞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不同细胞结构上有相似之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白细胞和变形虫都有细胞骨架B.小球藻和黑藻叶肉细胞都有叶绿体C.伞藻和放线菌都没有细胞核D.金鱼藻细胞和大肠杆菌都有细胞壁18.在剧烈运动时,肌肉处于暂时相对缺氧状态,葡萄糖的消耗量剧增,但ATP的生成量没有明显增多,这是因为()A.缺氧状态下,糖酵解过程受阻B.葡萄糖中的能量没有完全释放出来C.缺氧状态下,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D.葡萄糖中的能量全部以热的形式散失19.如图为“细胞的生命历程”的概念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②过程和细胞凋亡是正常的生命现象B.细胞形成①的过程中遗传物质产生差异C.细胞经历②过程后膜流动性下降D.③细胞会出现线粒体功能障碍的现象20.下图为透析膜实验装置示意图。若葡萄糖分子和碘可以通过透析膜,而淀粉分子无法通过。在1中加入淀粉溶液和少量碘—碘化钾溶液,碘液呈棕色,与淀粉反应形成稳定化合物,碘化钾为无色,在2中向烧杯内注入蒸馏水,直至淹没透析袋,一段时间后,透析袋内外颜色为()A.棕色无色 B.蓝色蓝色C.蓝色无色 D.棕色蓝色21.某生物细胞(染色体数为2N)的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局部结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时期细胞内发生着活跃的代谢变化B.乙时期的细胞中有2N个着丝粒C.丙时期细胞中有4N个染色单体D.甲和乙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等22.选用黑藻为材料开展“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活动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取材前需将黑藻放在适宜条件下进行预处理B.选用含叶绿体大而多的细胞来观察C.因低倍镜下观察不到叶绿体,需换用高倍镜观察D.可观察到叶绿体绕液泡流动的方向在不断变化之中23.在制作和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临时装片的活动中,甲~丙三位同学剪取洋葱根尖后,立即进行如下表所示的操作步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学生操作步骤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甲+-+++乙++-++丙+++++(其中“+”表示进行了该项操作,“-”则表示没有进行)A.实验中可使用10%的盐酸进行解离A.甲、乙两位同学观察不到染色体都是因为染色体未被着色B.丙同学观察到视野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目少于不分裂的细胞C.如果时间足够长,丙同学就能看到一个细胞连续分裂的全过程24.在“模拟探究细胞的大小与扩散作用的关系”活动中,将含酚酞的琼脂块切成三块边长分别为1cm、2cm、3cm的立方体,把3块琼脂块放在装有0.1%NaOH溶液的烧杯内,淹没浸泡并用塑料勺不停地翻动3分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随边长增大,琼脂块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增大B.随边长增大,NaOH在琼脂块内扩散的速率增大C.随边长增大,琼脂块中变红的体积增大D.若时间允许,琼脂块浸泡时间越长越好25.在水分、温度适宜条件下对美花石斛和春石斛光合作用特性进行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光照强度下春石斛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B.B光照强度下美花石斛叶肉细胞产生的O2扩散途径仅从叶绿体到线粒体C.若将光照强度从A换至B,短时间内美花石斛叶绿体中的三碳酸含量将增加D.据图分析春石斛相对于美花石斛更适应在阴生环境中生活二、选择题组细胞内的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既有明确的分工,又有紧密的联系。下图为溶酶体发生过程和“消化”功能的示意图,字母a~g代表细胞器或结构。26.下列关于图中细胞器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a由扁平膜囊和囊泡构成 B.b内含有多种水解酶C.c形成的囊泡可沿微管移动 D.d在f中提供能量27.下列关于该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A.图中细胞器或结构的膜成分是完全相同的B.f形成时结构b与e间有相互识别过程C.b与e融合成f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D.g中生成的小分子穿过两层膜进入细胞溶胶后可再度利用酵母菌在有氧环境与无氧环境中都能生活,不同的氧环境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不同,呼吸所产生的产物不同,产生的能量也有差异。左图为酵母菌细胞呼吸的部分过程示意图,①~③为相关生理过程,右图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设计的实验装置。实验中先向气球中加入10mL酵母菌培养液,再向气球中注入一定量的氧气,扎紧气球,固定于装有20℃温水的烧杯底部。再将整个装置置于20℃的恒温水浴中,记录实验开始30min后烧杯中液面变化量。(备注:水浴温度对气球体积的影响忽略不计)28.在氧气充足的环境下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只能进行①③,①③发生的场所是()A.细胞膜 B.细胞溶胶C.细胞溶胶和线粒体 D.线粒体29.在低氧环境下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能进行①②③,当②、③过程消耗等量的丙酮酸时,酵母菌消耗的O2量与产生的CO2量的比值是()A.3:4 B.4:3 C.3 D.230.依据上述材料中的实验装置进行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还应设置一个气球中加入等量煮沸过的酵母菌培养液的相同装置作为对照B.若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则液面应该下降C.若30min后液面没有变化是因为酵母菌只进行了有氧呼吸D.该装置气球中如果不加入氧气,可以用来探究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最适温度三、综合题31.下图为生物体细胞内部分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糖类中的a在动物体内是指,是细胞内重要的储能物质。(2)在动植物细胞中均含有的最重要的储能物质b是。(3)医生建议缺钙的婴幼儿在服用钙片的同时,还要服用少量的维生素D,请解释其中的科学道理:。(4)数百至数千个氨基酸分子可在细胞的上发生反应组成c,每一种c都有其独特的空间结构,其空间结构遭到破坏后,遇双缩脲试剂显色。(5)核酸是细胞中控制其生命活动的生物大分子,DNA与d在物质组成上的不同除了五碳糖种类外,还有的差异,构成DNA和d的核苷酸共有种。32.图甲是某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数字代表细胞结构,图乙表示该细胞内部分细胞器的物质组成。请回答下列问题:(1)结构1主要由组成,结构8的基本骨架是。(2)对蛋白质具有加工、分类、包装和运输功能的结构是(填数字)。若结构12合成的蛋白质为丙酮酸彻底氧化分解所需,推测该蛋白质将被转运到(填数字)发挥作用。(3)结构2中的液体称为,内含丰富的水解酶,这一作用与动物细胞的相似。组成结构9的中心体由构成。著甲图为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则应去掉,的结构为(填数字)。(4)图乙中的A对应图甲中的(填数字),C对应图甲中的(填数字)。33.菠菜常用来作为“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活动的实验材料,光合产物在菠菜植物细胞中的利用示意图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1)光合色素分布于菠菜叶肉细胞叶绿体的上,需要通过研磨破坏(结构)共三层膜,有利于95%的乙醇接触溶解色素。为了防止研磨时叶绿素遭到破坏,应向研钵中加入少许的(试剂)中和酸性物质。提取色素后通过方法进行分离,滤纸条上最下端的色素带颜色是。(2)进行卡尔文循环时CO2首先与结合生成三碳酸,然后被还原为三碳糖,三碳酸还原为三碳糖的过程从能量变化的角度分析属于反应。(3)三碳糖在叶绿体外能够转化为X,以便运输到植物体其他细胞被利用。X表示,若生成1个X分子至少需要卡尔文循环轮。(4)白天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量远多于其细胞呼吸的消耗,才能保证菠菜正常生长,作出这一判断的理由是:菠菜正常生长需要有机物的积累,。34.酗酒及长期服用某些药物会使肝脏受损。科学家们发现可以抽取扁桃体中的干细胞来修复受损的肝脏,且全程无需手术便可实施。请回答下列问题:(1)利用扁桃体中的干细胞修复肝脏时,干细胞通过的过程成为一定量肝脏细胞。干细胞内不存在肝脏细胞所特有的转氨酶,与遗传物质发挥作用有关。(2)人体扁桃体干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图1为干细胞有丝分裂部分时期的细胞图,图2是干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数量曲线图。①干细胞进入甲时期最明显的变化是。②图2中BC时期细胞内有条染色体,对应于图1中的细胞。发生CD变化的原因是。③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是。(3)用某种药物处理大鼠,其肝细胞受到刺激开始分裂,导致肝体积增大。当药物作用停止后,发生凋亡的肝细胞数量会明显增加,使得一周内大鼠的肝就恢复到原来的大小,由此可知机体可通过调节和的速率来维持肝细胞数量的稳定。肝细胞凋亡(会/不会)引起炎症。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解析】【解答】A、葡萄糖的组成元素为C,H,O,均为大量元素,A错误;B、油脂的组成元素为C,H,O,均为大量元素,B错误;C、血红蛋白的组成元素为C,H,O,N、Fe,Fe是微量元素,C正确;D、脱氧核糖核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均为大量元素,D错误。故答案为:C。

【分析】1、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其中C、H、O、N为基本元素,C为最基本元素,O是含量最多的元素。

2、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包括Fe、Mn、Zn、Cu、B、Mo等。

2.【答案】D【解析】【解答】A、水和无机盐都是能从外界直接获取的无机物,A正确;B、哺乳动物的血液中必须含有一定量的Ca2+,如果Ca2+的含量太低,动物会出现抽搐等症状,B正确;C、自由水的含量与代谢有关,自由水含量越低,细胞代谢越缓慢,衰老细胞的代谢速率减慢,故衰老细胞中的含水量下降,C正确;D、细胞溶胶呈胶质状态,其中的水主要以结合水的形式存在,D错误。故答案为:D。

【分析】1、无机盐的存在形式及作用:

(1)存在:主要是离子形式。

(2)吸收方式:主要是主动运输。

(3)作用:①组成复杂化合物,Fe是构成血红素的元素,Mg是构成叶绿素的元素,I是构成甲状腺激素的元素。②可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③对维持细胞和生物体正常的渗透压、酸碱平衡非常重要。

2、细胞中水的存在形式及其主要功能:

(1)自由水:细胞中绝大部分以自由水形式存在的,可以自由流动的水。其主要功能:细胞内良好的溶剂,维持体液环境,参与许多生化反应,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2)结合水:细胞内的一部分与其他物质相结合的水,它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者的关系: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大,新陈代谢旺盛,但抗逆性较差;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小,新陈代谢缓慢,但抗逆性较强。

3.【答案】A【解析】【解答】当温度低时,胆固醇可干扰磷脂双分子层有序化,阻止液晶的形成,保持其流动性,故有助于细胞膜在低温条件下保持柔韧性的是胆固醇,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分析】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和脂质,其次还有少量糖类,脂质中主要是磷脂,动物细胞膜中的脂质还有胆固醇;细胞膜的功能复杂程度与细胞膜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功能越复杂,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4.【答案】D【解析】【解答】不同生物的细胞,形态、大小、生活环境各不相同,但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等基本结构,具有结构上的统一性。ABC错误。D正确。故答案为:D。

【分析】1、细胞学说是由德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其内容为:(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英国科学家虎克是细胞的发现者并且是命名者;魏尔肖提出“一切细胞来自细胞”,为细胞学说作了重要补充。

2、意义: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结构的统一性。

5.【答案】D【解析】【解答】有丝分裂前期中较晚的时候出现了由丝状纤维组成的纺锤体,这些丝状纤维叫做纺锤丝,即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染色体数目不变,DNA数目加倍。(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不变,DNA数目不变。(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染色体数目不变,DNA数目不变。(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染色体数目加倍,DNA数目不变。(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染色体数目减半,DNA数目减半恢复到体细胞染色体与DNA数目。

6.【答案】B【解析】【解答】A、每种蛋白质是由一条、两条或多条肽链构成的生物大分子物质,A正确;B、蛋白质的结构多样,在细胞中承担的功能也多样,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的种类由R基决定,故蛋白质的基本性质不仅与碳骨架有关,而且也与R基团有关,B错误;C、某些物理因素可改变蛋白质的生物学活性,如蛋白质在高温条件下其空间结构会被破坏而变性失活,C正确;D、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都可以作为生命活动的能源物质,但只有在代谢出现障碍,糖类、脂肪无法供能的情况下,蛋白质才会供能,D正确。故答案为:B。

【分析】蛋白质的结构层次: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形成肽链,一条或几条肽链盘曲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及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蛋白质结构多样性决定功能多样性。

7.【答案】D【解析】【解答】在有氧呼吸中,氧气参与第三阶段,与前两个阶段产生的氢和电子反应生成水,释放大量的能量,D正确。故答案为:D。

【分析】有氧呼吸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

反应式:1C6H12O6(葡萄糖)→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2ATP)

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

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6H2O→20[H]+6CO2+少量能量(2ATP)。

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

反应式:24[H]+6O2→12H2O+大量能量(34ATP)。8.【答案】C【解析】【解答】A、①在低于0.9%NaCl溶液中,由于外界溶液浓度低于红细胞内的浓度,故因渗透作用吸水膨胀甚至有的涨破,A正确B、②在等于0.9%NaCl溶液中,由于外界溶液浓度等于红细胞内的浓度,故水分子进出红细胞处于动态平衡,没有发生渗透作用,B正确;C、质壁分离是指植物细胞中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③在高于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因渗透作用失水皱缩,但是红细胞没有细胞壁,不会发生质壁分离,C错误;D、变形虫是单细胞生物,在低于0.9%NaCl溶液中不会涨破,故不能观察到①现象,D正确。故答案为:C。

【分析】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浓度差由外界溶液浓度与细胞质的浓度来体现。

(2)水分子是顺相对含量的梯度进出动物细胞的。

①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吸水膨胀。

②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失水皱缩。

③外界溶液浓度等于细胞质浓度时,水分子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9.【答案】B【解析】【解答】A、本实验的自变量为pH,温度、滤纸片的数量等为无关变量,A正确;B、过氧化氢溶液接触滤纸片后,同时开始计时,每隔30s读取量筒中水平面的刻度1次,共进行4次,记录结果,即是以定时记录的气体体积作为因变量,B错误;C、实验开始前反应小室状态如图甲所示,不能让滤纸片在小室下方,否则一旦滤纸片与过氧化氢溶液接触,立即反应,会干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C正确;D、本实验中的肝脏匀浆需新鲜制备且不能高温处理,否则会影响酶的活性,干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D正确。故答案为:B。

【分析】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2、酶的特性:

(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2)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3)作用条件较温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在低温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

3、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4、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有:温度、pH、酶浓度、底物浓度,等,温度和pH通过影响酶活性而影响酶促反应的速率。

10.【答案】C【解析】【解答】A、物质运输的过程中,载体蛋白具有专一性,该载体不能运输蔗糖,A错误;B、运输该离子时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也存在ATP水解提供能量,故属于主动运输,B错误;C、由图可知,该过程中载体蛋白与该离子结合后,在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推动下,载体蛋白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就将它所结合的离子从细胞膜一侧转运到另一侧并释放出来,载体蛋白随后又恢复原状,C正确;D、该过程为主动运输,与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D错误。故答案为:C。

【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1)自由扩散:顺浓度梯度运输,不需要能量和转运蛋白。如脂溶性物质甘油、脂肪酸、性激素、乙醇及氧气、二氧化碳等。(2)协助扩散:顺浓度梯度运输,不需要能量,需要转运蛋白。如葡萄糖进入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机盐离子通过离子通道进出细胞,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的运输。(3)主动运输: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能量和转运蛋白。如无机盐离子、氨基酸逆浓度梯度进出细胞,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11.【答案】C【解析】【解答】A、糖蛋白分布在细胞膜的外表面,具有识别作用,A正确;B、磷脂双分子层中间的疏水层通常情况下呈液态,B正确;C、大多数蛋白质在膜上是可以运动的,C错误;D、流动性是生物膜重要的结构特性,与生物膜进行能量转换、物质转运、信息传递和分裂等功能密切相关,D正确。故答案为:C。

【分析】1、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细胞膜的成分:(1)磷脂双分子层:基本支架。(2)蛋白质:承担膜的基本功能。(3)糖被:与细胞表面的识别、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等有关。12.【答案】A【解析】【解答】A、ATP中含有三个磷酸基团,①表示磷酸基团,A正确;B、ATP中含有的五碳糖为核糖,②为核糖,B错误;C、腺苷是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的,③为腺嘌呤,C错误;D、ATP分子中远离A的那个特殊化学键更不稳定,即⑤比④更不稳定,D错误。故答案为:A。

【分析】ATP的结构式可简写成A-P~P~P,式中A代表腺苷,T代表3个,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通常断裂和合成的是第二个高能磷酸键,一个ATP分子中含有一个腺苷、3个磷酸基团、2个高能磷酸键。ATP的一个高能磷酸键水解,形成ADP(二磷酸腺苷),两个高能磷酸键水解,形成AMP(一磷酸腺苷)。ATP是生物体的直接能源物质,ATP在细胞内数量并不很多,可以和ADP迅速转化形成。人和动物体内产生ATP的生理过程只有呼吸作用,高等植物体内产生ATP的生理过程有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ATP中的能量可用于各种生命活动,可以转变为光能、化学能等,但形成ATP的能量来自于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或植物的光合作用。13.【答案】C【解析】【解答】A、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故细胞凋亡过程受细胞自身基因调控,A正确;B、溶酶体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可以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巨噬细胞吞噬的凋亡小体是被溶酶体中的酶水解的,B正确;C、据图可知,凋亡小体内有结构完整的细胞器,还有凝缩的染色体,可被巨噬细胞吞噬、消化,C错误;D、细胞凋亡是细胞的编程性死亡,与凋亡相关的基因是机体固有的,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D正确。故答案为:C。

【分析】细胞凋亡: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该过程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如正常发育过程中细胞的程序性死亡,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细胞凋亡保证了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14.【答案】B【解析】【解答】A、①核孔是部分大分子物质如RNA,蛋白质等进出细胞核的通道,核孔对物质的转运具有选择性,A正确;B、②是核膜,具有双层膜含4层磷脂分子,在有丝分裂中会发生周期性变化,B错误;C、③是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C正确;D、④是染色质,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链状结构,是细胞核基因的载体,D正确。故答案为:B。

【分析】细胞核的结构:(1)核膜: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2)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3)染色质:主要组成成分是DNA和蛋白质,功能是其中的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4)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15.【答案】D【解析】【解答】A、乙酶的成分可能是蛋白质,蛋白质是蛋白酶的底物,A正确;B、由图可知,乙酶的最适温度大概为55℃,而甲酶在50℃时已失活,B正确;C、由图可知,乙酶保持活性的温度范围大概在10℃—70℃,而甲酶保持活性的温度范围大概在0℃—50℃,故乙酶保持活性的温度范围大于甲酶,C正确;D、由曲线图可知,随着温度的增加,两种酶的热变性速率一直在增加,D错误。故答案为:D。

【分析】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0℃左右时,酶的活性很低,但酶的空间结构稳定,在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可以升高。16.【答案】C【解析】【解答】A、蓝细菌的细胞膜上含有与需氧呼吸相关的酶,可进行需氧呼吸,A正确;B、蓝细菌光合作用吸收CO2可降低大气中的CO2浓度,减缓温室效应,这可能是地表气温下降的原因之一,为陆生生物出现创造条件,B正确;C、蓝细菌可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氧气为真核生物的需氧呼吸创造条件,C错误;D、原核细胞结构简单,比较低等,在生命进行历程中原核细胞远比真核细胞出现得早,D正确。故答案为:C。

【分析】原核生物: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分裂方式为二分裂,无核膜和核仁。蓝细菌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需氧型细菌等原核生物细胞内无线粒体,但存在有氧呼吸酶,也进行有氧呼吸。17.【答案】C【解析】【解答】A、白细胞和变形虫都是真核细胞,都具有细胞骨架,A正确;B、小球藻和黑藻都属于真核生物,都含有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B正确;C、伞藻属于真核生物,放线菌属于原核生物,真核生物有成形的细胞核,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C错误;D、金鱼藻属于真核生物,其存在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也存在细胞壁,但主要成分是肽聚糖,D正确。故答案为:C。

【分析】细胞统一性的五个表现:(1)结构: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2)能量:一般都以ATP作为直接能源物质。(3)组成: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种类基本相同。(4)增殖:都以细胞分裂的方式增殖。(5)遗传:都以DNA作遗传物质,共用一套遗传密码。18.【答案】B【解析】【解答】人体在剧烈运动时,肌肉处于暂时相对缺氧状态,骨骼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由于乳酸中含有大部分能量未被释放出来,所以消耗同质量的葡萄糖,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少,合成的ATP少;因此骨骼肌进行无氧呼吸时,葡萄糖的消耗量增加,但有部分葡萄糖分解不彻底,能量没有完全释放出来,导致产生的ATP没有明显增加。B正确。故答案为:B。

【分析】肌肉细胞呼吸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1)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葡萄糖→酶丙酮酸+[H]+少量ATP。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丙酮酸+H2O→酶CO2+[H]+少量ATP。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H]+O2→酶H2O+大量ATP。(2)无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第一阶段:葡萄糖→19.【答案】B【解析】【解答】A、②过程为细胞衰老,与细胞凋亡都是细胞正常的生命现象,A正确;B、细胞形成①的过程中为基因选择性表达的过程,遗传物质不变,B错误;C、②过程为细胞衰老,衰老的细胞代谢减慢、细胞膜的流动性降低,C正确;D、③为癌变的细胞,癌细胞存在线粒体功能障碍现象,只进行厌氧呼吸产生乳酸,D正确。故答案为:B。

【分析】1、细胞衰老:细胞核体积变大,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呼吸速率及新陈代谢速率减慢,细胞内色素逐渐积累,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膜的物质运输功能降低,多种酶的活性降低。

2、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中,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上会发生稳定性差异。该过程遗传物质不发生变化。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分化的细胞将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直至死亡。细胞分化是细胞个体发育的基础,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项生理功能的效率。

3、癌细胞的特征:(1)无限增殖。(2)形态结构发生改变(各种形态→球形)。(3)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细胞间黏着性降低,易在体内扩散和转移。20.【答案】C【解析】【解答】根据分析可知,透析袋内碘与淀粉变蓝,由于碘与淀粉反应形成稳定化合物,因此进入烧杯内的为碘化钾,淀粉不能进入烧杯,碘化钾为无色,因此透析袋外为无色,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分析】渗透作用:(1)概念: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扩散的现象条件。(2)条件:①具有半透膜;②半透膜两侧的溶液浓度具有浓度差。21.【答案】C【解析】【解答】A、甲时期处于间期,细胞内主要进行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故细胞内发生着活跃的代谢变化,A正确;B、乙时期核膜与核仁破裂消失,一条染色体上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此时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着丝粒,而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的一样为2N,故有2N个着丝粒,B正确;C、丙时期核膜、核仁重新建立,处于分裂末期,而染色单体在分裂后期就由于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离成为子染色体,即染色单体消失,故丙时期细胞中不存在染色单体,C错误;D、甲时期虽然DNA进行复制,DNA数加倍,但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一样,故甲和乙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等,都是2N,D正确。故答案为:C。

【分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分裂间期: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中心粒完成增倍。分裂前期: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体,核仁解体,核膜消失,中心体移向两极,并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分裂中期: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便于观察。分裂后期:着丝粒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成为两条染色体,由星射线牵引移向细胞两极。分裂末期: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重新出现,细胞膜由中间向内凹陷,细胞缢裂。22.【答案】A【解析】【解答】A、预处理时应将黑藻放在光照充足、温度适宜条件下培养,然后进行观察,A正确;B、应选用叶绿体大而少的叶肉细胞来观察,B错误;C、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散布在细胞质中,先用低倍镜找到目标,再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其形态,C错误;D、叶绿体绕液泡做定向循环流动,故其流动的方向并非处于不断变化之中,D错误。故答案为:A。

【分析】观察叶绿体实验的步骧:事先将观察用的黑藻放在光照充足.温度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将黑藻从水中取出,用镊子取一片幼嫩的小叶,取载玻片,滴上一滴干净的水,将小叶放在载玻片的水滴中,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先用低倍镜找到黑藻叶肉细胞,再换用高倍鏡观察黑藻叶肉细胞,注意叶绿体在细胞中的运动和细胞中的其他结构。23.【答案】C【解析】【解答】A、用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解离可使植物细胞间的果胶质层松散,使得细胞分离开来,A正确;B、甲同学没有进行漂洗,而漂洗的目的是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体着色,故甲同学观察不到染色体是因为染色体未被着色。乙同学没有对染色体进行染色,故乙同学观察不到染色体也是因为染色体未被着色,B正确;C、在细胞周期中,分裂期所占时间较短,故视野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目少于不分裂的细胞,C正确;D、经过解离操作后细胞已死亡,不会再出现连续分裂的变化过程,D错误。故答案为:D。

【分析】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有丝分裂:过程方法时间目的解离剪洋葱根尖2~3mm,立即放入盛有酒精和盐酸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用药液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漂洗待根尖软化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器皿中漂洗。约10min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染色把根尖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0.01g/mL或0.02g/mL的甲紫溶液(醋酸洋红溶液)的玻璃器皿中染色。3~5min甲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能使染色体着色制片用镊子将这段根尖取出来,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按压盖玻片。使细胞分散开来,有利于观察24.【答案】C【解析】【解答】A、随琼脂块减小,琼脂块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增大,A错误;B、不同大小的琼脂块上NaOH扩散的深度相同,即扩散速率相同,B错误;C、不同大小的琼脂块上NaOH扩散的深度相同,因此随琼脂块的增大,琼脂块中变红的体积增大,C正确;D、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时,琼脂块在NaOH溶液中的浸泡时间必须相同且适宜,如果浸泡时间过长,会导致NaOH扩散体积与琼脂块体积之比均为1,D错误。故答案为:C。

【分析】1、用琼脂块模拟细胞,琼脂块越小,其表面积越大,则其与外界效换物质的表面积越大,经交换进来的物质在琼脂块中扩散的速度快。

2、琼脂块中含有酚酞,与NaOH相遇,呈红色,可显示物质(NaOH)在琼脂块中的扩散速度。

3、NaOH的扩散深度对于体积不同的琼脂块都是相同的,无法用来表示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只有NaOH扩散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比才可表示细胞吸收物质的速率,并反映出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与细胞物质运输速率的关系。25.【答案】A【解析】【解答】A、A光照强度下春石斛的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两个生理过程都能产生ATP,故春石斛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A正确;B、B光照强度下美花石斛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故产生的O2扩散途径有从叶绿体到线粒体,还有从叶绿体到细胞外,B错误;C、若将光照强度从A换至B,光照强度增大,短时间内美花石斛叶绿体中的三碳酸消耗增大,故含量将减少,C错误;D、据图分析美花石斛的呼吸速率低,光补偿点低,故美花石斛相对于春石斛更适应在阴生环境中生活,D错误。故答案为:A。

【分析】1、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

2、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葡萄糖→酶丙酮酸+[H]+少量ATP。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丙酮酸+H2O→酶CO2+[H]+少量ATP。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H]+O2→酶【答案】26.D27.B【解析】【分析】溶酶体是细胞的“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衰老退化的线粒体最终会被细胞内的溶酶体分解清除。清除掉衰老线粒体,一方面,有助于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保证细胞代谢的正常进行;另一方面,避免了物质浪费。26.A、a为高尔基体,是由单层膜构成的囊泡和扁平囊叠加在一起所组成,A正确;B、b为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B正确;C、微丝和微管是构成细胞骨架的重要结构,大部分微管是一种暂时性的结构,可以快速解体和重排,在细胞器等物质和结构的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如c内质网形成的囊泡就是沿微管移动的,C正确;D、图示e包裹衰老或病变的d线粒体的囊泡与b溶酶体融合,最终在溶酶体中多种水解酶的催化作用下将线粒体被水解,D错误。故答案为:D。27.A、膜性细胞器的膜或囊泡膜的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和磷脂,其中磷脂双分子层相同,但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完全相同,A错误;B、图中b与e融合形成f的自噬过程是对衰老和损伤细胞结构的包裹和消化,整个过程中有相互识别过程,B正确;C、b与e的融合体现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流动性,反映了组成生物膜的分子是可以运动的,C错误;D、图中看出,自噬溶酶体g只具有单层膜结构,D错误。故答案为:B。【答案】28.C29.A30.B【解析】【分析】酵母菌细胞呼吸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1)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葡萄糖→酶丙酮酸+[H]+少量ATP。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丙酮酸+H2O→酶CO2+[H]+少量ATP。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H]+O2→酶H2O+大量ATP。(2)无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第一阶段:葡萄糖→酶丙酮酸+[H]+少量ATP。第二阶段:丙酮酸+[H]28.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菌,既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也可以进行无氧呼吸。在氧气充足的环境下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只能进行有氧呼吸,即①③。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的场所在细胞溶胶(细胞质基质),第二阶段的场所在线粒体基质,第三阶段的场所在线粒体内膜,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29.在低氧环境下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②无氧呼吸第二阶段消耗1mol的丙酮酸,生成1mol的CO2,③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消耗1mol的丙酮酸,生成3mol的CO2以及在第三阶段会消耗3mol的O2,故酵母菌消耗的O2量与产生的CO2量的比值是3:4,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30.A、在气球设置的过程中是在室温下进行的,然后放在装有20℃温水的烧杯中,这个过程中温度也可能导致气体体积的变化,因此最好设置一个气球中加入等量煮沸过的酵母菌培养液的相同装置作为对照,A正确;B、若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由于无氧呼吸不吸收氧气,但是放出二氧化碳,使气球体积增大,因此液面应该上升,B错误;C、由于有氧呼吸吸收的氧气与释放的二氧化碳量相等,因此有氧呼吸不会引起烧杯液面变化,而无氧呼吸会释放二氧化碳,因此若烧杯液面没有变化,说明酵母菌只进行了有氧呼吸,C正确;D、该装置气球中如果不加入氧气,可设置多个该实验装置,自变量为不同梯度的温度,观察烧杯液面上升的高度,用来探究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最适温度,D正确。故答案为:B。31.【答案】(1)糖原(2)脂肪(3)维生素D可促进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4)核糖体;脱水缩合;紫(5)含氮碱基;8【解析】【解答】(1)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动物细胞内的多糖为糖原,是细胞内重要的储能物质。(2)脂质包括脂肪、类脂和固醇,脂肪是动植物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3)维生素D可促进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因此医生建议缺钙的婴幼儿在服用钙片的同时,还要服用少量的维生素D。(4)数百至数千个氨基酸分子可在细胞的核糖体上发生脱水缩合反应组成c蛋白质,每一种c都有其独特的空间结构,其空间结构遭到破坏后,但肽键没有断裂,遇双缩脲试剂仍显紫色。(5)d是RNA,DNA与RNA在物质组成上的不同除了五碳糖种类外,还有碱基的差异,DNA特有的碱基为T,RNA特有的碱基为U,构成DNA和d的核苷酸共有8种,包括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和4种核糖核苷酸。

【分析】1、各化合物的元素组成:蛋白质是C、H、O、N,有的含有S,糖类是C、H、O,脂肪是C、H、O,固醇是C、H、O,磷脂是C、H、O、N、P,核酸是C、H、O、N、P。

2、糖类:

3、脂质的种类及功能:(1)脂肪:储能、保温、缓冲和减压。(2)磷脂:生物膜的组成成分。(3)固醇类:①胆固醇:参与血液中的脂质的运输、动物细胞膜的成分。②维生素D:促进钙磷的吸收。③性激素: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

4、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的方式,以肽键进行连接合成多肽,进行该过程的细胞器是核糖体。由于氨基酸之间能够形成氢键等,从而使得肽链能够盘区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分子。

5、核酸的种类:(1)脱氧核糖核酸(DNA):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是由一分子含氮碱基(A、T、G、C)、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2)核糖核酸(RNA):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是由一分子含氮碱基(A、U、G、C)、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32.【答案】(1)纤维素和果胶;磷脂双分子层(2)4;6(3)细胞液;溶酶体;两个相互垂直的中心粒;5(4)5、6;12【解析】【解答】(1)分析题图可知1是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和果胶组成;8是细胞膜,其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2)分泌蛋白的形成和分泌过程为: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对蛋白质具有加工、分类、包装和运输功能的结构是4高尔基体。12是核糖体,其合成的蛋白质为丙酮酸彻底氧化分解所需,丙酮酸彻底氧化分解是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进行的场所在6线粒体。(3)2是液泡,液泡中的液体称为细胞液,内含丰富的水解酶,动物细胞的溶酶体也含有多种水解酶;中心体是由两个相互垂直的中心粒形成;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5叶绿体。(4)图乙中A含有蛋白质、脂质和核酸,可表示6线粒体和5叶绿体;C含有蛋白质和核酸,可表示12核糖体。

【分析】1、细胞膜的成分:(1)磷脂双分子层:基本支架。(2)蛋白质:承担膜的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