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小升初语文《常考实词含义》文言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_第1页
统编版小升初语文《常考实词含义》文言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_第2页
统编版小升初语文《常考实词含义》文言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_第3页
统编版小升初语文《常考实词含义》文言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_第4页
统编版小升初语文《常考实词含义》文言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统编版小升初语文《常考实词含义》文言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一、知识梳理古代汉语词类的划分词类是指词的语法分类。语法功能:主要指能否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以及充当什么样的句子成分;意义:是指词是否具有词汇意义以及具有什么样的词汇意义。实词与虚词:实词: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而且具有一定词汇意义(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数词)虚词:则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没有词汇意义。(介词\连词\语气词)常考实词及其含义常考实词1.值:遇到.正好.价值2.去:离开.距离.除去3.引:牵,拉.伸长4.执:拿着.掌管.固执5.走:跑6.益:好处.更加.增加7.是:这.判断动词.正确8.若:如果.好像.你9.悉:全.都10.佯:假装11.徐:慢慢地12.颔:下巴.点头13.尝:曾经14.危:高.危险.端正15.举:选拔.全.发动16.居:停留.处在.居住17.比:等到.靠近18.38.鲜:少,鲜艳19.诸:几个.兼词20.向:从前.先前21.已:停止.罢了.通“以”22.讫:完结23.并:一起24.予:给予.我25.负:背.违背.凭借26.莫:没有.不要27.再:两次,第二次28.但:只是29.孰:谁.哪个.通“熟”30.盖:大概是.原来是31.田:田地.通“畋”打猎.通“佃”耕种32.顾:看.回头看.拜访.难道33.斋:屋舍.祭祀前清心洁身.素食34.子:子女.对人尊称.你35.闻:听说(使..听到).听闻.用鼻子嗅味道36.既:已经(之后).既然.既..又37.谢:道歉.推辞.凋谢.感激38.固:原来.坚决.巩固.顽固.固守.固然39.亡:逃跑.丢失.灭亡.死亡.通“无“,没有40.及:到.等到.赶得上.以及41.就:靠近,接近.欣赏.完成.从事42.许:答应,赞同.地方.拟生词.表约数,相当于来43.具:器具.具有.准备.通“俱”全.都;详细44.胡:古代少数民族通称.为什么45.徒:光,空.白白地.只是46.方:刚好.正好;才.当..的时候.方圆.方正47.善:好.好处.擅长.善于48.贾:商人.买卖.通“价”价值49.直:与“竖”相对.只.仅仅,一直.通“值”价值50.因:于是.就,凭借.顺着.按照.因为.通过51.竟日:一整天52.市:集市.买53.戚然:悲伤的样子54.明年:第二年55.次第:依次56.诚:如果.确实57.遂:于是,就.终于58.中道:半路上59.谒:拜访60.书:写.信.字条61.逮:到.捉拿62.未尝:不曾63.地方:土地方圆64.俟:等待65.少时:年轻时66.妻子:妻子儿女67.加冠:男子成年68.厌:满足.厌恶69.身=躬:亲自70.王:君王.称王71.语:话,谈论.告诉72.遗:留下来的,给予73.矢:箭头74.岂:难道(是否.何况)75.事:侍奉76.特:只是77.自:从(在).如果78.肖:相似.像79.易:交换.改变,容易80.譬:譬喻.打比方81.见:看见,通“现”“被”82.习:复习.温习83.堪:忍受84.肆:放纵.陈列.店铺85.除=拜:任命官职;除去86.适:到.往,刚才.正好87.由是=以是=:因此.通过这种88.奚为:什么,怎么样89.白:白色.空的.陈诉.说;明白90.使:出使.使者.派遣.假使91.熙:光明,兴盛,通“嬉”嬉戏,开玩笑92.遽:就.立刻.马上.急忙93.会:适逢.正赶上.相会.聚会,一定94.驽:劣马(比喻才能平庸.愚笨)95.明:明亮.明白.次(年.月)96.素:白色的.为加装饰的.向来97.以为:认为.把..当作98.虽然:即使这样.虽然这样99.可以:可以..把(凭借).能够100.谏:含蓄规劝君主或长辈,进谏文言文实词一、古今异义词古今词义演变类型类型解读示例词义扩大古义范围小于今义“中国”,古义指中原地区,现指整个中国词义缩小古义范围大于今义“谷”,古义指庄稼、粮食,今义指小米或稻谷词义转移词义由表示甲事物变成乙事物“脚”,古义指小腿,今义指脚词义弱化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表示对语意较强,现在表示的语意较弱“羞”,古义是“羞愧,感到耻辱”,今义是“害羞,不好意思”词义强化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表示对语意较弱,现在表示的语意较强“恨”古义是“不满意,遗憾”,今义是“仇恨,怨恨”感情色彩变化使用过程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爪牙”,古义是中性词,今义是贬义词示例古义今义妻子妻子儿女(“妻”与“子”两词)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祖父祖辈父辈(“祖”与“父”两词)父亲的父亲亲信亲近信任(“亲”与“信”两词)亲近而信任的人(多含贬义)博学广泛地学习(“博”与“学”两词)学问广博精深二、一词多义一个词语随着社会的发展演变逐渐从最初的意义引申出更多的意义,这个现象称为一词多义。本义:词的本来意义,即词产生时的最初的根本的意义。如“本”的本义是“草木的根”,“道”的本义是“路,道路”。引申义: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相关的其他意义。如“本"的引申义为“根本、本来、原本、基本”;“道”的引申义为“方法、道理、主张”。比喻义:建立在比喻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如“草管人命”的“草管”:本义是“野草”,比喻义是“不值得珍惜的事物”。假借义:因假借而产生的含义。如“蚤”本义是跳蚤,因为它和“早”读音相同,被借用了“早”的意义。二、课堂练习短文。人生小幼南北朝

颜之推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ニ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然人有坎壈,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注释:①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篇》,题目为编者自拟。②专利:专注集中。③已:同“以”。表示时间、方位等界限。④《灵光殿赋》:即东汉辞赋家王延寿创作的《鲁灵光殿赋》,全文并序近1400字。⑤坎壈:困顿,不得志。1.为下列句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固须早教,勿失机也()A.坚固的

B.一定

C.坚决地

D.同“故”,因此(2)十年一理,犹不遗忘()A.温习,复习

B.道理,义理

C.治理,管理

D.理睬、理会2.七岁时学习和二十岁以后学习,会有什么不同?请用原文作答。作者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是为了说明什么?七岁时:二十岁以后:说明:3.下面对作者的观点概括最准确、全面的一项是(

)A.要在年轻时抓紧一切时间学习。B.少年时是学习的最佳时机。C.年少时学习被耽误了,年老时也无法补救了。D.学习的正确态度是:年少勿失良机,年老不可放弃。课内阅读。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4.《学弈》选自《》,作者是()。5.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①使弈秋诲二人弈()

②非然也()③思援弓缴而射之()

④为是其智弗若与()6.下列各句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夫战,勇气也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甚矣,汝之不惠 D.莲,花之君子者也7.翻译句子。惟弈秋之为听。8.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图说明一个什么道理?文言文阅读。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①,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转为牛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碟(dié)躞(xiè)②而听。【注释】①操:琴曲。②碟躞:小步来回走动的样子。9.联系上下文,写出带点字的意思。(1)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

为:(2)伏食如故

故:(3)转为牛虻之声

为:(4)即掉尾奋耳

掉:10.写出画横线句子的意思。11.由这篇文言文而来的成语是。文言文阅读。鼠技虎名楚人谓虎为“老虫”,姑苏人谓鼠为“老虫”。余官长洲,以事至娄东,宿邮馆①,灭烛就寝,忽碗碟砉然②有声。余问故,阍③童答曰:“老虫”。余楚人也,不胜惊错,曰:“城中安得有此兽?”童曰:“非他兽,鼠也。”余曰:“鼠何名老虫?”童谓吴俗相传尔耳。嗟乎!鼠冒老虫之名,至使余惊错欲走,徐而思之,良足发笑。然今天下冒虚名、骇俗者不寡矣。【注释】①邮馆:驿站旅馆。②砉然:象声词。③阍:守门的人。1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问故

故:原因 B.不胜惊错

胜:能承受C.鼠何名老虫

名:取名 D.良足发笑

良:优良13.翻译下列句子。余官长洲,以事至娄东。14.通过这个故事讽刺了哪种人?文言文阅读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孟子》注释:1.长:生长、发育的意思。2.揠:拔。3.“闵”:通“悯”,担心,忧虑。4.芒:疲乏。芒芒然:疲劳的样子。5.其人:他家里的人。6.病:累,疲惫。7.槁:枯槁,枯死。8.寡:少。9.非徒:不但,不只。10.谓:告诉。11.予:文言人称代词,我的意思。15.解释字义。(1)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2)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3)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16.翻译下面的句子。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非徒无益,而又害之。17.用一个成语概括这则寓言的大意:。18.它告诉了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阅读理解文言文阅读。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成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样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也准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19.解释下列加点词。(1)蹴琨觉:

(2)及渡江:(3)睿素无北伐之志:

(4)遂屯准阴:20.翻译下列句子。(1)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2)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21.结合全文,请简要概括祖逖的“大志”表现在哪些方面。文言文阅读。神童庄有恭①粤中②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家邻镇粤将军署③,偶入将军府,将军方与客对弈。见其神格④非凡,因指厅事⑤所张画幅而命之属对⑥,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注释】①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②粤中:地名,庄有恭的老家。③署:官署,衙门。④神格:神态与气质。⑤厅事:大堂。⑥属对:对对子。22.解释下列加点词。(1)幼有神童之誉:

(2)家邻镇粤将军署:(3)将军方与客对弈:

(4)因指厅事所张画幅:23.翻译下列句子。(1)偶入将军府,将军方与客对弈。(2)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24.庄有恭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请结合内容分析。文言文阅读。哀溺文序(节选)[唐]柳宗元永之氓①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②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③。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注释】①氓,百姓。②绝:横渡。③寻常: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寻,两寻为常。这里指游出的距离很短。25.解释下列加点词。(1)永之氓咸善游:

(2)中济,船破,皆游:(3)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4)有顷,益怠:26.翻译下列句子。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27.题目中的“哀溺”是什么意思?“哀”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回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问题。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sì):等待。28.解释下列加点词。(1)明日早,令人求故人:

(2)故人来,方与之食:(3)恐其自食其言也:

(4)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29.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而止之食。 B.起不食待之。C.故人来,方与之食。 D.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30.翻译下列句子。(1)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2)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31.有人认为,吴起在为人处事上太过拘泥执拗,这样会让别人感到很累。你赞成这样的说法吗?请谈谈你的想法。文言文阅读。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①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②,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③。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④!”歌数阙⑤,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注释】①诸侯:指淮阴侯韩信、建成侯彭越等。②楚歌:楚人之歌,用楚国方言土语唱的歌。③不逝:是说被困而不得驰骋。逝,向前行进。④奈若何:把你怎么安排。若,你。⑤数阙:几遍。乐终叫阙。32.解释下列加点词。(1)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2)项王则夜起:(3)自为诗曰:

(4)莫能仰视:33.翻译下列句子。(1)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2)歌数阙,美人和之。34.项王兵败垓下,在自刎,有关历史上的这一典故,李清照曾写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表达对项王的之情。文言文阅读。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35.解释下列加点词。(1)非淡泊无以明志:(2)非宁静无以致远:(3)非学无以广才:(4)将复何及:36.翻译下列句子。(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2)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文言文阅读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选自《世说新语》)37.给加点词注音。当极明邪()

譬如()3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徐孺子年九年()

(2)尝月下戏()(3)若令月中无物()

(4)无此必不明()39.翻译句子。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40.从文中可以看出徐孺子是一个怎样的人?参考答案一、知识梳理古代汉语词类的划分 词类是指词的语法分类。语法功能:主要指能否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以及充当什么样的句子成分;意义:是指词是否具有词汇意义以及具有什么样的词汇意义。实词与虚词:实词: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而且具有一定词汇意义(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数词)虚词:则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没有词汇意义。(介词\连词\语气词)常考实词及其含义常考实词1.值:遇到.正好.价值2.去:离开.距离.除去3.引:牵,拉.伸长4.执:拿着.掌管.固执5.走:跑6.益:好处.更加.增加7.是:这.判断动词.正确8.若:如果.好像.你9.悉:全.都10.佯:假装11.徐:慢慢地12.颔:下巴.点头13.尝:曾经14.危:高.危险.端正15.举:选拔.全.发动16.居:停留.处在.居住17.比:等到.靠近18.38.鲜:少,鲜艳19.诸:几个.兼词20.向:从前.先前21.已:停止.罢了.通“以”22.讫:完结23.并:一起24.予:给予.我25.负:背.违背.凭借26.莫:没有.不要27.再:两次,第二次28.但:只是29.孰:谁.哪个.通“熟”30.盖:大概是.原来是31.田:田地.通“畋”打猎.通“佃”耕种32.顾:看.回头看.拜访.难道33.斋:屋舍.祭祀前清心洁身.素食34.子:子女.对人尊称.你35.闻:听说(使..听到).听闻.用鼻子嗅味道36.既:已经(之后).既然.既..又37.谢:道歉.推辞.凋谢.感激38.固:原来.坚决.巩固.顽固.固守.固然39.亡:逃跑.丢失.灭亡.死亡.通“无“,没有40.及:到.等到.赶得上.以及41.就:靠近,接近.欣赏.完成.从事42.许:答应,赞同.地方.拟生词.表约数,相当于来43.具:器具.具有.准备.通“俱”全.都;详细44.胡:古代少数民族通称.为什么45.徒:光,空.白白地.只是46.方:刚好.正好;才.当..的时候.方圆.方正47.善:好.好处.擅长.善于48.贾:商人.买卖.通“价”价值49.直:与“竖”相对.只.仅仅,一直.通“值”价值50.因:于是.就,凭借.顺着.按照.因为.通过51.竟日:一整天52.市:集市.买53.戚然:悲伤的样子54.明年:第二年55.次第:依次56.诚:如果.确实57.遂:于是,就.终于58.中道:半路上59.谒:拜访60.书:写.信.字条61.逮:到.捉拿62.未尝:不曾63.地方:土地方圆64.俟:等待65.少时:年轻时66.妻子:妻子儿女67.加冠:男子成年68.厌:满足.厌恶69.身=躬:亲自70.王:君王.称王71.语:话,谈论.告诉72.遗:留下来的,给予73.矢:箭头74.岂:难道(是否.何况)75.事:侍奉76.特:只是77.自:从(在).如果78.肖:相似.像79.易:交换.改变,容易80.譬:譬喻.打比方81.见:看见,通“现”“被”82.习:复习.温习83.堪:忍受84.肆:放纵.陈列.店铺85.除=拜:任命官职;除去86.适:到.往,刚才.正好87.由是=以是=:因此.通过这种88.奚为:什么,怎么样89.白:白色.空的.陈诉.说;明白90.使:出使.使者.派遣.假使91.熙:光明,兴盛,通“嬉”嬉戏,开玩笑92.遽:就.立刻.马上.急忙93.会:适逢.正赶上.相会.聚会,一定94.驽:劣马(比喻才能平庸.愚笨)95.明:明亮.明白.次(年.月)96.素:白色的.为加装饰的.向来97.以为:认为.把..当作98.虽然:即使这样.虽然这样99.可以:可以..把(凭借).能够100.谏:含蓄规劝君主或长辈,进谏文言文实词一、古今异义词古今词义演变类型类型解读示例词义扩大古义范围小于今义“中国”,古义指中原地区,现指整个中国词义缩小古义范围大于今义“谷”,古义指庄稼、粮食,今义指小米或稻谷词义转移词义由表示甲事物变成乙事物“脚”,古义指小腿,今义指脚词义弱化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表示对语意较强,现在表示的语意较弱“羞”,古义是“羞愧,感到耻辱”,今义是“害羞,不好意思”词义强化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表示对语意较弱,现在表示的语意较强“恨”古义是“不满意,遗憾”,今义是“仇恨,怨恨”感情色彩变化使用过程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爪牙”,古义是中性词,今义是贬义词示例古义今义妻子妻子儿女(“妻”与“子”两词)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祖父祖辈父辈(“祖”与“父”两词)父亲的父亲亲信亲近信任(“亲”与“信”两词)亲近而信任的人(多含贬义)博学广泛地学习(“博”与“学”两词)学问广博精深二、一词多义一个词语随着社会的发展演变逐渐从最初的意义引申出更多的意义,这个现象称为一词多义。本义:词的本来意义,即词产生时的最初的根本的意义。如“本”的本义是“草木的根”,“道”的本义是“路,道路”。引申义: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相关的其他意义。如“本"的引申义为“根本、本来、原本、基本”;“道”的引申义为“方法、道理、主张”。比喻义:建立在比喻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如“草管人命”的“草管”:本义是“野草”,比喻义是“不值得珍惜的事物”。假借义:因假借而产生的含义。如“蚤”本义是跳蚤,因为它和“早”读音相同,被借用了“早”的意义。二、课堂练习短文。人生小幼南北朝

颜之推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ニ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然人有坎壈,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注释:①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篇》,题目为编者自拟。②专利:专注集中。③已:同“以”。表示时间、方位等界限。④《灵光殿赋》:即东汉辞赋家王延寿创作的《鲁灵光殿赋》,全文并序近1400字。⑤坎壈:困顿,不得志。1.为下列句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固须早教,勿失机也()A.坚固的

B.一定

C.坚决地

D.同“故”,因此(2)十年一理,犹不遗忘()A.温习,复习

B.道理,义理

C.治理,管理

D.理睬、理会2.七岁时学习和二十岁以后学习,会有什么不同?请用原文作答。作者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是为了说明什么?七岁时:二十岁以后:说明:3.下面对作者的观点概括最准确、全面的一项是(

)A.要在年轻时抓紧一切时间学习。B.少年时是学习的最佳时机。C.年少时学习被耽误了,年老时也无法补救了。D.学习的正确态度是:年少勿失良机,年老不可放弃。【答案】1.DA2.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固须早教,勿失机也3.D【解析】参考译文:

人在小的时候,精神专一而敏锐,长大之后,思想分散,所以需要及早教育,不要失去学习的机会。我七岁的时候,诵读《灵光殿赋》,到了现在,十年梳理(温习)一次,还没有遗忘。二十岁以后,所诵读的经书,废弃放置了一个月,就到了荒废(的地步),然而人困难坎坷,壮年时期失去了(学习的机会),还应当在晚年学,不可以自暴自弃。1.本题考查了文言文句子中词语意思的理解。①“固须早教,勿失机也”意思是因此,必须尽早进行教育,不能错过良机。“故”因此。故选D。②“十年一理,犹不遗忘”意思是十年温习一次,还不忘。“理”温习,复习。故选A。2.本题考查了文段内容的理解。读文段内容可知,①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②二十岁以后: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③这两句话意思是我在七岁的时候,读《灵光殿赋》,直到现在,十年温习一次,还不忘;二十岁以后,所背诵过的经书,如果过一个月不温习,就忘得差不多了。说明了学习就要从小时候开始,才能学得扎实,学有所得。3.本题考查了文段内容的理解。从“然人有坎壈,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可知,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是年少勿失良机,年老不可放弃。故选D。课内阅读。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4.《学弈》选自《》,作者是()。5.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①使弈秋诲二人弈()

②非然也()③思援弓缴而射之()

④为是其智弗若与()6.下列各句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夫战,勇气也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甚矣,汝之不惠 D.莲,花之君子者也7.翻译句子。惟弈秋之为听。8.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图说明一个什么道理?【答案】4.孟子孟子及其弟子5.下棋这样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智力6.C7.只听奔秋的教导。8.只有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解析】译文:弃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让弃秋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地学习,只听弃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奔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大雁(或是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将它射下来。虽然他们二人一起学习下棋,但后者的模艺不如前者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比别人差吗?说:不是这样的。4.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积累。《学奔》选自《孟子》,作者是孟子及其弟子。《孟子》其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四书”,是儒家的经典著作。5.此题考查字词的识记能力。①使弈秋诲二人弈。句意:让弃秋教导两个人下棋。弈:下棋。②非然也。句意:不是这样的。然:这样。③思援弓缴而射之。句意:想要拉弓箭将它射下来。缴: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④为是其智弗若与。句意: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比别人差吗?智:智力。6.考查了对句式的理解。“奔秋,通国之善奔者也”是判断句,A、B、D与之相同。C.不同,“甚矣,汝之不惠”是倒装句,状语提前。7.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句子意思是:只听弈秋教诲。8.考查文章主旨的理解。根据故事的内容,可以看出作者旨在通过两个学棋者的表现与结果,来表现出做事情要认真,不可三心二意的主旨。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专心致志,这样才能有所收获。文言文阅读。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①,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转为牛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碟(dié)躞(xiè)②而听。【注释】①操:琴曲。②碟躞:小步来回走动的样子。9.联系上下文,写出带点字的意思。(1)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

为:(2)伏食如故

故:(3)转为牛虻之声

为:(4)即掉尾奋耳

掉:10.写出画横线句子的意思。11.由这篇文言文而来的成语是。【答案】9.给以前,老样子用琴模仿摇摆10.不是牛没听见,是不适合它的耳朵听。11.对牛弹琴【解析】译文:公明仪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琴曲,牛依然像刚才一样埋头吃草。牛并非没有听见,而是这种曲调不适合它听罢了。公明仪于是用琴模仿蚊牛蝇的叫声,(以及)孤独的小牛犊的声音。牛就摆动尾巴竖起耳朵,小步走并听着。9.本题考查文言字词的解释,这种题型考查的都是重要的字词,需要识记。可以结合整句话的意思来理解加点字词的含义。(1)“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翻译为:公明仪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琴曲。“为”解释为给。(2)“伏食如故”翻译为:牛依然像刚才一样埋头吃草。“故”解释为以前,老样子。(3)“转为牛虻之声”翻译为:公明仪于是用琴模仿蚊牛蝇的叫声。“为”解释为用琴模仿。(4)“即掉尾奋耳”翻译为:牛就摆动尾巴竖起耳朵。“掉”解释为摇摆。10.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的时候要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可以先把句中的重点字词翻译出来,再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句通顺。“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这句话中,“非”解释为不是;“闻”解释为听说。整句话翻译为:不是牛没听见,是不适合它的耳朵听。1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译文可知,本文讲述了公明仪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琴曲,牛依然像刚才一样埋头吃草。牛并非没有听见,而是这种曲调不适合它听罢了。公明仪于是用琴模仿蚊牛蝇的叫声,(以及)孤独的小牛犊的声音。牛就摆动尾巴竖起耳朵,小步走并听着。由这篇文言文而来的成语是“对牛弹琴”。“对牛弹琴”解释为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得是什么。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文言文阅读。鼠技虎名楚人谓虎为“老虫”,姑苏人谓鼠为“老虫”。余官长洲,以事至娄东,宿邮馆①,灭烛就寝,忽碗碟砉然②有声。余问故,阍③童答曰:“老虫”。余楚人也,不胜惊错,曰:“城中安得有此兽?”童曰:“非他兽,鼠也。”余曰:“鼠何名老虫?”童谓吴俗相传尔耳。嗟乎!鼠冒老虫之名,至使余惊错欲走,徐而思之,良足发笑。然今天下冒虚名、骇俗者不寡矣。【注释】①邮馆:驿站旅馆。②砉然:象声词。③阍:守门的人。1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问故

故:原因 B.不胜惊错

胜:能承受C.鼠何名老虫

名:取名 D.良足发笑

良:优良13.翻译下列句子。余官长洲,以事至娄东。14.通过这个故事讽刺了哪种人?【答案】12.D13.我在长洲做县令的时候,因为有事到了娄东。14.通过这个故事讽刺了假冒盛名吓唬世人的人。【解析】译文:

楚地的人称老虎为老虫,苏州人称老鼠为老虫。我在长洲做县令的时候,因为有事到了娄东,住在客栈里,把烛吹灭我就睡了。忽然听得碗碟叮当有声,我便问看门的童子是怎么回事,童子答道:“是老虫闹腾。”我是楚地人,一向称老虎为老虫,听说是“老虫”,很是害怕,说:“城里怎么会有这种野兽?”童子说:“不是别的兽,是老鼠。”我问他:“老鼠为什么叫老虫?”童子说这是吴地的风俗,世世代代都是这么叫这么传下来的。啊哈!老鼠冒老虎之名,致使我吓得要逃走,真是可笑。然而今日天下冒虎名以欺世的也真不少!12.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良足发笑:很是可笑。良:很。故选D。13.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余:我。官:做/在……做官。以:因为。故句意为:我在长洲做县令的时候,因为有事到了娄东。14.本题考查了概括文章主旨的能力。根据文中语句“然今天下冒虚名骇俗者不寡矣”可知,这篇文章是讽刺那些假冒盛名吓唬世人的人。文言文阅读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孟子》注释:1.长:生长、发育的意思。2.揠:拔。3.“闵”:通“悯”,担心,忧虑。4.芒:疲乏。芒芒然:疲劳的样子。5.其人:他家里的人。6.病:累,疲惫。7.槁:枯槁,枯死。8.寡:少。9.非徒:不但,不只。10.谓:告诉。11.予:文言人称代词,我的意思。15.解释字义。(1)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2)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3)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16.翻译下面的句子。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非徒无益,而又害之。17.用一个成语概括这则寓言的大意:。18.它告诉了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案】15.劳累赶去放弃16.天下不想帮助秧苗生长的人是很少的。(这样做)不只是毫益处的,还会害了秧苗啊。17.拔苗助长18.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解析】译文:宋国有个人忧虑他的禾苗不长高,就拔高了禾苗,一天下来十分疲劳地回到家,然后对他的家里人说:“今天太累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快步去到田里查看禾苗的情况,禾苗都已经枯萎了。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这个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15.考查对字词的解释,这类题要结合对句子整体的含义进行理解再推敲具体的意思。(1)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今天太累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病指劳累。(2)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他儿子快步赶去到田里查看禾苗的情况,禾苗都已经枯萎了。趋指赶去。(3)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舍指放弃。16.考查对句子的理解和翻译。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天下不想帮助秧苗生长的人是很少的。非徒无益,而又害之:(这样做)不只是毫益处的,还会害了秧苗啊。17.考查对文章的理解概括。这类题要先从整体入手进行意译的分析,再结合直译进行细致翻译。最后抓取重点信息进行提炼概括即可,答案不唯一。寓言写的是一个宋国人把禾苗拔起一点,来帮助它成长,借以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的故事,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概括为“拔苗助长”。18.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这类题要先从整体入手进行意译的分析,再结合直译进行细致翻译。最后抓取重点信息进行提炼概括即可,答案不唯一。把禾苗拔起一点,来帮助它成长。比喻违反自然规律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不加思考,反而把事情弄糟。它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事物的发展、人的成长,都是循序渐进的,违背了这个规则不仅无益,反而有害。阅读理解文言文阅读。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成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样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也准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19.解释下列加点词。(1)蹴琨觉:

(2)及渡江:(3)睿素无北伐之志:

(4)遂屯准阴:20.翻译下列句子。(1)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2)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21.结合全文,请简要概括祖逖的“大志”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案】19.踢等到平素,向来军队驻扎20.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我祖逖如果不能肃清中原的敌人再渡江回来,就像这大江的水,一去不回头。21.闻鸡起舞,请缨北伐,中流击楫。【解析】译文:当初,范阳人祖逃,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舞剑。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逃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奋发杀敌,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逊的话以后,就任命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祖逃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逃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19.本题考查文言文重点字解释。(1)“蹴琨觉”句意:他踢醒刘琨。其中“蹴”意思是“踢”。(2)“及渡江”句意:渡江以后。其中“及”意思是“等到”。(3)“睿素无北伐之志”句意: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其中“素”意思是“平素,向来”。(4)“遂屯准阴”句意:于是到淮阴驻扎。其中“屯”意思是“军队驻扎”。20.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答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照现代韩愈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1)句中重点词“诚”意思是的确;“者”意思是……的人。(2)句中重点词“清”意思是肃清;“复”意思是又,再;“济”意思是渡。2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文章第一段写祖逖闻鸡起舞,第二段写祖逖请缨北伐,第三段写祖逖中流击揖。文言文阅读。神童庄有恭①粤中②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家邻镇粤将军署③,偶入将军府,将军方与客对弈。见其神格④非凡,因指厅事⑤所张画幅而命之属对⑥,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注释】①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②粤中:地名,庄有恭的老家。③署:官署,衙门。④神格:神态与气质。⑤厅事:大堂。⑥属对:对对子。22.解释下列加点词。(1)幼有神童之誉:

(2)家邻镇粤将军署:(3)将军方与客对弈:

(4)因指厅事所张画幅:23.翻译下列句子。(1)偶入将军府,将军方与客对弈。(2)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24.庄有恭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请结合内容分析。【答案】22.声誉、美誉邻近适逢、正巧张贴23.偶然进入将军府,将军正在与客人下棋。这个房间的一局棋便可以对(将军出的)对子。24.面对将军的喝问,他从容应对,体现了他的勇敢与自信;将军出上联,他不慌不忙地对下联,突出了他的聪明机智。【解析】译文:粤中部的庄有恭,幼年即有神童的名声。(他的)家在镇粤将军署旁边,有一次放风筝玩耍,(风筝)恰好落到将军署的内院中,庄有恭直接进入要求归还。所有衙役都认为他岁数小而忽略了他,没有来得及阻挡他进入。将军正好和客人下棋,看到他精神状态与众不同,急促喝问他说:“小孩从哪来的?”庄有恭实话回答。将军说:“你读书了没有?可以对对子吗?”庄有恭回答说:“对对子,小意思罢了,这有什么难的!”将军问:“能对几个字的对子?”庄有恭回答:“一个字能对,一百个字也能对。”将军认为他自大并且夸张,于是就指着厅里张贴的画让他做对子,说:“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有恭说:“就是这里一盘棋,便可以对呀。”应声对道:“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22.本题考查的是对加点字的解释,注意结合原文的内容进行理解和辨析。根据词语的语境特点写出字词的解释即可。(1)“幼有神童之誉”意思是幼年即有神童的名声。所以“誉”的意思是声誉、美誉。(2)“家邻镇粤将军署”意思是他的家在镇粤将军署旁边。所以“邻”的意思是邻近。(3)“将军方与客对弈”意思是将军正在和客人下棋。所以“方”的意思是适逢、正巧。(4)“因指厅事所张画幅”意思是于是就指着厅里张贴的画让他做对子。所以“张”的意思是张贴。23.本题考查的是翻译句子,注意写出句子中的关键字的含义,注意语言完整流畅,不要写错别字。(1)这句话中“方”的意思是正在,整句话的意思是偶然进入将军府,将军正在与客人下棋。(2)这句话中“对”的意思是对对子,整句话的意思是这个房间的一局棋便可以对(将军出的)对子。24.本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理解,结合原文的内容和译文进行理解。首先明确全文的意思,根据文章内容可以得出庄有恭是一个从容、聪明、勇敢的孩子,注意作答时结合文章内容。文言文阅读。哀溺文序(节选)[唐]柳宗元永之氓①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②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③。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注释】①氓,百姓。②绝:横渡。③寻常: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寻,两寻为常。这里指游出的距离很短。25.解释下列加点词。(1)永之氓咸善游:

(2)中济,船破,皆游:(3)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4)有顷,益怠:26.翻译下列句子。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27.题目中的“哀溺”是什么意思?“哀”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回答。【答案】25.都渡,渡河因此更26.你太愚蠢了,太不懂道理了。自己都将要死了,还要钱做什么呢?27.是替被淹死的人感到悲哀、惋惜。因为这个人很愚蠢,要钱不要命。【分析】译文:永州的百姓都善于游泳。一天,河水突然上涨,有五、六个人乘着小船渡湘江。渡到江中时,船破了,都游起水来。其中一个人尽力游泳但仍然游不了好远。他的同伴们说:“你最会游泳,现在为什么落在后面?”他说:“我腰上缠着一千文钱,很重,所以落后了。”同伴们说:“为什么不丢掉它呢?”他不回答,摇摇他的头。一会儿,他更加疲困了。已经游过河的人站在岸上,又呼又叫:“你愚蠢到了极点,蒙昧到了极点,自己快淹死了,还要钱财干什么呢?”他又摇摇他的头。于是淹死了。25.本题考查的是加点字词的解释,注意平时对加点词语的理解和辨析,根据全文的语境分析。写出相应的词语含义即可。(1)“永之氓咸善游”意思是永州的百姓都善于游泳。所以“咸”的意思是都。(2)“中济,船破,皆游”意思是渡到江中时,船破了,都游起水来。所以“游”的意思是渡,渡河。(3)“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意思是我腰上缠着一千文钱,很重,所以落后了。所以“是以”的意思是因此。(4)“有顷,益怠”意思是一会儿,他更加疲困了。所以“益”的意思是更。26.本题考查的是翻译句子,结合原文的语境进行理解和翻译,写出下列句子的特点及含义即可。注意翻译时要语句完整流畅,不要写错别字。本题中“愚”的意思是愚蠢。整句话的含义是你太愚蠢了,太不懂道理了。自己都将要死了,还要钱做什么呢?27.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和语句的理解和分析,结合全文的主要内容,围绕对淹死的人感到悲哀而展开,所以“哀溺”的意思就是替被淹死的人感到悲哀、惋惜。从文章的最后一句话“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可以得出“哀”的原因是这个人很愚蠢,要钱不要命。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问题。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sì):等待。28.解释下列加点词。(1)明日早,令人求故人:

(2)故人来,方与之食:(3)恐其自食其言也:

(4)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29.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而止之食。 B.起不食待之。C.故人来,方与之食。 D.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30.翻译下列句子。(1)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2)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31.有人认为,吴起在为人处事上太过拘泥执拗,这样会让别人感到很累。你赞成这样的说法吗?请谈谈你的想法。【答案】28.第二天才恐怕,担心诚信,信用29.D30.老友到了夜晚还没有来,吴起不吃饭而等候他。他坚守信用到如此程度,这是他能使军队信服的缘由吧。31.不赞同,为人处事讲信用,诚信为本【解析】参考译文:

从前吴起外出遇到了老朋友,就留他吃饭。老朋友说:“好啊,等我回来就(到你家)吃饭。”吴起说:“我(在家里)等待您一起进餐。”(可是)老朋友到了傍晚还没有来,吴起不吃饭而等候他。第二天早晨,(吴起)派人去找老朋友。老朋友来了,才同他一起进餐。担心吴起不吃饭而等候老朋友的原因是怕自己说了话不算数。他坚守信用到如此程度,这是能使军队信服的缘由吧!要想使军队信服,(作为将领)不守信用是不行的。28.考查对词语的解释。(1)明日早,令人求故人:第二天早晨,(吴起)派人去找老朋友。明日指第二天。(2)故人来,方与之食:老朋友来了,才同他一起进餐。方指才。(3)恐其自食其言也:担心吴起不吃饭而等候老朋友的原因是怕自己说了话不算数。恐指担心。(4)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要想使军队信服,(作为将领)不守信用是不行的。信指守信或诚信。29.考查对虚词的理解。A、B、C中的“之”都是代词,代指老友。D中的“之”属于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30.考查句子的翻译能力。这类题要结合意译从整体出发对文章进行翻译吗,然后结合直译的方法对其进行推敲。(1)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老友到了夜晚还没有来,吴起不吃饭而等候他。(2)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他坚守信用到如此程度,这是他能使军队信服的缘由吧。31.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这类题要从整体对文章进行理解分析,掌握其中的内容和主旨,然后先对自己的观点进行阐述,后面补充原因即可,答案不唯一。文言文阅读。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①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②,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③。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④!”歌数阙⑤,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注释】①诸侯:指淮阴侯韩信、建成侯彭越等。②楚歌:楚人之歌,用楚国方言土语唱的歌。③不逝:是说被困而不得驰骋。逝,向前行进。④奈若何:把你怎么安排。若,你。⑤数阙:几遍。乐终叫阙。32.解释下列加点词。(1)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2)项王则夜起:(3)自为诗曰:

(4)莫能仰视:33.翻译下列句子。(1)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2)歌数阙,美人和之。34.项王兵败垓下,在自刎,有关历史上的这一典故,李清照曾写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表达对项王的之情。【答案】32.几就亲自没有人33.汉军都已经取得了楚地吗?为什么楚国人如此之多呢!唱了好几遍,美人随歌声应和起来。34.乌江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惋惜【解析】译文:项王的部队驻守在垓下,兵少粮尽,汉军及诸侯的军队把他重重包围。深夜,(项羽)听到汉军在四面唱着楚地的歌,项羽于是大为吃惊,说:“难道汉军把楚人都征服了吗?他们那边楚人为什么这么多呀!”项王于是在夜里起来,在帐中饮酒。有美人名虞,一直受宠跟在项王身边;有骏马名骓,(项羽)一直骑着。这时候,项羽不禁情绪激昂唱起悲歌,自己作诗(吟唱)道:“力量能拔山啊,英雄气概举世无双,时运不济时骓马不再奔跑!骓马不奔跑可将怎么办,虞姬呀虞姬,(我)将怎么安排你才妥善?”项王唱了几遍,美人虞姬应和着一同唱歌。项王眼泪一道道流下来,左右侍者也都跟着落泪,没有一个人忍心抬起头来看他。32.此题考查学生词语解释的掌握。解答时,要结合语句分析理解。“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意思是:汉军及诸侯的军队把他重重包围。数,这里指几,多次。“项王则夜起”意思是:项王于是在夜里起来。则,于是。“自为诗曰”意思是:自己作诗。自,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