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会运营投标方案_第1页
博览会运营投标方案_第2页
博览会运营投标方案_第3页
博览会运营投标方案_第4页
博览会运营投标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博览会运营投标方案目录TOC\o"1-3"\h\u31152第一章项目整体服务设想 125776第一节项目背景 1215856一、展览产生的社会经济背景 12516二、展览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1410913三、展览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1910221第二节项目概述 302449一、项目基本情况 3023360二、项目要求 3114545三、服务要求 3117647第三节项目整体服务设想 327184一、布展理念 329838二、布展设计思路 324484三、展览设计流程 3317760四、参展安排 3420325五、博览会宣传推广 3429112六、服务质量标准 3530222七、人员配备计划 3525038第四节项目重难点分析及解决办法 3617461一、图文展示 3615421二、实物陈列 361502三、馆内陈列环境 379601四、灯光布置 3723542第二章项目组织机构及人员岗位职责 406059第一节公司组织及职责 4010683一、公司简介 407765二、公司组织机构及岗位职责 412064第二节项目组织结构 5117486一、项目组织结构分类 5129428二、建立项目组织的步骤 563540三、项目管理结构 575613第三节项目人员配置及岗位职责 5919425一、人员配置 5930204二、具体岗位职责 6212216第四节人员管理方案 7418061一、人员管理规范 7412646二、人员保障措施 8312419三、人员管理制度 8419234第三章物资配备计划 10028308第一节物资装备规划 10014523一、物资配备目标 10020863二、物资装备的原则 1009084三、展览设备的组织 1004827第二节项目拟投入的展览装备 1019772一、多媒体 10121403二、展柜 15312822三、灯光 15519323四、开幕式 15525914五、清洁工具 1566376六、其他布展设施 1568977第四章场馆租用和服务方案 15823848第一节场馆标准核查 1583226一、事前检查 15828367二、事中监督 1596525三、事后核查 16231937第二节场馆租赁合同 16325473一、场馆基本情况 1633659二、场馆租赁用途 16432446三、租赁期限及时间段 16428964第五章宣传工作方案 16519487第一节整体宣传方案 16527733一、宣传要求 16524884二、宣传前期的策划筹备 1661863三、宣传推广的具体实施 16814185第二节宣传形式 17228319一、新闻宣传 1729755二、广告宣传 1723205三、社会宣传 1731564四、网络宣传 17322660第三节宣传安排 1744783一、博览会会前宣传 17417205二、博览会中宣传 17531487三、博览会会后宣传 1751087第六章会展场馆配套服务及现场管理 17628820第一节展览项目现场管理及流程 1761409一、内涵 1768808二、目的 17615452三、内容 17620854四、现场服务的特点 1762678五、基本流程 17721249六、展览项目现场服务工作规范 17818797第二节布展方案 17913805一、参展商布展 179343二、场馆环境装饰和建筑物的装饰 18211212三、展览场馆环境与空间布置 1862046四、门禁系统 1917075五、展馆布置 19330519第三节展品搬运服务 1966859第四节会议项目现场管理及流程 19814008一、会议项目现场管理 19815046二、会场布置 20131880三、座位区的布置 2023376四、会场主席台的布置 20523141五、会议场地的其他功能区域 21012908六、会议报到处的要求 21129650第五节博览会的开幕式 21131200一、会展现场布置 21121728二、媒体接待与管理 21222676三、会展开幕 21315052四、开闭幕酒会 2142522五、娱乐活动 21517024第六节参会人员的登记、进出和各类证件管理 21621067一、现场登记 21613349二、参会人员登记 21724473三、预先登记 2187202四、现场登记 21821513五、参会人员的接待与服务 2199535第七节会展场馆广告位的管理 21917035一、承接 2191227二、布置 22018638第七章安保工作方案 2214334第一节保安配置方案 2217877一、组织机构及岗位设置 2216799二、人员配备 22228529三、岗位职责 22212156四、人员素质要求 22911509第二节安全防范管理 23020145一、总体工作要求 23025141二、保安内部管理 23110224三、门卫安保工作管理 23622168四、车辆停放管理 2482315五、消防安全管理 25515518六、巡馆安全管理 26228303第八章保洁服务方案 27710861第一节总体工作流程 2776832一、布展期间 27721379二、正展期间 27827812三、撤展期间 27929993第二节保洁运作模式及工作计划 28017361一、保洁方案 28013155二、保洁工作计划 28421885三、清洁与保洁管理 28521100四、展览馆日常清洁卫生管理 29020701第三节保洁服务标准及注意事项 29922781一、日常保洁流程 29919638二、验收区域及标准 30018932三、注意事项 3044844第九章邀商工作方案 30722554第一节展会邀商的特点 30716826一、经济的间接性 30719729二、工作的隐形性 30714174三、效果的滞后性 30725774第二节具体方案 3099350一、工作内容 30910328二、邀商预算 31117087三、邀商渠道 31229215四、邀商进度计划 31222448五、邀商宣传推广 31315772第十章防疫工作方案 31613038第一节总体服务方案 316936一、防控总方案 3166682二、防控总要求 3163199三、观展人员管理 31721075四、展位管理 31812095第二节传染病疫情事件的预防和防控措施 31915604一、传染病疫情事件预防 31922365二、防控措施 32127316三、展馆卫生防疫工作 32216741第三节明确防控具体要求 3238673一、建立个人健康申报制度 32320148二、场所入口应设立体温检测点 32310650三、展馆应当加强通风换气 32320535四、应确保展馆内洗手设施运行正常 32325634五、展馆预防措施 32418446六、用餐形式 32422643七、日常操作要求 32424889第四节疫情防控实操 3243512一、清洁消杀要求 3245564二、展览场所防控措施 32528509三、人员防控措施 32632479四、展品展具防控措施 32726324五、其他保障措施 32726743六、成立现场疫情应急防范小组 32860第五节消毒物品准备 32918259一、健之素牌消毒泡腾片 32922927二、84消毒液 33029767第十一章应急预案 33222537第一节总体方案 33222642一、编制目的 33215835二、编制依据 33223716三、工作原则 33219053四、适用范围 33215639五、成立应急组织机构 3338633六、应急救援预案启动程序 33511227七、后期处置 33623438八、应急处置保障 33716285九、责任追究 33825005第二节各项应急预案 33922964一、火灾应急预案 33915401二、食物中毒应急预案 34617823三、停电应急处理预案 3559583四、停水应急预案 3569554五、触电应急预案 3596402六、停车收费系统故障应急处理预案 3635348七、门禁道闸系统使用异常应急处理预案 36518010八、中暑应急预案 3685590九、电梯困人应急预案 372温馨提示:本方案目录中的内容在word文档内均有详细阐述,如需查阅,请购买后下载。说明一、如招标文件要求“项目整体服务设想”详情见本方案第一章;二、如招标文件要求“项目组织机构及人员岗位职责”,详情见本方案第二章;三、如招标文件要求“物资配备计划”,详情见本方案第三章;四、如招标文件要求“场馆租用和服务方案”,详情见本方案第四章;五、如招标文件要求“宣传工作方案”,详情见本方案第五章;六、如招标文件要求“会展场馆配套服务及现场管理”,详情见本方案第六章。七、如招标文件要求“安保工作方案”,详情见本方案第七章。八、如招标文件要求“保洁方案”,详情见本方案第八章;九、如招标文件要求“邀商方案”详情见本方案第九章;十、如招标文件要求“防疫工作方案”,详情见本方案第十章。十一、如招标文件要求“应急预案”,详情见本方案第十一章。编制依据一、项目招标文件、补遗及设计文件等相关资料。二、国家现行技术规范、标准及有关的技术资料、规范、规程及技术标准。三、依照有关主要法律、法规:(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二)其他法律法规。四、行业规范、标准(以下内容根据项目实际情况修改)第一章项目整体服务设想第一节项目背景展览,指公开陈列美术作品、摄影作品的原件或者复制件。展览会既是信息,通讯和娱乐的综合,也是唯一的在面对面沟通中充分挖掘五官感觉的营销媒介。20世纪尽管出现高速的电子通讯方式,展览会,作为临时的市场,仍然是最专业、有效的销售工具。而博览会是展览会的一种,他们属于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一、展览产生的社会经济背景(一)社会分下的发展与展示的出现从原始社会后期到奴隶社会初期,出现过气次社会大分工;先后从农业中分离出畜牧业、手下业,从手下业中分离出商业。此后,进一步出现了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的分下、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分工。社会分下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增加了社会产品供给量。社会分工不断发展,从产业之间发展到产业内部,出现了不少新的行业。产品门类、规格、产量增加;工艺美术品日益精细,形成不同的艺术流派,出现了许多大师,其作品深入人心;一些建筑物上也有画作、雕塑的出现或展示;朝廷官员及一些富商、知识分子等,开始收购和储藏有价值的艺术品,并相互展示、把玩。收藏的规模不断扩大,品种不断丰富,展示也越来越多。当展示成为艺术交流的重要形式时,艺术展的雏形也就出现了。分工促进了交换。交换最初在两个原始共同体之间出现,以后扩大到在共同体内部进行。商人出现以后,交换以更加便捷的方式进行。在商业形式下,劳动产品取得商品形态,产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发生分离。但是,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载体,人们在交换中十分关注使用价值的情况,包括商品的规格、型号、颜色、用途、材料质地、使用寿命等。这使展示成为商品交换的重要一环。当这种展示成为交换中主要交流手段时,最初的商业类展览使应运而生。由此可见,社会分工的发展是展览产生的重要前提。因为没有分工,就没有不同产品,也没有交换的必要;没有交换,也就没有商业展示的必要;在此情况下,不可能产生商业类展览。分工与交换之所以能催生展览,还有一个重要的机理,就是交换的进行,这意味若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得到发挥。如果不是交换,而是由部落(如原始共同体)或政府分配(如计划经济),则无论社会分工如何发达,展览也是难以产生或发挥作用的。这有如20世纪的苏联与中国,虽然社会分工很发达,但因通过计划配置资源,使得展览十分落后。(二)交通的改善自然界密布很多高山与河流,道路不畅,阻碍了人员的来往与货物的流动。展览活动涉及展品的运输和人员的流动,它建立在一定程度的交通发展上。这不仅需要拓宽或延伸道路、修建析梁、开挖运河,还要打通道路与河道的关卡。关卡林立,雁过拔毛,重复征税,参展者负担过重,展览是无法进行的。在欧洲,为了发展集市,当地官府都曾采取过措施,减少关卡和重旋征税。这说明交通的改善也是展览举办的重要条件。(三)政府或商会的支持与管理展览是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在专业展览组织及行会、协会诞生前,展览主要靠政府组织。在封建社会里,偶尔出现的展览主要依靠皇室举办;在近代社会里,靠政府或政府有关部门组织。在民间群团组织诞生以后,各类商会、协会在展览的组织方面也起着很大的作用。在市场经济下,展览公司已经发展为展览的主力军。但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展览仍离不开政府及商会的支持与管理。二、展览的起源与发展历程展览作为最古老的市场形式,通过“展出”与“观览”达到交换目的的原理千百年来基本未变,但其形式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着。现代意义上的贸易展览会最早诞生在德国,到15世纪,莱比锡和欧洲其他国家的许多城市都相继成为世界展览名城。随着“地理大发现”的进展、国际贸易活动的频繁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会展活动逐渐扩展到美洲等其他地区。19世纪末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博览会成为发达国家争夺世界市场的重要场所。1928年11月22日,来自31个国家的政府代表出席了在巴黎举行的国际会议,并签署了世界上第一个关于管理和协调国际性展览会的《1928年国际展览会巴黎公约》,规定了世界博览会的举办周期、主办者和参展者的权利与义务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批因战争而停办的展览会和博览会重新开张,“米兰博览会”、“巴黎博览会”、“莱比锡博览会”被誉为连接各国贸易的3大桥梁。展览业达到国际化的产业规模是在20世纪70年代,也就是经济全球化形成之时。国际分工体系的深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推动了国际展览业的发展,大型会展中心接连问世,现代会展产业应运而生。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欧洲会展业已成为全球会展经济中整体实力最强和规模最大的区域经济。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展览强国,亚洲会展经济的规模和水平高于拉美和非洲,仅次于欧美。新加坡、日本、阿联酋和我国的香港等地的会展经济都已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由于政府不重视发展展览业,企业一般也不通过展览会推介产品,而主要采取产品展示会的形式进行宣传,因此其会展业发展远远滞后于日本的经济发展水平。再就中国而言,早期的集市,最多只能算会展活动的萌芽。由于我国历代封建王朝多数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因此以商品交易为基础的会展活动发展缓慢,更未能形成产业。1873年,我国首次参加在奥地利举行的维也纳世界博览会,此后官方或民间又以组团参加、寄物参展、派员参展等形式参加了20多次世界博览会。1905年,清政府工商部颁布《出洋赛会同行简章》,对华商出国参展作出了统一规定,鼓励商家踊跃参展;还在前门设立“京师劝工陈列所”,以展示各地工业品。国内的会展活动也逐渐发展起来,如我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全国性博览会—南洋劝业会于1910年举办,展期3个月,观众达20多万。1915年,中华民国政府派员参加了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获得众多大奖。自1926年美国费城博览会后,中国没再参加世界博览会,直至1982年重新参加美国举办的诺克斯维尔世界博览会,才又重新参加历届世界博览会。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政治、经济和思想观念等原因,我国很少参加世界性的会展活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会展经济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迅速发展起来,除传统的广交会外,比较著名的有昆明商品交易会、华东商品交易会、深圳高新技术商品交易会、杭州西湖博览会等,有些已成为国际知名品牌。总体来说,每年所办的展览中,5万平方米以上的不超过10个,2万平方米以上的不超过30个,而以1万平方米左右的专业展为多。除汽车展、房屋展等公众性较强的科普展会外,大多数科普展会的观众都是专业行业的管理、经营和科技人士。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展览会也有较长的发展历史。中国展览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古代集市。中国古代集市起源于宗教性的集会。早在西周(公元前1100~公元前771)即有陕西岐山风雏山村的宗庙会,一年一次,会期3天。元代(1271~1368)时,元大都(今北京)的集市多达30多个,今北京钟鼓楼一带是元大都繁荣的集市所在地。明代(1368—1644)时,北京集市依然繁荣。城隍庙、隆福寺、护国寺、白云观等地是定时庙会场所。明代还与北方游牧民族进行交易的由国家控制的马市,即茶马市。清代(1644—1911)时,北京的白塔寺、隆福寺和护国寺是著名的三大庙会所在地。清代在传统集市的基础上,又逐步发展了具全国规模的一些专业集市,如无锡、芜湖的米市,最典型的是河北安国的药市,春秋两次。作为专业的药材集市,安国药会已初步具备近代专业博览会的形式和内容。清代后期,随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早期的博览会出现了。1905年,清工商部在北京前门设“京师劝工陈列所”,展示各地工业品,同时附设劝业商场销售商品。这是中国博览会的雏形。1909年,江苏教育总会在沪召开全省学堂成绩展览会,这是我国首次以展览会命名的展览。1910年,清廷在南京举办南洋劝业会,掀开了中国近代展览史的第一页。南洋劝业会是中国历史上具现代展览概念的第一个商业博览会。大会分设各省、纺织、茶叶、工艺、武备等馆,会期3个月,观众达二十多万。1912年,北京政府改清廷在前门的劝工陈列所为商品陈列所,以后又改为劝业场,使得这一中国最早的展馆逐步变成商场。1921年8月,上海总商会商品陈列馆建立,每年6、7月征集展品,每年秋季举办一次展览会。1922年10月,上海总商会在上海首次举办了中国蚕茧丝绸博览会。1925年,举办了武汉展览会。1928年,举办了四川国货展览会。1929年,举办了西湖博览会。西湖博览会是我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展览盛会(2000年起,西湖博览会继续在杭州举办,每年一届)。1935年,举办了西南各省物品展览会。1936年,举办了浙赣特产联合展览会。1944年,东北伪满洲政府举办了哈尔滨博览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至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的展览会主要是由政府承办。80年代后期,中国的展览业逐步发展,特别是经过近20年来的迅猛发展,展览已成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的新兴产业。随着现代科技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展览会的组织手段和表现形式都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例如,近几年网上展览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已经成为实物展览会的有效补充,在2003年SARS期间更是受到了众多参展商和贸易人士的青睐。三、展览业现状及发展趋势近年来,中国展览经济快速发展,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呈现出创新驱动、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全球展览经济增长拓展了新的空间。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加大对外贸易投资合作,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程度不断加深。展览活动成为中国企业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展示先进技术和产品、扩大对外交流合作、发掘投资贸易机会的重要渠道。(一)中国展览业现状从调查数据看,中国展览业现状具有五大特点:展览项目持续增长,数量扩张明显;展馆建设方兴未艾,成为城市必要设施;展览主办多元发展,政府主导色彩浓烈;展览地区集中程度高,经济发达地区领先;展览直接收入增长缓慢,社会经济效益驱动。1.展览项目持续增长,数量扩张明显中国展览业可谓“起步晚,发展快”,这可以从近五年来展览项目数增长情况得到验证。我国1997年的展览项目数首次突破1000个,到2001年突破2000个,2002年就超过3000个并不断增加,成为一个“展览大国”。但是,我国的展览项目绝大多数是中小项目,规模大的项目和品牌项目屈指可数。尽管这些展览的总展出面积也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但就展览收入而言,我国还不是一个展览强国。中国展览业规模继续稳居全球首位。2017,全国展览总数为10358场,展览总面积为14285万平方米,较2016年分别增长4.7%和9.3%。全年净增展览466场、展览总面积1210万平方米。2018年,中国展览行业发展势头良好,办展数量和办展面积均实现稳步增长。据不完全统计,在已采集到面积信息的展览中,2018年,中国境内共举办经贸类展览3793个,较2017年增加130个,同比增长3.5%;举办展览总面积为12949万平方米,较2017年增加57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6%。各区域展览数量和展览面积发展不平衡,华东地区办展数量和办展面积均领先于其他地区,占比分别为45.0%和41.0%;东北地区办展数量同比增速最快,达37.4%;华南地区办展面积同比增长最快,达17.1%。在省市方面,上海、广东和山东办展数量和面积均位居前三强,办展数量占比分别为19.5%、13.3%和9.5%,办展面积占比分比为20.6%,21.1%和7.6%;上海举办展览数量最多,广东省举办展览面积最大。在中国境内举办的所有规模展览中,5万平方米以上中大型规模展览合计占比达51.3%,中国展览行业正逐渐向规模化办展转变。不同行业展览举办数量和规模差异化明显,轻工业展览在办展数量和办展面积上均位居所有行业之首,占比分别为39.9%和43.7%;服务业展览办展数量和办展面积实现双增长,同比分别增长13.4%和17.2%。2015-2018年中国展览服务市场收入情况2.展馆建设方兴未艾,成为城市必要设施近年来在发展城市会展经济热潮带动下,各地搭建展览场馆的势头一浪高过一浪。从城市举办各种会展活动的公益角度考虑,把展览场馆作为城市的必要基础设施,纷纷规划建设展览场馆,例如包括西藏拉萨也在积极争取建设一个会展中心。3.展览主办多元发展,政府主导色彩浓烈在我国,展览活动多年来一直是政府促进贸易、投资、技术、文化交流等事业发展的重要促进手段与载体。加上我国经济体制带有很强的政府主导性特征,因此,我国的展览活动大量由政府或半官方机构主导,这也是有别于全世界其他展览大国的一个显著特色。就展览主办机构而言,尽管目前参与者众多,多元化特征明显,但大体上有五大办展主体,即政府(包括政府及部门、政府临时机构、贸促会等半官方贸易促进机构)、商协会、国有企事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从法律意义上来看,在我国,主办机构是办展的主体和主要民事责任单位,但我国的展览活动大部分另有承办单位。从承办单位来看,企业承办的比重正呈越来越大的趋势。许多大型活动特别是中央和省级以上政府机构或全国性商协会主办的展览,其主办方往往由数个不同机构共同组成,承办者往往是主办单位的下级政府机构。目前我国对展览主办企业并没有特别规定任何入行“门槛”,近年来各地新注册的与展览相关的企业数以千计、万计,尽管其中大部分都有主办展览的资格,但是,目前真正能独立主办或与其他机构联名主办的民营企业还是凤毛麟角。4.展览地区集中程度高,经济发达地区领先目前全国除西藏外,各省市都有了自己的展馆,或多或少都有在本地举办的展览活动,并且,越来越多的省份提出要大力发展展览业。但是,中国的展览业实际上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省市,而且集中程度相当高。就城市而言,公认的三大展览城市是北京、上海、广州,三者可进入世界展览中心城市百强;以省份为单位来看,广东、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居前五位。这也反映了我国展览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经济发达省份的现状特点。(二)中国展览业发展存在问题1.市场在展览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不强,产权关系不清限制了展览要素的流动由于对展览会的商业属性没有做出明确界定,同时大众舆论导向又过多地强调展览业对主办城市具有多方面的价值,从而导致各级政府在中国展览业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市场在展览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发挥不够。2.展览业中存在部分形式主义问题,参展商和买家的自由选择权得不到充分尊重展览会本来是商业行为,采取与不采取哪种形式主要取决于主办方的市场决策。但是现实中,由于不少展览会是政府直接举办或者是政府给予资金支持的,因而必须在展商数量、观众数量、参会嘉宾影响力、国际化程度、成交效果等方面严格按照政府给定的指标进行运作,并由此滋生了形式主义问题。3.一些政策偏离中性原则,造成不公平竞争为了促进会展业发展,近年来从中央政府到各级地方政府纷纷出台了会展业发展指导意见及会展扶持资金使用办法等政策文件。这些鼓励性措施对推动展览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不少政策措施为了刺激短期市场、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通常按照参展人数、展位数量、展览规模、特装展位比例、国外展商比例等指标,作为选取受益主体的标准,有时甚至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选择扶持对象。这些举措大多以吸引外地项目为主,既没有考虑到本地企业的利益,也没有顾及到整个市场的公平。4.营商环境存在盲区,参展商和主办方知识产权得不到有效保护展览会产业链条较长,需要海关、工商、公安、消防、交通等众多公共服务机构的支持,需要宽松的营商环境。很多城市为了吸引更多的展览会,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推出了很多举措,但是在实际运作中,不同城市仍然存在非常大的差距。5.展览业国际化发展水平失衡,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待提升中国展览业做大做强,国际化是一个必经的途径。国际化是双向的,既要欢迎国际展览企业来华办展,也要鼓励中国展览企业对外投资,赴国外办展;既要鼓励中国企业赴国外的展览会参展,也要吸引国外的企业来中国的展览会参展。但是,从目前中国展览业国际化发展进程看,明显存在着“不对等的国际化”状态。从绿色环保角度看,展览业是一个高消耗的行业,每次展览会的举办,不仅大多数参展商需要搭建华丽的个性化展台,而且主办方还要将整个展览场馆的内外部公共区域装饰一新。而每个展览会通常只有5-7天的时间,这意味着整个行业每天都处于繁忙的“搭建-拆除”工作中,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展览垃圾。如果使用的展具不环保、拆除的展台得不到妥善处理,势必给环境带来重大危害。(三)中国展览业未来发展趋势2019年中国展览业总体运行平稳,在落实国家战略、促进经贸发展、拉动区域经济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展望2020年,一方面存在着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上升、中国经济增长进一步趋缓、展览市场竞争加剧等不利因素,另一方面也存在着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新旧动能转换、科技进步、资本市场介入、跨界融合发展等新机遇。1.总体发展态势趋缓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1)从国际环境来看,当前全球单边主义抬头,国际合作环境复杂多变,不仅中美经贸关系紧张,日韩关系、印巴关系、英国和欧盟的关系同样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特别是中美经贸摩擦,前景不容乐观。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给全球展览业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2)从国内经济环境来看,经济增长速度近年来持续下滑,2019年上半年经济增速为6.3%,预计下半年将保持在6.1%左右,经济增长速度的减缓直接削弱了展览业的增长动力;(3)经过近20年的快速增长,中国展览业无论项目数量还是场馆数量均已积累了庞大的存量,市场竞争日益加剧,这也是增长率可能趋缓的重要原因。2.产业化趋于加快随着中国会展市场的快速扩大和对会展发展规律认识的加深,会展越来越被作为重要的服务产业看待。为了促进会展业的持续发展,中国从政府、企业和行业中介组织三个层面进一步推动会展业的市场化进程,政府主要运用经济的、法律的手段进行宏观调控和促进服务,进一步确立会展企业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中介组织的服务和桥梁作用,大力开发展会产业。我国将加强部门之间协调,逐步建立健全展览业的行业管理体制。中国商务部将在内外贸结合的基础上,建立展览业的统一管理体制。对展览业的管理将从项目审批转向行业管理和政策调控,加快促进展览业的市场化。在管理方法上,商务部将建立与展览业相关部门的工作协调机制,与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制定发展政策。正确引导展览场馆和配套设施的建设,防止出现盲目建设。很多地方政府设立会展统一管理机构,根据展览行业发展所需的环境和配套设施要求,对交通、通讯、旅游、商检、海关等展览业务所涉部门进行协调,使展览业与这些部门、行业在互动中协调共进。3.专业化比重增加(1)展会主题由综合化趋于专业化。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我国会展追求的都是综合化,强调小而全,结果造成展会特色不鲜明、规模普遍小、吸引力不强。未来的行业性专业展会将会更有生命力。近年来,我国展览专业化程度不断提升,专业性展览会数量不断攀升,协会、企业办展以专业展为主,政府主导型展会也向专业化发展。在十五期间新增展览会项目中,专业性展览会占比重逐年走高。(2)展览分工专业化。计划经济体制下,展览从业人员没有明确分工,多种职能集于一身,同一批人既是展览组织者,又是展览管理者,也是展览项目的实施者,从展品征集到展品运输、展品布置直至为参展者提供吃住行服务等均由同一批人承担,展览业缺乏科学的社会专业化分工协作,必然效率低下。未来展览业必须形成专业化分工协作的局面,会展配套服务公司的经营范围将进一步专业分工细化,展览评估、展览咨询、展览设计装潢都是颇有前途的行业。(3)展览从业人员专业化。我国目前展览从业人员很多是半路出家,未来会展从业人员必须接受正规的会展教育培训,整体素质大大提高,特别是管理人员、项目经理的业务素质,需要有很高的工作热情、最好的服务精神、宽阔的思路、敏锐的洞察力、超前的预见性以及熟练的外语,熟悉现代国际展览业务,更多地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从业人员的总体知识水平就是展览业管理水平的体现。(4)观众向专业化方向发展。组织观众工作将变得更加重要,高质量的观众对一个展览会的成功与否将起到关键作用。未来大多数专业展会观众为专业界的决策人士、贸易人员及科技人员等。4.国家战略对展览业发展的影响将更加明显展览业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引领性行业,展览业也受国家战略及政策的较大影响。从目前的发展态势看,对展览业影响比较大的政策:一是“一带一路”倡议和国际产能合作,不管是出国参展还是出国办展,都可能享受到“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新机会;二是次区域合作,包括中国和东盟之间的合作、中国和亚欧国家之间的合作、中国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合作、中国和东北亚国家之间的合作、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的合作以及中国和非洲国家之间的合作等,都有望成为展览业国际合作的重点区域;第三是在国内政策方面,国家倡导的一些新技术、新产业及新消费领域,有可能成为展览业发展的新增长点,这些领域主要包括智能制造、新能源、机器人、新材料、大数据、5G技术、区块链及老年医学等。5.常规性的产业政策将逐步转向营商环境的优化展览业虽然具有较强的外部性,但展览业在本质上属于可以依靠市场力量运作的高端服务业,需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运行,而营商环境的优化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关键环节,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基础性工作。除此之外,随着经济增长的趋缓,国家用于支持展览业发展的资金也会受到一定的制约,政府很难像展览业发展初期那样通过加大财政资金的扶持或者减免税收等方法来支持展览业的发展。6.展览业将从数量扩张过渡到质量提升新阶段这种变化的显著特征是展览会的平均规模会有较快上升,但展览会的数量及市场主体数量有可能增长趋缓甚至负增长。毋庸置疑,在过去20余年间,中国展览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从总体特征来看,展览项目数量的增长快于展览质量的提升,会展市场主体数量的增长快于会展企业规模和竞争力的提升,这种状况在展览业发展的起步阶段有其合理的基础,但目前已经到了升级换代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新阶段。7.竞争更加剧烈的趋势中国展览市场目前竞争激烈,表现在展览城市之间、展览企业之间、展览项目之间、展览人才之间的全方位竞争“白热化”。(1)展览城市间的竞争我国已有几十个城市定位在“会展中心城市”或“会展名城”上,这些城市纷纷在城市基础设施、会展软环境建设、品牌展会培植方面加大投入,展览城市之间剧烈的竞争不可避免,通过竞争将逐步形成合理的展览区域布局。(2)展览企业的竞争展览“蛋糕”毕竟有限,展览企业之间竞争日趋激烈。国内展馆总量过剩,布局失调。一方面北京、上海展馆供不应求,展馆租金不断上涨,令会展组织公司压力大增;另一方面一些中小城市展馆门可罗雀,产生巨额亏损,难以为继。近年来,外资展览公司进入中国设点,必然加剧国内展览业的竞争,进而提高我国展览业的整体发展水平。(3)展览项目的竞争中国展览项目数量急剧增加,相同主题博览会的数量越来越多,这些博览会项目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竞争参展商,竞争采购商和观众,竞争各种办展资源。今后多数展览项目将重新整合,总体上将朝向大型化、专业化发展。全国博览会展位价格水平总体仍然偏低,但由于企业参展将更加理性,展览市场竞争的结果,劣次展会和“形象展会”生存空间将越来越小,品牌展会不断涌现。由于展位价格充分反映展会质量水平和供求关系,品牌展会的展位供不应求,其价格可数倍于平均水平,同时拉动全国展会价格的总体水平上扬。(4)展览人才的竞争未来中国展览业的竞争,说到底是展览人才的竞争。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将制定鼓励展览业发展的政策,对于展览人才采取优惠的引进措施,有成功展览工作经验的高层展览专才是各地展览企业猎头的目标。各地高校纷纷设立会展专业,培养本地展览人才。展览企业重视员工在职培训,提高员工展览专业素质。第二节项目概述(投标人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自行编制)一、项目基本情况本展会主要有以下且不限于以下活动:新闻发布会、会见、论坛、巡馆、签约仪式、研讨会、要素对接、云端展示、直播、线上签约、成果发布会等活动以及展务服务。(一)项目名称:XXX(二)展会时间:XX(三)展会地点:XX(四)展厅面积:XX(五)展线:XX(六)服务期限:合同签订之日起至展期结束二、项目要求1.应具有市场推广的能力,能邀请部分参展参会客商,协助组织相关活动。2.方案中应对所要求的每项活动及服务内容(包括增值服务)提出策划案;还可在所要求的活动及服务内容之外自行创设服务内容(增量服务)。所有的方案必须接受组委会和采购人的修改意见,并组织实施。3.方案中应对展场整体布局进行策划,提出方案。4.方案中应包含对展会筹备、服务、管理的组织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安排。磋商响应方案中应包括展会筹备进度安排。5.方案中应包含安全责任承诺书。6.方案中应包含完成展会所有需求的资金预算及筹措方案。中标人须保证筹措足够资金,以确保展会圆满成果。7.中标人应在提供服务前,分别和XX会展中心、接待酒店签订合同,并按XX会展中心、接待酒店要求支付预付款。三、服务要求(一)服务要求1.中标人须在采购人同意下处理活动内容设计、展览布置等相关事宜;2.中标人须保证完成活动的所有筹备工作并达到要求,展会各项活动开始前应完成所有相应的筹备工作;3.中标人须保证现场工作的各个环节的顺利进行,并做好整体活动的协调配合工作;4.中标人负责现场工作人员的管理工作,须保证所有工作人员按照工作流程及各项管理标准工作;5.活动结束后,中标人负责现场的清理工作;6.活动期间发生的一切费用由中标人承担。(二)活动时间XX年XX月X日-X日,共计X日,X月X日上午X点前完成布展。开展时间:X月X-X日,撤展时间X月X日,X时前。第三节项目整体服务设想一、布展理念以现代化、科技化、人性化为目标,以展示、教育、传播为目的。受众目标为国内外不同层次的人群,重点关注中小学学生。让观众在参观和参与互动体验的过程中接受相关的生态科技知识和技能,激发公众对相关领域的兴趣。二、布展设计思路契合展览主题,重点展项鲜明,布展造型、色彩、灯光运用合理,风格一致,充分展示展览的内涵;参观路线清晰合理;应具有一定的参与性和互动性。三、展览设计流程(一)项目接洽获取参展客户信息,取得客户参展相关资料,明确设计图交付日期。(二)设计与设计师沟通并及时同客户进行设计交流,向客户交付设计初稿、设计说明、工程报价,研究客户反馈意见并再次修改,交付定稿及工程报价。(三)签约同客户确定工程价格,明确同客户的相互配合要求,签订合同。(四)制作完成制作及准备工作,完成主办、主场、展馆等各项手续。(五)现场施工现场展览搭建,处理现场追加、变更项目,配合客户展品进场,客户验收。(六)展期服务参展期间现场维护。安排展会期间现场应急服务和增值服务,配合客户展品离场,现场拆除。(七)后续跟踪服务。四、参展安排1.工作安排接待、洽谈、资料发放以及后续等工作进行分工。2.工作行程工作时间,轮班安排,每日展台会议等。3.检查参展各项内容是否到位包括展品、产品资料、宣传资料以及设备工具等。3.展位准备(1)参展产品(2)展位的布置包括展台总体设计和材料准备。(宣传视频、样品、宣传册等)4.参展服饰:参展人员在展会期间必须穿着统一的正装,佩戴好公司的工牌。5.宣传资料6.展台布置7.参展人员:布展、撤展、展览资料发放、参加展览后勤,物品的分类,保管,领取等,安排好职责,选择人数,分配好。五、博览会宣传推广1.借鉴其他博览会新闻宣传工作经验,整合宣传资源,运用多种手段,调动各种积极性,加强工作力度,构建形式多样、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格局,为博览会的顺利举办营造良好舆论环境。2.负责新闻宣传报道的总体策划,分筹备、展会宣传和会后总结三个阶段制定展会宣传工作的具体方案。3.组织开展对博览会的宣传报道,在会前和会议期间,做好展会宣传和媒体邀约工作及各大媒体宣传报道,并协调、配合各新闻媒体的采访与报道。负责博览会期间记者的接待和采访的交通食宿安排。4.开展会后总结宣传,组织媒体对博览会进行总结性深度报道。六、服务质量标准1.保质保量地完成项目的所有服务范围;2.展览的设计与施工一体化符合满足设计、施工和制作的服务要求,每个展览竣工后,且展览满足服务要求,由采购人出具展览合格验收单;整个项目全部完成后,经采购人验收合格后,采购人出具项目工程竣工验收报告;3.项目实施中,其设计、施工和制作等所有环节均符合相关国家法律、法规,未出现任何安全责任事故,未产生质量问题、法律问题和经济损失等。七、人员配备计划1.设计负责人x人;2.项目组人员配备:包括施工员、安全员、质量员、材料员、资料员等;3.配备人员应专业齐全,工作经验丰富,配置科学合理。第四节项目重难点分析及解决办法一、图文展示展板的图片、文献、文字、背景设计新颖,形式多样,布局巧妙,疏密得当,主副展线和谐互补,各展厅基本色调与不同历史时期氛围相符,灵活运用动态图表、背景衬托、归类组合、主次配当等手法提高展示效果,多媒体和各类声光电设施及数字化设备选配基本做到科学合理,用材适当并与陈列环境相协调。二、实物陈列陈列类型分为基本陈列,即基本馆藏。长期陈列,临时陈列。长期陈列则要做到主题突出,而临时陈列则要做到主题多样,目的多元。确定陈列内容,确定陈列主题、基调,明确目标观众。展品说明内容,识别信息:名称、时代、质地、文化归属。知识性信息:材料、工艺、相关科学技术。解释性信息:社会、历史、文化、现实。将展品、空间、环境有机构的具有视觉冲击力和吸引力的陈列。陈列要传情达意,具备吸引力、滞留力、感染力。陈列语言:以三维物品排列的序列、形态及与其他必要的辅助材料配合而构成的视觉形象为媒介的传播手段或交流方式。展品组合,辅助展品,展览器具和展览空间等展览要素构成的直观形象,表达特定的情感、价值和倾向。展品间的逻辑关系,展品展具的视觉关系和心理感受,空间、色彩、照明的心理暗示。三、馆内陈列环境指光照度、温湿度、空气污染程度、生物侵害情况、电磁辐射强度等。对准备陈列的文献、器具、模型,在精选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内容和要求,对应展板进行排列组合,分别采用落地式玻璃柜、壁橱式玻璃柜、斜面玻璃柜、点式玻璃柜进行陈列,合理利用空间,高低错落有致,并巧妙运用不同材质、形状、高度的托架托板,确保高价值展品得到突出展示,并采取了有效的展品保护措施。展品灯光照度均匀、适宜,对直接眩光和反射眩光采取减弱措施。四、灯光布置(一)灯光系统优越性1.布线简单,维护方便照明线路设计简单,系统安装方便,操作维护容易。根据环境及用户需求的变化,只需做软件修改设置或少量线路改造,就可以实现照明布局分布式控制系统改变和功能扩充。2.延长光源寿命,不仅可以节省大量资金,而且大大减少更换灯具的工作量,降低了照明系统的运行费用,管理维护也变得简单了。无论是热辐射光源,还是气体放电光源,电网电压的波动是光源损坏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有的抑制电网电压的波动可以延长光源的寿命。3.良好的节能效果,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借助各种不同的“预设置”控制方式和控制元件,对不同时间不同环境的光照度进行精确设置和合理管理,实现节能。这种自动调节照度的方式,只有当必须时才把灯点亮或点到要求的亮度,利用最少的能源保证所要求的照度水平,节电效果十分明显,一般可达30%以上。此外,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中对馆内荧光灯等进行调光控制,由于荧光灯采用了有源滤波技术的可调光电子镇流器,降低了谐波的含量,提高了功率因数,降低了低压无功损耗。(二)多媒体科技丰富多彩的艺术效果实现多种照明效果和多种照明控制方式,可以使展馆馆内的展墙及空间具备多种艺术效果,为整个展厅增色不少。不同色彩的光给予了展馆馆生命力,使整个场景更加生动,艺术更强,给人丰富的视觉效果和美感。按其不同时间、不同用途、不同的效果,采用相应的预设置场景进行控制,可以达到丰富的艺术效果。智能控制系统对照明的控制是以模块式的自动控制为主,手加简单。同时整个演示程序也存储在面板上,当有游客进入时,讲解员只需轻轻地--按,演示程序将自动关闭一切不需要的灯光场景,进入一个声光电同步的表演节目。展厅多媒体场景演示系统成功地将智能化照明技术、多媒体演。示技术、舞美艺术和展览馆艺术有机结合在一起。网络化、智能化同步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操作的简便性是展厅场景演示控制系统的亮点。“环境舞台化,舞台环境化”在满足基本照明和节能的前提下,照明在未来的很多场所中要考虑到艺术化,同时要考虑到与AV系统和其他相关系统的同步联动,以创造完美的艺术照明氛围。国内已有一些智能厂商组成战略合作伙伴,正在把智能环境照明控制系统、AV控制系统、舞台照明控制系统、中央控制系统、舞台机械控制系统、场景智能控制系统等组成一个“多网合一”的联动和管理平台,并拟定了不同控制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展厅和其他大型场馆的智能照明及多媒体应用解决方案越来越受到业主和设计师的重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出现更多、更好的大型场馆智能照明及多媒体应用解决方案。第二章项目组织机构及人员岗位职责第一节公司组织及职责(备注:根据公司具体情况参照以下内容编写)一、公司简介我公司是集会议接待、展览展示、公关策划、庆典活动,翻译务以及设备租赁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公司。公司为国内外贸易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会展及延伸服务,一贯奉行“诚信为本,服务至上”的经营宗旨,以实现客户利益最大化为目的,力求针对国际市场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服务。公司汇聚了一流的设计师与会展织经验丰富的行业资深人士,下设市场部、企划部。公司引进了先进的国际化管理模式,汇聚了一支具有超前服务理念及创新精神的高效团队。我公司拥有一支具备丰富的展览筹划经验及展览组织经验的海内外专业队伍.为参展企业提供展前﹑展中﹑展后一条龙服务,切实从客户的角度出发,理解﹑满足客户对参展的期望.是业内业务素质和知名度甚高的专业展览公司之一。公司团队迄今为止已经成功组织了多场知名博览会,公司负责人在国外专业的展览公司工作多年坚持以人为本,注意培养队伍,在工作中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在展览行业中致力于多渠道发展。我公司携手各界人士搭建国内外贸易合作平台,将国内外建材,电工、食品、工业、制造业等各个行业优秀品牌科普展会推荐给中国企业,为中国进出口贸易作出贡献。我公司,专业、诚信、稳健、创造,是您值得信赖的伙伴!二、公司组织机构及岗位职责(一)公司组织机构展览公司的组织架构有多种类型,如直线型组织、直线职能型组织、事业部制组织、职能型组织、矩阵型组织等。下面简单介绍前三种组织形式。1.直线型组织公司(1)直线型公司组织架构直线型组织结构,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实行直线型的展览展示公司一般都设有中下层机构,公司从上到下实行垂直领导,即公司内每一位主管人员对其下属单位和人员拥有直接职权,包括决策权、指挥权和监督权,对所属单位的一切问题负责;下属部门只接受一个上级的指令,并对他的直接上级负责或报告工作。上级单位的指令通过下级传达、分解和贯彻。公司总经理还通过财务、人事等的控制权,对整个公司的运作进行指挥和监控。高度集中的经营管理,使其成为集权式的展览展示公司。(2)适用范围中小型展览公司规模小,员工少,展览业务也比较少,为提高管理效率,需要适当集中管理权限,减少中间层次。因此,直线型组织结构比较适合中小型、尤其是小型展览展示公司。由于大型展览展示公司业务复杂需要不同程度地调动下属单位的积极性,这是集权式管理体制所无法胜任的。因此它不适合大型展览公司的需要。2.直线职能型组织公司(1)直线职能型公司组织架构直线职能型公司组织架构,也称“U型组织”“单一职能型结构”等,是以直线型组织结构为基础,在公司主管或相应机构之下设置相应的营销、财务、接待等职能部门。职能部门包括职能参谋人员、职能服务人员。其中职能参谋人员参与政策的制定,但不直接对直线人员行使职权。在此结构下,公司实现了主管统一领导与职能部门指导相结合。下级机构既受上级部门管理,又受同级职能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公司直线人员直接参与公司目标的实现;而职能人员则是间接参与,为实现公司目标提供服务。(2)适用范围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比较适用于中型展览公司,但不一定适合大型展览公司。3.事业部制组织公司(1)事业部制公司组织架构事业部制是把市场机制引入展览公司内部,按展览展示公司业务类型或地区,把公司业务划分成若干个事业部。科普展会的策划、主承办等均由相关的事业部负责,并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公司总部通过人事、预算、利润等指标,对各事业部进行管理与监控。事业部制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或相对独立核算体制,前者下属子公司具有法人地位,而后者不具法人地位。事业部领导直属于公司执行机构,并代表公司管理自己所管辖的事业部;各事业部之间的经济关系按照等价交换原则,内部结算。因此,事业部制不属于集权方式,而是集中指导下分散经营管理的纠织模式。(2)适用范围事业部制适合一些大中型展览公司,其条件是公司应有明确的发展战略和奋斗目标,可以把公司员工凝聚在一起,从而产生一定的向心力,不至于因为采用这一组织结构而造成离心离德倾向;有相应的展览骨干人才,可以胜任事业部制下对经营管理展览的要求等。本公司采取事业部制组织机构,其组织机构图如下:(二)重要部门及岗位职责1.董事会职责:(1)负责召集股东会(大会)、执行股东会(大会)决议并向股东会(大会)报告工作。(2)决定公司的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3)决定公司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4)讨论并通过公司章程的修改。(5)批准公司的重要管理制度。(6)听取总经理以及各部门负责人的工作报告并作出决议。(7)批准公司年度财务预、决算方案和利润分配方案、弥补亏损方案。(8)对公司增加或减少注册资本、分立、合并、终止和清算等重大事项提出方案。(9)聘任或解聘公司总经理、财务负责人,并决定其奖惩。(10)其他应由董事会决定的重大事宜。2.总经理职责:(1)负责制定公司的发展战略规划。(2)根据公司战略规划制定年度经营计划。(3)负责制定公司组织架构和岗位设置,确定职能部门和岗位的权限。(4)结合董事会、管理委员会的意见建议,负责公司的战略发展和管理、企业发展规划及业务拓展工作。(5)全面负责公司在的经营指标、经营管理及业务发展。公司设立如下四个部门:战略管理委员会、市场营销部、财务中心等部门。各个部门经理直接向公司总经理汇报部门工作。3.战略管理委员会以公司发展战略为指导,负责公司战略规划、业务拓展、经营管理及商务规划等工作。具体包括(1)战略管理:1)公司内部资源的研究和外部环境的分析,明确公司战略方向和发展重点,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2)对公司经营方向转变、新领域进入策略、多元化经营方针进行论证,提出建议,供决策层参考;(2)业务拓展1)以现有的业务为基础,寻求国内市场合作与发展的机会,策划市场发展工作,包括市场宣传、公关及组织管理。2)达成公司在国内市场进行市场拓展的发展目标,完成公司制定的市场拓展指标。(3)商业规划:商业合作、资本运作、项目申报等。(4)经营管理:1)参与企业重大经营决策和投资论证、总体规划、方案策划及协调实施过程。2)负责公司经营计划执行情况的追踪和分析,并适时提出阶段性经营计划实施方案及调整建议,协助公司达成企业经营目标。3)企业内部管理、流程的建立、诊断与优化,企业内部文化建设及品牌管理,企业对外合作建设。4.市场营销部以公司发展战略为指导,负责市场开拓、负责客户/渠道关系建立和管理;负责产品销售及客户发展,完成市场目标。具体包括:(1)市场开拓:1)寻找和发展政企客户合作伙伴,开拓国内市场;2)搜集行业市场信息、进行项目开发决策及产品开发支持。(2)客户/渠道管理:1)维持与客户及渠道伙伴之间良好的合作关系,建立行业客户档案。2)保证合作项目的顺畅实施和合作关系的进一步深入。(3)完成公司规定经营指标及市场拓展任务。(4)完成公司领导临时交办的任务。5.财务中心(1)负责贯彻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按照相关要求对公司日常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准确、真实、及时、完整地反映公司财务状况及经营结果。(2)制定公司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方法,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督促各项制度的实施和执行。(3)按月、季、年度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及附表)进行纳税申报。(4)按月、季编制资金收支计划、信贷计划。(5)组织编制财务总预算,包括费用预算、资金预算。对公司的现金收支、资金、利润与资产负债进行中长期规划。(6)协助销售部门编制销售预算、协助生产部门编制生产计划及预算,协助各部门编制费用预算等。(7)参与重大经济合同和经济问题的研究、分析、审查和决策。(8)定期检查、监督、考核各预算、计划的执行情况,结合经营实际,及时调整和控制计划的实施。(9)负责对公司全部资产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保证资金及资产安全、完整、对现金、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等进行严格控制;监督检查公司资产的盘点工作。重点对存货、应收、销售、应付、成本费用等进行审计,保证各经济业务正常、合理。(10)加强公司成本管理,严格控制成本,按规定进行成本核算,给出确切成本参考价;定期对各成本进行系统分析,提出降低成本的优化方案。(11)负责全公司经营情况分析,及时为公司高层提供财务信息及财务决策方案。依据财务报表及相关数据对公司财务状况及经营结果进行财务分析,包括盈利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费用分析等等,找出经营活动中产生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12)在总经理指导下,负责公司投、融资管理。协助总经理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业务发展以及基建等作出可行性分析和决策。办理资金筹措、调度和清偿工作,合理调配资金,确保公司资金正常运作,使公司资本结构达到最优程度,使财务风险降低到最小。(13)严格按照标准要求合法纳税、合理避税,重点对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进行合理纳税筹划。(14)负责核算及发放全公司员工的工资。(15)做好财务资料、文件、报表的整理、保管和定期归档工作,做好财务的保密工作。(16)负责协调与银行、审计、税务、财政等各部门的关系。(17)负责公司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实现数据流畅与安全。(18)参加各类经营会议,参与公司经营管理。(19)和其他各部门协调合作,保证工作的流程有序进行。6.项目研发部以公司发展战略为指导,负责项目工程管理、项目开发与实施、测试与运营支持等工作具体包括(1)项目工程管理:1)软件项目及工程项目的立项、评估及管理。包括开发过程控制,项目成本和进度风险管理;2)负责与市场营销部门的工作协调;3)参与公司各个开发项目的需求和设计文档评审。(2)项目开发与实施1)负责制定公司新项目的开发计划和资源规划;2)组织项目工程组完成项目开发与实施;3)对项目交付质量进行控制与把关。(3)测试与运营支持1)负责制定项目软件测试计划和实施项目软件测试过程2)负责跟踪和检查所有软件开发项目过程质量,包括项目开发状况、发布状况、更新计划执行情况的跟踪和测试3)负责项目交付后的运营支持工作7.综合管理部负责公司人力资源、综合行政及财务工作。具体包括:(1)综合行政管理1)负责公司对内、对外的公共关系工作,建立政府及社会资源,与各级相关职能部门建立并保持良好的关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2)规划设计企业文化体系,负责组织、协调公司各种重大活动、员工活动及各类会议,负责外联工作及办理公司所需各项证照;3)负责对公司固定资产、后勤保障、办公安全以及公司重要资质证件的管理,协调公司内部行政等工作,为其他部门提供及时有效的行政服务。(2)人力资源管理1)负责建立、健全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确保人力资源工作按照公司发展目标日趋科学化,规范化。2)负责制订公司用工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劳动工资制度、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员工手册、培训大纲等规章制度、实施细则和人力资源部工作程序,经批准后组织实施,并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制定公司的人力资源计划。3)制订和实施人力资源部年度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按月做出预算及工作计划。每年度根据公司的经营目标及公司的人员需求计划审核公司的人员编制,对公司人员的档案进行统一的管理。4)定期收集公司内外人力资源资讯,建立公司人才库,保证人才储备。5)依据公司的人力资源需求计划,组织各种形式的招聘工作,收集招聘信息,进行人员的招聘、选拔、聘用及配置。对不合格的员工进行解聘。6)负责员工薪酬方案的制定、实施和修订,并对公司薪酬情况进行监控。7)负责建立公司的培训体系,制定公司的年度培训计划,全面负责公司管理层的培训与能力开发工作,并对公司的培训工作进行监督和考核。8)根据公司发展规划,对公司的各个职能部门进行职务分析,编制各岗位的岗位说明书。9)负责协调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关事项。10)建立员工沟通渠道,定期收集信息,拟订并不断评估公司激励机制、福利保障制度和劳动安全保护措施。11)负责劳动合同的签订与管理工作,进行劳动关系管理,代表公司解决劳动争议和纠纷。12)负责办理员工的各项社会保险手续及有关证件的注册、登记、变更、年检等手续。13)负责员工日常劳动纪律、考勤、绩效考核工作,并办理员工晋升、奖惩等人事手续。14)建立、完善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系统。15)负责公司与外部各级组织、机构的业务联系,负责对内、对外劳资统计工作。16)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统一负责,各驻点经理不得干涉。第二节项目组织结构一、项目组织结构分类项目组织结构分为三种类型:职能型、项目型和矩阵型。(一)职能型组织结构职能型组织结构是目前最普遍的项目组织形式。它是一个标准的金字塔型组织形式。职能型组织结构是一种常规的线型组织结构。采用这种组织结构时,项目是以部门为主体来承担项目的,一个项目由一个或者多个部门承担,一个部门也可能承担多个项目,有部门经理也有项目经理,所以项目成员有两个负责人。这个组织结构适用于主要由一个部门完成的项目或技术比较成熟的项目。1.职能型组织结构优点如下:(1)以职能部门作为承担项目任务的主体,可以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资源集中优势,有利于保障项目需要资源的供给和项目可交付成果的质量,在人员的使用上具有较大的灵活性(2)职能部门内部的技术专家可以被该部门承担的不同项目共享,节约人力,减少了资源浪费(3)同一职能部门内部的专业人员便于交流、相互支援,对创造性地解决技术问题很有帮助。同部门的专业人员易于交流知识和经验,项目成员在事业上具有连续性和保障性(4)当项目成员调离项目或者离开公司,所属职能部门可以增派人员,保持项目技术的连续性(5)项目成员可以将完成项目和完成本部门的职能工作融为一体,可以减少因项目的临时性给项目成员带来的不确定性。2.职能型组织结构的缺点如下:(1)客户利益和职能部门的利益经常发生冲突,职能部门会为本部门的利益而忽视客户的需求,只集中于本职能部门的活动,项目及客户的利益往往得不到优先考虑。(2)当项目需要多个职能部门共同完成,或者一个职能部门内部有多个项目需要完成时,资源的平衡就会出现问题。(3)当项目需要由多个部门共同完成时,权力分割不利于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团结协作。项目经理没有足够的权力控制项目的进展。(4)项目成员在行政上仍隶属于各职能部门的领导,项目经理对项目成员没有完全的权利,项目经理需要不断地同职能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以消除项目成员的顾虑。当小组成员对部门经理和项目经理都要负责时,项目团队的管理经常是复杂的。对这种双重报告关系的有效管理常常是项目最重要的成功因素,而且通常是项目经理的责任。(二)项目型组织结构项目型组织结构中的部门完全是按照项目进行设置,是一种单目标的垂直组织方式。在项目型组织结构中,项目经理有足够的权力控制项目的资源。项目成员向唯一领导汇报。这种组织结构适用于开拓性等风险比较大的项目或进度、成本、质量等指标有严格要求的项目,不适合人才匮乏或规模小的企业。1.项目型组织结构的优点如下:(1)项目经理对项目可以全权负责,可以根据项目需要随意调动项目的内部资源或者外部资源。(2)项目型组织的目标单一,完全以项目为中心安排工作,决策的速度得以加快,能够对客户的要求做出及时响应,项目组团队精神得以充分发挥,有利于项目的顺利完成。(3)项目经理对项目成员有全部权利,项目成员只对项目经理负责,避免了职能型项目组织下项目成员处于多重领导、无所适从的局面,项目经理是项目真正、唯一的领导者。(4)组织结构简单,易于操作。项目成员直接属于同一部门,彼此之间的沟通交流简洁、快速,提高了沟通效率,同时加快了决策速度。2.项目型组织结构的缺点如下:(1)对于每一个项目型组织,资源不能共享,即使某个项目的专用资源闲置,也无法应用于另外一个同时进行的类似项目,人员、设施、设备重复配置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2)公司里各个独立的项目型组织处于相对封闭的环境之中,公司的宏观政策、方针很难做到完全、真正地贯彻实施,可能会影响公司的长远发展。(3)在项目完成以后,项目型组织中的项目成员或者被派到另一个项目中去,或者被解雇,对于项目成员来说,缺乏一种事业上的连续性和安全感。(4)项目之间处于一种条块分割状态,项目之间缺乏信息交流,不同的项目组很难共享知识和经验,项目成员的工作会出现忙闲不均的现象。(三)矩阵型组织结构矩阵型组织结构是职能型组织结构和项目型组织结构的混合体,既具有职能型组织的特征,又具有项目型组织结构的特征。它是根据项目的需要,从不同的部门中选择合适的项目人员组成一个临时项目组,项目结束之后,这个项目组也就解散了,然后各个成员回到各自原来的部门,团队的成员需要向不同的经理汇报工作。这种组织结构的关键是项目经理需要具备好的谈判和沟通技能,项目经理与职能经理之间建立友好的工作关系。项目成员需要适应于两个上司协调工作。加强横向联结,充分整合资源,实现信息共享,提高反应速度等方面的优势恰恰符合当前的形势要求。这种组织结构适用于管理规范、分工明确的公司或者跨职能部门的项目。1.矩阵型组织结构的优点如下:(1)专职的项目经理负责整个项目,以项目为中心,能迅速解决问题。在最短的时间内调配人才,组成一个团队,把不同职能的人才集中在一起。(2)多个项目可以共享各个职能部门的资源。在矩阵管理中,人力资源得到了更有效地利用,减少了人员冗余。(3)既有利于项目目标的实现,也有利于公司目标方针的贯彻。(4)项目成员的顾虑减少了,因为项目成员后,他们仍然可以回到原来的职能部门,不用担心被解散,而且他们能有更多机会接触自己企业的不同部门。2.矩阵型组织结构的缺点如下:(1)容易引起职能经理和项目经理权力的冲突(2)资源共享可能引起项目之间的冲突(3)项目成员有多位领导,即员工必须要接受双重领导,因此经常有焦虑与压力。二、建立项目组织的步骤1.确定组织目标项目目标是项目组织设立的前提,应根据确定的项目目标,明确划分分解目标,列出所要进行的工作的内容。2.确定项目工作内容根据项目目标和规定任务,明确列出项目工作内容,并进行分类归并及组合是一项重要组织工作。对各项工作进行归并及组合并考虑项目的规模、性质、工程复杂程度以及单位自身技术业务水平、人员数量、组织管理水平等。如进行实施阶段全过程项目管理,工作划分可按设计阶段和施I阶段分别归并和组合。3.组织结构设计(1)确定组织结构形式。(2)合理确定管理层次。管理组织结构中一般应有三个层次:一是决策层;由项目经理和其助手组成,要根据工程项目的活动特点与内容进行科学化、程序化决策;二是中间控制层(协调层和执行层)。由专业工程师和子项目工程师组成,具体负责规划的落实,目标控制及合同实施管理,属承上启下管理层次;三是作业层(操作层)。由现场人员组成,负责具体的操作工作。4.配置工作岗位及人员5.制定岗位职责标准与考核要求6.制定工作流程与考核标准三、项目管理结构由于项目的一次性与独特性的特点,在决定一个项目以后,就需要根据这一项目的具体情况,建立项目的管理班子,负责项目的实施、负责项目的费用控制、时间控制和质量控制,按项目的目标去实现项目。项目结束后,项目的管理组织完成自己的任务,也就不复存在。按照组织结构的基本原理和模式,项目的组织结构也可分为线性的项目组织结构、职能的项目组织结构和矩阵的项目结构等若干形式。项目管理组织的结构实质上是决定了项目管理班子实施项目获取所需资源的可能方法与相应的权力,不同的项目组织结构对项目的实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我公司本次项目组织采取矩阵式组织结构,矩阵式组织结构是一种混合形式,它在常规的职能层级结构之上“加载”了一种水平的项目管理结构。根据项目与职能经理相对权力的不同,实践中存在不同种类的矩阵体系,分别有权力明显倾向于职能经理的职能矩阵,权力明显倾向于项目经理的项目矩阵和传统矩阵安排的平衡矩阵。这种组织结构的优点在于:一是和职能式组织结构一样,资源可以在多个项目中共享,可大大减少项目式组织中人员冗余的问题;二是项目是工作的焦点,具有一个正式指定的项目经理会使他对项目给予更强的关注,负责协调和整合不同单位的工作;三是当有多个项目同时进行时,公司可以平衡资源以保证各个项目都能完成其各自的进度、费用及质量要求;四是项目组成员对项目结束后的忧虑减少,他们一方面与项目有很强的联系,另一方面他们对职能部门也有一种“家”的感觉。展览的组织架构是展览活动的领导和责任系统,通常由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组成,有些也有协办单位、支持单位等。为更好地服务于本项目,我们在现有管理体系的基础上,为本项目设计了专项服务组织体系:第三节项目人员配置及岗位职责一、人员配置项目人员配备表职务姓名职称上岗资格证明已承担项目情况证书名称级别证号专业所服务单位项目数项目名称项目经理简历表姓名性别年龄职务职称学历参加工作时间从事项目经理年限项目经理资格证书编号在服务期和已完成项目情况合作单位项目名称项目规模开始、完成日期是否在服务期项目质量项目人员简历表姓名性别年龄职务职称学历参加工作时间从事负责人年限在建服务期和已完成项目情况合作单位项目名称项目规模开始、完成日期是否在服务期项目质量二、具体岗位职责(一)岗位设置原则根据项目性质展开工作分析,设置不同的部门,而不同部门又有不同岗位,不同的岗位又有不同的职责。1.因事设岗原则2.最低数量原则3.有效配合原则4.责权统一原则5.有效管理幅度原则(二)岗位职责1.项目经理(1)贯彻执行国家、行政主管部门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执行公司的各项管理制度。(2)经授权组建项目部,确定项目部的组织机构,选择聘用管理人员,根据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确定管理人员职责,并定期进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