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信息筛选题——确定信息源,排查失误点信息筛选题重在考查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从命题看,命题者所设置的选项有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直接转换,有的是对文本内容进行适度的整合或迁移。命题者命制错误选项时,常采用八种设误手法。要想快速解决此类题目,需要根据题目设置特点,灵活运用比对的方法。学习任务一意识•步骤•方法一、信息筛选整合“两意识”1.统观意识。做题前一定要通读全文,学会整理阅读印象:①文本主要说的是什么问题;②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是怎样的;③文本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布局谋篇、组织文章的,段落之间的关系如何。如果缺乏统观意识,没有厘清基本思路,就不能很好地把握内容重点,就容易为局部问题所牵引,先入为主,出现疏漏。2.结构意识。考生在实际做题中出现的遗漏信息要点问题看似是粗心所致,实际上与他们不会分析文章结构层次,不懂得通过文章结构、语句层次的变化来把握文意有极大的关系。有些考生往往缺乏对文章逐段逐层阅读理解的耐心,喜欢跳跃性阅读,对应题目寻章摘句,这就容易导致理解片面、肤浅、不准确的问题。强化文本结构意识并以此进行阅读,有利于对重点语段的准确把握,也有利于做好对中心语句、关键信息的筛选,达到准确解读,正确、具体解答的目的。二、信息筛选整合的步骤与方法1.两步骤。第一步,筛选信息。根据特定要求(标准)从文中检索并提炼相关信息。第二步,整合信息。根据特定要求(标准)对筛选所得的有效信息进行归纳、重组、综合。2.方法。(1)辨析信息类文本主次信息。①论述类文本。主要信息:标题、重要概念、观点见解等。次要信息:背景、举例、引述等。②实用类文本。新闻:新闻要素、新闻结构。传记:传主、事迹、品质、价值或影响。科普:技术、价值或意义、影响、评价。(2)辨析主次信息的方法。既要依据文体特征,筛选出常规的“重要”信息,同时也要结合题干要求,定向概括或整合“主要”信息要点。(3)筛选信息的方法。初次筛选信息时,除了关注文段的开头句与结尾句,往往眉毛胡子一把抓,不能筛选出有效信息。对此,可以用图画法圈画两种信息:一是文本介绍的主要对象;二是对象的特点。先由每一句开始,然后由句到段,由段到篇,再由单则文本到多则文本,循序渐进地筛选。〔即学即练〕阅读下面的材料,先初步筛选信息,后整合出关键信息。①在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研制过程中,王选所带领的科研团队成功研制出一种确保文字质量的高倍数汉字信息压缩技术,可使每个五号字的信息量大幅度减少,即从1万位减少到平均800位。②这种压缩方法还允许文字变倍,能变大变小并保证质量,只需4000万位的存贮量就能存下65万字头的全部信息。③在照排过程中,有一个微程序“汉字点阵生成器”把汉字压缩信息高速复原成点阵。④汉字信息压缩技术的研制成功给汉字照排系统开辟了新的途径,使得高速、廉价的先进汉字照排机的研制成为可能,激光和照相机的结合带来了排版系统和信息处理的新突破。⑤这项技术获得我国第一项欧洲专利和多项中国专利,成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核心和基石。1.填写下表,初步筛选。句子描述对象属性或特征第①句第②句第③句第④句第⑤句汉字信息压缩技术信息量大幅度减少这种压缩方法这种压缩方法汉字点阵生成器把信息复原成点阵汉字信息压缩技术的研制成功带来了排版系统和信息处理的新突破这项技术获得专利,成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核心和基石2.整合出该段关键信息。【答案】汉字信息压缩技术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带来新突破。学习任务二运用比对法巧识命题“八大陷阱”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题的命题方式主要是选择题,解答方法就是将选项内容与原文进行仔细比对,排除错误选项,即“圈点→比对→排除”。运用比对法,有助于我们识破陷阱,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命题者转换手段与设题陷阱如下图。命题陷阱一偷换概念命题者在解释概念或文意时,暗中将概念的内涵(如属性、作用、发展趋势等)或外延进行了调换、改变或混淆,表面上与原文说法一致,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并不完全相同。〔即学即练〕3.请指出并分析选项的命题陷阱。[选项](2020•全国Ⅱ卷,T1—A)美术馆所收藏、陈列的部分艺术品的真实性值得怀疑,因为实物并不等同于原物。[原文]把实物当作原物的倾向,在美术史领域根深蒂固。事实上,实物并不等于原物,我们需要对美术史中“原物”的概念进行反思,对美术馆藏品的直觉上的完整性质疑。[比对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项采用“改”“变”的命题手段设误。“美术馆所收藏、陈列的部分艺术品的真实性值得怀疑”错误。原文认为,“实物并不等于原物”,因而需要质疑的是“美术馆藏品的直觉上的完整性”,而非“美术馆所收藏、陈列的部分艺术品的真实性”,选项偷换概念。[注意事项]要特别注意看选项中是否存在信息错误对接的现象,尤其看选项句中的陈述对象(一般是主语或宾语)与原文中句子的陈述对象是否一致。命题陷阱二无中生有干扰项的内容在原文中根本找不到依据,也不能从原文信息中推断出来,即原文中并无此意,而是命题者凭空捏造出某种意思用来迷惑考生的。这类选项迷惑性较强,若脱离文本,根据个人经验或常识判断,很可能会误认为正确。〔即学即练〕4.请指出并分析选项的命题陷阱。[选项](2022•全国甲卷,T1—B)考察一个时期社会的审美风尚,应先注意其时金银器皿和首饰流行的工艺设计以及对时代风尚的传播。[原文]金银器兼具富与丽的双重品质……然而通过销熔的办法又可使之反复改变样态以跟从时代风尚。相对于可入鉴藏的书画、金石、玉器、瓷器之雅,金银器可谓一俗到骨。它以它的俗,传播时代风尚。[比对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项采用“凑”的命题手段设误。“应先注意”属无中生有。原文只是说金银器能够改变其工艺设计以跟从、传播时代风尚,但并未说考察一个时期社会的审美风尚,应先注意金银器皿和首饰流行的工艺设计以及对时代风尚的传播。[注意事项]要仔细检查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原文合理地推断出来。命题陷阱三张冠李戴命题者设置选项时,在表述对象上设置干扰,将此人表述成彼人,将此事物表述成彼事物,将事物的此方面表述成彼方面,比如把某一时间、地点说成另一时间、地点。〔即学即练〕5.请指出并分析选项的命题陷阱。[选项](2021•全国甲卷,T1—B)《中国目录学史》的各篇“采多样之体例”,好处是尊重史事,缺点是强立名义。[原文]因为在他看来,中国目录学虽然源远流长,但发展进程中“时代精神殆无特别之差异”,就是说二千年来目录学形态在本质上没有跳出刘歆开创的模式;硬要划分时期,区别特点,“强立名义,反觉辞费”。[比对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项采用“改”“变”的命题手段设误。“《中国目录学史》……缺点是强立名义”错误,根据原文“因为在他看来,中国目录学虽然源远流长,但……硬要划分时期,区别特点,‘强立名义,反觉辞费’”可见,并不是《中国目录学史》强立名义,而是中国的目录学一直以来有“强立名义”的嫌疑,《中国目录学史》是跳出了通常的中国目录学方法,创新而作的“主题分述法”,根据主题选用合适体制而不强求一律。[注意事项]需要圈出陈述对象,要特别注意选项句的主语与宾语,因为“冠”往往出现在选项句的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当选项中出现类似“××的观点是×××”的句子时,应注意是否有张冠李戴的情况。另外,还要留意文中代词的指代,要联系上下文弄清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具体内容。命题陷阱四以偏概全命题者设计选项时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表示程度轻重的词语干扰考生,主要采用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或相反)等方式使考生做出错误的判断。〔即学即练〕6.请指出并分析选项的命题陷阱。[选项](2021•全国乙卷,T3—B)远读不是要深化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而是要发掘文本集合的共同形式特征。[原文]大规模的文本集合上的远读,基本可以归为两类:一是对文本集合整体统计特征的描述,一是对文本集合内在结构特征的揭示。[比对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意事项]一要特别注意词语前面的修饰与限制词,看一看选项句与原文中的指代内容是否存在范围、程度以及频率上的差异;二要注意原文表述是涵盖全部还是针对部分,是全称还是特称。
选项采用“漏”“删”的命题手段设误。“远读不是要深化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而是要发掘文本集合的共同形式特征”以偏概全,原文说“大规模的文本集合上的远读,基本可以归为两类:一是对文本集合整体统计特征的描述,一是对文本集合内在结构特征的揭示”,可见,并不仅仅只是“发掘文本集合的共同形式特征”,还有揭示内在结构特征。命题陷阱五混淆时态命题者设置选项时,故意把“未然”(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或推测)说成“已然”(既成事实),或者把“或然”(可能发生的情况)转述为“必然”(必定发生的情况);也可能把“已然”说成“未然”,把“必然”说成“或然”。〔即学即练〕7.请指出并分析选项的命题陷阱。[选项](2021•全国乙卷,T3—A)人文研究的主体,在数字人文中实现了从具体的学者个人向计算机的转变。[原文]对远读结果的解读,仍然要依赖学者在细读文本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对本领域的认知和理解。一句话,人的阅读不可替代。[比对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意事项]要判断“混淆时态”的干扰项,在阅读文章或选项时,要特别注意表推测和表时间的词语。
选项采用“改”“变”的命题手段设误。“人文研究的主体,在数字人文中实现了从具体的学者个人向计算机的转变”错误,根据原文“对远读结果的解读,仍然要依赖学者在细读文本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对本领域的认知和理解。一句话,人的阅读不可替代”可见,并没有实现主体从具体的学者向计算机的转变。命题陷阱六逻辑错乱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有意混淆各种关系,比如,将并列说成转折,将递进说成并列,将条件说成结果,将假设说成现实,将充分(必要)条件说成必要(充分)条件。还要特别注意混淆因果关系的两种情况:一是因果的颠倒,指选项在因果关系上,故意把原材料中的“因”变成了“果”,或把“果”变成了“因”;二是强加因果关系,即把无因果关系的两个事物说成有因果关系。〔即学即练〕8.请指出并分析选项的命题陷阱。[选项](2022•全国甲卷,T5—D)杂交水稻的推广正好与全国各地涌现出的新型种植模式相配套,这些新型模式不仅提升了土地的复种指数,还培育了地力。[原文]由于杂交水稻不同熟期组合的出现,全国各地涌现出各种与杂交水稻种植相配套的新型种植模式。湖南、浙江、广东、广西、江苏、湖北等省区以种植杂交水稻为主,发展麦类与一季杂交稻、双季杂交稻、玉米与杂交稻等多种模式。这些新型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复种指数,促进了粮食、食用油和多种经济作物的经营发展,而且培育了地力,提高了土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比对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意事项]分析各选项分句的构成和分句间的关系,比对每一个选项分句之间的关系,能否在原文找到对应的依据,是否符合逻辑关系。要特别注意指示代词、关联词语、副词以及一些修饰性词语。
选项采用“改”“造”的命题手段设误。“杂交水稻的推广正好与全国各地涌现出的新型种植模式相配套”错,原文是“由于杂交水稻不同熟期组合的出现,全国各地涌现出各种与杂交水稻种植相配套的新型种植模式”,可见“全国各地涌现出的新型种植模式”是在“杂交水稻的推广”之后出现的,是杂交水稻不同熟期组合出现引起的结果。命题陷阱七混淆是非命题者设置选项时,在事物的性质上设置干扰,故意将阅读材料中肯定了的事物加以否定,或者将否定了的事物加以肯定。〔即学即练〕9.请指出并分析选项的命题陷阱。[选项](2017•新课标全国Ⅱ卷,T1—B)原料本土化等因素使青花瓷发展进入新阶段,此时青花瓷与外来文化已无关系。[原文]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比对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意事项]要特别注意区别作者对每一种事物的观点、态度,特别注意含有作者观点、态度的语句,要格外关注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关键词。
选项采用“改”“变”的命题手段设误。选项前半句正确,后半句混淆是非。命题者添加否定词“无”,将原文“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世界时尚”一句肯定此时青花瓷与外来文化融合的意思变成了否定两者之间有关系。命题陷阱八曲解文意选项中的观点与原文不一致,错误项故意更换个别关键字词或说法,造成一字、一词之差或说法相异,从而背离原文意思,歪曲作者观点。〔即学即练〕10.请指出并分析选项的命题陷阱。[选项](2020•新课标全国Ⅲ卷,T1—B)与《古文观止》相比,真德秀编选的《文章正宗》的弊病在于:选文的时代范围窄、道学气息重、分类复杂。[原文]第三段:像宋朝真德秀的《文章正宗》选录《左传》《国语》到唐朝末年的作品,《古文观止》的选文从《左传》开始,就是本于《文章正宗》。第五段:萧统的《文选》分很多门类,烦琐不堪;真德秀的《文章正宗》古文部分分辞令、议论、叙事三类。[比对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意事项]要注意揣摩概念与概念、事物与事物、事理与事理之间的关系,看选项是否混淆了各种关系,或者在概括转换时歪曲了原文意思。
选项采用“改”“变”的命题手段设误。由第三段“像宋朝真德秀的《文章正宗》选录《左传》《国语》到唐朝末年的作品,《古文观止》的选文从《左传》开始,就是本于《文章正宗》”可知,“选文的时代范围窄”错误。由文章第五段“《文章正宗》古文部分分辞令、议论、叙事三类”可知,分类并不复杂。选项曲解文意。信息类文本阅读客观选择题的选项设置,命题者一般不会照抄原文语句,而是要换一种说法。正是在“换”的过程中,命题者有意地用了一些方法,改变了原意,以此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学习任务三信息类文本阅读之识破命题陷阱命题者设置客观选择题的错误选项常用以下六种方法:(1)删:删减。删减句子而改变句意,最常见的是删减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修饰成分的删减可能意味着语义的改变,有可能是对内容的扩大,也有可能是对内容的曲解。(2)添:添加。添加定语或状语,造成对内容的曲解,或者添加原文没有的信息,造成无中生有或得出没有根据的判断。(3)调:调换。调换词语或句子顺序,从而改变句意。(4)改:改变。改变说法,或换用别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比如因果颠倒、主客体颠倒、部分代表全体、整体替代局部、现实代替猜测、改变原文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5)漏:遗漏。看似是保留原文词句,但结合题干来看只是强调了问题的某一方面,而有意漏掉了另一方面。这种选项有很大的迷惑性,须多加留意。(6)凑:拼凑。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杂糅凑合而造成错误,或者将望文生义的几个义项强加进去,干扰判断。〔典例剖析〕(2022•新高考Ⅱ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材料一:中国学者进入典籍英译领域时间相对较晚,据现有汉学书目统计,中国典籍译本绝大多数是由西方汉学家或独立,或在中国合作者帮助下完成的。传教士以降的西方译者为中国典籍的异域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以往的西方译者翻译中国文化典籍时,大多采取迎合译语读者的翻译策略,翻译过程中曲解、误译中国文化之处比比皆是。此外,中国古代经典文本的语言具有语义的浑圆性、语法的意合性和修辞的空灵性这三大特点,使得绝大多数外国学习者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触及中华文化的内核。然而,典籍英译的主要目的,是向西方世界介绍真正的中华传统文化,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和发展,让西方了解真正的中国。我们应当客观、公正地看待中国典籍翻译实践和接受之间的窘况与差距,从典籍翻译大家身上汲取翻译的智慧,获取前行的指导和力量。在这方面,对杨宪益、戴乃迭(英国籍)合译的与英国人霍克斯翻译的《红楼梦》译本的比较,是一个值得我们静下心来认真思考的课题。这两个译本于20世纪70年代出版,三位译者皆因此获得巨大声誉,也同时掀起了翻译界此后对两种译本经久不息的对比研究热潮。在这过程中,我们应深入了解中国典籍的外译事实,客观分析两种译本的优长与不足,将中国的本土经验和理论与西方翻译理论相结合,取其精华,让中国的翻译研究与实践在传承和发展的良性循环中获得升华,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和提高我们讲述中国故事、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时代能力。(摘编自辛红娟《中国典籍“谁来译”》)材料二:翻译思想是决定译者翻译行为和翻译结果的主因,只有通过其翻译思想,读者才能理解其翻译过程中所采取的种种策略,也才能对这些策略所产生的译文进行更客观的评价。从霍克斯的译本中可见,他对原文采取了大多时候“忠实不渝”、间或背信弃“意”的态度。为证此言,举个背信弃“意”的例子。《红楼梦》第一回中,曹雪芹用了一个较长的段落交代自己的写作目的,并说明选用“甄士隐”和“贾雨村”作为人物姓名的缘由,为读者理解整部小说进行铺垫。霍克斯在其译本中大胆地省却了这段文字的翻译,直接从“列位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来?”译起。霍克斯的省译,显然不是漏译或者不能译,最有可能的原因,是霍克斯对其译本艺术性的考量。为了实现译本与原著在艺术性方面的等值或者说最大程度的接近,霍克斯将“忠实”的对象定位于篇章层面。杨宪益的翻译可以称之为“临摹式翻译”。“临摹”是初学书画之法,就是照着一幅书法或者绘画描其形而逮其神,最终达到惟妙惟肖。临摹者往往会将忠实于原作视为自己对艺术的全部追求,杨宪益翻译的《红楼梦》正是这样一件艺术性高超的临摹作品。(摘编自党争胜《霍克斯与杨宪益的翻译思想刍议》)材料三:从当下国际学界关于两百年《红楼梦》翻译史及诸种译本的研究来看,大多数学者对杨译本和霍译本给予了充分的认可,学界就这两种译本的翻译技术性问题有着相当细致的讨论。然而我所感兴趣的不是翻译的技术性问题,而是这两位译家及两种译本的语言修辞、文化身份、翻译立场与翻译策略的差异性等问题。杨宪益译本的翻译立场与翻译策略更注重推动英语贴着汉语文化观念的地面行走,所以杨译本不可遏制地透露出把中国文化传统及其风俗观念直输给西方读者的翻译立场,这也是杨译本失去西方英语读者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同于杨译本,霍译本的翻译立场与翻译策略超越了汉语《红楼梦》的字面意义,而旨在探求汉英双语背后两种异质文化观念之间相互理解与解释的适应性。他使用西方本土读者谙熟且可以接受的地道的英语及其文化、风俗等观念,以此来创造性、补充性与生成性地重构《石头记》,从而完成了两种异质文化观念之间的转换生成。(摘编自杨乃乔《〈红楼梦〉与TheStoryoftheStone——谈异质文化观念的不可通约性及其翻译的创造性》)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正确的一项是()A.B.C.D.A[解析]B.“迎合读者”错,材料二是说“霍克斯在其译本中大胆地省却了这段文字的翻译……最有可能的原因,是霍克斯对其译本艺术性的考量”。C.杨宪益译本“具有语义的浑圆性、语法的意合性等特点”错误,材料一“中国古代经典文本的语言具有语义的浑圆性、语法的意合性和修辞的空灵性这三大特点”是说中国古代经典文本的语言特点,不是杨宪益译本的特点。选项张冠李戴。D.“增强译作的思想深度”错误,由材料二“是霍克斯对其译本艺术性的考量。为了实现译本与原著在艺术性方面的等值或者说最大程度的接近”和材料三“旨在探求汉英双语背后两种异质文化观念之间相互理解与解释的适应性”可知,霍克斯译本追求艺术性和探求两种异质文化观念之间的适应性,没有谈及思想深度。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现有汉学书目的统计表明中国学者作为典籍翻译主体的比例并不高,这与我国学者进入典籍英译领域的时间相对较晚有关。B.中国翻译界应该增加典籍翻译的数量,改变我国典籍主要由国外学者翻译的局面,这样才能增强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能力。C.学界对杨译本和霍译本的比较并不在翻译的技术性层面,而主要集中在其翻译立场与翻译策略的差异性问题上。D.近年来中国文化“走出去”所遇到的障碍,让本土的翻译经验与西方翻译理论孰优孰劣成为一个学者们竞相讨论的问题。A[解析]B.“中国翻译界应该增加典籍翻译的数量,改变我国典籍主要由国外学者翻译的局面”于文无据。材料一是说“我们应当客观、公正地看待中国典籍翻译实践和接受之间的窘况与差距,从典籍翻译大家身上汲取翻译的智慧,获取前行的指导和力量”“让中国的翻译研究与实践在传承和发展的良性循环中获得升华,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和提高我们讲述中国故事、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时代能力”。C.“学界对杨译本和霍译本的比较并不在翻译的技术性层面”错,材料三“我所感兴趣的不是翻译的技术性问题,而是这两位译家及两种译本的语言修辞、文化身份、翻译立场与翻译策略的差异性等问题”是说“我”感兴趣的,而不是“学界”。D.“近年来中国文化‘走出去’所遇到的障碍,让本土的翻译经验与西方翻译理论孰优孰劣成为一个学者们竞相讨论的问题”强加因果。材料一是说“三位译者皆因此获得巨大声誉,也同时掀起了翻译界此后对两种译本经久不息的对比研究热潮”。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分析了杨译本的长处和不足,指出应当客观、公正地看待中国典籍翻译实践和接受之间的窘况与差距。B.材料二使用“临摹”的概念,意在强调杨译本对于《红楼梦》的绝对忠实,这与霍译本的间或背信弃“意”形成了对比。C.材料三认为只有完成两种异质文化观念转换生成的翻译者,才有可能创造性、补充性与生成性地重构《石头记》。D.材料一提纲挈领,从总体述说中国典籍“谁来译”的问题,材料二和材料三则分而论之,三则材料呈现出总分的结构。B[解析]A.“分析了杨译本的长处和不足”错误。材料一是“我们应深入了解中国典籍的外译事实,客观分析两种译本的优长与不足”。C.“只有完成两种异质文化观念转换生成的翻译者,才有可能创造性、补充性与生成性地重构《石头记》”前后顺序有误。材料三是说“他使用西方本土读者谙熟且可以接受的地道的英语及其文化、风俗等观念,以此来创造性、补充性与生成性地重构《石头记》,从而完成了两种异质文化观念之间的转换生成”。D.“三则材料呈现出总分的结构”错误,三则材料相对独立,无总分关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有别于流行的以精英文化为大传统而以民间文化为小传统的文化传统划分,从中国文化自身特点出发,又有作为“道”的中国文化的大传统和作为“术”的中国文化的小传统这一新的划分。如果说前者是指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儒释道的文化体系的话,那么,后者则为诸如中医、武术、气功、养生乃至烹饪等的技术体系。也正是从这一新的划分出发,才使中国文化大小传统之间以“辩证的滑转”取代了各执一端,并最终产生了一种全新的大小文化传统之观念。一旦我们将中国文化的大小传统对应中国古代的“道”与“术”,二者的分别就彰明较著。若加以概括,这种分别体现为以下三点。其一,形上与形下之别。“形而上者谓之道”,这一出自《周易》的“道”的经典定义不仅颠扑不破,而且在中国的儒释道那里同样成立。在儒家,“道”是作为“善端”的隐而未彰的属性;在佛家,“道”表现为《心经》一言以蔽之的“照见五蕴皆空”;在道家,“道”是老子所谓的“惚兮恍兮”“恍兮惚兮”“窈兮冥兮”的状乎无形影。与这种“道”的形上性不同,“术”指向形下性。中医离不开医诊的“望闻问切”,中国武术离不开形体动作的一招一式,中国气功则离不开“升降出入,无器不有”的人体“器官”之“器”。其二,心灵与身体之别。但凡中国文化的“道”都与心灵相关,从庄子的“心斋”到孟子的“尽心”,从佛教的“以心法起灭天地”到阳明心学的“致良知”,无一不是其显例。职是之故,才有了现代新儒家所谓“内在超越”论的推出。相形之下,中国文化的“术”则大异其趣,它是地地道道的“身体的技术”。中医是我们身体的治疗术,武术是我们身体的攻防术,气功是我们身体的养生术,而烹饪与我们身体的关系更是不言而喻。其三,本体与功夫之别。所谓本体是指心识上世界“是什么”的真理,所谓功夫则为我们身行上“如何作”的技能。“道者,虚无之至真也;术者,变化之玄技也”,在中国文化里,“道”与本体相连,“术”则为功夫所系。用佛学的术语来表述,如果说“道”是中国文化的“慧学”,那么“术”则属中国文化的“定学”。故“道”与本体相连,“道”就是《周易》的“太极”、《老子》的“大一”、孔子的“仁义”、佛学的“真如”、朱子的“天理”、禅宗的“自性”这些“究极义”;“术”为功夫所系,“术”就是中医的如何“辨证施治”、武术的如何“以柔克刚”、气功的如何“调息、调身、调心”这些“下手处”。(选自《中国文化的大传统与小传统关系的哲学辨析》,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精英文化为大传统,以民间文化为小传统,这是有关文化传统的大小划分的传统划分方法。B.《周易》中关于“道”的颠扑不破的经典定义“形而上者谓之道”,在中国的儒家学说里同样成立。C.“道”在中国文化中都与心灵相关。气功是养生术,对我们的心灵中“道”的修养有巨大作用。D.“道”在中国文化里是与本体相连的。本体,就是一种真理,是指心识上世界“是什么”。C【解析】“气功是养生术,对我们的心灵中‘道’的修养有巨大作用”无中生有,由原文第四段的论述可知,气功属于“术”而不属于“道”。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从中国文化大小传统的划分方法出发,论述了作为“道”的中国文化的大传统和作为“术”的中国文化的小传统的区别。B.文章指出理解“道”与“术”的区别可从三个角度入手,并将三个角度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此彰显其各自的特点。C.文章从三个方面分析“道”与“术”时都采用了引证法和对比法,以此突出“道”和“术”在不同角度的区别。D.文章采用总分结构,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围绕中心论点,分别从不同方面进行分析论述,语言质朴,逻辑严密。B【解析】“并将三个角度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此彰显其各自的特点”说法错误,文章并未将三个角度进行比较分析,自然也无从彰显其各自的特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在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儒释道的文化体系中,“道”是指作为“善端”的隐而未彰的属性。B.“道”与“术”的划分使中国文化大小传统之间得以“辩证的滑转”,从而为中医的身心同治找到了理论根据。C.中医的“望闻问切”,中国武术的一招一式,因为与形上性的“道”大异其趣,所以都指向了形下性。D.因为“道”是中国文化的“慧学”,“道”是“致良知”,所以现代新儒家推出了“内在超越”论。B【解析】A.混淆概念。儒释道文化体系的“道”是指道家学说,“作为‘善端’的隐而未彰的属性”的“道”是指儒家的形而上者。C.强加因果。应将“因为与形上性的‘道’大异其趣,所以都指向了形下性”改为“虽然与形上性的‘道’大异其趣,但是都指向了形下性”。D.推论不当。现代新儒家能推出“内在超越”论,是因为“中国文化的‘道’都与心灵相关”。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材料一:“笔墨当随时代”是清初石涛一段画跋中的话,日后却成为中国现当代艺术家奉为圭臬的一种艺术观,以及倡导艺术创新的至理名言。然而,笔墨如何随时代?随什么样的时代?这“笔墨”是指狭义的中国画技法与形式,还是泛指中国画的精神与内涵?不同的解读使得中国画的面貌与走向大相径庭。我这里当然不是要谈中国画,而是想把石涛的绘画观念移植到当下的文学批评中来。文学与时代是极其复杂的存在,但文学与时代在思想与精神上并不是一种同构与同质的关系。文学既有可能与时代同步,也可能走在时代的前面,还有可能是落后甚至悖谬于时代。文学有先进与堕落之分,时代亦有光明与黑暗之别。在这种意义上,我觉得不能把石涛的“笔墨当随时代”简单地理解为“跟随”时代,介入时代、表现时代以至于引领时代或许更接近石涛之本义。因此,文学批评在面对文学与时代的时候,既不能脱离文学而在时代精神上凌空蹈虚,亦不能够囿于文学而置时代精神于不顾,文学批评的艰难与复杂状态由此而生。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文学批评我不敢妄下断言,但我感觉很多批评家是食西方20世纪文学理论与批评方法而不化,导致与文学创作不同程度的错位。换言之,很多批评没有真正有效地参与到中国文学创作的进程中来。我理解的文学批评是独立于文学理论与文学史的一种更富于文学本体意味的文体,它的位置是在文学创作的最前沿,它的价值在于直接参与文学创作与文学思潮的进程,当然,它会给文学理论与文学史提供最具现实意义的依据与互动的动力。20世纪西方文论与批评方法所达到的高度是应当被承认的,但由于一些批评家在具体的批评实践中的生搬硬套,一定程度上让近20年的许多中国文学创作没能真正吸收它的非凡成果。这样讲并不是排斥对西方20世纪文学理论与批评方法的研究与借鉴,而是说,生搬硬套的结果只能使一些当代文学批评者在缺乏作家关注、没有读者参与的情况下自我狂欢或自娱自乐。亦可谓,批评未随时代。石涛的另一句话是“夫画者,从于心者也”。进一步延伸说,思想、精神和情感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文学批评置作家鲜活的创作与时代的发展于不顾,而是囿于学术体制与学术规范,或沉浸在某一套理论批评体系与话语中不能自拔,这样的批评如何称得上“随时代”?哈罗德•布鲁姆说,“想象性的文学处于真理和意义之间”,这就为文学批评提供了广阔的阐释空间。所谓“文学批评当随时代”的最重要之处在于引领作家与文学,积极参与文学创作与时代精神的建构,在与创作的互动中建构代表着社会前进方向的理想与精神。文学批评如果不能够与所处的时代相融合,不能够用自己的思想与精神参与时代精神与理想的建构,这样的文学批评肯定不是好的文学批评,更遑论伟大的文学批评。(摘编自傅逸尘《“新笔记体批评”:“中式评论”的想象与建构》)材料二:文学批评必须对自己所处时代的精神状况发言,这是毋庸置疑的,也是文学批评区别于文学理论和文学研究之所在。这一功能在文学批评的诸多维度中是如此重要,以至于我们将它称为文学批评的“核心”或“基石”也不为过。在20世纪80年代,文学批评几乎可以作为时代的文化、文学、思想、心理、社会发展风向标,有时甚至担当着塑造时代思潮范式和精神模型的功能,引领着时代美学的发展。对20世纪80年代批评家来说,“现实/时代的‘吸引’”是他们学术研究的直接动因,“而他们的研究,也成为对现实/时代的话语介入”。朦胧诗的批评实践在这一诗歌潮流的成型中起着重要作用,谢冕、孙绍振、徐敬亚不仅对诗歌美学逐层阐解,也敏锐地把握住了诗歌文本中体现出来的时代精神的变化;现代派文学的美学观是在批评探讨中逐渐成熟的,在黄子平、许子东、李劼、李洁非的批评文本中,现代主义、现代意识、当代城市青年的精神轨迹被一一勾勒出来;先锋文学则在文学批评中棋逢对手,获得了比文本表层更为丰富和有深度的阐解,作家与批评家共同以智性和才华创造了属于他们的黄金时代,也铭刻下了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的时代特征。这些批评实践在不同的精神维度和升降处进行了标本式的勘察与处理,为我们提供了那个时代的面相。但是,在当下,我们却离文学批评的这一重要功能越来越远。我们今天面临的精神状况的复杂性远远超过任何一个时代,当今时代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在经济、文化、体制等方面急剧转型的“大时代”。这个时代的触角全面地影响了社会和文化生产机制,文学批评却反向地呈现出了失语的状态,或者至少没有达到20世纪80年代的那种有效性和深入性。这个“失语”不是不发声——当下的批评生态可以说是多元的、活跃的、热闹的,而是指现在的批评实践无法为我们提供了解时代精神状况的经验性和复杂性的途径。那么,文学批评应该做什么、怎样做,才能回应这个丰盛的“大时代”,折射和提取出时代的精神肖像呢?(摘编自曹霞《文学批评与时代的精神状况》)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学与时代的关系是复杂的,文学批评与时代是紧密相连的,文学批评既要立足于作家、作品本身,也要彰显出时代精神。B.文学批评主动构建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体现正确的价值导向,既可以引领文学创作的健康发展,也利于促进社会的进步。C.成功的文学批评,往往融入了作者对于时代、社会、人生的思考,能够引领文学思潮,促进文学发展,丰富文学的美学内涵。D.文学批评处在文学创作最前沿,并直接参与文学创作进程,因而就传达时代精神而言,文学批评比文学创作更容易被人接受。D【解析】D.“因而就传达时代精神而言,文学批评比文学创作更容易被人接受”错。由材料一中“我理解的文学批评是独立于文学理论与文学史的一种更富于文学本体意味的文体,它的位置是在文学创作的最前沿,它的价值在于直接参与文学创作与文学思潮的进程,当然,它会给文学理论与文学史提供最具现实意义的依据与互动的动力”可知,文中并未说就传达时代精神而言,文学批评比文学创作更容易被人接受。故选D。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涉及文学批评对文学创作和时代精神的重要作用,但两则材料所反映的文学批评的现实问题不尽相同。B.文学批评既能影响作家对文学的理解以及个人文学作品的创作,又能影响到文学社会功能的发挥以及读者对文学的鉴赏。C.时代精神的日趋复杂化,以及不断显现的文学批评生态的多元化、活跃性等,导致文学批评的功能越来越趋向于单一化。D.文学批评者传递、弘扬时代精神,一方面要关注现实,把握时代精神实质;另一方面要融入作品,挖掘其先进精神因子。C【解析】C.“导致文学批评的功能越来越趋向于单一化”于文无据。由材料二“这个‘失语’不是不发声——当下的批评生态可以说是多元的、活跃的、热闹的,而是指现在的批评实践无法为我们提供了解时代精神状况的经验性和复杂性的途径”可知,文中并未说导致文学批评的功能越来越趋向于单一化。故选C。3.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材料二论据的一项是()A.白居易高举“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大旗,倡导“新乐府运动”,并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引领诗人关注民生疾苦。B.胡适曾说:“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比如先秦时期的代表是诸子散文,唐宋时期的代表则是唐诗宋词,明清时期却是小说戏曲。C.鲁迅先生主张的“文艺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的思想,成为当时进步文艺青年的座右铭,其作品给予人们精神上的启蒙。D.别林斯基在《致果戈理的信》中,批评果戈理的错误立场,抨击沙俄时代的黑暗现实,致使果戈理将其《死魂灵》第二部付之一炬。B【解析】材料二的观点是文学批评必须对自己所处时代的精神状况发言。胡适曾说:“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说的是每个时代都有当代的代表性文学,一代有一代的文学样式。故选B。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答案】首先由石涛的“笔墨当随时代”引出文学批评当随时代的论题;接着阐述文学批评要正确处理好跟文学与时代的关系;然后批判文学批评生搬硬套西方文学批评理论而不随时代的错误做法;最后点明文学批评当随时代的价值和意义。5.如何让文学批评彰显或引领时代精神?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答案】①拒绝生搬硬套文艺理论,文学批评要关注作家创作、读者参与和时代发展。②积极参与文学创作与时代精神的建构,在与创作的互动中建构代表着社会前进方向的理想与精神。(或:文学批评要与所处的时代相融合,用自己的思想与精神参与时代精神与理想的建构)③深入有效地为时代画像(或:担当起塑造时代思潮范式和精神模型的责任),为读者提供了解时代精神状况的经验性和复杂性的途径。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材料一:现今,在互联网引领的时代下,各种思想意识对人们的认识活动和行为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单一或相对简单的中华民族精神表现形式已经不能满足这种社会环境下时代的发展。口述历史就是通过收集和使用口头史料来研究历史的一种方式。进一步说,它是由准备完善的访谈者,以笔录、录音、影像等方式收集、整理口传记忆以及具有历史意义的观点的一种研究历史的方式。就其基本的科学属性而言,口述历史是历史学的一个分支;就其科学性质来讲,口述历史首先是一种科学方法论。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因此口述历史是以普通人为主体的,不同于以往的历史学论著更多的是关于权力精英的声音。口述历史不仅以真实的历史方式再现了社会生活的丰富性,而且为历史研究本身开辟了新的领域,同时也使得有关历史的“声音”日趋多元和逼真。口述史的载体也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而日益多样化。20世纪40年代随着电子音像技术的进步,在搁置了几千年之后,口述史复兴于20世纪中期。此外,口述历史功能作用是多元性的。实际上,它最主要的功能是对民间、社会资料的发掘。这也是各种研究最基本的需要,说明了口述历史的重要性。中华民族精神是历史积淀的产物,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丰富。在过去的一百年中,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国各族人民的斗争中,这反映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如何运用新的表现形式,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时代主题。口述史最为显著的作用就是“保存了即将逝去的过去的声音”。历史上有许多事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JJF(陕) 080-2021 连续式路面平整度测定仪(非激光型)校准规范
- JJF(陕) 032-2020 混凝土坍落度仪校准规范
- 《收集需求》课件
- 年度班级活动安排与总结计划
- 【小学课件】学生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 2024-2025学年年九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专题整合复习卷第28章 锐角三角函数 解答题练习及答案
- 秋季学期家校合作计划
- 双酚A相关项目投资计划书范本
-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项目投资计划书范本
- 儿童电视节目相关行业投资方案范本
- 人工智能技术咨询行业可行性分析报告
- 2024 年度校长述职报告:坚守教育初心铸就卓越未来
- 妇女健康教育宣传内容课件
- 2024年度个人工作总结范文四
- 2024年建筑施工起重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制度(3篇)
- 2024年采购工作规划
-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计划
- 机电传动控制自动运输线-课程设计
- 知行合一 - 社会实践•创新创业(江西师范大学)知到智慧树章节答案
- 城市排水系统维护员合同范例
- 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10 If you go to the party,you'll have a great time!》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2课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