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_第1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_第2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_第3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_第4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题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课型新授课1.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教学目标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求加减法中的未知量。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教学用具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教学内容及环节设计意图【情景导入】提问:这是一个什么场景?你去过这样的地方吗?【新课讲授】1.揭示例1(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师:已知西宁至格尔木的铁路长和格尔木至拉萨的铁路长,求西宁至拉萨的铁路2生:把西宁至格尔木这一段和格尔木至拉萨这一段合并起来,就是西宁至拉萨的生:像上面这样,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板书)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板书)2.请同学们把上题改编一下,把其中的一个已知条件变成问题。引导学生明确:第:(教师出示两小题后,让学生列式计算。题已知全长和其中的一段,求另一段的长,用减法计算。第(3)题也是已知3.请同学们观察比较一下,第(2)、(3)小题与第(1)小题有什么联系,各全长和其中的一用什么方法计算?段,求另一段长,引导学生明确:第(1)题已知两段路的长,求全长,用加法计算。第(2)题已用减法计算。知全长和其中的一段,求另一段的长,用减法计算。第(3)题也是已知全长和其中的一段,求另一段长,用减法计算。启发学生:第(1)题是已知两个加数,求它们的和,用加法;第(2)、(3)题3都是已知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用减法;教师小结:减法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4.教师提问:减法与加法又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减法中已知条件和问题与加法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正好相反的,在加法中是已知的,在减法就变成未知,而加法中是已知的在减法却变成未知的。因此说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课堂作业】【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课后作业】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4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板书设计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减法是加课后反思课题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课题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课型新授课5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教学目标2.利用乘除法的意义和关系,改写乘除法算式和改编乘除法应用题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用具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及环节设计意图【情景导入】1.今天这节课老师首先想和大家做个游戏,你们愿意吗?请大家准备好纸笔,老师这里有几道算式,接下来由我来报算式,请你们把听到的算式记下来,并且投影片上写)3.请同学们看一下你们所记的算式,像这样的算式,你能举例吗?(指名学生报算式,其余听写)(1)如在教师或学生报算式的过程中,出现有同学听不清楚的情况,则提(2)引导学生感受到按这样的方式报算式不容易记,并且书写麻烦。【新课讲授】6请同学们自己列式计算,然后教师巡视检查,可能会出现两种列式:2.反馈、投影校对C.比较加法列式与乘法列式的结果、意义是否相同。(2)提问: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都可以写成乘法算式呢?明确必须是相同加数连加。3.揭示乘法的定义(1)你能说说什么叫乘法吗?(2)教师小结:所以,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4.请同学们把上题改编一下,把其中的一个已知条件变成问题。学生改编后并列式计算,教师集体讲解展示:7教师概括: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5.揭示乘除法的关系教师:乘法是已知两个因数求积,而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所以说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课堂作业】教材第6页“做一做”。【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小结:乘除法个部分之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课后作业】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8乘法是已知两个因数求积,而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所以说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板书设计乘除法个部分之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商=被除数÷课后反思课题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2)课题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2)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通过归纳分析总结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理解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92.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0在生活中的意义以及在运算中的作用。3.掌握有余数除法中的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通过归纳分析总结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理解0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用具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教学内容及环节设计意图【情景导入】2.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新课讲授】观察发现:观察下列各式,并计算出结果,你从中发现了什么?(1)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并举例。一个数加上0或减去0,还得原数。例如:小结: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一个数和0相(2)引发思考:提问被除数,除数,商三者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回答:被除数=除数×商小组讨论交流:没有。小结:没有一个数同0相乘会等于7,因此0是不能作除数的。教师进一步举例说明:知识点3有余数除法里,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观察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除数=(被除数-余数)÷商。【课堂作业】2.根据算式,列出综合算式:【课堂小结】有余数除法里,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是:除数=(被除数-余数)÷商。【课后作业】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课后反思课题括号课型新授课1.进一步巩固含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适当提高计算难度,加深学生对带有中括号的计算顺序的理解和认识,努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目标2.会使用括号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3.注重学生间的自主合作探究,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用具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及环节设计意图【情景导入】1.谈话引入:说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进行计算(投影出示)学生计算,分组汇报计算结果。提问:同样的数字,同样的运算符号,为什么算出的结果不同呢?(学生引出是括号改变了题的运算顺序是一个很特殊的数学符号,它可以改变算式的运算顺序。2.复习巩固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完成下列计算。【新课讲授】知识点运用含有小括号的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先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提问:这道算式分别含有哪几种运算?小结:加法,乘法、除法。提问:说说这道算式的计算顺序。总结:归纳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小结: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提问:我们学习过哪几种情况?计算顺序分别是怎样的?学生讨论,分组汇报。(1)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运算的算式,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2)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运算的算式,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3)如果有括号的算式,要先算括号里面的。让学生自己试着算一下,然后教师集中讲解教师小结: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课堂作业】1.说说下面各题的计算顺序并完成计算:【课堂小结】现在大家对含有括号的算式的计算方法都理解了吧?注意牢记四则运算的规律,特别是含有括号的运算方法。小结: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课后作业】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板书设计在一个算式里,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再算中括号里面课后反思课课题解决问题课型新授课1.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教学目标2.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地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3.灵活运用数学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教学重难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方法教学用具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及环节设计意图【情景导入】出示教材情景图,让学生说说图中有些什么内容?【新课讲授】师:结合刚才这位同学从这幅图找到的信息,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生:结合生活实际,怎样租船比较划算?让学生自己讨论,看有哪些租船方案生2:可以全租大船.师:还有其它的更好的租船方案吗?从第一个同学租船方案中,有一条小船这样是不是更省钱了。面两种租法都要划算一些。【课堂作业】【课堂小结】教师小结:我们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要根据具体情况列出几种不同方案,选取最合理的方案,同时也必须考虑安全因素,解决生活中的实【课后作业】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板书设计课后反思课课题观察物体(二1)课型新授课1.通过实际活动,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四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图形所能看教学目标2.通过实际操作,结合学生的合理想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通过观察,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形状。4.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发展与同伴的合作意识,培养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教学重难点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四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图形所能看到的不同形状。教学方法教学用具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及环节设计意图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新课讲授】板书课题:观察物体(二)同学们,这是一个正方体,我把它摆到这个位置上。请每个小组也拿出一个正方体,像老师这样摆到你们桌子的正中央。开始吧!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个正方体,从你现在的方向看过去,你看到了什么?师添加一个正方体,如图,拼成一个长方体)请各小组像老师这样添上一师:请同学们继续观察,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你们都还是只看到了一个正师:我们已经在桌子上放了两个正方体,为什么左、右两边的同学还是只看3.观察三个正方体师再添加一个正方体,如下图)请同学们再加上一个正方体,继续观察,现在,从正面观察的同学,你们看到了什么?师:从正面观察到的到底是不是这样的三个正方形呢?请同学们都一起到正师:那从上面观察会看到什么呢?现在,也请大家一起从上面观察观察。师:请同学们再一起来观察左面,还是看到三个正方形吗?师:同学们真棒!不仅已经学会了观察一个正方体,而且还学会了观察由一组正方体组成的物体,并且还能正确认识遮挡现象,你们真的了不起!成的物体了。同学们想象一下,从正面、上面和左面观察这个物体,你可能会看师:请把你的想法告诉同桌的同学。师:现在,请各小组像老师这样,再添加一个正方体。师:摆好了吗?请大家仔细观察,看看是否与你刚才的想象相同呢?(1)从正面观察由于遮挡的缘故,从正面观察我们仍然只看到了这样的三个正方形。(2)从上面观察(3)从两侧观察①从左侧观察②从右面观察请大家都到右侧观察观察,看看你们又看到了什么?能不能把你们看到的画【课堂作业】【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小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立体图形会得到不同的平面图形的形状,但有时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课后作业】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板书设计课后课后反思课课题观察物体(二2)课型新授课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际活动,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由四个小正方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正确辨认从正面、教学方法教学用具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及环节设计意图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板书设计课后反思课题加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课型新授课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教学目标2.能运用加法交换律解答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说理、推理能力。3.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的内在规律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教学方法教学用具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及环节设计意图【情景导入】在小学阶段,我们学过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都称作运算。上面这几组?(?(【新课讲授】阳春三月,春暖花开,正是外出旅行的好时节,李叔叔准备骑车开始一个星所给的条件,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应该怎样列式解答?请同学们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解答一下吧?(生在本子上解答)?(?(那这两个算式分别表示什么意义?(第一个是上午和下午的路程和是多少?我们可以把这两个算式用什么符号连接起来呢?(等号)观察每组算式等号两边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数没变,符号没有变,只是不是任意两个数相加,交换位置和都不变呢?这只是我们的猜想,还需要我们来验证,先请同桌之间相互举例。哪些同学能写出像上面一样的算式来呢?观察这几个算式,把你观察到的可以用文字来描述一下吗?(两个数相加交我们给这条规律起了个名字叫加法交换律,把加数换成其他任意数,交换律还成立吗?(成立)请你与同桌交流一下,用自己喜欢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鼓励学生用不同的通常我们数学上可以用字母表示数。今天我们就选字母a和b来表示两个加用文字表示和用字母表示你们觉得哪种更一目了然,更简洁?(用字母更简等式左边的a和b就是等式右边的b和a,也就是数没有发生变化。刚才我们的猜想验证了加法交换律,现在用这个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阶段练习:返回课前复习,让学生观察左右两排得数,并把相同得数的用线学了这么多的知识,每个同学都信心十足。敢不敢接受挑战?【课堂作业】1.应用加法交换律在下面□中填上适当的数。3.下面各等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符合的画“√”。4.计算下面各题,并用加法交换律验算。【课堂小结】(1)这节课上,同学们个个表现都很棒,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学习热情不断高涨,数学家们总结的规律,我们也能发现,同学们真棒。想一想我们探索加法交换律的过程,你有什么收获呢?(2)看来这节课同学们对加法计算的规律了解了不少,在加法的计算过题的思考来迎接下一节课吧!【课后作业】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板书设计课后反思课题教学目标课型新授课2.能用符号表示加法结合律。3.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教学重难点经历运算定律的探索过程,发现规律、概括规律。教学方法教学用具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及环节设计意图【情景导入】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加法的一种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那么什么是学生回答后,师强调:加法交换律中只是交换了两个加数的位置,但这两个师:加法除了交换律外,还有没有其它的规律性知识?这些知识又有什么用途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新课讲授】师:这里有三组算式,在○里填上适当的符号。师:观察这三个等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针对以下问题小组讨论:等号左右两边的算式在运算顺序上有什么不同?但它们的结果怎样?从以上小组进行讨论,相互说出自己的发现。师:大家发现的这个规律我们把它叫做加法结合律。师板书出课题。课件出示加法结合律的内容,全体齐读。师:用语言来叙述加法结合律很不方便,能不能用简单的方法表示出加法的师: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个加数,那么加法结合律怎样表示出来师:怎么应用加法结合律呢?下面我们来看这道题。课件出示练习: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师:这三个等式都是根据哪个运算定律填写的?第2题前两个数相加凑成什么数?(整百数)在计算时怎么样?(较简便)师:所以我们应用加法结合律有时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师:指名学生说出图中信息,再说说能提出什么问题?师:怎样计算比较简便?要应用什么运算定律?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试做。同桌相互说说是怎么做的?订正时让板演的学生说出怎样做的?为什么这样做?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师:怎样计算比较简便?要应用什么运算定律?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试做。同桌相互说说是怎么做的?订正时让板演的学生说出怎样做的?为什么这样做?都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师:上边两道题在应用运算定律方面有什么不同?生:第一道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而第二道应用了加法结合律。师:第一道没有调换加数的位置,先把前两个数相加不可以使计算简便。而第二道题要先加后边的两个数,再加前边的数才能使计算简便。师:加法结合律不止限于三个数相加,可以把它们推广到四个和四个以上的师:加法结合律不止限于三个数相加,可以把它们推广到四个和四个以上的【课堂作业】2.学生先思考,然后指名回答,并说出错的原因。下面各题计算中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师:哪一步应用了运算定律?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生:第一题应用了加法结合律,第二题先应用了加法交换律,又应用了加法【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小结: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课后作业】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练习。板书设计课后反思课题课题加法运算定律(3)——简便计算1、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使计算简便,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加减计算的实际问题。2、通过讨论、对比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培养和提高学生灵活、合理地选择教学目标计算方法的习惯和能力。3、了解传染病的简单种类及来源。知道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是受国家法律保1、结合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法运算中常用的简便计算。教学重难点2、通过观察、比较、计算、交流等活动,发现简便的必要性和优越性。3、知道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是受国家法律保护。教学方法教学用具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及环节设计意图二、新授课(1)教师:根据画面的内容,以四人为一小组讨论一下,看一看可以如何学生汇报:第一种是把每三本书的价钱相加,看哪一种价钱最接近100元。第二种是从四本书中每次去掉一本的价格,看哪一种价钱最接近100元。(2)讨论:这两种方法哪一种方法最简便呢?第一种是把每三本书的价钱相加,但从四本书中取三本共有四种情况。这是一个组合问题。如果直接从四本书中每次取三本,要做到不重不漏,思考难度较第二种是从四本书中每次去掉一本的价钱,很容易得出共有四种情况。组织学生交流时,教师应有意识地加以板书、整理。总结:这四种方法中第一种学生相对较困难,第二种是反过来思考的间接思路,比较容易得出共有四种情况。(1)根据画面的内容,一四人为一个小组讨论一下,看一看可以有几种方以这种方法显得比较简便、巧妙。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讲评。对此,应强调交换律、结合律适用连加运算。不能随意用于加减混个运算。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讲评。结合本题的内容,向学生渗透由于及时、准确的统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实施,全国上下齐心协力控制疾病的重要性。教师讲解:2003年,是我国历史上出现传染病(也是我国历史上从未出现病如果不及时控制,让带有这种病的人随意流动,可能造成全国甚至全世界的人都会染上这种病毒,造成全人类的死亡。因此,我国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分析后学生独立解答。学生独立完成,及时讲评时要学生说出每一题的简便的根据。三、布置作业课时全练第一课时全部。板书设计课后课后反思课课题减法的性质及应用课型新授课1.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归纳,让学生经历探究发现减法的特殊规律并选择相应规律进行简算的过程。教学目标2.让学生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体会到计算方法的多样化。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理解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写成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的道理,灵活教学重难点运用减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运算。教学方法教学用具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及环节设计意图【情景导入】1.竞赛:出示两组题,分男女各算一组,比赛看哪组同学既对又快?(幻灯第一组(男生做)第二组(女生做)根据比赛的结果提问:男同学输了,服不服气呀?你们就不想知道女同学为2.发现: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了什么?(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生发表自己的说法)4.师板书: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写成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5.师提问:是不是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都可以写成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呢?(在猜想后打上√号)6.师小结:大家善于观察,善于动脑,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刚才大家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喜欢)如果让你自己去旅行,你能行吗?不要着急,李叔叔给大家介绍了一个旅行法宝——《自我们旅行时应做的准备和注意事项。”【新课讲授】师:李叔叔在外出旅行前,他就仔细的查阅了这本书的资料。从图上,你能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2.尝试各种算法?(师:自己先列式算算看,计算好后把你的思路跟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看3.全班汇报交流师:你们都是怎样计算的?把你的思路跟大家分享一下。指名上黑板板演算法。方法一:方法二:书的总页数里先减师: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讲得都很有道理,你更喜欢哪一种?把你再减去今天看的34的理由讲给同桌听一听。页,就算出还剩多4.引导学生理解:至于哪一种方法更简便,要看具体的数据特点,不能一概少页没看。即5.刚才大家通过自己的观察、比较发现了要想使计算简便,要看具体的数据思路2:总页数特点,才能选择具体的算法来计算,我想下面的这道题你们也一样能根据具体情里减去今天的页况具体解决。如:将例1的总页数改为266页,让学生自己选择算法,使计算更数,再减去昨天的?(页数,就是剩下的看来,在今后计算时,我们要观察算式数据有什么特点,然后运用合适的算思路3:先算出7.用字母表示今天所学的运算规律:【课堂作业】【课堂小结】李叔叔昨天和今天再从总页数里减去看过的页数,就是剩下的页数,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发现了哪些减法简便运算规律?你会用这些规律进行小结:减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这两个减数第4课时减法的性质及应用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板书设计课后反思课题课题乘法运算定律(1)——乘法交换律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2.培养观察、比较、概括、推理的能力。掌握乘法交换律,并会运用定律进行计算。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用具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及环节设计意图【情景导入】同学们还记得加法交换律吗?谁能用自己的话或公式,或者举一个例子说一【新课讲授】1.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年的植树节是几月几日吗?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27页看主题图,从图中你能得到那些数学信息?2.通过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同桌说说)(二)发现规律、概括规律1.下面以小组为单位来解决这几个问题?先说思路再列式。2.观察算式,你发现了什么?3.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和大家交流一下?这三组的算式都是交换因数的位置,而积没有变。4.上面的两组算式可以用什么数学符号来连接?(等号连接)5.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样的规律就是乘法定律中的乘法交换律。6.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乘法交换律吗?(手势、图形、字母等形式表1.乘法交换律有什么用处?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验算、可以简2.同学们看看你在做题中是否能用到乘法交换律?【课堂作业】a×c=()×a☆×△=()×()2.运用乘法交换律验算(发现在验算时更加简便)3.我们刚才做的习题都是两个数相乘,三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会变吗?(自己举例子验证)4.谈谈你的发现(无论是两个数、三个数、多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都是不变的)【课堂小结】2.前面学习的加法交换律与乘法交换律有什么不同?【课后作业】:(2.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数或符号.)×()(4)△×=○()×()板书设计课后反思课题课题乘法运算定律(2)——乘法结合律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通过探索活动,发现乘法结合律,并用字母进行表示。在理解乘法结合律的基础上,会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2.经历数学探索过程,进一步体会探索的过程和方法。3.感受数学探索的乐趣,培养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探索、发现、理解、应用乘法结合律。教学方法教学用具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及环节设计意图【情景导入】1.复习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刚才的口算你们很快算出了结果,在乘法运算中有三对好朋友你们知道它们是谁请同学们要记牢这三对好朋友,一会儿他要给我们很大的帮助。【新课讲授】提问:这道题应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会做吗?全班同学做在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学生做完后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一种思路是先求一共有多少棵树,再求一共用多少桶水。另一种思路是先求每组用提问1)这两个算式都有道理,请你观察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两个人互相说一说。两个算式中的3个因数一样都是25、5、2,三个因数的排列顺序一样,运算符号都一样都是×,结果一样。运算顺序不同,左边算式是先算前两个数的积,右边算式是先算后两数的积。(3)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用什么符号连接?师概括并启发提问:这两个算式因数相同运算顺序不一样,但结果相同,这种现象2.出示一组题找规律。每组算一道,订正得数后,得出每组两个算式之间是相等的。(1)三个等式中每组的因数一样吗?(一样)(2)它们的运算顺序一样吗?(不一样)(3)三个等式左边的算式因数一样吗?它们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三个等式左边的算式因数都不一样,但运算顺序是一样的,都是先把前两个数相乘,(4)三个等式右边的算式因数一样吗?它们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三个等式左边的算式因数都不一样,但运算顺序是一样的,都是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一个数。(5)他们每个等式左右两边运算顺序不一样,但积怎么样?(积是一样的)老师概括:看来咱们发现的现象不是偶然的,是有规律的。3.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咱们观察一下在乘法中三个数相乘,可以怎么算,还可以怎么算。学生讨论、概括,老师板书: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4.用字母公式表示【课堂作业】【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学习,你对乘法结合律理解认识怎样?能用字母表示吗?小结: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课后作业】)×(×)2.利用发现的规律,计算。课后反思课题乘法运算定律(3)——乘法分配律课型新授课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教学目标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应用教学方法教学用具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及环节设计意图【复习导入】1.复习巩固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分别用字母加以表示。【新课讲授】知识点学习掌握乘法分配律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2问题:参加这次植树活动的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学生自由交流探讨,分组汇报。列式可能会有以下两种情况:分别说说上面两道算式所表示的意义有什么不同?提问:分别计算以上两种方法,你从中发现了什么?提问:你从这三组算式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小结: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他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结果不变。c【课堂作业】2.填空32+35)×4=()×4+()×()+()×()3.把相等的算式用线连接起来:【课堂小结】小结:今天学习了乘法分配律,知道了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等于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课后作业】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练习。板书设计课后反思乘法运算定律(4)——简便计算课型课题乘法运算定律(4)——简便计算课型1.使学生理解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各自的特点,通过体验、感悟,熟练、灵活地运用它们进行简便计算。教学目标2.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乘法运算定律解决在生活中简单的实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用具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及环节设计意图【情景导入】我们先来做个游戏,聪明的小猴子最爱动脑筋了,他正在思考谁能给这个数请同学们要牢记这些好朋友,一会儿它要给我们很大的帮助。【新课讲授】一、定向梳理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定律的内容。我们怎样应用乘法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呢?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一定会有2.情境一:导游设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果子都成熟了,你们想到果园去采摘吗?但在出发前,符合定律形式的基本题:教师:看到这个算式,你想到了应用什么定律?“仔细看一看这道题里的两个乘法计算中的因数有什么特点?想一想这道题怎样做才能使计算简便呢?”比较简便。)最快方法算出结果,然后展示学生计算方法。=(3×4)×25【课堂作业】【课堂小结】教师总结,这两个同学做的方法都很好,第一个同学用的是乘法分配律,首先把第一个因数拆分成两个数的和,然后用乘法分配律,把这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相同因数相乘,然后把两个积相加,变化后可以用口算计算完成。第二同学的方法也很好,他是把第一个因数拆分成两个因数的积,然后用乘法结合律结对找朋友,变化后可以用口算计算出来。【课后作业】板书设计课后反思课课题除法的性质及应用课型新授课1.理解和掌握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结果不变。2.会运用这个除法运算性质,使一些计算简便。教学目标3.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以及合理、灵活的进行计算的能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理解掌握除法的性质,并能进行简单运算。教学用具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教学内容及环节设计意图【情景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加法、乘法、减法的一些简便计算方法,今天我们继续来探究除【新课讲授】学生独立完成,汇报。师生交流并板书。(1)根据学生的发现,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出你的发现吗?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汇报。(2)我们给它起个好听的名字吧!板书:除法的性质3.你能用符号或字母表示除法的性质吗?4.出示教材P29例8(2)每支羽毛球拍多少钱?让学生先列出算式,然后计算,看谁的方法又快又准确。教师集体评讲,列出算式后,计算用除法的性质要简便一些。【课堂作业】指名汇报,全班订正。÷(□〇□)3.判断【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小结:除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能改写成除以这两个数的积,使计【课后作业】除法的性质及应用板书设计=33(元)课后课后反思课课题小数的意义课型新授课1.使学生知道小数是在实际生活中产生的,并有着广泛的应用,认识整数、分数与小数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目标2.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体会到小数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并理解和掌握教学重难点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教学方法教学用具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及环节设计意图【情景导入】教师通过故事讲述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发展演变过程。打绳结、石子计数→符号计数→阿拉伯数字(整数)→小数板书:小数的产生。【新课讲授】量一量:请同学们动手量一量课桌的边长,说说长、宽分别是多少米?学生动手量,教师巡视观察。小结:大多数同学的桌子边长都不是整米数,长和宽都不够1米,像这种情况该如何表示呢?下面我们先来一起分析一下米尺好吗?教师提问:认真观察老师手中的米尺,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后讨论回答。提问:我们把1米平均分成了多少份?每一份是多长?(1)如果用“米”做单位,每一份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分数表示是?(?(?(?(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米尺,逐一说出答案。师:观察这组分数和小数有什么联系?学生集体回答。师:大家再观察,把1米平均分成了100份,现在的每一份是多长?(每一(1)提问:这样的一份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小数表示呢?1小结:这样的一份用分数表示是100米,用小数表示是0.01米。36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逐一出示答案。提问:根据上面的规律,说说1毫米、4学生分组讨论,学生代表发言。14提问:根据上面的规律,你发现了什么?小结: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一位小的分数可以用三位小数来表示,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小结:小数的计数单位分别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知识点2:小数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教师展示教具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提问:括号里能填几,你是怎么想的,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汇报。小结:小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课堂作业】3.说说你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看到过小数,分别说说它们表示的意义?【课堂小结】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小数的产生和意义,知道小数的计数单位分别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我们日常生活中经【课后作业】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练习。小数的意义板书设计小数的计数单位分别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课后反思课课题小数的读法课型新授课1.认识小数的数位顺序表,能正确把握小数的读写方法。教学目标2.培养学生类比、迁移和归纳总结的能力。3.引导学生正确地读出生活中的小数。教学重难点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把握小数的读法。教学方法教学用具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及环节设计意图【情景导入】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34页情境图,说说你在图中看到了什么?你想说学生自由讨论并发言。小结:长颈鹿父亲的身高:5.63米,小长颈鹿的身高:1.8米,长颈鹿父亲的身高比小长颈鹿高很多。【新课讲授】1.说说5.63和1.8各个数位上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2.提问:你们能说出和这两个小数不同的其他小数吗?学生自由发言引出三位、四位……3.由此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提问:这些小数由哪几部分构成?小结: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构成。4.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根据情境图,引导学生纵向观察思考:1.8、5.63、12.378三个小数的小数点左边第一位是什么位?计数单位是多少?表示什么含义?小数点右边第一位的计数单位是多少?表示什么含义?这两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再让学生看看三个小数其他位的计数单位及其所表示的含义,使学生明确:①小数像整数一样,也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的,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小数的数位;②一个数所在的数位不同,表示的含义也不同。教师随学生汇报板书每一位的计数单位。提出问题:你能根据整数的数位顺序表整理出一个小数的数位顺序表吗?1.学生小组讨论后自己制作数位顺序表。2.全班交流后,教师在引导学生比较各组成果的基础上,完成并呈现给大家认为最完善的小数数位顺序表,即教材中的小数的数位顺序表。小数的数位顺序表教师再出示几个小数,如0.790,3.742,2.897等,让学生根据刚刚完成的小数数位顺序表回答各个数位的名称、计数单位、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等。提问:你会读出古钱币的有关数据吗?小结:0.58读作:零点五八3.5读作:三点五41.47读作:四十一点四七提问:谁能总结一下小数的读法?小结: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读,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出几个“零”。【课堂作业】第三位是。(2)土星绕太阳转一周需要29.46年。【课堂小结】提问: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小结:今天我们理清了小数数位顺序表,知道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三个部分所组成。学会了小数的读法,并能正确的读出生活中的小数。【课后作业】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练习。板书设计课后反思课课题小数的写法1.理解掌握小数的数位顺序表,能正确写出小数。教学目标2.培养学生概括、归纳总结的能力。3.引导学生正确地写出生活中的小数。教学重难点掌握小数的写法。课型新授课教学方法教学用具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及环节设计意图【复习导入】(2)如何读出小数呢?学生回顾交流。2.导入: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小数的读法,这节课继续来学习小数的有关知识【新课讲授】教学例4.小数的写法提问:你会写出上面这段话中的小数吗?师归纳:整数部分按整数的写法写出,整数部分是零的就写0,小数部分依次写出每个数字,点就打上小数点。2.估一估:写出下面的小数。2.估一估:写出下面的小数。【课堂作业】一点零五九点零零六三百点七一零点零八九七十四点零六三零点零五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并说一说你是怎样写的。【课堂小结】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小数的写法:整数部分按整数的写法写出,整数部七十七点四一五点四七八二五点零六零点九五九一百点零零八分是零的就写0,小数部分依次写出每个数字,点就打上小数点。【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练习。小数的写法板书设计一点四写作1.4五点八写作5.8零点零九写作0.09零点八八写作0.88小数的写法:整数部分按整数的写法写出,整数部分是零的就写0,小数部分依次写出每个数字,点就打上小数点。板书设计课后反思课课题小数的性质(1)课型新授课1.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初步理解小数的性质。教学目标2.了解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应用,能运用小数的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教学重难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教学用具教学方法教学用具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教学内容及环节设计意图【情景导入】同学们,你们节假日和爸爸妈妈一起逛街时,你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小数呢?学生分组自由讨论,代表发言。教师评价小结。引导观察下列小数:【新课讲授】1.投影仪显示米尺的一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回顾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10.1米)1?(111提问:0.1米、0.10米和0.100米的大小是怎样的?请把方法一:从观察米尺直接得出。观察讨论等式“0.1米=0.10米=0.100米”中三个小数分别是几位小数。从左至右看,从0.1到0.10,从0.1到0.100,小数末尾的“0”有什么变化?小数的位数有什么变化?小数的大小呢?学生主动探究,得出结论:师板书:0.30、0.3)组织学生展开讨论,相互说明0.3与0.30的涂色部分有什么关系,理由是什EQ\*jc3\*hps19\o\al(\s\up8(1),0)EQ\*jc3\*hps22\o\al(\s\up11(1),0)EQ\*jc3\*hps23\o\al(\s\up12(1),0)【课堂作业】(3)6角=0.60元()(5)小数点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课堂小结】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0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和了解了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小数的大小不变。“0【课后作业】板书设计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课后反思课课题小数的性质(2)课型新授课1.理解掌握小数的性质,并运用小数的性质正确地化简小数和改写小数。教学目标2.能运用小数的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运用小数的性质正确地化简小数和改写小数。教学方法教学用具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及环节设计意图【复习导入】2.导入: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小数的性质,那如何利用这一性质进行小数的化3.板书课题:小数的性质(2)【新课讲授】让学生讨论,口答化简结果。“0小结:105.0900中9左边的“0”不能去掉,小数的性质指的是小数“0不改变大小,将下面各数化简。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写成三位小数。学生口答:0.2=0.2004.08=4.0803=3.000这是因为我国的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商品标签上的标价是精确到分。所【课堂作业】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并说明理由。【课堂小结】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利用小数的性质正确地化简小数和改写小数。【课后作业】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练习。小数的性质(2)板书设计例4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写成三位小数。0.2=0.2004.08=4.0803=3.0课后反思课题小数的大小比较课型新授课1.掌握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正确地比较小数的大小。教学目标2.经历小数大小比较的过程,体验利用知识经验迁移的学习方法。3.能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生活中具体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掌握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正确地比较小数的大小。片教学方法片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教学内容及环节设计意图【情景导入】1.比身高:在班级中任意找出三位同学,尝试比较他们的高矮。学生分组自由讨论、学生代表发言。小结:方法一:比一比,将三位同学聚在一起比一下。方法二:量一量,用卷尺分别量出三位同学的身高。2.提问:比如我们量出:小军1.37米,小红:1.40米,小杨1.39米。那么他们三人究竟谁高谁矮呢?高矮顺序怎样排?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能解决好板书:小数的大小比较【新课讲授】知识点小数的大小比较提问:你是怎样排出名次的?请将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看哪个小组想到学生分组自由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所以:3.05米>2.93米>2.88米>2.84米小明第一,小军第二,小莉第三,小红第四。方法二:小明的跳远成绩整数部分是3,比其他人的整数部分大,所以小明排第一;其余三人的成绩的整数部分都是2,就比较十分位,小军成绩的十分位上是9,比小红和小莉成绩十分位上的8大,所以小军排第二;小红和小莉的跳远成绩整数部分和十分位上都相同,就比较百分位上的数字,8>4,所以小莉排第三,小红排第四。小明第一,小军第二,小莉第三,小红第四。提问:现在同学们根据排名次的方法想一想,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呢?小结:比较小数的大小,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的数大,这个小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十分位,十分位上的数大,这个小数就大;若整数部分和十分位上的数都相同,就比较百分位,百分位上的数大,这个小数就大;依提问: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与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有什么联系?小结:小数的大小比较与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相同,都是按数位顺序表,从【课堂作业】6.05○6.52.58○2.80.03○0.301.569○1.568提问:你认为刘翔哪一次的成绩最好,你是怎么想的?【课堂小结】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小结:这节课我们一起探讨了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学会了利用小数的大小比较解决生活中具体的实际问题。【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练习。小数的大小比较板书设计3.05米>2.93米>2.88米>2.84米小明第一,小军第二,小莉第三,小红第四。课后反思课题小数点的移动(1)课题小数点的移动(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应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进行计算。2.引导学生根据小数点的移动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用具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及环节设计意图【情景导入】教师给学生讲西游记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新课讲授】知识点小数点的移动引起的大小变化提问:你知道孙悟空耳朵里的金箍棒多长吗?小结:0.009米=9毫米。学生观察直尺,用手比划,知道9毫米有多长。学生观察直尺,用手比划,知道90毫米有多提问:90毫米里有几个9毫米呢10个)那也就是说现在的金箍棒是原提问:这个数又发生了什么变化?谁知道0.9米是多长?2.整体观察提问:我们看0.009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得到0.09,这个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小结:0.009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得提问:我们看0.009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得到0.9,这个小数的大小有什么提问:谁能把我们刚才发现的规律完整的说一遍?小结: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这个数就扩大了10倍,小数的小数点向提问:如果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原来的数会怎样变化?提问:我们看0.09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得到0.009,这个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小结:0.09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得到0.009,这个数缩小到原来提问:我们看0.9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得到0.009,这个小数的大小有什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