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讲 名著导读 - (原卷版)_第1页
第7讲 名著导读 - (原卷版)_第2页
第7讲 名著导读 - (原卷版)_第3页
第7讲 名著导读 - (原卷版)_第4页
第7讲 名著导读 - (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讲名著导读

1.阅读名著《红星照耀中国》《昆虫记》,理解作品蕴涵的思想感情。

2.掌握名著的阅读方法。

第一部红星照耀中国

一、作者简介

埃德加.斯诺(1905-1972)于1905年出生于美国堪萨斯城的一个贫苦家庭,年轻时当过农民,铁路

工人和印刷学徒,大学毕业时开始从事新闻工作。1928年到达中国的上海,担任《密勒氏评论报》的助理

编辑,以后兼任纽约《太阳报》和伦敦《每日先驱报》的特约通讯员。1930年以后,为采集新闻,遍访中

国主要城市和东三省、内蒙、台湾及日本、朝鲜、荷属东印度。他是首先把鲁迅著作介绍到西方的人之一,

也是在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第一个西方新闻记者。在他的一生中,除了为欧美报刊写作通讯稿以外,他完

成了11本著作,其中极大部分是和中国问题有关。他所写的《西行漫记》始终是许多国家的畅销书。

二、书名含义

(1)《红星照耀中国》别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

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2)《红星照耀中国》题目中“红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红星照耀中国》特指

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社会革命,有明显的赞誉意味。

(3)《红星照耀中国》作为第一部向世界介绍和传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程的图书,它在英语世

界获得了轰动性影响,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的百科全书。

《红星照耀中国》中译本出版后,在中国同样产生巨大的反响,成千上万个中国青年因为读了《红星

照耀中国》,纷纷走上革命道路。

三、创作背景

在1935年10月,红军即已完成了举世闻名的“长征”,胜利到达陕北。然而,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制造

了种种不实的谣言,千方百计地严密封锁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一切消息,所以中国革命的真相,对世界各

第1页共17页.

国人民来说,也完全是一个难以猜测的“谜”。为了搞清陕北苏区这个“未知之地”的真实情况,揭开这个

举世之“谜”,斯诺决心秘密前往苏区。在得到纽约《太阳报》和伦敦《每日先驱报》两家报纸的赞同支持

后,经宋庆龄和华北地下党组织的具体帮助和安排,斯诺于1936年6月满怀喜悦之情,带着一封用隐性墨

水写的致毛主席的介绍信,加上“两只照像机,二十四个胶卷,还有足够的笔记本”,极为秘密地从西安出

发,开始了影响他一生的“陕北之行”。

1936年6月至10月,斯诺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了实地考察,多次

同毛泽东、周恩来等人进行了长时间的谈话,搜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手资料。此外,他还实地考察,

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口问手写,以苏区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作了广泛深入

的调查,并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红星照耀中国》的写作。

斯诺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

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

和周恩来等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斯诺作为一个西方新闻记者,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

了客观评价,并向全世作了公正报道。

1937年10月,《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在伦敦出版。当时作者正在被日控制的上海,想要在国内公开出

版是不可能的。但在中共地下组织的帮助下,经过修改,将书名改为《西行漫记》作为掩护出版。这本书

出版不到几个月就轰动了国内外华侨,并重印发行多次。

红星照耀中国,即共产主义之光照耀中国。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中国工农革命军成立(翌年改名中国

农红军),其红色军旗上印有一枚嵌有镰刀锤子的白色五角星,红军的帽子带有一枚红色的五角星。之后,

红星由红军扩展,逐渐成为共产党的象征。

四、章节内容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

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共

产党主动要求停止内战,主张联合抗日,并对国民党做出了退让。

共产党主动要求停止内战,主张联合抗日,并对国民党做出了退让。彰显了共产党以国家利益为先,

以民族利益为先,以人民利益为先的大公无私精神。

第一章探寻红色中国

讲述作者对红色世界的好奇,开始深入苏维埃红区的冒险,去探究苏维埃共和国、红军、共产党的秘

密。并且讲述了张学良和杨虎成与共产党达成一致抗日协议的原因和经过。

第二章去红都的道路

第2页共17页.

讲述在进入红区的路途上被白匪追逐的经历,并讲述了国民党通过“民团”这一组织对地方的统治和

镇压政策。介绍了周恩来及贺龙的人生经历以及他们独特的个人魅力。介绍了许多年轻的红军战士们因为

被剥削被压迫的命运而参加红军、热爱红军的故事。

第三章在保安

讲述了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给作者的初步印象:健康、质朴纯真,有幽默感、精明、精力过人,是一

个颇有天赋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谈到了共产党的基本政策是反帝反封。红军大学开展的各项课程以及红

军剧社开展的宣传工作。

第四章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讲述了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的人生经历、思想变改以及成长为红军领导人的过程。

第五章长征

讲述了红军长征的艰难过程。记叙了第五次大围剿,以及长征中强渡大渡河、过大草原等艰难英勇的

事迹。

第六章红星在西北

讲述了刘志丹开创西北苏区的历程,西北大灾荒和苛捐杂税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苏维埃社会、政治、

经济、文化、货币各方而政策。

第七章去前线的路上

讲述了普通农民对红军的拥护,对苏区工业的繁荣以及苏区工人身上具有的乐观活泼的社会主义工业

精神

第八章同红军在一起

讲述了作者深入到真正的红军内部,了解他们年轻、精神饱满、训练严格、纪律严明、装备出色、政

治觉悟高,才使得他们成为铁打的军队。并且讲述了促使司令员彭德怀走上革命道路的悲惨童年经历,以

及他独特的个人魅力。红军采用游击战术的原因和策略。红军战士健康丰富的生活。

第九章同红军在一起(续)

共产党军事领导人徐海东的人生历程以及中国残酷的阶级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杀戮和苦难。讲述共产

党团结回族人民抵抗压迫者的策略。

第十章战争与和平

讲述红色中国的少年们耐心、勤劳、聪明、努力学习,代表着中国的希望,讲述共产党为建立统一战

线所做的努力以及革命领导人朱德极其杰出的领导才能和个人魅力。

第十一章回到保安

第3页共17页.

讲述了在敌人封锁下的保安地区,红军丰富多彩的生活。讲述了俄国对于红色中国的影响以及德国顾

问李德指挥作战时出现的失误及其原因。

第十二章又是白色世界

详细记述了“西安事变”的具体经过、结果,以及对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影响。并分析了中

国社会革命运动的复杂社会背景、面临挑战及其终将取得胜利的原因。

五、主要人物形象

1、毛泽东:

一个令人极感兴趣而复杂的人。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孩子气

地笑)。他是一个有相当深邃感情的人。

说话平易,生活简朴,个人习惯和外表落拓不羁,有些人可能以为他有点粗俗。天真质朴同锐利机智

和老练的世故结合。他博览群书,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研究。他有演讲和写作的才能,记忆力异乎常人,

专心致志的能力不同寻常。对于工作事无巨细一丝不苟。他精力过人,不知疲倦,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

家和政治战略家。

2、周恩来:

他个人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

富于热情。

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他是中国人中间最罕

见的一种人,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他是一个书生出身的造反者。头脑冷静,

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他态度温和。

3、贺龙:

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他不知疲倦,在长征路上背着许多受伤的

部下行军。

土匪头子;被国民党报纸称为“劣迹昭著”;率领村里的几个人袭击收税的,一把刀宰了他们,解除了

他们的武装。贺龙在哥老会中的名声遍及全中国;他的口才很好;有很强的个人感召力。跟他的部下一样

简单。他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他喜欢马。性格很急躁,但是很谦虚。

一直忠于党,从来没有违反过党的纪律。总希望别人提出批评,留心听取意见。贺龙除了在军事方面

以外,没有受过多少教育,但是他并不是个无知的人。对有钱人仇视。

4、朱德:

他貌不惊人,沉默谦虚,说话轻声,有点饱经沧桑。眼睛很大,眼光非常和蔼。身材不高,但很结实,

第4页共17页.

胳膊和双腿都像铁打的一样。

他已年过半百,也许已有五十三四岁,究竟多大,谁也不知道。他的生活和穿着都和普通士兵一样,

同甘共苦,早期常常赤脚走路,整整一个冬天以南瓜充饥,另外一个冬天则以牦牛肉当饭,从来不叫苦,

很少生病。他喜欢在营地里转,同弟兄们坐在一起,讲故事,同他们一起打球。人乒乓球打得好,篮球打

个“不厌”。

他向弟兄们讲话往往脱下他的帽子。从朱德远道跋涉,到上海、北京、柏林找寻共产党这件事,可以

看出他日后成为三次革命的领袖所具备的自发精神和坚定目标。

5、彭德怀:

他是个愉快爱笑的人,身体极为健康。他动作和说话都很敏捷,喜欢说说笑笑,很有才智,善于驰骋,

又吃苦而劳,是个很活泼的人他身经百战,只受过一次伤,而且只是表面的。生活节俭:同部下一样,只

有两套制服。他不吸烟,不喝酒。迟睡早起。很喜欢孩子,常有孩子跟着,脱棉衣给小号手。

6、徐海东:

面露笑容,脸涨得通红,嘴里露出掉了两个门牙的大窟窿,使他有了一种顽皮的孩子相。身材仍很修

长,四肢灵活,全身肌肉发达。他的每条腿,每条胳膊,他的胸口、肩膀、屁股都受过伤。

有一颗子弹从他眼下穿过他的脑袋又从耳后穿出,但他仍给你一个农村青年印象,好像刚从水稻田里

上来,放下卷起的裤腿,参加了一队路过的“志愿参加”的战士的队伍。门牙因为骑马的事碰掉的。

徐海东是斯诺所遇到的共产党领袖中“阶级意识”最强的一个人——不论在态度上、外表上、谈吐上

和背景上都是如此,事实上,除了贺龙以外,他大概是指挥员中唯一的“纯无产阶级”。离开鄂豫皖参加长

征的时候,亲属被蒋介石杀害66人

六、艺术特色

(1)高度纪实性,深刻洞察力。

(2)人物个性鲜明,真实可感。

(3)善设悬念,擅长场景刻画。

(4)语言朴素生动、风趣幽默。

第二部昆虫记

一、作者简介

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

吉尔”。法布尔半生坚持自学,先后取得了数学学士学位、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和自然科学博士学位,精通拉

丁语和希腊语,喜爱古罗马作家贺拉斯和诗人维吉尔的作品。他在绘画、水彩方面也几乎是自学成才,留

第5页共17页.

下的许多精致的菌类图鉴曾让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诗人弗雷德里克·米斯特拉尔赞不绝口。他也为

漂染业作出贡献,曾获得三项有关茜素的专利权。

二、创作背景

1875年,法布尔带领家人迁往乡间小镇。整理20余年资料而写成的《昆虫记》第一卷于1879年问世。

1880年,法布尔买下了塞利尼昂的荒石园,并一直居住到逝世。这是一块荒芜的不毛之地,但却是昆虫钟

爱的土地,除了可供家人居住外,那儿还有他的书房、工作室和试验场,能让他安静地集中精力思考,全

身心地投入到各种观察与实验中去。可以说这是他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天地,就是在这儿,法布尔一边进

行观察和实验,一边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虫的观察笔记、实验记录和科学札记,完成了《昆虫记》的后九卷。

三、主要内容及章节概况

(1)《昆虫记》是一本讲昆虫生活的书,涉及蜣螂、蚂蚁、西绪福斯虫等100多种昆虫。在这个世界

上,人类现在已知的昆虫种类约100万种,占所有已经知晓的动物种类的5/6;并且仍有几百万的未知晓的

昆虫仍待人类去发现和认知。法布尔在19世纪中期,于学校教课之余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在田野间观察各类

昆虫,为之定名,为之讴歌。

《昆虫记》分十卷,每一卷分17~25不等的章节每章节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同

时收入一些讲述经历、回忆往事的传记性文章。在该书中,作者描述了小小的昆虫恪守自然规则,为了生

存和繁衍进行着不懈的努力。作者依据其毕生从事昆虫研究的经历和成果,以人性化观照虫性,以虫性反

映社会人生,其重点介绍了他所观察和研究的昆虫的外部形态、生物习性,真实地记录了几种常见昆虫的

本能、习性、劳动、死亡等。

《昆虫记》除真实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全书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

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2)章节概况

第一章:记录了推粪球的圣甲虫、捕食吉丁的节腹泥蜂以及黄翅飞蝗泥蜂有趣的生活习性、高超的本

能。

第二章:记录了为黄地老虎幼虫做手术的毛刺砂泥蜂在荒石园中的生活状态。

第三章:记录了石蜂、蜂虻、褶翅小蜂寄生行为和进食方式。

第四章:记录了长腹蜂、切叶蜂、采脂蜂、天牛在本能的驱使下所展现出的捕食和筑巢的特性。

第五章:记录了胡蜂所搭建的六角形蜂房,以及它的计算达到了何等符合几何学的精准度。

第六章:记录了狼蛛、圆网蛛和蝎子等昆虫为了生存不懈努力的画面。

第七章:记录了金步甲、松树鳃金龟、沼泽鸢尾象、萤火虫等昆虫的婚俗、产卵等方面的知识进行了

第6页共17页.

详细的介绍。

第八章:记录了香树蚜虫、蜂蚜蝇、彩带圆网蛛等昆虫的习性。

第九章:证明人类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在同一个紧密联系的系统之中,昆虫是地

球生物链上不可缺少的一环。

第十章:向人们揭示了这些昆虫对自己的爱侣和孩子的款款深情,用生动、平实的语言谱写出昆虫世

界的爱情诗篇。

四、昆虫特点

1.瓢虫——花园中的“淑女”

2.蜣螂——粪球引出的故事

3.萤——星光灿烂萤火虫

4.蝉——为自己歌唱

5.螳螂——美丽的“杀手”

6.蚱蜢——“小鬼”恩布沙

7.蚂蚁——神奇的记忆力

8.蟋蟀——田园中的提琴家

9.黄蜂——充满失落的九月

10.孔雀蝶——大自然的舞姬

11.松毛虫——工作并幸福着

12.天牛——来自身体深处的召唤

13.狼蛛——与木匠蜂作战

14.绿蝇——新陈代谢的工作者

15.蝈蝈——到树上去捕食

16.朗格多克蝎子——极具杀伤力的毒液

17.石蚕——小鞘与潜水艇

18.豌豆象——尽忠职守的税务官

五、艺术特色

1、《昆虫记》是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世界名著。它熔作者毕生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

于一炉,将昆虫世界化做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

2、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充满了盎然的情趣。

第7页共17页.

3、内容兼具人文精神,人性与虫性交融,知识、趣味、美感、思想相得益彰,其准确无误地记录了观

察得到的事实,没有任何增添,也没有什么忽略。

4、《昆虫记》融合了科学与文学,这也意味着它既有科学的理性又有文学的感性。书中不时提出对生

命价值的深度思考,试图在科学中融入更深层的含义。

考点一:红星照耀中国

例1.某班举行“《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阅读”活动,请你参与其中,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1)填空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的______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

革命根据地(以____________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

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

性的人物形象。

(2)下列有关书中人物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毛泽东是一个精研文史哲的学者,也是一个极有天才的军事和政治的战略家。

B.“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的他走上前来,用温文尔雅的口气

向我打招呼:‘哈喽,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这个人物是朱德。

C.彭德怀大公无私,除了两套统一发放的红军军装,唯一的个人衣服就是用缴获的降落伞做的背心。

D.“红小鬼们”勤奋、忠实,热爱红军,有着革命的热情。

(3)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一天,我们正在谈话的时候,他开始幽默地一一列举他的一些困难。“同我们所估计的几乎一样,”

他说,“在西北,在我们到达以前,除了少数地主、官吏、商人以外几乎没有人识字。文盲几乎达百分之

九十五左右。”在文化上,这是地球上最黑暗的一个角落。你知道吗,陕北和甘肃的人竟相信水对他们是

有害的!这里的人平均一生只洗两次澡——一次在出生的时候,一次在结婚的时候。他们不愿洗脚,洗手,

洗脸,不愿剪指甲,剃头发。这里留辫子的人比中国任何其他地方都多。

联系上下文,请你谈谈文段中为什么说“这是地球上最黑暗的一个角落”?

考点二:昆虫记

第8页共17页.

例2.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题目。

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

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工作做得很快。蟋蟀钻到土底下干活,如果感到疲劳,它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着外

面,触须轻微地摆动。不大一会儿,它又进去继续工作。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

住宅的重要部分快完成了。洞已经挖了两寸深,够宽敞的了。余下的是长时间的整修,今天做一点,

明天做一点。这个洞可以随天气的变冷和它身体的增长而加阔。即使在冬天,只要气候温和,太阳晒到它

住宅的门口,还可以看见蟋蟀从里面不断地抛出泥土来。

(1)本文选自《昆虫记》,作者是________(人名),该书被誉为“_____________”。

(2)读了选段,你认为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

(3)鲁迅把《昆虫记》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你认为鲁迅给予该书这么高评价的原因是什么?

1.1936年6月至10月,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其撰写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曾专章深入细

致地介绍了当时红军的情况以及长征。他在该书述及大渡河畔战事时取题为“大渡河英雄”。下列与大渡河

畔战事相关的一项是()

A.血战湘江B.四渡赤水C.飞夺泸定桥D.巧渡金沙江

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用真实生动的笔调刻画了红军人物和红军精神。

B.埃德加·斯诺以出色的纪实文学技巧记录了正在成长中的红色苏区一幅幅立体而丰富的影像。

C.《昆虫记》中,蝉是夏天阳光下的歌唱家。

D.《昆虫记》中,蚂蚁是顽强的乞丐,而辛苦的生产者却是蜜蜂。

3.下面有关名著《昆虫记》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昆虫记》真实地记录了昆虫的生活,是一部优秀的科普著作,因此鲁迅先生把它奉为“一部很有

趣,也很有益的书”。

第9页共17页.

B.法布尔的笔下,小甲虫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杨柳天牛“为了

他的后代做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

C.法布尔从不满足于仅仅记录昆虫的生活,他关注的是昆虫活生生的生命过程。

D.《昆虫记》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无愧于“昆虫的史诗”之美誉,阅读这样美妙的经典

是一场愉快的精神盛宴。

4.时不可失。必须在敌人援军到达之前把桥占领。于是再一次征求志愿人员。红军战士一个个站出来

愿意冒生命危险,于是在报名的人中最后选了三十个人。他们身上背了毛瑟枪和手榴弹,马上就爬到沸腾

的河流上去了,紧紧地抓住了铁索一步一抓地前进。红军机枪向敌军碉堡开火,子弹都飞迸在桥头堡上。

敌军也以机枪回报,狙击手向着在河流上空摇晃地向他们慢慢爬行前进的红军射击。第一个战士中了弹,

掉到了下面的急流中,接着又有第二个、第三个。但是别的人越来越爬近到桥中央,桥上的木板对这些敢

死队起了一点保护作用,敌人的大部分子弹都迸了开去,或者落在对岸的悬崖上……

突然,他们在南岸的同志们开始兴高采烈地高呼:“红军万岁!革命万岁!大渡河三十英雄万岁!”

原来白军已经仓皇后撤!

(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

(1)写出选文作品的作者和体裁,作品取名有什么深刻寓意?

(2)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对红军战士的认识。

5.【奥秘探究】

片段一:照毛泽东的报告,一九三三年九月,江西苏维埃有一千四百二十三家“生产与分配”的合作

社。国际联盟调查员的证明文件也说共产党在这集体经营方式上是最成功的——甚至当他们的政权还未稳

固的时候。

片段二:这时蒋介石正坐镇贵阳,老以为红军要向东,把“追剿”部队都往东调。而红军用四天神出

鬼没的进军,来到了离云南省城昆明三十里附近。所有的官军都落后了五天以上的行程,云南军五个旅都

在贵州,昆明城内只有一个教导团。军阀龙云惊慌得一切不顾,要逃往安南去。

(1)结合片段一中加横线的内容,简要说说纪实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

(2)根据片段二加点词语,写出作者隐含的立场或态度。

第10页共17页.

6.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它们身体鼓鼓的,像半粒豌豆,鞘翅光滑或有绒毛,通常黑色的鞘翅上有红色或黄色的斑纹,或红色、

黄色的鞘翅上有黑色的斑纹,但有些瓢虫,鞘翅黄色、红色或棕色,没有斑点,这些鲜艳的颜色具有警戒

的作用,可以吓退天敌。

(1)选段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瓢虫的?

(2)选段中的瓢虫是利用什么来保护自己的?为什么?

7.在《昆虫记》阅读成果分享课上,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为创设课堂学习情境,语文课代表提议同学们把自己的网课头像换成《昆虫记》中自己喜欢的一种

昆虫形象,取一个与之匹配的、有意思的网名,并说明取名的原因。

我的网名:①_____

取名原因:②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跟着法布尔学探究”专题小组汇报发言的部分内容,请你补充完整。

冬冬:《昆虫记》中呈现的科学研究方法闪耀着智慧之光,尤其是“先猜测假设后求证”的实验探究方

法。我发现,法布尔为了揭开昆虫的奥秘,不断地假设,反复地推理,严密地求证,一步一步逼近真相。

比如,_______。

丁丁:说得真好,这样的研究方法充满智慧。我们也要学习法布尔积极探索、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8.根据《红星照耀中国》和《昆虫记》的相关内容,按要求答题。

(1)请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从士气斗志、战略战术、政治军事领导中任选两个方面,分别举例说明

红军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

(2)班级要对《昆虫记》设计探究专题,请你参照示例再设计一个探究专题。

探究专题示例:探究昆虫的捕食技艺。

第11页共17页.

1.名著阅读。

近期,向阳中学将举办《红星照耀中国》红色经典阅读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请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句宣传语,要求主题鲜明,语言简洁。

(2)信仰是人永恒的精神支柱。请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个,仿照示例,结合作品具体情节(至少提及两

件事),说说你从他身上汲取到怎样的精神力量。

示例:周恩来为了保住苏维埃,在南方进行了多年的艰苦斗争;广州公社失败后,他转入地下活动,

最终“破封锁”,到达苏区。我从他身上汲取到的是他面对困难从不低头,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A.毛泽东B.朱德C.彭德怀

2.结合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

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发生在路上某个地方,总共有15个整天用在打大决战上。路上一共368

天,有235天用在白天行军上,18天用在夜间行军上。息下来的100天——其中有许多天打遭遇战——有

56天在四川西北,因此总长5000英里(1英里≈1.6千米)的路上只休息了44天,平均每走114英里休息

一次。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1华里=0.5千米),即近24英里,一支大军和它的辎重要在地球上最险峻的

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说近乎奇迹。

这是美国记者_____________(填人名)在《红星照耀中国》中,以第一手资料描述的________________

这一举世无双的军事壮举,上段文字中,作者使用了大量数字,充分体现了纪实作品的基本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①连续三夜,红军把部队分成西、南两个纵队。第四天晚上他们出其不意地进发了,几乎同时攻打湖

南和广东的碉堡线。他们攻克了这些碉堡,敌军惊惶奔逃。红军猛攻不停,一直到占领了南线的全部碉堡

第12页共17页.

工事封锁网,这就给他们打开了通向西方和南方的道路,红军的先锋部队就开始了他们轰动一时的长征。

②红军告诉我,成千上万支步枪和机枪,大量机器和弹药,甚至还有大量银洋都埋在他们从南方出发

的长征途上。他们说,现在遭到成千上万警备部队包围的红区农民有朝一日会把它们从地下挖出来,恢复

他们的苏区,他们只等着信号——抗日战争也许就是那个信号。

(选自《红星照耀中国》,有删改)

(1)以上文段出自《红星照耀中国》,当时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曾易名为《______________》

是______________国著名记者______________(填人名)的不朽名著,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的百

科全书”。

(2)下列关于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首先在于它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

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B.《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还在于书中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

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

C.1937年,作者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深入延安,深入根据地,深入西方媒体眼中的“土匪

聚集的地方”,切实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

D.作品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

(3)结合文段中画线的句子,简要分析纪实作品的特点。

4.阅读名著节选,完成文后练习。

A你又觉得他身上生长着的那种不同凡响的特质,都是因为他深刻洞察了千百万中国民众,特别是农民

的迫切需求,并竭力为他们发声。如果他们的这些“需求”以及促使他们前进的运动,能够推动中国的复

兴,那么从历史的纵深处看,他或将成为一位非常伟大的人物。

B“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

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

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

(1)以上文字均出自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红星”象征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

“A”中的“他”是____________________,“B”是作者对“____________”这一举世无双的军事壮举的

评价。

第13页共17页.

(2)《红星照耀中国》这部红色经典记录的是斯诺通过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得来的“事实”,属于纪

实作品,阅读这类作品,最基本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红星”为什么能“照耀中国”?请简要结合“A”“B”内容,说说你的思考。

5.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问题。

夫妻双双以同样高涨的热情,共同参与为儿子们准备面包的劳动,揉面团,入烤炉,样样都干。前爪

上的小刀用力一划,供它们加工用。这时候,做父亲的和做母亲的齐心协力,轻轻地拍打,加力按压。制

作成大豌豆粒般的小丸子。

(1)这段文字选自《_____》(填书名)

(2)戏剧家罗斯丹评论该书时说:“这个大科学家像哲学家一般地想,美术家一般地看,文学家一般地

感受而且抒写。”结合作品内容分析。

6.阅读名著摘抄,完成下列问题。

摘抄1:

在水面上,我们可以看到一堆闪着亮光的“蚌蛛”在打着转,欢快地扭动着,不对,那不是“蚌蛛”,

其实那是豉虫们在开舞会呢!

摘抄2:

它的胸下有一片胸翼,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像佩带在一个威武的大将军胸前的一块闪着银光的胸甲。

摘抄3:

离这儿不远的地方,有一队池鳐正在向这边游来,它们那傍击式的泳姿,就像裁缝手中的缝针那样迅

速而有力。

摘抄4:

野蛮的水甲虫还在继续凶狠地撕扯着小鞘,直到知道早已失去了想要的食物,受了石蚕的骗,这才显

出懊恼沮丧的神情,无限留恋又无可奈何地把空鞘丢下,去别处觅食了。

(1)《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______________(作者)花了足足三十年时间写就的十卷本科普巨著,堪

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无愧于“___________”之美誉。

(2)《昆虫记》语言幽默,兼有理趣和情趣,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来表现昆虫世界,读起来兴趣盎然。请

第14页共17页.

你研读摘抄2,回答以下问题:摘抄2中的“它”指的是哪种昆虫?请从修辞方面来赏析本语段。

7.名著阅读。

(1)阅读《昆虫记》,你一定发现了无数小虫子的秘密。请仿照示例,完善读书笔记。

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就像打开了昆虫世界的秘密之门:蝉居然要在地下“潜伏”四年才钻出地面,

却只能在阳光下活五个多星期;萤火虫居然会在享用猎物之前,先给猎物注射麻醉剂,使它失去知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昆虫记》有“昆虫的史诗”的美誉,请结合以下文段,从科学性和文学性两个方面简要说明理由。

于是它(蝉幼虫)外层的皮开始由背上裂开,里面露出淡绿色的蝉体。头先出来,接着是吸管和前腿,

最后是后腿与折着的翅膀。这时候,除掉尾部,全体都出来了。

接着,它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在空中腾跃,翻转,使头部倒悬,折皱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张开。然

后用一种几乎看不清的动作,尽力翻上来,并用前爪钩住它的空皮。这个动作使尾端从壳中脱出,总的过

程大概要半小时。

8.经典滋润心灵,名著伴我成长。请阅读下而节选语段,回答相关问题。

蜜蜂来了,它心平气和……不一会儿,它就沉浸在采蜜的工作中了。潜伏在花下窥伺的强盗——蟹蛛,

便从隐藏之处现身,它绕到忙碌的蜜蜂身后,偷偷向它接近,然后猛冲上去突然咬住它的脑后根……这一

咬瞬间致命,因为它破坏了蜜蜂颈部的神经节。不多时,可怜的小蜜蜂便蹬着腿死去了。这时,凶手便舒

舒服服地吸起受害者的血来。

(1)选文节选自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昆虫记》之所以引人入胜,与法布尔独特的研究方

法有关,法布尔一反常规,用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研究昆虫的本能与习性。这部经典

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无愧于“昆虫的史诗”之美誉。阅读这类科普作品,要体会科普作品蕴

含的_____________,(读书方法),扩大我们的知识领域,锻炼我们的思维。

(2)《昆虫记》的魅力还源于高超的写作技巧,罗曼·罗兰把法布尔称为“掌握田野无数小虫子秘密的

语言大师”,请结合选文,说说《昆虫记》语言上的特点。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论是雌萤还是雄萤从生下来到死去都发着光。

第15页共17页.

B.蟋蟀的卧室在洞穴通道的尽头,宽敞、光滑、干净、卫生。

C.蜘蛛知道蜘蛛网上有猎物的方法是用眼睛看到的。

D.四年黑暗的苦工,一月日光中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

9.请帮助文佳完善非虚构文学作品的读书笔记。

篇目作者作品类型阅读方法

摘抄:长征的数据是触目惊心的……红军一共爬过十

八条山脉。其中五条是终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