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工程与装备技术作业指导书_第1页
农业工程与装备技术作业指导书_第2页
农业工程与装备技术作业指导书_第3页
农业工程与装备技术作业指导书_第4页
农业工程与装备技术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工程与装备技术作业指导书TOC\o"1-2"\h\u31425第一章农业工程基础理论 2193741.1农业工程概述 2103781.2农业工程发展历程 330071.2.1起源阶段 3314141.2.2发展阶段 346701.2.3现代阶段 3214511.3农业工程现状与展望 357341.3.1现状 365881.3.2展望 319322第二章农业机械化技术 3275062.1农业机械化概述 4293482.2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 4214242.3农业机械化设备选型与应用 42264第三章农业信息技术 5276273.1农业信息技术概述 5227173.2农业信息技术应用 5140973.3农业信息技术发展趋势 614570第四章农业设施工程 6315694.1农业设施工程概述 6166304.2设施农业技术 7233974.3设施农业工程设计与施工 721555第五章农业资源与环境工程 8130375.1农业资源与环境工程概述 858935.2农业资源评价与规划 858485.3农业环境保护与治理 919513第六章农业生态工程 986976.1农业生态工程概述 9168386.2农业生态系统构建 10141196.2.1农业生态系统的概念 10288916.2.2农业生态系统的构建原则 10280736.2.3农业生态系统的构建方法 10212956.3农业生态工程技术 10168286.3.1农业生态工程技术概述 10163576.3.2农业生态工程技术的应用 1112908第七章农业水利工程 11298307.1农业水利工程概述 11325397.2农业水利工程技术 11212187.2.1灌溉技术 1126717.2.2排水技术 12252977.2.3水资源保护技术 12218847.3农业水利工程管理 12243697.3.1工程建设管理 12239067.3.2工程运行管理 1239837.3.3水资源管理 12140097.3.4农业水价改革 12318357.3.5农业水利信息化建设 1223936第八章农业灾害防治工程 13147578.1农业灾害防治工程概述 1395798.2农业灾害类型与防治措施 1393808.2.1农业灾害类型 13219618.2.2防治措施 1347638.3农业灾害防治技术与设备 1354568.3.1防治技术 1391848.3.2防治设备 1411666第九章农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14174169.1农业废弃物处理概述 14109939.2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14267609.3农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政策 1517728第十章农业工程与装备技术发展趋势 152695510.1农业工程与装备技术概述 15780910.2农业工程与装备技术发展现状 152740510.2.1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 15417710.2.2自动化技术逐步应用 162086010.2.3信息化技术逐渐成熟 161792710.2.4智能化技术发展趋势明显 16804410.3农业工程与装备技术发展趋势与展望 16425210.3.1农业工程与装备技术集成化发展 16758710.3.2农业工程与装备技术绿色化发展 16275210.3.3农业工程与装备技术智能化发展 16947510.3.4农业工程与装备技术国际化发展 16584910.3.5农业工程与装备技术产业链延伸 17第一章农业工程基础理论1.1农业工程概述农业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融合了生物学、物理学、化学、机械工程、电子工程、信息技术等多种学科的知识,以农业生产力发展为核心,旨在通过工程技术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现代化。农业工程涉及的范围广泛,包括农田水利、农业机械、设施农业、农业建筑、农业环境与资源保护等方面。1.2农业工程发展历程1.2.1起源阶段农业工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农业文明时期,当时人们已经开始了简单的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工具的制作。在我国,早在夏商时期,就有了农田水利的初步实践。1.2.2发展阶段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农业工程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20世纪初,农业机械化开始兴起,农业机械逐渐取代了人力和畜力,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同时设施农业、农业建筑等领域也得到了快速发展。1.2.3现代阶段20世纪后半叶,农业工程进入了现代化发展阶段。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使农业工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农田水利、农业机械、设施农业、农业建筑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1.3农业工程现状与展望1.3.1现状当前,我国农业工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农田水利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有效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设施农业迅速发展,为我国农产品供应提供了有力保障;农业建筑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1.3.2展望面对未来,农业工程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农业生产压力不断加大,农业工程需要继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另,农业工程需要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具体展望如下:(1)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实现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2)设施农业发展迅速,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3)农田水利建设持续加强,提高农业抗灾能力。(4)农业建筑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更大突破,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5)农业工程技术不断创新,推动农业产业升级。第二章农业机械化技术2.1农业机械化概述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现代化的农业机械设备替代人力、畜力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农业机械化技术主要包括农业机械设备的研发、设计、制造、应用及维修等方面。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促进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农业机械化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动力机械:主要包括拖拉机、收割机、插秧机等,用于提供农业生产所需的动力。(2)种植机械:包括播种机、移栽机、施肥机等,用于完成作物种植环节。(3)植保机械:如喷雾器、喷粉机等,用于防治农作物病虫害。(4)收获机械:如收割机、脱粒机等,用于完成作物收获环节。(5)农产品加工机械:如碾米机、磨面机等,用于对农产品进行初级加工。2.2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科技的进步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如下:(1)智能化:农业机械设备将逐渐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如无人驾驶拖拉机、智能植保无人机等,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2)绿色环保:农业机械化将更加注重环保,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对环境的污染。(3)节能降耗:农业机械化设备将向节能降耗方向发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4)集成化:农业机械化将向集成化方向发展,实现农业生产各环节的紧密衔接,提高生产效率。(5)个性化:农业机械化将更加注重满足不同地区、不同作物、不同生产条件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农业机械设备的适应性。2.3农业机械化设备选型与应用农业机械化设备的选型与应用应遵循以下原则:(1)适应性:根据农业生产条件、作物种类、生产规模等因素,选择适应性强、可靠性高的农业机械设备。(2)经济性:在满足农业生产需求的前提下,选择成本合理、性价比高的农业机械设备。(3)先进性:选择具有先进技术水平的农业机械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4)安全性:保证农业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安全可靠,避免发生。以下为几种常见农业机械化设备的应用:(1)拖拉机:用于提供农业生产所需的动力,适用于各种农田作业,如翻地、播种、收获等。(2)收割机:用于小麦、水稻等作物的收割,提高收获效率。(3)植保机械:如喷雾器、喷粉机等,用于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提高防治效果。(4)农产品加工机械:如碾米机、磨面机等,用于对农产品进行初级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5)无人机:用于植保、监测、施肥等环节,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精准化。第三章农业信息技术3.1农业信息技术概述农业信息技术是集计算机科学、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等于一体的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管理、服务等环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农业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数据的收集、处理、分析和管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2)通信技术:实现农业生产信息的实时传输,提高农业生产决策的科学性。(3)自动控制技术:应用于农业机械设备的自动化控制,提高农业生产的精度和效率。(4)遥感技术:通过卫星遥感图像,获取农作物生长状况、土壤状况等信息,为农业生产提供决策依据。(5)地理信息系统(GIS):对农业空间数据进行管理和分析,为农业生产规划、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提供支持。3.2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以下列举几个主要方面:(1)农业生产管理:通过农业信息技术,实现农作物生产过程中的数据采集、分析和管理,提高农业生产效益。(2)农业机械装备:利用自动控制技术,实现农业机械设备的自动化控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3)农业资源监测:通过遥感技术,实时监测农作物生长状况、土壤状况等资源信息,为农业生产提供决策依据。(4)农业市场服务:利用信息技术,搭建农产品市场信息平台,实现农产品供求信息的实时发布和查询。(5)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对农业空间数据进行管理和分析,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支持。3.3农业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科技的不断发展,农业信息技术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1)智能化:未来农业信息技术将更加智能化,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控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2)网络化:农业信息技术将实现与互联网、物联网的深度融合,实现农业生产、管理、服务的网络化、信息化。(3)大数据:农业信息技术将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海量农业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为农业生产提供更为精确的决策依据。(4)云计算:云计算技术将在农业信息技术中得到广泛应用,为农业提供高效、便捷的计算和存储服务。(5)跨界融合:农业信息技术将与其他领域的技术实现跨界融合,如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第四章农业设施工程4.1农业设施工程概述农业设施工程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在于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农业设施工程主要包括农业生产中的设施建设、设备安装及其相关的技术支持和服务。该领域涉及的知识面广泛,包括农业、建筑、环境、材料等多个学科。通过农业设施工程的建设,可以有效地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4.2设施农业技术设施农业技术是指运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对农业生产环境进行调控,以达到适宜作物生长的目的。设施农业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设施设计技术:根据作物生长需求,对设施的结构、材料、环境调控等方面进行设计,保证设施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安全性和经济性。(2)设施建造技术:包括设施施工、安装、调试等环节,保证设施按照设计要求正常运行。(3)设施环境调控技术:通过设施内的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等环境因素的控制,为作物生长提供最佳条件。(4)设施农业生产技术:包括作物栽培、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环节,实现高效、优质、安全的农业生产。4.3设施农业工程设计与施工设施农业工程设计与施工是农业设施工程建设的关键环节,其质量直接影响到设施农业的生产效益。以下为设施农业工程设计与施工的主要要点:(1)设计原则:遵循科学、合理、经济、环保的原则,充分考虑当地自然条件、资源状况、农业生产需求等因素,保证设施农业工程的安全、实用和高效。(2)设计内容:包括设施结构设计、环境调控设计、设备选型与布局、施工方案等。(3)设计方法:采用现代设计软件,结合实际工程经验,进行设施农业工程设计。(4)施工要点:严格遵循施工规范和工艺流程,保证施工质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对施工场地进行平整、清理,保证施工顺利进行。(2)设备安装:按照设计要求,对设备进行安装、调试,保证设备正常运行。(3)管道安装:遵循管道安装规范,保证管道连接牢固、密封良好。(4)环境调控系统安装:包括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等调控设备的安装与调试。(5)施工验收: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查,保证设施农业工程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第五章农业资源与环境工程5.1农业资源与环境工程概述农业资源与环境工程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综合性工程技术,旨在研究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开发与保护,以及农业环境的有效治理与改善。该工程领域涉及生物学、环境科学、地理学、生态学、农业经济学等多个学科,旨在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农业资源与环境工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资源调查与评价:对农业资源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评价,为农业资源合理利用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2)农业资源规划与管理:根据农业资源调查与评价结果,制定农业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规划,实现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3)农业环境监测与评价:对农业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价,为农业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4)农业环境保护与治理:针对农业环境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和改善,保障农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5)农业生态建设与修复:通过生态建设与修复工程,提高农业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5.2农业资源评价与规划农业资源评价是对农业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潜力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的过程。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等。农业资源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农业资源的现状,为农业资源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农业资源规划是根据农业资源评价结果,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对农业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开发利用的过程。农业资源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区域规划: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条件、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划分农业区域,明确各区域的发展方向和重点。(2)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条件,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产值和效益。(3)农业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制定农业资源保护政策,合理开发农业资源,实现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4)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业生态环境质量。5.3农业环境保护与治理农业环境保护与治理是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农业环境保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污染防治:针对农业面源污染、化肥农药污染等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2)农业废弃物处理与利用:加强农业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减少农业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3)农业生态建设: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改善农业生态环境。(4)农业灾害防治:加强农业灾害监测和预警,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农业治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水土保持:加强水土保持工作,防止水土流失,提高土地生产力。(2)河流整治:加强河流整治,保障河流生态环境质量。(3)农田水利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田抗灾能力。(4)农业气象灾害防治:加强农业气象灾害监测和预警,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通过农业环境保护与治理,可以促进农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第六章农业生态工程6.1农业生态工程概述农业生态工程是一门跨学科领域,主要研究如何运用生态学原理、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技手段,对农业生态系统进行优化调控,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生态工程涉及生物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农业工程等多个学科,旨在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等问题。6.2农业生态系统构建6.2.1农业生态系统的概念农业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以农作物、土壤、水分、气候等自然因素为基础,以人类农业生产活动为核心,通过生物与非生物因素的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生态经济系统。6.2.2农业生态系统的构建原则(1)整体性原则:农业生态系统的构建应充分考虑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实现整体功能的优化。(2)可持续性原则:在农业生态系统的构建过程中,应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保证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3)地域特色原则: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和农业生产特点,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业生态系统。(4)技术集成原则: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技术集成,提高系统综合效益。6.2.3农业生态系统的构建方法(1)优化产业结构:根据资源条件、市场需求和生态环境要求,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系统生产力。(2)改善生态环境: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植被恢复和土壤改良,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环境容纳能力。(3)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应用生态农业技术,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系统抗风险能力。6.3农业生态工程技术6.3.1农业生态工程技术概述农业生态工程技术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对农业生态系统进行优化调控的技术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农田生态系统工程技术:包括农田水利、土壤改良、植被恢复等。(2)农业资源利用技术: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的高效利用技术。(3)农业废弃物处理技术:包括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农业有机废弃物等资源化利用技术。(4)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包括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技术等。6.3.2农业生态工程技术的应用(1)农田生态系统工程技术应用:通过实施农田水利建设、土壤改良、植被恢复等措施,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2)农业资源利用技术应用:推广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生物防治等农业资源利用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3)农业废弃物处理技术应用:采用农作物秸秆还田、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等技术,减少农业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4)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应用:实施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程,保障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第七章农业水利工程7.1农业水利工程概述农业水利工程是农业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研究农业用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以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农业水利工程涉及水资源规划、灌溉与排水、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等多个方面,旨在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水利工程具有以下特点:(1)综合性:农业水利工程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水资源、农田水利、环境工程等,需要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地域性:农业水利工程受地域气候、土壤、水资源等因素影响,不同地区的农业水利工程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需求。(3)实用性:农业水利工程注重实际应用,以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目标。7.2农业水利工程技术7.2.1灌溉技术灌溉技术是农业水利工程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地面灌溉:包括畦灌、沟灌、淹灌等,适用于大面积农田灌溉。(2)喷灌:通过喷头将水均匀喷洒到作物上,适用于山地、丘陵等不规则地形。(3)滴灌:将水通过管道输送到作物根部,适用于经济作物和干旱地区。7.2.2排水技术排水技术是农业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地表排水:通过沟渠、涵洞等设施,将农田多余的水分排出。(2)地下排水:通过排水井、排水管等设施,降低地下水位,防止土壤盐碱化。7.2.3水资源保护技术水资源保护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水源保护:加强水源地保护,保证水质安全。(2)节水技术:推广节水灌溉技术,降低农业用水量。(3)水环境治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改善水环境。7.3农业水利工程管理农业水利工程管理是保障农业水利工程正常运行和发挥效益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7.3.1工程建设管理工程建设管理包括项目前期规划、设计、施工和验收等环节,要求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技术规范进行。7.3.2工程运行管理工程运行管理主要包括工程设施的维护、检修、调度和运行监测等,保证工程安全、稳定、高效运行。7.3.3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管理包括水资源规划、配置、保护和利用等方面,要求合理分配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7.3.4农业水价改革推进农业水价改革,合理制定农业水价,引导农民合理用水,提高农业用水效率。7.3.5农业水利信息化建设加强农业水利信息化建设,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农业水利工程管理水平。第八章农业灾害防治工程8.1农业灾害防治工程概述农业灾害防治工程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针对自然灾害和生物灾害的防治工作,旨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灾害防治工程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包括气象、生物、环境、农业技术等,其目的是通过科学手段降低农业灾害风险,提高农业生产的稳定性。8.2农业灾害类型与防治措施8.2.1农业灾害类型农业灾害主要包括自然灾害和生物灾害两大类。(1)自然灾害:主要包括干旱、洪涝、台风、地震、冰雹、霜冻等。(2)生物灾害:主要包括病虫害、草害、鼠害等。8.2.2防治措施针对不同类型的农业灾害,采取以下防治措施:(1)自然灾害防治措施:(1)建立完善的农业气象监测预警体系;(2)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提高抗灾能力;(3)推广抗逆性强的农作物品种;(4)开展农业保险业务,降低灾害损失。(2)生物灾害防治措施:(1)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2)建立健全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3)加强植物检疫,防止病虫害传播;(4)提高农民对生物灾害的认识和防治技术。8.3农业灾害防治技术与设备8.3.1防治技术农业灾害防治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农业气象灾害防治技术:包括干旱监测与预报、洪涝预警与防范、台风路径预测等。(2)农业生物灾害防治技术:包括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3)农业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技术:通过对农业灾害风险进行评估和区划,为农业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8.3.2防治设备农业灾害防治设备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农业气象监测设备:如气象观测站、气象卫星、气象雷达等。(2)农业生物灾害防治设备:如喷雾器、诱捕器、生物防治制剂等。(3)农业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设备:如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等。通过以上农业灾害防治技术与设备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我国农业灾害防治水平,保证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第九章农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9.1农业废弃物处理概述农业废弃物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废弃物,包括农作物秸秆、农产品加工废弃物、畜禽粪便、农业投入品废弃物等。农业废弃物处理是指对这些废弃物进行合理处理,以减少环境污染,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废弃物处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1)堆肥化处理:将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有机废弃物进行堆肥化处理,转化为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2)沼气发酵:利用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有机废弃物进行沼气发酵,产生可再生能源,同时减少环境污染。(3)焚烧处理:对部分农业废弃物进行焚烧处理,减少体积,但需注意控制焚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4)资源化利用: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资源,如生物质能源、生物炭、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等。9.2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是指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具有经济价值的产品或能源的方法。以下为几种典型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1)生物质能源技术:将农作物秸秆、农产品加工废弃物等转化为生物质能源,如生物质颗粒、生物质燃油、生物质燃气等。(2)生物炭技术:将农业废弃物经过炭化处理,制备成生物炭,用于土壤改良、水质净化等领域。(3)有机无机复混肥料技术:将农业废弃物与无机肥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制备成有机无机复混肥料,提高土壤肥力。(4)微生物发酵技术:利用微生物对农业废弃物进行发酵处理,制备成微生物肥料、饲料等。(5)生物质材料技术: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生物质材料,如生物质塑料、生物质复合材料等。9.3农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政策我国高度重视农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予以推动。以下为相关政策概述:(1)法律法规: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农业法》等法律法规对农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进行了明确规定。(2)政策引导: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技术研发支持等政策,鼓励企业、农民参与农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3)规划引导:各级制定农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和措施。(4)示范推广:积极推广农业废弃物处理与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